椰壳手串是啥料子做的

椰壳手串是啥料子做的,第1张

  顾名思义,椰壳手串就是用椰壳做成的手串,但盘玩的椰壳手串,并不是大家吃的椰子做成,椰果分绿椰、黄椰和红椰三种类型,绿椰和黄椰的果壳薄,密度小,因此不适合做成椰壳,椰壳手串大多使用红椰制成。

  挑选椰壳手串的方法:

  1看椰壳厚度:椰壳越厚材质越好,因此价格越高。上文提到过,绿椰和黄椰正是因为壁薄不适合拿来做成手串,可见椰壳手串对于椰壳厚度的要求极高。椰壳手串要求质地坚硬,抗破损能力强,如果不经折腾,也就失去了盘玩的价值。目前市场上椰壳厚度为4~5个厚,这是属于普通标准,通常女孩子适合佩戴6~9个厚的108颗手串,男士佩戴12厚以下的108颗为好。

  2看材料品相:椰壳手串高品相的标准为,少棕眼、少黄筋、无白皮。棕眼、黄筋和白皮是植物生长时留下的痕迹,椰壳手串在成型过程中,其手工艺的精细程度就体现在对这些部分的加工处理上,因此,棕眼、黄筋、白皮越少的椰壳它的收藏价值越高。一般无白皮、无黄筋很容易做到,无棕眼存在难度。

  3看造型制式:椰壳手串的造型分三种,受欢迎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泥鳅背,苹果圆,桶珠。泥鳅背的外形如同飞碟,很容易辨认;苹果圆在其穿线孔道两端向内凹进,像苹果两端;而桶珠则是基本造型,两端齐平,中间鼓起,形似木桶。

  椰壳手串的保养

  椰壳手串的保养技巧非常简单,因为椰壳质地坚硬,把玩中即使磕碰也不会轻易开裂或损坏,因此非常耐玩,它也不像其他手串那样防潮、防蛀,需要清洁时用湿毛巾擦拭即可。椰壳手串的盘玩随性自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搓揉后,表面就会形成一层包浆。

佛珠主要是用来计算念佛的次数的。一般来说,念佛都是以49、108的倍数来计算,因此,佛珠的棵数也是49棵或者108棵比较合理。为了养成念佛的习惯,修行人往往给自已规定每天要念多少佛号,作为功课,促使自已能够精进修行。把佛珠戴在手上,是便于随时随地取下来念佛,计算念佛数量。长时间伴随着修行人修行念佛,因此用了较长时间的珠佛便有了灵性,有人便请来随身戴着,祈求能够给自已带来运气。从这个角度来讲,既然自已有佛珠,倒不是自已亲自念佛更棒?那怕每天花几分钟,念百来遍佛号,力量也比光戴佛珠不念佛强多了。所以,佛珠的款式、材质、棵数都不重要,养成念佛的习惯才是重要的;春夏秋冬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都念佛,使用佛珠念佛也是在加持佛珠,使佛珠越来越有灵性呢。自已每天加持佛珠,多棒呀。

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连肉:肉是指粗纹、疙瘩纹,如一个小肉瘤;连肉是指纹路连续宽大,不断齿

另外附录金刚菩提的俗语解释:

桩:菩提子的高度 矮桩:菩提子的高比宽小于等于3MM 

碟桩:菩提子的高比宽小于等于7MM以上(这两个桩形的数据记得不是太准确了) 

瓣数:百度上有很多,不做赘述 

顺纹:纹路有规律 三凤眼菩提子 

眼:菩提子中间的如同眼睛一般的根结 

开眼:眼睛漏了 红皮金眼:皮呈淡红色,眼睛呈淡金色 龙眼、

麒麟眼:分别为三角或者四角的眼睛,是凤眼的变种 四椰壳 

泥鳅背:经过轻微倒角后,形成一个非常圆润的弧度,一条椰壳如泥鳅之背 五菩提根 

大象皮:菩提根表面开片后的效果

白根:一般为菩提根的简称 

风化纹:未经盘玩前产生的如开片似的裂痕(个人理解) 六龙珠菩提 

血丝:龙珠内一条条棕色纹路,颜色如血丝,纠结一起似龙鳞 七莲花菩提 

磨盘:莲花齿包住莲台 

宝塔:莲花台高出莲花,呈现塔状 

满齿:指的是所有的齿无裂、无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72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