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侵略中国为什么不用道歉,而日本必须道歉

关于侵略中国为什么不用道歉,而日本必须道歉,第1张

  第二、实际上我也不否认中国古代对各国的占领,并且进行过杀戮,这是古代冷兵器战争的特点。但中国人的进入并不是野蛮的进入,中国人的到来给当地落后的文化、经济、农业、科技、军事及政治进行了促进,使他们的落后面貌彻底的得到了改观。因此这些国家并不记恨中国。  第三、中国的入侵并不是以掠夺和占领为目的。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农业上自给自足。因此没有必要到周边小国进行掠夺,中国的侵入大部分是为了封建帝王的颜面,让四海之内皆臣服于我中央帝国的——颜面。或是部落战争威胁到我国,应当地部落的首领的请求才出兵的。因此中国每次战胜以后并没有长期占领或大量移民,而臣服的各国内部却经常为了能够得到中央帝国的册封而自相争斗。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刚才第二点所概括的那样,一旦获得册封他们会得到大量的好处,这些好处会促进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皇帝会赐给这些受册封的纳贡者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漆器瓷器、朱马牛羊甚至各种工匠,尤其是各种技术的传入使这些荒漠的蛮夷变成了文明的社会。时至今日,在琉球的博物馆里面还完好的保存着古代中国皇帝册封琉球王的诏书,琉球人始终以此为荣,而琉球人至今也没有把自己完完全全的看成是日本人。  第四、中国的入侵所带来的害处比起被入侵国所得到的好处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没有汉字的传播,这些国家的历史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完整,社会发展及文明程度也会大打折扣,技术进步就更是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所谓的中国入侵实际上是促进了周边各国的发展,因此周边各国没有一个向中国提出要求让中国为古代的侵略战争道歉(这种提法本身就荒唐可笑)。  第一、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现代,而最主要的是日本的国家体制没有改变,现政府基本继承了日本战时政府的各项职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天皇还依然存在。日本的责任继承关系没有改变,因此要求日本必须道歉。  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为了进行大量的掠夺,中国的大量财富被日本强盗掠夺走了。煤炭、木材、农作物、各种矿材等不计其数。  第三、我以前也曾教导过你,杀戮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要特征;而热兵器时代杀戮不是战争的目的。而用大清国的战争赔款、雪花花的白银培养起来的一代日本年青人,却干着与时代进步背道而驰勾当,屠杀失去反抗能力的俘虏和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奸*掠夺,并且史无前例、惨绝人寰。因此日本必须道歉。  第四、日本每次道歉后总有不同声音出现。这边内阁总理大臣刚刚道歉,那边东京都知事就嚷嚷着要在一个月内造出原子弹来对抗中国;这边全世界都在纪念抗战胜利,那边内阁总理大臣和一些内阁成员就去参拜靖国神社;又在不断修改适应日本右翼的教科书、又坚决否定慰安妇问题、甚至纵容右翼冲击中国大使馆。这一切的发生难道能够说明日本是在真心地对过去的侵略战争进行到道歉吗?因此再一次要求日本政府必须真心实意地进行道歉,不再发生上述事件,才能够得到原谅!  也希望鬼子孙能够真正的理解我教导你的这些道理,不要再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进行苍白无力的诡辩!做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日本人,以史为鉴,放眼未来,从你我做起!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1840年之后的大事年表也行

最好详细点,发网址也行

在线等,快点

解析:

zhidaobaidu/question/

日本历史年代表(注假名)

縄文时代 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公元前7000-公元前300

弥生时代 やよいじだい 公元前300-300

大和时代 やまとじだい300-520

飞鸟时代 あすかじじだい

奈良时代 ならじだい 710-784

长冈京时代 ながおかきょうじだい 784-794

平安时代 へいあんじだい 794-1192

镰仓时代 かまくらじだい 1192-1333

南北朝时代 なんぼくちょうじだい 1333-1392

室町时代 むろまちじだい 1392-1573

戦国时代 せんごくじだい 1477-1573

安土桃山时代 あづちももやまじだい 1573-1603

江戸时代 えどじだい 1603-1868

明治时代 めいじじだい 1868-1912

大正时代 たいしょうじだい 1912-1926

昭和时代 しょうわじだい 1926-1989

平成时代 へいせいじだい 1989-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女)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 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 大正

124 1926 - 1989 昭和天皇 昭和

125 1989 - (明仁) 平成

日本纪元年表

bbsabroadjapan/simple/indexphpt9310

日本年代表

watercrownvisnejp/japan/year/index#002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qiluo/bbs/dispbbsboardid=61&id=3049&star=1&page=1

日本

baikebaidu/view/1554

postbaidu/fkz=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sanada/cangjing/biao1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年

1月29日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水勇夜袭长沙湾运销鸦片的走私船,烧毁烟船23艘。

2月25日 英军向虎门发起攻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守卫炮台,与敌人殊死格斗,身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6月22日 英国东方远征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大炮540门,集结于广东珠江口海面,宣布28日封锁广州。战端遂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7月6日 英军攻陷浙江舟山岛上的定海,后英军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恫吓北京清 ,致使清 答应撤办林则徐、邓廷桢。

8月6日 英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外炫耀武力,并致函清 ,诬称林则徐在广东禁烟“ ”、“残害”了英国官员,要求“昭雪”。同时,提出割地、赔款等无理要求。

8月30日 琦善与查理义津在大沽海滩帐棚会晤。琦善转述道光帝答复英方的内容,强调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办理不善”,今后一定“秉公查办”,为英国“代伸冤抑”。英方得此答复后,决定撤军南下。

1851年

1月11日 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

1852年

11月24日 厦门市1500余华工, 英商合记洋行掠骗华工,在合记洋行门前 。英海军向群众开枪,打死8人,激起厦门人民的愤怒。民众愤起拆毁英国洋行,迫使其终止掠夺华工的活动。

1853年

4月23日 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4年

2月16日 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占汉口、汉阳,并分兵南下,直逼长沙。曾国藩因损兵折将曾投水寻死被救。后西征军在湘潭战败,退守岳州(今岳阳)。

1856年

2月29日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省西林县境内进行间谍活动,该县知县张鸣风将马赖等26名不法教徒逮捕,并将马神南等3人处死。法国 以此为借口,打着“为保卫圣教而战”的旗号,次年勾结英国向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0月8日 清朝广东水师从停泊在广州黄埔港的商船亚罗号上查出海盗嫌疑犯梁明太等12人,并将其逮捕。该船是中国人苏亚成的商船,为走私方便,曾向香港英国当局领过一个通航证。广东水师在船上搜查时,该证件已过期失效,船上不应再悬挂英国国旗。但是,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故意挑起事端,诬称中国水师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此即“亚罗号事件”,英国以此为借口,派军舰进入珠江、炮轰广州,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0月21日 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叶名琛放还因亚罗号船事件逮捕的全部水手,并赔礼道歉。叶名琛被迫答应全部条件,将12名被捕中国走私船水手交还。但巴夏礼借口礼貌不周,拒不接受。后英舰开入珠江,炮轰广州。此事英侵略者纯系寻找侵华借口。

1858年

1月5日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清廷两广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定”,同广东 要员一起被俘,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囚禁。后病死于加尔各答。

4月13日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派兵舰抵大沽口,在大沽口外驻兵。英、法、美、俄四国公使亦先后到达大沽口外,对清 进行军事恫吓和外交讹诈。

5月28日 沙俄用武力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其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中国黑龙江省瑷珲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等条款。当时,清 一度拒绝批准该约,至1860年被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时才承认该约。

5月20日 英、法联军20余艘军舰炮击大沽炮台,清朝驻防军奋起还击,激战2小时,击伤敌舰3艘,毙、伤敌军百余人。后清军溃散,提督张殿元等不战而逃,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城下。恭亲王奕?说:大沽未败之前可以抵抗,也可以和谈;大沽失败之后,只能求和而不可抵抗了。清 被迫派使臣求和。

6月12日 沙俄军队强占乌苏里江口的伯力,改名为哈巴罗夫。1893年,又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6月13日 清 钦差大臣桂良等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允许俄国在上海、广州、台南、宁波、福州、厦门、琼州等7处口岸通商与停泊兵船;若别国在中国开设口岸,沙俄享有最惠国待遇;沙俄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实行领事裁判权,沙俄可在中国内地传教等条款。

6月18日 清 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中美和好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清 倘允许其它国家公使驻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增开潮州、台南为通商口岸;耶稣教教士可在中国自由传教;确定领事裁判权;扩大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6月26日 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英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事;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清廷向英国赔款400万两白银;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6月27日 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法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岸设领事;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天主教教士可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清廷向法国赔款200万两白银等条款。

1860年

5月23日 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1862年,清 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1864年,在昆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联军一万余人向大沽炮台发起攻击,清军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后因炮台火药库起火,敌军趁势猛攻,炮台失守。

9月18日 随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额尔金侵华的翻译主任巴夏礼,在北京通县被清军捕获,后释放。巴夏礼竭力支持额尔金焚毁圆明园和迫使清 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9月22日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等逃往热河,派恭亲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面对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自由抢劫3天。园内收藏的所有金银珠宝、文物古籍、国宝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动的古铜器、名瓷器、珊瑚屏风、象牙雕刻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18日,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3000余名英军手执火把冲入园内,千焰万火腾空而起,使之变为残垣断柱,一片废墟。

10月24日 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中英北京条约》。该条约将《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400万银两增加到800万两;英国可以在华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将天津开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钦差大臣奕沂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中法北京条约》。该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有效外,又扩大了法国的侵华权益:将《天津条约》赔款200万银两增加到800万两;赔偿过去没收的天主教产;法国可以在华招募华工出国;将天津开为通商口岸等条款。

11月14日 清廷钦差大臣奕沂与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该条约除确认《瑷珲条约》有效外,沙俄又获得如下侵略权益:清廷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将喀什噶尔开为陆路商埠,并准许沙俄在喀什噶尔、库伦等地设领事;沙俄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等。

1871年

7月4日 沙俄出兵强占伊犁,野蛮屠杀当地居民,并宣布永远占领伊犁地区。

1872年

4月30日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著名日报《申报》,由美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刊。1909年,该报刊被席裕福收买。1913年,转给史量才接办。“九·一八”事变后,曾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和进步倾向,后史量才被 暗杀。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南京国民 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后,《申报》停刊。该刊历时78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874年

5月23日 沙俄拒不交还伊犁,清廷命左宗棠率部西进,收复失地。

10月31日 清 派恭亲王奕沂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其内容主要有:规定日本从台湾撤军,清 付白银50万两给日本等。由于该条约中载有台湾居民对“日本国属民”(琉球船民)等“妄为加害”字样,后日本以清 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为依据,以武力吞并琉球。

1875年

2月21日 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和柏朗未经清 同意,擅自率193人的武装“探路队”从缅甸闯入中国,经过云南腾越(今腾冲)地区的曼允时,受到当地群众和清军阻挡,马嘉理开枪打死中国居民,致使愤怒的群众自卫还击,马嘉理被打死,英军被逐回缅甸。此即马嘉理事件。

5月3日 清 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旋即进军南疆,霸占我国新疆十二年的外国侵略者阿古柏贩亡。至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西征,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新疆的阴谋,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

1876年

9月13日 中、英两国 代表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增辟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国可派员“观审”等条款。

1878年

11月14日 德国以2名传教士在曹州巨野(山东)被杀为由,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攻占胶州、即墨等地。史称胶州湾事件,又称巨野教案。

1881年

2月20日 清 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地区。在这之前,沙俄出兵强占中国新疆伊犁地区,长达11年之久。

1883年

5月19日 刘永福率黑旗军与法侵略军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展开激战,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军官30余人,士兵200余人,法军司令海军上校李威利被黑旗军战士砍死。后黑旗军在临洮又大败法军,收复州县10余个。

12月11日 法军突然向驻红河三角洲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于是爆发了中法战争。该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至1884年5目,战场局限在越南北部和红河三角洲;第二阶段从1884年8月至次年4月签订停战协定,战争在越、中两个战场进行。

1、弥生时代(57-300)

2、古坟时代(367-592)

3、飞鸟时代(593-708)

4、奈良时代(710-794)

5、平安时代(801-1191)

6、镰仓时代(1192-1334)

7、南北朝时代(1335-1392)

8、室町时代(1393-1467)

9、室町(战国)时代(1477-1575)

10、安土桃山时代(1576-1600)

11、江户时代(1603-1867)

12、明治时代(1868-1912)

13、大正时代(1913-1925)

14、昭和时代(1926-1989)

15、平成时代(1990-至今)

扩展资料:

古坟时代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微,并开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也于此时相继编成,从而进入日本的历史时代。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古坟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岛南部,

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海道则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后圆”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坟的周遭围绕着中空的黏土塑像,这些筒状土制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之“埴轮”。

建筑这些坟墓需要花费大笔金钱,只有少数的统治阶级能够负担,迄今发现有七十一座,钥匙孔形的古坟最常见,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物品,到了后期,古坟里还有兵器和盔甲。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逐渐减弱。

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源于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

4世纪后期,在近畿地方,大和国逐渐兴起,经过长期的扩张,并且逐渐征服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日本历史年表

-日本历史

不是,神武天皇是神话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后裔,最早在《古事记》中则名为神倭伊波礼毘古命。较晚成书的《日本书纪》中的汉字译为神日本磐余彦尊,传说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权,为日本开国之祖与天皇之起源。

神武天皇是彦潋第四子,从筑紫宫入居大和州橿原宫,即位元年甲寅,应当为周僖王时代。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1、神武东征

根据记载,神武十五岁立为太子,并娶吾平津媛为妻。45岁时与诸皇兄、子商讨东征之事,该年(甲寅年)十月即横渡濑户内海,意图征服东土。历经半年的旅程,途中经筑紫、安艺、吉备等地,终于在河内国登岸。

2、建立大和

再度进军大和的路途上,磐余彦依靠椎根津彦等重臣之力,先后收了大伴氏之祖日臣命等人为臣,并击破吉野首部之祖井光、八十枭帅、县主之祖兄矶城等势力。

参考资料来源;-神武天皇

-日本天皇

  一、民族与国家的起源

  日本民族的起源,可以从体质结构和日本语的起源两方面来考察。日本民族是日本文明的主体,也是日本文明的创造者。然而,这里所说的“民族”,既不同于人类学中的“人种”概念,也不同于民族学中狭义的“民族”概念,而是指较为宽泛的概念。因而,本书所说的“日本民族”,也包括日本的少数民族阿伊努族。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问题,学界至今仍聚讼不决。从体质结构来看,诸种见解大致可分三类:(一)“人种更替说”,认为在日本列岛曾发生一次乃至两次人种更替。如在19世纪80年代,解削学家小金井良精认为,在绳纹时代生活于日本列岛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绳纹时代后他们被大陆来的其他人种驱赶往北方。(二)“混血说”,认为“原日本人”(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在绳纹时代之后,与大陆或南洋诸岛移居来的其他人种混血,逐渐形成现代日本人。医学家清野谦次首先提出“混血说”,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为学界主流。(三)“演变说”(或称“连续说”),认为绳纹时代的日本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体质逐渐演变,成为弥生时代人、古坟时代人乃至现代日本人。它更为重视人种的继承性,既不赞同“人种更替说”,也不大重视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二战后,东京大学人类学研究室的长谷部言人和铃木尚教授持此说,至今对学界仍有影响。

  从各时代日本人的体质结构来看,属于蒙古利亚人种是毫无疑义的。考古学已证明在10万年乃至20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岛生息。但是,由于尚无这一时期的人类骨化石的发现,因而无从了解其体质特征。目前,在日本列岛发现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丰桥市牛川町发现的“牛川人”,约生活于旧石器时代,具有“占人” (尼安德特人),的特征。除“牛川人”外,在日本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圣岳人”,其生活时代均不超过3万年前,已进入“新人”阶段。它们的体质特征是身材较矮。例如,在冲绳岛发现的“港川人”,距今约18000年,男性身高约155厘米.女性约144厘米。与中国大陆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较,较之华北地区的身材较高的“山顶洞人”,他们更类似于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身材较矮的“柳江人”。可以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古蒙古利亚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之一部,从中国大陆南部移居到冲绳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们便是绳纹时代日本人的母体。

  从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时代。由于已渡过冰河期,海面上升,日本列岛与大陆隔绝,一般认为,绳纹时代人与大陆来往甚少。目前,已发现数干具绳纹人的遗骨。从其体质结构来看,虽因时代和环境的不同,同为绳纹人也有体质差异,但大都保留着“古蒙古利亚人”的典型体征,如身材矮、脸型短、鼻扁平等,与现代日本人显然不同。然而,自绳纹时代晚期开始,又有亚洲大陆移民进入日本。到弥生时代,大陆移民急剧增加。1953年,九州大学教授直良信夫①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县土井浜发现了200余具保存良好的弥生人遗骨。其体质结构与绳纹人明显不同,其特点是身材高(平均约162—163厘米)、脸型长等,更接近于现代日本人。经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弥生时代的大陆移民,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蒙古东西伯利亚等东北亚地区,属“新蒙古利亚人”系统,最初居住于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后逐渐向东扩散,经近畿地区扩散至关东地区。在扩散过程中,他们不断与原居民(绳纹人的子孙)混血。不过,学者们对大陆移民的人数与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其估价却大相径庭。持“演变说”的学者认为,这些来自东北亚的大陆移民,因后续乏人,在混血过程中,逐渐为原居民集团所吸收,其影响不大。而持“混血说”的学者②,则运用当代的人口统汁法和拟态模型法推算,移民过程近千年(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大陆新移民的人数可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在有些地区应占人口的四成到九成,他们认为混血之影响,远远超过一般人们的想象。自然人类学家埴原和郎③便持此说。诚然,他们也承认地域的差异,认为在弥生时代来自东北亚的新移民大多居住于北九州地区。其一部分曾扩散至近畿和关东地区,而地处偏远的东北地区、北海道、西北九州,离岛地区,则较少或几乎未受移民混血的影响,仍以绳纹人的子孙为主要居民,因而生活于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认为是未受混血影响的绳纹人的直系子孙。于是,在弥生时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重构造,即移民系统弥生人(主要分布于西日本)和绳纹系统弥生人(主要分布于东日本)。而且,指纹、耳垢、齿冠的类型调查以及近年来新兴的血液、病毒的遗传因子调查,亦似乎支持这种“二重构造”说。当然,在弥生时代,也可能有中国江南地区的移民,直接或经南岛地区进入日本.但日本学者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见。

  弥生时代后的古坟时代(3世纪至6世纪),大陆移民仍不断进入口本,且继续向东日本扣各地扩散,与原居民的混血亦持续进行。但是,日本人的“二重构造”仍然存在。直至现代依然如此。只是绳纹人系统的影响,日渐缩小而已。因而,从体质结构来看,日本民族绝非单一民族,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来自东南亚的人口集团和来自东北亚的人口集团,不断混血形成的“混合民族”。

  从日本语起源的角度来看,与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直接相关的,是日本浯的起源为何,它属于哪一语言系统。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使用某种语言的民族的人们到达并生活于日本列岛,那种语言才叮能成为日本语的来源。通过探索日本语的起源亦可证明,日本民族是“混合民族”。

  许多日本学者早就注意到,日本语的语法结构与包括朝鲜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宾语或补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语句的构成顺序是主语一宾语一动词谓语;在单词后附加助词或助动词,表示语法意义;名词无性与单复数的区别等。这表明日本语和阿尔泰语系诸种语言(包括朝鲜浯)可能是从共同砠语分化而来的同系统语言,因而日本民族在人种血缘关系上,也可能与生活于东北亚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具有某种关连。但是,他们也同时注意到,日本浯和阿尔泰语系诸种语言之间,也有一些不同点。例如缺少单词读音的音韵对应关系,因而阿尔泰语系不可能是日本语的惟一来源。

  于是,一些学者逐渐注意到,日本语与“南岛语系”(即马来与玻里尼两亚浯系)之间或许有某种亲缘关系。“南岛语系”是分布十四起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至南太平洋诸岛的一大语系,其范围可至中国南部的一些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南岛语”与日本语的类似点是:元音(母音)有5个,即(a)(i)(u)(e)(o),不使用双重元音;单词以元音结束;浊音不同于单词之首等。这表明,使用“南岛语”的东南亚的一些民族,有可能对日本民族的构成曾发生影响。但是,足以证明这些民族曾从南太平洋或东南亚直接进入日本列岛的考古学依据,却十分罕见。一些学者便推测,南岛语系的语言可能是经过中国南部,然后传入日本的。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认为,应将日本语视为“混合语”,即日本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若干种语言混合而成的。有的学者从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诸学科综合研究结果,认为占代日本语的形成,大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绳纹时代之前的数千年,在东北亚地区的落叶林带,可能存在一种称为“原东北亚语”的基础语。绳纹时代初期的日本语可能来自这一系统,日本语中的阿尔泰语系的某些特征可能由此而来。而到了绳纹时代晚期或弥生时代前期,从事水田稻作的移民,由朝鲜半岛,或直接由中国长江下游地区进入日本。这样,不仅从朝鲜半岛继续传入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而且也可能有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吴。越语传入日本。(有的学者认为吴、越语均属南方系统的话言,越语属南岛语系或泰语族,吴语则属藏缅语族。)日本语中的南岛语系的某些特征则可能由此而来。进入古坟时代,中国大陆移民增多,汉语对日本语的影响更为强烈。正是上述这些语言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古代的日本语。

  日本语是由亚洲大陆北方系统语言和南方系统语言混合而成的“混合语”,这也可以佐证日本民族是亚洲大陆北方人口集团和南方人口集团混血而形成的“混合民族”,最后成为一统的大和民族。

  与日本民族形成一样,日本国家的形成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日本出现历史文献的时代较晚,因而我们只有借助日本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文献,以及日本的考古发掘资料,来追溯这一过程的原委。

  一般认为,在弥生时代前期相中期(约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在北九州和畿内地区已出现了许多“原生小国”。中国正史《汉书·地理志》记载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其中的“百余国”,虽非确数,但也反映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小国林立的状况。《后汉书·倭传》则记载说: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虽不能说日本列岛上的这些小国均有条件与汉朝建立交往关系,但“三十许国”的数字要比“百余国”少了许多。这大约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国在逐渐向地域统一的方向发展。《后汉书·倭传》特别提及其中的“倭奴国”,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其中提及的汉光武帝于公元57年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2月(旧历)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这是一枚长宽约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纽,阴文篆书“汉委奴国王”5个字。在相当长时间内,一些人对此印是否汉代遗物表示怀疑。但是,近年来在中国先后发现了“滇王之印”(1957年)、“广陵王玺”(1981年)、“文帝行玺”(1983年)等汉代印章。“汉委奴国王”金印与这些汉代印章在纽式、形制、重量或字体上相似。由此可断定“汉委奴国王”金印确系汉代遗物,也可证明中国史籍对当时日本国家状况的记载大体无误。此外,从日本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在以九州北部和大阪湾沿岸为中心的近畿地区,发现下一些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群集中生活的据点集落遗址。这些集落遗址大部周围筑有壕沟。这些据点集落遗址中,均出土了一些反映少数人巳具有某种权威的随葬品,如铜镜、铜剑、铜矛,铜戈、铜铎、玉器等。在有的遗址中还出土了用于战争的铁制武器,如铁镞等。这些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这些集落的内部已有上下贵贱的区别,对外已进行战争。④因而,每一个集落都可能是一个“原生小国”,当时的日本列岛确实存在过“百余国”井立的状况。中国史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则较为详尽地记载了稍后逐渐形成的地域大国邪马台国的社会政冶状况。邪马台国⑤约存在于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后期。在邪马台国内,已有上下尊卑区别,“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也出现了阶级区别,有称为“国大人”和“大人”的贵族统治阶级,有隶属于“大人”的被统治阶级“下户”,还有更为低贱的可作赠品的“生口”,和可作殉葬品的“奴婢”。邪马台国已形成国家机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王,“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以后经内乱“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在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其下设辅臣“有男弟佐治国”。女王卑弥呼居城池内,还有常备军守卫。“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中央一级的官吏,还有分管政治、贸易和外交的“大率”、“大倭”和“大夫”。邪马台国已有租赋制度,“收租赋,有邸阁”;也有刑罚,“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家族。”邪马台国还监督与控制着同一地域的其他小国,如“斯马国”至“奴国”的21个小国和“伊都国”等。女王卑弥呼曾多次遣使曹魏,并受到魏明帝的册封,称“亲魏倭王”。卑弥呼女王死后,葬仪隆重,“大作冢,径百余步,殉葬者奴蜱百余人。”《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有关邪马台国的记载表明,邪马台国已是控制相当大地域的阶级国家,⑥尽管其阶级分化与国家机构仍未尽成熟。

  中国史籍《晋书·武帝本纪》亦记载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国王最后一次遣使入贡的情况。不过,自此以后直至《宋书·倭国传》记载宋高祖刘裕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赐沼倭王赞,有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史籍对日本的状况缺载。而恰恰在这一时期,在畿内地区兴起了控制日本大部分地域的大和国王权。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有关大和国的兴起及其统一日本的活动虽已不得其详,但根据少量的保存至今的金石文材料,可知大和国王权具有强烈的军事性格。据传为百济肖古王赠给大和国的七支刀,现仍保存于奈良县天理市石上神宫。刀上的铭文表明此刀是百济国王为感谢大和国派兵渡海攻击新罗而解救百济所赠送的,现保存于我国吉林省辑安县境内,建造于公元414年的高句丽奸大王(广开土王)碑的碑文,则记载大和国曾派兵渡海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结果,新罗求救高句丽,击退了大和国军。此外,自5世纪初期至中期,在大和盆地、河内平原一带出现许多人型古坟,也表明大和国是较邪马台国更为强大的存在。

  中国史籍《宋书·倭国传》则记载了5世纪大和国五位国王(即“倭五王”赞、珍、济,兴、武)与刘宋交往的情况。他们部曾遣使朝贡,并接受刘宋皇帝的册封。例如,倭王珍被封为“安车大将军、倭国王”,其臣属13人亦分别被封“平西、征虏、冠车、辅国将军号”。据《宋书·倭国传》记载,末顺帝开明二年(公元478年),倭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统一日本的活动情况说:“自昔祖祢,躬榄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下海北九十五国。”然而,有关这一时期的日本国家的体制,却不得其详。不过,这一时期的大和国不仅逐渐统一了日本,而且成长为可与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百济相抗衡的强国。因为它在致力于接受中国南朝刘宋朝廷册封的同时,还试图建立以它为中心的地域性册封体制。《宋书·倭国传》记载,倭王珍,济、武都曾要求宋朝皇帝册封其“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等封号。结果,倭王济与武部分地达到了目的,刘宋朝廷承认了他们对百济之外的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控制权。

  日本成为制度完备的国家,应是在公元7世纪以后的事。7世纪初,推古女王和圣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大陆。在与隋的交往中,开始称国名为“日本”,称国王为“天皇”。他们认真学习隋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所谓的“推古朝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实行。大化改新”之后,日本更是频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中国,全面地学习唐朝的各项制度,实行经济、政治社会改革,并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将各项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成为比较成熟的文明国家。

  ①1931年。直良信夫曾发现所谓“明石猿人”的腰骨化石,但最近的研究证明,它不属于“猿人”,而属丁更晚的“新人”阶段。

  ②直木孝次郎:《倭国的诞生》,小学馆,1978年初版第5次印刷,第378页。

  ③埴原和郎:《日本人的形成》,收入《日本通史》第1卷,岩波书店1993年第一版,第96页。

  ④佐佐木高明;《日本史诞生》,集英社1991年5月初版,第256--260 页。

  ⑤有关邪马台国的所在位置,学界历来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在北九州,有的

  认为是在畿内地区的大和。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在此从略。

  ⑥王金林:《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l版,第5--12页

裕仁天皇二战投降诏书

如何挽救了日本?

裕仁天皇如何挽救日本:

众所周知,1945年,在美国向

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后,不光

这两座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就连

日本社会也整体陷入了恐慌和萧

条。原子弹投放一周以后,裕仁天

皇发表了震惊日本全国的投降演

说。该演说重塑了日本未来的发展

路径。直到今日,天皇演说的理念

仍被日本国人所坚守。

和其前任有所不同,裕仁天皇

既是神圣的君主,也是主张帝国扩

张的典型代表。根深蒂固的极端军

国主义思想促使裕仁极力推崇在亚

洲地区传播自己的种族和民族主义

思想。换句话说,就是发动侵略战争。

20世纪中叶,“太平洋”战争

爆发。近2000万亚洲人惨遭战争屠

戮,其中310万来自日本。消息一经

发布,全体日本国民再一次陷入极

度恐惧。对于传统的日本人而言,

尤其是军人,面对失败他们必须以

死而非投降被俘来维护国家的尊

严。平民百姓当然也不例外。

根据约翰·达斡尔

(JohnDower)在《普利策历史

奖》中所述,战败的日本四处蔓延着

死亡的气息,尤其是冲绳和塞班两

地:饿殍遍野,到处都是自杀或他杀

的噩耗。1亿日本人不断上演悲剧,

尸体就像散落一地的珠宝。因此,当

“玉音诏书”发表,举国上下第一次

同时听见裕仁天皇清晰而高亢的录音

时,许多老一代日本民众无法理解政

府的投降决议。

然而,裕仁天皇的宣言不仅有

利于维护他的君主地位,也有助于扭

转战局。他说,“我已经命令国会与

‘反法西斯同盟国’进行谈判,望其允

许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帝国一

直坚持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以及

各族人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信条宗

旨。虽然敌人已经用原子弹向我们发

起了挑衅,但为了减少战争伤亡,避

免种族灭绝,我们不应该继续奋起抗

争。”

事情的起因是,倭寇与海盗钩结在明朝的沿海地带烧杀抢掠,明朝的军队一来,他们就退到海外的岛屿躲起来,等军队一走就又出来作乱,如此反复,朱元璋也拿他们没办法。于是派人去问罪日本天皇,并要日本称臣,如不臣服就派人去灭了日本,捆绑其国王。日本亲王看到绍书后火了,立马斩了五名使者,留下两人回去告诉朱元璋,日本不怕。

日本人靠着有大海阻隔根本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朱元璋本想出征日本,但也知道大海的危险,所以只能防着倭寇的十骚扰。看着倭寇张狂,朱元璋又忍不住了,于是第二年又派人去谴责日本放丛寇人的骚扰。这次派去的人能说会道,很快说服了日本亲王,亲王派使者带了贡品来明朝称臣,朱元璋自是很高兴,为彰显大国风范,状励了日本大量金银珠宝。

不知道朱元璋派去日本的使者,是不是说:日本臣服的话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财宝,可能这个使者怕日本人给砍了,这样说了吧!总之日本人不把大明皇帝放在眼里,朝贡时写的使书很是傲慢无礼,而且只是个将军代写,这把朱元璋给气坏了,他再次派人去谴责日本天皇不守臣道,说:你日本这井底之蛙,别以为有大海的阻隔,就妄自尊大,现今修书给你,再不安分守已,他日祸就不远了。

日本人看到信后也气坏了,回信说:三皇五帝时不只中华才有主,夷狄也有君,宇宙这么大,君主并不是你的独权,所以你守你的国,我守我的国。朱元璋看完信后受不了,心想,你个小小的小日本,敬然敢跟我大明朝相比,不自量力。

再者,明朝刚建国不久,还有很多战事未平,国家需要恢复元气。在听完刘伯温的分析后,朱元璋冷静了下来,不再提出兵日本之事,明朝也断绝了跟日本的一切往来。日本打不了,也只能加强防范这此日寇。刘伯温认为小小的日本能有怎么作为,要是他知道日本的侵华史,会什么想。

早期神话

主词条:日本历史 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3-10万年前。

约12万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全岛进入下个绳文时代。约12万年前左右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在日本神话中,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 弥生时代 伴随着渡来人的移入,日本在弥生时代初期出现了陶器、铁、铜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渐成为一个农业社会。弥生时代中期,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金印。

到了公元2世纪后半期,各小国内战频繁,直至3世纪中叶才出现较大的“大和国”,后经过长期的扩张,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古坟时代 古坟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岛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海道则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后圆”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坟的周遭围绕着中空的黏土塑像,这些筒状土制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之“埴轮”。建筑这些坟墓需要花费大笔金钱,只有少数的统治阶级能够负担,截止2013年发现有71座,钥匙孔形的古坟最常见,大阪的大山冢,又名“仁德天皇陵”据悉为全世界最大的古坟。

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物品,到了后期,古坟里还有兵器和盔甲。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微,并开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也于此时相继编成,从而进入日本的历史时代。 飞鸟时代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如今的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 镰仓幕府 源赖朝平定平氏后,建立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历经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说、1183年说、1192年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

在北条时宗在位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后期,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终于后醍醐天皇举兵,然后被讨伐大将、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灭亡。 南北朝时代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县),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 室町幕府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是为室町幕府。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他统一了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但在他死后,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阻止了此事。由于当初足利氏为了对付南朝,必须于京都开设幕府,而在镰仓设公方府,引来了关东大乱。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爆发了应仁之乱,自此幕府的权威日下。原本受幕府策封于各地的守护大名,有的渐渐被守护代(副官)、家臣、国人篡夺政权,有的可以保持政权至战国时代。从应仁之乱开始,至足利幕府灭亡,称为战国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了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足利幕府宣告灭亡。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氏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畿与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此时的全国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安土城的织田氏手上。同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死去(或说失踪),其长子兼织田家家督织田信忠败给明智光秀后自杀,整个织田氏顿时陷入混乱。

1584年,羽柴秀吉与东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发会战,双方经过一番对峙后进行和解并结为同盟,同年,大坂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为根据地,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计划。经历四次的大规模讨伐后,1590年,接受天皇赐姓丰臣的秀吉完成全国大致上的统一,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江户幕府 1603年(庆长8年)至1867年(庆应3年)间被称为江户时代,于江户设置了江户幕府。政治一安定经济也跟着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景气良好,商人与町人盛行元禄文化。 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暂时恢复了财政,却又再度恶化。

幕府末年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经由马修·培里来航而签下了日美神奈川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得锁国崩裂。随着开国与尊王攘夷思想强盛,幕府大老遇刺身亡与萨英战争都令幕府的权威一落千丈,最终德川庆喜先后把政权与领地交还朝廷,史称“大政奉还”。 明治年间(1868年-1912年)称为明治时代。

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辰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国政府。旧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变成西南战争,后来渐渐恢复秩序。

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一方面,新政府确立国家制度,如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富国强兵)为国策推进,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战争及1904年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通过《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含钓鱼岛),强占东北南部。1910年吞并朝鲜。

文化上,日本从欧美传入了新的学问,艺术;带有未曾在日本出现过的个人主义小说,文学开始出现,与江户时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开了。宗教上,改变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现象(神佛分离),出现了打压佛教(废佛毁释)等等的运动。 大正年间(1912年-1926年)称为大正时代。明治天皇于1912年驾崩,子嘉仁继位,改元大正,是为大正时代。大正元年,因为陆军倒阁而引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即:大正民主运动,日语:大正デモクラシー),开始出现政党政治。

大正时代前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摄政,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一战后在国际和平会议中节节败退,使日本日渐艰难。

权贵与政党不断抗争,发生了第二次护宪运动,实行了全民普选(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首相,提倡“宪政之常道”。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皇太子裕仁继位,是为昭和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国内政局为统制派军人击倒皇道派军人从而掌握军政大权。此后,由于统制派军人由外而内改变国家政体的思想,日本开展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大规模侵略。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以太平洋战场上的主要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盟军投降。

战后的政党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成立。联合政府倒台。吉田茂再次重登相位,连续四次组阁,合共第一次组阁为日本史上唯一的。《旧金山和约》签定后,日本恢复了国家主权。 昭和天皇于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驾崩,子明仁继位,驾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称为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

民主党代表(党首)鸠山由纪夫(2009年9月)16日在特别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为日本第93任首相,并于当天完成组阁。新内阁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政坛正式进入民主党执政时代,日本首次实现战后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政权更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47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