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斤胖子的平均寿命是78岁。肥胖的人胆固醇和血脂都很高,而且养成大吃大喝的习惯这样内脏很容易快速老化,年纪到40岁后就开始身体能力下降。暴饮暴食就算锻炼也没什么大用,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日本相扑,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5-55岁左右。
超瘦的人大多是从小先天有一些疾病,或者是消化系统先天不足导致,(有一定的遗传基因)常年免疫力不高身体里的微量元素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一发病就有点难好。这种人和超胖子一样都是不太长寿的。
运动对寿命的影响
进化论说肌肉男 肌肉发达的“勐男”不但表示他的体能和气力较佳,也代表他能够养妻活儿、保护家园,是一个好靠山。这种与同性的成员竞争和向异性的成员炫耀的现象,是一种“性选择”的进化形式。
正是这种进化形式创造了鹿角和孔雀尾,同样也是性选择和生存的进化形式创造了男人的肌肉。多肌肉还有另一个代价。由于男人花太多营养去维持肌肉强健,其免疫力远较女人逊色。
其实是现在的健美把维持肌肉看的更重要所以用违禁药物,导致很多不了解健美的人误解特别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专家,但是古代为了繁殖后代异性都比较多导致过于频繁身体免疫力下降,并不是肌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
很多人第一眼就直觉地否定了这个问题,认为这是一个可笑的论点。大众都知道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迅速的慢性病,是各种疾病的等风险疾病,所以都认为超重和肥胖绝不是一件好事!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肥胖悖论”。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已经发现肥胖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肥胖与心力衰竭患者的较低死亡率有关。这种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
哈佛的一位教授曾经说过:“统计学是骗人的,通常是弥天大谎。临床试验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并不罕见。简单的研究设计可以消除所有干扰因素。这样的结果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独特表现,也可能只是试验设计或统计上的问题。其中,统计总是让公众抓住它提供的最终结论,而不是去思考它在哪里。
人体脂肪可分为白色脂肪、褐色脂肪(米色脂肪)和粉红色脂肪,其中褐色脂肪能产生热量,是“好”脂肪。白色脂肪是我们体内堆积的脂肪,分为堆积在臀部、腿部、腹部的皮下脂肪和网膜、肾脏周围的内脏脂肪。相比之下,皮下脂肪产生波浪的能力要小得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内脏脂肪对人体健康有害,因为它可以释放脂肪因子、细胞因子和其他成分,如促进炎症、凝血和胰岛素抵抗。所以同样是增重,你可能是肌肉发达,他可能是皮下脂肪增多,她可能是胸部增多,我可能是内脏脂肪增多……不同的脂肪组织,这么不同的功能,研究起来就当是一回事了。合理吗?
从年龄来看,周等人的研究表明,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理想的BMI应该分布在24-29之间;对于80岁以上的人来说,没有公布理想的BMI参考值。所以要制定个性化的体重计划,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理想BMI。BMI毕竟只是一个单一简单的指标,需要注意,但也需要具体到个体,结合腰围、腰臀比、体脂比等因素。
也不是,看个人身体素质呢!有的人有腹肌!他也没力气!有的吸毒的人也有腹肌,就不能说身体好。
练好肌肉建议如下:
胳膊你可以做弯举和颈后哑铃推举,每组8-12个,每次4组,组间休息1分钟。合适的重量是你最多能用该重量举12下,超过了就要加重量。
胸部主要是俯卧撑和双杠双臂屈伸。俯卧撑就25-30个一组,双杠双臂屈伸15个一组,也是各4组,组间休息1分钟。注意做动作的时候身体不能摆动,一定要控制住。
背部主要是引体向上。15个一组,4组。
腿部最好是负重蹲起,6-8个一组,重量要合适,要是能超过10个的重量就是太轻了。4组。
腹部主要是仰卧起坐,30-100个一组,根据你的力量情况做,也是4组。
所有的组间休息都不要超过1分钟。
然后就是时间你自己安排,除了腹肌,其他的最好各自单独一天。然后一周至少有3次跑步,45分钟以上,速度大约控制在10-12公里/小时。
最好不要在一天之内各个部位都练了,原因有以下几个:
1,你的肌肉需要休息和补充能量;
2,同时都练的话,互相之间会有干扰,比如胳膊练完了可能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起来了;
3,体力可能透支,因为都练时间会很长,太过于疲劳了之后效果反而不好,出现倦怠,不想动的现象。
练完之后,肌肉会充血,所以会发硬。做完之后拉伸一下就好了,将肌肉拉到极限(不要弹压,容易受伤,慢慢拉开)。
通常练完之后都会有力竭的感觉,就是觉得练的部位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比如胳膊,练完之后就觉得抬不起来了。
练力量的时候应该吃一些高蛋白的东西,同时,为了保持良好的肌肉线条,所以应该尽量减少油脂的摄入,还有少吃主食(但不是一点都不吃,减少一些),少吃盐。
不会练成大老粗的,那个是很难的。另外,你经常打篮球,灵活性是有的,这个也会保证你不容易给人粗的感觉。
这样练一个假期(2个月),大约你就可以算健身初步入门了,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了。
“绅士”前几天在朋友圈内,发现了一篇关于讲述生命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这样的,生命真的在于运动吗?然后文章内用,大象和猎豹的每日运动量、心跳率以及它们的寿命对比,乌龟和老鼠的每日运动量、心跳率以及它们的寿命对比,心脏跳动是有次数限制的,运动过多,导致心脏跳动次数过多,就会短命,“生动又形象”地表明了,生命不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止。
然后又说了现在的运动员和健身者们,别看虽然一个个跳得很高、跑得很快、力量很大,但是却没有一个是能够长寿的,生命的意义在静止和养生,那些肌肉虽然看起来确实不错,但是往往都是消耗了一年年的生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事实真的如此吗?生命到底是在于运动和静止呢?
一、动物中“心跳率和寿命”并没有什么联系
这个文章的作者很聪明,用了自然界的大象和猎豹,以及乌龟和老鼠举例子,说运动量过大的动物,心跳率会更多,寿命更多,但是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正好与这个例子是相反的,动物的寿命与运动量和心跳率没什么关系,而是与动物的种属性有关系,例如说鸟类普遍的心跳率都在200-300次/分,远远超过人类的心跳率,而鸟类中的长寿者金刚鹦鹉可以活50年左右,而像青蛙。心跳率只有40-50/分,它的寿命却只有10年左右。
二、运动健将和健身肌肉男们并不短命
很多人觉得,运动员和健身者们平时的运动量过大,对于身体器官的损耗大于普通人,所以到了年纪大了的时候,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听起来确实是挺有道理,而且很多媒体上也都报道过一些运动员或者健身者,年纪大了以后身体虚弱的新闻。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讨论一个事物的时候,不要使用特例和个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网络上大多数运动员和健身者短命的新闻也只是特例而已,大多数的运动员和健身者晚年生活并不会比普通人差,而且数据统计过,大部分的运动员和健身者的寿命要超出普通人,而且晚年患疾病的概率也会更小。
现在很多文章的作者,都有点不负责任,说什么抽烟的人更长寿,然后举一些特例来说明,说什么运动员和健身者都是短命鬼,然后再举一些特例,根本一点都不负责任,根本就是在误导读者。
你觉得生命应该在于运动和静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