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肌肉:股二头肌。
2训练目的:增加目标肌肉的力量与耐力。
3器械名称:杠铃。
4杠铃直腿硬拉。
5设计原理:在做杠铃直腿硬拉的过程中,阻力向下对抗阻力向上,在对抗阻力的环节中,身体在膝关节伸直的状态下做了一个骨盆后倾的动作,因为目标肌肉有使身体在膝关节伸直的状态下骨盆后倾的功能,动作与功能相吻合所以可以锻炼到目标肌肉。
6身体位置:双脚踏实地面自然外展,与髋同宽,膝关节伸直不锁死;收腹挺胸下颚微收,双眼平视前方,从侧面看耳肩髋在一条直线上;腰背挺直,双手正握闭握中握距握紧杠铃杆放于身体前侧,肘关节伸直不锁死。
7动作轨迹: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
8运动幅度:向上时股二头肌充分收缩;身体直立于地面,从侧面看耳肩髋膝在一条直线上;向下至身体与地面呈40-45度角。
9安全提示:身体保持稳定,腰背挺直不弯腰弓背;运动当中膝关节始终保持伸直不锁死。
10呼吸与速度:向上时呼气,速度2-4秒;
向下时吸气,速度2-4秒。
可以采用弹力绳一端固定住 另一端环绕于小腿中断 身体俯卧于垫上 膝关节弯曲大小腿折叠成45度拉长弹力带,然后慢慢向后伸直膝关节至小腿和地面成45度夹角。注意动作速度要缓慢 如果弹力绳力度不大可以找他人帮忙用力拉拽。
也可以用俯身腘绳训练器如此方法训练。
动作全程大腿必须要紧贴垫子或器械
训练的针对性: 只有经过训练刺激的肌肉才能对抗阻训练做出适应和改变反应。
一般适应综合征: 适应的三个阶段1警觉期,由生理应激引起(如抗阻训练);2抵抗期,机体开始适应需求;3衰竭期,过度训练造成。
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 根据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这种适应会针对性的符合锻炼过程中运用到单位特征。
训练变化: 方案应该随时改变训练刺激。周期性的训练是构建最佳训练和康复训练方案的最佳选择。
训练的优先次序: 要求身体每个部位都充分锻炼是很困难的。所以在每一周期性的训练方案中,每一训练周期都应集中注意优先发展训练目标,尤其对新手尤为重要。在给定的训练周期内可能只需要关注一个训练目标,如何制定和实现训练目标则取决于学员的经验和个体的健康水平。
任何一个合理的力量训练方案由许多变量组成,包含所选择的动作练习、练习的先后次序、练习的强度或负荷、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以及练习的休息时间间隙,这些都称为短期训练计划变量,这些变量可在单组训练中改变的,这些因素将决定长期训练的结果。
特定的关节角度对应可能的运动方式与提高人体功能性动作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当选择某一项练习动作时,记住肌肉组织只有从抗阻训练中激活才能受益(大小原则)。
运动可以指定为主要练习或辅助练习。主要运动锻炼的是主动肌(主要肌群)。常见有蹬腿练习、杠铃卧推举和悬垂高翻。辅助运动主要训练主动肌的一个肌群。如钢线肱三头伸展和哑铃肱二头肌弯举属于辅助运动。
练习方式也可以按照结构(涉及多个关节的练习)或特定身体部位(只涉及一个关节)进行分类。结构性的练习包含如全身性提拉这类要求多肌群协同收缩的练习。高翻、硬拉和深蹲都是全身性提拉结构练习。另一些结构只涉及一些关节或肌肉的参与,例如,杠铃卧推举需肘关节和肩关节同时作用。
多关节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基础学习或更多神经配合。
多关节练习的好处在于激活的肌肉组织、激素反应以及新陈代谢都远高于单关节练习。
训练大块肌肉群会刺激更多的神经、新城代谢、内分泌激素和循环反应。
以下经常使用的顺序训练方法:
先锻炼大块肌肉群,在锻炼小块肌肉群; 先进性多关节,再进行单关节运动; 全身运动环节中交替进行上肢和下肢练习;全身运动环节中进行推拉练习; 先进行弱侧练习,然后进行优势侧练习; 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和单关节练习之前先进行奥林匹克举练习; 进行其他类型的练习前首先进行爆发力训练进行低强度的练习前先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尤其是相同肌群连续运动的情况下;
最后一个考虑的因素是个体健康水平以及是否有过抗阻训练经历。精心设计减轻个体的压力,尤其对初学者。
阻力是改变力量和训练部位肌肉耐力的主要刺激。高强度对所有个体都重要。
低强度(轻阻力)、多重复次数的训练能够有效地I型纤维(更适合于耐力发展),但无法充分激活II型纤维(主要对最大力量产生和肌肥大起作用)。所以,如果你想将你的力量最大化,就应该增加训练负荷并且减少训练重复次数。
训练组数(互动量或训练量)
总运动量(组数x次数x负荷)设计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概念。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训练量不变容易让人感到难以坚持下去。
某些阶段低训练量,对持续性的提高和增强训练适应性是至关重要。 关键的不是组数,因为组数只是影响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周期性的运动量划分,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
组间休息时间决定了ATP(磷酸肌酸能量合成程度以及血液中乳酸浓度的)产生量。休息时长可明显改变新陈代谢、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系统对短时间抗阻训练以及对随后组数的反应。
高级训练强调绝对力量或爆发力的增长,对于使用最大或最大次数负荷结构性动作练习(深蹲、高翻、硬拉)而言,推荐至少3-5分钟组间休息;较少休息(1分钟以下)可能适合于肌肉参与程度较小的练习或单关节练习。初学者或中级举重,2-3分钟休息,这中水平抗阻训练强度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压力较小。
另外,对糖酵解和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能量系统)增加压力可以促进肌肉增长,因此,如果训练目的是增加肌肉围度,哪么较少的休息时间(低于60-90秒)更为有效。休息过短,心理焦虑和疲劳心理因素很多产生。
周期性训练
准备阶段:包括增加力量和增加肌肉质量。在这阶段中,运动量大而运动强度小。
第一过渡期:在运动量减少的同时运动强度增强,目标是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以及增加肌群的熟悉程度。
比赛期(巅峰期):特点因项目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一阶段需要结合专项进行训练。
赛季间歇(第二过渡期):专注于适度运动以帮助肌肉恢复,但是不会完全停止训练。
线性周期
比如,在为期6周的中周期计划内,前两周为期2周的小周期以轻负荷为主,然后逐渐增重以过渡到第3隔小周期。抗阻训练强度增加的同时减少运动量。然后,6周的中期结束后,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训练背景和训练水平来安排不同长度的主动恢复周期。然后再重复一个中周期。
线性周期中,大周期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加肌肉力量和发展肌肉围度,使其在遗传理论内达到最大化。
为了避免进展过快,可以先进行为期6到12周的常规准备阶段,为后续的正式周期计划做好准备。这阶段包含使用轻的负重、学习动作技术,还有逐渐增加负荷至正式周期计划的负荷水平。 重点发展所需的神经系统适应性,以增强运动单位的募集。
非线性周期不适依次增加或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是更频繁(即每周,有时每天)地改变以维持训练对机体的刺激。
非线性和线性比较,15周内同方案,更频繁的变化获得更多力量。短期训练变量的持续性变化要求生理上的适应也随之改变(与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量会造成力量瓶颈期相反)。
非线性周期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辅助性练习的训练量和强度。主要训练时典型的周期训练,但运用非线性方法,同样可以使用两个循环周期的方案以进行不同的训练,如小肌群的锻炼等。比如,钢线肱三头伸展,训练强度就可以介于(8-10RM)和较高水平(4-6RM)之间。这不但能够促进某一关节的单块肌肉增长,还会以后续大块肌肉的重负荷训练提供所需的力量支持。
非线性方法中,在为期7-14天的中周期内,运动员可以同步时进行增加肌肉围度和神经调动层面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
非线性方法中,锻炼可分为四个程度——超强、强、中度和轻度。如你错过一次锻炼,完全可以第二天补充回来,然后继续进行这个循环。该训练不是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训练,而是当一定周数的训练完成时一个周期自然就完成了。
如图,关于下肢肌肉16周的大周期内,其中5周为非线性训练的案例。每周的训练变化比线性方案的变化更大,负荷从1-12RM不等。你可以增加一个爆发力训练日,负重为最大肌力的30-45%,关节运动时无减速环节,举起重物直接释放(如仰卧推举投掷)。像这样的变化通常被认为是负荷较低的,因为缺乏离心收缩的部分而导致生理上对运动应激不高,从而使运动员有很多的恢复时间。
为了增加方案中的变化并能够从高强度的运动中更快地恢复,可同时增加药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其他下肢的快速复合训练。
非线性和线性整体看似相同,都能促进肌肉增长和神经募集。不过,任何周期性训练方案都要优于固定不变的训练。
循环训练
运动员选择8-12动作,一个接着一个,然后循环重复1-3次。循环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心血管耐力和所锻炼肌肉部位的耐力;也能够促进肌肉力量的适度增长(训练计划表与休息时间)。
单组训练
单组训练通常在重复8-12次的单组训练内完成,每一组都要做到不能完成为止。并为被证实与多组的周期训练项目或渐进抗阻训练项目同样高效。不过,他们可以在非线性训练中提供快速转换,而且也可以被归类为单组循环训练。
多组训练系统
最初包含2-3个热身训练,随后每组的负荷逐渐增加至目标负荷,接下来的几组练习采用该负荷。
结果表明,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顶尖的运动员,对于多关节运动而言,5-6RM的负荷,至少3组(3-6组)的训练模式是增加力量的最佳方案。
可以设定任何阻力、任何重复次数和组数来进行这个多组数训练系统的运动,从而达到抗阻训练中想要到达的目标。进行长时间的多组训练而不改变其他变量,通常会导致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进入瓶颈期。抗阻训练系统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多组训练系统中的某些变量。如果训练的目标是获得力量和爆发力,可以通过周期训练优化多组训练系统。
超慢系统
进行20-60秒的重复一次的非常慢的练习。研究表明,较慢的速度(向心和离心10秒)的运动不能完全激发爆发力、力量或促进力量增长和运动表现提升的最佳运动量。但是,可能对发展肌肉速慢耐力有潜在效果。
这一系统主要适用于单关节练习和器械练习,通过关节活动度来控制。通常,在整个训练中只进行1-2组超慢训练。
金字塔或三角形通路
10RM、8RM、6RM、4RM、2RM、4RM、6RM、8RM、10RM的抗阻训练顺序进行或者相反。非常耗时,迫切只适用于2-3个练习。
超级组训练
可以完全相反肌群(肱三头和肱二头)也可以关节不同肌肉(股四头和三角肌)。
110RM肱二头弯举、10RM肱三头下压。无组间休息,重复三次。
210RM背阔肌下拉,坐式划船后拉,俯身划船。每个练习之间休息60秒,重复三次。
由于间隙时间短,这类训练对身体要求非常高。
反向抗阻训练(离心训练)
分割训练系统
典型的分割训练系统要求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训练上肢、下肢和腹部,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训练胸部、背部和肩膀(可以减少到每周4-5天训练,即使训练频率很高,他也能帮组训练环节期间肌肉的高效恢复)。维持高强度训练会促进更多力量单位获得。更要注重辅助训练。
强制重复系统
力竭组后使用
功能性等长收缩
解释不清楚 看书66页
休息暂停系统
常用于最大力量(1RM)多次重复练习中动。每次运动休息10-15秒,然后进行下一次练习。这个系统左右可能获得最大力量(我觉得这些都是瞎掰)。
优先系统
优先系统几乎适用于所有抗阻训练方案。健美运动员股四头弱,优先最弱的股四头肌群训练。篮球先锋最大弱点是缺乏上半身力量,以至于缺乏篮下对抗能力。足球运动员可能想要发展腿部、臀部和背部的力量和爆发力,因而,他开始就要进行负重高翻和深蹲训练等。
复合、同步、对比和交叉训练
他们应用在训练三种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
根据个体训练的要求,同步训练之间的目标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相互矛盾。比如,有氧代谢已被证实有效影响肌肉力量的提高。有氧代谢运动取决于特定的阈值(最大心率强度的75%,每周2-3次20-30分钟的训练),但是任何超出的阈值范围的训练都会对力量增长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不会影响最大摄氧能力。
同步训练对于不同目标的训练而言都是有利的。比如,研究表明同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能够增加爆发力的测试水平,比如投掷速度和垂直跳跃高度。这两个变量经常在一次训练中同步进行(有时称为对照法)。通常将高负荷变为高速度低负荷训练,可以同时发展最大力量和爆发力。
这类训练同样非常适应于周期训练计划。目标确定时。可以按照中周期和小周期的训练来达到主要训练目标。次目标可以稍后再增加到训练方案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俱到的训练方案。比如说,速度和爆发力可以是橄榄球折返跑训练的主要目标,然后最大肌力可以是次要目标。因此对照法会很合适上述运动员。
恒定阻力器材
训练过程保持恒定负荷,包括哑铃、杠铃、药球和其他其他没有滑轮或杠杆移动的孤立式器材。
可变阻力器材
包含大多数抗阻训练器械、绳索阻力设备以及弹性力器材系列。
从固定阻力器材中获得的益处要远比从阻力变化器材中获得的多得多。
静态阻力器材
指个体推或拉一个等长收缩训练中的固定装置。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用于训练速度、爆发力和起始力量。这个循环按照离心、等长、向心的方式进行。特点是离心运动带领运动进入弹道向心运动。
弹跳、跳投以及药球训练都是很普通的ssc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关键在于使SSC允许通过在离心运动时预激活而后增强向心的作用。因此,离心收缩运动的速度对向心的重复至关重要。SSC增加爆发力输出的能力大小还要取决于负荷、时间以及诱发肌肉预先拉伸的能力等。
这很容易解释什么为何一个SSC会引起如此有力的收缩运动,如执行正常的垂直跳(即有反向双脚跳。在这一类型的跳跃运动中,首先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离心),然后快速反向运动并跳起(先到等长再向心运动)。一个反向跳包含了一个SSC。
现在进行屈曲膝关节和屈曲髋关节的跳跃,在跳起前保持动作3-5秒,然后再跳。这称为无反向双脚跳;这就不包含SSC,而且这一跳不会高于反向双脚跳(包含SSC跳跃)。
训练建议
每一训练类型都会用到周期训练方案。为了设计一个高效的训练方案,必须进行需求分析。分析可以帮助选择最合适的训练类型(如自由重量训练vs训练器械vs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以及运动选择、能量通路在训练中的使用、训练中的变量控制、处理出现的伤病以及预防受伤风险等。
最大力量: 总的来说,大于最大肌力的85%,每组要进行2-6次。组间休息2-5分钟的中高组数的训练方案可用于最大力量的获得。对高级举重运动员,分隔训练(如4-6天的训练)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最佳选择。顶尖奥利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会进行3-6次训练,这就增加了训练的频率和总运动量。针对每一肌群,在组织好的周期训练方式下,每周应训练2-3天。多关节的自由重量训练应该是整个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机械训练和单关节运动作为补充部分。
肌肉增长: 向心和离心同时进行效果最佳。建议每次练习3-6组,每组重复6-10次,从中度到重度负荷(1RM的75%-85%)的训练。高级举重练习者,会不会增加负荷以及组数,并逐渐减少休息时间(1-2分钟)尽量不要超过个体忍耐极限,否则会出现头晕和恶心。除上述之外,还应该包括单关节和多关节运动。要保持训练频率与最大力量训练相同:根据训练具体情况,每周应进行1-3天主要肌群的锻炼。
肌肉爆发力
训练爆发力时,速度尤为重要。发力过程要符合整个爆发力-速度曲线。训练的同时你可以通过最大力量的同步训练来增加爆发力。
局部肌肉耐力训练
最佳训练是使用轻负荷进行1-2组重复训练(15-25次为佳)。组间休息时间较短—高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1-2分钟,中等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时间应低于1分钟。
1、抗阻训练的原则是:要有阻力,有训练的效果。阻力主要来源于肌肉本身的重量,肌肉移动过程中所受障碍和外加阻力。
2、抗阻训练,即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和等速训练,是一种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力抗阻训练方法。有效的抗阻训练计划的设计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所必须重视的有极高价值的训练。
1目标肌肉:背阔肌。
2训练目的:提高目标肌肉力量与耐力,增加目标肌肉体积。
3器械名称:杠铃,哑铃。
4动作名称:杠铃(哑铃)俯身划船。
5设计原理:在做俯身划船的过程中,阻力向下,对抗阻力向上,在对抗阻力环节中,身体做出了一个肩关节伸的动作,因为目标肌肉有使肩关节伸的功能,因此该动作与目标肌肉的功能相一致,该动作可以充分锻炼到目标肌肉背阔肌。
6身体位置:双脚踏实地面,双腿自然打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以髋关节为轴向下俯身,收腹挺胸,下颚微收,双眼平视前方,从侧面看耳肩髋在一条直线上,腰背挺直,身体与地面成0到45度夹角,手臂自然下垂,双手采用正握闭握中握距握实杠铃(哑铃)。
7动作轨迹: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
8运动幅度:向上时背阔肌充分收缩,向下时肘关节伸直不锁死,保持肌肉张力。
9安全提示:保持身体稳定,腰背挺直,大臂尽量靠近身体,杠铃尽量靠近腿部但不碰到腿部,肘关节伸直不锁死。
10呼吸和速度:向上时呼气,2到4秒;向上时吸气,2到4秒。
1目标肌肉:大腿内收肌群。
2训练目的:增加目标肌肉大腿肌群的肌肉力量与耐力。
3器械名称:坐姿夹腿器。
4动作名称:坐姿夹腿。
5设计原理:在做坐姿夹腿的过程中,阻力向外对抗阻力向内,在对抗阻力的环节中,身体做了一个髋关节水平屈的动作,因为目标肌肉有使髋关节水平屈的功能,动作与功能相吻合所以可以锻炼到目标肌肉。
6身体位置:坐于座椅上;双脚踏在器械踏板上,膝关节内侧紧贴挡板;骨盆中立位,收腹挺胸下颚微收,双眼平视前方,从侧面看耳肩髋在一条直线上;背部紧贴靠椅;双手采用对握闭合式握法握实器械把手。
7动作轨迹: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
8运动幅度:向内时大腿内收肌群充分收缩,向外时还原配重片不相撞。
9安全提示:身体保持稳定,背部不要离开靠椅。
10呼吸和速度:向内时呼气,速度2-4秒;向外时吸气,速度2-4秒。
✔内收肌群包括: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及耻骨肌等。对于想要收紧大腿内侧肉肉的女生来说,训练这组肌群真的很实用,要多练,会让你的腿更加性感。
肌力是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能力,是肌肉发挥其生理功能形式,肌肉主要通过肌力对外界做功。肌力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会引起人体各项日常活动障碍,如坐,站,步行障碍等。肌力训练是增强肌力的主要方法,肌力下降者常常通过肌力训练恢复至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者可以通过肌力训练达到代偿,增强运动能力目的。肌力训练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有多种,如神经传递冲动训练,助力训练及抗阻训练等。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方法:
1)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适用范围:肌力0~1级的患者。常用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引起肌肉瘫痪。
训练方法:引导患者做主观努力,用意念的方式,竭力去引发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
助力训练
适用范围:肌力1~3级患者注意在训练时,应随着肌力的恢复不断的改变辅助方法和辅助量,常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后肌力有一定程度恢复的患者,骨折术后早期需功能训练的患者。
3)悬吊训练
适用范围:肌力1~3级的患者。训练方法利用绳索,挂钩滑轮等简单装置,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以减轻肢体自身重量,然后在水平面上进行训练,训练时可利用变换的体位和不同位置的滑轮,挂钩等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如训练股四头肌的肌力时患者侧卧,患侧肢体在上,在膝关节垂直方向上置一挂钩,用吊带在踝关节处固定,用绳索使小腿悬空,让患者完成膝关节的全范围屈伸运动,动作宜缓慢,充分,避免下肢借助惯性做钟摆动作。训练时治疗师要注意固定大腿,以防止摇摆,降低训练效果;并随着肌力改善,调节挂钩位置,改变运动面的倾斜度,用手指稍加阻力或用重锤做阻力,以增加训练难度。
4)主动训练
适用范围:肌力达3级以上的患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的速度,次数,间歇。
5)抗阻训练
适用于肌力已达4/5级的患者
6)等长训练
适用范围根据肌力的恢复程度,2~5级肌力的患者均可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常用于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关节置换术早期,骨折石膏外固定后。
7)等长训练
适用范围:根据肌力的恢复程度,3~5级肌力患者均可进行等张收缩运动训练。
8)短暂最大负荷练习
适用范围同等张训练,根据肌力恢复程度,3~5级肌力的患者可进行
9)等速训练
适用于可根据肌力恢复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对三级以下肌力,可先在持续被动活动(CPM)模式下进行助力运动,以进行肌肉的早期训练,对于3级以上肌力可选用向心性肌力训练和离心性训练。
肌力训练原则:
①超负荷原则:超负荷运动时肌肉对抗大于平时已经适应的负荷,成为超负荷。超负荷可使肌肉受到极大刺激,并产生一定生理适应,是肌肉力量增加。
②渐增阻力原则:超负荷训练使肌力增加 使原来的超负荷变成已经适应的负荷,而不是超负荷了。只有逐渐增加负荷量,使负荷重新成为超负荷,训练效果才能不断增加。
③由大到小原则:指在负重抗阻训练过程中,先进行由大肌肉群参与的练习,然后进行小肌群的练习。
④专门性原则:进行力量练习的身体部位的专门性以及练习动作专门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