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结实的手臂是健康与力量的象征,而手臂松弛则是身体老化的象征,从手臂肌肉结构来看,肱二头肌位于大臂前侧,肱三头肌则位于大臂后侧,或许当我们弯曲手臂时肱二头肌会显而易见,但肱三头肌就不一定。因为在日常生活与锻炼当中,肱二头肌会经常被用到,所以也稍显发达,而肱三头肌虽然会在胸背训练当中被用到,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却被用到的很少,所以,对于没有什么健身基础的朋友来讲,肱三头肌会显得欠发达,而肱三头肌欠发达就会导致大臂后侧松弛不紧致,这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与有着减肥成功经验的人群来讲就会很明显。
所以,不管是男女,要改善手臂后侧松弛现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喜的是,肱三头肌对于训练的刺激还是很敏感的,所以,只要稍加锻炼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对于男士来讲,要的不仅仅是手臂的结实紧致,而是要整体手臂的围度,所以对于肱三头肌的训练也应该是重点,因为肱三头肌占据整个手臂三分之二的体积,因此是突破臂围的关键所在。在这里,之所以强调肱三头肌并不是说对于肱二头肌的锻炼不重要,而是因为对于经验不足的朋友来讲,当他们拿起哑铃时会不自觉地来几次弯举动作,却不知道怎么去锻炼肱三头肌。
当我们锻炼手臂时,我们需要对肱二头肌以及肱三头肌的肌肉结构以及所对应的动作,这样才会让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于肱二头肌的训练动作主要是弯举类,但是会由于握法与身体姿势的不同而对于肱二头肌长头、短头与肱肌有所侧重,一般来讲:
上斜式哑铃弯举、坐姿弯举等主要针对性肱二头肌长头,当肘部后拉得越多,对于长头的刺激就会越大,比如,相比于坐姿弯举,上斜式哑铃弯举对于长头的效果会更好。而锻炼长头会使得大臂侧面线条更加美观。
斜托式弯举、单臂哑铃弯举等动作主要针对于肱二头肌短头,短头位于上臂内侧,可使得上臂看起来更加丰满。
锤式弯举,会对肱肌形成刺激,这类动作会有效修饰手臂细节,使得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轮廓更加清晰。
对于肱三头肌的训练动作主要是臂屈伸类,在这类动作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肩关节的伸展方向来改变对于肱三头肌不同部位的刺激:
过顶臂屈伸,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肱三头肌长头,对于女性来讲,要消灭拜拜肉,解决大臂后侧松弛是最为有效的动作。
下压类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肱三头肌的内侧头与侧面头,从而有助于修饰整个手臂细节而使得大臂更加结实紧致。
仰卧臂屈伸,对于肱三头肌的三个肌头的锻炼效果几乎一样,所以也是一个比较经济的动作。
上臂上有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上臂前区皮肤较薄,移动度较大。浅筋膜中尺侧有重要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内侧皮神经;桡侧有头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掌支,均于屈肌支持带近侧浅出深筋膜
浅层结构
前臂前区皮肤较薄,移动度较大。浅筋膜中尺侧有贵要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内侧皮神经;桡侧有头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掌支均于屈肌支持带近侧浅出深筋膜。
深层结构
筋膜前臂前区的深筋膜薄而韧,近肘部有肱二头肌腱膜加强;远侧部在腕前部加厚,形成厚而坚韧的扁带,称为屈肌支持带。前臂前区的深筋膜向深部 发出肌间隔,介于屈、伸肌之间,分别连于尺、桡骨;它与两骨和前臂骨间膜共同围成前臂前骨筋膜鞘。
肌肉前臂肌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中层:只有指浅屈肌;深层: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两肌远侧深面为旋前方肌。旋前圆肌:两头分别起自肱骨内上髁与尺骨冠突,二者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尺头的深面有尺动脉穿 过。肌纤维斜向下外,止于桡骨中1/3的外面及后面,此处近端有旋后肌附着,远端有旋前方肌附着。当桡骨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或以 下,其错位结果不同。掌长肌:肌腹很短,肌腱细长,可屈腕并紧张掌腱膜。临床上可取其腱作肌腱移植用。
直接分享大佬的绘画思维,自学绘画的同学看好了。
目录:
1、人体构成
2、人体比例
很多同学在刚开始绘画的时候都想着要多画、速画就可以成功,但是大家没明白,并不是说只要多练、多画就能提升,这根本是不成逻辑的问题,不是说多练多画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掌握,画画是讲究方法的,周觉先大触曾在这门公开课中说过
实际上我们在画原画的时候,应该明确的是,要多想,少画,明确哪个步骤该画什么,明确为什么要画这一笔,准确到每一个绘画步骤。所有的绘画流程都过要脑子思考。
所有一开始我们在训练人体阶段的时候,注重的还是人体动态、体积感、空间感及结构等。而不是一上手要刻意去训练刻画细节和完美。每一个阶段训练的目的都应该有所针对性的思考,把时间花在重点训练的地方。
初学者刚开始绘画的时候经常碰到人体结构画不准,或者动态不协调、比例不清晰等,但是我们在画人体结构的时候也不可能是100%准确,我们只需要把角色的人体结构画的相对舒服就足够了,这毕竟不是拍照,而且画的真实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做角色原画设计的目的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去塑造让它变的更好看。
说到画人体结构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会先拿出一张类似以下这样一张人体结构图出来盘点,先盘点人体结构上的各种胸大肌、三角肌、二头肌三头肌、伸肌群等等,一开始就记这些形状名词,背完之后就开始画。
但是,我们在画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在真实的人体结构中,对比一下我们能看到一样的肌肉结构吗?肌肉群能看的很清晰吗?
所以问题来了,画人体肌肉结构,什么才是我们需要抓住的重点?她本身的人体动态,这些肌肉结构,它其实是一个很外在的东西。
比如我们画一个角色,她是一个普通人,但是给她穿上显现出肌肉非常明显的装备时,她就是一个身材比例非常好的一个人,体脂非常低。
如果身上没有穿这些装备,实际上本身的人体动态就是一个普通人。
接下来回到题主的问题,画人体结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画小木人,小木人相信多数同学都画过。
那为什么要画小木人呢?可能有同学认为小木人的练习方法仅仅是为了概括人体,真的是为了概括人体吗?
前边我们说过那么多,我们如何把一个人体画准,不是在于把肌肉形状画的多么准确或者多么明显,而是在于有没有把人体动态画准、人体比例画准。
如果我们不训练小木人,想把人体动态训练更精简一点,那就是火柴人,火柴人相对小木人更加精简,但精简到底始终是人体动态的问题, 小木人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结构细节。
从最简单的动态火柴人到小木人,再从小木人加上人体肌肉结构的装备,那就是一个肌肉女,加普通的肌肉就是一个普通人。又或者加大肚子就可能是一个体态较肥的人,
所以,我们在刚开始训练人体动态结构的时候,要把肌肉当做装备一样去画,就没有必要去背肌肉结构,而是应该把训练重点放在人体动态上。
以上,说的是在人体动态训练前说的最基础的理论内容,由简到繁。
还是拿一张作品做范画
第一步小木人起稿,重点描绘人体动态。
第二步骤,加形势
第三步在形势上细化修改
第四步上色、加体积、做质感
最后细化
最后再加背景刻画
其实有很多同学在即将刻画完稿的时候才发现人体结构不准、比例不对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体动态基础理解不够深刻,肌肉画的再好再加其它形势也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前期建立的基础,应该解决的是第一步,要重视绘画流程,先建立小木人、加形势、上固有色、做体积、加背景细化等步骤,当我们逐渐熟练操作绘画流程的时候,一天就可以完成一幅作品。
关于人体比例,很多初学者其实会说(我是写实的、我不画Q版的、又或者我是画Q版的,不画写实的)也就是说,写实与Q版之间比例是有区别的,我选择画Q版或者二次元,就不能画写实了。
其实两者的问题,到底是表现形式的区别还是人体比例的区别呢?
对比下图,人体比例上是不同的,只是人体比例发生了变化,大家普遍的认知就是Q版的头大短身,写实的身长立体。同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身体比例就可以让别人感觉好像风格发生了变化。
以上这三者之间同样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身体比例让人感觉它们产生的风格是不同的,但实际上是一样的,我们一旦掌握了人体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用同一种绘画方式去画不同风格的东西,(所以不同风格的定义其实没有那么细)。
不管你画什么样的美术表现风格,画Q版的或者二次元,又或者是写实的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只不过我们在练习人体时应该要做的是掌握人体比例的变化规律。
过去参与过高考美术培训的同学可能听速写老师讲过人体基础的一些规律,比如速写老师说过的“立七、坐五、盘三半等。
以上这些亚洲人的体型规律是根据真实世界的存在去定义,但是在CG游戏原画角色设计中欧美厚涂风格一般是8~9个头身。以上这些亚洲人的体型规律是根据真实世界的存在去定义,但是在CG游戏原画角色设计中欧美厚涂风格一般是8~9个头身。
这些是人体比例的现实规律,但是我们在画的时候怎么确定胳膊多长、腿多长呢?还是拿图举例:
比如人的肩膀一般是3个头的宽度,所以肩膀的宽度就能确定了,但是胸腔呢?胸腔是2个脑袋的高度,而肋骨的下沿与胳膊肘的位置是一样的位置,这里大家可以自己摸一下看看,这时候上臂的长度就出来了,而盆腔的大小位置也是一个脑袋的高度,往下半身的大小宽度再类比一下,人的比例就出来了。
所以以上就是按8个头身的真实世界去塑造表现。
我们来画一组真实男女人体比例与Q版人体做对比,只要掌握了人体比例变化的规律,是可以变成我们想要的结果,区别与不同风格也仅仅是美术的表现形式,其它的造型、上色的内核其实也是一样的。
结合上部分的人体比例分析,练习人体动态、肌肉大体块的建立可以观察一些古希腊雕塑,比如下图,肩膀和盆骨有一个角度的倾斜,所以站立的时候会有一种稳定的感觉。
我们人体的动态其实是一种构成,画角色的时候就是要想办法去构成一种看起来舒服并且合适的动态,无论我们画什么样的姿势,其实都会有一些韵律在里边,就比如画一个妹子的时候,为什么要体现出一个S曲线的体态呢?其实就是为了突出女性的柔美,而画男性会表现出虎背熊腰的姿势也是为了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也是为了表达这个角色的感觉而去表达它。
我们再分析这一张图,观看这张图我们是仰视的状态,人物在正中心,但是它右脚在前边,左脚在后边,这个体态就会随着重心的偏移,去改变身体姿势让自己变得很舒服的姿态。
再看它左手拿着盾牌,左肩抬起靠上,这时候它的盆骨就会向下倾斜,左脚变长就会往后缩,而左手拿着盾牌占的面积较大,距离身体也比较近,然而同时她的右手下垂,右肩偏下,右手拿的矛较远,占的面积较小,并且矛尖与面部朝向的方向相反,所以整体来看会发觉这个雕塑的姿态就产生一种韵律美。
其实我们画画就是在还原真实,比如画CG游戏原画,虽然画出来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但是我们画出来的东西要让别人知道他是真实可信的,是符合物理规律的。
再比如我们画一个战士的姿态,就傻站在这里,这个姿态就很死板,很僵化。
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这个姿势再改一下,不同的姿态有不同的感觉。是我们可以按照这个姿势再改一下,不同的姿态有不同的感觉。
首先练习动态,当人体动态发生变化的时候,体块与体块之间也会发生变化。首先练习动态,当人体动态发生变化的时候,体块与体块之间也会发生变化。
看左边第一张,同样显得很呆板,而到第三张重力发生偏移的时候,它就变得灵活起来,就像真的站着这里一样。
所以当我们把动态的东西做的相对细致了,当然画肌肉也不必细致到每一个块肌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出一个肌肉体块。
比如大家熟知的二头肌、三角肌、肱桡肌等等,但是这些所以细碎的东西都要符合一个框架,因为动态有了,我们要如何在动态上把人体的构造细分呢?
这个练习人体的框架我们可以从小木人开始练,然后到肌肉体块,但是肌肉体块中还包含骨骼、肌肉,需要把它们细分。比如我们如果需要把肌肉画的明显,它就是超级肌肉人,如果肌肉不明显那就是普通人。
练习人体结构我们可以参考伯里曼的人体结构,但是为什么要按照伯里曼的方块练习呢?其实伯里曼其实与真实的肌肉差别较大,但是它讲的是肌肉的体块结构,就是把一些杂七杂八的肌肉概括成体块与体块之间的穿插关系, 把穿插关系建立好之后,再把肌肉就像穿衣服一样穿上去。
以上我们说的还是画画的流程与思维,但是同时还要把平面转换为立体。上我们说的还是画画的流程与思维,但是同时还要把平面转换为立体。
先是练习小木人,之后连接体块加体块的关系让它们深入的分化,最后再展开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练习,这些是伯里曼练习的意义。
肌肉有3种类型: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运送食物入胃的肌肉);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七、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八、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和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九、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波浪形”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十、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 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一、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在屈肘时,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皮下。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有长头、外侧和内侧三个头。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头肌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七、缝匠肌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采用仰卧“剪腿”,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九、胫骨前肌位于胫骨的外侧。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采用负重提踵、足尖行走、后蹬跑、原地纵跳、跳绳和蛙跳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肠肌能展现小腿的形态和发达程度。所以,促进腓肠肌的发展对自我健美训练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桡肌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二、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三、桡侧腕长伸肌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三头肌的外侧头,号称正面看有粗壮上肢的最重要肌肉!
如何重点发展肱三头肌外侧头
肱三头肌从人体解剖学来讲,在上臂背面的外侧有外侧头,内侧有长头和内侧头。其中,外侧头最显露,充分发达该部位有助于增加上身视觉宽度,刻画出肱三头肌侧面的马蹄形效果。然而,该部位较难参与用力,很多人在高强度训练课后出现肱三头肌内侧酸痛,而外侧反应不明显,故有“肱三头肌最懒惰的一面”之称。
如何强化训练肱三头肌外侧头首选动作是杠铃颈前半推举,动作类似普通的颈前推举,但只做从前额开始的后半程,并注意肘尖朝外。肌电图研究显示,此动作对外侧头肌纤维的刺激最强。著名力量训练权威查尔斯·波里库恩认为,该动作是发展肱三头肌外侧头的最佳动作,并针对该动作进行了专门的设计。
动作要领:将杠铃置于深蹲架上,插杆高度与发际相平;选一上斜凳,采用坐姿,并将凳背调整到80~90度的位置,以防止身体前倾。整个动作采用窄握距并与杠铃颈前推举的后半程相仿,注意保持肘尖朝外,在接近最低位时可将杠铃轻触于插杆上,但仍保持臂部紧张,并在该位置静态保持2~4秒钟,然后向上推举,在动作的最高位仍保持肘尖朝外,并进行强化收缩。
第二个外侧头强化基本动作是肘尖朝外窄握卧难。以发展肱三头肌为目标,窄握卧推时,建议肘尖朝腿部方向,即保持双肘内夹姿势,但如:果目标是强化外侧头,注意将肘部张开,朝向:身体侧面。健美大师弗兰柯·赞恩就喜欢在史密斯机上做该动作,以使肘尖朝外。
孤立动作可选择哑铃仰卧臂屈伸。仰卧于长凳上,两手(或单手)持哑铃,掌心相对,肘尖始终指向天花板,并以之为轴,控制性下落哑铃:至脸旁,然后向上运动至顶峰收缩位,可略带转腕动作额外挤压三头肌外侧。
=====================
另外还有一个小肌肉——肱肌,这个锤击式弯举就可以练。
解题思路:图一是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二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
(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等部分组成的.
(2)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 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 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图中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将哑铃举向胸前时感到很吃力,说明他上臂力量不足的肌肉主要是肱二头肌,此时这块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3)在做屈肘动作时还需要有关节的参与.图二关节示意图中,[②]关节囊包裹在关节周围,对关节有加固作用;[③]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这样的结构,使得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4)骨骼肌有受 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 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故答案为:(1)骨;骨连结;骨骼肌;
(2)肱二头肌;收缩;
(3)②关节囊;③关节腔;
(4)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运动.
点评:
本题考点: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考点点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