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关于雨的诗句有哪些

一年级关于雨的诗句有哪些,第1张

1 一年级关于雨的诗句

2 关于雨的诗句一年级

一年级关于雨的诗句 1一年级到八年级有关雨的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答者: 赵大掌柜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12-10 16:58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答者: 完颜康康 - 状元 十四级 12-10 16:58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

2我是一年级小学生想利用下雨写几个优美的句子

(春雨) 一声春雷,那贵如油的春雨也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样的雨雾里,清新,水润,如一幅水墨画 (小雨)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刷得青山绿水、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暴雨) 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一片乌云从北部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打得窗户啪啪直响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3写两首描写雨的古诗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关于雨的诗句一年级 1描写雨的整首古诗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

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一年级到八年级有关雨的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答者: 赵大掌柜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12-10 16:58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答者: 完颜康康 - 状元 十四级 12-10 16:58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

3带有雨字的诗,一二三年级的

1、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73330李商隐《岳阳楼》2、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唐·白居易《湖亭望水》3、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宋·晏几道《生查子·长恨涉江遥》4、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唐·王维《春园即事》5、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唐·李煜《病中感怀》6、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宋·柳永《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7、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唐·刘皂《长门怨三首》8、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句》9、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宋·王珪《金陵怀古》10、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宋·晏几道《愁倚阑令·花阴月》11、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唐·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12、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宋·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13、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14、西风酒旗市,细雨天——宋·欧阳修《秋怀》15、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唐·郑谷《燕》16、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唐·杜牧《江上雨寄崔碣》17、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18、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唐·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19、侧寒斜雨,微灯薄雾,匆匆过了元宵——宋·吕渭老《望海潮·侧寒斜雨》20、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唐·罗隐《梅花》21、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宋·吴文英《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22、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唐·李贺《南园》23、舞风眠雨,伴我一春销瘦——宋·贺铸《鹤冲天·冬冬鼓动》24、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宋·文天祥《除夜》25、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26、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清·徐灿《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28、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唐·贯休《春送僧》29、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宋·李清照《念奴娇·春情》30、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31、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先秦·佚名《小明》32、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先秦·佚名《北风》33、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唐·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34、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3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36、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唐·杜牧《送友人》37、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五代·佚名《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38、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清·赵执信《萤火》39、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唐·王维《秋夜独坐(一作冬夜书怀)》40、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清·陈文述《夏日杂诗》4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42、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先秦·佚名《頍弁》43、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宋·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4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45、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宋·吴文英《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46、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47、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宋·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48、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宋·苏轼《渔家傲·七夕》49、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宋·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50、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宋·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51、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唐·韦应物《简卢陟》52、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唐·毛文锡《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53、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55、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56、风透春衫,雨透春衫——宋·佚名《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57、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58、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宋·贺铸《生查子·陌上郎》59、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杨万里《舟过安仁》60、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唐·畅诸《早春》61、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宋·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62、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宋·郑文宝《柳枝词》63、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宋·吴则礼《水龙吟·秋兴》64、黄叶古。

4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夜来风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曯。

温馨提示:我的文章大家都知道内容比较长,大家可以先收藏有空看也行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协约国盟友的身份参战,虽然存在感很低,但大战中捞到的实惠却不少:胶州湾、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甚至包括新不列颠的拉包尔等德国属地都转到了日本名下(一连串熟悉的地名,二战中转进东京湾之路就是那时铺就的)。 > 二战前日本扩张的步伐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26日「 ”金刚”号即启程前往中途岛附近海域搜寻德国「 ”纽伦堡”号轻巡洋舰(本文中「 ”金刚”号的相关日期来自「 ”金刚”号舰历),10月份它和新入役的「 ”比睿”号一道在黄海支援日本陆军攻占青岛。随着斯佩中将的德国东亚分舰队在12月初爆发的福克兰海战中覆灭,太平洋上也就再没有什么目标留给日本海军了。 1915年10月3日,「 ”金刚”号和「 ”比睿”号在实弹射击训练中击沉了作为靶舰的「 ”壹岐”号战列舰,它的前身是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三分舰队的旗舰「 ”尼古拉一世”号前无畏舰,在对马海战中投降被俘,整修后加入日本海军成为一艘海防舰。这也是「 ”金刚”击沉的第一艘战舰。 > 排水量9748吨的「 ”尼古拉一世”号 1916年5月31日日德兰大海战爆发时,「 ”金刚”号静静地待在横须贺港内。在万里之外的这次空前绝后的大海战中,它的三位堂兄「 ”不倦”号、「 ”玛丽皇后”号和「 ”无敌”号均在中弹后因弹药库殉爆而迅速沉没(参见战列舰三国志 -「 ”厌战”号(2)浴血日德兰),日德兰成了英式战列巡洋舰的伤心地。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随后和日本达成协议,由日本海军负责协约国的太平洋护航任务,美国大型战舰全部调往大西洋战区。1918年7月,英国亚瑟王子(维多利亚女王之孙、英王乔治五世的堂弟)访问日本后搭乘「 ”雾岛”号前往加拿大,并到访温哥华,这也是唯一一艘到访过欧美国家的二战日本战列舰。 4艘金刚级组成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队在一战中碌碌无为。英国一度提出向日本租借或购买2艘金刚型,以加强本土舰队的战列巡洋舰分队,被日本婉拒,仅仅向马耳他派出了第二特务舰队的3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在地中海打了趟酱油为协约国护航。 漫漫改装路 日德兰海战后各国海军都对此战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并相应地修改战舰设计、修订造舰计划。日本当然也不例外,对他们的英式战舰来说日德兰的教训尤为深刻。 「 ”金刚”号的改进是一个小步快跑的漫长过程,差不多一年一小改,几年一大改。 1917年1月9日,「 ”金刚”号首次开展了水上飞机操作试验。6月加装了一座主炮指挥仪控制塔。1918年3月,4门762毫米三式单管副炮被拆除,更换为新式的762毫米高射炮。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 1919年4月「 ”金刚”号为主炮弹药库安装了改进型紧急注水灭火系统,在弹药库和炮弹输送通道安装了防焰隔扉,并增设了一套Caquot式风筝气球。 > 「 ”陆奥”号携带的风筝气球,这种风筝气球得名于其发明者 - 法国工程师Albert Caquot,在气球下方的吊篮里可以搭载2名乘员进行炮兵校射,他们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降落伞使用者。不过舰载侦察气球并不太实用,很快就被水上飞机取代。 中断的后续计划 根据1914年的「 ”海军舰艇补充方针”,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以8年为一个服役期,满一期后将降格转入二线部队,服役满三期24年后即退役,让位给更新的舰艇以保证整个舰队的性能不落伍。 在金刚型之后,日本海军还为「 ”八八舰队”规划了4艘标准排水量达到41万吨的天城型战列巡洋舰,分别是「 ”天城”号、「 ”赤城”号、「 ”爱宕”号和「 ”高雄”号,配备10门410毫米主炮,98英寸主装,航速30节。 长门型的后续舰则是2艘标准排水量399万吨的「 ”加贺”号和「 ”土佐”号战列舰,同样配备10门410毫米主炮,11英寸主装,航速265节(当时的战列巡洋舰排水量普遍比战列舰还大,比如「 ”胡德”号)。 日本海军造舰的标准不仅仅是要超越潜在对手美国,更是追求压倒性的超越。但在「 ”金刚”号刚刚完成第一个服役期的1922年2月6日,《华盛顿海军条约》正式签订,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为525 : 525 : 315 : 175 : 175,到1936年12月31日前不得建造新主力舰,由此进入为期15年的「 ”海军假日”时代。 上面6艘大家伙中「 ”天城”号和「 ”赤城”号按条约许可改造为航空母舰,但「 ”天城”号在1923年毁于关东大地震,经签约国同意由「 ”加贺”号接替改装;「 ”爱宕”号和「 ”高雄”号被中止建造,解体拆毁,舰名用于之后建造的重巡洋舰。最惨的是「 ”土佐”号,未竣工的舰体只能当作绝密的测试靶舰,进行新式穿甲弹和水下防御试验,被狂轰乱炸了8个月后于1925年2月9日在宿毛湾外自沉。 > 1922年7月31日,长崎港内的「 ”土佐”号半完成舰体。不过它也没白白牺牲,对它的实弹打靶证明远距离交战对水平装甲防护提出了远超当时标准的要求。而且日本人还发现了水中弹的价值,在距船舷25米外入水的水中弹可以直接穿透防雷突出部打击水线下的关键部位,甚至绕过那些向下延申不足的主装甲带,这一发现要比美英早十年左右。 于是乎,轰轰烈烈的主力舰大生产运动在即将开花结果的时候被狠狠地踩下了刹车,日本海军发现除了辛辛苦苦保住的「 ”陆奥”号和「 ”长门”号,手头就没什么好使的现代化战舰了,只能变着花样去魔改8艘老舰。 1923年4月,「 ”金刚”号成为「 ”皇太子御招舰”,搭载当时的摄政皇太子 - 日后的裕仁天皇对殖民地台湾进行官方视察。访问持续了12天,行程遍及新竹、台中、台南、高雄、澎湖、台北和基隆。 > 停泊在高雄港外的「 ”金刚”号皇太子御召舰 到1923年下半年,「 ”金刚”号已经服役了十年,除了偶尔到青岛、大连、仁川或者日本海附近展开2-3周的前沿部署,护送一下船队,大部分时间不是在佐世保就是在横须贺进行没完没了的训练、改装和试验。「 ”厌战”号,在它的头十年中除了在日德兰出了一次风头,至少还进行过5次地中海春季巡航;而华盛顿号总共只服役了6年1月12天。 1924年5月,「 ”金刚”号重建了前桅,在上面增设观察所,加高了1号烟囱并在顶部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导烟帽,以解决恼人的黑烟倒灌问题。11月份又改进了火控系统,主炮最大仰角从25度增加到33度。同时为了改善大仰角射击时复进不足的情况,增加了空气驱动复进机。 > 1927年的「 ”金刚”号,1号烟囱已经安装了导烟帽 1925年6月,司令塔顶部的35米测距仪更换为新式45米测距仪。 1926年6月,增加了3门765毫米高炮。 1927年初,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各类瞄准和主炮火控系统,「 ”金刚”号将舰桥改造为典型日本风格的宝塔型桅楼。 > 上世纪20年代金刚级的明信片,上面也印了榛名的名字,但从炮塔的折线可以看出这是「 ”金刚”号 宝塔型桅楼 和英国战列舰改装的全封闭堡垒式装甲舰桥不同,日本战列舰的宝塔是在现有的三角桅上堆叠多个平台,再在平台上安装指挥所、瞭望台、探照灯等设施,可谓见缝插针打补丁。这些平台有的是开敞的,有的是单独封闭的,但整个宝塔骨架却是开放式中空的,更形象点说就是三根竹棍上挂着的一个个鸟笼。 升级改造的金刚型、扶桑型、伊势型、长门型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 ”比睿”号,它单独改装了封闭式塔桅,并成为大和型桅楼的原型。 高耸的桅楼层层叠叠形如违章建筑,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 ”扶桑”号,它的桅楼顶端距水面高度达到了40米,欧美海军将日式桅楼戏称为「 ”圣诞树”。 长颈鹿一般的「 ”扶桑”号和「 ”山城”号: 自从这两座违章建筑完工,各界对它的恶搞就乐此不疲: 这样高大的桅楼是日本战列舰的一大特色,其它国家的战列舰都没有走到如此极端。探究其原因,主要有4点: 在未配备雷达的大正末期,日本海军研究发现的主力舰主炮的有效射击距离已经从一战前的7300米提高到了18000米以上,老式三角桅的高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观瞄的要求; 极度热衷鱼雷攻击的日本海军其主力舰还承担着为己方鱼雷战队提供观测数据并协调进攻的任务; 当空中威胁越来越大时,整个舰队的防空瞭望和协调指挥重任也落到了最高大的战列舰上; 日本海军还有夜战传统,在其它列强直到二战仍视夜战为禁区的时候,日军早已展开了大量夜战训练并建立起一套独特的战法,包括由著名的「 ”猫眼”人肉夜视、采用无焰发射药和配备世界领先的夜间光学测距和探照灯设备。 上述这一切都要在尽可能高的位置布置为数众多的指挥所、瞭望台以发挥出最大效能,它们功能各自独立还不能互相干扰,于是只好分层设置,越堆越高。采用开敞式设计也是为了尽可能降低桅楼的重量,提高稳性。 直到大和型拥有了超大的排水量后才改为更加厚重的全封闭设计,加强对人员设备的保护。 > 大和型的桅楼是围绕中心装甲筒搭建的一个整体结构 昭和16年即1941年时9艘二战日本战列舰的桅楼结构对比(其中扶桑号是1936年的形态),4艘金刚型的桅楼构造也各不相同。 1928年5月,「 ”金刚”号又对操舵系统进行了升级。到1928年底,「 ”金刚”号变成了这个样子: 然而前面这么多改装都只能算是开胃菜,1928年12月1日,「 ”金刚”号转入预备役,为第一次现代化大改装做准备。 第一次现代化改装 - 战列舰 1929年9月开始,「 ”金刚”号在横须贺海军船厂干船坞接受了为期1年半的大规模改造。 防护 这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日显薄弱的防御力,尤其是水平装甲。在弹药库和轮机舱顶部原有的57毫米VC维克斯渗碳装甲穹甲上增加了一层76毫米厚的CNC含铜合金钢均质装甲;炮塔装甲也增加了1英寸达到10英寸;沿水线安装了占全舰长度80%的防雷突出部(参见:战列舰三国志 -「 ”厌战”号(3)间战期大升级),舰宽增加到29米,为此还拆除了4具鱼雷发射管。 全舰装甲重量从6502长吨增加到了10313长吨(增重3872公吨),排水量达到3万吨,防护能力已经接近扶桑型,但这直接违反了《华盛顿条约》的规定(单舰改装增加的排水量不得超过3000长吨(3048公吨)。条约时期各国海军都会使出这样阳奉阴违的小把戏,大家心照不宣,不过日本是玩得最野的,从战列舰到轻巡都会超标。 > 1930年横须贺干船坞中的「 ”金刚”号,舷侧尚未安装防雷突出部 动力 排水量增加后整个动力系统也进行了彻底更新,全部36座亚罗式煤/油混烧锅炉都被拆除,更换为16座燃油专烧锅炉,驱动布朗-寇蒂斯直驱蒸汽轮机,最大航速降低到约26节(1931年8月4日在馆山冲标柱间公试速度为2537节)。因为锅炉数量大幅减少,前烟囱被拆除,困扰舰桥多年的黑烟问题被彻底解决。 安装了防雷突出部的「 ”金刚”号 另外还在Q号和Y号炮塔之间增设了航空设备,以搭载3架横厂E1Y3 14式水上飞机,但没有配备弹射器,需用吊车吊放到海面上。虽然早在十几年前就进行过水上飞机操作试验,但当时的飞机性能不佳,舰机适配性很差,直到这次改装才真正具备航空作业能力。 1931年3月31日,日本官方宣布「 ”金刚”号完成改装,但实际改装工程尚未全部完成。在此之前除「 ”比睿”号因受条约限制改装为训练舰外,「 ”榛名”号和「 ”雾岛”号已先后完成了相应的现代化改装。金刚型的装甲防护提升、航速下降,因而被升格为战列舰。 1931年7月20日完工982%的「 ”金刚”号,船坞已注水 7月21-22日,在B号和Q号炮塔上安装了8米测距仪。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入侵东三省。随后国联派出李顿调查团赴华调查满洲问题。 12月1日,完成全部改装工程的「 ”金刚”号重新服役加入第一战列舰队,并成为联合舰队旗舰。 1932年1月,在桅楼上安装了88式和90式方位盘照准装置以及2座15米直径探照灯。5月份,所有762毫米炮被拆除,换装4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另外加装了2座双联装维克斯40毫米高炮,2座艉部炮塔之间安装了一部吴二号三型飞机弹射器。 12月1日,日后瓜岛海战的主将 - 亲手葬送「 ”雾岛”号的近藤信竹大佐出任「 ”金刚”号第20任舰长,其它担任过舰长的著名人物还有第25任栗田健男,第27任西村祥治(兼),第28任田中赖三,当时均为大佐。 1933年1月26日,飞机弹射器进行了首次测试。2月3日,联合舰队旗舰转为「 ”陆奥”号。 时光飞逝,在断断续续的大改和小改中,「 ”金刚”号度过了它的第2个十年,依旧毫无建树。当然在海军假日里,海军列强的战列舰都在蛰伏中接受改装以延长自己的生命。 > 从近及远分别为「 ”长门”号、「 ”雾岛”号、「 ”伊势”号和「 ”日向”号,均处于各自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之间的状态。国民战舰「 ”长门”号弯曲的一号烟囱最为醒目,也是为了让排烟远离舰桥,连当时日本小学生在美术课上画军舰时都会特意把烟囱画成这个形状(1936年改装时又给扳直了) 第二次现代化改装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于3月28日宣布退出国际联盟,并在1934年12月29日退出了《华盛顿海军条约》,此后在1936年1月15日又退出了伦敦裁军会议,和英国老师彻底决裂,所有对主力舰数量和规模的限制也全部烟消云散了。 1933-34年间「 ”金刚”号的活动明显增多,2次担任联合舰队旗舰,出没在台湾、南海、旅顺等地。 鉴于原来规划的新一代战列巡洋舰不是被改装就是被拆解,日本海军于1934年5月31日废止了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1934年11月15日,「 ”金刚”号将旗舰转给「 ”山城”号,转入第二预备役,为第二次大规模改装做准备。 1935年1月10日,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末次信正上将邀德国驻日使馆海军武官保罗·温尼克上校参观「 ”金刚”号,但是日本海军的炮术演示没有给这位前「 ”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枪炮长留下什么好印象。 温尼克上校回国后担任了3年「 ”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舰长,然后第二次赴日出任海军武官。他曾极力推进两国海军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共享,向日本人传授了U艇的狼群战术,并建议对美国实施潜艇破交战。但固执的日本海军认为美国造船工业发达,可以迅速补充商船的损失,因此潜艇应该用于攻击价值更高的军舰。显然实力远高于德国的日本海军并不想给自己再找一个老师。 1935年6月1日,「 ”金刚”号在3年半后又一次驶入横须贺海军船厂干船坞,开始了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主要目的是提高航速。 除了为日益增多的舰队航母护航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海军战略发生变化。根据九段渐减作战计划,在至关重要的第七段,日本海军的全部重巡洋舰(第5-第8战队)将分为2个夜战群对美国舰队发动大规模雷击夜袭,第二舰队司令长官直率的第3战队(辖4艘金刚型)和第4战队一起提供火力掩护,负责压制并驱散美国的前卫重巡编队。为此金刚型的航速必须进一步提高以便能够跟上动辄飙到34节以上的日本重巡战队。 > 1932年入役前进行海试的「 ”爱宕”号重巡,在宿毛湾外标柱间跑出352节的高速 舰体 这次改装最大的变化是将舰艉延长了79米,增大长宽比,减小航行阻力,改善高速性。舰艏也进行了修型变得更加锋利,提高破浪能力。 「 ”金刚”号的桅楼也进行了彻底的重建,变得更加壮硕,10层平台(扶桑型是14层)塞满了主/副炮射击指挥所、防空指挥所、观测所、战斗舰桥、罗经舰桥、观测指挥所和高射机枪,桅楼顶端安装了10米测距仪。原有的后部舰桥被拆除,改建为5层高的后桅楼,配置了预备射击指挥所和测距仪。 > 1934年率先完成第二次现代化改装正在进行海试的「 ”榛名”号桅楼特写 武备 主炮被更新为41式三号三型,最大仰角进一步提高到43度,单炮备弹量增加到150发。布置在最前面的2门炮廓炮被拆除以减轻重量,副炮的仰角也提高到30度。剩余的4座鱼雷发射管也被拆除,用于增加燃油携带量。2座40毫米高炮被拆除,安装了10座双联25毫米机关炮。 飞机弹射器也更新为吴二号五型火药弹射器,可以弹射重量更大的中岛E8N或川西 E7K水上飞机。 防护 主装甲带全部增厚到8英寸(之前的厚度从6英寸过渡到8英寸),并由5-8英寸宽的隔板进行结构加强。部分甲板增加了4英寸厚的水平装甲,弹药库装甲也被增强到4英寸厚。 > 找到一张皇家海军复仇级战列舰「 ”君权”号的舯部剖面图,可以看到右舷的防雷突出部和舰体内部复杂的支撑结构 动力 全部16座锅炉被拆除,更新为8座大型舰本式重油锅炉,直驱蒸汽轮机也更换为舰本式高中低压减速齿轮蒸汽轮机,输出功率增加到136万马力,翻了一倍还多,最高航速达到30节(1936年11月14日公试速度3027节),为日本战列舰之最。锅炉舱节省出来的空间被改为储油舱,14节时的续航力达到1万海里。对于一艘英国血统的战列舰来说这是很惊人的(「 ”厌战”号只有5千海里/12节),当然距离「 ”华盛顿”号的17450海里/15节还差得很远。 改装工程于1937年1月8日完成,至此「 ”金刚”号从24年前刚服役时26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经过不断地增高、拉长、增重,变成了一艘满载排水量达到37万吨的高速战列舰。外观改动之大犹如变形金刚,性能提升之高在世界战列舰改装史上实属罕见,它也是唯一的一型从战列巡洋舰升级而来的战列舰。日本海军将它的舰级重新设定为快速战列舰。2月份,「 ”金刚”号的舰籍从横须贺镇守府转至佐世保镇守府。 「 ”金刚”号的3艘姐妹舰也先后进行了改装,包括转为训练舰而错过第一次现代化改装的「 ”比睿”号。而美国海军直到1943年仍然不知道「 ”比睿”号已经恢复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并且金刚型的航速已被提高到30节。 > 金刚型4舰的服役、改装时间表,**带红叉的线段为改装期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作战。 1938年到1939年间,「 ”金刚”号一直在中国沿海支援日本陆军的入侵行动,1938年4月13日曾派出2架水上飞机轰炸了福州。 > 1938年停泊在厦门海域的「 ”金刚”号 1940年11月到第二年4月「 ”金刚”号在佐世保进行了小规模改装,炮塔座圈和弹药通道的装甲得到加强,同时改进了通风和消防设备。 1941年5月5日,更换了B号炮塔的2根炮管。7月,右舷巡航蒸汽轮机损坏,不得不进行修理。8月15日,金刚号和另外三艘姐妹舰一起被编入三川军一少将指挥的第三战列舰战队,开始备战。 「 ”金刚”号自1913年服役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长达28年的青年和中年时代就是这样相当无趣地度过的,既没有参加任何像样的作战行动,也没有什么举世瞩目的远航,只有不断的改装再改装,训练再训练 - 「 ”金刚”号的炮术成绩在联合舰队中是出类拔萃的。 如果说「 ”厌战”号在年少时是豪门世家的不羁子弟,「 ”华盛顿”号是初出茅庐就一战成名的大家新贵,那么「 ”金刚”号则更像是豪门过继给乡下亲戚的庶子,从少年到中年一直躲在自己后院里埋头苦练内功,以寄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这一天随着珍珠港上空的三声「 ”虎!虎!虎!”终于到来了。

泰国陆军的中坚

  

  “虹”式轻型坦克,是美国卡迪拉克·盖奇公司独资研制的一种外贸型轻型坦克。该车的概念设计始于1983年1月,同年9月正式开始设计。1984年2月开始制造样车,同年8月制造出不带炮塔的样车,随即开始了样车的行驶试验。同年6月制成了炮塔,并装在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上进行了射击试验。1984年10月,定名为“虹”式轻型坦克,并在美国陆军装备展上亮相。到1985年底,共进行了5 000千米的耐久性试验,取得了成功。在随后进行的射击试验中,共发射500发以上的105毫米炮弹,取得了“令人惊异的射击效果”。从论证到投产,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说明这家公司的研制水平和工作效率是相当高的。

  

  1986年初,“虹”式轻型坦克的样车到泰国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1987年10月,卡迪拉克,盖奇公司和泰国军方签订了供货合同,公司将向泰国陆军提供106辆“虹”式轻型坦克,总价值达1.5亿美元。首辆“虹”式坦克于1988年12月交付泰国陆军,到1990年全部交货完毕。由于泰国地处热带,河流密布,稻田纵横,不适于使用主战坦克,选择轻型坦克为主力坦克,实为明智之举。时至今日,“魟”式轻型坦克仍然是泰国陆军的中坚。

  这里还要就“虹”式轻型坦克的命名罗嗦几句。“魟”式,英文名为Stingray,正确的译法应为“刺虹”,国内也有人译为“黄貂鱼”。由于卡迪拉克·盖奇公司研制的轻型装甲车辆 (轮式)都命名为“突击队员”(Commando),所以,全称应为“突击队员·虹”式轻型坦克。原来,Stingray是一种很凶猛的鱼类。这种鱼生活在各大洋和南美洲的一些河流中,种类很多,大约有300~500种,多属于中大型鱼类,体长在0.75~4米之间。“刺虹”的尾部有毒刺,如果刺伤人的腹部,可致人死亡,可见Stingray还是很厉害的。以这种厉害的鱼类来命名一种装甲车辆,还是颇具匠心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卡迪拉克·盖奇公司整合成卡迪拉克·盖奇·特克斯特伦(也有人把它叫作卡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海上和地面系统公司。该公司于1996年又推出了改进型的“虹”2式轻型坦克,意在向亚洲和一些拉美国家推销。结果如何,就看这家公司的本事了。

  

  总体布置

  

  “魟”式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9.35吨,自重17.55吨,车长9.35米,车体长6.3米,车宽2.71米,车高(至炮塔顶)2.34米,车底距地高460毫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

  

  在西方的坦克中,“魟”式坦克的轮廓低矮是出了名的。和中型(主战)坦克(如M60)相比,自然是“小巧玲珑”。就是和西方的轻型坦克(如M551)相比,也占得上风。这一点成为它受到泰国军方青睐的原因之一。

  车体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传动舱三部分。驾驶员席位于车体前部中央,有1个驾驶舱门和3具潜望镜,中间的1具可换为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驾驶椅的高度可调,仪表板位于驾驶员的右侧。驾驶员开车使用的是椭圆形的方向盘,而不是操纵杆,轻松省力。驾驶员的两侧各放置14发炮弹。

  炮塔位于车体中央,棱角分明,显然为焊接炮塔。炮塔上装有英国著名的LTA3型火炮。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和炮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前,车长在后;装填手位于主炮左侧。炮塔顶部的车长门和装填手门都向后开启。车长门装1具潜望式车长瞄准镜,周围有7具潜望镜。炮长位置上方装1具潜望式炮长瞄准镜。装填手门上装1具潜望镜。

  动力—传动舱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和传动装置各部件。发动机采用横置方案,有利于缩短车体长度。进气百叶窗位于发动机上方,排气百叶窗位于车体后部左侧,发动机排气管位于车体后部右侧。动力传动舱后部有可向下打开的舱门,以利于日常维护保保养。大型空气滤清器位于车体后部右侧,带有抽尘用的废气引射器。燃油箱为一体式,位于战斗室和动力传动舱之间,容量757升。

  

  轻型坦克中的佼佼者

  

  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战坦克似乎已经独领风骚,但是,轻型坦克并没有退出战争的历史舞台,轻型坦克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卡迪拉克·盖奇公司才独资研制出“虹”式轻型坦克。强大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可用C—130空运和相对低廉的价格(100万美元),使它成为轻型坦克中的佼佼者。

  车载主要武器为英国皇家军械公司的L7A3式105毫米低膛压坦克炮,有热护套及炮膛抽烟装置。为了能在轻型坦克上装上105毫米炮,卡迪拉克·盖奇公司对英国的105毫米炮作了四项改进:增装炮口制退器、重新设计了炮膛抽烟装置、采用新式整体式摇架和采用新型反后坐装置。改进的结果,使火炮的最大后坐力由原来的334千牛减少到134千牛,后坐距离则增加了一倍多。该炮可发射北约标准的105毫米弹药,包括:破甲弹、白磷弹、碎甲弹、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弹药基数36发。其中,炮尾左侧立放的3发弹为待发弹,另有5发横放在炮塔吊篮左侧底部,驾驶员两侧各放14发。弹底壳收集袋位于炮塔底部左侧,废弹壳可从炮塔左侧的补弹窗抛出车外。由于装上了105毫米炮,使“虹”式轻型坦克具有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战坦克相抗衡的能力。

  辅助武器包括:1挺M240型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2400发;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或7.62毫米高射机枪)装在车长门外,弹药基数为1100发。炮塔两侧各装1组4具烟幕弹发射器,车内有16发烟幕弹。

  火控系统为英国马可尼公司研制的DFCS型数字式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炮长瞄准镜、车长控制台、车长瞄准镜、炮控装置、激光测距仪、横风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等。车长和炮长的瞄准镜均为昼夜合一。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简易的、性能相对不错的火控系统。火炮的俯仰角为-7.5~+20度,方向射界360度,最大高低和方向速度为40度/秒,火炮及炮塔的驱动装置均为电液式,炮长和车长都可以操纵控制。双向稳定器为任选装置。

  

  动力装置为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制造的8V-92TA型8缸涡轮增压柴油机,横向布置,最大功率535马力。发动机配有2台涡轮增压器,并带有中冷器。冷却系统采用3台轴流式风扇,每台风扇的流量为254.7米3/分,水散热器和机油散热器可保证在外界气温达50摄氏度的情况下,发动机正常工作。

  传动装置为阿里逊公司制造的XTG-411-2A型自动变速箱,带液力变矩器,变矩器的变矩系数为2.4,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

  行动装置包括扭杆式弹簧悬挂装置和履带推进装置。扭杆为特种钢制成,上行程203.2毫米,下行程50.8毫米,总行程254毫米。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和3

个托带轮,第1、2、6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震器。负重轮的直径为610毫米。履带为双销式,装有可拆卸式橡胶垫块,履带板的宽度为380毫米,节距150毫米。坦克最大速度为6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83千米,0~32千米/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6秒,这使它可以充分发挥轻型坦克“小、快、灵”的特点。

  

  车体和炮塔均为Cadloy合金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体正面可抵御14.5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其余部位可抵御7.62毫米穿甲弹的攻击。车内有个体式三防装置,乘员佩带通风面具。发动机的排气管位于车体后部,有利于降低坦克的红外特征。乘员室和动力舱有自动灭火装置。除有烟幕弹发射器外,还可选装热烟幕装置。

  电气系统的工作电压为24伏。电源装置还包括6个蓄电池,布置在车体中部左侧,可保证坦克在外界气温-32摄氏度的情况下实施冷起动。

  

  “魟”2谱新篇

  

  “魟”2坦克是“虹”式坦克的改进型,改进的重点是防护系统和火控系统,推进系统也有不少改进。

  “魟”2坦克的最大改进点在防护系统上。在其车首安装了名为2001号的特种高硬度钢装甲,使“魟”2坦克能抵御23毫米机关炮的攻击,整体防护性较“魟”1式成倍提高。炮塔部位也加装了附加装甲。车体侧面加装了侧裙板,提高了对破甲弹的防护力。由于加装了附加装甲,使“魟”2坦克的战斗全重达到了22.6吨。根据用户需要,还可以加装更高级的增强型镶嵌式附加装甲。这时的“魟”2坦克可以抵御RPG-7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的攻击,而其战斗全重则增大到26.3吨。增重的结果,使“魟”2坦克不便于空运。但是,可以用卸掉附加装甲的办法来实施空运。这些变化在“魟”2坦克的外观图上可以一目了然。

  在火控系统上,“魟”2坦克上换装了M1A1坦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使它对固定和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精度大幅度提高。当然,采购价格也要飚升。

  为了适应战斗全重的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也略有增加,达到550马力,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到660马力,使得坦克的单位功率和机动性不致下降。

  

  “魟”2轻型坦克上还装有激光报警装置和发动机热烟幕装置。

  此外,装LAV—105炮塔的“魟”2轻型坦克,也已完成样车。它的最大特点是装上了带自动装弹机的M35型105毫米火炮,这使它的乘员人数降为3人(车长、炮长、驾驶员),战斗全重也降为21.1吨。加装附加装甲组件后,安装LAV—105炮塔的“魟”2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将达到25.5吨。“魟”2轻型坦克的销售前景如何,主要还要看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以及东南亚各国军方的采购积极性如何。

1 关于雨的诗句一年级

关于雨的诗句一年级 1描写雨的整首古诗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

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一年级到八年级有关雨的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答者: 赵大掌柜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12-10 16:58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答者: 完颜康康 - 状元 十四级 12-10 16:58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

3带有雨字的诗,一二三年级的

1、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73330李商隐《岳阳楼》2、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唐·白居易《湖亭望水》3、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宋·晏几道《生查子·长恨涉江遥》4、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唐·王维《春园即事》5、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唐·李煜《病中感怀》6、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宋·柳永《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7、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唐·刘皂《长门怨三首》8、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句》9、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宋·王珪《金陵怀古》10、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宋·晏几道《愁倚阑令·花阴月》11、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唐·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12、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宋·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13、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14、西风酒旗市,细雨天——宋·欧阳修《秋怀》15、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唐·郑谷《燕》16、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唐·杜牧《江上雨寄崔碣》17、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18、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唐·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19、侧寒斜雨,微灯薄雾,匆匆过了元宵——宋·吕渭老《望海潮·侧寒斜雨》20、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唐·罗隐《梅花》21、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宋·吴文英《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22、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唐·李贺《南园》23、舞风眠雨,伴我一春销瘦——宋·贺铸《鹤冲天·冬冬鼓动》24、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宋·文天祥《除夜》25、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26、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清·徐灿《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28、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唐·贯休《春送僧》29、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宋·李清照《念奴娇·春情》30、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31、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先秦·佚名《小明》32、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先秦·佚名《北风》33、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唐·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34、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3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36、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唐·杜牧《送友人》37、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五代·佚名《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38、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清·赵执信《萤火》39、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唐·王维《秋夜独坐(一作冬夜书怀)》40、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清·陈文述《夏日杂诗》4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42、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先秦·佚名《頍弁》43、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宋·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4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45、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宋·吴文英《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46、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47、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宋·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48、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宋·苏轼《渔家傲·七夕》49、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宋·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50、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宋·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51、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唐·韦应物《简卢陟》52、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唐·毛文锡《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53、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55、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56、风透春衫,雨透春衫——宋·佚名《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57、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58、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宋·贺铸《生查子·陌上郎》59、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杨万里《舟过安仁》60、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唐·畅诸《早春》61、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宋·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62、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宋·郑文宝《柳枝词》63、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宋·吴则礼《水龙吟·秋兴》64、黄叶古。

4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夜来风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曯。

你好,为你摘录了如下一些:

故故抛愁与后人

身入青云无见日,手栽红树又逢春。唯留花向楼前著,故故抛愁与后人。

出自:《题东楼前李使君所种樱桃花》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故人故情怀故宴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出自:《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年代:唐 作者: 王勃

开花故故明

小亭露厌风枝动。鹊炉火冷金瓶冻。悄悄对西窗。瘦知罗带长。欲眠思殢酒。坐听寒更久。无赖是青灯。开花故故明。

出自:《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 舒亶

但为君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出自:《短歌行》 年代:魏晋 作者: 曹操

飞鸟翔故林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出自:《七哀诗》 年代:魏晋 作者: 王粲

重新而忘故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出自:《室思》 年代:魏晋 作者: 徐干

故如比目鱼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出自:《室思》 年代:魏晋 作者: 徐干

故逐上春来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出自:《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年代:南北朝 作者: 何逊

物故不可论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出自:《阮步兵》 年代:南北朝 作者: 颜延之

唯余故楼月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出自:《舟中望月》 年代:南北朝 作者: 朱超

犹言惜故林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出自:《落叶》 年代:隋 作者: 孔绍安

况复故人情

上国花照地,遣君向西征。旁人亦有恨,况复故人情。单车欲云去,别酒忽然醒。如何今夜梦,半作道路程?边士不好礼,全家住军城。城中鼓角严,旅客常夜惊。中有左记室,逢人眼光明。西门未归者,下马如到京。还应一开卷,为子心不平。殷勤说忠抱,壮志勿自轻。

出自:《送进士李殷下第游汾河》 年代:唐 作者: 曹邺

故山秋草多

长安孟春至,枯树花亦发。忧人此时心,冷若松上雪。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故山秋草多,一卷成古辙。夜来远心起,梦见潇湘月。大贤冠盖高,何事怜屑屑。不令伤弓鸟,日暮飞向越。闻知感激语,胸中如有物。举头望青天,白日头上没。归来通济里,开户山鼠出。中庭广寂寥,但见

出自:《下第寄知己》 年代:唐 作者: 曹邺

1、《雨晴》——唐代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译文: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2、《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宋代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译文: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声,旋即玉洒池塘,雨打荷叶发出细碎声响。

3、《长门怨三首》——唐代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译文:秋天的雨打在梧桐叶上,显得夜格外的长,满腔愁绪和雨一起来到了昭阳。

4、《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宋代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译文: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

5、《豆叶黄》——宋代陆游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译文:春天总是常有风和雨,等到风雨皆过,终于放晴时,春天却也将尽了。

俾斯麦号战列舰(英文:KM Bismarck battleship[1] ),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

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最强的战舰。

武器装备

主炮

“俾斯麦”级战列舰装备的主炮为8门SK-C/34型52倍口径(按照英国标准为47倍口径)380毫米炮,该炮由德国克虏伯公司于1934年设计,1939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每座主炮塔重约1100吨,单门火炮全重110700千克,总长度1963米。“俾斯麦”级的身管制造采用了与“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相同的三节套管结构工艺,以保证火炮的制造精度,但成本过于高昂,且制造工艺复杂,不便与身管的大批量生产。

身管内刻有90条深45毫米,宽776毫米的膛线,膛线长度为15982毫米,身管长1786米,膛室容积为319升,发射药为212千克,最大发射膛压为3200千克/平方厘米,身管寿命约为180~210发。可发射重800千克的被冒穿甲弹和高爆弹,穿甲弹和高爆弹的长度均为1672米,最大射速为23~3发/分,最大射程为36520米/30度,炮口初速为820米/秒,在射程为35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170毫米的德制水平表面硬化装甲。主炮俯仰角度为-55~+30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5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6度/秒,射击时的火炮后座距离为105米。装填角度为+25度,装填机构采用的是半自动装填方式装填。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设计非常成功,性能非常优秀,不仅威力大,射速高,而且火力覆盖面积大,使用范围非常广,除了用作常规的平射射击外,还可以以高仰角对空射击。“提尔皮茨”号在挪威抵抗英机轰炸时就这样使用过主炮。

副炮

“俾斯麦”级装备有6座SK-C/28型55倍口径150毫米双联装副炮,该炮于1928年设计,1934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单门火炮全重9080千克,身管内刻有44条深175毫米,宽614毫米的膛线,膛线长度为6588毫米,身管长为3000千克/平方厘米,同样可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其中穿甲弹弹重453千克,长度为679厘米,高爆弹重41千克,长度为655厘米,最大射速6~8发/分,最大有效射程23000米/40度,炮口初速为875米/秒。副炮俯仰角度为-10~+40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8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9度/秒,射击时的火炮后座距离为37厘米,装填角度为+25度,全舰备弹18000发,每座炮塔各300发。

6座150毫米双联装副炮均布置在上层甲板的同一平面上,每舷各3座,其中布置在前部和中部各两座副炮的射界为150度,布置在后部的副炮射界为135度,6座副炮均可直接向其正前方射击。6座炮塔的重量不一,其中布置在前部的两座炮塔各重1316吨,中部的两座炮塔因各安装有一座光学测距仪而各重1503吨,后部的两座炮塔最轻,各重977吨。该炮并不兼具防空能力,主要用以对付诸如驱逐舰这类装甲防护较弱的中、轻型水面舰艇。

高射炮

“俾斯麦”级战列舰装备有8座双联105毫米炮、8座双联37毫米高射炮和20门20毫米高射炮。“俾斯麦”级战列舰装备有SK-C/33型和SK-C/37型65倍口径105毫米双联装炮各4座,每舷各4座。SK-C/33型与SK-C/37型高炮均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其中SK-C/33型于1933年设计,1935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每座炮塔重26425吨,单门火炮全重为4560千克,总长度684米,身管内刻有36条长5531毫米的膛线,身管长6825米。膛室容积为731升,发射药为605千克,最大发射膛压为2850千克/平方厘米,可发射重151千克,长1164厘米的专用防空高爆炮弹,最大射速为16~18发/分,最大有效射高为17700米/45度,最大仰角时射高为12500米/85度,炮口初速为900米/秒。火炮俯仰角度为-8~+85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8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10度/秒,4座SK-C/33型高炮均装备有各自独立的炮瞄设备。而SK-C/37型则于1937年设计,1939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其主要参数与SK-C/33型基本相同,只是每座炮塔比SK-C/33型要略轻一些,炮塔水平旋转速率提高为85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12度/秒。射击时需由舰上的4座专用光学测距仪提供目标参数,全舰备弹6720发,每座炮塔840发。

有鉴于SK-C/33型及SK-C/37型105毫米高炮的身管制造也均采用了复杂的双节套管结构工艺,延误了原定的出厂交付日期,致使“俾斯麦”号战列舰在刚服役时只安装了上层建筑第一层甲板上前部的4座SK-C/33型高炮。海上训练结束后,“俾斯麦”号返回码头时又安装了4座更新型的SK-C/37型高炮于上层建筑第一层甲板的后部原本计划等另外4座SK-C/37型高炮到货后,再替换下先前已安装于前部的4座SK-C/33型高炮,但出海后才发现SK-C/33型与SK-C/37型专用的火控系统互不匹配,致使在其后的“莱茵演习”行动中,无法对来袭的英机形成有效的中、近程对空火力。

在近程防空火力上,“俾斯麦”号主要由大量的37毫米及20毫米高炮构成。其中SK-C/30型83倍口径37毫米双联装高炮于1930年设计,1934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每座炮塔重3670千克,单门火炮全重243千克,总长度82米,身管内刻有16条长2554毫米的膛线,身管长3071米。膛室容积为05升,发射药为0365千克,最大发射膛压为2950千克/平方厘米。射弹重0745千克,长度为1620毫米,最大射速为80发/分,最大有效射高8500米/45度,最大仰角时射程为6750米/80度,炮口初速为1000米/秒。俯仰角度为-10~+80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4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3度/秒,全舰共备弹32000发,8座SK-C/30型37毫米高炮均装备有各自独立的射击炮瞄设备。实际上,德国的37毫米高射炮根本不可能达到最大射速80发/分,因为采用人工装填方式的问题,37毫米高炮是二战最差的高射炮之一。

20毫米高炮分为两座MG-C/38型20毫米四联装和12座MG-C/30型20毫米单管装两种,其中MG-C/30型于1930年设计,1934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每座炮全重420千克,单门炮重64千克,总长度22525米,身管内刻有8条长720毫米的膛线,身管长为13米(即65倍口径),膛室容积为0048升,发射药为012千克,最大发射膛压为2800千克/平方厘米,射弹重0132千克,长785厘米,最大射速为200~280发/分,最大有效射高为4900米/45度,最大仰角时射高为3700米/85度,炮口初速为900米/秒。火炮高低俯仰角为-11~+85度,火炮的水平及俯仰方向的旋转均由人工手动操作完成。MG-C/38型与MG-C/30型相比,将单管装改为了四联装,致使火炮增重至2150千克,射速提高到480发/分,俯仰角度改为-10~49度,其它技术参数均与MG-C/30型基本相同。由于20毫米高炮大多为单管装,仅有两座为四联装,且两型高炮均采用的是弹夹式供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MG-C/30型与MG-C38型的射速仅分别为120发/分和220发/分,射击时还必须由专人在炮位左侧用手持式小型光学测距仪为炮手提供目标参数,炮手用常规准星瞄具对目标瞄准,实战中难以形成足够密度的近程对空火力。

防护系统

防护和生存力一直都是德国军舰最显著的性能强项,这与德国海军的设计思想有关,从前无畏时代起,德国军舰一直就是世界上最重视防御的军舰。德国人不仅在技术上强化了军舰的防御,也在设计取舍上加大了军舰防御的优先性:“俾斯麦”级是二战时代建成战列舰中装甲比重最大的战列舰,不含炮塔旋转部分的装甲总重量就达到了标准排水量的4185%;也是二战时代防护尺度最大的战列舰,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全部的干舷高度。

“俾斯麦”级战列舰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钢材建造:St42(Schiffbaustahl 42)造船钢,于1931年在传统的二号造船钢基础上改进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上层建筑和非装甲舱段舰体结构。其硬度为140-160HB,抗拉强度为420-510MPa,屈服强度为340-360MPa,弹性形变范围21%,性能不低于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

St52(Schiffbaustahl 52)造船钢,于1935年在著名的三号造船钢基础上改进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装甲舱段和轻装甲舱段舰体结构。其硬度为160-190HB,抗拉强度为520-640MPa,屈服强度为360-380MPa,弹性形变范围21%,同时具有极佳的韧性和延展性,具有很强的抗断裂和撕裂能力。虽然其较软的材质抵抗动能穿甲弹的能力较弱,但它拥有优秀的构造强度保持能力和优良的鱼雷爆破冲击波抵抗能力。

Ww(Krupp Wotan Weich Homogeneous armour steel)高弹性匀质钢,于1925年在传统的KNC装甲基础上发明,用于建造俾斯麦的主防雷装甲。其硬度为190-220HB,抗拉强度为650-750MPa,屈服强度为380-400MPa,弹性形变范围25%。

Wh(Krupp Wotan Hart Homogeneous armour steel)高强度匀质钢,于1925年在传统的KNC装甲基础上发明,其中的高性能部分(Wotan Starrheit,简称Wsh)被用于建造“俾斯麦”级的所有水平装甲和首尾水线装甲带以及内部纵横向装甲。其硬度高达250-280HB,抗拉强度为850-950MPa,屈服强度为500-550MPa,弹性形变范围20%。

KCn/A(Krupp cementite new type A)表面渗碳硬化钢,于1928年在传统的KC装甲基础上发展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舷侧、炮座、炮塔立面、指挥塔立面装甲。其表面硬度高达670-700HB,递减渗碳深度为40-50%,基材硬度为230-240HB,基材抗拉强度为750-800MPa,基材屈服强度为550-600MPa。

1、坚固的舰体构造和细密的舱室分割

在纵向俯视图上,“俾斯麦”级的舰体为纺锤形,中间最粗,向首尾两端以抛物线形逐渐变细,这种形态的舰体很容易获得可靠的构造强度。在横向上,由于布置了厚重的上部舷侧装甲和上装甲甲板,该舰在上甲板下方就布置了第一主构造梁,并在第二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二主构造梁,使该舰拥有双层舰体上部主构造梁,而不是象其它多数国家战舰那样在主水平装甲下方布置单一的主构造梁,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利用了15米高36米宽的全部舰体横截面的尺度布置主承力结构,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承力结构的几何力矩从而提高了强度。

“俾斯麦”级全舰分为22个主水密隔舱段,从第3到第19舱段为主装甲堡区域,舰体主装甲堡长达171米,最宽处36米,保护了70%的水线长度和85%-90%的浮力以及储备浮力空间,这是任何同时期战舰也无法做到的大手笔。在巨大的舰体主装甲堡内,德国人又在纵向和横向上安装了多重装甲和水密隔板。以锅炉舱段下部舰体为例,除了两舷各拥有宽度为55米的防雷隔离舱外,内部又被分成三个并排布置的水密隔舱,每个隔舱内安放着两台高压重油锅炉,俾斯麦拥有两个这样的舱段,它们中间被一个副炮弹药库舱段隔开。在这样的布置下,一个锅炉舱进水,战舰只会损失六分之一的动力,来自一个舷侧方向的攻击最多只能让战舰的两个锅炉舱进水,损失三分之一的动力。此外,与其它国家的战列舰不同,依托大量的横向、纵向和水平装甲,该舰在主水平装甲以上的上部舰体内也设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舱。加上下部舰体,俾斯麦全舰被细分成数千个大小不一的独立水密隔舱,就像锅炉一样,该舰每个重要的子系统都被以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原理分隔放置在这些隔舱内。

2、结构简单但工艺优异的防雷结构

“俾斯麦”级的防雷隔离舱在舯部深55米,向舰尾方向逐渐减至5米,向舰首方向逐渐减至45米,由22mmSt52船壳—空气舱—18mmSt52油舱壁—油舱—45mmWw主防雷装甲板—8mmSt52防水背板构成,为两舱四层钢板的布置结构。该结构在动力舱段的主防雷装甲后面没有设置完整的过滤舱,而在副炮弹药库和主炮弹药库舱段的主防雷装甲到弹药库壁之间,管线舱和下方的储藏舱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过滤舱。整体上看,除了弹药库舱段的布置相对还算严密以外,与同时期其它国家战列舰的防雷结构相比较,“俾斯麦”级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设计要求也不高,仅仅为抵御250kgTNT的水下爆破。但德国海军在1944年11月12日关于“提尔皮茨”号损失的222-45号技术报告上指出它的TDS(Torpedo defence system)能抵挡300kg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的水下爆破,可以认为这是该级战舰防雷系统的实际准确防御水平。

3、全面防护

“俾斯麦”级的主装甲堡长达171米,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装甲堡侧壁从水线以下3米多处一直延伸到上装甲甲板,在整个舷侧立面的常见被弹部分都布置了厚重的装甲,是二战时代装甲覆盖面积比例最大的战列舰。其上部26米高的舷侧装甲带由厚达145mm的KCn/A钢板制成,与50-80mm的Wh上装甲甲板一同保护着整个位于主装甲堡上部舰体内的水兵生活和工作区,可以抵挡重巡洋舰的炮弹和中小型航空炸弹。中部是位于水线上下的320mm厚52米高的KCn/A钢板制成的主舷侧装甲带,可以在正常交战距离以材料质量优势独自抵挡大部分战列舰的炮弹。在吃水98-104米的作战常态重量时,俾斯麦高52米的320mm主舷侧装甲有26-32米被埋在了水下,在320mm主舷侧装甲的下方,还有一道高06米均厚为170mm的主舷侧装甲下沿,使该舰拥有深入水下达32-38米的舷侧装甲,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水下防弹能力,炮弹必须在水中穿行很长的距离击中更低的位置才能穿过22mm船壳进入防雷吞噬舱和吸收舱,这时后面的45mm主防雷装甲板已经能够独立抵挡。

在舰体主装甲堡内,位于主装甲甲板以下的空间,设置有8道由厚达20-60mm的Wh钢板制成的横向内部装甲墙,它们也被同时作为舰体横向构造的一部分。8道装甲墙和首尾两端320mm厚的横向外装甲墙共同把“俾斯麦”级主装甲堡内的下部空间分为9个重装甲舱段,其中的6道,以30mm的厚度又延伸到上部舰体内,和首尾两端100-220mm厚的横向外装甲墙共同把主装甲堡内的上部空间也分为7个重装甲舱段。即使有战列舰炮弹或穿甲炸弹射入其中爆炸,弹片受到这些内部装甲的阻挡,破坏力也会被控制在较小范围的空间内。

“俾斯麦”级的舰首和舰尾水线部位分别设有60mm和80mmWh钢制成的轻装甲带,它们会在舰体受到攻击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水线外形的整体完整度,防止舰体表面发生大面积破碎。二战时代的大部分新式战列舰都采用了重点防护的方式布置装甲,这是因为它们的装甲比重小,没有多余的装甲去防护非致命部位,保证重点部位不被击穿,是首要的。

4、全面防护中的重点防护——穹甲

二战时代大部分国家的军舰主水平装甲都是布置在主舷侧装甲上方,与主舷侧装甲上方边缘连接,构成一个密闭的装甲盒。德国军舰则不同,它采用了一种叫做装甲堡延展结构的装甲布置方式,其主水平装甲位于主舷侧装甲一半左右位置的腰部,在靠近舷侧的两端以小俯角向下倾斜,延伸到主舷侧装甲的下部位置与之相连,这样的主水平装甲在横截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穹顶,被称为“穹甲”。穹甲顶部位于水线附近,在军舰处于作战常态排水量的时候则往往位于水线以下,这就使得敌方炮弹在穿过其主装甲带后还必须再穿过这层装甲,才能进入德舰的机舱、锅炉舱、副炮弹药库和主炮弹药库。虽然穹甲布置缩小了舰体核心舱室的空间高度,但这个问题往往在德舰舰体主装甲区的巨大长度上得到弥补,从而保持了德舰核心舱室的空间总量。以俾斯麦战舰为例,其380mm主炮弹药库,锅炉、轮机、150mm副炮弹药库,105mm、37mm和20mm高炮弹药库,锅炉舱到轮机舱的蒸汽输送管道,贯穿全舰的纵向主电缆通道全部布置在了80-120mm穹甲的下方,容纳的设施比大部分其它国家的新式战列舰还多。

5、双层装甲甲板

德国战列舰没有设置两用甲板,它们采用了装甲甲板和水密甲板分离的传统布局。“俾斯麦”级位于机舱和弹药库上方的舰体水平结构有三层,第一层由柚木+50-80mmWh装甲甲板+10mmSt52水密甲板+第一主构造梁构成;第二层由20mmSt52水密甲板+第二主构造梁构成;第三层是该舰上为数不多的创新设计之一,在80-100mmWh水平部分装甲甲板的下方是20mm的St52水密甲板,再往下并没有像其它国家的战列舰一样布置主构造梁而是水平铺设了一层构造加强筋,与装甲甲板一同被作为舰体构造的组成部分,承担和主构造梁相近的作用。此外,构造加强筋由弹性形变范围刚好比Wh钢略大一点的St52钢制成,可以随着Wh装甲板一同发生弹性形变并分担抗拉峰值受力,再随着Wh装甲板一同恢复,以此提高整个水平结构的防御力,加强这道保护动力舱和弹药库的最后防线。

6、火力、火控和指挥系统防护

“俾斯麦”级前后各有两座双联装的380mm主炮塔,其炮座露天部分是厚340mm的KCn/A装甲钢圈,炮座在舰内从80mm上装甲甲板到100mm主装甲甲板之间的部分是厚220mm的KCn/A装甲钢圈,外围侧面受到145mm-320mm的KCn/A舷侧装甲和30mmWh内部纵向装甲的保护,总厚度为395-570mm,防御能力高于炮座露天部分。

“俾斯麦”级主炮塔旋转部分的正面是360mm的KCn/A装甲板,侧面是220mm的KCn/A装甲板,背部是320mm的KCn/A装甲板,顶部由130-180mm的Wh装甲板覆盖。背部厚达320mm的KCn/A装甲是为了对付数量众多的敌舰从左右舷侧方向夹攻而设置的,

“俾斯麦”级的副炮塔拥有100mmKCn/A的旋转部分正面装甲和80mmKCn/A的露天炮座装甲,能抵挡轻巡洋舰级别的炮弹。第一甲板下面是145mmKCn/A的上部舷侧装甲带+30mm的Wh装甲座圈,能抵挡重巡洋舰级别的炮弹。弹药输送通道通过其中一直延伸到穹甲,副炮弹药库位于穹甲下方独立舱段的中央部分内,受到320mm主舷侧装甲和100-120mm穹甲的保护。与主火力系统的防护情况相似,俾斯麦副炮火力系统的防护也是由上至下逐次递增。大部分其它国家的新式战列舰副炮塔都不具有俾斯麦这样厚重的装甲,这也是德舰全面防护的一个体现。

“俾斯麦”级的指挥塔立面装甲为350mmKCn/A,顶部220mmWh,底部70mmWh。同时德国战列舰指挥塔的防护空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指挥人员和设备。此外该舰在后部舰桥上还拥有一个立面装甲为150mmKCn/A的备用指挥塔,在主桅楼顶端还拥有一个立面装甲为60mmWh的装甲了望塔,是大部分其它国家的新式战列舰所没有的。该舰安置在三个装甲塔上方的三个主要探测和火控系统单元也安装有60-200mm不等的立面装甲,防护极为考究。

动力系统

“俾斯麦”级拥有12个高压瓦格纳锅炉,两两放置在6个水密

“俾斯麦”级战列舰防御剖面图

隔舱内,蒸汽输送管道直接穿过同样位于穹甲下方的副炮弹药

库舱段通向3个主机舱,每个主机舱内安放着1台涡轮蒸汽轮主机,每4台锅炉同时向1台涡轮蒸汽轮主机提供动力,主机为3台Blohm&Voss蒸汽轮机,单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5400马力,3台总功率达136200马力。每一主机驱动一个螺旋桨,直径为47米。

此外在过渡舱内有蒸汽输送转换结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交叉提供动力。“俾斯麦”级的动力系统设计功率为138000马力,但实际稳定输出功率高达150170马力,极速输出功率更是高达163026马力,使得“俾斯麦”级战列舰拥有稳定很高的航速。

火控系统

“俾斯麦”级的主炮副炮射击指挥所在前后桅楼设有两处。前桅楼顶端安装有FuMO23型雷达和大型光学测距仪,FuMO23 雷达的矩形天线高2 米,宽4 米,工作频率为368兆赫,波长约为81 厘米,最大作用距离约为25 千米。这种雷达性能本来完全能够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搜索水面,但德国的雷达设计没有采用方位显示器(也就是所说的P型显示器),仅有距离显示器,方位依靠天线底座的同步感应器驱动机械方位显示盘指示,因此这种雷达在对多个目标和曲折的海岸探测时非常繁琐,方位雷达仅能针对单个的目标才具备清晰的目标舷角关系,因此这种雷达只能用作火控目标指示。81 厘米波长测量误差偏大,但能够满足战列舰在25千米距离上的齐射火控性能。德国海军也没有打算把这种雷达用在更复杂的探测场合,只是将天线与105米光学测距仪安装在一起仅仅用于火控。联合基座能够旋转360 度,从战舰最高点环视海面。FuMO23 雷达没有P型方位显示器的原因之一是德国纳粹高官们认为这种装置过于复杂和奢侈,这是“俾斯麦”号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缺陷,利用P 型显示器至少能够了解更复杂的海面态势。

德国海军采用两个这种FuMO23雷达和105米测距仪转塔来进行两个主要射向的火控。在“俾斯麦”号后舰桥上,同样布置了1 部转塔,通常承担控制后部主副炮对第二个目标的射击指挥,或者在前桅楼雷达测距仪转塔被摧毁时,作为全舰火力的射击指挥备份。前桅楼柱型装甲结构一直向下伸延到装甲甲板下的火控解算舱。后部舰桥正下方的装甲带甲板同样设置了解算舱(所谓的解算舱实际是多炮塔的射击指挥仪舱)。德国的机电式射击指挥仪非常庞大和复杂,能够直接连接主炮塔控制机电气柜控制主炮塔,同时解算结果用机电刻度盘显示在相关指挥舱室。但是其精度和可靠性依旧非常高。除测距仪雷达转塔安装了105 米光学测距仪外,主炮炮塔也安装了独立的105 米测距仪,便于在指挥转塔失效后,继续按炮长电话口令进行测距和火控射击,但此时火控弹着散布要大很多。150 毫米副炮炮塔安装有独立的65 米光学测距仪,对空射击的火控站分别有4 处, 两处在主桅楼两侧,有球型防护罩,另两个沿舰体纵轴线布置在后上层建筑顶部,4 处对空火控站都装有45 米测距仪。按照“俾斯麦”级的防空武器配置,4 处火控站能够指挥对4 个目标的对空火力。105 毫米高炮有随动系统,可以分别与相应的火控站连接进行自动控制,而其他中小口径高炮则只能采用电话和人工操作。150 毫米副炮参与对空射击时由炮塔测距仪或前后雷达测距仪转塔进行火控,在同时发生交战的情况下,主副炮都无法腾出转塔进行对空火控。

火控和射击组织的原则是尽可能用尽量多的火炮齐射和尽可能快的发射速度,并用尽可能几率大的射击方式,而射击指挥仪则要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发现目标和完成测距。首轮齐射组织非常重要,对修正具有决定性作用。在40年代炮瞄雷达出现前,主要依靠对齐射的弹着观察进行诸元修正。一旦确认准确的方位距离,则所有主炮将一同按准确诸元进行齐射。同时航海长也将采用机动,尽力保证这个较为准确的方位距离在至少两轮齐射内近似不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5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