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糖变得不可爱了。人们谈糖色变,吃糖要长胖,吃糖要得糖尿病,特别是一些爱美的青年女子,不仅怕吃糖,对吃甜食,甚至于水果也敬而远之。尽量少吃糖,似乎已是而今人们饮食生活的准则。医学家和营养学家的研究证明,人们对糖的这些认识是错误的,吃糖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身体健康。
说起糖,人们自然会想到砂糖、冰糖、红糖及糖果。实际上营养学家说的糖,包括的范围更广。它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糖在生物界分布极广,几乎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尤其以植物界最多,约占干重的80%左右。人和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生产”糖,人体内的糖主要是由食物提供。糖由碳、氢、氧几个元素组成,其中的氢、氧比例大多数又与组成水的比例相似,所以糖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我们平时所吃的水果糖、红糖、白糖和冰糖,统称为蔗糖。蔗糖只是糖类的一种,其它像淀粉、麦芽糖、乳糖和葡萄糖等都属于糖类。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一次研究会后,出版了《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推翻了对糖的种种错误指责,为糖“平了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曾经建议人们“甜食要少吃”,新修订的《指南》已将这一条删去。
对于糖,现在“平反”的主要是以下几条:
吃糖不会使人发胖
据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吃糖少的人比吃糖多的人更易患肥胖症。因为肥胖者常是由于吃脂肪太多,运动太少和营养过剩的缘故,并不是吃糖太多引起的。事实上糖能降低食欲,可避免进食太多。
吃糖不会造成糖尿病
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复杂,它是胰岛功能受损引起的,正常的人吃糖不会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
我国产糖区的人吃糖多。卫生部曾组织专家到广西产糖区调查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在被调查的11034人中,尿呈阳性的仅10人,又经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为707%。又到非产糖区调查了9261人进行对照,发现糖尿病阳性者60人,又经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些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047%。这些调查和试验都充分的证明了吃糖多少与糖尿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吃糖不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过去人们认为,糖容易导致冠心病。现医学家证明,这只是一种误解,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吃糖对血脂也没有不利影响。美国的调查证明,美国20多年来食糖的用量增加了,而死于心肌梗死的人却减少了。
吃糖只是致龋的原因之一
说到龋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糖。意大利的牙科研究人员对55000多名7—64岁的人进行的检查表明,每天的吃糖量与龋齿是没有关系的,但若不注意口腔卫生,以“粘牙”方式吃糖果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其实导致龋齿的原因众多,吃糖只不过是其中原因之一。牙科专家指出:防治龋齿应着重氟化处理及口腔卫生,而不是单纯地减少吃糖的摄取量。
吃糖与癌症及微量元素缺乏无关
医学研究证明,癌症与糖也没有联系,相反糖还有益于防癌。吃糖也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无关。在含糖量高的食谱中,只有纤维量的摄取量有所减少。
糖类物质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不再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双糖是二个单糖分子拉起来,脱去一个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由许多单糖构成的。单糖是组成糖类家族的基本单元。单糖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人体的血糖就是葡萄糖,保持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活动有重要作用。蔗糖、麦芽糖(饴糖)和乳糖(在牛奶和母乳中存在)为双糖,在人体内能转化为葡萄糖。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都是由葡萄糖构成的。淀粉在粮食中含量丰富,糖原存在于动物肝脏和肌肉中,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所含的葡萄糖不能被分解利用。人体只能吸收单糖,双糖和多糖都需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熟淀粉(米饭、馒头)经消化后也能变为葡萄糖。
人在进行一切活动时都要付出热和力气,糖在人体内与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能释放能量,人也就获得了活动能力。没有糖,我们就不能活动和劳动,心脏也就无法跳动。人体内贮备的糖原很少,约为300克,仅够半天用,所以人要一日三餐补充能量。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糖是生命重要的信息载体。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都含有核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都是由一个个碳原子连接起来的,这些碳链都是糖类化合物分解转化来的。
糖对人体是十分重要的。营养和食品专家指出,人们对糖的误解太深。其实,糖与许多“现代文明病”没有必然的关联,适量吃糖是有利人体健康的。糖是健脑食品,不管是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吃糖都有利于提高记忆力。适量吃点甜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也可以提高学习和办事效率。对婴儿而言,吃糖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对解痛减压也有好处。
奥地利的研究人员认为,跑长途的驾驶员要随身带一些含糖食品,途中适量吃一些,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吃点甜食,车祸的发生率可减少50%。日本科学家发现,牛奶等食品的钙无法被小肠直接吸收,如果加进白糖,就有助于钙的吸收。
科学家还发现,吃糖可以延长寿命。
北欧地区人均年吃糖40千克,是世界上人的寿命最高的地区之一。这至少说明多吃糖不会影响寿命。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爱吃糖果的人,其寿命比不吃糖果的人更长。在被调查的7800名男性中,寿命最长的也是酷爱吃糖果的一位95岁老人。我国江苏省如臬市现有200多个百岁寿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调查表明,大部分百岁寿星的床边都放着糖罐,糖罐里多数装的是冰糖。老人们上床就随意取食。107岁的汤老太太说,她一生最爰吃的零食是糖果,连吃饭也常用糖拌饭。
据有关资料:欧美发达国家的年食糖消费量人均达40—50千克,印度是14千克,而我国人均不到6千克,食糖消费在全世界处于很低的水平。
国际营养学家普遍认为,每人每天宜吃精制糖60克,即全年食用22千克糖是比较科学的,但同时认为,即使人平均消费食糖增加1倍,对健康也无害。然而我国人均仅6千克,差距巨大。食品专家和营养学家认为,就人体健康所需要的糖量来说,我们中国人糖吃得太少了。
这是肯定的,糖分会给身体提供能量,当摄入过多,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把这些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从而引发肥胖。而且会降低新陈代谢,影响脂肪的消耗,还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这也会导致肥肉堆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合理控制糖分的摄入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每天我们吃多少糖,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四岁以上儿童,包括成年人,每天最多不能超过50克,控制在25克以内是最健康的状态。这些糖并不是单纯的白糖,红糖或者蜂蜜,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隐形糖。比如100克的白馒头就含有30克的糖分,100克的米饭含有25克糖,精米精面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所以在吃主食的时候建议搭配燕麦,红薯等粗粮,能够降低糖分的摄入,避免超标。还有一些水果的含糖量是很高的,比如香蕉的含糖量在14%以上,就相当于4块方糖,荔枝的含糖量更是高达17%,5个荔枝就相当于一碗大米饭,妥妥的糖分炸弹,所以食用这些水果的时候,要控制好量,浅尝即可,别因为是水果就敞开肚子吃,会让你的血糖飙升。
其次我们要学会识别产品成分表,才能最有效的控糖。当配料表中出现“白砂糖”“蔗糖”“果糖”这些带有糖字的绝对是糖分多的食物,还有一些虽然没有明确标注有糖,但是也会有糖的摄入,比如“提子干”“麦芽糊精”“木糖醇”“甜蜜素”等等,这些都是代糖,会让食物格外甜腻好吃,相对的糖分会更高。所以有意识的规避这些高糖食物,也能有效的控制糖分摄入。
最后就是一些常见的高糖食物,比如蛋糕,巧克力,油炸糕等等。如果想吃,吃几口解解馋就可以了,万不可大快朵颐,贪嘴的下场就是血糖升高,体重猛涨哦。
糖(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是一把双刃剑。是的,它有助于产生我们身体维持重要功能所需的能量,但它也会以两种方式使你增重。我会尽可能简单地解释一下:
简单的能量:
让我们先打个比方:
假设你需要一些钱,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容易的,另一种是困难的。艰苦的工作能赚到很多钱,但简单的工作也能赚到足够多的钱,能解决你的钱问题。你选择哪一个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但我会选简单的那个。我可能会把难的工作留到以后(以防我真的需要更多的钱)。我们的身体也会这样做。
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是一种很容易获得能量的来源。它很快就会分解,我们的身体不需要花太多精力来提取它所需要的能量。
脂肪也是能量的来源。事实上,它更强大。一匙脂肪(油、动物脂肪等)所含的能量至少是一匙糖的6-8倍。
唯一的问题是脂肪酸要复杂得多,要花很多力气才能分解。所以,如果我们吃的是含有糖和脂肪的食物(比如纸杯蛋糕),我们的身体会先吃糖——这很容易。
当然,它会储存脂肪(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我们的消化道周围,以备以后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增重——不是因为糖含有任何脂肪,而是因为只要有糖,脂肪就不会代谢,会一直储存在体内。
2 胰岛素水平升高:
任何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这一点。胰岛素是胰腺释放的一种用来代谢糖的激素。胰岛素也是一种向大脑发出我们饿了信号的激素。事情是这样的:
在每顿饭之前,我们的身体准备消化和代谢食物,所以它释放胰岛素和其他消化酶。胰岛素的存在使我们感到饥饿。然后,我们吃东西,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发生反应并进行代谢。
如果你吃很多(经常)含糖食物,你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会上升,以匹配糖的含量。很有可能,一段时间后,你的身体会习惯产生过多的胰岛素。它的存在一会儿就会让你再次感到饥饿。
(记住,如果你一个月有一两次突然吃很多糖,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你的身体仍然会产生正常量的胰岛素,多余的未代谢的糖会随尿液排出。)
每天摄入大量糖的人会无意中这样做。他们的胰腺形成了分泌过量胰岛素的习惯。结果,他们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感到饥饿,并忍不住吃零食。所以,糖会让你吃得更多,反过来,你会增加更多的体重。
(这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经过几年的过量分泌胰岛素,胰腺会感到疲劳,并立即停止分泌胰岛素。)
糖吃多了,当葡萄糖的量超过人体所需的时候,就会大量转化为脂肪,而当人体再次饿时,脂肪却只能少量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葡萄糖,所以又会导致人体再次进食,而人体内的脂肪就堆积在了体内,长期下去,就会发胖。
糖果是糖果糕点的一种,指以糖类为主要成份的一种小吃。若水果或坚果类食物裹上糖衣,则称为甜食(如糖葫芦)。
在亚洲文化广义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时亦会视为糖果的一种。在欧美国家,糖果是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麦芽糖下去制作的产品。而古时欧美甚至使用蜂蜜为原料制作糖果,但因为蜂蜜成分过多不容易控制而不适用工业化生产。
害处
糖并不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糖的摄入量与肥胖的发生率没有直接关系,脂肪的摄入才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与吃糖多少更没有关系,因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的功能受损才引起的。吃糖与血脂升高也没有直接关系,应该说,影响血脂变化的主要膳食因素是饱和脂肪酸,蔗糖或果糖的摄入量很高时,才可能引起血脂升高,这是由于果糖在肝脏中的独特代谢途径所致,因此,在一般摄入量情况下,糖不引起血脂升高。
糖更非龋齿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英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食糖人均消费量,但龋齿发生率却较低,相比之下,在食品店糖果消费量低的我国,龋齿发病率却很高。人们认为常吃糖容易导致龋齿,是因为糖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以成为引起龊齿的细菌培养基,如果吃完糖以后,采用漱口或其他办法及时清除口腔中的糖,就不会引起龋齿。
参考资料:-糖果
会的,糖虽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但也不宜多吃,吃多了,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一个正常的人,天天要吃三顿饭,这三顿饭里有大量的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一般地讲,天天三顿饭里的碳水化合物是足够供给人体消耗的。此外,三顿饭里还含有一些脂肪、蛋白质,这些物质在人体中也同样供给热量。所以说,多吃糖并没有必要。糖吃多了会使人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要相对稳定在百分之零点一,才能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当大量的糖或食物吸收到体内时,血糖的含量就会显著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存储起来,使血糖浓度仍然维持在百分之零点一的水平。由于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血糖,血糖的浓度就会逐渐降低。这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去,使血糖的浓度仍然维持在百分之零点一的水平。假如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过多,经过上述变化后,还有剩余,这部分葡萄糖在细胞内转变成脂肪,存储起来,人体就会发胖起来。所以有的人虽然没有吃很多脂肪类的食物,却很胖,这和多吃了糖或其它淀粉类食物是有关系的。
糖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它是供给人体能量的物质之一。糖不仅具有甜味,而且能迅速地被有机体吸收,并输送到血液里去。所以糖和脂肪、蛋白质一样重要,都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可以在人体中产生热量,每一克碳水化合物大约能产生四卡的热量。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此,糖在人体中好比是一部发动机的燃料,不断地供给能量。
糖虽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但也不宜多吃,吃多了,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一个正常的人,每天要吃三顿饭,这三顿饭里有大量的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一般地讲,每天三顿饭里的碳水化合物是足够供给人体消耗的。此外,三顿饭里还含有一些脂肪、蛋白质,这些物质在人体中也同样供给热量。所以说,多吃糖并没有必要。糖吃多了会使人发胖,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的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要相对稳定在百分之零点一,才能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当大量的糖或食物吸收到体内时,血糖的含量就会显著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存储起来,使血糖浓度仍然维持在百分之零点一的水平。由于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血糖,血糖的浓度就会逐渐降低。这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去,使血糖的浓度仍然维持在百分之零点一的水平。如果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过多,经过上述变化后,还有剩余,这部分葡萄糖在细胞内转变成脂肪,存储起来,人体就会发胖起来。所以有的人虽然没有吃很多脂肪类的食物,却很胖,这和多吃了糖或其它淀粉类食物是有关系的。
饿的时候吃糖不会胖,糖所补充的能量会被饥饿的身体所消化,不会转化为脂肪。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