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位于膈下,右胁之内,腹腔之上。肝有主藏血为体阴,行疏泄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肝在五行中属木,与胆相表里。
1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升发的特性,能调畅全身的气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性是气机疏通、升发、畅达的重要条件。肝调畅气机,就是说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疏通和调节作用。只有气机的调畅,才能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脏腑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肝失疏泄,气血运行失常,使气机阻滞,可见胸胁、两乳或少腹胀满不适;气滞血行不畅,则胸胁刺痛、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甚则形成症积。若肝气升发太过,则见面红耳赤、头胀头痛、目赤肿痛、头晕耳鸣,甚则血随气升而见吐血、咯血,甚则昏厥。
2)调节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肝调节情志,是说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人的情志活动。情志活动虽由心统领,但又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肝能调理气机,影响着气血的运行,起着调节情志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顺畅,则精神愉悦,心情舒畅。若肝的疏泄失常,肝气郁结,则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而善太息;肝的升发太过,则肝阳偏亢或肝火过盛,可见精神亢奋、烦躁易怒等异常表现。
3)协助消化:肝的疏泄功能协助消化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①协调脾胃的升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是维持脾胃升降协调的先决条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使脾之清阳能升,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医|学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使浊阴下降,食物下传于小肠。病理情况下,若肝失疏泄,可使胃失和降,而见恶心、呕吐、暖气、呃逆、胃脘胀满疼痛等肝胃不和的表现;或使脾气不升,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肝脾不调的表现。②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的疏泄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帮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肝气郁结,则可导致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的异常,出现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厌食油腻,甚则黄疸等。
此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还有利于三焦水道的通利,协调水液代谢;运行气血,调理冲任,调节妇女的月经及孕育功能;疏泄有度,调节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
(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以适应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并防止出血的发生。当人体处于安静的状态时,机体需要的血流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至肝脏并贮藏起来;当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脏内贮藏的血液被调动出来,以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需要。所以王冰注解《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若肝藏血的功能失常,一是肝血不足,可见两目干涩昏花、视物不清、夜盲、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二是肝不藏血,可导致出血之证,而见吐血、衄血、咯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症。
2肝的生理连属
(1)肝在志为怒:怒属于一种不良的精神刺激,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怒在一定限度内是情绪的宣泄,对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若大怒不解,则成为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肝气上逆,可见头胀头痛,甚则血随气升,而见呕血或昏厥。
(2)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聚于关节,是连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特殊组织。肝在体合筋,是因为筋的功能的发挥,须赖肝血的濡养。所以,肝血充足,筋得其养,则肢体强健有力,活动灵活自如。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则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或屈伸不利;若热邪亢盛,燔灼肝经,筋脉挛急,可见四肢抽搐、手足震颤、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之证。
爪,即指(趾)甲。肝血养筋,而“爪为筋之余”,故爪的荣枯与肝血的盈亏密切相关。肝血足,则爪甲坚韧,红润有泽;肝血亏虚,则爪甲软薄而质脆、色夭而枯。
(3)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系于目,肝的精气上注于目,目的视觉功能的发挥需要肝血的滋养,所以说“肝开窍于目”。反过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也可以从目上反映出来。肝血足,则视觉灵敏。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见两目干涩、或视物不清;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风内动,则目睛上翻;肝胆湿热,则目睛黄染。
(4)泪为肝液:肝开窍于目,泪为目睛之液,故泪为肝之液。若肝血足,目睛中津液满溢,则能濡润双目,从而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若肝的功能失常,可导致泪液分泌的异常。如肝血亏虚,津液分泌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迎风流泪;肝经湿热,则目眵增多。
津液的定义 津液的基本概念
(一)津液的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津和液异同:津与液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各种津液因性质、分布和功能不同,又分为津和液两类。将存在于气血之中,散布于皮肤、肌肉、孔窍并渗入血脉,清而稀薄,流动性较大,具有湿润作用的称为津;将灌注于关节、脏腑、脑髓、孔窍等组织,稠而浓浊,流动性较小,具有滋养作用的称为液。津与液二者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故往往津液并称。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很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活动。如胃的受纳,小肠的吸收,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的蒸腾气化,三焦为通道等。津液主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浅表的皮毛、肌肉,滋润深部的脏腑,充养骨髓和脑髓,润滑眼、鼻、口等孔窍,滑利关节等。如果津液的输布、排泄失常,就会滋生水饮,或酿生痰浊,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灵枢。决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这里简要地指出了津和液的概念及功能。而现代医学对液体成分也分成了两大类,即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通过探究,觉察津、液似分指这两类物质。 [编辑本段]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源于饮食水谷,经胃的受纳、腐熟、消化,精微部分下传小肠,经小肠分别清浊,吸收其中有营养的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脾,糟粕部分下传大肠,大肠吸收糟粕中残余水分,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肺、肾和三焦完成。脾将胃肠输送来的津液上输于肺,肺通过宣发肃降功能,经三焦通道,把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内注脏腑,以濡润营养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代谢废物下归于膀胱,经肾脏的气化作用,再将代谢废物中有营养作用的清的部分上升到肺,输布全身,将代谢废物中无营养作用的浊的部分从膀胱以尿、从汗孔以汗排出体外,推陈纳新,维持人体体液的相对平衡。津液的新陈代谢过程是通过肺、脾、肾、膀胱、三焦等脏腑相互配合完成的,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简要地概括了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的代谢全过程。 [编辑本段]津液的生理功能 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津液以水为主体,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含多种营养物质,有营养功能。津较清稀,含水量多,其滋润作用大于液;液较稠厚,营养丰富,其营养作用大于津。分布于体表的津液滋润皮肤,温养肌肉,使肌肉丰润,毛发光泽;体内的津液能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的正常功能;注入孔窍的津液,使口、眼、鼻等九窍滋润;流入关节的津液能滑利关节;渗入骨髓的津液能充养骨髓和脑髓;进入血脉的津液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血液充足,环流不息。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有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人体根据体内和环境的改变,通过津液的自稳调节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寒冷的时候,皮肤汗孔闭合,汗不能出,下降膀胱而使小便增多;夏暑季节,汗多则津液减少下行,小便也随之减少。当体内丢失水液后,则饮水以增加体内的津液。由此进行体液的调节,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编辑本段]主要病证 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儒润滋养作用所出现的以燥化为特征的证候,由于津液不足多从燥化,故又属内燥证的范畴。津液不足的形成,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多两方面的原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成减少,或因饮水过少、脏气虚衰,津液生成不足而形成;或由燥热灼伤津液,或因汗、吐、下及失血等均能造成津液不足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口渴咽于,唇焦而裂,甚则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皮肤口唇舌咽干燥及便于为诊断依据。津液有滋润肌肤,濡润空窍的作用,津液亏少则使皮肤口唇舌咽失去儒润滋养,故呈干燥不荣之象;津液亏则不能儒润大肠,而致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津亏内热之象。 [编辑本段]附: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代谢,是肌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的正常代谢,不仅仅是维持着津液在生成、输布和排泄之间的协调平衡,而且也是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津液代谢的失常,必然会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的障碍。
津液代谢失常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津液的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多,而致津液不足;二是由于津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障碍,而致体内的津液滞留,形成湿、痰、饮、水等病理产物。
一、津液不足,是指体内津液在数量上的减少,导致内则脏腑,外则皮肤,孔窍缺乏津液,失其濡润滋养,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现象。多由于燥热之邪,或脏腑之火、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或因久病、精血不足而致津液枯涸;或过用燥热之剂,耗伤阴液所致。
一般来说,如炎夏多汗,高热时的口渴引饮,气候干燥季节中常见的口、鼻、皮肤干燥等,均属于伤津的表现;如热病后期或久病精血不足等,可见舌质光红无苔,形体瘦削等,均属于液枯的临床表现。
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液津得不到正常的向全身输布,因而形成津液在体内的环流缓慢,或是津液停滞于体内某一局部,以致湿从内生,或酿为痰,或成饮,或水泛为肿等。其成因甚多,除了外邪因素外,主要的有气、血和有关脏腑的功能失调。
津液的正常输布,有赖于肺、脾、肝、肾、三焦等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脏腑的功能失调,则津液不能外输于皮毛和下输于膀胱,而致痰壅于肺,甚则发为水肿;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可使津液在体内环流减弱,而痰湿内生;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气滞则津停;肾失蒸腾气化,则气不化津而致津液停滞;三焦的水道不利,影响了津液在体内的环流和气化功能。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是指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的功能减退,而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而为水肿。
水停气阻指水液停贮,导致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如水饮阻肺,则可见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水气凌心,则可见心悸、心慌,甚至胸闷心痛等症;水饮停滞中焦则可见头昏困倦,脘腹胀满,纳食呆滞,甚则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水饮阻滞于经脉则可见肢体困倦、沉重等症出现。
气随液脱主要指由于津液大量丢失,气失依附而随津液外泄,从而导致阳气暴脱的危候,多由高热、大汗,或严重吐泻所致的气随津脱。
津枯血燥主要指津液亏耗,血脉中的津液干涸,称为血燥。多因大热伤津,或烧伤灼液,或阴虚劳热等可导致津枯血燥,常见心烦,鼻咽干燥,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
津亏血瘀主要指津液亏损,血液循行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医学中的pip全称是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意思是近侧指间关节,位于第一指骨(近节)和第二指骨(中节)之间。
拇指有两节,其余手指都有三节,靠近手掌的两节手指之间的关节叫近侧指间关节。
近侧指间关节属于指间关节之一,指间关节有两组指间关节(拇指除外),除近侧指间关节外,另一关节为远侧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简称DIJ或DIP),位于第二指骨(中节)和第三指骨(远节)之间。
扩展资料:
腕掌关节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各掌骨底构成。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Ⅰ掌骨底构成独立的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及环展运动,第2~4指的腕掌关节属于平面关节,活动度甚小,唯第5指者活动度稍大。关节囊外有腕掌侧韧带及腕掌背侧韧带予以加强。腕掌侧、背侧韧带位于钩骨、头状骨同第Ⅲ掌骨和第Ⅳ掌骨之间,及大多角骨与第Ⅱ掌骨之间。
掌骨间关节掌骨间关节是第Ⅱ~Ⅴ掌骨底毗邻面之间的平面关节,其各自的关节囊与腔都与腕掌关节者相连。囊外有掌骨背侧韧带、掌骨掌侧韧带和掌骨骨间韧带加强。此组关节活动度甚小。
掌指关节掌指关节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属于球窝关节,但掌骨头关节面的前分平,故虽可作屈、伸、收、展及微小的旋转运动,但指在屈位时,则不能作后三种运动。关节囊较松弛,其两侧有掌指关节副韧带加强;第Ⅱ~Ⅳ掌骨头之间更有掌骨深横韧带加强。
此外,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坚韧的掌侧韧带,位于掌骨头前面。拇掌指关节的特点是关节面曲度小而宽,掌骨头前面有嵴与沟,接籽骨。指关节指关节是指节骨下端的滑车与下位指节骨底之间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但有侧副韧带及掌侧韧带予以加强,只能作屈伸活动。
-指间关节
#成考# 导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 考 网为您提供2020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必备知识点,一起看看吧。
关节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为密闭的负压结构,腔内有少量的滑液)
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有囊内韧带的有:髋关节,膝关节
有肌腱的关节:肩关节
有半月板的关节:膝关节
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下颌关节
有关节唇的关节:肩关节,髋关节
锥体之间的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
锥间之间的连接:结上韧带,结间韧带,黄韧带(在相近锥间板之间)
锥间盘:相邻两个锥体之间,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为髓核,起连接和缓冲作用
胸廓:上口小,由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柄的上缘围成。
四肢骨的连接
肩关节: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运动最灵活
肩关节特点:头大盂小,有关节唇;囊松腔大;有肱二头肌长腱穿过;前下放松弛
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共包在一个囊内
桡腕关节(腕关节)特点:尺骨下端没有参与桡腕关节;尺骨下方的关节盘不是真正的关节盘
盆骨: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构成,分为:上为大盆骨,下为小盆骨
髋关节: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可做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特点:头大窝深,有关节唇;囊紧腔小;有股骨头韧带(囊内韧带);囊的后下方薄弱;股骨颈有内外之分。
膝关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构成(没有腓骨)周围有韧带加强:髌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有半月板: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可做屈伸运动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肌学背肌: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耸肩作用);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背手状);竖直肌
胸肌:胸大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膈肌(胸腹腔内,止于中心键,有三个裂孔,第12胸椎前有主动脉裂孔:主动脉和胸导管。第10胸椎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第8胸椎有腔静脉孔:下腔静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呼吸肌(平静)胸大肌、背阔肌—引体向上的肌
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由腹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以下为弓状线。
咀嚼肌:咬肌、颞肌(闭口肌)、翼内肌、翼外肌(张口肌)。颊肌——表情肌
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上肢肌:三角肌(肩关节外展)、肱二头肌(肱肌—屈肘)、肱三头肌(伸肘)。
前臂旋前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前臂旋后肌——旋后肌,肱二头肌
前臂肌:前群——屈腕、屈肘、旋前后群——伸腕、伸肘、旋后
下肢肌:臂大肌(使髋关节后伸和旋外)、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髌韧带作用伸膝。)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作用: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二肌合一条跟腱:踝关节趾屈、屈膝)
伸膝的关节肌——股四头肌屈膝的关节肌——缝匠肌、半腱、半膜肌
屈大腿的肌——小腿肌+屈膝关节的肌足外翻——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足内翻——胫骨前、后肌
消化系统:消化管(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和消化腺(口腔腺——口腔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组成,
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腭扁桃体: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窝内。咽峡分界—腭舌弓,腭垂,舌根
舌:舌体、舌根、舌尖。
舌的黏膜:丝状(最多)——感受触觉;菌状、叶状、轮廓——含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颏舌肌:两侧的颏舌肌同时收缩——舌头前伸,一侧收缩——舌间伸向对侧一侧瘫痪——偏向患侧
口腔腺(唾液腺):腮腺(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峡粘膜处)、下颌下腺(颌体的内面,腺管开口与舌下阜)、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
咽: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水平。鼻咽不是消化通道,鼻咽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口咽处有腭扁桃体,喉咽处有梨状隐窝。
食管:颈部、胸部、腹部。三个生理狭窄:咽与食管相续处,15cm;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25cm;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40cm
胃:上缘——胃小弯(最低处称胃切迹);下缘——胃大弯上口——贲门下口——幽门
幽门部和小弯附近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小肠:十二指肠(上部、降部、水平部、水平部。左侧与幽门相连处称十二指肠球,溃疡好发部位。降部的后内侧壁粘膜面有十二指肠大,胆总管和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悬肌是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吸收在空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盲肠与结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阑尾:为一蚯蚓状盲肠,6——8cm,附于盲肠后内侧壁,其尖端游离。根部3条结肠带汇集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出,
直肠:两个弯曲,上部的称骶曲,下部称会阴曲。直肠壶腹:腔内常有三个直肠横劈,有滞留粪便的作用。
肛管:肛柱的下端形成齿状线,上下不一样,胚胎来源不同。
肝:可分泌胆汁,肝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位置: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弓。在左右肋弓可触及肝
肝门:前方——方叶后方——尾状叶
胆囊:在肝的胆囊隐窝内,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四部分。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胆囊三角。肝左、右管——肝总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
肝胰壶腹——十二指肠降部,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而成。
胰:消化腺,内分泌腺。
腹膜: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移行围成的间隙:腹膜腔(内无任何脏器,有少量浆液)男性完全密闭,女性与外界相通。
腹膜内位器官:胃,有系膜的肠管(空肠、回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阑尾)卵巢、输卵管等
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囊、膀胱、子宫等
腹膜外位器官:肾、肾上腺、输尿管、胰等
小网膜:双层腹膜,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肝胃韧带(左侧部分);肝门和十二指肠上部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边缘)。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都有N和淋巴管。
大网膜:四层腹膜,防御作用
肝肾隐窝:仰卧位最底点,男性:直肠膀胱陷凹,女性: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站立或半卧时——最底点。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肺
喉的连接:弹性圆锥(环甲膜)、关节(环甲关节、环勺关节
鼻旁窦: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鼻咽管开口于——下鼻甲
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成对),会厌软骨
喉腔:上方一对前庭襞,下方一对声襞左右声襞之间的间隙——声门裂:是喉腔、上呼吸道最狭窄处
喉腔被前庭襞和声门裂分为:上中下三部喉室——在前庭襞和声门裂之间的隐窝
主支气管:左主长,细,倾斜(平);右主短,粗,垂直。异物易落入右主支气管内。
肺: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肺门:有主支,肺动脉,淋巴管及神经出入。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称为肺根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被水平裂分为:上,中,下叶
胸膜:胸膜顶,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四个部分
胸膜腔:密闭腔系;左右不通;负压;有少量浆液。肋膈隐窝——胸膜腔最低点
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排除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
肾门: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等
肾的位置:右肾上端平12腰椎,肾门约平第1腰椎体。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
肾表面三层被膜:内向外——肾纤维囊,肾脂肪囊,肾筋膜
输尿管:起自肾盂,终于膀胱三部分:腹段,盆段,壁内段
三个狭窄部:输尿管起始处;小骨盆入口处;穿过膀胱壁处。
膀胱:膀胱尖、底、体、颈。
膀胱底的后方——女性邻子宫颈和阴道上段,男性邻直肠、输精管壶腹和精囊。
膀胱颈的下方——女性邻接尿生殖膈,男性邻前列腺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缺少粘膜下层,其粘膜平滑无皱褶襞。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生殖系统:男性——睾丸,输精管(生殖腺体)和附属腺体
输精管:睾丸部,精索部(输精管结扎在此部),腹股沟部,盆部
射精管: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栗形倒三角〈前邻膀胱颈,后邻直肠,可直肠指检〉),尿道球腺
男性尿道: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尿道外口最为狭窄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女性生殖器:内(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
卵巢:在髂内外动脉所夹成的卵巢窝内,上端借卵巢悬韧带,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固定
输卵管:内侧穿子宫口,外侧腹腔口;由内向外分——子宫部,输卵管峡(结扎),壶腹(受精),输卵管漏斗(输卵管伞——识别标志)
子宫:倒梨形,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前倾后屈分三部——子宫底、颈(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峡〈妊娠期子宫峡扩张伸长,形成子宫下段)、体。
子宫内腔:上部——子宫腔、下部——子宫颈管
子宫固定:子宫阔韧带——中间位置,子宫圆韧带——前倾,子宫主韧带——下垂,骶子宫韧带——前屈
直肠子宫陷凹——阴道进行穿刺
尿生殖膈:盆膈——位于肛提肌和尾骨肌下面和上面的深筋膜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场所〉)和淋巴系统
心:心偏左,两侧为纵隔膜与肺相邻,后方邻食管和胸主动脉
右心房三入一出:入——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右房室口
在房间隔右侧面下部有一浅窝——卵圆窝
右心室一入一出:入——右房室口,出——肺动脉口
室上嵴——将右心室分为流出道和流入道(分界在室上结)有三间瓣,
左心房四入一出:入——肺静脉口,出——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左心室一入一出:入——左房室口,出——主动脉口
流入道与流出道分界:二尖瓣的前瓣
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以及左右束支和蒲肯氏纤维网
窦房结:正常其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
心包:两层,内外层,心包腔位于内层之间
主动脉:升主动脉(其分支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心,主动脉窦起始点),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出发,头臂干,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颈总动脉:(全选)颈内动脉没有分支,颈外动脉(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等)
锁骨下动脉——穿斜角肌间隙
入颅的动脉——锥动脉、颈内动脉、脑膜中动脉
桡动脉的掌深弓——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
尺动脉的掌浅弓——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分界是指屈肌腱
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不成对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分支分布于肝和胆囊
肠系膜下动脉来自于直肠上动脉
髂总动脉:脏支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分布于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阴道。在输卵管的前上方)
体表可以触摸到搏动——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腹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颈总动脉
肝静脉——注入下腔,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大隐静脉——起足背静脉弓(内侧)——走内蜾前上——止耻骨结节外下——注入腹静脉
胸导管——腰一高度,穿如主动脉裂孔,注入左静脉角,还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胸导管收集下半身和左上半身,即全身3/4区域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右锁骨干,右颈干,右支气管纵阁干,注入右静脉角
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虹膜、+睫状体部、=盲部、视部
眼球
内容物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虹膜:有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缩小,在弱光或看远处时放大
睫状体:(无屈光作用)作用——调节视力,产生房水。有睫状肌。收缩——看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
物;舒张——看远物
内膜:视神经盘(视神经)——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黄斑中央凹陷——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屈光作用
晶状体浑浊——白内障弹性差——远视
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眼球后房——前房——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汇入眼静脉
房水回流受阻——青光眼
耳廓
外耳外耳道
鼓膜:上1/4——松弛部下3/4——紧张部(有反射光锥)
耳(位听器)中耳鼓室上壁——鼓室盖
咽骨管下壁——颈静脉壁
乳突窦鼓室(六壁)前壁——颈动脉壁(有咽骨管开口)
内耳骨迷路后壁——乳突壁
膜迷路内侧壁—迷路壁
外侧壁—鼓膜
咽骨管——开口鼻咽部和鼓室前壁。作用平衡压力。(中耳炎)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三个管:螺旋管(前庭阶,鼓阶),蜗管)
膜迷路——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位觉感受器),蜗管(内有螺旋器——听觉感受器,内外淋巴不通)
筋,在五体中指肌腱和韧带。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用:在经络学说中,筋为经筋之简称。
1解剖形态:筋是联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的组织,为大筋、小筋、筋膜的统称。附于骨节者为筋,筋之较粗大者为大筋,较细小者为小筋,包于肌腱外者称为筋膜。诸筋会聚所成的大筋又称宗筋。“宗筋弛缓,发为筋痿”(《素问·痿论》)。宗筋的另一含义特指阴茎,宗筋聚于前阴,故常以宗筋代指阴茎或睾丸。膝为诸筋会集之处,故称“膝为筋之府”(《灵枢·经筋》)。
2生理功能
(1)连结骨节: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诸筋从骨……连续缠固,手所以能摄,足所以能步,凡厥运动,罔不顺从”《圣济总录·伤折门》。筋连结骨节肌肉,不仅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而且还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故曰:“筋者,周布四肢百节,联络而束缚之”(《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2)协助运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筋附着于骨节间,起到了骨连结的作用,维持着肢体关节的屈伸转侧,运动自如。肢体关节的运动,除肌肉的舒缩外,筋在肌肉、骨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故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痿论》),“机关纵缓,筋脉不收,故四肢不用也”(《圣济总录·诸风门》)。
3与脏腑的关系
(1)肝主筋:“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筋束骨,系于关节,维持正常的屈伸运动,须赖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则筋力劲强,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血虚衰则筋力疲惫,屈伸困难。肝体阴而用阳,故筋的功能与肝阴肝血的关系尤为密切。所谓“筋属肝木,得血以养之,则和柔而不拘急”(《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肝血充盛,使肢体的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若肝的阴血亏损,不能供给筋和筋膜以充足的营养,则筋的活动能力就会减退。当年老体衰,肝血衰少时,筋膜失其所养,故动作迟钝、运动失灵。在病理情况下,许多筋的病变都与肝的功能有关。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症状。若热邪炽盛,燔灼肝之阴血,则可发生四肢抽搐、手足震颤、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之证。
(2)脾胃与筋:“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盈,则肝有所滋,筋有所养。所以,筋与脾胃也有密切关系。若脾被湿困,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筋失所养,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则痿废不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