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健康的身体状况,离不开血管及时运输营养。血管,是身体中运输血液的主要枢纽,是营养物质与各种组织间交换的主要场所。血管干净人长寿,血管干净,身体各处供血充足,人自然会比较健康、长寿!一旦血管堵、血管硬,血液不能及时滋养脏器,那么可能会引起身体各种不适感。
血栓是血液黏稠后形成的半固体团块,它会像塞子一样堵住血管通道,进而影响到血液的正常流动,使各个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血栓如果堵塞的是脑血管就会诱发脑梗,如果堵塞的是冠状动脉就形成心梗,如果是堵塞肺部就会引起肺栓塞。
血管堵,脚先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下肢静脉血栓。由各种原因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可发生于下肢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骨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堵,脚先知1、血管堵塞早期:脚冰凉怕冷
双脚是我们身体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是身体的末梢,若是血管出现什么问题,血液输送不及时,那么双脚可能就是身体最先“抗议”的。血管刚开始堵塞时,可能出现双脚冰凉、畏寒的表现。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方法来测试一下:摸脚背,若是脚背的动脉脉搏微弱,则可能是已经有了轻微的血管的堵塞情况,大家千万要多注意自己身体的一些小变化。
2、血管堵塞发展期:出现间歇性跛行
当血管堵塞逐渐加重,可能会使身体下肢供血不足的情况逐渐加重,形成下肢动脉硬化,便很有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的情况。比如一些血管较容易堵塞的中老年人,走了小距离的路之后,便会感觉腿疼、酸胀难忍,可是休息了一会儿之后,这种不适感便可能会逐渐缓解。当然,若是自己也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家最好是要检查一下。
3、单侧腿或手臂肿胀
当单侧腿或手臂出现肿胀,变粗的一条腿一按一个坑,此时要考虑是否是静脉血栓引起。很可能是由于血栓在静脉中形成,导致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压力就会使液体扩散到腿部组织。
4、腿或手臂发热、发红
当血管内有血栓,从肢体到心脏的血流量减少,会增加对静脉的压力,使腿和手臂引起发热、发红等炎症表现。
5、一侧脚麻或手麻
脑血栓可引起大脑的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足麻木,经常手麻脚麻,要重视,可能脑梗就要来了,尤其是老年人,更要重视。
体内有血栓怎么办?体内有血栓,除了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也要注意,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饮食要健康
血栓的形成跟日常摄入太多高脂、高糖等食物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有血栓的人首先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其次要吃一些有清理血液垃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玉米,有效清理血液中的垃圾,降低血液黏稠度,软化血管;最后像饮料、酒等不利于血管健康的食物要限制。
1、黄豆
黄豆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五谷之一,有着“豆中之王”的美称。黄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异黄酮等营养物质,可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免疫,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
2、玉米
玉米也是一种粗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且玉米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可能帮助人们体内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进行正常的消化代谢,减少坏胆固醇在体内囤积,可能软化血管,预防血栓的作用,还可能减少人们发胖的几率。
二、每日保持适量运动
据科学家调查显示,一个每天坚持运动的人,比一个不经常的人发生形成血栓的几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运动可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流动的速度,可能加速身体中如胆固醇、甘油三酯之类的有害物质排出。正值秋冬气温多变的时候,建议大家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试试每天做一些有氧运动,保持身体活力,也可能让血管保持弹性!
三、保持好心情
很多人不知道,身体健康和一个人的情绪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若是长期精神紧绷,很有可能会给身体堆积毒素,升高血压或是血液黏稠。虽然现代社会竞争力强,压力大,但是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更是要好好缓解自己的压力,适当释放压力,保持好心情,不要总是郁郁寡欢,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人到了中老年之后,身体最快衰老的部位就包括腿部。 腿部作为我们身体行走的重要器官,保护腿部的 健康 非常重要。只有将腿部保护好,才会为以后的身体 健康 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减少腿部发生疾病的现象。
双腿作为负重行走的部位,它会时时刻刻地承受我们上半身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年龄过了60岁以后的老年人,他们的肌肉、血管以及骨骼等都发生了严重退化。 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出现关节炎以及动脉粥硬化等疾病。那么,怎么样才能够知道腿部有没有衰老呢?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一上年纪腿脚就不灵便了。” 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从我们人体的生理结构来看,膝关节这个部位就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我们平时走路、跑步等都需要依靠膝关节进行屈伸,才能够完成这些动作。
正是由于我们使用膝关节的频率多,那么这个部位自然就比其它部位老得快一些。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膝关节部位就可能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 比如以下6种疾病信号,就是在提示你该重视腿部 健康 。
1、出现静脉曲张
简单来说,静脉曲张其实就指的因为血液淤滞以及静脉管壁薄弱等原因,从而导致身体的浅表静脉出现迂曲、扩张的情况。 人体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曲张的现象,而静脉曲张在下肢部位经常发生。
当下肢出现静脉曲张时就应该及时警惕起来,因为引起静脉曲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病变的继发表现,比如常见的下腔静脉闭塞就会出现静脉曲张的现象。 所以,当下肢出现静脉曲张时,就应该积极及时地处理原发病。
静脉曲张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酸胀、沉重感,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轻者的表现多半为红血丝以及蓝色的网状小静脉,而重者则会表现为条索状静脉迂曲扩张。 不管怎么样,出现静脉曲张都会严重影响腿部的美观。
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治疗,那么这些症状也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发展。 会出现皮肤堆积大量的沉着色素,并且还伴有皮肤瘙痒、皮肤粗糙以及皮肤萎缩的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2、关节频繁疼痛
在平时,如果经常感到关节疼痛的话,或许是由于腿部衰老所导致的,因为关节疼痛也是腿部衰老的其中一种表现。 到了中老年时期,大部分中老年人都会感觉到腿部出现疼痛的症状。
这是由于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骨骼的脆性增加,从而造成身体的髋关节变得很脆。 膝关节也会变得更加脆弱,从而腿部无法承受身体的重力,患者多半都会出现酸痛的症状。
如果发现腿部经常反复出现疼痛且无法缓解时,那么可能是由于磨损或者是退行性变向身体发出的信号。 除了这种原因以外,还可能是因为疾病导致的。 比如中老年人有痛风以及风湿疾病时,关节也会频繁出现疼痛症状。
总之,如果中老年人频繁感觉关节疼痛时,则就说明自己体内的钙质已经大量流失。 那么,在平日里就可以多吃一些含钙食物,如牛奶、牛肉、鱼肉、虾肉、鸡蛋、排骨汤以及豆制品等。在平时也要适当运动,多走出去晒太阳。做好这些就能够促进胃肠道对钙质的吸收,从而可以有效地延缓钙质流失的现象。
3、腿脚不便
腿部不便是腿部出现衰老的首要特征,尤其是中老年人会经常感到腿脚不灵活、腿脚发酸发胀、走路越来越慢等,这些都是腿部衰老的现象。 大部分老年人在身体衰老的过程当中,会频繁感到腿脚无力,导致腿脚不方便,而且在活动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疲劳乏力。
如果发现自己的腿脚开始行动不便,那么多半都是身体衰老发出的信号。一般年龄超过60岁以后,这些情况就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中老年人出现腿部使不上力以及腿脚不便时,则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预防腿部衰老。
4、腿脚频繁发凉、发麻
如果腿部频繁出现发凉、发麻现象,或许是由于身体的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 因为下肢动脉发生狭窄、伴有斑块形成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导致患者腿部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再加上神经缺少营养以后,腿脚局部还可发出麻木的症状,从而导致血液供应减少,最后就会促使腿部出现发凉的症状。
除了下肢血管病变会导致腿脚频繁发凉、发麻以外,还可能因为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狭窄所导致的。 如果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狭窄严重,那么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促使神经出现水肿的情况。
当身体的神经高度敏感后,则会表现出明显的发凉、发麻的临床症状。 患者还可能伴有严重的腰椎疼痛,尤其是下肢肌肉力量,也会伴随病情的严重而逐渐减退。
5、腿脚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 由于年龄的衰老,大多数中老年人都会出现骨量减少的情况,骨量减少会改变身体的骨质,从而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
一般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与患者本身的钙质吸收异常、钙质流失速度快以及营养摄入不足等有关。 当身体明显缺钙时,就会导致身体的骨小梁减少,骨量也会随着减少。
骨质疏松带给患者的危害极大,一般在早期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危害。 比如因素骨关节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柱变形等。
骨质疏松严重时,有时候咳嗽都可造成骨折的现象,并且骨折以后很难痊愈。 总之,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致残率极高。如果身体出现骨质疏松现象后,就应该及时地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小看骨质疏松症。
1、多按摩腿部
平时可以通过按摩腿部的方式来预防腿部衰老,因为这种方式能够使紧绷的肌肉得到放松。首先将身心放轻松,然后保持坐着的姿势,双手呈阔掌揉捏小腿肚,力度由轻到重,慢慢地从小腿按压至大腿部位。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刺激腿部的肌肉以及经脉,有助于增强腿部的力量。
2、适当进行锻炼
要想保护好自己的腿部,那么在平日里尽量不要做伤害下肢关节的事情。 比如在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自己的下关节负重、大幅度弯腰以及下蹲等动作。
同时还要避免爬山以及长跑等有损身体关节的运动。 老年人最好不要久坐和久站,这两种行为对骨关节非常不利,还容易加重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的症状,最后可能会导致动静脉循环出现障碍。
虽然说老年人被限制的运动有很多,但这并不代表老年人不能运动,平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在生活中可以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常见的散步、太极拳等,但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
3、合理饮食
平时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老年人气色非常好,看起来也很硬朗。 但有的老年人年龄虽然不大,但走起路来就感觉比同龄人要衰老很多。 这其实与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也是有关联的。所以,老年人要想预防身体出现衰老现象,就可以通过正确的饮食来进行改善。
首先,老年人最主要的饮食原则就是清淡,尽量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豆制品以及谷物,多吃点绿叶蔬菜以及水果,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肉类、鱼类。
老年人还需要适当地给身体补充钙质。 通过饮用牛奶,每天坚持吃鸡蛋,以及适当地往室外晒太阳等,这些都能有效促进身体对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能够有效补充钙质,可以很好地预防身体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
4、注重治疗原发性疾病
一般下肢出现疾病,除了年龄的衰老导致以外,大多数都是因为身体的其它疾病发展导致的。 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疾病,都会导致老年人下肢出现疾病的原因。
所以,要想有效地治疗下肢的疾病。那么,首先就要注重治疗这些原发性疾病。在平日里一定要积极地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服药,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复查。 同时,尽量减少身体负重的情况发生。
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建议养成定期检查身体的习惯。 因为中老年人的身体逐渐出现衰老,身体 健康 这方面是需要尤其重视的。 要想预防腿部衰老的现象,那么骨密度的检查就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骨密度,从而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骨骼 健康 情况。 因为骨密度不断下降的话,会造成身体的骨骼变脆,韧性也会越来越差,会加大中老年人摔倒、骨折等事件的发生几率。
另外,除了检查骨骼方面以外,这三种检查也缺一不可。 首先是心电图方面的心脏功能检查,因为心脏的衰老,人体是很难察觉到的。其次,血脂、血糖、血压等血液指标检查也很重要。
通过体检可以有效发现身体的衰老现象,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动脉硬化以及脑梗等疾病。 最后,最好定期检查自己的消化功能,因为现如今肠癌、胃癌等消化疾病在老年人身上较为高发。
当身体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体出现下肢衰老的现象虽然不能逆转。 但平时也应该做好预防措施,多做一些有利于延缓下肢衰老的措施。 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不良症状,根据自身的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肢功能。
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 还可以通过坚持运动、 健康 饮食、坚持按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下肢功能,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定期检查、复查,这样能够很好地保障自己的身体 健康 ,还可以提升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