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
疾病名称(英文)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
拚音 GUGUJINGGUZHE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折、骨损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因而其死亡常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二是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复位或复位后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尽管内固定方式屡经改变,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为高,约为10%~20%。三是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折愈合,且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约20%~40%。
中医释名 股骨头颈又名髀杵,俗称胯骨轴,其形呈大半个圆球形,以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使股骨干远离髋臼,以适应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角质、称为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平均为127°,儿童可达150°。颈干角大于正常范围为髋外翻,小于正常范围为髋内翻。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种骨折治疗较复杂,预后亦欠佳。
西医病因 老年人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尤其是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为此老年人髋周肌群退衰,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余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压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压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所致,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常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据天津医院对13399例骨折病人统计,其中股骨颈骨折占3.58%。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随之增加,成为老年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分类:①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内收,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②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有颈部,此型较少见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此型甚为少见,有人认为在老年患者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类型;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③Pauwels分类法: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为:Ⅰ型,<90°,Ⅱ型,30°—50°;Ⅲ型,>
50°。④ Garden分类法:依错位程度分为:Ⅰ型,无错位;Ⅱ型,轻度错位;Ⅲ型,头外展,远端上移并轻度外旋;Ⅳ型,远端明显上移并外旋。病理变化:①血液供应的改变:特别是供应头部主要血运的上支持带动脉最易损伤,有时连同下支持带动脉一并损伤,而圆韧带动脉又供血不足,因而使股骨头缺血,以致骨折愈合缓慢、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②生物力学的改变:骨折后常使颈干角和前倾角最终未能恢复正常,亦可影响骨折愈合与股骨头的存活。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但中年、儿童患者亦非罕见。对任何一位中年以上的人,无论受伤外力如何,如在伤后感觉髋部疼痛,大粗隆有压痛,下肢呈外旋位置,即应考虑股骨颈骨折,虽然患者仍能站立或缓缓步行,亦不应除外股骨颈骨折。宜进行X线检查。典型的表现为患肢内收外旋,膝关节轻度屈曲畸形,这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患者仰卧时,患足倒向外侧,囊外型骨折更为明显。疼痛多不严重,但在肌肉痉挛或软组织损伤较重的患者,则多有剧痛,轴心叩痛明显。除少数外展型骨折的骨折端嵌插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和勉强行走外,绝大多数患者在伤后都出现下肢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分类:
1.按骨折部位分类(1)囊内骨折:指头下骨折和颈中骨折。头下骨折为股骨颈骨折最严重的一种,临床较少见,由于血液供应最差,易造成骨不连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颈中部骨折临床上最多见,常为内收骨折,血液供应亦较差,易发生骨不连,预后不良。(2)囊外骨折:又叫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临床上较少见,由于血液供应充分,容易愈合,预后良好。
2.按骨折线倾斜度分类①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30°者,骨折端相互嵌插,位置稳定,骨折容易愈合。②大于50°者,承受剪拭应力较大,位置不稳,骨折不易愈合,预后欠佳。③骨折线倾斜度在70°以上,由于剪刀作用大,而致骨折线逐渐增宽,骨折近段呈内收且常有旋转。骨折远端向上移位,此外可见到较长的三角形骨刺,易形成骨不连,预后亦欠佳,多需手术内固定治疗。
西医诊断标准 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多见于老年女性,绊跌扭转伤肢,暴力可很小;青年人需较大暴力。
2髋部疼痛,除“嵌插”型骨折外,均不能站起和行走。
3患肢短缩和外旋畸形,患髋有压痛,大转子有上移征,病人不能抬起患肢。
4X线正侧位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西医诊断依据 股骨颈骨折依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特有表现并结合X线检查并不难诊断,临床上最重要一点是查体要全面,仔细,防止漏诊,在拍摄X线片后怀疑有骨折但无法确诊时,可借助CT扫描以明确诊断。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但其疼痛一般比较轻。
二、体征: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移位骨折由于肌肉牵拉而使患肢短缩。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或大粗隆部叩击时,髋部疼痛加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的肌群范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移位骨折的病人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残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漏诊,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
三、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表现:患髋疼痛多不严重,患肢无力和不敢负重,患肢短缩,下肢旋转受限等。
体检 1.Nelaton′s线:在正常情况下,髂前上棘,大粗隆顶端和坐骨结节,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称为Nelaton′s线,如有股骨颈骨折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股骨上移,则大粗隆顶点上移超过此线。 2.Bryant′s三角:患者平卧位,自髂前上棘作一垂直线,并与自大粗隆顶点所作的平行线相交,再自髂前上棘到粗隆顶点作一连线,即为Bryant′s三角。股骨颈骨折有错位时,大粗隆顶点与髂前上棘的水平连线(三角形底边)短于健侧,大粗隆上移。
电诊断
影像诊断 1、拍摄患髋的X线片是必不可少的,对明确骨折移位方向和类型均有诊断价值。怀疑骨折,可摄健侧髋关节照片对照,或在伤后2~3周摄片复查,这时因局部骨质明显稀疏,可显示清晰的骨折线。 2.股骨颈骨折不愈合:X线表现为①骨折线清晰可见;②骨折线两侧骨质内有囊性改变;③有部分病人骨折线虽看不见,但连续拍片过程中,可见股骨颈渐被吸收变短,以致内固定钉突入臼内或钉尾向外退出;④股骨头逐渐变位,股骨颈内倾角逐渐增加,颈干角变小。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优:走路如伤前,无跛行及疼痛,伸髋正常,屈髋超过90°。以上,骨折愈合,股骨头无坏死。
良:走路如伤前或需用手杖,轻度跛行,休息时不痛或负重时有轻度不适,屈髋60°~90°。以内,外展内收旋转活动为健侧的51%~75%,骨折愈合,股骨头无坏死。
尚可:大部分时间需用拐或手杖,休息时轻痛,走路时有中等度疼痛(尚不需用止痛药),跛行明显,屈髋45°~60°以内,外展内收旋转活动为健侧的25%~50%,骨折愈合,股骨头无坏死。
差:患肢不能负重,休息或负重时严重疼痛,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其他指标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
预后 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平均为5~6个月,因此制定愈合不得少于1年。在无移位的病例组中,不愈合甚少见,但在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中,有20%~30%发生不愈合。影响骨折不愈合因素有:(1)年龄:大多数学者认为年龄过高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一个因素,在国外以75岁为界,不愈合率为32%~41%,75岁以下为18%,因此75岁以上高龄患者其不愈合率显著上升。(2)骨折错位程度:骨折错位越严重,其愈合越困难,这已是公认的规律,而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外展型及内收型轻度错位者,愈合率966%;中度错位者为857%;严重错位者为59.2%。(3)骨折的部位:目前多数人认为除股骨颈基底
骨折以外,单以囊内骨折而论,骨折部位对愈合无明显影响或很少影响,但高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4)骨折部位粉碎折片;粉碎骨折多发生于股骨颈后侧,且在复位前X线上难以发现,多在复位后,侧位相上呈现一典型的蛇形骨片。近年来,不少报告对颈后折片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大多数学者确认为是一个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在GardenⅢ、Ⅳ型的骨折中,轻度粉碎者的不愈合率为5%;中度粉碎者为213%;严重粉碎者为75%。后缘粉碎影响内固定的坚固性是一个因素。(5)骨折线的倾斜度:对于Pauwels和Linton角测量临床意义目前的趋势是把骨折线倾斜度作为单独因素来判定骨折愈合,根据是不足的,骨折线倾斜度对骨折愈合并无明显影啊。(6)骨折复位程度:复位质量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复位不良者不愈合率为55%,而复位较好者不愈合率为35%。(7)手术时间:一般认为早期手术疗效好,强调最好是在伤后2~3天内施行。原则上不超过1~2周。24小时以内手术者,不愈合率为20%,两天后手术者不愈合率为50%;但也有人认为两周以后手术者,则不愈合增加。(8)开始负重时间:在开始负重时间上存在看分岐意见。在1964年以前主张晚期负重者占统治地位,一般都是在X线检查证实有骨性愈合后再开始负重。1964年以后,更多学者对此提出疑义,认为早期负重并不增加内固定失败率及骨折不愈合率。(9)内固定种类:凡采用三刃钉固定者,不愈合率接近50%;用滑移钉板,交叉螺丝钉或Smyth型三角固定钉者,不愈合率降至30%以下,多钉类固定不愈合率在15%以下。
并发症
西医治疗 股骨颈骨折在治疗当中存在的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尚待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1,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骨折后血管扭曲,以免受压痉挛。在移位骨折中,外骺动脉受损,股骨头的血供主要由残留圆韧带动脉、下干骼动脉及周围相连软组织和骨折断端的再生血管供养。据动物实验,兔的股骨头完全缺血6小时,就已造成骨细胞不可逆的损伤。缺血股骨头成骨细胞坏死,组织学上一般需10天左右才能观察到,所以有人提出,股骨颈骨折应急症手术(36小时以内),原则上不超过2周。
2.骨折复位:
(1)MC Elvenny法:患者仰卧于牵引台上,将双足固定于牵引架上,插一木棒顶住会阴部,双下肢伸直,各外展约30°,施加牵引至两下肢等长,然后分别将健肢与患肢各内旋20°,将患肢内收至中立位或稍外展,最后叩击大粗隆使骨折嵌插,多数骨折皆可用此法达到满意复位。
(2)Leadbetter法:患有仰卧,术者用一手握住患侧踝部,使髋和膝均屈至90°,用另一前臂置于患肢小腿近端,沿股骨干轴线向上牵引,然后依次内旋、外展并伸髋关节。当放松牵引,置患肢于手术台上,如发现外旋畸形已消失,则表示已经复位。
(3)逐渐牵引复位法:术前在病房采用骨牵引于1~2周内逐渐达到复位,然后连同牵引装置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4)切开复位: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或需要同时行植骨者。但亦有人列为常规复位方法,并认为与闭合复位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且在无X线设备条件下亦可施行。
3.判断复位标准:多用于Garden对线指数判断复位,即根据正侧位X线,将复位结果分为四级。正常正位片上股骨干内缘与股骨头内侧压力骨小梁呈160°交角。侧位片上股骨头轴线与股骨颈轴线呈一直线(180°)。Ⅰ级复位:正位是160°,侧位呈180°;Ⅱ级复位:正位150°,侧位180°;Ⅲ级复位:正位180°;Ⅳ级复位:正位150°,侧位>180°。
4.内固定器材:1974年Trongo列举文献中需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共有76种之多,但至今仍无一种能被普遍接受。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
(1)单钉类:以Smith-Petersen钉(三翼钉)为代表。三翼钉内固定为众所熟悉的传统疗法,这种单根钉在接骨力学效能上不能持久,对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失败率几乎达到50%:不愈合率有30%左右,股骨头坏死率为21%以上,另外,此钉高位头下型骨折固定不牢,也不适于青少年及颈部粉碎性骨折者,因有可能损伤股骨头残存的血供。Frandsen等在对比三翼钉和加压钉板的疗效后,提出废除三翼钉,但其证据尚不能令人信服。
(2)多钉固定类:其中包括现在仍常用的Moore钉,Deyerle钉,Knowles钉,Neufeld钉,史氏针,三角针,此类固定钉直径较单钉细,对骨的损伤较小。利用多钉的布局在生物力学上取得优势,疗效较好,愈合率在80%以上,股骨头坏死率在15%以下,Rubin等对Knowles进行了生物力学试验,摸拟老年人行走3个月髋部载荷结果,发现此针固定强度很好。
(3)滑移式钉板固定装置类:滑移式固定原则是40年代就被提出的。但第一个被较多采用的滑移式钉板是1955年PugrN设计的钉板,此种内固定器材优点是能使骨折片稳固地嵌紧,有助于早期负重。至于钉形板之间的夹角,Pugn设计的是135°,Massie推崇150°,Frandson主张尽量倾斜,Brown比较了不同角度的钉板,效果无明显区别,但在应用200例之后,发现42例(21%)失败,失败原因主要是复位不满意和操作技术不理想,其他学者使用滑移钉板的失败率也在21%~22%。此类内固定法操作难度及手术创口均较大,晚期头坏死率高,也不适于骨质疏松高龄病人。
(4)加压内固定类:其主要特点是所用的内固定钉带有螺纹,钉并非锤入而是钻入或像螺旋钉那样拧入股骨头内,属于此类的有单钉或多钉式。单钉如活动翼粗螺纹钉,多钉者如Garden交叉螺纹钉,Smyth三角固定钉,带螺纹骨圆针及弹簧加压螺纹钉等。此类内固定器材的优点在于能对抗使骨折面分离的拉应力,而使骨折面能较好地对合,并且由于钉有螺纹不易松动,退出或游走。从而避免了一些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螺纹钉被认为对有移位的Ⅲ、Ⅳ型骨折更适用。至少比其它类型的内固定失败率低些。此类内固定器材仍需良好地复位,复位后固定技术应良好,否则失败仍属难免,Barnes统计,如螺纹钉在股骨头中的位置偏高或偏前方,对Ⅲ骨折的失败率为37%,对Ⅳ型为52%,Aadekevcke等用生物力学方法比较以上四类固定法结果,三刃钉固定强度仅为多针法的一半,加压钉板则介于两者之间。Reigstad等的比较结果显示,三刃钉抗弯强度类似加压钉板,而抗扭不及者。
5治疗方法选择:
(1)骨颈基底部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保持患肢于中立位8~12周拆除牵引,练习扶双拐下地活动。为使患者能够早期起床活动,也可以采用内固定。
(2)颈中骨折:可行单钉,多针类或加压内固定。
(3)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头颈型Paunel氏角大而有移位骨折:此类骨折由于近端缺少血液供给,不但愈合困难,且常发生坏死。对65或70岁以上老人多主张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针内固定。
(4)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股骨颈骨折移位使于骺端来的血供中断,颈与头骺之间为骺板,无血运交通,因而骨折远端的股骨颈缺血,其坏死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从而容易发生髋内翻和骨骺早期闭合等并发症,因而疗效不理想,对无移位的骨折可用髋人字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有移位者,由于股骨颈细而骨质坚韧,用三翼钉强行打入往往使骨折端分离并损伤骨骺,不宜采用。最好采用四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小,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观察有无股骨颈坏死发生。
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骨折3周以上者,可视为陈旧骨折,对股骨颈无吸收或短缩不严重者,仍可按新鲜骨折处理。以牵引复位后,行内固定或内固定加植骨术。对于股骨颈有吸收但无短缩或三翌钉内固定未愈合并年岁较轻者,可行多针内固定加植骨术。此外,尚有下列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1)股骨粗隆间内移截骨术(MCMurrayoscotomy):手术适用于股骨颈陈旧骨折未愈合的病人。股骨头未坏死,骨折远端上移不多,小粗隆尚在股骨头下方,全身情况尚可的中老年患者。其原理:①截骨远端内移顶住股骨头,可减少股骨颈骨折所受的剪力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并且改变髋负重力使之内移;②截骨处可吸收一部分下肢剪力,从而减少下肢活动时对骨折愈合的不利影响;③截骨术后使股骨干增加20°~30°外展,当骨折愈合后,患肢内收到中立时,拉大粗隆下移,可使因骨折远段向上移位而变松弛的臂中肌重新被拉紧,不仅可恢复臂中的张力,也可增加髋的稳定性,并可减少跛行。
(2)孟氏截骨术:崔甲(1981)报告用孟继懋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8例,适用于股骨颈骨折颈未吸收的不愈合、无硬化及头坏死,有髋内翻畸形或颈后骨粉碎。平均随诊71年,优良率82%。
(3)股骨粗隆下外展截骨术:本手术适应于各种年龄的股骨颈陈旧性骨折,骨折移位较小,已纤维愈合或部分骨性愈合,颈干角减小(髋内翻),全身健康状况尚好的病人。
(4)股骨头切除及粗隆下外展截骨术:即贝氏手术,本手术适用于一般健康状况较好,股骨颈骨折未愈合,股骨头已坏死碎裂,远断端上移位较多而要求髋关节活动者,在职业上不需要长久站立,或不太肥胖的患者,本手术优点是关节活动功能较好,缺点是患肢短缩较多,跛行比较明显。
中医治疗 一、整复与固定:
(一)外展型骨折:患者仰卧于厚垫硬板床上,行小腿皮肤牵引,患肢轻度外展内旋位,重量1~2kg即可,或穿丁字鞋。疼痛消失后,即开始作股四头肌收缩和轻微的髋关节伸屈活动。二周后拍正侧位X线片复查骨折位置,如骨折仍保持其外展位置,在骨折后4~6周,解除牵引,扶双拐下地,但患肢不宜负重,约在伤后三个月可改用单拐步行。5~6个月后,经x线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始可弃拐行走。
(二)内收型骨折的治疗:对于内收型骨折,临床上较为多见,但其愈合率仍未达到满意程度,为了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和增加骨折愈合率,目前国内一般认为应予以早期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复位方法是让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健侧下肢伸直,髋关节外展20°~30°,踝关节中定位,并在用棉垫保护下,将踝及足固定在足部支持板上,然后顺畸形方向将患肢缓缓伸直,用棉垫保护踝部,而后用绷带将踝部及足部固定在骨科手术床的足部支持板上。术者面对足部支持板站立。双手握住足部支持板的支柱,稳妥且缓和地用力向远心端牵引,以恢复患肢长度,但牵引力不宜过大,以免过牵。在维持牵引力量的作用下,使股骨内旋并带动大粗隆同时向前移动,使两骨折面相互衔接。在保护患肢于内旋位的姿势下,徐徐外展到20°~40°,以期将股骨颈端推向股骨头端,即"子骨找母骨法",使两骨折端相接触。不再移位。若在采用上法的内旋步骤中,股骨大粗隆随之转向前方,因为不能达到正确复位者,可采用下一步骤:术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之前臂放于腘窝,而后使髋和膝关节屈曲至90°,并向上拔伸。同时将髋关节外展20°~30°,在保持拔伸和在进行外展与内旋髋关节的同时,将全下肢伸直,然后进行掌跟试验,如不再外旋,即表示复位成功,最后将踝和足固定于足部手持板上,拍摄X线片了解复位情况,再行多针或髋人字石膏或丁字鞋固定。
二、功能锻炼:详见‘康复’栏。
三、药物治疗:早期因瘀血停滞影响骨痂生长和会师,故以破瘀生新为主,如活血祛瘀汤加三七粉,以活血通络,增强股骨头血液供应。中后期除用大量接骨丹外,还必须注意补肾壮骨,益肝续筋,故宜内服健步丸。若长期卧床而并发胸腹胀闷,饮食少思者,乃肝脾气伤之故,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当归、川芎、山栀;食可不寐者,为脾气郁结,用加味归脾汤。喘咳痰多者,此素肝火侮肺,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如大便不通,喘咳吐血,乃瘀血停滞为患,用当归导滞散通之。功能恢复期可用"26洗剂"局部熏洗,以促进功能恢复。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整复固定后即应加强全身锻炼,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合并症,但不能翻身和坐起盘腿。要多鼓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患侧踝、趾关节可自由活动,逐步作股四肌锻炼。解除固定后,在床上进行患肢肌肉、关节不负重锻炼,主要是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如仰卧举腿、蹬空增力等,避免髋内翻或外旋。待骨折愈合后,方可离床下地逐步负重行走。如果发现股骨头有变形、塌陷、骨密度增大等缺血性坏死征象时,要延迟下地负重的时间。 预防
历史考证
中国古典舞
基本步位有哪些
1基本站式
2屈伸步位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
基本站式
正步
两脚内侧相靠,脚尖对前方
小八字步
双脚脚跟相靠,脚尖呈45°分开
大八字步
在小八字步的基础上,双脚分开至与肩对称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
丁字步
前脚脚跟与后脚脚心相靠,呈“丁”字状(即双脚脚尖分别对二、八点方向)
大丁字步
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前脚脚跟与后脚脚心留出空隙,呈比较夸张的大“丁”字状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
点步(前/旁/后)
一只脚作支撑,另一只脚向前、旁、后三个方向,做绷脚虚点地的动作,重心放在后面的主力腿上
前点步
旁点步
后点步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
踏步(勾脚/绷脚)
半勾脚踏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动力腿向后
伸出并弯曲勾脚,膝部与主力腿膝部相靠绷脚踏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动力腿向后伸直并绷脚点步,膝部与主力腿膝部相靠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
屈伸步位
掖步
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前腿屈膝至90°,后腿顺着前腿脚跟的方向伸直绷脚点步,同时身体做横拧姿态弓步(前/旁)
前弓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前腿向前迈出,并且膝盖弯曲至90°,立腰收臀,后腿伸直,呈“弓”形状
旁弓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前腿向旁迈出,并且膝盖弯曲至90°,立腰收臀,另一条腿伸直,呈“弓”形状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
扑步
在旁弓步的基础上深蹲,上身前俯尽量贴近地面,同时腆胸展背,重心放在屈膝的腿上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弦子舞弦子-藏语称之为“谐”,富有歌唱性,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角琴伴奏而得名,弦子舞蹈风格优美流畅,膝部上下运动频率低,形成有节律连续屈伸的动律,其音乐舒缓,多变的下身动作与基本稳定的上身动作相随,形成悠然自如,含蓄典雅、柔美舒适的舞蹈风格。叁壹贰目 录小结藏族弦子舞主要步伐藏族弦子舞基本形态与动律藏族弦子舞基本舞姿与动律壹基本舞姿扶胯式 扶胯单臂袖 平开单臂袖基本舞姿双臂礼踏步单臂袖藏族弦子舞基本动律1、屈伸动律:双脚自然位站立,屈伸动作重心在全脚,重拍向上,长伸短屈,连绵不断 2、坐懈胯动律:屈伸动作在移动重心时,重心一侧的肋部要顺势松懈,也称坐懈胯藏族弦子舞基本舞步贰 平步:自然位准备,走平步时全脚踏地,抬脚幅度不宜过高,抬腿落脚时,应有艰难、沉重的感觉,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坐懈胯要有走一步歇一步的感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也会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表现
摘要 强直性脊椎炎的特点是椎间盘及椎旁结缔组织的广泛骨化而导致脊椎强直, 并可形成较严重的驼背。其早期临床表现复杂, 缺少特征性, 诊断比较困难, 容易误诊误治, 而强调早期诊断对指导病人维护功能体位, 减少或避免致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强直性脊椎炎 X线诊断 早期特征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脊椎关节慢性侵蚀性疾病, 常伴有全身各器官组织和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导致脊柱强直及驼背畸形等。由于病变早期主要症状为腰背痛和下腰胀痛, 有些则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具有一定隐蔽性, 往往误诊为一般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延误了病情, 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有效时期。经多年的临床 经验 体会到: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虽有隐蔽性, 但临床检查和X 线照片仍有一定特征性, 可早期发现和治疗。
1 临床表现
11 好发年龄及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16-20岁), 中老年人亦有发病。病史一般较长, 患者早期多表现为腰背痛和下腰胀痛, 甚至伴有坐骨神经痛, 多为晨僵,即早上起床时腰活动受限、僵硬, 活动后症状减轻。部分患者伴有乏力、消瘦、心慌、汗出及胃肠道轻度不适症状, 女性可有月经异常等。
12 查体可有如下几种异常 如腰曲度变直、棘突偏歪、腰肌(竖脊肌) 轻度萎缩变扁平、僵硬或触之有皮囊样感;两侧骶髂关节上部及腰骶关节部肿胀压痛; 两侧臀上肌轻、中度肿胀或痉挛压痛或髂前上棘后方压痛; “4”字征可呈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亦可呈假阳性。
13 辅助检查 患者早期ESR正常或轻度增高, 抗“O”滴度一般不高, C- RAP多为正常, RF可有阳性, 亦可为阴性, HLA- B27多为阴性。
2 诊断标准[1]
21 症状 以两侧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2 体征 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 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 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23 实验室检查 ESR多增快, RF多阴性, HLA- B27多强阳性。
24 X线检查 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 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脊柱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 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 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 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 间隙模糊; 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 X线显示骶髂关节融合, 脊柱呈竹节样变。
3 早期X线分析
31 骨质密度改变 腰椎及骨盆乃至全脊柱呈普遍性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严重者其椎体边缘皮质变薄变淡或呈线条状外壳。
32 椎体边缘改变 椎体上下边缘皮质变厚或呈双线征三线密度增高影, 且边缘粗糙不平、椎体上缘有时可见一2-3 mm高的扁圆形密度稍高影, 有如椎体上的帽, 称椎体帽状征。其帽状征左右两侧可对等或高低不等, 产生该影原因, 可能为椎体上之软骨板因长期炎性刺激而发炎增厚密度增高所致。
33 椎体轻度楔形改变 有些病例骨质疏松不明显, 而见多节椎间隙增宽, 且椎体上下缘受压凹陷、椎体呈轻度楔形或鱼椎样改变。拟为椎间盘长期炎症水肿、椎间盘内压增高挤压椎体所致。
34 椎后小关节改变 骨突关节密度减低、骨质稀疏, 小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或粗糙不平或呈点状虫蚀样变、小关节间隙宽窄不一或两侧不对等或其内有泥沙样或细条状密度稍高影, 这些征象可于正、侧、斜位片上见到。
35 骶髂关节改变 早期骶髂关节间隙可增宽、两侧关节间隙或对称或不对称、间隙内上下密度不一、或可见淡薄雾状或水滴样密度稍高影, 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或部分不清、或见单一局部性或多个虫蚀样骨损区存在。CT或磁共振检查可见椎间盘膨出、突出及后纵韧带钙化和椎体后缘局限性骨缺损区等。
4 讨论
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诊断, 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诊断标准中仅示为: 脊柱活动功能受限, 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脊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由于过于简单, 临床难以早期诊断。该病症早期的X线改变与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如发病顺序,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其早期病变可发生于颈部、胸部或腰骶髂关节部, 而并非都从骶髂关节部开始发病。故其临床可表现颈肌痛、腰背痛及下腰痛或腰腿痛, 照片检查颈、胸、腰椎可有上述X线改变, 但骶髂关节尚无明显X线改变。即临床可将其分为颈型、胸腰段型、腰骶髂关节型等。邵氏等[2]亦认为有5%之病变从胸腰开始,10%起于颈椎, 所以本病的发展可分为上行型及下行型两类。当然, 大多数患者的病变是先从骶髂关节开始发病的, 骶髂关节X线照片有改变, 再结合临床表现, 较容易诊断。上述类型在按常规治疗无效时、风湿五项检测又不能支持诊断、排除结核、肿瘤病变的情况下, 可按照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案实施试验性治疗, 有助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不明, 过去认为是类风湿病变的中央类型, 目前认为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慢性侵蚀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免疫性疾病, 但其主要侵蚀脊柱的关节、韧带和肌肉, 最后导致脊柱强直驼背畸形。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相当高, 因此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尤显重要。相当多的青少年腰背痛及下腰痛, 经一般常规治疗无效者, 通过上述检查及有关的化验检测进行综合分析,可考虑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阶段, 并辨证施治, 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失, 且部分患者经照片复查, X线征有好转或消失。当然, 严重者或暴发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 照片复查其X线征可无明显改变。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昆明, 1988, 4
[2] 邵宣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347
强直性脊柱护理论文:《试谈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也称类风湿性脊椎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也可累及四肢。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背、腰、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整个脊椎可因受累而变为强直、畸形。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腰痛”的范围。中医认为:既病之后,以因正气无力驱邪外出而致邪气留连。临床上,在祛邪扶正,疏筋活络等传统治疗的同时,根据本病不同时期的症状,选用合适的护理也极为重要。我们在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中医思路开展辩证分型等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区住院的3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性23人,女性11人,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05岁,平均发病年龄241岁。主要共同症状:臀髋部、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久卧(夜间)或久坐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
2护理 方法
21分型护理:
211风湿热型:当以清热祛风除湿为法,中药汤剂宜凉服。日常可予金银花、连翘等泡茶饮用。饮食当清淡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鸭肉、冬瓜、芹菜、苦瓜、西瓜等,慎肥甘厚味、辛辣之品,忌烟酒,平素切勿贪凉,禁忌热敷、艾灸。
212风寒湿型:当以祛风除湿散寒为法,中药汤剂宜温服。患者居住环境宜向阳、温暖,适时添加衣被,注意防寒,切勿当风贪凉,避免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环境内,可适当户外沐浴阳光。饮食当温热为主,如:羊肉、鸡肉、香菜、韭菜、龙眼等,可在汤菜中适量加入胡椒、生姜等,可助热散寒。
213痰瘀痹阻型:当以化痰行瘀通络为法。病程日久,患者脏腑功能受损,关节疼痛加重同时,每日进食量可出现减少,大便不畅,烦躁易怒,此时应在注重患者脾胃功能的保护,避免油腻食品腻滞脾胃,可加用助消化的食物,如:大麦、酸奶、西红柿等。忌食厚味、辛辣等对胃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214肝肾两虚型:当以补益肝肾为法。日久不愈,患者关节屈伸不利,形体消瘦,此时更应鼓励适当锻炼,尽量活动关节,增强体质,但活动量不宜过度,避免劳累。平素宜食用强筋壮骨食物,如:鱼汤、牛奶、核桃等,可将枸杞子泡茶饮用,或泡入黄酒中,每日少量饮用。[1-3]
22局部护理:可予中药熏洗:予黄柏20g、知母20g、鸡血藤30g、秦艽20g、桑枝10g,加水2000ml加热,趁热先熏蒸疼痛部位,后温洗。每次熏洗时间30min,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
23心理护理:本病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应帮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让患者了解本病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病情缠绵的慢性疾病,且该病还会使患者思想情绪随病情变化而起伏不定,并带来各种各样生理的、心理的或精神上的障碍。所以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思想开导和精神安慰,采取开导、鼓励、暗示、支持等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病人家属也应多疏导、鼓励、安慰并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所患的疾病,生活。使患者能够理智地处理由于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24康复护理:患者在休息时首要的是保持适当的体位,应睡硬板床,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若病变侵犯到上段胸椎及颈椎时,要停用枕头。由于胸廓受累易发生肺部感染,应鼓励病人每日进行扩胸运动及深呼吸,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给予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同时补充营养以增强抵抗力。谨慎而长期地进行体位锻炼(最初应得到体疗医师的指导),以便取得和维持脊柱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力量和增加肺活量。凡能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应该避免。定期测量身高,保持身高记录,早起、及时了解脊柱弯曲程度。
2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坚持服药,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观察服药效果及反应。对于某些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等,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长期、反复不按规则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甚至出现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肾等产生危害,有可能出现过敏和毒性反应。服药期间应予低盐及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少食过咸食物,减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26生活护理:患者应在日常饮食上尽可能的避免进食罐头食品、油炸食物,避免经常熬夜狂欢、暴饮暴食、烟酒不离等等,在饮食上应宜富营养,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钙、铁等食物,忌食辛辣、肥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宜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3小结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袭,常发于青壮年,本病在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因为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重者,由于病情反复持续进展,1~2年内就可出现明显的脊柱强直以及驼背变形等;更甚者可出现髋关节受累而导致长期卧床,影响生活质量,加重个人及家庭负担。本病发病年龄较小,髋关节受累较早,诊断延迟,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以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差。[4-6]
中医认为本病应“节情志,避风寒,化瘀通阳”,与现代护理思路相一致。因此,将中医思路运用于临床护理,采用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在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仲英痹证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81
[2]毛婷丽,董哲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护理思路康复护理[J],2002,6(11):1684
[3]丛小飞,姜永伟痹证的中医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2006,15(15):2106
[4]黄烽,张莉芸,张江林,等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J],2006,45(2):122-6。
[5]黄烽,邓小虎,张亚美,等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2008,12(5):314-320。
[6]梁东风,张江林,黄烽肿瘤坏死因子α 拮抗剂引发结核二例分析并文献复习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2008,12(10):700-704
强直性脊柱护理论文:《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
摘要: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主要侵及的身体部位是脊柱和骶髂关节,因此,其病变的原因往往难以诊断,病变的时间呈现慢性病特点,容易导致脊柱和关节功能障碍,并引发自身免疫力持续下降的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长期的。本文从护理干预角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康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 措施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1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在16~40岁年龄段,不分性别,但总体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从临床表现来看,主要在腰骶部、腰椎、胸廓等部位引发疼痛症状,晚期,患者的脊柱强直甚至会发生畸形,这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大的,给患者自身的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急性强直性脊柱炎,病变推进时间非常短,一般为10年,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医疗手段。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手段,组织器官的功能很有可能会导致致命性破坏,直至坏死弃用[1]。这就决定了实行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这对患者病情的舒缓、症状的控制,组织器官发生畸形概率的减少,以及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发生,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笔者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对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的常见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广大护理工作者和广大患者有有些参考和帮助。结合在2008 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对9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实践,展开论述和探讨。
2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21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慢性病,常现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等病理现象,有些患者甚至终身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痛苦挣扎。而且,由于患者多为青年和壮年,这两个年龄段都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一旦因为强直性脊柱炎而痛苦不堪甚至终身残疾,很容易引发悲观,绝望直至自杀。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善于采取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患者分析病情,缓解压力,减轻病痛,积极为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2]。同时,要和患者的亲朋一起关心和支持患者战胜疾病,共同制定一些心理安抚的措施和办法,并提醒亲友配合护理工作者,从各个层面给患者温暖、信心和勇气。需要指出的是,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温暖和亲切的态度,一定要让患者感觉自然、舒适,而不能造作。尤其是在患者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的时候,护理人员更应该耐心、细致地在一旁观察,积极稳妥地采取干预措施,不失时机地进行开导、鼓励。
22药物护理干预分析 目前,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服用的药物,一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从临床上来讲,一般给患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会导致不良反应,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不得不中途停止服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用药。总的原则就是,要"严格标准、经常 教育 "[3]。所谓严格标准,就是在指导患者服药的时候,要对用药的剂量、安全性、毒性反应、服药时间、服药次数等进行严格的把关,一定要严格要求患者按照医生、护士的要求进行服药,切不可自己擅作主张用药。所谓"经常教育",就是要经常性对对药物的一些基本常识进行教育,不能简单地告诉患者"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是应对一些患者有疑问或者可以解释清楚的原因,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患者知道不按规定服药的危害性,按规定服药的好处。实际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不良反应。这时,就要对患者先进行心理安抚,让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和情绪稳定下来,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消除和减缓。需要指出的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药物,一方面长期服用会导致不良反应,而不坚持长期服用又难以有效果。这就凸显出矛盾:长期服用是必须的,但是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也是必须的。所以,护理工作者一定要自己对药物的使用有一个科学的掌握,并有丰富的用药指导经验。医院及相关政府部门要针对这类药物的指导使用,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并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导培训,从而让护理工作者能够科学地指导患者用药,确保用药能够长期进行,又能安全地长期进行。
23食疗护理干预分析 总的来讲,食疗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营养均衡化问题。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只凭个人喜好进食。②饮食区别化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能什么食物都吃。一般而言,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等对骨骼机理调节有明显效果的食物要多吃,而高脂肪类的食物要少吃。此外,辛辣食物,生、冷、硬食物,以及烟酒等,要严禁食用为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患者的健康至上"的原则,要求患者一定要忌食此类食物,并要求患者家属监督好患者的饮食行为。③用药时期饮食问题。用药期间与非用药期间的护理工作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基本的饮食原则是一样的,哪些食物是鼓励饮食的,哪些食物是可以饮食的,哪些食物是禁止饮食的,这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用药期间,也有其特殊的饮食要求。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期间,要更加注重保护性食物的食用。一般而言,牛奶、稀饭等,保护性比较强,要鼓励患者多食用;而对于一些对胃酸分泌刺激作用比较大的食物,则属于破坏性食物,要避免食用。
24观察护理干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容易导致患者的胸廊扩展受限,而胸廊一旦受限,患者的肺部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引发一系列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其他疾病,这样的情况要努力避免,因为一旦出现了并发症,治疗和康复的难度加大。因此,对患者病情实行常态化观察,加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就尤为重要[4]。一是注重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等情况。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能自理的患者和不能自理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一方面,对能自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的咳嗽、咳痰、胸闷等情况高度关注,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并发症,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和消除。护理工作者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多做一些扩胸运动,并亲手将深呼吸和扩胸运动的基本要领教给患者,让患者能够娴熟地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扩胸运动一般控制在15~20min/d。
另一方面,①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者要经常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以此督促患者能够实现有效的咳嗽,并进行深呼吸运动,从而将患者的肺活量切实加以提升。②注重观察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对患者疼痛的部位予以细致的观察,尤其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髋关节压痛情况,是否存在脊椎前屈、后伸、侧弯情况,是否存在关节活动度减少情况,是否存在骨折情况,等等。尤其是骨折潜在的风险非常大,颈椎骨折严重的会导致生命危险,必须在护理过程中,予以高度的警醒和重视,一旦发现有骨折的可能,要马上到专业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③注重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病情况。比如,呼吸道感染是否存在,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要给患者及时治疗,将呼吸道感染消除在初始阶段,以防扩散感染。比如,眼睛是否存在,葡萄膜炎、结膜炎等症状,神经肌肉是否存在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情况,并全程将这些情况记录在案,分析患者并发症状的变化情况,切实做到对患者的病情情况了如指掌,以及时有效地进行警醒、预防、处理和治疗,将并发症的发生率、危害性降到最低。
25锻炼护理干预分析 对机体的功能进行适度的锻炼,将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保持在不断增强的水平上,这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现实护理中,经常有些患者为了减轻自己身体的疼痛,选择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休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当关节一旦长时间处在完全或者基本不动的状态,很容易导致肌肉的萎缩。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鼓励患者对身体的疼痛予以克服,坚持对脊柱、髋、胸廓、肘、膝关节进行必要的适度的锻炼。总的原则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锻炼一个单位时间感到疲劳、2h内疼痛再次出现为衡量锻炼量大小的"度";如果患者病情有好转迹象,锻炼量可以适当加大,以加快康复进程。主要部位的锻炼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对脊柱功能锻炼的基本要求。患者要早、中、晚各进行1次/d。护理工作者要协助患者完成好前屈、后仰、侧弯、左右旋转等锻炼动作。尤其要注意,护理工作者要扶住患者,让患者能够站稳,如果患者锻炼过程感觉异常疼痛,要及时停下来,先进行必要的按摩,以避免出现拉伤,待椎旁肌肉松弛下来后再进行锻炼。②对胸廓功能进行锻炼。护理工作者要根据患者的关节功能状况,对髋关节进行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并对髋关节进行适度按摩。
3干预护理结果对比分析
以上述事例抽取4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早起康复组。最终以巴氏指数统计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照,可看出干预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十分有效:
由表2可知,早起康复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本体的恢复,减轻了患者肌肉萎缩的程度。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其治疗周期长,康复进度慢,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证明,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和个性需求,制定并实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实际护理过程中,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要本着对患者生命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事无巨细地投入大量繁杂的护理工作,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尽职尽责、守护到底。
参考文献:
[1]吴鸣强直性脊柱炎37例行为治疗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24)
[2]王俊祥顾光,陈海英,等血小板参数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8(04)
[3]陈飞艳陈远,何永姬,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医嘱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9(01)
[4]王馥循,施星芬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03)
1 2017大病救助政策规定
2 治疗类风湿药酒配方
3 风湿免疫科实习心得
4 风湿免疫科实习心得体会
5 写给医院的道歉信
一般都有韧带或肌组织疲劳受损或是局部细胞异常电位因素侵犯关节和腱鞘滑膜,引起滑膜肿胀、肥厚和关节积液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就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共振传导障碍,平时表现不是很明显,当外界温度、湿度或气压出现变化时,因为能量发生变化,共振障碍点也会发生能量变化,引起细胞电离子的异常活动,刺激细胞代谢,出现酸痛问题。在西医来说,是局部有炎症没有处理好,有异常的酸性物质存在。
治疗方法就是消除局部共振障碍,让细胞恢复正常。只要消除局部异常的离子活动,问题就解决。消除局部电位差是治疗关键。
你可以试试简单的物理疗法:食用盐一斤炒热炒干,加入姜丝50克,用棉布包好,热熨患部,会有不错的效果。另一种办法是用热淡盐水泡患部,浸泡20分钟,有利于消除组织细胞的电位问题。
如果症状严重,可用用中药外治方:苏木15g,红花12g,艾叶30g,勾丁12g,伸筋草30g,牛膝12g,大戟15g,甘遂15g,甘草10g,每日1剂, 水煎,先熏洗后淋洗,每次30min,每日2~3次。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概述
股骨头坏死因其主要病理系股骨头血运受阻,遭受破坏而引起的头部骨质缺血,故多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该病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医务工作者所认识。
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对本病的成因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由宏观感性的认识和研究进入到生化等微细病理改变的探索,并且治疗也由最初的单一药物或手术简单治疗,进展到包括人工关节置换在内的多种系统治疗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国内外专家均主张早期坏死采取姑息手术,如:核心减压、带血管骨移植术、血管植人术、骨支架术等。晚期不可避免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但总体看来,手术疗法因其痛苦大、费用高、恢复期长、局限性广、远期效果不能尽善尽美等而不被众多患者所接受。
近年来,国内中医应用的内病外治的理论和内服中药的方法对股骨头坏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文献报道,治愈率高达938%,总有效率为985%,所需时间短者半年,最长一年半。所以,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筛选有效方法及方药,研制使用方便,疗效可靠的内服、外治剂型,以便更好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股骨头坏死的定义
股骨头坏死是骨的有活力的成份(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的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骨缺血坏死不仅只限于股骨头,而且由于股骨头负重,因此在其负重面积上日久会发生节段性的关节面塌陷,最后导致髋关节的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从开始到塌陷一般需3—5年,有时可静止达数年之久。在西方医学上,股骨头坏死素有“十病九瘫”和“不死人的癌症”之称。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约60多种),比较复杂,难以全面系统地分类,这与发病机理不清有关。我们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归纳出了十多种常见的致病因素(如下),虽然病因不同,但其共同的病理表现是股骨头缺血,比较一致公认的理论是血液供应受阻。
①创伤导致股骨头坏死。如外力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挫伤等。创伤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但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与否、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管破坏程度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无疑,由于各种外伤导致骨内血管或股骨头血管的破裂管及扭曲或受压均可引起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为痕迹骨折、头呈半脱位,下肢肌肉萎缩、跛行、负重疼痛加重等。
②药物导致股骨头坏死。如因气管炎、哮喘、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糖尿病、皮肤疾患等,而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由于大量或长期使用激素,导致了激素在机体内的积蓄而发病,这是早期的一种说法。近期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激素使田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有直接关系,与敷素的总量及时间并不成正比。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日量过大,剂量增减突变也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激素性股旨头坏死双侧同时发病多见,且一半以上均患者先一侧发病,经数月或数年后,另一刚才发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浮肿、久晕、胸闷、下肢功能受限等。
③酒精刺激导致股骨头坏死。在各种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中,慢性酒精中毒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坏死。临床表现为酒后加重、行走鸭子步、心衰、乏力、腹痛、恶心呕吐等。
④风、寒、湿导致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寒湿为甚、下蹲困难。
⑤肝肾亏虚导致股骨头坏死。表现为全身消瘦、面黄、阳萎、早泄、多梦、遗精、乏力等。
⑥骨质疏松导致骨坏死。临床表现为下肢酸软无力、困疼、不能负重、易骨折。
⑦扁平髋导致骨坏死。临床表现为行走鸭子步、下肢短、肌肉萎缩,行50米左右疼痛逐渐加重,功能受限等。
⑧骨髓异常增生导致骨坏死。表现为患肢寒冷、酸痛、不能负重、易骨折、骨明显萎缩等。
⑨骨结核合并骨坏死。表现为结核试验阳性,午后低烧、疼有定处、消瘦、盗汗、乏力等。
⑩手术后骨坏死。在临床中骨移植、血管移植三年后、骨血供应不足而发生骨坏死。
此外,还有气压性、放射性、血液病性、血管疾⑾忍煨怨晒峭坊邓赖取
在以上诸多因素中,以局部创伤、滥用激素药、过量饮酒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多见。其共同的核心问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骨细胞缺血、变性、坏死。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而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生疾V幸窖О压晒峭坊邓莱莆猏\"髀枢痹"、"骨痹"、"骨萎"。
其发生原因如下:
①、外伤所致。由外力作用于髋关节局部,轻者皮肉受损,严重者出现骨断筋伤,使经络、筋脉受损气滞血瘀,气血不能蓄养筋骨而出现髀枢痹,骨萎。
②、六*侵袭。六*中以风寒、湿邪最易侵袭人体、风寒邪侵袭人体经络、气血不通,出现气滞血瘀筋骨失于温煦、筋脉挛缩,屈伸不利,久之出现股骨头坏死。
③、邪毒外袭。外来邪毒侵袭人体,如应用大量激素,辐射病减压病等,经络受阻,气血运行紊乱,不能正常养筋骨,出现骨萎,骨痹。
④、先天不足。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主骨生髓先天不足,肝肾亏损,股骨头骨骺发育不良或髋臼发育不良,髓关节先天脱位,均可导致股骨头坏死。
⑤、七情所伤。七情为喜努忧、恩悲恐、惊,七情大过情志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失降,出入失调久之肝肾亏损,不利筋骨,使筋弛骨软。
中医认为与股骨头坏死病变关系最为密切的为肝、脾、肾三脏。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健则髓充,髓满则骨坚。反之,则髓枯骨萎,失去应用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与肾同源,两藏荣衰与共,若肝脏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调节血量,"心主血,肝藏之,人动则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若血液藏运不周,营养不济,亦是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脾胃为后天这本,万物生化之源,使脾健胃和,则不谷腐熟,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脾胃失健运,生化气血无源,则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股骨头坏死的症状
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症状表现在以下五点:
①疼痛。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后侧和膝内侧放射,并有该区麻木感。
②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子步。早期症状为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
③跛行。为进行性短缩性跛行,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儿童患者则更为明显。
④体征。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4字试验阳性,伽咖s征阳性,A11is征阳性TKdele叻uq试验阳性。外展、外旋或内旋活动受限,患肢可缩短,肌肉萎缩,甚至有半脱位体征。有时轴冲痛阳性。
⑤X线表现。骨纹理细小或中断,股骨头囊肿、硬化、扁平或塌陷。
股骨头坏死的类型
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根据坏死部位的范围大小和形状分为六类,具体如下:
①股骨头全部坏死。较少见,是指股骨头从关节边缘起全部坏死。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常常可以引起全头坏死。
②股骨头锥(楔)形坏死。最多见。正常股骨头分为中心持重区和内、外无压区。头中心锥形坏死即为持重区骨坏死。
③股骨头顶半月状坏死。发生率很高,骨坏死发生于股骨头的前上方,死骨呈半月状,髋关节蛙式外展位X线照片显示最为清楚。
④股骨头灶性骨坏死,是最轻的。这一类型一般不发生股骨头塌陷。
⑤股骨头核心性坏死。
⑥非血管性骨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骨坏死的发生,演变和结局,有其规律性病理过程,即坏死发生一死骨被吸收一新骨形成。X线表现不管坏死范围大小,单发或多发,都是这一过程的缩影。股骨头坏死的X线分期方法很多,但我们一般采用Arlet,Ficat和Hageffard的5期分法:
Ⅰ期(前放射线期)此期约有50%的患者可出现轻微髋痛,负重时加重。查体: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活动受限最早出现,强力内旋时髋关节疼痛加重。X线显示:可为阴性,也可见散在性骨质疏松或骨小梁界限模糊。
Ⅱ期{坏死形成,头变扁前期)临床症状明显,且较I期加重。X光片显示:股骨 头广泛骨质疏松,散在性硬化或囊性变,骨小梁紊乱、中断,部分坏死区,关节间隙正常。
Ⅲ期(移行期)临床症状继续加重。X光片显示:股骨头轻度变扁,塌陷在2mm以内,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Ⅳ期(塌陷期)临床症状较重。下肢功能明显受限,疼痛多缓解或消失,患肢肌肉萎缩。X光片显示:股骨头外轮廓和骨小梁紊乱、中断,有半月征,塌陷大于2mm,有死骨形成,头变扁,关节间隙变窄。
Ⅴ期(骨关节炎期)临床症状类似骨性关节炎表现,疼痛明显,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X光片显示:股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间隙融合或消失,髋关节半脱位。正确的诊断和分期,对决定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早期治疗可防止骨坏死的股骨头塌陷。如果在X线上发现或怀疑有骨坏死,可继续做磁共振(MRI)或CT扫描。但以上两种检查费用较高,故一般建议患者拍骨盆正位X线片即可,或加拍双侧髓部X线片,屈髋至90°外展位髋关节片。
股骨头坏死的危害性
由于股骨头坏死有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导致骨关节炎,使病人髋关节功能障碍而致残致瘫。病人在遭受生理病痛的同时,还要遭受心理创伤的煎熬,也给家庭、单位和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股骨头坏死误诊的原因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骨盆正位X线片、MRI、CT等,可早期准确诊断并防止股骨头塌陷,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然而,由于目前专门从事股骨头坏死研究的医学科技人员不多,这方面的专著也较少。因此,人们对该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尚未完全明确并加以重视,而导致了临床中大多数(资料报道60%以上)的骨坏死患者被当作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结核、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脱出等疾病进行误诊、误治。这样,不仅使病人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也造成了他们精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疗法
股骨头坏死,中医称“骨蚀”。中医认为机体体质虚弱,抗病能力低下,肝肾精血不足,致使骨质疏松,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潜在原因。病变涉及肝、脾、肾。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健则髓生,髓满则骨坚。反之,则髓枯骨萎,失去应有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与肾同源,二者荣衰与共,若肝脏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调节血量,血液营运不周,营养难济,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脾主运血,脾失健运、无化气源,则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病变发生后,骨与软骨挫裂伤,气血不通畅,经脉瘀阻,血行障碍,肢体失去营养,再生和修复能力减退,因而产生本病。
总之,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多种病因,包括意外的创伤、慢性劳损、六*之邪侵袭、七情内郁、饮食不节所致内损或用伐损之药所致。这些原因都损伤气血,造成气血运行紊乱而出现瘀,瘀形成,正气衰弱导致肌肉筋骨失荣而发生痹痛。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学,采用天然中药辩证治疗股骨头坏死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心愿,也是国际骨伤医学界研究的趋势。目前,我国中医均采用具有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消肿止痛、强筋壮骨等特殊功效的纯中药进行治疗的,并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股骨头坏死的西医疗法
西医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除了少部分采用非手术疗法和介入疗法外,一般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包括髓芯减压术、髓芯减压加血管束植入术、骨移植术,、截骨术、髋关节融合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只适合少部分老年人)、股骨头修复与再造术等。虽然各种手术都有其优缺点,但因其费用昂贵、局限性广等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况且,患有其它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和老幼患者还不宜接受手术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功能锻炼
患者在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后,医生都会让其患肢限制负重,卧床休息,进行手术或非手术疗法。在非手术疗法中,股骨头坏死靠修复就需1年到3年的时间,修复快者只需半年。然而长期不负重卧床休息,是不易实行,也不提倡的。功能锻炼可防止废用性的肌肉萎缩,是促使早日恢复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功能锻炼应以自动为主,被动为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并根据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期、形、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限程度以及体质,选择适宜的坐、立、卧位锻炼方法。
①坐位分合法:坐在椅子上,双手扶膝,双脚与肩等宽,左腿向左,右腿向右同时充分外展,内收。每日300次,分3—4次进行。
②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身体保持竖直,抬患腿,使身体与大腿成直角,大腿与小腿成直角,动作反复。每日300次,分3-4次进行。
③卧位抬腿法:仰卧,抬患腿,使大小腿成一直线,并与身体成一直角,动作反复。每日100次,分3-4次进行。
④扶物下蹲法:手扶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下蹲后再起立,动作反复。 每日枷次,分3—4次进行。
⑤内旋外展法:手扶固定物,双腿分别做充分的内旋、外展、划圈运动。每日300次,分3—4进行。
⑥坚持扶拐步行的训练或骑自行车锻炼。
股骨头坏死的预防
①对股骨颈骨折采用坚强内固定,同时应用带血管蒂骨瓣头植骨,促进股骨颈愈合,增加头部血运,防止骨坏死,术后应定期随访,适当口服促进血运的中药和钙剂,预防股骨头缺血性的发生。
②因为相关疾病必须应用激素时,要掌握短期适量的原则,并配合扩血管药、维生素D、钙剂等,切勿不听医嘱自作主张,滥用激素类药物。
③应改掉长期酗酒的不良习惯或戒酒,脱离致病因素的接触环境,清除酒精的化学毒性,防止组织吸收。
④对职业因素如深水潜水员、高空飞行员、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应注意劳动 保护及改善工作条件,确已患病者应改变工种并及时就医。
⑤饮食上应做到:不吃辣椒,不过量饮酒,不吃激素类药物,注意增加钙的摄人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多晒太阳,防止负重,经常活动等对股骨头坏死均有预防作用。
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治要点
膝关节损伤,根据病因可分为运动损伤和车祸伤;根据解剖,可分为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损伤,以及混合损伤。单纯骨性损伤主要包括股骨髁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和髌骨骨折,借助X线片的帮助,诊断一般不难,治疗有AO诊治原则,已经比较成熟。更为多见的运动损伤多表现为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损伤以及骨挫伤,在X线片上一般没有很明显的表现,缺乏运动医学基础的骨科医师,对这些损伤漏诊、误诊并不少见。
根据笔者的诊治经验,重视询问病史,了解运动损伤过程,分析运动损伤机制,结合细致的体格检查,大部分运动损伤可得到相对明确的定性,必要时结合CT、MRI,甚至是KT-2000膝关节测量仪,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诊断和病情描述。KT-2000膝关节测量仪在标准作用力下通过测量胫骨髁前移、后移可以定量判断膝部前后向的稳定性,辅助判断交叉韧带损伤情况,也可以作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稳定性的评估。
膝关节的生理解剖特点
膝关节本身骨性结构的特点决定其自身稳定性较差,其关节稳定主要依靠软组织结构加以支持,包括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关节囊、半月板等组成的静力稳定结构和肌肉系统组成的动力稳定结构。在暴力情况下,维持稳定功能的结构,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很容易损伤。
膝关节包含胫股关节面、髌股关节面两个关节接触面。在行走时,胫股关节的最大轴向作用力为23~71 倍体重,髌股关节的受力在正常步态下为02~18 倍体重,但若是在跑步或跳跃时可增大至约11 倍体重。较大的应力负荷,容易产生关节软骨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股骨髁和胫骨髁结构的挫伤。
膝关节的主要运动为屈曲和伸直,在屈伸的过程中,合并有一定的内外旋转、内外翻以及前后侧与内外侧的位移。同时,股骨髁会伴随滚动和滑动, 股骨的旋转轴会随着屈曲角度而改变,但一般认为股骨内外上髁轴线为关节伸屈的旋转轴。当膝关节屈曲时,胫骨相对于股骨产生部分内旋; 相反, 当膝关节伸直时, 胫骨则相对于股骨产生外旋动作。屈伸过程如果合并过度的扭转动作,就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包括韧带、半月板甚至关节软骨的撕裂。这个可以解释为何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容易受损的关节。膝关节活动时经常受到很大的重量负荷,过度运动容易造成慢性的劳损, 特别是关节软骨的劳损,引起关节退变和疼痛。
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
分为两类:一类为盘状半月板畸形导致的损伤,不一定需要有外伤史,但多数有膝关节弹响的表现,伴有伸直受限或者屈膝下蹲疼痛的表现,特别是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盘状半月板损伤,在X线片上会有外侧间隙较大的表现。另一类是普通的半月板损伤,往往有扭伤或者跳伤的病史。半月板损伤的一般表现为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的疼痛,疼痛在行走多时,或者运动时、运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会有过伸痛或者过屈痛,可以伴有轻微的肿胀、卡压或者交锁的'表现。
体格检查:①可以按及关节间隙的疼痛,但皮肤本身不疼;②过伸、过屈疼痛,严重的屈伸范围受限;③麦氏征阳性;④关节可以轻微肿胀。
X线片对诊断没有帮助,MRI一般可以清楚地显示半月板的损伤部位、程度。正常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其氢原子被固定在多肽形成的致密网架上不能参与MR成像,故其在任何序列上均为低信号。最可靠的确认半月板撕裂的MRI征象是在半月板的表面可以看见不连续。依靠症状和体征基本可以定性,但是对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较难,MRI则可以在形态学上做出较好的描述。由于半月板对膝关节的保护作用,目前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观念,已经由“单纯的损伤后切除半月板”转变为“尽量不切除,能保留尽量保留,能缝合尽量缝合,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移植”。
前交叉韧带损伤
①一定要有暴力损伤病史,如车祸、摔跤、扭伤,部分患者在扭伤的时候,甚至可以听见“叭”的韧带断裂声。②伤后一般由于交叉韧带表面的血管撕裂,会导致关节内出血,在当晚或次日早晨达到肿胀高峰,少见的情况韧带撕裂,但是滑膜血管没有撕裂,也可以肿胀不明显。③伤后的关节肿胀,休息以后,一般在3~4 周明显消肿,可以恢复较好的行走功能。④之后表现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不稳症状:患肢运动能力下降,运动中不能急停急转,不能单腿上篮,踢足球带球奔跑困难,下楼梯有吃不住劲、打软的感觉, 路上滑或者雪地行走担心,甚至有反复扭伤的表现。⑤继发性的半月板损伤症状,如疼痛、交锁。
体格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征阳性,轴移试验阳性。
X线片在特殊的合并有胫骨平台外缘细小撕脱骨折(即Segond骨折)的情况下,可以间接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多数没有阳性表现。前交叉韧带损伤在MRI上的表现:急性损伤以后的水肿高信号改变,亦可以是上止点的撕裂不连续表现, 也可以表现为损伤以后残端吸收而看不见交叉韧带信号的表现。质量较高的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准确可高达97%。经验丰富、手感好的专科医师,凭体格检查和病史分析,95%病例可以得到正确诊断。而MRI可以作为有益的帮助,但是并不一定需要作为常规检查。
后交叉韧带损伤
①同样必须要有外伤史,可以为扭伤,更多的为跪地伤或者交通伤。②伤后伴有关节肿痛,休息后改善。③后交叉韧带损伤以后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慢性症状根据残留的后交叉热带的功能多少,可以几乎没有症状,或者疼痛,甚至明显的不稳表现。
体格检查比较简单而相对特异:后抽屉试验阳性,部分患者如果是部分断裂或者断裂以后有一定的瘢痕愈合,会产生假阴性。
MRI常表现为后交叉韧带特异性的低信号轮廓的消失或者中断,少数表现为肿胀。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两个特殊类型,即前后交叉韧带的下止点撕脱骨折,损伤机制和交叉韧带类似,通过X线片容易诊断,MRI和CT平扫加三维重建可更为明确地进行形态定位,是很有益的补充。
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镜下的重建手术已经成为常规,重建物的第一选择仍然是自体组织,包括自体的髌腱中1/3、腘绳肌、跟腱以及股四头肌腱,其中又以腘绳肌最为常用。在多韧带损伤病例,同种异体组织、人工肌腱可以作为补充。重建方法已经有单隧道和双隧道重建的不同,双隧道重建在理论和生物力学试验中具有优势,但是在临床随访中,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目前其优势尚未得到公认。
内侧副韧带损伤
①扭伤或者撞伤导致。②内侧副韧带解剖区域疼痛,可以伴有一定的不稳症状,有一个特殊的表现,急性期往往翘二郎腿很困难。
体格检查:内侧副韧带解剖区域压痛明显,断裂位置疼痛剧烈,可以伴有局部瘀血表现,外翻时内侧副韧带区域疼痛,相对健侧,伴有内侧间隙的开口表现,合并有交叉韧带损伤时,开口感较大甚至可以有半脱位的表现。一般根据症状、体征容易诊断。
X 线片除非合并有上止点撕脱骨折,一般帮助不大。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局部的出血水肿和不连续表现,明确撕裂位置对于手术的修补切口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复发性髌骨脱位
①次数不定的扭伤史,可以是跑步的时候扭伤,也可以是转身的时候摔跤。摔跤的时候,第1 次扭伤伴有剧痛,部分患者可以明确指出膝盖骨往外侧跑;两次以上的扭伤,可以肿胀、疼痛不严重, 部分患者可合并有髌骨软骨或者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会继发性地出现关节内骨折表现,包括卡压的症状。②慢性表现患者,可以出现复发性的关节扭伤, 以及由于髌骨软骨损伤引起的下蹲动作疼痛感。
体格检查:髌骨恐惧试验阳性,多数合并有髌骨挤压痛,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膝关节外侧撞击引起的疼痛,有时候需要和外侧半月板损伤鉴别。体征是诊断的最佳依据。
体格检查:在脱位的时候可以看见,但是就诊时多数髌骨已经复位,容易成为漏诊的因素;合并有骨软骨骨折的时候,如果骨折片移动到髁间窝引起伸直不全,有时候需要和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即髁间棘骨折)鉴别,前者的骨折位置相对偏前,而且容易出现骨片翻转,部分患者可以有髌骨外移的表现。MRI表现:可以看见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撕裂,髌骨软骨的骨折、挫裂伤,股骨外髁的骨水肿。诊断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最可靠依据是体格检查,即髌骨恐惧试验阳性,更为可靠地可以屈膝30°时人为造成髌骨脱位,不过损伤较重不建议。MRI可以更为明确地了解髌骨脱位继发性损伤部分和严重程度,但是对定性诊断帮助不大。
伸膝装置的损伤
伸膝装置包括股四头肌、髌骨、髌腱、胫骨结节,对人体的蹬腿和伸膝功能起关键作用。髌骨骨折和胫骨结节撕脱骨折,诊治相对容易。新鲜的股四头肌断裂和髌腱断裂,需要和单纯的软组织损伤鉴别,损伤后共同的表现是抗阻主动伸膝不能,陈旧性损伤瘢痕愈合后有可能可以勉强直腿抬高。
体格检查:两者都有髌下空虚感,髌腱断裂因为按压不到有张力的髌腱而空虚,而股四头肌断裂因为失去肌肉牵拉而使得髌腱没有张力。但是髌腱断裂有明显的超高位髌骨的表现,而股四头肌断裂髌骨位置基本正常。
MRI对软组织结构的清晰辨识力,可以非常有效地显示出断裂部位,对于诊断有非常好的价值。两者的修复、可靠的吻合、足够的腱性结构的接触和有效的减张保护及术后的康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至于内固定还是外固定的减张,只要牢固均是可以选择的。
骨挫伤
骨挫伤是指在钝力或翻转外力作用下,造成骨髓弥漫性或局限性充血、水肿、出血,伴或不伴有骨小梁的微骨折,而骨轮廓无改变,骨皮质完整,膝关节最常见。在膝关节韧带损伤、急性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等外伤通常会伴随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由于X线片无法看出异常,既往多以软组织挫伤诊断,但是处理不当往往使得疼痛迁延不愈。
MRI可以极好地显示骨髓的出血与水肿表现,容易帮助确定骨挫伤的部位和范围,使得骨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对这个病越来越重视。MRI 显示:骨轮廓正常,骨皮质完整,骨松质内可以显示不规则斑片状异常信号。关节面周围严重的骨挫伤,往往合并有关节软骨不同程度的损伤, 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足够的制动对于骨挫伤的治疗非常重要。
总的来讲,膝关节运动损伤,一定要重视病史的询问,了解运动损伤的过程,分析运动损伤的机制,结合细致的体格查, 大部分的运动损伤可以得到相对明确的定性,必要时结合CT、MRI,甚至是KT-2000 膝关节测量仪,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诊断和病情描述,单纯依靠X 线片的诊断,容易漏诊、漏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