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一个月后是锻炼的黄金期。
髌骨骨折保守治疗一月余膝关节活动疼痛不适,可以逐渐适量加强膝关节屈伸康复功能锻炼,应用消炎健骨药物促进恢复,一般恢复需要3月余。
具体方法如下:
1、用丝线作周围固定,方法简单且可用于粉碎性骨折
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患肢于伸膝位,约3~4周开始练习膝关节活动,但负重要到骨折愈合以后。督促指导病人及时练习,并按着要求进行。
2、及早开始锻炼股四头肌
如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则不能伸直膝关节,也就不能站立。主要是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教会病人收缩方法,随时活动。要求每小时作100次,为起床行走准备条件。
3、髌骨被动活动
如病情容许,在晨晚间照顾护士时,可将髌骨向左右两侧推动频频,随时走到病床旁发言时也推动几下,以防备髌骨的枢纽关头面粘连。嘱告病人坐起时,本身也要随时推动。
4、保守疗法
将患肢置于长腿石膏托上,固定于伸膝位3~4周。去除外固定后,即开始逐步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轻微的骨折,可以使用单纯的外固定。外固定方法多用石膏固定。
扩展资料: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髌骨通过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尤其在伸直膝关节的最后10°-15°时,髌骨的作用更显重要。髌骨骨折后如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甚至造成终生残疾。
由于髌骨切除后可导致永久性的膝关节功能受限。伸膝力量减弱,并可引起股四头肌萎缩。因此髌骨骨折后应尽量保存髌骨的完整,不主张进行髌骨切除。髌骨与股骨内外髁的前方形成髌股关节,髌骨骨折后应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减少创伤性髌股关节炎的发生。
参考资料:
答案:B
本题旨在考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护理,术后当天可开始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2天可开始膝关节屈伸训练,术后1周可协助床边站立及行走,术后2周可开始扶物下蹲练习,故答案为B。该题针对“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1骨科疾病有哪些康复锻炼
膝关节骨质增生 (1)坐位,膝关节屈伸运动,可视情况于踝关节处绑适度重量的沙袋,每次50下,每天两次。
(2)踩固定自行车,每天30分钟。 在尚未发生骨质增生时,我们可采取下列一些有效预防措施: (1)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骨的新陈代谢。
(2)避免大强度的剧烈运动,注意保护关节。 (3)注意补充钙剂。
腰椎骨质增生 (1)站立位,腰部左右旋转。 (2)坐位,以左手碰右脚,右手碰左脚。
(3)仰卧起坐。 (4)仰卧位,双髋双膝屈曲,双脚撑于床面,尽量将臀部抬离床面。
每个动作重复30次,每天两次。
2骨折康复有哪些锻炼方法
第一、直腿抬高锻炼:主要锻炼腘绳肌和股四头肌。
患者平卧于床上、双腿交替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抬腿时应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 第二、侧卧位梨花状肌舒缩锻炼:患者侧卧于床上、上边的腿抬高,抬腿时应尽量使两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两腿交替进行。
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的臀部得到锻炼。 第三、双下肢的罗泵练习:平卧位,双足尖用力向上勾,维持10秒钟。
后双足用力向下踩,维持10秒钟。 此外,骑自行车不仅和游泳、跑步、跳绳起着同样的作用,锻炼用的自行车应选择骑上后上姿态自然伸展的一般型自行车,车座的高度以脚底能平稳着地为好。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愈的患者来讲,休息日与亲朋好友骑车到郊外呼吸着新奇的空气,野餐一顿,伸展一下疲乏的身心,可以扫除疾病带来的不悦,增强生活的自信。
3怎样进行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在良好的复位与固定的基础上,功能锻炼越早越好。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萎缩,消除软组织肿胀,防止骨质疏松,加速骨折愈合。
1、早期: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上肢可握拳,悬臂,提肩,使整个上肢肌肉收缩,再放松。下肢可使踝关节背屈,股四头肌收缩,使整个下肢用力,然后再放松,一下一下地逐渐进行。早期不做关节活动锻炼。
2、中期:此时局部肿痛消失,骨折端因已有钎维性愈着,骨痂逐渐增加,较稳定在夹板保护下不易变位除继续肌肉收缩锻炼外,做一些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由一个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下肢患者可扶床行走,伤肢逐渐负重。
3、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或已去除外固定。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使各个关节得到全面锻炼,下肢患者可在扶拐保护下,逐渐负重走路,直至骨折愈合牢固。
应尽量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髁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的内收活动,肱骨干骨折的肩关节旋转活动,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屈曲型的屈肘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等,都应予避免。
4骨折恢复
3个月左右康复,伤筋动骨100天吗。
骨折后康复治疗一般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也称愈合期 骨折或脱位等急性损伤经骨科处理后2一3天,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和疼痛减轻,无其他不宜活动的情况,一般情况即应开始康复治疗。
(一)第一期康复治疗的基本作用 1。 骨折经过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时一月至数月,这期间肢体被迫制动,缺少应力 。
而一定的应力 能活跃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是维持组织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定的应力 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折愈合。
应力 包括对肌腿与韧带的牵拉作用和重力作用。 2。
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是促进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因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肉萎缩。故必须尽早使伤区肌肉开始适当的训练。
3。维持伤区邻近关节的适当运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关节挛缩。
关节运动并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和减轻因长期制动所引起的废用性关节挛缩、关节软骨萎缩变性、关节腔变窄、滑液量减少与关节内粘连。在运动间歇期,要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
4。骨折与脱位往往同时损伤肌肉、韧带、关节、血管、神经、淋巴、结缔组织和皮肤等软组织,产生局部血肿,局部血肿压迫使肌肉收缩受到影响,甚至会发生肌肉反射性痉挛;局部血肿压迫使静脉与淋巴回流障碍,静脉淤血,液体大量渗出,形成粘连。
若肌被膜与肌纤维粘连,会严重影响肌肉收缩与伸展功能。局部血肿压力继续增高时,会影响动脉血供,使骨折愈合迟缓。
康复治疗促进血肿及渗液的吸收,维持邻近肌肉或肌肉的活动幅度,预防和减轻粘连。 5。
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防止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改善病人情绪,维持全身健康。 (二)运动疗法 第一期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是运动疗法。
1。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所有活动轴位上的运动,主要是主动运动,必要时进行辅助运动,争取逐步达到正常活动度。
上肢应特别注意保持肩关节外展、外旋和掌指关节屈曲与拇外展的正常活动度。 下肢应特别重视踝背屈的运动度,防止关节挛缩、足下垂,中老年人关节挛缩倾向大,更应特别注意。
2。在被固定的区域,当骨折端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有节奏的肌肉等长练习,以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
主动的肌肉收缩能使肌腹和肌键向近端滑移是防止与减轻粘连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部分做 ,有利于退肿,预防和减轻粘连。
3。用中医夹板做局部固定时,伤后1一2周,肿胀消退,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在夹板允许的范围内做伤区关节小幅度的、不引起疼痛的主动运动,再逐步扩大活动幅度及用力程度。
进行时必须注意避免做与骨折移位方向一致的运动,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 例如,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展型禁忌肩外展的主动运动;内收型禁忌肩内收的主动运动,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禁忌主动伸肘运动;屈曲型禁忌主动屈肘运动。
挠骨下端骨折时远端向背侧移位的柯雷氏(Colles)骨折,须禁忌腕背伸及挠侧屈等主动运动,这些动作要待骨折基本愈合后再开始练习。 每次练习重复次数宜少,可每日进行数次。
4。当骨折涉及关节面时,于固定2-3周后,即应每日取下外固定物,做受累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固定,每日1-2次。
开始时幅度不宜过大,重复次数也宜较少,以后再逐渐增大运动幅度和用力程度,并逐步增加重复次数。 不负重的关节主动运动使关节软骨面受到轻柔的挤压与摩擦,是一种良好的生理 ,可促进关节软骨面的修复,并使之更合乎生理状态,并有可能使关节面上修复的结缔组织向软骨分化,形成新的关节软骨。
受损的关节面在愈合过程中静休不动,缺少应力 ,则由骨痂覆盖关节面,使关节面上出现粗糙不平的新生骨痂,成为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病理因素。 受损关节的主动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关节内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滑液分泌与流动,防止关节内粘连形成。
5。为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水平。
要使未受伤肢体保持正常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在作临床处理如固定和包扎时,就应考虑到不要对可允许活动的肢体设置运动障碍,例如不恰当地扩大外固定范围;手或前臂损伤,持续地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肢悬吊于胸前时,应一日数次将患肢离开悬吊带做肩与肘的主动运动。 应在病情允许时尽早起床活动,并做全身保健体操。
必须卧床的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要做卧位保健体操。 保健体操:是徒手进行的全身体操,以健身为目的,多在早晨起床后进行。
目的要消除残余的睡眠抑制,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全身各大系统的生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情绪和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良好习惯,让生物钟正常运行。 保健体操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准备姿势,有卧位、坐位和站立位,如下肢损伤者多选卧或坐位,上肢损伤。
5骨关节骨折痊愈后怎么锻
康复训练一般在骨折固定好后就可开始,不但可以防止关节粘连,僵硬,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还可促进肿胀的消退和骨折的愈合 1。
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使得静脉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会出现伤肢肿块,该肿块若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 这种粘连可发生在肌肉与肌腱内,肌腱与滑膜间以及关节内,从而影响肌肉收缩的功能练习,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液渗出。
从而防止了因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 2。
促进骨折愈合: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强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功能练习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病人,肌肉由于没有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慢,使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伤病的愈合过程延长,由于创伤出血壁本身的损害,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容易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 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较大,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引起心,脑,肺重要器官梗塞,严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减少并发症: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为了使病人战胜伤病,最大范围的恢复机体功能只有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坚持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6骨折恢复训练有哪些
你好!锻炼要少量多次,量力而行,伤筋动骨一百天。
说的是骨折之后恢复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因为,骨折的病人在较长的恢复期间,病人的家属和病人都要注意饮食上的调养。 一般来说,受伤有1至2个星期的患者,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应多给他们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而且应以清蒸或者炖熬为主,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
特别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 受伤有2至4个星期的骨折病人,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虚弱,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那时可适当补充营养,像骨头汤,鱼类,蛋类及动物肝脏等食物比较好,同时也要多吃一些萝卜,西红柿,青椒等,这些食物可满足骨骼生长需要,促进伤口愈合。
再往后的日子里,除了那些明显无益的食物,骨折患者不必再忌口。有的危重患者和因骨折引发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饮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病情和医嘱作出合理安排。
骨折超过5个星期以后,病人可多吃高营养食物和含钙,锰,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动物肝脏,鸡蛋,绿色蔬菜,小麦含铁比较多;海产品,黄豆等含锌比较多;麦片,蛋黄等含锰较多。 同时配以鸡汤,鱼汤,各类骨头汤等,可选择性地加入红枣,枸杞等。
膝关节损伤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膝关节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应当由专业康复训练师帮助训练。
简单的膝盖劳损、膝关节髌骨软化、膝盖受寒、受风、受凉等可自行进行每日15~20次的绷腿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的保护能力和运动功能,还可以促进损伤的恢复。
但需注意的是,一旦有任何不舒适的情况发生,都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并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膝关节屈曲练习,与膝关节伸展练习一起统称为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膝关节是各种损伤和骨关节疾病比较多发的部位,也是站立和行走之类日常生活必需的功能的基础。所以膝关节的活动度,也就是弯曲和伸直的功能,就是伤病和手术之后能否恢复正常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练习膝关节屈曲角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看自己没有伤病的那条腿弯曲的最大角度是多少。每个人弯曲角度不一样,练习之前要仔细自己最大的屈曲角度再开始有控制的练习。
膝关节屈曲的具体练习方法
1
髌骨松动术
所谓髌骨,就是俗话说的膝盖骨,在膝关节的正前方,是接近圆形的一块“籽骨”。伤病和手术之后,由于膝关节的肿胀,髌骨的轮廓可能不好找到,窍门是两条腿同样角度并排放好,对比健康腿的位置就容易找到患腿的髌骨了。
髌骨的活动度在很多程度上决定着膝关节的屈伸角度,髌骨不能自如的活动,膝关节的角度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和影响!
所以在练习膝关节的活动度之前,通常都会先做髌骨的松动术,这样再屈伸膝关节,效果才能更好。疼痛和危险性也会更低。
具体方法:
用手指的指腹推住髌骨的边缘,分别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地推动髌骨,达到能推到的极限位置。每方向5-10次,推到最大活动幅度的时候保持3-5秒。在膝关节屈曲练习之前进行,能够有利于膝关节弯曲过程中髌骨的滑动。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手受伤以后是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手部长期暴露在外,出现外伤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手外伤恢复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下面看看手的康复训练方法及相关资料。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1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不只四种,常见的有力量训练、精细动作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感觉训练、功能支撑训练等。
1、强度训练:可选用握力器、橡皮条、弹力带等工具,通过抓握可以显著提高手部力量,增强手部握力;
2、运动精细训练:通过穿针线、系鞋带、系扣子等锻炼,可以锻炼手指的精细协调能力;
3、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屈伸关节、手法松动等,能显著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4、感觉性训练:如摸棉絮、摸砂纸、摸橡皮等,可以通过这些训练提高手的感觉;
5、作用支撑训练:常用的有指板、屈伸支、屈伸支撑、屈伸练习支撑等,通过训练支撑,可以明显提高手部功能。
平时,如果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手部功能不全、活动受限,应通过手部康复锻炼恢复手部功能,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动作需要,并改善生活质量。
手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肌张力训练、灵活性训练。
一、力量的训练:可通过电刺激或一定的抓握动作、手法刺激、加强手腕或手指的肌肉力量。
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通过被动牵伸或关节松动术来恢复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三、降低肌张力的训练:手指的屈肌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可以通过热疗、包括蜡疗、中药浸泡等、或者进行被动反复牵张动作、来降低其屈肌的肌张力。
四、灵活性训练:手指功能达到一定功能后、可逐步进行对指练习及抓握物体的动作、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2手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包括伸指掌关节、屈伸指间关节、肌腱滑动、腕关节活动。
1、伸指掌关节:把纸团放在手掌中、先用拇指、小指弯曲捏合、然后再用其他的指头进行捏合。
2、屈伸指间关节:做出勾拳状、然后依次伸展指头的指间关节、可以适当的施加阻力。
3、肌腱滑动:手掌平铺、然后掌心向下、撑开手掌的虎口、逐渐牵拉手指处的拇内收肌。
4、腕关节活动:前臂放在桌面上、然后掌心向上、前臂进行旋后、用健侧的手向患侧手掌给予压力、使手腕背伸。
手康复训练时若发现有异常情况、需去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在临床中、对于手功能锻炼的方法是比较多的、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烫洗以后加强关节的屈伸活动来恢复病人正常功能、比如烫洗的时候可以热水中放花椒和盐进行烫洗、也可以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熬开以后先熏后洗、
烫洗完以后接着进行功能锻炼、最好让家人帮助一下、把关节屈曲或者伸直到疼痛的程度、坚持一会不能怕痛的、要有力度、痛的出汗、更有利于病人功能的恢复。
二、也可以积极到正规医院的康复科进行协助锻炼、效果应该会更加满意的。锻炼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恢复病人正常关节活动度。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3训练方法一:转核桃
在马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用手转核桃,还笑称是预防老年痴呆。对于手外伤患者来说,转核桃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法。既没有场地的限制,也没有时间的限制。患者有时间就可以用手转核桃,增加手指的灵活性,加快手外伤的恢复。
训练方法二:捏橡皮泥
孩子们喜欢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捏的好看的人们都会说这个孩子心灵手巧。捏橡皮泥能够很好的锻炼手外伤患者的手指灵活,对于手外伤的恢复帮助是很大的。提醒患者捏橡皮泥的时候一定要购买治疗好的,别买那种味道大的,不利于手部皮肤的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伤口出现感染。
训练方法三:使用握力器
转核桃和捏橡皮泥都是锻炼手指灵活度的方法,手外伤恢复的后期,还需要进行手部的力量练习,否则容易出现手部的肌肉萎缩。握力器是锻炼手指、手掌肌肉很好的方法。一开始患者可以每五个为一组,强度一点一点增加,才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手外伤恢复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坚持进行锻炼,以免出现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影响到手部的正常功能,后期是很难恢复的。根据手外伤的具体部位不同,患者需要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也会有一定差异,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后,一定要坚持去做,才能更有利于手外伤的早日恢复。
手功能康复训练,是指的各种外伤引起的,或者由于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手部功能丧失。这种训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果是手部外伤所引起的,比如说肌腱断裂或者神经断裂,血管断裂,在经过详细的显微外科缝合以后。
我们进行相关的锻炼,一般局部需要打石膏,局部制动2-3个月以后进行锻炼。这时候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天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患者康复的一些筹码,使患者手功能得到康复。如果是由于脑血管病所引起的手部功能的丧失。
时候手部功能只是全身功能丧失的一部分。医生会根据肢体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像手展板的一些训练,包括一对一的手法复位,以及针灸、理疗、按摩、康复包括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等等,这都是手功能锻炼的一些方法
患者自身也要有耐心和有毅力。因为手部在脑部占的位置比较重要。所以,恢复起来稍稍慢一点,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行。
专家提示:手功能康复训练,如果是手部外伤所引起的,医生会根据情况逐渐增加康复筹码。如果是脑血管病引起的,可以一对一的手法复位,以及针灸、理疗、按摩、包括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等方法。因为手部在脑部占的位置比较重要,所以恢复起来稍微慢一点,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行。
股骨头康复运动有哪些方法
股骨头康复运动有哪些方法,要知道股骨头坏死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大的疼痛感,同时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以及康复时间,知道些知识对我们有好处,下面来了解下,股骨头康复运动有哪些方法?
股骨头康复运动有哪些方法1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功能锻炼很重要。
1坐位分合法:坐在椅子上,双手扶膝,双脚与肩等宽,左腿向左,右腿向右同时充分外展,内收。每日300次,分3—4次进行。
2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身体保持竖直,抬患腿,使身体与大腿成直角,大腿与小腿成直角,动作反复。每日300次,分3—4次进行。
3卧位抬腿法:仰卧,抬患腿,使大小腿成一直线,并与身体成一直角,动作反复。每日100次,分3—4次进行。
4扶物下蹲法:手扶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下蹲后再起立,动作反复。每日枷次,分3—4次进行。
5内旋外展法:手扶固定物,双腿分别做充分的内旋、外展、划圈运动。每日300次,分3—4进行。
6坚持扶拐步行的训练或骑自行车锻炼。
股骨头患者的康复运动,对于提高我们自身的身体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恢复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日常一定要增加一些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减少出现这种疾病的几率。
股骨头康复运动有哪些方法2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的目的是防止组织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改善关节营养血供及的功能状态,重塑坏外的股骨头。
一、股骨头坏死为什么要进行康复训练?
股骨头坏死常见的疼痛表现为负重或活动时髋部疼痛,有时疼痛可向膝部及大腿内侧放射。腹股沟区疼痛是髋关节受累的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行走和起立困难。髋关节内旋受限,并常常保持轻度屈曲和外旋位,这是由于该体位关节囊松弛,减轻关节内压力,可使患者感到舒适。但长期保持此体位可导致关节周用软组织挛缩及僵硬,髋关节活动度下降及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因此,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特别注意训练髋关节,防止长时间处于相对较舒适屈曲外旋位而导致的关节强直。髋关节有6个自由度的活动,即屈和伸,内收和外展、内旋和外旋。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屈伸和外展。
二,如何进行股骨头坏死康复训练?
股骨头坏死康复训练应以屈伸,外展和内旋训练为主,训练方法如下
1、髋关节屈伸活动锻炼,每次10—15个,每天3—5组,屈髋官超过90°方能保持功能;
2髋关节外展训练,外位或立位向外摆腿,每次10—15个,每天3—5组,防止髂腰肌挛缩;
3、内旋的生理功能不如前一者重要,在屈伸及外展训练到位后,内旋功能往往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持。
遵循以上方法,可使证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减少畸形及股骨头塌陷的发生。长期锻炼还可减轻疼痛,推迟髋关节罟挣的年龄,并目一日需要关节罟挣,还有利干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
三、股骨头坏死功能训练应遵循哪些原则?
1、功能锻炼要在接受治疗后疼痛缓解,病情稳定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功能段炼中出现疼痛加车时可适当减少运动量或服用镇痛药物,待疼痛缓解或减轻后逐渐增加运动量;
4、以主动锻炼为主;
5、常用的锻炼方法为非负重活动,如骑车、游泳等。条件不允许者可在床上卧位进行锻炼。
股骨头康复运动有哪些方法3股骨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我们的股骨头有损伤或受到外部压力引起的损伤,就应该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目前治疗股骨头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那么我们在做完手术后应该怎么进行康复训练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病人在手术后6小时内可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足屈伸运动。
2、病人做手术后2天左右,可以让病人做一些脚尖向下踩、向上勾脚的动作,也可以做一些踝泵的动作。这种方法一天进行3—4次,每次5—20分钟即可完成,通常一天完成量在500次左右;在进行这种方法时需要指导病患股进行静力收缩,以及踝关节背屈等运动,具体做法是病人绷紧自己腿部的肌肉,再放松,再放松,每2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三组。
术后后期应开始注重髋关节的锻炼,这种锻炼方法主要是在床上抬起直腿,练习时要注意90°的距离,做完此项目时要做床边体位的转移,包括从卧位到坐位、坐位到定位、站到站、站姿、站姿等。
上述几种股骨头术后的康复方法在促进机体肌群肌力恢复和促进患肢静脉回流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减轻病人肢体肿痛,防止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肺栓塞等并发症。
通过以上对股骨头手术后的恢复方法的一些介绍,相信大家对股骨头手术的认识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因为股骨头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走离不开它,所以做康复训练对于我们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股骨头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走对于我们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们不能马虎。
在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需要依据年龄而进行康复锻炼,通常可分为如下情况:
1、60—70岁的患者:患者较年轻、身体较好,在术后第一天可以依靠助步器进行负重行走,同时还可以做躺卧位屈身锻炼;
2、80—90岁的患者: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可以在床上进行适度的屈髋、伸髋锻炼,然后逐步进行床边坐位锻炼,或由家人扶着站在床边,尝试负重锻炼。
通常在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2周,50%的患者可以脱离拐杖进行行走锻炼。在术后1个月左右,患者可以不用助步器或仅用小型单拐,进行辅助下行走锻炼。在术后2个月,患者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行走锻炼,而对于年轻体壮的患者,甚至可以进行适当的跑步锻炼。因此,股骨头置术换通常用于70岁以上、身体较差的患者,出现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坏死后的治疗。
此类患者在术后可采取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包括早期肌肉收缩、关节屈伸、行走功能康复,以行走功能康复为主。另外,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需要避免髋关节外旋、盘腿、坐矮凳子,否则可能会引起关节脱位。
你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功能活动,而不是活动越多越好,部分患者朋友采取的越痛越练的“恶治”方法是不可取的。建议:一般来说,遛弯、走平路,只要不觉得疲乏劳累、疼痛都是可以的,但不主张爬山、登高、下蹲站起等运动,应尽量减少爬楼梯的次数,尤其是在骨关节病的发病期。 查看原帖>>
(1)由图中可知,使肌肉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肌腱.
(2)③表示人体的肘关节,它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关节头、关节窝的表面均包围一层关节软骨以及关节腔里有滑液,减少了运动时的摩擦.
(3)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C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D骨骼肌收缩A相应的骨受到牵引B骨绕关节转动.
故答案为:(1)肌腱;(2)关节软骨;滑液;(3)CDA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