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踝关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可单独作屈伸、内外翻运动。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
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关节囊前后较薄,两侧较厚,并有韧带加强。胫侧副韧带为一强韧的三角形韧带,又名三角韧带,位于关节的内侧。
作用:
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跟、舟三骨。由于附着部不同,由后向前可分为四部: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胫舟韧带和位于其内侧的距胫前韧带。三角韧带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前部纤维则限制足的跖屈。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的外侧,由从前往后排列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条独立的韧带组成,连结于外踝与距、跟骨之间。
距腓后韧带可防止小腿骨向前脱位。当足过度跖屈内翻时,易损伤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踝关节属滑车关节,可沿通过横贯距骨体的冠状轴做背屈及跖屈运动。足尖向上,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小于90°叫背屈,反之,足尖向下,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大于直角叫做跖屈。在跖屈时,足可做一定范围的侧方运动。
脚的结构是由胫、腓骨下端,距骨、跟骨、舟骨、骰骨,第1、2、3楔骨,5个跖骨,14个趾骨以及附着的韧带和肌腱组成。
视诊:足弓的变异。由于骨关节的结构形成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明显,外侧不显。足负重以内侧纵弓为主,其负重区为跟骨和第一跖骨头。当纵弓下陷或足外翻时,出现扁平足畸形。相反,由于足底内在肌肉和筋膜挛缩,形成高弓足。
畸形。常见的脚畸形有马蹄高弓足、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跟骨趾外翻、爪状趾等。
肿胀。踝关节。以前后方肿胀为主,皮肤皱纹消失,可有波动感;距跟关节:以踝下两侧为主;中跗关节。表现在足背;足底肿胀属局部软组织肿胀;足后跟部肿胀多属跟腱炎、滑囊炎,骨质增生等。
胼胝或溃疡。胼胝为肥厚的角化皮肤,常因足畸形后非负重区变为负重区而来。胼胝中央区常因缺血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足跟溃疡多属神经营养性的,跟趾附近溃疡可因痛风而来。
趾甲颜色白色为严重缺血,青紫色为静脉回流受阻。
触诊: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除关节间隙外,多在骨端和肌腱附着区,如内、外踝及下方的侧韧带,舟骨内缘,跟腱附着区,第5跖骨基底,足底跟部,第1、2、3跖骨头处。
肿胀区多有压痛,检查有无波动或属实质感。软性组织常属滑膜、腱鞘病变,硬性者为骨病变。
背和胫后动脉的检查在足背相当于舟骨和第2楔骨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在内踝后方可触到胫后动脉搏动。不能肯定时,为了了解血液循环情况,可按压趾甲,观察放松后趾甲颜色恢复的速度。
活动:被动活动踝关节以屈伸为主,中立位为0度,背屈20度至30度,跖屈40度至50度。距、跟和中附关节,以内、外翻为主,前者约30度左右,后者仅15度左右。足趾活动以伸屈为主。
跟腱挛缩时,为了区分腓肠肌为主或比目鱼肌为主,可对比在伸膝位和屈膝位足下垂的角度。若屈膝位下垂角度明显减小,说明腓肠肌挛缩为主。
主动活动检查肌力。由于某组肌肉麻痹,另组肌肉表现代偿性活动,可能反而加重畸形。例如胫前肌麻痹时,伸长腱代偿性背屈活动,使趾关节过度背屈,将第1跖骨头向足底压迫,形成马蹄高弓畸形。有时腓骨肌腱在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时,发生向前滑动现象。
此病是不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手术治疗只是恢复了椎管口径为神经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它不能恢复神经,其压迫受损麻痹的神经恢复术后除自身修复外是要靠药物的促进才能得到最佳的恢复状态。如本病在有效的治疗期内得不到最佳恢复,神经就可能因缺血时间过长而发生萎缩软化,变性或坏死,本病恢复无望。故治疗恢复的关键在于早期。没提供资料为能为你提供理论性治疗方案:1、采用中药增强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医结合营养神经预防受损神缺血变性坏死导致不能恢复。3、同时兴奋激活受损后麻痹不全的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神经以支配二便,运动等各种功能获得最佳恢复、4,如患者发生足下垂,需专业设计的校型鞋保护好踝关节免发生骨磨损畸形。需帮助发来术前后磁共震照片为你指导。
解剖学的屈和伸:是关节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
脚掌的屈伸:足尖上提,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距小腿关节的伸,习惯上称背屈,足尖下握,是屈,习惯上称为跖屈。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
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
目标和原则
训练计划应该反映出康复的目标,以及使用活动练习、力量练习、功能练习和特殊练习来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而后逐渐过渡到更具挑战性的练习。目标 措施 急性期 减轻肿胀 PRICE原则,着重压迫止血 康复期 正常和无痛的活动范围,患者能够以正常的功能进行训练 练习 训练期 1 正常的神经肌肉功能:踝关节损伤的后果是神经肌肉功能下降以及对关节位置变化的反应迟钝
2 愈合受伤的韧带,不丧失其机械的稳定性或力量
3 降低再度损伤的危险 练习 外踝韧带扭伤的康复
局部冰敷压迫止血。伤后1~2即可用粘膏支持带保护,开始练习慢跑等一般活动,7~10天即可训练。
陈旧性踝韧带断裂合并踝关节不稳的康复 康复练习时必须以粘膏支持带保护踝关节。应特别注意提足跟及屈踝的力量练习。较轻的病例多能保持正常的训练。较重反复扭伤的病例即为踝关节不稳,多需将松弛的韧带紧缩或重建。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断裂缝合术后康复
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不同,但手术的方式和临床处理以及愈合恢复过程基本相同。仅仅是因损伤严重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各项练习开始的时机和练习的量和强度不同。开始练习时应在专业医院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
术后1天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能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钟/组,1组/1小时。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日。
术后2~3周
继续以上练习
可扶双拐、脚不着地,但只是如厕等必要的日常生活。
开始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连续练习4~6组,2~3次/日。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
逐渐开始腿部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石膏固定期萎缩的大腿肌肉。练习腿部绝对力量,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连续练习2~4组,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术后4周~6周
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绷脚尖和勾脚尖(必须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钟/次,2次/日。可在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由专业医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被动踝关节屈伸练习:逐渐加力并增大活动度,10~15分钟/次,2次/日。活动度练习应循序渐进,在1~2个月内使踝关节的活动度达到与健侧相同。
可扶单拐、脚着地行走,开始负重及重心转移练习,使换腿逐渐负重,5~10分钟/次,2次/日。训练2周左右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开始静蹲练习:加强腿部力量,以强化下肢功能和控制能力,2分钟/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抗阻“勾脚”练习:对抗橡皮筋阻力完成“勾脚”动作(脚尖向上勾的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连续练习4~6组,2~3次/日。
抗阻“绷脚”练习:对抗橡皮筋阻力完成“绷脚”动作(脚尖向下踩的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连续练习4~6组,2~3次/日。
开始踝关节及下肢功能练习:
前向跨步练习:力量增强后可双手提重物作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作为负荷以强化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连续练习2~4组,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控制上体不晃动。
后向跨步练习:力量增强后可双手提重物作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作为负荷以强化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连续练习2~4组,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控制上体不晃动。
侧向跨步练习:力量增强后可双手提重物作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作为负荷以强化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连续练习2~4组,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控制上体不晃动。
手术6~8周后:经专业医师复查评定认为韧带愈合良好,可逐渐恢复运动。
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度练习: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内外翻踝关节。必须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并逐渐增加角度和活动度(因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钟/次,2次/日。可在练习前后热水泡脚20~30分钟,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全面恢复踝关节肌力和控制力:提踵练习,即用脚尖站立,2分钟/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坐位垂腿“勾脚”练习:对抗沙袋等重物的重量为阻力完成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连续练习4~6组,2~3次/日。
抗阻内外翻练习:抗橡皮筋阻力完成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连续练习4~6组,2~3次/日。
强化下肢功能:保护下全蹲,双腿平均分配体重,尽可能使臀部触及足跟,3~5分钟/次,1~2次/日。
开始单腿蹲起练习:要求动作缓慢,控制上体不晃动。必要时可双手提重物以增加练习难度,3~5分钟/次,1~2次/日。
台阶前向下练习:力量增强后可双手提重物作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作为负荷以强化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连续练习2~4组,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控制上体不晃动。
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保守治疗的康复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后如患者踝关节稳定性较好可以保守治疗。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后,拆除石膏,练习踝关节活动。
伤后1天:康复训练同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断裂缝合术后1天的治疗方案。
伤后2天~4周:康复训练同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断裂缝合术后2~3周的治疗方案。
伤后4周:此时若石膏已拆除,康复训练同踝关节节内、外侧韧带断裂缝合术后4周的治疗方案。若仍未拆除石膏,可以延迟训练。
伤后8周:待专业医师检查评定韧带已愈合,可以继续训练。康复训练同踝关节节内、外侧韧带断裂缝合术后6~8周的治疗方案。若仍未拆除石膏,可以延迟训练。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预防
由于踝关节损伤是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因此基本的问题是预防损伤。这点对于以前有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再度损伤的危险性是没有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内损伤尚未得到充分康复,再度损伤的风险特别高。下列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
(1)合适的鞋子:鞋子介于人体脚板与地面之间,缓冲下肢对地面之间的缓冲力,提供下肢适当的稳定性与贴地性。
(2)良好的场地:良好场地的维护往往比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更重要,脚踝扭伤的祸首也往往仅只是一颗石头、一块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个坑洞。
(3)脚踝的保护:对于脚踝曾扭过伤的人来说,预防再度扭伤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贴扎或是护踝的方式来保护踝关节。
(4)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护,还不如自己有能力来控制预防脚踝扭伤的再发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运动、本体感觉训练、脚板外旋肌肌力训练来达成。
神经肌肉训练
按照10~5~10的规则(每次训练10分钟,每周训练5次,训练10周),在摇晃板上进行平衡练习。10周的计划看起来比较长,但是从经验说明,如果运动员每天在做其他活动(如看电视)的同时进行练习,平衡练习是很容易完成的。针对踝关节损伤后失稳问题的研究表明:
10周的平衡板上的平衡训练能够使神经肌肉功能变得正常。
在平衡板训练能大大降低再度损伤的危险,其危险性可降低到未受伤之前的水平。
胶带和矫形器
尚未完成神经肌肉功能康复的运动员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应该使用胶带和矫形器,直到他们完成康复训练计划为止。测试表明,胶带固定或者使用矫形器能够预防踝关节扭伤的运动员再度受伤,但是这些方法对于以前没有受伤的运动员,没有任何的预防效果。这可能是胶带固定或者使用矫形器能够改善对内翻应力快速反应的能力,而它们的机械支撑的作用较小。新近的研究表明,使用矫形器并不会降低柔韧性和速度方面的能力。如果运动员使用胶带固定或者矫形器,必须清楚地告诉他们在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之前连续使用外来支撑的重要意义。
踝关节韧带损伤常用康复训练方法
骑车练习
使用小负荷
使用高频率
开始用后跟放在脚蹬上,然后将负荷前移,让踝关节更主动活动
重量的转换和上台阶
这是恢复正常功能的基本练习
在有控制的速度节奏下训练
长时间受伤后,使用跑台来训练正常的步态
用张力带做力量练习
耐力训练
有意识的小腿外侧肌肉工作
站立平衡训练
注意开始的动作,控制好足、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身体平衡;
闭上双眼或者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抱一只球或者做其他动作)增加练习难度
从软的表面换到硬的表面来增加练习的难度;
功能训练
运动员多做将要从事的专项运动练习
增加转身和转移注意力的练习
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它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对于卧床及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泵运动原理:跖屈(下绷脚尖)时,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上勾脚尖)时,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肌肉收缩时,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肌肉放松时,新鲜血液补充。通过这样简单的屈伸脚踝,可以有效促进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环绕动作原理相似。 适应症:久坐久站人群,如: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久坐办公室者,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制动,均可能导致血流变慢,血小板在血管周边停留和聚集,容易形成血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下肢功能的恢复。如果血栓一旦脱落,栓塞到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就可能危及生命。 踝泵运动方法: 1、屈伸动作:您可以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最好每个小时练习5分钟,一天练5~8次。
2、绕环动作:您可以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绕环可以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运动。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
注意事项:由于手术后的长时间静卧,血液循环不畅,肌肉、肌腱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绕环动作的幅度会受限,甚至出现痛感。如果体力不够,或疼痛剧烈,只做屈伸动作效果也不错。疼痛缓解后,增加绕环动作。另外踝部术后或石膏固定者是不宜进行踝泵练习。刚开始训练时用用力要循序渐进,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强度。训练中如感觉疼痛难忍,可减少训练的时间及次数。健康人群每隔1小时做几组踝泵运动对身体而言是也是有利无弊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