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应该吃点什么补?

中风后应该吃点什么补?,第1张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中风后遗症食疗方

shiliao 2004-12-23 17:34:00

(1)三味粟米粥: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 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2)羊脂葱白粥: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 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3)五汁童便饮: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 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 者。

(4) 大枣粳米粥: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 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 用治中风后遗症。

(5)豆淋酒: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用治中风 后遗症以及产后中风、四肢麻木等。

(6)蚯蚓散: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干研末后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服2粒。适用 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偏瘫者。

(7)羊肚山药汤:取羊肚1具,去筋膜后洗净切片,加水煮烂后下入鲜山药200克,煮至汤汁 浓稠,代粥服。适用于中风后体质虚弱者。

(8)乌鸡汤:取乌骨母鸡1只,去毛及肠杂,洗净切块后加入清水、黄酒等量,文火煨炖至 骨酥肉烂时即成。食肉饮汤,数日食毕。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行走不便者。高血压患者 需同服降压药,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9)黑豆汤:取大粒黑豆500克,加水入砂锅中煮至汤汁浓稠即成。每日3次,每服15毫升, 含服、缓咽。适用于言语蹇涩者。

(10)蓖麻油饮:取蓖麻油500毫升,加入黄酒100毫升,混匀后静置1日。每日1次。用沸水烫 温后慢慢饮服,每服15毫升。用治偏瘫。

(11)四味粳米粥:取天麻9克(以布包好),枸杞15克,红枣7枚,人参3克,加水烧沸后用文 火煎煮约20分钟。去天麻、枣核,下入粳米50~100克共煨粥。每日2次。用治中风后偏瘫伴 高血压者。

(12)蒸羊头:取白羊头1具,入屉蒸熟后取肉切片,和以调料即可取食。空腹分次食用。适 用于中风头晕、手足无力、体瘦弱者。

(13)大豆独活酒:取独活60克,白酒1000毫升,煎取酒汁500毫升。另将大豆30克爆炒,趁 热急投酒中。120分钟后去渣即成。饭前温服20毫升。用治中风后舌强不语。

(14)栗子桂圆粥:栗子10个(去壳用肉),桂圆肉15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先将栗子切成 碎块,与米同煮成粥,将熟时放桂圆肉,食用时加白糖少许。可做早餐,或不拘时食用。补 肾,强筋,通脉。可辅治中风后遗症。

(15)枸杞羊肾粥:枸杞子30克,羊肾1个,羊肉50克,粳米50克,葱、五香粉适量。将羊肾 、羊肉片与枸杞子并入佐料先煮20分钟,下米熬成粥即可。晨起做早餐食用。益气、补虚、 通脉。可辅治中风后遗症。

(16)荆芥粟米粥: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粟米各150克。先煮荆芥穗、薄荷叶、豆 豉,去渣取汁备用。再将粟米加入药汁内,加适量清水,煮成粥即可。每日1次,空腹食。 益肾祛风。可辅治中风之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眼歪斜等症。

(17)地龙桃花饼:干地龙30克,红花、赤芍、桃仁各20克,当归50克,黄芪100克,川芎10 克,玉米粉400克,面粉100克,白糖适量。将干地龙以酒浸去腥味,烘干研粉;红花、赤芍 、当归、黄芪、川芎水煎2次,取汁备用。再将玉米粉、面粉、地龙粉、白糖混匀,用药汁 调,制饼20个;桃仁去皮尖,打碎,略炒,匀放于饼上,入笼蒸熟(或烘箱烤熟)。当主食食 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而偏枯不用、肢体痿软 无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而涩等症。

(18)北芪炖南蛇肉:黄芪60克,南蛇肉200克,生姜3片。将蛇肉洗净,与黄芪、生姜共炖汤 ,加油、盐调味即可。饮汤食肉。益气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闭阻、口眼歪斜、口角 流涎、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

(19)天麻焖鸡块:母鸡1只(约重1500克),天麻15克,水发冬菇50克,鸡汤500毫升,调料适 量。将天麻洗净,切薄片,放碗内,上屉蒸10分钟取出;鸡去骨,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用 油氽一下,捞出备用。将葱、姜用油煸出香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文火焖40分钟 ;入天麻片,5分钟后淀粉勾芡,淋上鸡油即可。佐餐食。平肝熄风,养血安神。适用于肝 阳上亢之眩晕头痛,风湿痹着之肢体麻木、酸痛,中风瘫痪等症。

(20)天麻炖猪脑:天麻10克,猪脑1个,食盐适量。天麻浸软切片,同猪脑加水共煮1小时, 食盐调味即可。肉、汤、药俱食。祛风止痛,滋养通脉。适用于头疼痛之症。现多用于神经 性偏头痛、肝阴虚型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血管意外所致半身不遂等症。

(21)九龙根炖肉:九龙根(龙须藤根)30克,黄酒250克,猪精瘦肉500克,生姜、葱、食盐、 味精各适量。先将九龙根捣碎,研末,将猪精瘦肉洗净,切块,入砂锅,下九龙根末、黄酒 、生姜、葱等,搅匀,置火上煮熟,熟后加食盐、味精少许调味即可。以3~5天为一疗程, 日服2次,分早、晚温热服食。猪肉和汤同食。祛风湿,行气血,解郁积,壮筋骨,补脾益 胃。主治中风偏瘫。

(22)石风丹炖牛肉:石风丹9~15克,红活麻、红牛膝各12克,牛肉500克,葱、生姜、胡椒 粉、精盐等各适量。将前味洗净,碎细,同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牛肉洗净,切片,与纱 布袋一起放入砂锅里,摆上葱节、姜片,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改文火炖至牛肉熟,拣 去葱节、姜片和纱布药袋,调入胡椒粉、精盐即可。佐餐食。祛风除湿,养血舒筋。主治风 湿麻痹、半身不遂等症。

(23)龟血炖冰糖:拳大乌龟3只,冰糖适量。每次用3只乌龟取血,加清水及冰糖适量,放锅 中隔水炖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滋阴养血,通脉。可辅治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肢 体麻痹等。

(24)牛筋当归汤:牛蹄筋50克,当归50克,葱、生姜、精盐、味精等各适量。将牛蹄筋剔除 杂肉,同当归一起放砂锅,摆上葱节、姜片,注入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炖之,待蹄筋酥烂后 ,拣去当归、葱节、姜片,加入精盐、味精调好味即可服食。食筋饮汤,每日1剂,1次食完 ,以15天为一疗程。养血活络,补肝强筋。主治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而见关节屈伸不 利者。

(25)独活乌豆汤:独活15~20克,乌豆100克,米酒少许。将独活、乌豆加清水3~4碗煎汤 ,煎成1碗汤,去渣取汁。每日1~2次,加米酒温服。祛风,通经活血。可辅治中风瘫痪、 肢体强直、失语。

(26)羊乳饮:羊奶250毫升,竹沥水15毫升,蜂蜜20克,韭菜汁10毫升。将羊奶煮沸后,加 竹沥水、蜂蜜、韭菜汁,再煮沸。代茶饮。豁痰涎,化瘀血。适用于中风痰壅,瘀血所致之 噎膈、返胃等症。

(27)豉粥:豆豉10克,荆芥6克,薄荷6克,葱白4克,生姜10克,盐少许,羊髓50克,粳米1 00克。先煎荆芥、豆豉、葱白、生姜,后下薄荷,去渣取汁备用。将汁加入清水,并入米、 羊髓煮粥,待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空腹食。祛风,通络。适用于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 、言语蹇涩、精神昏闷者。

(28) 复方黄芪粥:黄芪、生姜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粳米15克,大枣4枚。前4味水 煎取汁,与粳米、大枣煮粥。每日1剂,1次服完。调和营卫,益气活血。适用于血痹、肢体 局部麻木不仁、不知痛痒、中风后遗症等。

中风食疗方

shiliao 2004-12-23 17:36:00

葛粉羹

特点 滋肝,祛风开窍。适用于中风、言语謇涩、神志昏聩、手足不遂、中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及预防中风等。

原料

葛粉250克 荆芥穗50克 淡豆豉150克

制作过程

将葛粉捣碎成细粉末,再制成面条;把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六七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面条放入淡豆豉汁中煮熟。

预防中风有9条

·中风预防及中风后的滋补调养

·中风饮食治疗

·中风的中医食疗

·中风后遗症食疗方

·中风的饮食保健

·中风的营养治疗

shiliao/2004/12-23/

1、中风与痫证  痫证虽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但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中风昏仆倒地,神昏症状重,持续时间长,多难以自行苏醒,即使醒后也多留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且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痫证多伴有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僵直,两手握拳,双目上视。一般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发病者,尤其是首次发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并且有多次相似发作的病史可寻。应注意的是少数中风先兆发作的患者,与痫证的发作表现相似,若年龄在40岁以上,首次发作者,应注 意观察,并进行脑电图等检查,以资鉴别。

  2、中风与厥证 厥证表现为突然昏仆,颜面苍白,不省人事,但其神昏时间短暂,常同时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等表现。中风除有后遗症外,一般昏迷时间较厥证长。另外,厥证的气机逆乱为主要病理机制,中风以气血上冲于脑为主要病理环节。

  3、中风与痉证  痉证是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痉证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闭证多起病即有神昏,而后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病抽搐时间短。痉证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则有。

  4、中风与昏迷 昏迷是神志不清为特征的病证,表现为昏愦、神昏、不省人事,此与中风的中脏腑相似。但昏迷多由其他病证引起,常在中毒、时行热病、疫毒痢、消渴等病的严重阶段出现,苏醒后亦常有原发病存在,且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结合病史,不难与中风病相鉴别。

  5、中风病后遗症半向不遂与痹证、痿证相鉴别 三者均可有肢体运动功能异常,其区别如下:

 (1)中风后遗症  以半身不遂,偏废不用,患侧僵硬挛拘或痿软无力为主症,可伴有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不语,多有卒仆无知、眩晕、头痛史。

 (2)痹证 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沉重、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病变位置不对称,可上肢,可下肢,可单侧,可双侧。后期因疼痛不能运动,肢体废用,亦可见瘦削枯痿,起病多有明显感受寒凉、水湿等原因,病变与气候有明显关系。

 (3)痿证 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多见下肢,呈对称性。日久不用,肌肉萎缩,肢体枯细,多先有肝肾亏损或感受外邪史;起病一般较中风为缓。《医学纲目·论中风》明确指出:“手足不遂者,在偏枯则手足为邪气阻塞脉道而然,在痿病,则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而然也。痱病有言变志乱之证,痿病则无之也。痱病又名风痱,而内伤外感兼备,痿病独得于内伤也。痱病发于击仆之暴,痿病发于怠惰之渐也,凡此,皆明痱与痿,是两疾也。”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中风后期可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恢复气血,疏通经络。另外手部有一个穴位对手部屈伸不利效果特别好,叫中渚穴定位于手背部,相当于是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即在第4、5掌骨间的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下,在手背部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以触及到凹陷,即是该穴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6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