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总穴位打开,百病都逃走!

八个总穴位打开,百病都逃走!,第1张

          在传统中医里面有“8个总穴”,临床中,很多疾病,只要打开它们,疾病就逃走了,因此很多中医经络师都喜欢应用这“8个总穴”,而且古人还把它们归纳成治病的口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这“8个总穴”分别是:

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个穴位,“ 头项寻列缺 ”: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列缺穴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第四个穴位,“ 面口合谷收 ”:

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 (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合谷穴

位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指压合谷穴时有一个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第五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 ”: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内关穴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第六个穴位,“ 小腹三阴谋 ”: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第七个穴位,“ 腿疼阳陵透 ”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凡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凡腰腿的疾病,这3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的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方法来治疗它。            出售二十年代至现代前几年的二手旧中医药书以及杂志等、针灸推拿正骨膏方剂膳类、风水类、武学类、等等…………

手三阴经 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 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这样的话: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手少阴心经有:9个穴。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 为: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这样的话:手太阳小肠经有:19个穴。手阳明大肠经有:20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膀胱经 有67个穴位(最多的),胃经 有45个穴位;;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45个穴。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21个穴;足少阴肾经有:27个穴;足厥阴肝经有:14个穴。

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

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

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

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外陵穴: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治疗腹痛

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治疗哮喘

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治疗喘息

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

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

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

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治疗头痛

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治疗心脏病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

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治疗腰背痛

筑宾穴:治疗腿痛

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

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治疗脚痛

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

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1、美容穴——天容

2、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3、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4、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咳喘穴——中府

6、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7、补气穴——经渠、气海

8、夜间 咳嗽穴——鱼际

9、明目穴——中渚

10、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11、白发穴——浮白

12、乳腺炎穴——天池

13、晕车穴——关冲

14、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15、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16、疲劳穴——液门

17、腰酸穴——风市

18、高血 脂穴——环跳

19、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20、化痰穴——丰隆

21、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22、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23、鼻出血穴——内庭

24、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25、口腔溃疡穴——间行

26、痛经穴——蠡沟、带脉

27、腰背痛穴——委中

28、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29、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30、肌肉萎缩穴——大都

31、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32、痛风穴——复溜、筑宾

33、老花眼穴——光明

34、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35、冠心病穴——云门

36、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37、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38、肾结石穴——筑宾

39、甲亢穴——天柱

40、电脑病穴——天窗

41、精神病穴——涌泉

42、中风穴——百会

43、口眼歪穴——颊车

44、水肿穴——承浆

45、静脉曲张穴——太渊

46、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47、耳炎穴——前谷

48、黄褐斑穴——天容

49、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5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51、中暑穴——十宣、人中

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使用手指

一般多用食指、中指或者拇指。

操作要点

施术手指与穴位垂直,其余手指夹持或者支撑于术指的末节指关节处,力气通过上臂、前臂达到指端,以每秒钟1 2次的频率,有节奏地一点一提。点时以臂力加压,提时指节稍放松减压。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点(点时运用前臂力量)、中点和重点(点时运用前臂与上臂力量相结合),具体力度视病情而定。

适宜病症

头痛、牙痛、腰腿痛等,或用于急救。

使用手指

多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

操作要点

手指伸直,末节指关节稍后屈伸,用指端按压时,施术手指伸直,指端与穴位垂直,其他手指夹持或支撑于术指的末节指关节处,运用臂力,使力气从臂部直贯指端,同时以腕关节为主,肘关节为辅配合做旋转运动,使穴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与腕、指一同旋转。

适宜病症

胸胁胀满、脘腹胀痛、泄泻、便秘等。

使用手指

多用拇指、食指的指甲直接切压穴位。

操作要点

掐法为强刺激,多用于较为敏感的穴位。一手握住或者托住施术部位,另一手除施术指外,也尽可能夹持于穴位附近,以保持托术部位稳定。然后运用指、掌、腕部的力量对准穴位掐按,如需要更重的刺激,可将前臂和上臂的力量相结合。点掐以每秒1 2次的频率为佳,有节奏地一掐一松,为避免掐破皮肤,可在施术部位放置一块薄布,掐后在局掐按部轻轻按揉,以缓解疼痛。

适宜病症

头晕、昏迷不醒、半身不遂、癔症发作等。

使用手指

多用拇指、食指、中指,或五指并用。

操作要点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拿捏,手臂放松,手腕灵活,前臂发力,以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力先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动作缓和而连贯。

适宜病症

关节脱位、四肢骨折、肘关节或指关节损伤等。

使用手指

多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大鱼际或五指并用。

操作要点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大鱼际或五指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快速的往返移动,手指要自然伸开,着力于施术部位,用力要平稳均匀,动作连贯,频率要快。

适宜病症

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神经衰弱等。

使用手指

单手或双手五指。

操作要点

单手或双手五指并拢,对准穴位,以腕关节屈伸运动产生的力量为主,以指关节屈伸运动产生的力量为辅相互配合,以每秒1 2次的频率为佳,有节奏地叩击。一般以穴位产生酸胀感、微红发热为宜。如需要强刺激,则以肘关节伸屈运动产生的力量相配合。

适宜病症

腰酸背痛、腰腿疼痛、局部麻木、肌肉劳损、风湿痹痛等。

使用手指

单手或双手手握空拳。

操作要点

单手或双手手握空拳,以小鱼际外侧接触皮肤,用力捶打,用力由轻到重,以捶打部位感受刺激并舒适为宜。

适宜病症

局部酸痛、肌肉萎缩等。

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疮疡患者,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妇女经期,怀孕5个月以上的孕妇,久病过分虚弱者,素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高龄体弱者,均不宜进行按压。

文/吴大真 王凤岐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9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