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肌力正常。
扩展资料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横截面积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离体肌肉研究时将每一根垂直横切的肌纤维切线长度相加的总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即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因而可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太,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也越大。一般认为绝对肌力值在各种族人群中相对一致。
2、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
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所含的肌纤维均属于同一类型(即或全部为I型纤维,或全部为Ⅱ型纤维)。
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
3、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4、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若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5、肌腱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
肌腱和结缔组织可帮助肌肉将张力转变为外力,这些组织和结构的损害也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肌力的缺失。
6、肌肉收缩的类型
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不同收缩形式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7、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肌力
你好,你想问的是徒手肌力评定为什么多次评定取最大值吗?徒手肌力评定是一种测试肌肉力量的方法,通常使用最大重量法(一次性完成的最大重量),最大重复次数法(重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最大重复次数)等方法进行评价。在进行多次评定时,为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通常会选取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参考。如果使用最大重量法多次评定徒手肌力,每次测量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肌肉的状态、身体的疲劳程度、姿势等因素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影响,有时候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将多次测量的结果取最大值,以此来评估被测者的肌肉最强的状态,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他们的肌肉力量水平。当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并结合其他指标和数据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手外科上,手的肌力分级以百分率表示,分六级。0级表示肌力为百分之零,1级表示肌力为百分之十,2级百分之二十五,3级百分之五十,4级百分之七十五,5级百分之百。
握力主要是测试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测试受试者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反映人体上肢力量的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在体能测试中,它常以握力体重指数的形式体现,即把握力的大小与被测人的体重相联系,以获得最科学的体力评估。
握力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使用握力计测试。测试时,受试者转动握力计的握距调节钮,调至适宜握距,然后用力手持握力计,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开始测试时,用最大力紧握上下两个握柄。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扩展资料提高手握力的方法:
1、侧弯举
两手或一手侧握哑铃(拳眼向前),上臂紧贴体侧,持铃向上弯起至肩前,缓慢下放还原。主要发展前臂伸指肌群,同时发展上臂前侧肌群。
2、正握腕弯举
双手正握杠铃(掌心朝下),握距与肩同宽,上臂紧贴体侧。向上弯举杠铃,举至极限后缓慢下放还原。动作过程中前臂肌群始终保持张紧用力状态。主要锻炼前臂伸肌群和上臂外侧肌群。
3、反握腕弯举
坐在凳端,两手掌心向上反握杠铃,握距与肩同宽,前臂贴放大腿上,手腕放松。用力将杠铃向上弯起至不能再弯时为止。然后放松还原。此动作可前臂垫在平凳上做,也可单手持哑铃做。主要锻炼前臂屈肌群。
4、背后腕弯举
站立,背后正握(掌心向后)杠铃,做腕弯举动作,作用同反握腕弯举,主要锻炼前臂屈肌群。很多健美运动员都喜欢采用这个练习,因为它能产生一种强迫收缩的感觉。
5、尺侧腕弯举
两脚前后开立,一手叉腰,一手抓握组合哑铃无铃片的一端,另一端后下垂,腕关节放松。收缩尺侧肌群,以腕关节为轴,向后上弯举哑铃,直至肱三头肌强烈收缩,然后还原再做。主要发展前臂尺侧肌群,同时也发展了肱三头肌。
6、桡侧腕弯举
预备姿势同5,惟持法有异,哑铃前下垂。弯起时胳膊应完全伸直,尽量避免屈肘,借用肱二头肌力量。主要锻炼挠侧肌群。
7、手内旋弯举
坐姿,一手持哑铃一端(或哑铃),另一手支撑,持铃手前臂贴平凳或斜板上。做手的内族外转动作。可加大重量快速进行,以提高前臂肌的力度和灵敏性。
8、负重卷绳
站立,手握卷轴,用力将悬挂的重物卷起,控制性还原。先正卷后反卷,反复进行。此练习能使前臂肌更加粗壮结实。此外,捏握力器、抓捏杠铃片等等练习也是发展前臂肌的有效方法。
-握力
徒手肌力评定分级如下:
1、0级肌力:给患者一个语言命令,患者活动瘫痪的一侧肢体,看不到任何肌肉收缩;
2、1级肌力:如果命令患者后,只能看到有肌肉收缩,但并没有引起关节活动;
3、2级肌力:如果看到患者肌肉收缩,并伴有关节活动,但只能平移运动,无法抵抗重心引力;
4、3级肌力:患者肌力有一定好转,能够抵抗重心对肢体引力,能够抬起肢体;
5、4级肌力:患者可以抵抗重心引力抬起肢体,以及一定程度的外力,但不能抵抗过大的外力;
6、5级肌力:和医生正常较劲时力量较大,则为5级肌力,也属于正常肌力。
定性评定的应用:
应用于教育评价这一领域的现象而言,定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关注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强调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个体独特性做出"质"的分析与解释,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一种评价机制。
因此,定性评价可以关注更广泛的教育目标及学习结果,强调关注现场和专业判断,对学生种种表现试图做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意义的解释与推论。因而,定性评价是更具有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徒手肌力评定四级的是: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
徒手肌力检查是康复医学领域中最常使用的肌力评定方法之一,它用于评估单一或一组肌群的功能和力量的一个步骤,有助于诊断神经肌肉骨骼功能障碍。
对徒手肌力的评价方法,从弱到强共分为6级。最常用的是洛维特(Lovett)分级:0级,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1级,可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级,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级,能抗重力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5级,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