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东北秧歌特征体态 三大动律 以及动律是什么为发力点。 答对再加悬赏 很急,请快点

求 东北秧歌特征体态 三大动律 以及动律是什么为发力点。 答对再加悬赏 很急,请快点,第1张

东北秧歌特征体态三大动律:上身动律、双膝屈伸、压脚跟。

动律的发力点是腰。

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艮、俏特点。如快屈快直: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韧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音乐重拍重心向下,双膝快直。

3、 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所以,在进行压脚跟的训练中,脚跟要抬得低,压得快,压在正拍上,要有艮劲,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扩展资料: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参考资料:

_东北秧歌

圆肩驼背圆肩一般伴随着驼背。圆肩不止是体态上的问题,也影响到上肢的训练效果。做推胸、划船等上肢动作,送肩过多,导致发力不正确,肩部先力竭,很难孤立训练到目标肌肉。而且肩关节活动范围小,连颈后臂屈伸之类的动作也没法做。同时胸小肌把肩部向前向内拉,视觉上肩也比较窄。至于背部,做引体向上没法把动作做到背部肌肉,而是斜方肌和臂部发力。当然这些都是健身的人关注的,而最直接的,对普通人也重要的就是三个字,不!好!看!圆肩导致斜方肌发达也就是溜肩膀,而肩部内拉之后,正面看起来肩也会比较窄。所以所有问题,溜肩膀,圆肩,驼背的矫正,都是同时进行的。 圆肩主要是因为胸小肌过紧,背部肌肉太弱。 常年的圆肩后果是,胸小肌按上去像钢筋一样(形体教练的话),缺乏弹性,很容易疲劳而且恢复特别慢。 胸小肌的解剖位置。按压胸小肌就直接按压肩窝里的小肌肉。 尽管理论上讲驼背是因为背部力量过弱需要锻炼背部,但放松胸小肌、恢复胸小肌弹性是锻炼背部使形体恢复中立位的基础。现在才知道当年进健身房为什么锻炼背部总是特别困难——上肢活动范围不够,划船总是没法正确动用目标肌肉。 胸小肌就像小苹果,怎么爱都不嫌多。一方面当然因为圆肩驼背是太常见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锻炼前都有,另一方面,胸小肌是当之无愧的“代偿之王”。不止是推胸、划船所有上肢动作,它甚至对做硬拉和箭步蹲等腿部动作都有影响。

塑形训练中的体态训练-体态问题-关系到外观以及骨骼排列和关节受力。体态问题的形成和危害以及平时如何预防。1怎么避免代偿性变粗2肌肉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体态问题。

小腿粗-

1天生粗肌肉量大,用进废退

2防止代偿/需要调整代偿模式减小小腿活动的肌肉量。

️1足弓塌陷-三个弧形内侧纵弓,骨头的形状就是这个形态小孩内侧纵弓需要成长发育慢慢形成

2足底肌肉和小腿肌肉来维持特别是胫骨后肌维持足弓形态

足弓改变的原因:

1骨骼形状

2肌肉作用(足底肌肉和小腿三头肌特别是比目鱼肌和足底固有肌肉:特别是胫骨后肌)

外侧纵弓和内侧纵弓肌肉维系肌肉一样

3横弓。主要是指长屈肌和拇长屈肌维系///

足弓的作用:足弓缓冲压力➕走路有一个推进力/

长时间垫脚尖,胫后肌和腓长肌失去活性,腓肠肌就会代偿。

脚趾无力也会造成腓肠肌来承担这个力造成小腿肌肉变粗。

解决:加强内侧纵弓胫后肌如抓地训练以及脚趾抓地训练➕横弓训练。

变粗原因2

️内八字和外八字,小腿某一个方向的肌纤维变得肥大。

如外八字腓肠肌,外侧头靠近身体中线,外侧头就会承受更多的力而变的腿粗。

内八字和外八字伴随着x型腿o型腿。

️变粗原因3

步态模式:1-整体模式-近端步态,髋膝收缩进行推进

2远端推进-通过踝关节来进行推进,一般人近端和远端相混合的,

(只有一种人只使用远端步态垫脚尖来走路就是臀大肌臀小肌股四头肌髂腰肌已经萎缩了,只能使用小腿进行)

️变粗原因4

下肢水分过多,比目鱼肌下肢的心脏,下肢血液循环的功能,比目鱼肌紧张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经常放松比目鱼肌解决:1足纵弓和足横弓训练2外八字:髋外展外旋造成外侧缩短,股二头肌长头是让小腿外旋。内八字的人对:髋内旋肌和髋内收肌进行放松以及蝈绳肌中的半键肌和半膜肌进行放松。

大腿粗:

原因分析:

️深蹲模式不对,

1屈膝大于屈髋:颈前深蹲因为主动不足的原理所以下蹲过程中,屈膝大于屈髋,刚开始股四头肌的刺激会比较大,蹲到最下面臀大肌刺激。

2屈膝屈髋同步:高扛位深蹲,斜方肌上部,上身前倾角度略大,蝈绳肌和臀大肌相对低杠位来说比较平均。

3低岗位深蹲放在斜方肌中部身体前倾角度会决定蝈绳肌参与。最大蝈绳肌激活程度大。 蝈绳肌激活大,对于臀大肌并不是最大的,//

屈膝大于屈髋,股四头肌激活最大//

。屈膝屈髋同步,股四头肌和蝈绳肌差不多,

//屈膝小于屈髋蝈绳肌激活最大//

️深蹲并不是最好的激活臀肌的方法。深蹲不是贡献最大的,跪姿伸髋和臀冲很好。

要腿细➕深蹲,练习第三种屈髋大于屈膝。蝈绳肌和竖脊肌贡献最大。

️2/站距引发的股四头肌大腿外翻,窄站距,股外侧肌受力最大,

3步态让大腿变粗。抬腿,股直肌和髂腰肌抬腿的动作。

腰部变粗

原因

:1腰部侧面经常使用,哑铃体侧屈,腹外斜肌的训练,

2要方肌,脊柱屈伸,要方肌全程收紧,如果要极限细腰。不要单侧训练,屈伸都没有。坐姿来训练

3腹横肌长期抑制,腹部皮肤无法约束,产后,强化腹横肌需要和呼吸训练分离开////

体态问题:上交叉综合症:

头前伸颈椎前凸增加,探原肩驼背,胸椎后凸增加。/

️///薄弱和强的肌肉正好形成交叉。颈部前面 头长肌颈长肌和后面菱形肌正好是一条连线。胸大肌和上斜方肌构成一个连线。

️原因:背阔肌因为有前旋和胸大肌胸小肌上斜方肌紧张,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紧张。

️危害:1颈椎压力增加头的重量,头前伸颈椎前凸造成,不能很好支撑头部,所以压力成倍增加,

2呼吸模式改变,如果睡觉喜欢张嘴巴:分析是头前伸造成鼻部呼吸通气障碍,为了获得更多呼吸就会让口呼吸,这样就会让下颌骨出现改变甚至出现咬合的问题。

3肩峰撞击:侧平举很别扭。原肩就是改变了愚公关节位置

4胸大肌缩短了,训练的时候收缩受到限制。

4背阔肌是内旋肌,肩是紧张的,训练的时候也是受影响

5身高降低脊柱垂直高度减小。脊柱就被进行压缩。

️///思路:1胸椎活动度恢复,用泡沫轴

2肌肉放松和强化 菱形肌头长肌颈长肌 。

3呼吸模式的教育。口呼吸影响腹式呼吸的发挥。 呼吸放在肌肉强化之后进行。

下交叉综合征:

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 小腹突出。把腹部向前顶出来。塌腰。

️脊柱稳定是大家庭平衡收缩才行。

危害️踏腰收缩竖脊肌伸展超过伸展。那么腹直肌腹横肌长期被拉长。深蹲不是挺胸塌腰而是脊柱中立,竖脊肌和腹直肌都要收紧才可以,

危害:1️腰5骶1剪切力增加腰椎滑脱骨头出现骨裂,(L5和S1中间的坡度很大,剪切力受力就是椎间盘。腰前凸增加,L5也要向前走,

️2核心出现不稳定腹肌直拉长

️3腹直肌和臀肌受到抑制,深蹲中造成膝关节或者股四头肌受到的负荷大的原因来自。腹直肌需要维持和竖脊肌的平衡。无力臀肌长期又受到抑制那么深蹲时候膝关节就承担更多5

️造成膝超生,果盆决定人体重心,当骨盆前移为了平衡住膝关节就需要进行一个后移。骨盆前移膝关节后移。

️解决:

1️肌肉强化腹直肌臀大肌2

️放松髂腰肌股直肌3

️利用腹直肌和臀大肌蝈绳肌同时收缩,

腿型

:1不是用并拢来判断,测量:

️q角

1恰前上棘2髌骨中心点3胫骨粗隆。

恰墙上肌和髌骨的连线12连线,髌骨和胫骨粗隆的连线23连线,会得到一个锐角就是q角。

️男性10-15/女性12-18度。

️大于正常是x腿,小于正常范围就是o型腿。

x型骨性问题多。女性比女性多发。因为骨盆宽大一些,0型承重力量问题。

髋关节内收肌群太紧 髋外旋过于拉长。足背屈不够下蹲中膝关节内扣,深蹲造成x型腿。

复杂的:伴随旋转,膝盖内扣的同时股骨内旋外旋或者胫骨内旋外旋。

️危害:️膝关节外侧间隙受到挤压,半月板内侧拉扯,关节囊韧带收到拉扯。

美学上的缺陷。

️影响受力效果,股内侧肌受抑制,内侧被牵拉。外侧收到激活。

️大腿外翻考虑是不是x型腿。

️髌骨外移的风险,股外侧肌倾向平行会把髌骨外移。上下楼和伸膝屈膝疼痛。

解决

️强化髋外展肌 放松内收肌。

️调整骨骼正骨的手法,直接对于骨骼纠正效果不是很理想。

️膝关节环绕弹力带在做。用髋外展肌来通过放大错误调动。

o型腿

。q角小于正常范围。

原因️

️足背屈活动度不足,

️髋外展肌太短,内收肌太长。

️危害

️髌骨造成内移。

️对膝关节造成疼痛。内侧挤压,

️牵拉外侧组织挤压内侧组织

️3很容易出现股内侧肌的肥大特别是足球运动员,

️解决:1

️强化内收肌放松外旋外展肌2

️调整骨关节力线3

️膝关节稳定性训练(

膝盖超神------

力量训练引发的膝超伸,深蹲蹲起超神也不会对股四头肌有顶峰收缩)

️危害

1髌骨挤压2膝超神3腿部形态静态的影响。

️解决思路:,

1股外侧肌激活,否则膝超神下去内侧头会越来越强壮造成髌骨往内移,

2进行单独的伸膝动作/伸膝到一个正常范围就停止来下一轮的伸膝,

3动作模式的教育,净力收缩的,靠墙深蹲激活股外侧肌

肋骨外翻:

表现️

️肌肉腹直肌无法拉住肋骨,膈肌的无力呼吸主动肌不足

,危害️

️腹直肌长期处于拉长无力的状态,长期抑制

️不美观

单侧肋骨

:腹外斜肌和左侧腹内斜肌把右侧固定住,这两块肌肉松了就会形成外翻。

️解决:

️1单侧/同侧腹外斜肌和对侧腹外斜肌2

️双侧强化腹部肌群

️3呼吸模式强化,隔式呼吸

 

屈伸的意思:屈曲与伸舒。

释义指膝盖和关节弯曲。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表示腿部弯曲的动作。

出处《礼记·乐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

造句: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3、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4、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5、阴阳升降有道,刚柔屈伸有理,仁义进退有法。知道者可与论政,知理者可与谋事,知法者可与取人。

1屈伸是在冠状轴上的运动。

2冠状(额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3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和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4轴多用于表达关节运动时骨的位移轨迹所沿的轴线。

5关节运动和关节面形状有密切关系,而关节面形状是在人体长期活动中,肌肉作用下逐步获得、形成的。

6人体关节运动一般都是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经常是绕着某个轴来进行的。

7关节运动有滑动、屈伸、水平屈伸、收展、回旋和环转等运动。

8关节面固定点位置的改变叫做关节运动。

9关节运动方式有滑动、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及环转等。

10根据关节的构造不同,各关节的运动方式也不完全一致。

11关节的运动方式和其功能相适应。

屈伸腿组合的注意事项

1 在准备阶段,调整垫子,使它落在你的脚踝处,确保你双腿的大小腿之间相成一个90度夹角。如果角度小于90度,那就意味着膝盖超过了脚趾,这会给膝关节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2 保持膝关节与机器的轴平行,如需要可调整后垫的位置。如果可能的话,你的膝关节是与座位前沿接触的。

3 尽可能往后座,保持臀部和下背部全程紧贴坐椅。

4 当腿部完全蹬直后,膝盖千万不要完全伸直,将力量大多让肌肉承担,否则很容易让膝盖受伤。

5 动作过程中要做到“念动一致”,时刻将注意力集中到股四头肌上。

6 此动作也可进行单侧练习,即一次锻炼一条腿。

肢体延伸对古典舞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肢体延伸,一般可以对古典舞有很大促进的作用,因为古典舞它是需要肢体延伸来进行的,而身体本身的延伸就是指肢体延伸至神经末梢头手足等部位,然后用眼神来配合,这些都是古典舞要运用到的部位。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创立于50年代,是我国古典舞蹈中的精髓,对世界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

舞姿是人们用来表达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舞蹈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而中国传统舞蹈的舞姿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要求舞者的体态能够表现出丰富、和谐且强烈的美感。为了研究舞姿在舞蹈动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舞姿特点的了解,并将眼神与四肢动作相融合,要求在神与体完美结合的过程中迸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并将独特的民族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生命力 舞姿 造型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88-02

一、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

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可用“圆、曲、拧、倾”四个字概括,它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元素,也是舞姿造型中必不可少的体态。我国舞蹈家将手、眼、身、法、步巧妙地与婀娜多姿、形态万千的舞姿造型相结合,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为传民族之情,达民族之意提供了丰富的舞蹈语汇。但舞姿的千变万化,总是不离“圆、曲、拧、倾”的体态特征,下面笔者就多年来对中国古典舞的学习与认识分析述之。

(一)圆

“圆”:“圆”的体态在中国古典舞的舞姿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是身体以腰为轴心以圆为轨迹进行运动,形成“三圆”动律,即:平圆、立圆及八字圆。而八字圆又是各种转换连接中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在动作上主要在踝关节处做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做端、直、掖,小臂关节运动的晃手,上臂在关节处的摇臂,以及腰、胸颈在回旋等都是舞姿“圆”的体现。

例如在舞蹈中常出现的“云手”动作,是以舞者的腰部为中心,依靠手臂前后左右依八字形挥出圆形的“风火轮”,并依圆形(八字形或蛇形)交替碾行的“走圆场”,以腰为轴而臂为辅,做舞姿立圆的运动的“翻身” 等,都是“圆”这一特点在身法、技法上的具体化。

(二)曲

“曲”:就是曲线,是中国古典舞舞姿中的又一特点。它注重形体的曲线美和运动过程的迂回曲折,是指身体和四肢弯曲成各种不同的弧度,表现舞姿的柔美线条及柔和曲线,暗示含蓄的意思。在舞姿动作中,要避免棱角,不能直来直去。它讲究从反面做起,比方说“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冲先靠,欲前先后”等,例如:做“顺风旗”时,一臂上举稍弯曲的同时手心向上做“托掌”动作,另一臂拉开“山膀”形成双向弯曲,做“山膀”时,双臂呈弧形线条即可。

(三)拧

“拧”:是中国古典舞美的支柱,是指下身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右作水平旋扭。“拧”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运用最多,其作用是非常重要而突出的,许多舞姿和技巧都用“拧”的动律构成,而且将它与别的元素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复合元素。在拧的体态特征中,多以腰为轴的“横拧”加以运用。不同的舞姿都是在“横拧”的基础,融入胸与肩的仰或含进行变化的。“拧”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卧云”,“它要求舞者向右蹋步,渐渐下蹲时向左侧拧动下身,最后,右脚着地,左腿盘拧在右腿之上,右手抬至后背,整个人给人一种复杂的盘绕之感”。

(四)倾

“倾”:主要指的是身体的倾斜,要求是以髋关节为限的同时上身躯干往前、后、左、右做不同程度的屈伸、伸躺等动作,如:探海、踹燕,老鹰展翅等。当然,也可在倾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的动作元素,形成各种丰富的姿态,让舞姿更加的多元化。

综上所述,从古典舞舞姿的这些体态特征不难看出,它都是一些上身的变化,其中蕴含了“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通过对古典舞体态特征的认识,了解到舞姿中的圆、曲、拧、倾是相通的,有着大圆套小圆,圆中有曲,曲中有圆,及“十拧九倾”等规律。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特点,并自如的运用,从而使舞姿在舞蹈中起到点睛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点、线配合

(一)含义

点和线是经常提到的专业术语,它本身的含义也是多方面的。它的点就是舞姿的造型,线就是舞蹈运动的过程。从动作的外部形态看,“点”指的是在舞蹈动作中突然停止或突出的强拍,“线”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路线;从气韵来看,“点”通常指的是舞者瞬间的闭气,包括在舞者动作起伏的强弱以及眼神的作用和转换,“线”更多的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感、乐感以及韵律感。

(二)节奏

用“点”和“线”来表现舞蹈动作外部运动轨迹及节奏处理的强弱快慢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典舞在节奏上,并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且有变动规律的节奏中进行的。此外动作的力度也是有区分度的,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区别,这些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点与线,身与心,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的完美融合,使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具有“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独有特色。

三、中国古典舞舞姿在技术、技巧的运用

中国古典舞蹈的精华之一就是身法和舞姿,中国古典舞舞姿的技巧以拧倾体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舞姿的技术技巧有较大区别。将舞姿运用到旋转、翻身、弹跳中,不但能丰富人物性格,更能为舞蹈增分添彩。

(一)旋转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有小舞姿转和大舞姿转。它的技巧多以拧倾体态为主,这里强调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的不同,在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要求中对动作的笔直要求较高,要求长而舒展且有延伸感。旋转靠的是全身的协调性。舞姿从身体传达到手臂、跨,再由手臂传达到手指尖,让舞姿显得长而舒展,并富有生命力。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在身体形态上还表现为拧倾体态的转。

民族舞对复合性和流动性的要求较高,要求舞者能通过由下往上等转动来体现较大的空间变化幅度,并通过在转动过程中体现民族舞的复合流动性。以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挥鞭转和平转为例,挥鞭转属于直立转的一种,从芭蕾舞中借鉴而来,在保留了下身旋转的基础,加上上身与手臂的舞姿变化,使舞姿转更富有复合性和民族性。如在挥鞭转中加入托掌转,按掌转和穿手转等,不仅使身法在舞姿转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更加强了难度。而平转虽也属直立转,但其的流动性相对强一些,空间变化幅度也大。无论是做直线还是圆周的,在运动的过程中,加入带舞姿的上步掖腿转或由上往下的舞姿转,都能使原本单一的动作更有生命力。

(二)翻身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巧妙地将身法与舞姿相结合,以手臂为辅助以腰部为轴,使舞者在倾斜的状态下做各种翻转移动,并要求在翻转过程中保持仰俯转和。由于不同的舞者具有的性格不同因而翻身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有所差异,有些会表现出连绵不绝的感觉,而有些则会传递出干净利索的艺术效果。除了节奏上的处理与表现力,它在空间运动上,形象也十分鲜明,如“探海翻身”要求舞者在做空间弧线动作时能够传递出连绵不绝的情感,而“串翻身”能够使动作呈现出波涛汹涌的视觉效果。

(三)弹跳

中国古典舞蹈中弹跳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弹跳过程中保持用力与轻飘的结合,能够通过集中且快速的发力保证“寸劲”,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并且我国民族舞蹈近年来对弹跳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跳的过程中,将不同的舞姿加入到大、中、小跳中,能够更好地表现“拧、倾、翻、闪、展、腾、挪”的特点,这不仅将舞姿中的身法韵律得以展现,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难度。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将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也可在空中进行变方向的训练,使舞姿弹跳,起伏跌宕,对比鲜明。因为古典舞中对弹跳的技巧要求较高,强调要有一定的弹跳技巧,同时这也是舞者更好表达舞蹈技巧的重要前提,此外与毯技技巧的结合也在加强舞姿弹跳难度的同时为剧目增添了亮点。

四、中国古典舞舞姿的提炼与发展

谈到舞姿的发展与提炼,笔者认为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舞姿对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创作来说,绝不是平空而出的,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时代的转变,使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这里指的提炼是“变其形、扬其神”,讲究的是连贯的韵味而非平常指的程序片段化教学。

五、结语

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中国古典舞步继承了民族舞的主要特点,将中华传统武术和中国国粹戏曲作为呈现美学特点的重要依托,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国外芭蕾舞步的精华,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逐渐形成。通过充分了解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特点,舞者能够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与身法动律相结合,并配合手、眼、身、法、步,生发成出千姿百态的舞姿,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中国古典舞不是外来产物,也不是衍生物,而是与中国美术、书法等传统艺术相同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间不断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见证。研究中国古典舞有助于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中国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发扬光大。这不仅仅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是世界历史文化的传承,正是这些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仍然生生不息艺术的传承,才使得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本文通过研究古典舞《梁祝》分析舞蹈演员在表演古典舞时通过肢体、眼神等情感的表达,剖析了古典舞情感的表现特征,提炼出古典舞"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怀。从而更多展现中国古典舞的美,体会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魅力。通过研究中国古典舞情感的重要性,使中国古典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融合了武术和戏曲的动作特色,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在情感表达上独具特色,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讲求“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内外一致形神一统,在表演动作中追求动由情发,情带体动,实现感情与动作的共鸣和升华。

正确把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的方法如下: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训练与把握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掌握具体的训练步骤,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一目了然,这也是把握风格的关键之所在。    

(一)体态训练。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长期的生活习俗使蒙古族人养成了自然站立姿态为仰头、挺胸、立腰,后背略后靠,膝部松弛自然,脚下呈八字形的外开状。

在舞台表演及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站姿便能让人感觉到你要表现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体态在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此外,体态练习可将单一动作提炼编成气质组合,进行气质的单一练习,气质组合适宜低班初学者。    

(二)手位、脚位训练。    

1手的基本形态。    

(1)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旁。    

(2)挥鞭手。食指伸直,大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握,小指弯曲。    

2手的几种位置。    

(1)叉腰位。双手叉腰。    

(2)平鹰式位。双手平肩。    

(3)高鹰式位。双手举于头上方两侧。    

(4)勒马位。一手叉腰,另一手握虚拳在前方平肩。    

3脚的几种位置。    

(1)点步位。一脚八字步位,另一脚正前方膝略弯曲打开,脚尖点地。    

(2)踏步位。一脚脚尖朝斜前方,另一脚在后膝略弯曲,脚掌点地。    

(3)八字步位。两脚分开站立,脚尖朝斜前方。    

(三)动律练习。    

1屈伸动律。    

包括平、柔、软、硬及配合各种脚位的单一屈伸,屈伸的训练尤为关键。    

2上身动律。    

包括摆、推、靠、扭、圆伸,也包括各种点、扭、圆、摆、反射韵。    

3呼吸训练    

可单一训练,也可加在屈伸动律或上身动律训练中共同完成。    

4节奏训练。    

可单一练习,也可加在屈伸动律、上身动律及其它单一组合动作中共同练习。    

(四)肩的训练,重点训练四种肩。    

1硬肩和柔肩。    

一肩向前推出,肘部向后,同时另一肩向后,肘部向前。硬肩干脆有力,柔肩柔中有刚。    

2耸肩和笑肩。    

一肩向上端,再下落回原姿,或双肩同时起落称耸肩。笑肩是在耸肩的基础上加快速度。    

(五)腕臂训练。    

1硬腕。    

手腕向上、向下提压。    

2柔臂。    

双手体侧从柔肩开始,手臂拉出并提腕、指尖下垂,同时另一肘弯曲压腕。    

(六)基本步伐训练。    

1平步。    

向前走或后退。    

2马步。    

(1)跑马步。上身前倾,一手勒马,一手直臂挥鞭手伸出,同时一腿半蹲,另一脚绷脚向前方擦地踢出,再原地倒步。    

(2)勒马步。勒马姿势,一脚向前方迈步,另一脚随之旁靠,同时勒马手提压腕。    

(3)软骑和硬骑。一脚脚跟落地,两膝弯曲,同时另一脚抬脚跟,重心再移至前脚。软骑柔和,上身直立;硬骑刚健,上身前倾。    

3滑步。    

一脚经脚掌向外弧线滑出,重心平稳移至此脚。    

(七)舞蹈组合训练。    

主要是训练学生进行男女分组和队形的编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04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