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有几个运动方向

肩关节有几个运动方向,第1张

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性,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屈上举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肩部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疾患。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肌肉主要为肩部肌肉,而且肩关节运动需在上臂肌肉协助下共同进行。肩关节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良好的肩胛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当的稳定,其二是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须保持密切相接(这主要是由肩袖来完成)。因此,参与肩关节运动的骨骼肌并不单纯地只供给关节动力,在稳定肩关节方面也起很大的作用。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能作多轴性灵活运动,同下肢髋关节比较,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但稳固性差。肩关节可以完成七种动作: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环转。(一)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二)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为60°。(三)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四)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五)旋内: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六)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可达120°。(七)环转:三角肌(三个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生活中比较少见,如上肢(或下肢)在肩关节(或髋关节)处,外展90度后再向前运动称水平屈,如向后运动则称水平伸。

一、肩关节的结构特点:

肩关节(shoulder joint)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关节盂小而浅,边缘附有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外有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肌腱加强其稳固性,唯有囊下部无韧带和肌加强,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部脱出,脱向前下方。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连接它约有三条韧带和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三面。

二、肩关节运动:

1、全程运动

坐着、躺着、站着做肩关节运动,前屈、搭肩、上举、外展以及向后置于后背(即梳头、搭肩和擦屁股),极限性活动,每个方向活动每天至少1次。对于活动受限和肩关节骨折患者,活动范围以稍微加重点疼痛为宜,这提示存在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所以对于有粘连的患者,活动宜轻柔,注意过犹不及,因为过度活动会导致周围组织的水肿,引起局部疼痛,反而不利于次日的继续锻炼。

2、钟摆式运动

把好胳膊放在桌子上,弯腰,受伤的上臂自然下垂,前后摆动,然后画圆运动,圆由小逐渐变大。

3、爬墙锻炼

面对墙站立,受伤侧的手指爬墙达到最高,记录最高点,每天争取够得更高一些。然后转身,受伤侧肢体面向墙站立,重复爬墙运动。

肩关节是由六个关节组成,分为肩肱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喙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因为肱骨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盂浅而小,肩关节仅包绕肱骨头的1/3,关节囊薄而松弛,所以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

但肩关节的这个结构上的特点虽然保证了它的灵活性,但它的牢固稳定性都较其他关节为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最常见的是向肩关节的前下脱位,因为肩关节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连于其间的喙肩韧带,可以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肩关节的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与关节囊纤维层愈合,增强了其牢固性。

肩关节屈伸收展是指关节运动,屈与伸为沿冠状轴进行,两骨角度变小为屈,反之为伸。内收与外展是沿矢状轴进行,向身体正中面靠拢为收,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展。

大多数颅骨借缝相连,在颅底借软骨相连,并且成人后形成缝或骨性融合,舌骨借韧带,肌连于茎突。关节运动包括了屈伸、旋转、收展、环转这四个动作。

其中旋转为沿垂直轴进行,分旋内(旋前)骨的前面转向内侧和旋外(旋后)骨的前面转向外侧。环转是为屈,展,伸,收动作的延续。近侧端原位转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

扩展资料

肩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进行屈伸、收展、回旋及环转运动。肩关节的纤维软骨分布在肩臼上,软骨唇可增加关节腔的深度,和增加关节面的面积来稳定肩关节,肩关节唇破裂就是指该处纤维软骨破裂。

颞下颌关节结构特点有关节囊松施,周围有韧带加强(如外侧韧带)。关节腔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运动(联合运动):张口、闭口、左右侧方。若张口过度会造成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时,先拉下颌骨向前下方,使髁突低于下颌结节,再往后上方送入下颌窝。

-关节学

在健身房里有这样一个争论,有人说负重越大,肌肉就越大,而有人说选择较轻的负重能够让动作完成的更标准,更正确,会让肌肉更加饱满,你觉得哪个人说的对呢?我们的肩部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因为肩部的肌肉比较小,而且肩关节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在把肩部练习得更加饱满的路上,你是会选择大负重呢?还是会选择小负重,来完成更多的次数呢?

在进行肩部训练之前,你做了计划了吗?我们可以先了解肩部的结构,同时要构建训练的计划,了解肩部训练的基础知识。如果肩部比较弱,那么我们就应该先练习肩部,如果胸部比较弱,那么我们可以先练习胸部。

要把胸部训练和肩部训练隔开,因为肌肉会疲劳,所以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肌肉的疲劳程度,不要一直做相同的动作或者效果相同的动作,这样会让肌肉处于长时间的疲劳状态,要给肌肉一定的恢复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训练有效果,才能让肌肉生长的更快。因为肌肉生长的过程主要是在肌肉恢复的时间,所以我们要给肌肉充足的恢复时间。

在肩部训练日,我们主要训练的就是三角肌,当然也可以加入一些背部动作,在有效地刺激背阔肌的时候,也可以刺激手臂和肩部。想要饱满的肩膀,我们就必须让三角肌的三个头都发展,要给它们有效的刺激,才能够让它们生长得更快。我们在平常的推举动作或者卧推动作中都会刺激到三角肌前束,所以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三角肌后束和三角肌中束上,也要把三角肌的训练和背部训练结合在一起。

一个很好的选择就是反向飞鸟,反向飞鸟属于孤立的训练动作,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多做几次。练到肌肉力竭状态。在进行反向飞鸟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臂屈伸,我们不需要弯曲肘部,只需要让三角肌后束肩水平外展,让手臂打开,同时肩胛骨也要打开,这样可以让三角肌后束发力更好。

无论我们对三角肌后束训练动作是什么,都要注意训练的基础原理,想要三角肌后束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三角肌后束的作用就是肩水平外展,所以在训练的时候要带动三角肌做到肩水平外展,能够孤立有效地刺激三角肌后束,让肌肉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刺激感。

其实在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不管是大重量还是小负重高次数,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只有掌握三角肌的基础功能,掌握三角肌训练动作的技巧和细节,才能够让我们选择的训练动作对肌肉更加友好。

我们要把负重和次数相互切换,这样才能让训练更有效,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变式动作,通过不同的动作来对肌肉进行不同的刺激。在训练计划中也可以把作用相同的动作结合在一起,成为巨人组或者超级组,来进行练习,这样可以让肌肉得到更大的泵感,同时也会让肌肉生长的更快。

首先,测量受试者远端腕横纹与最长手指尖端的长度,即受试者的手长,受试者双脚并拢站立,双手握拳,拇指在四指内,然后让受试者一拳伸到后颈处,同时另一拳伸到后背处,想象着一侧肩关节在做最大程度地内收、伸展和内旋,另一侧肩关节在做最大程度地外展和外旋。 

测试期间,手必须保持握拳,动作连贯,测量受试者两手距离最近的两点长度,即可判断受试者对称伸展程度,如果颈椎姿势开始改变,则重复口头指令「请站直」。

受试者左右手互换姿势,两侧最多各有三次机会进行肩部灵活性测试。若受试者的动作有任何一方面未达 3 分标准,则评为 2 分;若受试者的动作有任何一方面未达 2 分标准,则评为 1 分。

具体的测试标准:

3分——双拳距离不超过一个手长;2分——双拳距离不超过一个半手长;1分——双拳距离超过一个半手长;0分——有疼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06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