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大约多长时间才能好?

距骨骨折大约多长时间才能好?,第1张

你好骨折的完全愈合时间正常的话一般是3个月,但是肿胀的时间要考自己锻炼的程度决定。建议:由于骨折的时候,固定时间较长,周围的组织粘连、血液循环不平衡,出现肿胀。只有通过锻炼,使周围的组织软化消肿,才能使血液循环达到正常的平衡,就能消肿了。建议你加强踝关节的屈伸锻炼。慢慢地就会消肿的。

距骨上部为踝关节的构成部分,且供血不良,伤后可能发生缺血性坏死,造成残疾。故在足部骨折中较为严重。骨折原因多为高处坠落、足底着地,距骨被挤压于跟骨与胫骨下端之间,致使距骨体横断或粉碎骨折。若踝关节背屈,则胫骨前缘压于距骨颈部引起颈部横断骨折;反之,若跖屈,胫骨后缘压于距骨后结节上致后结节骨折。临床以距骨颈部及体部骨折较多。跟骨几踝部骨折可与距骨骨折同时发生,有时难以鉴别,特别是距骨体骨折,需要拍片子确诊。

治疗:距骨颈部骨折没有移位的,用中药接骨药外敷以后,疼痛肿胀症状消除以后,石膏固定6周。距骨头骨折向背侧移位可手法整复以后,中药接骨药外敷以后,石膏固定。口服骨伤药配合治疗。距骨体骨折可为粉碎或折断两块,上下两关节面多有损伤,且常合并有脱位,可行手法复位及跟骨牵引治疗,同时接骨药外敷。后用石膏固定8周,避免负重。闭合治疗失败者,手术治疗,术中应尽量避免剥离,以减少骨折片坏死的可能,同时用口服接骨药配合治疗。距骨片结节骨折的后骨折片常向后上方移位,整复时伤足背屈,在跟腱两侧按压复位,然后将踝关节背屈石膏固定6-8周,同时接骨药口服配合治疗。

距骨骨软骨损伤,又叫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这类疾病名称很多,如经软骨距骨骨折、隐匿性骨软骨骨折等,目前多称为距骨骨软骨损伤。

导致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考虑可能与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机理类似,即与外伤、缺血因素有关。这种疾病主要在成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数病人有踝扭伤病史,伤后踝关节疼痛

,肿胀迁延不愈,经常伴有僵硬,无力,不稳甚至交锁。检查时,踝关节屈伸时疼痛

,肿胀,踝关节跖屈时距骨上关节面内外缘经常有压痛。核磁共振检查使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可以准确的显示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纤维软骨,关节液和肉芽组织,通过核磁可以准确判断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青少年患者,如果损伤面积较小,剥脱骨块稳定,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限制活动,佩带支具和药物物理治疗。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无效的或者损伤面积较大的,应该采取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1)关节镜手术:包括关节镜下单纯病灶清理术,

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加微骨折术(或钻孔术)。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小面积的距骨软骨损伤效果良好,优良率为83%~93%。(2)自体骨软骨移植或软骨细胞移植术:对于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加微骨折术效果不佳的病例、距骨骨软骨大面积损伤或深层有骨囊肿的病例,可尝试自体骨软骨移植、带骨膜自体骨或软骨细胞移植术等,优良率可达90%。

足部的关节有: 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有内侧韧带,连接内踝、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翻而引起损伤。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②跗骨间关节,包括: 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 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 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成跗横关节。 ③跗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屈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作屈伸运动。 足部神经: 坐骨神经自能部下降至国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两者分别下行进入足部。 1、胫神经从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后分两终支: 足底内侧神经:经拇展肌深面至趾短屈肌内侧向前,分布于足底内侧肌群及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经拇展肌及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侧向前,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外侧群及外侧皮肤。 胫神经损伤可引起: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和足内翻; ②感觉障碍:小腿后面及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 ③足畸形:因小腿肌前群及外侧群的牵拉,足呈背屈外翻状态(“仰趾足”)。 2、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二支下行入足: ①腓浅神经经踝关节前方下行至足背,分布于足背及第2-5趾背侧相对缘皮肤。 ②腓深神经经踝关节前方到达足背,分布于足背肌及第1至2趾背面相对缘皮肤。 腓总神经损伤可致: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 ②感觉障碍:足背及趾背感觉迟钝或消失; ③足畸形:“马蹄外翻足”。 足部解剖图 足骨共26块,分为附骨、跖骨和趾骨。 1、附骨。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 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 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 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 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 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 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2、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 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 ②第二跖骨; ③第三跖骨; ④第四跖骨; 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3、趾骨:共14块。包括: 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要尽量避免医疗事故:也要要正确客观的看待。 在足部可摸到的明显骨性标志: 足内侧:内踝;舟骨粗隆(内踝前约25厘米处);第一跖骨粗隆;第一跖骨小头(第一跖骨近拇趾的一端)。 足外侧:外踝;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小头。 足底:跟骨结节(脚跟下方);跟骨载距突(内踝下25厘米,距骨下方);第1一5跖骨小头;第1一5跖骨基底膨大部。 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肌:足肌属于骨骼肌。每块肌均有一定形态、构造和血管供应,受神经支配。如支配肌的神经受损伤或病变,肌失去神经支配而发生瘫痪,肌的血液供应受阻,可引起肌的坏死。若肌长期不活动,则萎缩或退化。 1、足背肌 ①趾短伸肌——由跟骨至第2至4趾,作用为伸第2至4趾。 ②拇短伸肌——由跟骨至拇趾,作用为伸拇趾。 2、足底肌 ①拇展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外展拇趾。 ②拇短屈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屈拇趾。 ③拇收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内收拇趾。 外侧群: ①小趾展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展小趾。 ②小趾短屈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屈小趾。 中间群: ①骨间跖侧肌——由第三至五跖骨至第三至五趾骨,作用为内收第三至五趾。 ②骨间背侧肌——跖骨至第二至四趾骨,作用为外展第二至四趾。 ③蚓状肌——由趾长屈肌腱至第二至五趾,作用为展跖趾关节,伸趾间关节。 ④趾短屈肌——由跟骨结节至第二至五趾,作用为屈第二至五趾。 ⑤跖方肌——由跟结节至趾长屈肌腱,作用为屈第二至五趾。 足部动脉:小腿的国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及胫前动脉两支进入足部。 胫后动脉又分为: ①足底内侧动脉:较小沿足底内侧前行; ②足底外侧动脉:自脚跟内侧斜行至第五跖骨底再弯向内侧,在第一跖骨底附近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称为足底动脉弓。 胫前动脉下行至踝关节前为: ③足背动脉:发出分支分布于足背和趾背,并发出足底深支参加足底动脉弓。足背动脉位在浅表,在两踝之间(系鞋带处)可触及其搏动。 ④足底动脉弓:由足底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构成,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间肌的浅面。弓的凸缘发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动脉,行于跖骨之间,再各分为两条趾底动脉,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 足部静脉: 1、足部的深静脉,均与相应的同名动脉伴行。 2、足部的浅静脉:在皮下组织中构成形式不定的静脉网,多处发出吻合支与深静脉吻合。 3、足背静脉网(弓):收集足背的静脉血,其两端沿足两侧缘上行,分别接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①足内侧缘经内踝前方上行接大隐静脉,再上行入股静脉; ③足外侧缘经外踝后方上行接小隐静脉,然后上行注入国静脉。 足部淋巴: 足外侧淋巴管及足深部淋巴管均上行注入国淋巴结,再上行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足内侧淋巴管上行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再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该文章转自[体育资源网]: http://www211tycom/zhuanye/HTML/56405html

麻烦采纳,谢谢!

长腿石膏固定期间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1)等长肌收缩运动。即肢体在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它可以促进局部血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其方法主要以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为主,即使大腿有下蹬或抬腿动作,使大腿肌肉放松、收缩,每日做上百次以上,一直到拆石膏为止。 (2)做踝关节、趾间关节屈伸活动。其关节活动有利于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小腿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其方法为主动功能锻炼与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即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百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拆石膏为止。

你好!距骨骨折后瘸多久才能正常走路,取决于受伤严重程度、对位好坏、愈合时间及功能锻炼情况。骨折愈合,表明没有感染,一般不会坏死。

脚还不能顺利弯曲,需要多做功能训练:

1、足踝屈伸法,先作踝关节最大限度的背伸,然后再作最大限度的跖屈,反复多次;

2、足踝旋转法,先作踝关节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再改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反复多次;

3、足趾伸屈法,先将脚趾用力背伸,然后再用力跖屈,反复多次。

踝关节骨折术后应该注意恢复训练的,大约是术后4~6周:此期骨折已基本稳定,骨折处已有纤维组织粘连原始骨痂形成。踝关节从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度到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鼓励你做一些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同时辅以外力来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每日早、中、晚各锻炼100次左右。同时鼓励患者做髋及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持续至术后6~8周。术后6~12周:此期骨折已处于临床愈合期,你可以扶拐下床 做患肢部分负重功能活动,并逐渐增加负重量,术后3~4月:加强小腿三头肌力量训练如提踵,进行平衡训练如翘板练习,曲伸练习如斜坡和深蹲练习等;术后4~5月:患肢可适应轻松体力活动;术后5~7月:物理运动及干重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13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