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对抗力量对关节或肢体进行牵拉,使关节伸展,称为拔伸法。又称为“拔法”、“拽法”、“牵拉法”、“牵引法”。常用于颈腰部、四肢关节处。具有整骨复位、松解粘连、解除痉挛、拉宽关节的作用,是治疗骨折和关节脱位不可缺少的手法。拔伸法的操作方法共性是:固定肢体或关节的近端,术者沿纵轴方向牵拉其远端;或在关节两端做相对用力牵拉。其动作要领是:①动作要稳而缓和,均匀而持续。开始拔伸时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要用突发性的暴力。②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控制拔伸的力量和方向。否则,运用不当不但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还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1颈椎拔伸法
操作
(1)颈椎掌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在其身后,用双手拇指顶按枕骨下方风池穴处,双手掌根合力夹住下颌部两侧以帮助用力。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
(2)颈椎肘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在其身后,一手扶住患者枕后部,另一侧上肢用肘弯部托住其下颌部,手掌扶住对侧头部,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牵引其颈椎。
本手法操作方便且较省力,故临床上在颈椎拔伸法中应用较多。
要领及注意事项
(1)颈椎掌托拔伸法:拔伸时术者双手掌不能夹按两侧颈部,以免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患者头晕等不良反应。拔伸时应使患者头部保持中立位或稍前屈位,还可以配合颈部缓慢的摇法。
(2)颈椎肘托拔伸法:术者肘部不能挤按颈前部,以免压迫气管引起呼吸不畅。拔伸时应使患者头部保持中立位或稍前屈位,还可以配合颈部缓慢的摇法。
适用部位颈椎。
作用主要用于落枕、颈椎病、颈椎半脱位、颈椎小关节错缝、颈项部扭伤、项背肌筋膜炎。
2肩关节拔伸法
操作
(1)肩关节对抗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用双手握住其患侧腕部和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咐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协助固定患者身体,与术者牵拉之力相对抗。
(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臀部半坐在患侧床边,将一足跟置于患者腋下(左肩脱位用左足,右肩脱位用右足),双手握住其患侧腕部做缓缓拔伸,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与之相对抗。持续1~2分钟后,再逐渐使患肩内收、内旋。此法又叫手牵足蹬法。
适用部位肩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肩关节脱位、粘连。
3腕关节拔伸法
操作患者坐位。术者坐在其侧方,或站在其侧方,一手握住其指掌部,另一手握住其前臂部,两手同时用力做对抗拔伸。在拔伸的过程中,术者还可以配合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活动。
适用部位腕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腕骨错位、腕关节扭伤。
4指间关节拔伸法
操作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另一手捏住患指指端,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拔伸。
适用部位指间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指间关节半脱位、指间关节扭伤、屈指肌腱腱鞘炎、指间关节屈伸不利。
5腰部拔伸法
操作患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关节上端,逐渐用力做拔伸牵引。
要领及注意事项操作时,患者应用力抓住床头,术者上身应顺势向后倾仰,以加强拔伸牵引的力量。
适用部位腰部。
作用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6骶髂关节拔伸法
操作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微屈,会阴部垫一软枕。术者站在患者足端,一手按住其膝部,另一侧上肢用腋部夹住其小腿下段,前臂穿过其腘后,握住另一手的前臂下部,再用一足跟部抵住患者的会阴部软枕处。然后,术者身体逐渐后仰,手脚协同用力,将患侧下肢沿纵轴方向进行拔伸牵引。
要领及注意事项在做骶髂关节拔伸法之前,术者要先用按揉法、摩法等手法将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放松,以利于关节的复位。骶髂关节复位后,术者应嘱咐患者在屈髋屈膝位卧床休息2~3周,以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适用部位骶髂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骶髂关节半脱位。
7踝关节拔伸法
操作患者仰卧或坐在床上。术者用一手握住其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其足趾,两手协同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拔伸牵引。
要领及注意事项在拔伸过程中,术者可配合做踝关节的摇转活动。
适用部位踝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踝关节扭伤。
最近一位55岁女性患者前来就诊,主诉右肩膀已反复疼痛半年多了,一开始是打扫后才会有酸痛出现,还以为是肌肉酸痛,但最近两三个月发现晚上容易因为肩膀而痛醒,不得已之下故前来就诊,且叙述在穿脱衣服、梳头发或刷牙时,会因肩膀的僵硬疼痛而无法顺利完成动作,有时还会有虎口麻木或颈部酸痛等症状出现。
(情境照片/图库提供)
五十肩,又称冰冻肩,或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肩凝症等。常发生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且女多于男,一般以单侧为居多。主要的症状为关节疼痛难耐,昼轻夜重,上举、后伸、外展等活动范围均受限等,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病因为肩部慢性劳损,或因老年性退变、劳累过度、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亦有因急性损伤的治疗需长时间固定肩关节活动所引起。使得肩部的肱骨关节囊、肩下滑液囊(黏连囊)、三角肌、二头肌、旋转肌腱群、韧带等组织退化或发炎,病患因疼痛不敢活动,导致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误认为是肩关节沾黏,而鼓励病患加强运动,反而让病情更加严重。
中年人易得五十肩宜休养
在中医属于「痹症」、「伤筋」、「筋痹」、「臂痛」等范围,本症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肩臑肘臂外皆痛」等相关记载。病因多为「劳损」,加上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邪侵于筋所致,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著、肿胀、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或关节疼痛而难以伸张为临床表现的病证。
在五十肩的治疗上,西医多服用肌肉松弛剂或止痛消炎药物,中医治疗则根据个人的体质使用中药调理、针灸合并推拿治疗;针灸部分可局部取用肩髃、肩髎、肩贞、臂臑等穴位;或远部取条口、承山、阳陵泉等穴来治疗。因多属肩下粘连滑囊退化及周边肌肉疼痛,急性期冰敷;缓解期则搭配热敷、 等治疗,可加强疏经通络、活血散瘀的效果。除了门诊治疗外,也建议病人平时多休息,不宜肩部过度劳动或持重,并适时的热敷及做好保暖动作,可帮助维持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提升修复能力。
腕三角纤维软骨又称腕关节盘,是位于尺骨和三角骨之间的纤维软骨,呈三角形。三角形的较厚的尖端借纤维组织附着于尺骨茎突桡侧及其基底小窝,三角纤维软骨较薄的底附着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相平行,成为桡腕关节尺侧的一部分。三角纤维软骨掌背侧与腕关节囊及桡尺远侧关节的掌背韧带紧密相连。腕关节盘横隔于桡尺远侧关节与桡腕关节之间,而将此两关节腔完全隔开。为增强关节的滑动性并防止在回旋时的损伤,有囊状隐窝借以缓冲。三角纤维软骨是腕关节尺侧的缓冲垫,是桡尺远侧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
病因病机
先天性、创伤性、退变性均可引起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损伤处多发生在三角纤维软骨与桡骨远端腕关节尺侧边缘交接处。一般腕关节在工作时多呈旋前位,此时桡腕关节尺屈和背伸时,三角骨紧压腕三角纤维软骨的远侧关节面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活动;同时在三角纤维软骨的尺骨面因随同桡骨旋转,需要在尺骨头上滑动,如此在三角纤维软骨的上下关节面因受力不平衡发生扭曲损伤。当前臂旋前、桡腕关节尺屈、背伸及在手部被固定时,三角纤维软骨发生撕裂。此外,由于桡骨远端骨折等损伤,也可造成腕关节盘破裂。因此,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的早期症状往往被其他严重损伤掩盖而忽略。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是慢性腕尺侧疼痛伴有腕部无力,腕关节功能受限,前臂旋转活动及抗旋转活动时引起疼痛,尤以旋后时疼痛加重。体检:腕尺侧、桡尺远侧关节压痛,腕部屈伸、旋转活动受限,握力下降,关节弹响。如伴有周围韧带损伤可发生腕关节不稳定,晚期可出现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表现。
(二)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可见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腕关节碘油或空气造影可以根据造影剂的流向判断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的位置。
2MRI检查可以多平面、多层次显示骨与软骨的结构,定位准确,且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它不仅可以直接显示三角纤维软骨的损伤撕裂部位,而且可以显示与其相关的骨与软组织的异常改变,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3关节镜检查关节镜检查为最为可靠的方法。腕关节镜可以直接了解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软骨损伤的程度,关节内韧带损伤的情况,而且发现损伤后可以直接进行修复或行其他治疗。
辨证论治
腕三角纤维软骨无直接的血液供应,仅在周围与关节囊和骨的附着处有少量的血液供应,大部分依赖关节腔的滑液营养。
(一)手法治疗
1合筋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下。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托握伤腕,并用中指扣在伤处(阳谷穴),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示、中、环、小指,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环转摇晃6或7次,然后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时,使腕部向桡侧屈,而后再快速向尺侧屈,同时托握腕之手的中指,向桡侧戳按。
2屈转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上。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托握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神门穴)。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示、中、环、小指,由外向里环转摇晃6或7次,然后向桡侧斜上方拔伸,再向尺侧屈,同时拿腕之手的中指向下戳按。
(二)药物治疗
1内服药初期可选用虎力散,治以活血、消肿、止痛;后期治宜舒筋活络,方选小活络丸或伸筋胶囊。
2外用药早期外用伤痛膏,后期用苏木合剂外洗。
(三)功能锻炼
损伤早期尽量避免腕部活动,5~7天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在外固定的保护下逐渐行腕关节功能活动,做伸握拳动作等。但是,功能活动以在不引起尺骨小头周围疼痛的情况下进行。
(四)其他疗法
1局部封闭疗法,曲安西龙20mg、利多卡因2ml加生理盐水2ml混合后做痛点及其周围封闭。
2手术治疗,根据损伤的程度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术式。尺骨缩短术;三角纤维软骨部分切除术;尺骨头切除术等。手术切口可选腕尺侧背侧切口。
3关节镜治疗。
手六白:上白、中白、下白内白、外白、分白。
在手掌背2、3、4掌骨缝上、白字表示、手掌背处的穴位,所以可以治疗腰背问题,只要是后头至尾骶区域的病症全部都可以治疗。
上白穴:食指掌骨与中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5分处。
中白穴:无名指掌骨与小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5分处。
下白穴:无名指掌骨与小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15寸处,即中白穴上1寸处。
内白穴:中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5分处。
外白穴:中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15寸处,即内白上1寸。
分白穴:中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15寸处,即上白上1寸处。
分白、上白:入心、肺、肾三经。
外白:入肺、胃二经。
内白:入肺、脾二经。
下白:入肝、肾二经。
中白:入肾、膀胱二经。
上白:疏风泻火,滋阴明目,疏经镇痛。
中白、下白:疏经活络,利水消肿,利道下焦。
内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外白:疏风解表,舒经活络。
分白:疏风泻火,滋阴明目。
直刺3~8分。
双手取穴效佳。
临床上常用六针齐下,为加强倒马针法。
一、腰背脊椎区域:
腰疼、腰闪岔气、颈椎、胸椎、腰椎、背痛、膏肓痛。
二、头面五官脑部区:
后头痛、头晕、眼花、头顶痛、脑鸣、脑中风后遗症、脑供血不足、脑瘫。还可以治疗白发及脱发,主治一切脑病
三、坐骨下腹区域:
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炎,腹股沟痛、妇科炎症、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腿脚屈伸不利、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手六白穴临床应用处方
1、董氏针灸坐骨神经痛处方,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都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的,除了坐骨神经痛、腿部发麻、有时还会引发行动不便,甚至严重到下不了床!这组处方就是肩六、手六、手千金、手五金
2、董氏针灸腿脚水肿处方,这个病症大多是因身体的水液循环代谢功能失调,又无法靠身体的阳气推动,只能停留在腿脚上,造成严重水液循环障碍,导致腿脚水肿!此种情况临床多见于脾肾功能不足的老人身上!董氏针灸临床有许多穴位都有疗效,这组处方就是手六、肩六、通肾通胃通背、
3、董氏针灸眩晕处方只要头痛、头晕、眩晕,梅尔尼氏症均可取用这组处方就是手六,三顶,火菊火连火散,木斗,木留
下白穴非十四经之液门穴,正确位置在液门穴下五分。
中白穴上一寸为中渚穴,有人误以中白为中渚,实为错误。
中白穴为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之一,其主治范围很广,其入肾经,对骨骼方面疾病,常取用此穴,搭配下白穴效果更好。
在手部肌腱的外面包着一层纤维组织,称为腱鞘。它具有维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动的功能。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复、过度活动时,使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水肿、纤维性变,引起内腔狭窄。由于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通过的径道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这就是腱鞘炎,又有狭窄性腱鞘炎之称。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病,以手腕部的桡骨下端外展拇长肌与伸拇短肌的总腱鞘,以及第一掌骨头的屈拇长肌腱鞘两处最常见于香烟厂的女工、包装工、装订工;缝纫工、缮写员、家庭妇女、画家、教师等。发生于中指的以屈指肌腱腱鞘炎为多。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清晨醒来时特别明显,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疼痛有时向腕部放射。掌指关节屈曲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当弯曲患指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酸痛难忍,用另一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机样的动作及弹响,故也有“扳机指”或“弹响指”之称。腱鞘炎的治疗方法有:1.早期减轻手指的活动,使局部得到休息;2.推拿、针灸有一定疗效;3.用醋酸氢化考的松、醋酸曲安奈德或醋酸强酌松龙025毫升注入腱鞘内进行局封,有较好疗效;4.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上述疗法无效者,可切开狭窄部分腱鞘,并行部分切除,使腱鞘不再挤压肌腱,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白话解夫参博以为要,辑简而舍繁,总玉龙以成赋,信金针以获安。
我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博览古今医籍和“玉龙歌”,择其要点,删繁就简,编撰而成“玉龙赋”,使人们认识针灸祛病保平安的方法。
原夫卒暴中风,囟门、百会;脚气连延,里、绝、三交。
对突然发作的中风,取囟门、百会穴治疗;脚气病缠绵不
愈,足三里、绝骨、三阴交是常用的有效穴位。
头风鼻渊,上星可用;耳聋腮肿,听会偏高。
头风头痛,鼻渊流浊涕、头痛,取上星穴;耳聋腮肿,取听会穴是高明的用法。
攒竹、头维,治目痛、头痛;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
攒竹、头维二穴相配,可以治疗头痛目痛。乳根、俞府二穴相配,可以治疗哮喘、咳嗽痰多等症。
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
风市、阴市二穴对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股膝麻痹、迈步困难很有效;阴陵泉、阳陵泉二穴,对于膝关节肿痛之症,疗效显著。
二白医痔瘘,间使剿疟疾。
经外奇穴二白穴专用治痔瘘,间使穴治疟疾。
大敦去疝气,膏肓补虚劳。
大敦穴治疝气是针到病除的效穴。膏肓穴是主治各种虚劳病及慢性疾患的要穴。
天井治瘰疬瘾疹,神门治呆痴笑啕。
天井穴能治疗瘰疬、瘾疹;神门穴对于哭笑无常的痴呆病人效果较好。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尪羸喘促,璇玑、气海当知。
咳嗽多痰,宜刺太渊、列缺穴;枯瘦如柴的气喘病人,取璇玑、气海穴,疗效很好。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
期门、大敦穴上下呼应,可散结、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疗痞块疝气。
劳官、大陵,可治心闷疮痍。
劳官、大陵穴,可以治疗心胸烦闷及疮疡之症。
心悸虚烦刺三里,时疫痃疟寻后溪。
心悸、心烦虚证针刺足三里,疟疾发作取后溪穴,有显著疗效。
绝骨、三里、阴交,脚气宜此;
绝骨、足三里、三阴交三穴相配,不论干湿脚气病,均可医治。
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睛明、太阳、鱼尾(丝竹空)三穴,可治疗眼病。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
老年人小便不禁,尿意频数,夜尿多等,可取命门及肾俞穴等艾灸,效果较好。
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之可推。
妇女乳腺炎,可取少泽、太阳穴治疗。
身柱蠲嗽,能除膂痛;
身柱穴可祛除咳嗽之症,还能治疗脊梁骨痛。
至阴却疸,善治神疲。
至阴穴能治疗黄疸病,还善治精神疲劳之症,有健脾胃、清热退黄、振奋精神之效果。
长强、承山,灸痔最妙;
艾灸长强、承山二穴,治疗痔疮效果。
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丰隆、肺俞二穴相配,治咳嗽痰喘有奇效。
风门主伤冒寒邪之嗽。
风门穴对感受寒邪导致的咳嗽效果较好。
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
天枢穴对脾胃病消化不良所致的泄泻效果很好,可刺可灸。
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
筋脉拘急,成为背曲身俯,难以伸直的形态,可取风池、
绝骨二穴为主治要穴;人中、曲池穴,可以治疗肌肉痿弱无力,脊背弯曲的病证。
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
伤寒未解,可以针刺期门穴,使这一经的证候不至于传为其他经的证候,病可因此而转愈。
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
癫痫发作,可针刺鸠尾穴,但这个穴部位较为特殊,针刺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谨慎。
阴交、水分、三里,蛊胀宜刺;
三阴交、水分、足三里三穴相配,可治疗各种虫、水臌胀病。
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
足关节附近肿胀灼热,剧烈疼痛,商丘、解溪、丘墟三穴相配合,自可发挥相得益彰的妙用,使病痊愈。
尺泽理筋急之不用,腕骨疗手腕之难移。
尺泽穴对于上肢筋脉拘挛,不能自由伸屈运用的病有效;腕骨穴对于手腕无力或疼痛、活动不利的病均有疗效。
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肘挛痛兮,尺泽合于曲池。
肩背脊柱疼痛,可取五枢、脊缝穴治疗;肘关节周围筋肉挛急,屈伸不利,并有肿胀疼痛的现象,尺泽、曲池相配,可发挥舒筋镇痛的疗效。
风湿传于两肩,肩髃可疗。
风湿病侵袭到两个肩关节,肩髃穴是不可少的效穴。
雍热盛乎三焦,关冲最宜。
三焦热盛,取关冲穴效果。
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
手臂红肿,中渚配以液门穴,可以治疗。
脾虚黄疸,腕骨、中脘何疑。
慢性发作,或体力衰竭,长期不愈,属于阴黄之类的黄疸,可以取腕骨、中脘穴治疗,能补虚祛黄。
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
外感风寒,如果无汗,针泻复溜;如果有汗,则取合谷穴治疗。
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
足三里可以治疗胸腹胃脘部胀满,气逆不舒之证。
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神。
对于病邪人于少阴,六脉沉伏之病,取复溜有神效。
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内庭、临泣,理小腹之。
照海、支沟二穴相配,可以祛除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的症状;内庭、临泣二穴,治疗小腹胀满效果好。
天突、膻中医喘嗽;
天突、膻中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病。
地仓、颊车疗口㖞
地仓、颊车相配,可以治疗口角㖞斜。
迎香攻鼻窒为最,肩井除臂痛如拿。
鼻塞不通可以取迎香穴,肩井穴对于臂痛之症可以针到病除。
二间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
二间穴治疗牙龈红肿疼痛之症,中魁穴治疗翻胃呕恶均能立见神效。
百劳止虚汗,通里疗心惊而即瘥。
百劳穴能祛除虚劳病的自汗盗汗;通里穴能够治疗心惊的病。
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左右太阳,医目疼善除血翳。
大小骨空穴,能够治疗睑缘溃烂、流泪的病;两侧太阳穴可治疗眼睛疼及血脉贯布,遮满黑睛,不能视物的病。
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
心俞、肾俞相配可以治疗腰虚困乏,梦遗病。
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人中、委中相配,可以治疗脊背强痛、腰痛腰酸及外伤闪挫所引起的腰背痛。
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
太溪、昆仑、申脉穴,最长于治疗足肿、行走困难的病。
涌泉、关元、丰隆,为治尸劳之例。
涌泉、关元、丰隆穴,可以治疗尸劳病(肺痨)。
印堂治其惊搐,神庭理乎头风。
印堂穴治疗惊风抽搐,神庭穴治疗头风痛效果很好。
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
针泻大陵、人中穴,能祛除口臭。
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
多灸带脉、关元二穴,可治疗肾虚之疾。
腿脚重疼,针髋骨、膝关、膝眼;行步艰楚,刺三里、中封、太冲。
腿脚发沉、疼痛,针刺髋骨、膝关、膝眼;走路艰难、痛楚,针刺足三里、中封和太冲穴。
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
内关配照海,治疗气血痰浊在腹内凝结而成的痞块之类的病。
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
眼目红赤之实证,用三棱针刺入内迎香(经外奇穴),血出热泄,病可立愈。
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与支沟;
大陵、外关、支沟穴相配,可以治疗腹痛、大便秘结。
腿风湿痛,居髎兼环跳与委中。
两腿风湿疼痛,取居髎、环跳、委中三穴,疗效很好。
上脘、中脘,治九种心痛;
上腹、前胸部的疼痛,可以针刺上脘、中脘穴治疗。
赤白带下,求中极之异同。
赤带、白带的病因性质虽是各异,但在中极穴施行治疗,却能同样地获得满意的效果。
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
如果心内虚热壅盛,应取少冲穴,或补或泻,自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实虚。
视物模糊不清,眼目充血的病,不论虚实,都可取肝俞穴治疗。
当心传之玄要,究手法之疾徐。
我们接受了先哲遗留下来的丰富经验,包括其中的高深学理和主要的治疗原则,再能进一步研究操作手法的快慢补泻,就可在临床上实际应用了。
或值挫闪疼痛之不定,此为难拟定之可祛。
如果遇到挫闪等外伤,出现疼痛,除了一般常用的经穴之外,即以痛处为穴,亦可获得祛邪止痛的功效,这是难以拟定部位的。
辑管见以便诵读,幸高明而无哂诸。
就我短浅的见解所及,选辑编成“玉龙赋”,以便于初学者记诵阅读,如有未尽完善之处,希望高明者不要见笑。
从以上症状来分析,不是单纯的几种病症,而是阳虚寒冷体质发展到比较严重程度,需要综合调养。
1、食补;“寒则温之”如山药、胡罗卜、羊肉等。
2、适当体育锻炼:慢走、打太极拳等。
3、按摩:肚脐下约二指宽的气海穴,用食指和中指每天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中风后期可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恢复气血,疏通经络。另外手部有一个穴位对手部屈伸不利效果特别好,叫中渚穴定位于手背部,相当于是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即在第4、5掌骨间的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下,在手背部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以触及到凹陷,即是该穴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