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轮指技巧

琵琶轮指技巧,第1张

  轮指是很多琵琶演奏中都出现的几千,那么琵琶轮指技巧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琵琶轮指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琵琶轮指技巧:轮指的注意事项

 轮指较 其它 指法来说,相对要难练一些,因为它要克服我们手指生理上的种种局限。有很多人放弃琵琶,大多是因为轮指难练。练好轮指,对表达一个曲子的内涵至关重要,初学者则要在一接触琵琶就要开始练轮指。

 在吉它演奏中,有不少技巧与琵琶类似,其中之一便是轮指。只是吉它的轮指一般是三指轮(即用食、中、无名指),半轮时方加入小指,且用的是“勾”,大拇指一般不参与轮,只用来弹低音以求得和声效果,所以吉它的轮指相对要容易些。

 琵琶轮指是用五指轮流去触弦,共得五声,且要求这五声发音量相仿,节奏均匀。我们五个手指的长短、粗细、掌指关节间的宽度等都不一样,而且在触弦时,它也不象平常我们习惯的把手指向内勾,而是要一个一个地把手指向外弹出去,且触弦的部位要集中在五市分内。所以,练好轮指是要费一定的功夫的。

 轮指常见的问题是各指发音不均匀,不连续。一般是大、食指音重,中、名、尤其是小指发音轻;大指、食指之间,大指、小指之间不连续;轮的整个间量较弱;轮的发音伴有较大噪声等。

 轮指主要是靠手指的关节运动发声的,而我们的手指一般大、食指关节较粗,力度大,而中、名、小指相对要细些、力量也小,尤其是小指,更是如此。所以,可先将中、名、小三个手指的指关节作频繁的屈伸动作,以使增强各指关节的运动灵活度与力度。中、名小三个手指指甲在与弦身接触时所成横的角度要小些,弹弦时各手指尽可能向面板方向作内压。

 各指发音的时值不均匀,中、名、小三指弹弦速度较快而音量小,可将中、名、小三个手指用极慢的速度和较强的音量,使其纠正太快的习惯。拇指挑与食指弹这音的时值较其它指之间长,大都由于在轮的开始时只会用食指起轮之故,可改用拇指起轮的 方法 。而对于大、小指间时值长的现象,则多是因为只会用拇指起板之故,可改用食指起轮的方法。

 轮的整个音量较弱,多是因为手指不灵活,力量小。平时要加强手指的灵活性及力量的练习,可随时将各指作单独而频繁的屈伸运动,以增强各指关节的灵活性与力度。在轮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各指的关节来运动。

 轮的发音伴有较大噪声,尤其是拇指挑时噪音特别大,在练习时,先将拇指的两个关节的运动都练得非常灵活;次将拇指养成运转到名指处然后挑弦的习惯;再注意拇指甲与弦身在触弦时的时间要愈少愈好,触弦面积要愈小愈好。

 总而言之,在轮指练习中,要特别注意手指的灵活性与力度。一开始练轮指时,可默念“一二三四”的节奏,每一节奏开头要重弹,由慢速开始练,到练到一定程度时,手指自然会加快,长此以往,轮指就练成了。

 为了加强指关节的灵活度,在不练琴时,也可进行模拟练习,方法如下:

 把腕关节固定在桌面上,即手掌根部与腕关节相连的部位靠在桌面上(手背向上),将要练习的手向手掌方向弯屈,再将弯屈着的食指向前方用力弹出。在作上述的伸出运动时,须强迫第二、第一指关节运动和用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作伸出运动时,先将指甲用力抵靠在桌面上,然后用力伸出。

琵琶轮指技巧:琵琶轮指演奏技巧

 二胡等拉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可拉“长弓”来得到连续不断的长音。笛子等吹奏乐器,演奏长音时,可一口气吹出连续不断的长音。琵琶等弹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就须用“轮”或“滚”、“摇”等指法,利用同一音位的各个快速单音联成了一个长音。用长弓与一口气吹的长音,是毫无间断的长音,用轮或滚摇的长音,在长音的中间,存在无数的短促间歇。

 轮指的定度:以右手指为第一、中指第二、无名指第三、小指第四,一个接一个依次顺向(左前方)弹出;接着大指为第五由反向挑进得五声称一轮。这种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指法称为轮指。轮指时五个手指击弦的时间间距要均匀,声音要统一。

 轮有两种奏法:一种叫“下出轮”,是先用右手的小、名、中、食指次第向左弹出,然后拇指向右挑进。由于它是先用小指开始作轮,因此叫做“下出轮”。清代浙派多用此法。其优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于相仿;缺点是音量一般较弱些。另一种叫做“上出轮”,是先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上面开始作轮的,清代直隶派多用此法。其优点是发音量一般较强些;缺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致强弱不一。由于目前大都采用了“上出轮”的方法,因此就以介绍上出轮为主。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常用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划、拂、扫、撇类 划、拂、扫、撇类,包括划三弦、拂三弦、滚二弦、滚三弦、滚四弦、临、挂。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此类的发音量较强,易于作出激烈而有力表现,能突出重音,强化节奏,因此,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常配用这类指法。

 轮指是琵琶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最难学的指法,通常有这种说法:轮指学好了,琵琶就学会一半了。

一、提高轮指力度能力,

 一是要固定规范的轮指手型。轮指的手型和弹挑的手型相同,都要形成半握拳状,手指的小关节都要弯曲孤起,大指和食指指尖捏在一起,手虎口呈圆圈形,右大臂自然下垂,右小臂和手背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整体上保持轮指的自然准备状态。

 二是要放慢速度进行空弦轮指练习。因为只有放慢速度练习轮指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科学方法。我们可先从食指起板开始,然后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向外弹出;也可以从大指起板,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向外弹出。指与指间隔的时间要与钟表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般快即可。正确的方法要求先把手指半握起来,然后依靠每个手指小关节的力量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的用力向外弹出,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向外蹦,哪个手指弹得不响就要重新再弹,不可四个手指同时从弦上草率划过。为了控制速度,锻炼手指的内在潜力,可用口默念数字的方法控制弹指时间,如:一(大指)二 (食指)三 (中指)四 (无名指)五(小指),五(食指) 四(中指) 三(名指)二(小指)一(大指)的循环练指。第一遍前行是大指起板,返回则是食指起板。每个手指完成弹弦后要迅速放松,由较直的指形恢复到半握拳的准备状态。

 三是要创造条件模拟轮指练习。也就是离开琵琶练习轮指,因为只在琵琶上练习轮指,时间短,局限性大。所以要扩大练琴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练习轮指。如行走,可以利用上衣对襟左侧边线做琴弦,左手捏住对襟下端将衣襟拉紧,右手可在衣襟上边练习轮指;如上课和就餐时,可以把桌子面和桌子腿的边楞线做为琴弦,在不影响学习和就餐之余练习右手轮指;再就是可以把墙角做为琴弦,只要路过墙角时,右手就要不失时机的在墙角线上练上几遍。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如不练轮指手指就会发痒,长此已久,右手五指的内在力量和轮指技术就会不知不觉的逐渐加强。

 二、提高轮指独立能力

 同学们开始学习琵琶轮指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右手指分不开,五指连在一起,相互粘连,动一指全军覆没,甚至因此动摇了学习琵琶的信心。那么怎样解决手指互相依赖,不能独立出指的弊端呢 经验 表明,一是要练习反轮指法。所谓反轮就是小指起板的轮指。轮指顺序是小指在前,然后无名指、中指、食指、一次向外弹出,大指最后挑进。其手型与正轮一致,准备动作都是半握拳形状。手指的用力(紧张)与放松要灵活交替转换,速度与上述讲的正轮相同,可以在D调的第一把位2 3 4 5(即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以次弹出),反复进行。

 也可以大指先挑里边的空弦,然后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在一弦上以次轮出,这种轮法就叫挑轮。这样可以打破传统轮指的常规习惯,让每一个手指得到有效的独立锻炼,尤其是对无名指和小指的独立锻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进行手指分解轮指练习。就是变五个手指弹一个音,为一个手指弹一个音。以D调为例,如第一把位的1 2 3 4 5,食指起板弹1、中指弹2、无名指弹3、小指弹4、大指挑5;再就是大指起板挑5,然后4 3 2 1由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弹出,也就是反轮形式。连续起来就是正轮、反轮交替进行。这种方法是锻炼五个手指独立操作最有效的方法。五指轮练成了,琵琶的三指轮、半轮(即四指轮)就会无师自通了,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轮指能力。三是进行挑轮练习。

 在上述指法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即发音点数达到嗒嗒嗒的均匀线条后时,就要开始练习挑轮指法。具体指法就是大指挑里弦在前,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弹一弦在后。可以说挑轮指法是琵琶演奏最难掌握的指法。开始要先练习慢节奏的四分音符曲子,大指按每拍一个轮子,一个轮子挑一次的数量进行;然后再练习节奏比较快的八分和十六分音符。这个阶段的挑轮效果,就形成了大指唱主角,其他轮一弦的四个手指就成了唱配角的关系,主音是大指在里边三条弦上的挑奏(即复调),副音就是一弦上的轮指衬音。如《春雨》中的大段挑轮,全是十六分音附的挑奏,在音乐学上就叫配器和声。要达到这种轮指能力,按每天练琴2、3小时计算,得需要三年的功夫。

 三、提高轮指颗粒能力

 首先要练成右手五个手指都会象食指那样弹挑、滚奏的能力。具体方法是,要打破以往只用食指和大指弹挑的常规,改为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都要会弹挑本领,在演奏琵琶弹挑练习曲时,要下意识的采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进行交替弹挑练习,尤其要练好小指和无名指的弹挑练习,因为这两个手指的力量有先天的不足。开始要坚持从慢弹起,要求每一首练习曲子大指和其他四个手指要轮流弹挑一遍,直至小指、无名指、中指力量和灵敏度均达到食指的力度和速度为止。

 二是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要均衡统一,有较强的颗粒性。我们在练习轮指中,要经常检查每个手指的发音情况,听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是否圆润、饱满、透亮,轮指的颗粒声音是否干净连贯。对发音木讷、沙哑或里外碰弦的手指,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手指能力的单独训练,进一步增强力量软弱手指的力度和弹挑能力。如果五个手指的力量均衡了,那么轮出的声音也就统一均匀了。

 三是要正确的运用轮指角度。角度是因为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甲随着轮指时出指的方向所决定的,方向不同其角度就不同,而产生的音色也不同。这是由于手指甲用峰的区别。我们戴的指甲有三个峰面,即上侧峰、下侧峰、中峰。上下两峰属偏峰,中峰是指甲的正面,这个峰触弦发声圆润亮丽,饱满透明,而其它两峰发声生硬尖厉。所以要多采用中峰轮指,以求轮指声音饱满、园润、颗粒性分明的良好效果。采用中峰轮指,手腕要辅助手指运动稍向上转动,右手背要保持与琵琶面板相垂直的角度,这样有利于调整小指和无名指过弦用峰的角度。再就是触弦时指甲吃弦的深度越浅越好,这样发出的声音干净、集中、统一,富有较强的颗粒性。

 四、提高轮指纯净能力

 一是左手指按弦的位置要得当。

 如果手指尖按在相、品的大上端,离相、品距离较远,弦身与相、品接触不实,弹弦后琴弦震动摇摆与相、品发生摩擦,就回发出唦唦的噪声;如果手指按在相、品的顶端,妨碍了弦身的震动,就会产生木哑之声。正确的按音位置应按在离相、品很近的上端,手指下侧紧挨着品的上边缘,右手轮指时左手按指要用力按实,让弦身与相品接触处不留缝隙,使相、品上端的琴弦没有震动的余地,这样就会发出干净明亮、颗粒饱满的乐音。

 二是右手轮指的手势要正确。

 轮指时左右碰弦的原因主要是手指小关节僵硬机械,缺乏弹性,收放不自然,动作不灵活,手指没有及时收回,而是继续伸直运作且动作过大而碰幢到其他琴弦发出的噪音。正确的轮指手势是,右手指弹弦后马上回复到半握拳准备状态,弹弦时小关节要产生压弦感觉,能够较好的利用琴弦的弹性对手指产生反弹作用,使手指自然地返回到半握拳位置。手腕要配合轮指上下轻微旋转,其力量要与手指的用力相均衡。如果手腕的力量大于手指的力量,就会导致手指的活动范围扩大而碰弦产生噪音。大指挑弦后中关节要立即收回,不要总是伸直状态,大指的具体运作是,准备挑弦要低头,挑弦时要抬头,手虎口始终保持圆形状态,这样就预防和消除了碰弦机会。

 三是左手按指要与琴弦严密结合。

 幼儿天生爱玩,平时让幼儿玩手指游戏,不仅能益智,还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幼儿园常用手指游戏 ,欢迎阅读。

  1、小动物做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小鸡小鸡叽叽叽(双手食指伸出点作小鸡嘴状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双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状放到头顶)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飞飞飞(双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状一只手放头上一只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双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余四指并拢作小狗状)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双手五指伸开放在身体两侧)

 我们一起爬上山 (从宝宝脚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2、手指宝宝做运动

 一个手指点点点 (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 (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 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 (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 (双手对拍)

3、小兔子盖新房

 小兔子,盖新房 (双手做小兔耳朵,五指并拢,指尖碰指尖各三下)

 小猴、小狗来帮忙 (双手做小狗、小猴状,右手手背向上,左手手指爬过)

 锯的锯,钉的钉 (左手并拢做锯子,右手心向上,同样左手握拳做锤子)

 新房盖得真漂亮 (双手交,手指自由晃动)

 进屋一看黑漆漆 (双手做眼睛,左右观望)

 原来忘了安个窗 (双手食指在头两侧画圈,双手大拇指、食指再做照相机状)

  4、手指宝宝做运动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 (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 (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 (双手对拍)

 我们一起爬上山 (从宝宝脚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5、小乌龟

 一只小乌龟呀 (双手握拳,右手食指点左手手背骨节)

 长着硬硬的背 (同上)

 饿了把头伸出来 (双手伸出大拇指)

 困了把头缩进去 (大拇指缩进拳头里)

 睡呀 睡呀 (双手握拳做睡觉状)

 睡醒了 (双手从身体两侧打开)

 伸出四条腿 (伸出五指)

 爬呀 爬呀 (双手轮流做爬状)

 爬着去游戏 (双手轮流爬状)

 6、苍蝇蚊子飞走了

 小蚊子,飞飞飞,(一幼儿右手指尖合拢,放在另一幼儿右手手背上,另一幼儿同样左手指尖合拢放在一幼儿的右手手背上,同样动作反复)

 飞到这里咬一口,(动作同上)

 噗,(两幼儿同时用嘴吹)

 蚊子飞走了。(两幼儿互拍手3次)

 小苍蝇,飞飞飞,(动作同小蚊子一样)

 飞到这里叮一口,(动作同小蚊子一样)

 噗,(两幼儿同时用嘴吹)

 苍蝇飞走了。(两幼儿互拍手3次)

7、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

 变魔术,变魔术

 变成一只小花狗,(两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余四指向上,掌心向前,扮小狗状)

 汪汪汪汪啃骨头。

 变成一只小小鸡,(两手食指相对,其余四指握成拳,做小鸡状)

 叽叽叽叽来吃米。

 变成一只小老鼠,(一手竖起,手掌打开,掌心向上,另一手握成空拳扮老鼠,放在手肘处)

 吱吱吱吱偷油吃。(扮老鼠状的手顺着胳膊向上爬,爬到另一手手心处)

 变成一只花蝴蝶,(两手手掌打开,手心向外,大拇指交,其余四指扮蝴蝶翅膀扇动)

 飞来飞去找朋友。

 8、五指歌

 一个手指点一点(大拇指弯一弯)

 两个手指剪一剪(中指和食指做剪刀状横剪一下竖剪一下)

 三个手指弯一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屈伸)

 四个手指翻一翻(四个手指交向内和向外各一次)

 五个手指拍一拍(拍手)

 双手合十我最乖(双手合十后竖起大拇指)

 9、手指做饭

 手指做饭切切菜(两手小指相勾,无名指和中指并起,向下切)

 擀擀面(无名指、中指弯曲,食指向两边运动)

 包包饺子(三指并起,上下运动和拇指相碰)

 捣捣蒜(两手小指相勾运动拇指)

 10、手指捣米

 对春对春捣捣(右手心向上,两手拇指运动如捣米状)

 扫帚扫帚扫扫(手形同上,右手食指在左手中运动,如扫地状)

 簸箕簸箕扇扇(手形同上,左手食指、中指向上运动如扇风状)

 小鸡小鸡啄啄(手形同上,右手中指与指指相碰如啄米状)

手是人身体上活动幅度、运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忘不了它。事事处处离不开它。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尽情发挥它的功能。于是五彩缤纷的手势语也就应运而生。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世界不同的国别或相异的民族,同一种手势语表达的意思可能大体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势语:

 向上伸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高明”、 “绝了”、“”、“顶呱呱”、“盖了帽了”、“登峰造极”。在尼日利亚,宾客来临,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对来自远方的友人的问候。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 “男人”、“您的父亲”。在南朝鲜,表示“首级”、“父亲”、“部长”和“队长”。在美国、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印度;法国,则是在拦路搭车时横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印度尼西亚,伸出大拇指指东西。但在澳大利亚,竖大拇指则是一个粗野的动作。

 向下伸大拇指:世界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这一手势,但含义不尽相同。在中国,把大拇指向下,意味着“向下”、“下面”。在英国、美国、菲律宾,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结束”之义,或表示“对方输了”。墨西哥人、法国人则用这一手势来表示“没用”、“死了”或“运气差”。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拇指向下表示“失败”。在澳大利亚,使用这一手势表示讥笑和嘲讽。在突尼斯,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向上伸食指:世界上使用这一手势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中国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数目,可以指“ 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这样的整数。在日本、南朝鲜、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国,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个(次)的意思。在美国,让对方稍等时,要使用这个手势。在法国,学生在课堂上向上伸出食指,老师才会让他回答问题。在新加坡,谈话时伸出食指,表示所谈的事最重要。在缅甸,请求别人帮忙或拜托某人某事时,都要使用这一手势。在澳大利亚,在酒吧、饭店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请来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缅甸、日本、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顺序上的第一。在中东,用食指指东西是不礼貌的。

向上伸中指:两千多年来罗马人一直称中指为“轻浮的手指”。事实上,单独伸出中指的手势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意味着好事情,普遍用来表示“不赞同”、“不满”或“诅咒”之意。在美国、澳大利亚、突尼斯,这种手势意味着:搞那种关系”,表示侮辱。在法国,表示行为下流龌龊。在沙特阿拉伯,表示恶劣行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为。在菲律宾,表示诅咒、愤怒、憎恨和轻蔑。在中国,表示对方“胡扯”或对对方的侮辱。不过,在缅甸和尼日利亚,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斯表示“中间”之意。

 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这一手势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数第一”,并且引伸而来表示“轻蔑”;在日本,表示“女人”、 “女孩”、 “恋人”。在南朝鲜,表示“妻”、“妄”、“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少者”、“无足轻重之人”。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 ”。尼日利亚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赌”之意。但在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向对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表示愿意“交朋友”,在缅甸和印度,这一手势表示“想去厕所。”

 伸出弯曲的食指:这一手势是英美人惯常用的手势,表示招呼某人过来。这个手势在中国表示“9”;在缅甸表示 “5”;在斯里兰卡表示“一半”;在墨西哥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在日本,表示“小偷”或“偷窃行为;在南朝鲜表示“有错”、“度量小”;在印度尼西亚,表示“心肠坏”、“吝音”;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新加坡,伸出弯曲的食指,还表示(拳击比赛的)“击倒”。

 大拇指和食指搭成圆圈:将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圆圈,再伸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这一手势在美国和英国经常使用,相当于英语中的“ok”,一般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或回答对方所征求的话,表示“同意”、“赞扬”、“允诺”、“顺利”和“了不起”。在中国,这个手势表示数目“o”或“3”。在法国,表示“零”和“一钱不值”。在泰国,表示“没有问题”。在印度,表示“对”、“正确”。在荷兰,表示“正在顺利进行”、 “微妙”。在斯里兰卡,表言谈礼仪示“完整”、“圆满”和“别生气”。在日本、南朝鲜、缅甸,表示“金钱”。在菲律宾,表示“想得到钱”或“没有钱”。在印度尼西亚,表示“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啥也干不了。”。在突尼斯,表示“无用”、“傻瓜”。在希腊、独联体,这个手势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举止。另外,有些国家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圆”、“洞”等。

伸出食指和中指: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V”是英语单词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传说,“V”字形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一位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发明的。他在1940年底的一次广播讲话中,号召同胞们奋起抵抗德国侵略军,并动员人们到处写“V”字,以表示胜利的信心。从此“V”字手势不胫而走。尤其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检阅中使用了这一“V”形手势,使这个手势迅速地广泛地流传开来。不过,做这一手势时务必记住把手心朝外、手指朝内,在英国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英国则指伤风败俗的事。在中国,“V”形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国家,“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

 伸出食指和小指: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人们向前平伸胳膊,再伸出食指和小指做成牛角状,用来表示要保护自己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非洲一些国家,这种手势若指向某人,则意味着要让那人倒霉。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把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竖起来,则表示“交好运”。但在意大利,这一手势表示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

 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在中国,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在香港,这一手势则表示“关系密切”。在英国、美国、法国、墨西哥、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祝愿”、“祈祷幸运”。在澳大利亚,表示“期待”、“期盼”。在斯里兰卡,表示“曲折”和“邪恶”。在印度,表示“结束”、“完成”。在荷兰,表示“发誓”、“赌咒”,或指“对方撒谎”。在尼日利亚,表示东西或数字“相加 ”。

 屈伸手指:在拉丁美洲、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突尼斯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人们伸出下臂,稍微抬起,手心向上屈伸手指,表示“让人走过来”。但这一手势在中国是用作招呼动物或幼儿的。中国人招呼人的手势是:将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变动所有手指。然而这一手势在英美等国又是招呼动物的。

 摆手: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其具体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如果欧洲人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或“没有”。但是美国人打招呼时总是摆整只手。在世界许多地方,摆手表示让人走开。在希腊和尼日利亚,在别人脸前摆动整只手意味着极大的侮辱,距离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鲁,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到这儿来”。

 搓手:在欧美国家,摩搓双掌,表示“完成了所作的事”。在非洲,人们常用“搓手”这一手势来表明自己与某件事毫不相干、没有关连。其具体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从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

 双手拇指相绕:在英美等国,双手大拇指不停地有规律地互相旋绕,表示“无事可做”、“闲极无聊”之意。

具体评残等级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定。建议参考以下条例。

41Ⅰ级伤残

41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植物状态;

b) 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c) 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d) 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412头面部损伤致:

a) 双侧眼球缺失

b) 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

413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414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415胸部损伤致:

a) 肺叶切除或双侧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严重畸形,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b) 心功不全,心功Ⅳ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16腹部损伤致:

a) 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b) 双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417肢体损伤致:

a) 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

b) 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

d) 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二肢完全丧失功能,第三肢丧失功能50%以上;

e) 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二肢完全丧失功能;

f) 三肢完全丧失功能。

418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6%以上。

42 Ⅱ级伤残

42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重度智力缺损(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需随时有人帮助才能完成;

b) 完全性失语;

c) 双眼盲目5级;

d) 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

42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4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3级以上;

b) 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4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4级以上,另一眼盲目5级;

c) 双眼盲目5级;

d) 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极度听觉碍障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

e) 全面部瘢痕形成。

42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障碍。

424 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碍。

425 胸部损伤致:

a) 肺叶切除或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畸形,呼吸功能障碍;

b)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26 腹部损伤致一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功能重度障碍。

427 肢体损伤致:

a) 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

b) 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完全丧失功能;

c) 二肢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428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8%以上。

43 Ⅲ级伤残

43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重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b) 严重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大发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小发作平均每周七次以上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三次以上;

c) 双侧严重面瘫,难以恢复;

d) 严重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e) 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f) 偏瘫或截瘫(肌力3级以下);

g) 大便和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3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3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低视力2级;

b) 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3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3级以上,另一眼盲目4级以上;

c) 双眼盲目4级以上;

d) 双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直径小于5°);

e) 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24枚以上;

f) 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g) 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h) 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

i) 面部瘢痕形成80%以上。

43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434颈部损伤致:

a) 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完全丧失;

b) 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435胸部损伤致:

a) 肺叶切除或胸膜广泛粘连或胸廓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b)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伴器质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Ⅰ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36 腹部损伤致:

a) 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b) 一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功能中度障碍;或双侧肾功能重度障碍。

437 盆部损伤致:

a) 女性双侧卵巢缺失或完全萎缩;

b) 大便和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38会阴部损伤致双侧睾丸缺失或完全萎缩。

439肢体损伤致:

a) 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

b) 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

c) 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一肢完全丧失功能;

d) 一肢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丧失功能50%以上。

43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0%以上。

44 Ⅳ级伤残

44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中度智力缺损(智商49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b) 严重运动性失语或严重感觉性失语;

c) 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4级以下);

d) 偏瘫或截瘫(肌力4级以下);

e) 阴茎勃起功能完全丧失。

44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低视力2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低视力1级;

b) 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低视力2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低视力2级以上,另一眼低盲目3级以上;

c) 双眼盲目3级以上;

d) 双眼视野极度缺损(直径小于10°);

e) 双耳极度听觉障碍;

f) 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g) 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h) 双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

i) 面部瘢痕形成60%以上。

443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

444颈部损伤致:

a) 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75%以上;

b) 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445 胸部损伤致:

a) 肺叶切除或胸膜粘连或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功能;

b) 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46 腹部损伤致一侧肾功能重度障碍,另一侧肾功能中度障碍。

447 会阴部损伤致阴茎体完全缺失或严重畸形。

448 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闭锁。

449 肢体损伤致双手完全缺失或丧失功能

44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52%以上。

45 Ⅴ级伤残

45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中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需要指导;

b) 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发作平均每三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月二次以上或小发作平均每周四次以上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

c) 严重失用或失认症;

d) 单侧严重面瘫,难以恢复;

e) 偏瘫或截瘫(一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

f) 单瘫(肌力2级以下);

g) 大便或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5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侧眼球缺失伴另一眼低视力1级;一侧眼球缺失伴一侧眼严重畸形且视力接近正常;

b 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低视力1级;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低视力1级以上,另一眼低视力2级以上;

c 双眼低视力2级以上;

d 双眼视野重度缺损(直径小于20°);

e 舌肌完全麻痹或舌体缺失(或严重畸形)50%以上;

f 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20枚以上;

g 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重度听觉障碍;

h 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i 双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j 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k 外鼻部完全缺损(或严重畸形);

i 面部瘢痕形成40%以上。

453脊柱胸段损伤致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

454颈部损伤致:

a 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50%以上;

b 影响呼吸功能。

455胸部损伤致:

a 肺叶切除或胸膜粘连或胸廓畸形,轻度影响呼吸功能。

b 器质性心律失常。

456腹部损伤致:

a 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b 一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功能轻度障碍。

457盆部损伤致:

a 双侧输尿管缺失或闭锁;

b 膀胱切除;

c 尿道闭锁;

d 大便或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58会阴部损伤致阴茎体大部分缺失(或畸形)。

459 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严重狭窄,功能严重障碍。

4510 肢体损伤致:

a 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90%以上;

b 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

c 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

d 一肢完全丧失功能。

4511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44%以上。

46 Ⅵ级伤残

46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中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份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b 严重失读伴失写症;或中度运动性失语或中度感觉性失语;

c 偏瘫或截瘫(一肢肌力3级以下);

d 单瘫(肌力3级以下);

e 阴茎勃起功能严重障碍。

46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侧眼球缺失伴另一眼视力接近正常;或一侧眼球缺失伴另一侧眼严重畸形;

b 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视力接近正常;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视力接近正常,另一眼低视力1级以上;

c 双眼低视力1级;

d 双眼视野中度缺损(直径小于60°);

e颞下颌关节强直,牙关紧闭;

f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或双耳重度听觉障碍;

g 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h 面部瘢痕形成面积20%以上;

i 面部大量细小瘢痕(或色素明显改变)75%以上。

463脊柱损伤致颈椎或腰椎严重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完全丧失。

464颈部损伤致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25%以上。

465腹部损伤致一侧肾功能重度障碍,另一侧肾功能轻度障碍;

466盆部损伤致:

a 双侧输卵管缺失或闭锁;

b 子宫全切。

467会阴部损伤致双侧输精管缺失或闭锁。

468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狭窄,功能障碍。

469肢体损伤致:

a 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70%以上;

b 双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c 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

46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36%以上。

47 Ⅶ级伤残

47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轻度智力缺损(智商7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b 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发作平均每六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二月二次以上或小发作平均每周二次以上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二月一次以上;

c 中度失用或中度失认症;

d 严重构音障碍;

e 偏瘫或截瘫(一肢肌力4级);

f 单瘫(肌力4级);

g 半身或偏身型完全性感觉缺失。

47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侧眼球缺失;

b 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

c 口腔或颞下颌关节损伤,重度张口受限;

d 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16枚以上;

e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中度听觉障碍;或一耳重度听觉障碍,另一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

f 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10%以上;

g 外鼻部大部份缺损(或畸形);

h 面部瘢痕形成,面积24cm2以上;

i 面部大量细小瘢痕(或色素明显改变)50%以上;

j 头皮无毛发75%以上。

473脊柱损伤致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75%以上。

474颈部损伤致颈前三角区瘢痕形成75%以上。

475胸部损伤致:

a 女性双侧乳房缺失(或严重畸形);

b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

476腹部损伤致双侧肾功能中度障碍。

477盆部损伤致:

a 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8cm以上;

b 女性骨盆严重畸形,产道破坏;

c 一侧输尿管缺失或闭锁,另一侧输尿管严重狭窄。

478会阴部损伤致:

a 阴茎体部份缺失(或畸形);

b 阴茎包皮损伤,瘢痕形成,功能障碍。

479肢体损伤致:

a 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50%以上;

b 双手感觉完全缺失;

c 双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d 一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e 双下肢长度相差8cm以上;

f 一肢丧失功能75%以上。

47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28%以上。

48 Ⅷ级伤残

48l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轻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中度失读伴失写症;

c 半身或偏身型深感觉缺失;

d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48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眼盲目4级以上;

b 一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直径小于5°);

c 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12枚以上;

d 一耳极度听觉障碍;或一耳重度听觉障碍,另一耳中度听觉障碍;或双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

e 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f 鼻尖及一侧鼻翼缺损(或畸形);

g 面部瘢痕形成面积18cm2以上;

h 面部大量细小瘢痕(或色素明显改变)25%以上;

i 头皮无毛发50%以上;

j 颌面部骨或软组织缺损32立方厘米以上。

483脊柱损伤致:

a 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50%以上;

b 胸椎或腰椎二椎体以上压缩性骨折。

484颈部损伤致前三角区瘢痕形成50%以上。

485胸部损伤致:

a 女性一侧乳房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

b 12肋以上骨折。

486腹部损伤致:

a 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b 脾切除;

c 一侧肾切除或肾功能重度障碍。

487盆部损伤致:

a 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6cm以上;

b 双侧输尿管严重狭窄,或一侧输尿管缺失(或闭锁),另一侧输尿管狭窄;

c尿道严重狭窄。

488会阴部损伤致:

a 阴茎龟头缺失(或畸形);

b 阴茎包皮损伤,瘢痕形成,严重影响功能。

489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狭窄,严重影响功能。

4810 肢体损伤致:

a 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30%以上;

b 双手感觉缺失75%以上;

c 一足弓结构完全破坏,另一足弓结构破坏1/3以上;

d 双足十趾完全缺失或丧失功能;

e 双下肢长度相差6cm以上;

f 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

4811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20%以上。

49 Ⅸ级伤残

49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轻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发作一年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六月三次以上或小发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六月二次以上;

c 严重失读或严重失写症;

d 双侧轻度面瘫,难以恢复;

e 半身或偏身型浅感觉缺失;

f 严重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492头面部损伤致:

a 一眼盲目3级以上;

b 双侧眼睑下垂(或畸形);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

c 一眼视野极度缺损(直径小于10°);

d 上颌骨、下颌骨缺损中,牙齿脱落8枚以上;

e 口腔损伤,牙齿脱落16枚以上;

f 口腔或颞下颌关节损伤,中度张口受限;

g 舌尖缺失(或畸形);

h 一耳重度听觉障碍;或一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另一耳中度听觉障碍;

i 一侧耳廊缺失(或畸形)50%以上;

j 一侧鼻翼缺损(或畸形);

k 面部瘢痕形成面积12cm2以上,或面部线条状瘢痕20cm以上;

l 面部细小瘫痕(或色素明显改变)面积30cm2以上;

m 头皮无毛发25%以上;

n 颌面部骨及软组织缺损16立方厘米以上。

493脊柱损伤致:

a 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25%以上;

b 胸椎或腰椎一椎体粉碎性骨折。

494颈部损伤致:

a 严重声音嘶哑;

b 颈前三角区瘢痕形成25%以上。

495胸部损伤致: 、

a 女性一侧乳房缺失(或严重畸形);

b 8肋以上骨折或4肋以上缺失;

c 肺叶切除;

d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Ⅰ级。

496腹部损伤致:

a 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

b 胆囊切除;

c 脾部份切除;

d 一侧肾部分切除或肾功能中度障碍。

497盆部损伤致:

a 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4cm以上;

b 骨盆严重畸形愈合;

c尿道狭窄;

d 膀胱部分切除;

e 一侧输尿管缺失或闭锁;

f 子宫部份切除;

g 直肠、肛门损伤,遗留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

498会阴部损伤致:

a 阴茎龟头缺失(或畸形)50%以上;

b 阴囊损伤,瘢痕形成75%以上。

499肢体损伤致:

a 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10%以上;

b 双手感觉缺失50%以上;

c 双上肢前臂旋转功能完全丧失;

d 双足十趾缺失(或丧失功能)50%以上;

e 一足足弓构破坏;

f 双上肢长度相差10cm以上;

g 双下肢长度相差4cm以上;

h 四肢长骨一骺板以上粉碎性骨折;

i一肢丧失功能25%以上。

49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12%以上。

410 Ⅹ级伤残

410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神经功能障碍,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b 外伤性癫痫,药物能够控制,但遗留脑电图中度以上改变;

c 轻度失语或构音障碍;

d 单侧轻度面瘫,难以恢复;

e 轻度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f 斜视、复视、视错觉、眼球震颤等视觉障碍;

g 半身或偏身型浅感觉分离性缺失;

h 一肢体完全性感觉缺失

i 节段性完全性感觉缺失;

j 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4102 头面部损伤致:

a 一眼低视力1级;

b 一侧眼睑下垂或畸形;

c 一眼视野中度缺损(直径小于60°);

d 泪小管损伤,遗留溢泪症状;

e 眼内异物存留;

f 外伤性白内障;

g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h 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4枚以上;

i 口腔损伤,牙齿脱落8枚以上;

j 口腔或颞下颌关节损伤,轻度张口受限;

k 舌尖部分缺失(或畸形);

l 一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或双耳中度听觉障碍;

m 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10%以上;

n 鼻尖缺失(或畸形);

o 面部瘢痕形成,面积6cm2以上;或面部线条状瘢痕10cm以上;

p 面部细小疲痕(或色素明显改变)面积15cm2以上;

q 头皮无毛发40cm2以上;

r 颅骨缺损4cm2以上,遗留神经系统轻度症状和体征;或颅骨缺损6cm2以上,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s 颌面部骨及软组织缺损8立方厘米以上。

4103 脊柱损伤致:

a 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台,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10%以上;

b 胸椎畸形愈合,轻度影响呼吸功能;

c 胸椎或腰椎一椎体三分之一以上压缩性骨折。

4104 颈部损伤致:

a 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10%以上;

b 轻度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c 颈前三角区瘢痕面积20cm2以上。

4105 胸部损伤致:

a 女性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

b 4肋以上骨折;或2肋以上缺失;

c 肺破裂修补;

d 胸膜粘连或胸廓畸形。

4106 腹部损伤致:

a 胃、肠、消化腺等破裂修补;

b 胆囊破裂修补;

c 肠系膜损伤修补;

d 脾破裂修补;

e 肾破裂修补或肾功能轻度障碍;

f 膈肌破裂修补。

4107 盆部损伤致:

a 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2cm以上;

b 骨盆畸形愈合;

c 一侧卵巢缺失或完全萎缩;

d 一侧输卵管缺失或闭锁;

e 子宫破裂修补;

f 一侧输尿管严重狭窄;

g 膀胱破裂修补;

h 尿道轻度狭窄;

i 直肠、肛门损伤,瘢痕形成,排便功能障碍。

4108 会阴部损伤致:

a 阴茎龟头缺失(或畸形)25%以上;

b 阴茎包皮损伤,瘢痕形成,影响功能;

c 一侧输精管缺失(或闭锁);

d 一侧睾丸缺失或完全萎缩;

e 阴囊损伤,瘢痕形成50%以上。

4109 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狭窄,影响功能。

41010 肢体损伤致:

a 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5%以上;

b 双手感觉缺失25%以上;

c 双上肢前臂旋转功能丧失50以上;

d 一足足弓结构破坏1/3以上;

e 双足十趾缺失(或丧失功能)20%以上;

f 双上肢长度相差4cm以上;

g 双下肢长度相差2cm以上;

h 四肢长骨一骺板以上线性骨折;

i 一肢丧失功能10%以上。

41011 皮肤损伤致瘫痕形成达体表面积4%以上。

附则

51 遇有本标准以外的伤残程度者,可根据伤残的实际情况,比照本标准中最相似等级的伤残内容和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相当的伤残等级。同一部位和性质的伤残,不应采用本标准条文两条以上或者同一条文两次以上进行评定。

52 受伤人员符合2处以上伤残等级者,评定结论中应当写明各处的伤残等级。两处以上伤残等级的综合计算方法可参见附录B。

53 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时,应排除其原有伤、病等进行评定。

54 本标准备等级间有关伤残程度的区分见附录C。本标准中“以上”、“以下”等均包括本数。

建议详情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E5Kj3JEtrcihz5hn-xDwofn_Tip30DTZeihF38idz0E37AWh9F1PlA24kMBPuPpuA0zUbBQ8X5tacTJLi8KTq

 对初学小提琴的人来说,似乎左手按音是难点,其实从长远看右手的运弓才是真正难以掌握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小提琴右手握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提琴初学者右手握弓的问题

 有些人大拇指和小指都伸的直直的,甚至还反向弯曲着顶在弓上。这种姿势是非常有害的。怎么有害呢一是使和拇指小指相连的两块肌肉非常紧张,从而使整个手掌变得僵硬,握弓变成了捏弓。二是直接影响到右手手腕的放松。美国著名的小提琴 教育 家加拉米安说过一句令人警醒的话;运弓时‘手腕要永远柔软’,以上的做法将使手腕永的不柔软了,使运弓永远做不到通畅,达不到平直稳匀的要求。

 避免养成坏习惯的练习

 1 初学者应先学会拇指、小指它们单独的屈伸动作。我记得西安音院的小提琴教授赵义勇先生讲到右手握弓时则先伸出右手,冲大家做出拇指和小指的屈伸动作,表示这是握弓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他的这个动作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学握弓前不妨先练一下徒手屈伸动作。

 2 老师要耐心地教会初学者握弓时拇指小指的弯曲姿势,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予以纠正。当然,纠正错误最好在乐曲的开始或某个段落时,过繁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习的继续。另外,学生要把手指甲剪短,以利于拇指的弯曲和小指在弓杆上的站立。

 3 如果毛病频发,每拉完一段乐曲应纠正一下。我的做法是如发现学生右手运弓时小指和拇指伸直而僵硬,就告诉学生演奏到下面某一段落时停一下,并且两手保持动作不要动(定格),然后让学生自己检查一下小指和拇指,并进行改正。

 4握好弓后,在放到琴铉上前,加上一节握弓状态下的手指屈伸练习。有的学生徒手时手指会屈伸,握弓后就不会屈伸了。练习时,弓杆可以垂直状态,以便最大限度的使手指放松。

 相信经过这几步的教与学,加上学生耐心的练习,会学到一个正确的握弓姿势的。

 另外,右手手腕的放松练习以及左手拇指(虎口)的放松练习均应参照以上 方法 单独练习为好。

 小提琴握弓技巧

 例如:上半弓分弓主要要依靠小臂进行活动,自然跳弓则是以手腕为主,配合手指来运动,而全弓,则需要手腕,小臂,肘关节和大臂的协同运动。所以右手运动按照不同的部位的配合分为两种结构运动。肩臂和指腕运动。

 小提琴握弓肩臂运动

 由于右手部分的生理结构造成了右手肩臂只能进行下列三项有限的运动:

 1、小臂的开合运动;

 2、小臂以肘关节为中心的转动;

 3、大臂的转动这三项运动的共同特征是杠杆架构。同时分为两大杠杆架构:以肩部为的大臂杠杆,它不单支撑,控制大臂的主要活动,同时还通过手臂的关节来影响小臂,手和手指的许多动作。以肘关节为支点的小臂杠杆,除了起到调节和传承力量之外还承担着运弓的主要动力。

 小提琴握弓指腕运动

 同样也是由两个杠杆构成。一个是以手腕支点为主的手掌杠杆,两一个是指根关节位支点的手指杠杆。由于关节多,结构紧密,协同合作时要求的协调性很强。指腕的运动有5种动作:

 1、换弓换弦时的垂直动作;

 2、弓根,弓尖换弓时的水平动作;

 3、弓杆靠近指板或琴马的纵向转动;

 4、直接影响弓弦角度和接触的垂直转动;

 5、弓根换弓时的水平转动。

 称之为右手永远的跷跷板。这些跷跷板的协同共同的构成了通常所说的“右手舵式运动”。

 小提琴持弓能力

 小提琴握弓一般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德国式、法比式与俄国式。

 德国式:食指较前的第一,第二节之间平压弓杆,拇指和中指相对所有手指紧密排列。

 法比式:食指第二节最后端斜压弓杆,食指和中指有间距,拇指对着中指。

 俄国式:食指二节,三节写压并包住弓杆,食指中指间距很小。卡尔弗莱什本人认为俄国式的持弓方法是最效率的。一方面保持弓子的最大平稳,另一方面最为省力。因为他们的争论重点集中在拇指,食指,小指的接触位置上。充分详细毫无争议的说明了右手手型和握弓技术的关键在于这三个手指。

 1,对于弓杆本身重量的支撑几乎完全来自右手拇指。当弓离开弦的时候是什么给了弓向上的托力是拇指!是什么在承受整个弓杆的重量是拇指!在此同时小指则是起到平衡的作用。

 2,离开了拇指的支撑,任何握弓动作都会土崩瓦解。在运弓过程中除了弓本身的重量,还有大部分的压力来自手指,手掌,手臂的下压。而在练习或是演奏中,右手拇指对不同音色,音质,音量的变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在运弓时。握弓的四个手指对弓杆的施压是在变化的。在下弓时(运弓方向朝下,至上半弓),手指对弓杆的压力偏向食指和中指;而上弓时(运弓方向朝向弓根)食指和中指对弓杆的压力就要减少,同时为了弓杆的平衡,握弓的重新要稍微偏向小指和无名指。右手拇指支持了这种手指握弓的压力。

 4,右手食指是杠杆上的重要力点。食指会影响弓对弦的压力。而食指位置和姿势(平压,斜压)就会改变弓杆上力矩的变化。会对运弓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5,小指。主要是体现在下半弓和弓根的作用,其作用是保持平衡。

 没小指的的作用,弓子没法拉到弓根。

 小提琴右手手型

 右手手型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有一个“参考对象”。右手手型应该根据手指在运弓中的控制来决定。要和谐。但是握弓的手,无论如何不能捏着弓子,而要形成一个以食指,拇指,小指为杠杆构架的“跷跷板”。

 不妨提供一个参考对象:拇指和中指形成一个圆环,目的一是套住(提住,勾住……等等“住”)弓杆不从手中脱落。有些夸张的演奏者因为坚持拇指不对中指,曾在舞台上掉落弓子而框瓢。二是保持右手圆型,能够起到放松右手的作用。食指把除手臂压力和重量传上弓杆还要配合小指和手腕的运动。小指的主要保持弓子的平衡,消除多余的力和给予缺少的力。无名指作为小指的辅助,起到增强对弓杆的巩固作用。

病情分析:您好,考虑是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临床表现 有头晕,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少数患者有恶心,耳鸣等症状。

意见建议:颈椎病患者需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着凉。治疗方法比较多,可以牵引,针灸,理疗,按摩,局部穴位注射,甚者手术治疗,建议您先拍下CT或者核磁共振,诊断明确之后对症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0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