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无其他特殊症状,偶发弹响,通常为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偶尔产生的响声,属于正常现象;
2、如伴有明显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需进行相应的检查,判断半月板、髌骨关节等关节面的情况,明确弹响发出的位置;
3、如一定年龄的患者出现弹响,伴有摩擦感,一般提示骨性关节炎,即关节发生退变,关节面不再平整,导致屈伸过程中出现摩擦的响声。患者需调节生活习惯,进行关节炎相应的治疗。
引言:宝宝肌张力过高会影响宝宝的智商,那么,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判断新生儿肌张力是否过高?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触摸可以通过触摸儿童上肢和下肢肌肉(上肢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下肢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来感受肌肉组织的张力。如果孩子的肌肉张力较低,那么手就会感觉柔软放松,对手指按压的阻力也较小。如果肌张力正常,摸起来感觉柔软适中,结实有弹性。如果肌肉张力高,手会感到紧张,对手指按压有很强的抵抗力。通过抱起宝宝的手感,可以初步了解孩子的肌肉紧张程度。肌张力低的孩子在被抱起时会感到困难和下沉,孩子很容易从测试者手中滑落。痉挛的宝宝被抱起时会感到僵硬和抗拒。
二、运动测试者对肢体进行被动屈伸练习。如果肌肉张力低,他们会感到沉重,没有抵抗力,四肢没有自控能力。如果肌肉张力高,测试者会感到明显的阻力,这种阻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比运动结束时更大。在做被动运动时,肌张力正常的肢体不仅可以抵抗,还可以相互配合。在一定范围内,他们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测试者的手感既没有肌肉张力低的肢体重,也没有肌肉膨胀高的肢体强。如果发现儿童肌张力异常,要尽快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除了上述症状,肌张力高的宝宝比普通孩子肌肉更紧,活动更辛苦,这也是高肌张力的表现。换尿布的时候,一般孩子的腿应该能张开到120度,而肌肉张力高的宝宝是打不开的。四个月以上的孩子让他站在大人肚子上会跳,但婴儿肌张力高的孩子只会站直,用脚趾陷进大人肉里。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都是腰疼怎么区分?
腰间盘突出最典型的症状是腰痛伴有下肢的放射痛,部分病人因为突出较轻,对坐骨神经或对神经根的压迫并不明显,症状为单纯性腰痛。
不过椎间盘突出即便是单纯腰痛的病人,急性期时往往屈伸活动都会受限,尤其是前屈的活动。腰肌劳损的病人表现为腰部慢性酸痛,疼痛相对没有特别严重,一般无下肢放射痛,有时可放射到臀部和大腿后侧。
腰肌劳损虽然疼痛比较厉害,不过活动不受限,尤其是前屈和后伸的活动都是正常的,这是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最典型的区别。
腰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有以下区别:
第一、发病年龄不同,腰肌劳损常发生于中青年人,长期弯腰持物或者久坐工作、弯腰劳作的病人,而腰间盘突出常见于中老年人,腰间盘发生退变而导致腰间盘突出。
第二、症状不同,腰肌劳损一般表现为腰背部大面积的疼痛,可以伴有臀部不适,而腰间盘突出往往是腰部局部的疼痛,可以放射到臀部、下肢小腿或者足背、足底。
第三、治疗方法不同,腰肌劳损进行保守治疗就可以,可以进行物理治疗以及口服止痛药物的治疗,避免着凉以及久坐、弯腰。而腰间盘突出常进行以上保守治疗之外,如果症状不缓解或持续加重还需要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两者发病部位不同,腰肌劳损多数是发于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组织,腰椎间盘是发于纤维化破裂导致髓核突出。
其次,两者临床表现也不同,腰肌劳损疼痛部位位于腰部两侧,疼痛多数是以酸痛为主,疼痛位置局限,以腰部两侧为主,不会伴有臀部和下肢疼痛。
椎间盘突出不仅表现为腰痛,还会伴有臀部、下肢麻木感、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体征,腰肌劳损无法通过影像学确诊,完全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完全可以通过腰椎间盘CT、磁共振等确诊。
最后,两者预后不同,相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腰肌劳损相对治疗简单,通过保养系统治疗预后良好,复发率少,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治疗虽有效果,但复发几率高。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运动损伤的诊断即使是专业人士也未必每次都能判断准确,况且很多损伤会同时涉及骨骼关节、韧带与肌肉,就更难去单独区分,所以一般不建议患者自己来进行诊断。但假如读者没有合适的医疗条件,不得不自己先初步判断,那么下文提供的粗略办法可供参考,但不能代替医生诊断。
韧带是关节非常重要的稳定结构,它们通常跨过关节、连接不同的骨骼。你可以把韧带想象成极为坚韧的橡皮筋,虽然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总体上可以形变的程度不大,非常坚固,因而从力学上能够限制关节产生过大的运动幅度或者非生理性运动。
特点1:被拉长时会引起疼痛,且位置贴近关节(或位于内部)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是拉长韧带的方向,就会引起韧带所在位置的疼痛,通常都靠近关节。但注意,有些不是在关节运动平面上的韧带,不能通过关节自己活动来拉长,就只能由他人测试,给予应力来被动拉长。
当然,特定的韧带在关节内部,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比如大众所熟知的前十字韧带,它最主要的功能是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向身体前侧移动。因此检测的方法光靠屈伸膝关节是不行的,而是需要用手引起骨骼间的平移,或者叫滑动。
但这里需要注意,韧带的损伤是有不同等级的。1级仅是被牵拉到但并无撕裂或仅有微小损伤,2级为部分撕裂,3级为完全断裂。如果是完全断裂了,那么也韧带被拉长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虽然也痛,但是通常就不像1级与2级损伤一样是拉长韧带所引起的疼痛,而是局部炎症和肿胀等引起的持续性疼痛(部分撕裂或拉伤也同样存在),或其他的附带损伤引起的疼痛。
特点2: 关节稳定性变差/受伤后变松弛了
如刚刚所说,韧带是关节非常重要的稳定结构,不仅在力学上发挥限制作用,同时也提供本体感受输入帮助身体摸清关节的位置。所以,如果韧带损伤之后,关节稳定会明显变差。注意,这里并不是指损伤当时或几天内,因为急性期因为剧烈疼痛以及感受器的抑制,无论怎样稳定性都变差。这里所说的是在急性期过后,比如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后,发觉关节不如以前稳定了,而且活动幅度明显变大,关节变松了。
特点3: 关节肿胀
韧带损伤后通常会出现关节周围明显的肿胀及淤血。但是,肿胀与出血并不只是韧带损伤的专利,所以我把它放到了第三点。
以上就是受伤后对韧带、肌肉以及骨骼损伤的粗略区分判断。再次强调,仅供必要时参考,不能以此替代医生的诊断,若有犹豫就应该立刻就医。
另外,对与具体的韧带、肌肉以及骨骼关节损伤,康复医学中会有相应的检查,更加精确和可靠。但本文仅仅提供了简易区分,并不能靠以上方法去下任何结论或进行鉴别诊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