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弯举举大重量,举两组就无力了,第二天没有酸胀感。举小重量,组数多,第二天反而有酸胀感。是咋回事

哑铃弯举举大重量,举两组就无力了,第二天没有酸胀感。举小重量,组数多,第二天反而有酸胀感。是咋回事,第1张

大多教练也不懂的物理肌肉力学。(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

简单描述:经常锻炼就是在锻炼力量。放慢动作,增加停顿,就是主要锻炼耐力。快速的做很多,就是在锻炼爆发力。

很显然,第一次举大重量是你的爆发力。也就是所谓的潜力被激活。(潜力能力如同有人看着楼上孩子掉下来,突然的就跑过去接,还真能接住。)这种爆发力做的次数少,就不会感觉到任何的酸痛。但是根据人的体能不同,反复做多了,事后也会出现不同的疼痛感。

第二次举小重量,但举的次数多。主要锻炼耐力,次数说了肌肉就不会像一两次那么没有感觉和反应了,肌肉就会变得更结实的过程,所以你会感觉到酸胀感。

力需要一步步锻炼,由轻变重,由少次变多次,给身体机能一个适应,到逐步稳健发达的过程。

绝对力量、静力、暴发力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关系?

同样一个锻炼动作,如何做能分别锻炼力量,耐力,爆发力?

重量要递增。

1、要递增的原因:在健身中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这指的是在身体对当前的训练强度产生适应性之后,需要适当增加训练负荷来使肌肉获得持续的刺激,这样的训练才会使肌肉获得更好的成长,使训练效果持续增长。

2、何时递增:在动作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你连续两次在一个动作的最后一组训练中,能够多举起两次动作,那就说明你可以增加训练重量了。

3、递增的方法:由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且身体条件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增加3%-10%的训练重量,建议慢慢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重量才是最重要的。另外,重量是无法无限增加的,到后期,训练重量的增加应该更为缓慢,甚至需要你进行减重训练,创造训练的小高峰。

扩展资源:

健身选择重量的方法:

其实,要想知道每个动作选择多重的重量需要懂得什么叫“RM”。RM是健身术语,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某个练习动作,在一定重量下,你最多能够做多少次。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直立杠铃弯举,如果你选择10KG的重量,做弯举这个动作最多能够做20次,那20就是你做这个动作的RM。

再举个例子,如果是杠铃卧推,你用30KG的重量进行练习,你最多可以卧推15次,那15就是你做这个动作的RM。

知道了自己的最大练习次数,不同的练习次数,对应的训练效果也不同。具体请看以下关于不同练习次数对应的训练效果:

1、最大练习次为1-4次,主要以增长肌肉的力量和体力为主。

2、最大练习次为6-12次,主要主要增长肌肉的围度,也可以说是增长肌肉块。

3、最大练习次为15-20次,主要锻炼肌肉的线条以及提高肌肉的弹性。

4、最大练习次为30次以上,主要提高肌肉的质量以及帮助消耗目标肌群的局部脂肪。

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重量了。

如果你训练的目标是为了增长肌肉,那么你就应该选择6-12的练习重量。如果你的训练目标是为了锻炼肌肉线条那么你就应该选择15-20次的练习重量。

相信还会有健身的小伙伴问,我怎么知道哪个重量我可以做10次或8次。那这里就需要你自己通过实际练习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重量。

健身训练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个热身组,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热身组的时候决定了你今天适合个什么样子的重量。

凤凰网-健身讲究循序渐进,那要怎样增加训练重量?

我们在健身的同时,往往会让自己做到力竭,坚持咬牙完成。那么,训练是否要完全力竭

查阅书籍我们了解到,力竭的定义:是当我们说到力竭这一概念时,即在一组训练中肌肉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完成规定训练动作的现象。

喜欢在力竭前减少一次的动作重复。这种方法可以让降低肌肉的疲劳程度,完成更多的训练组数。并且这种金字塔训练法可以帮助你提高所使用的训练负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希望频繁训练某一肌肉的运动员,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肌肉的持续力竭现象此外,还存在着一种介于高训练量与高训练强度间的方法。即在每组训练中都充分力竭。这种方法可以让肌肉出现快速力竭,完成的训练组20数相对较少。

训练强度更高且训练量较少。但是,如果你越追求力竭的训练感受,肌肉所需要的休息时间就要相应拉长。

你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跨越力竭:

借力训练;

强制完成;

递减训练;

进行休息。

谨记:对于强度入侵法:

在力竭训练前停止=强度入侵较低

直至完全力竭=强度入侵中等

跨越力竭时=强度入侵较高

一、借力训练

当你身体出现力竭时,并不意味着肌肉一点力量也无法继续释放。只是肌肉无法再完成以前规定的训练重量。,如果你使用10千克进行弯举训练。

因为肌肉未受大强度刺激,故在训练刚开始时往往完成动作较为轻松。但随着训练次数的重复,肱二头肌会由于疲劳感堆积导致其原有的收缩能力丧失。此时,你依旧可以举起10千克的重量,只不过动作幅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你连9千克都无法正常举起时,便不应当再继续进行训练。

但是,你只可以在最后一次重复动作时进行借力训练,利用上半身向后晃动的借力来完成既定的训练要求。你只能在训练组的末段进行借力训练。你的训练目标是在于提高训练难度并且完成更多的动作重复次数(不进行作弊或偷懒依旧可以完成)。而不是利用非正常参与训练的肌群借力,进而让训练难度变得更简单。

同样,你更不能通过身体扭曲来使用超过自身极限负荷的重量进行训练。作弊与偷懒会增加受伤的风险,你在训练中一定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二、强制完成

强制完成与借力训练所扮演的角色类似。它们确保你可以在肌肉没有足够力量时,依旧可以举起既定的训练重量。例如,对于孤立弯举训练,当肱二头肌出现疲劳时,你可以利用空闲的那只手扶住哑铃,以便完成既定的训练重复次数。

当你只能够完成9 千克的训练负荷,而哑铃本身有10千克重量时。你可以利用空闲的那只手扶住哑铃,帮助你弥补1千克的力量缺失。当只能够完成7千克的训练负荷时,你就需要提高空闲手臂的发力,弥补缺失的3千克力量。强制完成是将未来的力量提前应用到现在的做法,它可以帮助你完成更多的动作重复次数。

相比借力训练,使用强制完成这种方法有以下两大好处:

1训练姿势不至于出现严重偏差,目标肌肉依旧受到一定刺激。

2受伤风险相对降低不少。使用强制完成这种方法时,最理想的就是找一个伙伴对自己进行辅助。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如果你使用单侧手臂进行训练,你可以使用空闲的那只手对自己进行辅助。

三、递减训练

当你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可以在不借力以及不强迫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完成一组训练。你可以在既定的训练负荷基础上减轻相应的重量,这可以确保训练的完成能力。

例如,在弯举训练中,如果身体出现力竭,你可以在既定的10千克负荷基础上减去2千克,然后立即开始进行重复练习。当身体再次力竭时,你可以继续减去2千克的负荷,然后继续完成规定的训练组数。

四、进行休息

当身体出现力竭时,你可以暂时停止训练10~ 15秒钟,以便让肌肉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在这次短暂调整后,再重新投入到既定的训练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你可以多完成1~ 2次的动作重复。

进行休息是你在大重量训练时一种常用的跨越力竭的方法。在短暂的休息后立即继续进行重复训练,直至身体没有足够力气继续重复为止。

你好!

这种情况和你的体质,还有选择的哑铃重量都有关系。

我分别说下:

哑铃弯举,做4组或者6组,每组8-12次,每组间歇最多一分钟,这个是正确的。

一般人来讲(我指的是已经训练了一段时间的人,一般一个月以上)如果哑铃重量选择合适,热身后,开始第一组相对比较吃力,第二组应该比第一组较为轻松才对,第三组和第二组持平(这个阶段二头肌开始出现泵感,也就是二头肌充血很明显才对),第四组开始出现力竭,也就是最后一举才力竭,第五,第六组要更吃力。 整个过程应该是这样才对。

如果,你的情况不是这样,要么是你刚开始健身训练,要么是哑铃重量选择不合适。

我建议你,选择一对哑铃,只做4组,哑铃的重量要求做到第四组的时候,勉强可以完成的重量。这才是你应当选择的重量,你只好反复试试啦。

再者,还有一个办法,用降组训练法。

第一组,做满12个弯举,第二组做10个弯举,第三组做9个弯举,第四组做8个弯举。每组间歇时间不变。

此外,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增加力量训练。

刚才说的,做4组或者6组弯举,每组8-12次,每组间歇最多一分钟。这个训练目的是为了增肌的,但是,如果你本身的力量不够,就要打增加力量的基础。只有力量上去了,做弯举自然就不那么吃力了。 增加力量的训练是只做四组,每组做4次,但是需要大重量!!

我听教练讲过类似的事情,说很多人总抱怨杠铃卧推的重量总上不去,其实关键在于三头肌的训练不够,杠铃卧推很大程度上三头肌起很大作用,因此,练好三头肌,卧推的重量自然会不断增加。

所以,在增肌的同时,不要忽视基础力量的训练。

祝顺利~~

你可以这么计算 第一组 完成12个 累但是可以完成第二组,直到第8组的时候 完成10个就很困难 ,这个重量适合你。本人 用的是单只哑铃15公斤的,第一组10个 休息 15秒 直到 第8组 完成12个就根本起不来了 这个重量适合我,你自己看看。第二天 疼痛这说明这个重量刚好。意念弯举我用的是 10公斤单只的 也是这么来的效果不错。首先要热身 用 5公斤的热身一组。然后换大重量的。http://wenkubaiducom/view/9e9dbb9e51e79b89680226f7html 这里有我的计划和理论只是你看看 不错的我 用了 8个月很好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3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