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是天才谋士,帮汉武帝解决了最头痛的难题,为何最后身败名裂?

主父偃是天才谋士,帮汉武帝解决了最头痛的难题,为何最后身败名裂?,第1张

主父偃是一名齐国人士,出生时家境卑微贫寒,但是一直痴心于纵横术,想成为当时像鬼谷子徒弟孙膑、张仪这样的大人物,但是齐国是儒家思想,他学的纵横术,不太受待见,于是就改学四书五经,在齐国学习期间,被别人看不起,被排挤。

主父偃家里特别的穷,在当地一分钱都借不到,只好去一些诸侯国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宣传它的纵横术,但还是不太受欢迎,最后不甘心,去找大将军卫青,因为当时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想借卫青之口从而引荐他,他在魏青这里得到了赏识,卫青又向朝廷推荐了好几次,也是没有任何的消息。

时间越过越长,当地一些门客都非常讨厌他,这时候他连饭都吃不上,走投无路,直接给朝廷上书了一份奏折,结果发生了奇迹,当晚就被汉武帝召见,他写的基本都是一些依法治国的方面,受到了汉武帝的推崇,而且给汉武帝献上了历史上最有名的推恩令,推恩令被采纳后,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帮汉武帝解决了当时的难题。

但是这个人报复心理严重,接着举报了燕王与父亲的小妾通奸,一些丑事,以至于燕王自杀,而且他特别的贪财,别人只要送钱给他,他都收,而且喜欢别人巴结他,这就有了证据,赵王把他贿赂给告了,然后就入狱受审,朝廷大臣纷纷落井下石,最后落了一个凄惨的下场。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汉武帝兵不血刃,却将强大的诸侯国、越分越小,最后大国不过十多个城池,小侯只有十余里。后来,汉武帝借酎金夺爵,直接废除了一百多个小诸侯国,而此时已经没有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可以和中央叫板了,只凭借一个计策就解决了国家最大隐患。

在汉高祖开国最初的时候,他的统治方式就是实施分封同姓王,可是结果却导致王国势力日益增加,并且严重的威胁了中央集权,从而爆发了“”。战乱爆发以后,他们立即采取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到了武帝初年,还是有许多地方威胁着皇权的神圣地位,为了削弱诸侯国日益增长的势力,主父偃便综合前人的失败,建议汉武帝刘彻颁布“推恩令”,那么具体的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呢

总的来说,推恩令的目的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目的,另一种是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权威,巩固统一。

“推恩令”它不仅是思想变革也是政治变革的明确标志。它表明了汉武帝刘彻采纳了儒家的思想治国,并且取得了成功,并且他也完成了分封制进一步的向郡县制的过渡。

推恩令的作用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刘彻推行的一个重要法令,推恩令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各个侯王的封地,并且削弱各个诸侯王的势力。

其实西汉自文﹑景两代开始﹐封建皇帝就一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遏制和减弱日益增长的的其他诸侯王的势力。 武帝初年﹐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国家仍然有很多的,甚至有千里地方﹐他们阻众抗命﹐极大的威胁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汉朝初期﹐侯王的王位只能由嫡子继承﹐庶出的儿子和没有继承的资格。

所以﹐前127年,主父偃提出了新的建议在向帝王的上书中,主父偃以为,如果侯王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封地,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弘扬。所以他就建议诸侯分别将自己的孩子封为列侯。这样一来﹐表面上是施德惠﹐其实真正的目的是瓜分他们的土地以达到削弱诸侯王势力的目的。这个建议不仅符合刘彻巩固专制主中央集权的﹐也巧妙的避开了各个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同年春正月﹐推恩令正式推出执行。

推恩令的作用在于不仅使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从另一方面巧妙的减弱了各地诸侯的封地和势力,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自然他们也就不会有和中央集权对抗的胆量和想法。推恩令的作用还在于使国家得到安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推恩令的影响

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与日聚增。文帝,景帝都对这一现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开始威胁到皇权。在公元前127年,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倡国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施推恩令。推恩令表面上是对各个诸侯的好意,然而,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和瓜分各个诸侯的势力。那么,推恩令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关于推恩令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实行推恩令最大的影响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皇帝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推恩令让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所有儿子,而并不是以前只让长子继承。这对整个诸侯的影响非常大,让那些诸侯手中的势力得以瓜分,而且越来越少,这样以便于国家的统治,并且这个做法也让诸侯不敢违背国家的意愿。

推恩令是什么,这项措施怎么样

推恩令是汉武帝在臣子的建议下出台的一项政策,为的是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他的集权,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一项非常贤明的措施,抓住地方诸侯王爵门的内在矛盾,成功分化了他们的力量,成功加强了自己的集权。

推恩令是什么,这项措施怎么样1

汉武帝登基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全国上下推行了著名的推恩令。

推恩令实行前,诸侯王的爵位与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其他庶出的`子孙则不能分到一块土地。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意见,开始实行推恩令,规定不仅嫡长子能继承王位,其余的庶子也能在原封国内封侯, 但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如果诸侯王没有子嗣,国家有权收回封地。这样一来,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最小的也不过十里地。推恩令在名义上没有对诸侯王国进行任何的削藩,也因此避免了武装反抗的可能。

推恩令是什么,这项措施怎么样2

推恩令的大致内容是: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汉初,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以巩固统治。诸侯王权力很大。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创造钱币,还拥有兵权。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兆错的建议,削夺王国一些封地。吴、楚等七个王国联合叛乱。

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大军东征,平息了叛乱。此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在国内只能收取租税,其他权力归中央。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许多侯国,后来又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推恩令”是汉武帝听取大臣主父偃的建议而实行的。他规定,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外,还可推“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许多侯国,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裙管理,封号由皇帝制定。这样,诸侯王势力大为减弱,侯国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

诸侯势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也有若干矛盾。主要集中在继承权的问题上:

1、爵位的继承,只能给嫡长子。

2、权力的继承,因嫡长子继承爵位,那么,所有的权力当然也由嫡长子继承,包括军队的指挥权,财政收入(租税)的分配权,王国事务的决策权。

3、财产的继承,财产也是和爵位完全绑定,谁继承爵位,谁就拥有财产继承权。

而明显具有削弱诸侯目的之“推恩令”在实施时,阻力却并不大。究其原因:

一、推恩令照顾了大多数没有继承权的非嫡长子的利益,能够获得他们的拥戴。

二、推恩令并没有剥夺继承人的爵位,这在继承人看来,自己的蛋糕只是小了,并没有被夺走。

三、在世的藩王看来,推恩令只是变动了即得利益的分配方式,对于即得利益而言,并没有减少。

推恩令的作用和影响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刘彻推行的一个重要法令,推恩令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各个侯王的封地,并且削弱各个诸侯王的势力。

其实西汉自文﹑景两代开始﹐封建皇帝就一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遏制和减弱日益增长的的其他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初年﹐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国家仍然有很多的池城,甚至有千里地方﹐他们阻众抗命﹐极大的威胁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汉朝初期﹐侯王的王位只能由嫡子继承﹐庶出的儿子和孙子没有继承的资格。

所以﹐前127年,主父偃提出了新的建议在向帝王的上书中,主父偃以为,如果侯王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封地,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弘扬。所以他就建议诸侯分别将自己的孩子封为列侯。

这样一来﹐表面上是施德惠﹐其实真正的目的是瓜分他们的土地以达到削弱诸侯王势力的目的。这个建议不仅符合刘彻巩固专制主中央集权的﹐也巧妙的避开了各个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同年春正月﹐推恩令正式推出执行。

推恩令的作用在于不仅使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从另一方面巧妙的减弱了各地诸侯的封地和势力,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自然他们也就不会有和中央集权对抗的胆量和想法。推恩令的作用还在于使国家得到安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推恩令的影响

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与日聚增。文帝,景帝都对这一现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开始威胁到皇权。在公元前127年,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倡国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施推恩令。

推恩令表面上是对各个诸侯的好意,然而,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和瓜分各个诸侯的势力。那么,推恩令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关于推恩令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实行推恩令最大的影响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皇帝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推恩令让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所有儿子,而并不是以前只让长子继承。

这对整个诸侯的影响非常大,让那些诸侯手中的势力得以瓜分,而且越来越少,这样以便于国家的统治,并且这个做法也让诸侯不敢违背国家的意愿。

其次,推恩令对人民的影响也非常大,原因是诸侯手中的势力被瓜分,他们手中的势力根本就不能和国家相抵抗,以便于国家对诸侯的统一管理,从而,诸侯就不敢在封地胡作非为,百姓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因而,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对整个国家,从中央到诸侯再到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益处。

故而,汉武帝还是非常明智的,他主要运用儒家的思想来管理整个国家,并且听从主父偃的意见,实行了推恩令,让汉朝的国力整整上涨了不止一个层次。因此,推恩令的实行对汉朝的影响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大的。

汉朝建立以后,汉高祖定下规矩非刘姓不得封王,他封了自己的几个儿子还有侄子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军队,甚至能够自己造钱,不归中央管理。这就给后面的皇帝造成了困扰,汉景帝为了削藩就爆发七国之乱。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为了削藩也费劲了心力,正好有个人帮助他出了一个主意,提出可以用推恩令分解诸侯王的势力。那么这个人是谁,推恩令又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的人是主父偃,他是汉武帝的谋臣。推恩令的退出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增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内的稳定。

一、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分解了诸侯国,使诸侯国没有能力对抗朝廷。

汉武帝之前诸侯国权力相当大,他们名义上归朝廷管理,其实自己有很大的地盘和自主权。诸侯死后,他的诸侯国可以让嫡长子一个人继承,其他兄弟没有份。推恩令让嫡长子之外的人也有了继承权,这样就把大的地盘分成了好几块,这些诸侯国没有办法形成合力对朝廷产生影响,不会发生诸侯国叛乱,朝廷统治更加稳定。

二、推恩令加强了郡县管理,增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规定诸侯继承土地之后不再受原来诸侯国的管理,而是受当时郡县管理,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诸侯国失去了政治权力。这些诸侯国如果想做什么都受到郡县的限制,他们没有办法像之前一样胡作非为,都要按照朝廷法律行事,否则会被治罪。

三、推恩令受到很多宗室的欢迎,汉武帝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

推恩令除了那些诸侯国的嫡长子不满意之外,其他的宗室子弟非常开心,因为他们本来一块地盘都没有,推恩令之下他们反而有了地盘,比原来强了不少。这些人内心坚决拥护汉武帝的推恩令,纷纷表示汉武帝这么做是仁政,这些人真心的拥护汉武帝。

内容: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

结果: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作用:推恩令吸取了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公孙弘是齐地薛县人,自幼家贫担任过监狱的狱吏,后来因为犯了罪被免职,便到海边去放猪。他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春秋》和名家对《春秋》的解释,属于大器晚成型选手,他对待自己的后母十分孝顺恭敬,有贤者之名。

汉武帝继位招揽天下人才,公孙弘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被招进了京城,任命为博士。汉武帝让他出使匈奴,回来以后公孙弘把出使的情况向汉武帝做了报告,汉武帝很不满意,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便接口自己有病,免官回家休养。

不就汉武帝又面向全国招贤纳士,有人推荐公孙弘,公孙弘推辞说自己曾经被皇帝免职,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在推荐自己是浪费时间。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在写的策论排在最后的情况下,汉武帝把他写的策论点了第一名,并且接见了他。这里公孙弘的一张能力发挥了作用,长得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汉武帝封公孙弘为博士,公孙弘开始转运了。

公孙弘学识渊博,他经常说君主的问题在于心胸不够开阔,人臣的问题在于生活不够节俭。公孙弘是勤俭的典范,他盖布被每次吃饭的时候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后母去世之后,他守孝三年,自己就成为了人臣的典范。公孙弘每次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汇报的清清楚楚,然后让皇帝做决定,从来不再朝堂上争辩。公孙弘最大的优点是趋炎附势,就算事先约定好了,如果皇帝不同意,公孙弘也会按照皇帝的意思办,不会有一星半点的违背,汉武帝十分欣赏他,认为公孙弘会办事有分寸。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公孙弘就是个马屁精,自己没有主见随风倒,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在刘彻看来这样的宰相很合自己的胃口,没有什么野心,老实本分挺好的。有人说公孙弘做人没有原则,只知道顺应君主,不是一个忠诚的人。公孙弘面对指责说了解我的人都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汉武帝十分认同公孙弘的说法,后来尽管有很多人在汉武帝面前说公孙弘的坏话,但是汉武帝却越来越宠信公孙弘了。

公孙弘这个人尽管外表宽宏大度,实际内心却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主父偃的死就是公孙弘的杰作,董仲舒被外派也是公孙弘的主意。不过公孙弘这个人从不自己动手,他自己生活的极为简朴没有余财,他用得来的财富去供养自己的老朋友和门客,因此大家都认为他贤明,没有人认为他不好。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况且二王造反做为宰相自己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为了明哲保身,公孙弘给汉武帝写了一封辞职信,里面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和检讨,这招实在是高明!先自己说自己的过错,我搞自我批评,够坦诚吧,认错态度好。汉武帝十分受用,表示公孙弘还是很有办事能力的,不同意他辞职,让他好好休养身体继续为国效力。公孙弘最后死在了宰相任上,做为汉武帝时期的七位宰相之一,公孙弘是两个善终的宰相之一,另外一个是霍光。

纵观公孙弘的一生,他做人做事是有原则的,只是这个原则很多人不认同罢了。

第一个原则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汉武帝说什么都是对的;

第二个原则苦活累活我来干,主意我来出,决定皇帝来做;

第三个原则不贪污不腐败,有钱就给大家花有福同享;

第四个原则对待敌人避其锋芒,韬光养晦后发制人;

第五个原则自我批评,先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让领导没什么可责怪的。

主父偃是个倒霉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他年轻的时候学习纵横家的学说,老年的时候又学习《春秋》、《周易》和诸子百家的学问,齐地的人都不喜欢他,学子们联合起来排斥他,主父偃就到其他诸侯国游历。可是没有人搭理他,他贫困潦倒又没有人肯借贷给他,主父偃认为自己在诸侯国这里没有前途,就来到了长安,找到了大将军卫青,想谋求发展。卫青认为主父偃是个人才便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主父偃的钱花光了,诸侯的宾客都讨厌他,他就给汉武帝进了一份奏折,早上呈递的奏折,傍晚的时候汉武帝就接见了主父偃。

主父偃在自己的奏折里一共提了九条建议,其中八条是关于法律条令方面的,一条是关于匈奴方面的,我称之为治国九策。主父偃分析了秦国灭国的原因主要是对匈奴用兵,导致民不聊生,民怨四起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对匈奴用兵,险些丧命,后来采取了和亲政策后,政局才被稳定下来,这些前车之鉴不可不知不可不查。因此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采取什么政策,国家的存亡在于君主任用什么样的大臣。不久之后又有徐乐、严安给汉武帝上书陈说天下大事,汉武帝把三个人叫到一起,说为什么上天不早一点让我遇见三位呢?加封三个人为郎中,主父偃因为表现突出,一年之内被提拔了四次。

主父偃最大的功绩是提出了“推恩令”,目的是帮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他做的比晁错高明的多,主要做法是让诸侯的儿子都有封地,除了长子之外的兄弟都有封地,都封为侯爵,他们都会感激陛下,便不会去造反了,同时诸侯的势力就会被削弱,中央的控制能力就会得到加强。这就是晁错一直想做的削藩,但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主父偃找到了方法,并具体可行行之有效。

晁错是个理论家,但不是个实干家,他只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主父偃不同,他出身寒微,自幼受尽了人间冷暖,深知人性的丑恶,因此才能因地制宜想出推恩令这么个好主意。

汉武帝采取了主父偃的办法,并称之为推恩令。主父偃又建议把天下的豪强和富贵之人都召到茂陵居住,这样他们既可以充实京城,又避免了他们产生混乱的可能,汉武帝也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

主父偃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有人建议他要有所收敛,主父偃说我自幼收到兄弟不公正的待遇,天下的人大都不喜欢我,现在我已经老了,再不疯狂一点就没有机会了。主父偃依旧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大肆接受诸侯的贿赂。不久他到齐国担任相国,用齐王和姐姐通奸的事威胁齐王,可没有想到齐王想不开直接自杀了。诸侯都恨透了主父偃,于是便由赵王发难,揭发主父偃贪赃枉法图谋不轨,逼死齐王的罪行。

汉武帝接到奏折后,并不想处死主父偃,便问大臣们的意见。他问的人是公孙弘,就是这位宽厚仁慈的长者和君子,他说不杀主父偃不足以平息众怒,请陛下杀主父偃!公孙弘难得做了一回主就杀了自己的政敌主父偃,让主父偃去见鬼吧!

主父偃被灭族后,没有人给他收尸,下场极其凄凉,最后洨县人孔车替主父偃收了尸,并埋葬了他,让他不至于暴尸荒野。汉武帝知道后称赞孔车是忠厚的长者,并没有降罪于孔车。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这里说的天才谋士就是——主父偃。他是汉武帝时期最为出色的谋士之一了,汉武帝的千古霸业这当中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主父偃的帮助。主父偃呕心沥血地位汉武帝出谋划策打天下,但是最后却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最后的结果也是众叛亲离,最后汉武帝下令将其诛杀。

说道主父偃他的一生也是前半生不得志后而自己博来的机会。出身低微家境平寒的的他早年是学习纵横术,立志想要像苏秦、张仪行出一番做派,但齐国儒学为主流,他的纵横术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只好四处游学。后来想要通过卫青推荐进朝廷但也是数次无果,最后做投无路自荐,没想竟然到成了

自此之后他的仕途可以说是步步高升一年之内连升四次:从郎中升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他为汉武帝解决了边境扰民的问题,推出了“推恩令”。这一举动巩固了君王的实力。诸侯拿出部分土地分封给其他子孙,使他们都成为侯。这样一来诸侯王子孙都会很高兴,实质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土地,缩减他们的势力。

但是主父偃最大的两个缺点就是:睚眦必报,报复心极强;持宠而娇,贪财狂妄。他最为放肆的说大丈夫要想权贵一样用鼎吃饭,这才没有白活。以及他贿赂被抓,当时汉武帝本不想杀他,但是耐不住他的政敌太多,都劝说陛下这才引来杀身之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5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