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起源有五
一、黄帝后裔,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JL口—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 35传至胡公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
在黄帝时,战车已被广泛使用。黄帝发明了高轮车,所以又叫轩辕氏,陈丰氏是黄帝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是黄帝部落的姻亲。“帝喾取陈锋氏女,生放勋(尧)。”(《史记·五帝本纪》)。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儿子。“陈丰,一作锋,邦也。侨极取陈丰氏生帝喾,喾复取陈氏(女)生帝尧,齐之丰丘,陈氏邑也。”(《路史·国名纪己》)《索隐》、《人表》、《正义》等著作都认为锋、峰、丰、邦同意通义,陈锋、陈丰、陈邦指的是一回事。)可见,黄帝家族与最早见于记载的陈丰氏部落是两个互相通婚的双胞族。黄帝的孙媳妇与曾孙媳妇都是陈家的人,他们通过这种血缘关系,形成了炎黄氏族部落大联盟的强大基础。黄帝起于姬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交界处。今甘肃天水市南有轩辕谷,陕西岐山县有姬水,陈丰氏部落的起源,也很可能就在附近。今岐山县西面有陈仓山。离今天的宝鸡市约四十里。陈仓山又作陈峰,山上有形若山鸡之石,因此又叫鸡峰。山下是陈坂,这个陈可能便是陈丰氏部落的初居之地。相传春秋时,秦文公得到一块形状如鸡的宝石,当宝鸡的神明来时,便会发现殷殷的声响,好象野鸡鸣啼。于是,秦文公在陈坂这个地方建祠祭祀,命名为陈宝祠。到唐代,就把这一代称为宝鸡县。
黄帝部落擅长制造这种多辐高轮车。他和他的支裔过着游牧赶车,不断在大草原迁徙的生活。整个部落排列着长长的车队,由一个牧场迁到另一个牧场时,男女老幼和财物,都置于车上,由牛马拉着高轮车,在广漠的草原上前进。当遇到敌对部落前来袭击时,车队便横着排列,以阻挡敌人的冲击。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列阵”,也即车战。人拿着武器迎敌,站在车上,车旁有步兵配合作战。当夜幕悄悄降临时,部落酋长便指挥其成员将车队排列成圆圈,人畜居于圆圈中。在无险可守的广荡大草原中,顿时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临时城堡。这个高轮车圈成的城堡既可抵御敌人或野兽的偷袭,又可抵御寒风的侵袭,给人畜带来安全感。由此可以体味到高轮车征战生活给这个家族打下的深刻烙印。那么,黄帝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氏,名叫轩辕。据说黄帝一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很小的时候便展示出超人的聪明才智。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敦厚机敏,足智多谋。
黄帝之时,神农氏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帝无力征讨。于乱世中逐渐长大的黄帝认识到,必须以武力平定天下,只要有强大的武力,就不难讨平那些据地称雄致乱的诸侯。于是他天天习武,操练阵法,不几年,便文韬武略俱已精通。于是,他先率兵讨伐那些骄横跋扈、不来朝贡的诸侯。结果,打得那些诸侯亡的亡,逃的逃,其他的诸侯见势不妙,便纷纷前来归附。局势稳定后,黄帝一方面广施恩德,教百姓种植五谷,一方面秣马厉兵,教百姓习战。等到力量强大以后,他又先与扰乱各部落的炎帝战于阪泉 (今河北涿鹿县东南)之野,三战三捷。后又率兵在涿鹿 (今河北)击杀前来扰乱的蚩尤。经过这两次恶战,黄帝酌威望大增,众诸侯一致推举他为天子。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黄帝居住于轩辕之丘, 娶西陵氏之女为妻,名字叫嫘祖。嫘祖是黄帝正宫,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居住在汇水;另一个叫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有个儿子叫颛顼,黄帝死后,他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
颛顼沉静多智,尊重贤能。他当政期间,四方宾朋,万众来朝。颛颈去世后,帝位由玄嚣之孙高辛继承,即帝喾。按辈分算,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广施仁政,关心百姓疾苦,很受百姓的爱戴。
帝喾有四妻四子,长子名挚,次子名叫放勋。帝喾死后,由挚继承了帝位。挚即帝位后,因才干不济,治国无方,致使国力越来越弱。而被封为唐侯的故勋则因为才干出众,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挚把帝位禅让给了他。放勋嗣位称帝,史称唐尧或帝尧。帝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能之君,曾设官掌管时令,制订历法;又咨询四岳,挑选舜为其继承人。尧死后,即由舜继位。
舜的母亲叫握登,曾因看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握登疑为古登人,即邓人之女。舜字重华,也叫仲华、玄景、重明。皆因他两个眼睛有三个瞳子而得名。他方头方脑,龙颜大口,黑皮肤,身高六尺一寸(相当于今天五尺三寸)。舜的父亲瞽叟与继母在舜还未成年时就想方设法要害死他,但舜的性情生来就十分宽厚,每遭毒打,虐待,他的反应不是十分仇恨暴烈,而是逆来顺受。舜遇到被狠打的时候,就采用躲避的方法,遇到被小打的时候就忍受住。他没有埋怨世道的不公,而是更加孝顺父母,慈爱弟妹。他“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舜被逼去耕那座民事纠纷甚多的历山,他起早贪黑,奋力耕种,在他的带领下,历山一带的纠纷得以平息,粮食获得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就在此期间,他在一个叫河济的地方捡到一个玉壁,舜感觉到一种得天命的吉兆。
舜的成功和努力遭来了瞽叟夫妇和象更深的嫉恨。舜的忍让与谦虚谨慎并没有感动他的父母和弟弟。有一次,他们命令舜到粮食仓库里去修补墙壁,然后火烧仓库,想烧死舜。还有一次,他们又命令舜去挖井,然后朝井里填土想活埋舜。舜有个好妹妹,叫女果,妹妹十分同情哥哥的遭遇,她屡次为舜通风。
帝尧选继任人的时候,四岳推举了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以观察他理家的本领。娥皇、女英遵守妇道,从不以自己身份高贵而傲视舜的亲戚,对公婆孝敬,对小叔谦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感动舜的父母。于是,舜只好远走他乡,携妇将雏来到了妫水之旁,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南一带。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
舜50岁时开始替帝尧处理天下政务,成绩卓著;58岁那一年,帝尧驾崩,舜为他守了三年孝,到6l岁时,才在群臣拥戴下登上了帝位,这时,他已是两鬓如霜的老翁了。
舜的对手是四凶:驩兜、共工、鲧、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舜首先将驩兜、共工、鲧、三苗这四个部落的首领除去,然后将这四个部落赶往四方的边远地区。与丹朱的斗争似乎要艰苦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在这一场斗争中,舜采取了进退自如的手腕。充分展示了舜的应付裕如的政治才华。
舜帝登上帝位三年后,因为丹朱作为炎黄大部族的正统代表,势力仍很强大,威胁极大。舜便作出姿态,表示愿让位给丹朱,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只好作罢。他便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为了笼络人心,舜精心组织了他的权利机构。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龙、益为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充分展现了舜的博大胸怀,从心理上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系之争,有力地分化了对手。舜与丹朱的搏斗过程中,丹朱曾一度占了上风,逼迫舜退避。在舜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并首先除掉四凶之患后,才逐渐击败丹朱的势力,并迫使丹朱成为虞氏部落联盟的属部。到此时,舜已八十一岁。
舜建都于蒲板,今为山西永济县东三十里虞乡。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又有历山、妫水,把地名从濮州菏泽一带移植过来。
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扶正祛邪,政治清明, 国内安定,一片升平景象。后来,在去南方巡狩时,崩于苍梧(湖南宁远县南)之野,葬于九嶷山下。娥皇没有生育,女英生有一子,取名商均,因为他没有治国才能,舜在生前便指定了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为接班人。
大禹继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人称有虞氏,因舜做子时,曾在蒲坂建都,于是他的另一支后裔便定居于蒲坂附近的虞乡 (山西永济县境),其首领叫虞遂。虞遂的一支后裔曾被封于遂国(今山东肥城县南),春秋时被齐国所灭。商汤灭夏后,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也即古陈锋氏部落居住过的地方,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东南)附近。
由于虞舜族人在同夏禹氏的斗争中失败,导致以商均为首的有虞氏部落纷纷向四方退避。除了商均被封于梁国虞城县,这一部分留居中原外,舜的大部分族人则大举向南、北、东方迁徙,另外还有许多部落则与夏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主干。
夏朝至商朝期间,随着虞舜子孙的迁徙退避,他们的踪迹也逐渐埋没于史记典籍之中。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 (今淮阳县)。颛顼国有“陈州之山”(《山海经·大荒南经》),这“陈州之山”便是宛丘。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
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阏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今陈胡分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陈国的国都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宛丘。陈丰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
《陈风》曾谈到东门有榆树,榆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车门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故《诗地理考》说:“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范氏曰:择高之地而荒乐焉。”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
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之处。”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氏陵即伏羲墓,占地约五顷有余,俗称人主庙。墓周产蓍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号“伏羲墓”。当然,这里有一些建 筑是历代加修的。但春秋以前太皋陵与画卦台存在,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如在这里登高望远,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土层。
虞舜子孙在舜时处于极盛时期后,夏朝一度衰落,商朝略有好转,自周文王将长女嫁给妫满并受封于陈后,地位开始显赫起来。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的陈国,备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宠。
东周初年,陈国原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陈国的国都宛丘,就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淮河支流的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分布在东境,由北西南注入淮河;淮河的另一条大支流颍水,和颍水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贾鲁河、沙河,则从西境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当然这些河流的名称,大多都是因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形成的。不过颍水则是二三千年以来的老名称,只是其支流沙河,古代叫濮水。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有近八百个诸侯,据周朝封建制度规定:四海之内分为九州,州方圆千里。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九州总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国,还有这些诸侯的附庸国没有计算在内。同时规定公爵和侯爵国家,方圆百里;伯爵国家方圆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国家,方圆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小国,则成为其邻国的附庸。陈国既是侯国,方圆百余里,而且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垠的肥沃的中原地带,是古代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域,且相传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可见其地位形势的重要了。
陈国的领土都在平原上,不但土地平坦肥沃,且沟渠纵横,有灌溉之利,再加气候温和,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区。因此,陈国靠着天时、地利发展很快,到了东周初年,同蔡国、郑国等国都成了中原地区的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后来的陈国国君不能励精图治,臣子也不能赤胆忠心匡扶社稷,君荒于上,臣嬉于下,政治腐败,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公元前479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杀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闵公,陈国灭亡,在陈国故地置县。
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Z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便有了陈姓。
二、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氵+民+日)公次子温之后陈琏。
三、少数民族陈姓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满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哈尼族陈氏 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侗族陈氏 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土家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布依族陈氏 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女)即是京族陈氏。
羌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女)即是羌族陈氏。
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
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此外,壮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四、他姓该姓冒姓
曹姓改为陈姓: 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陈氏之女为妻,生了四个儿子,便销声匿迹了。
高姓改为陈姓:唐朝末年有个叫曹宪来的人,娶都姓母亲陈氏之姓,这一支曹姓
到了宋代,陈姓后裔中有一个叫陈文龙的,作了高官显宦,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陈姓成了海宁望族。浙江海宁一姓高的人家,是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他的后裔默默居住海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高谅时,历史已进入了元朝,他因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只得入赘于陈氏之家,高姓也改为陈姓了。西晋末年的陈元达,原来姓高,曾在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汉国任职,因为占卜者说他的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他本来是河东猗姓人,却冒姓陈氏,并受封为伯爵。
白姓改为陈姓:隋朝还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地区的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官至柱国,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陈姓改为其他姓: 西魏时,赐许昌公陈忻姓尉迟,不过,时间很短,至隋初又恢复了陈姓;明朝末年,湖南湘潭陈氏,因遭家难,有一人冒姓郭,称为郭金台。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史称万年之陈氏。
唐朝初年,原丘兹王的后裔帛(白)永贵人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也改姓汉族大姓陈,此后也以陈姓知名,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名令英,史书也称陈令英。唐末,浙江宁海人曹宪来人赘陈家,生子4人,也冒姓陈。
元朝时,原北齐清河王高岳的14世孙高谅入赘陈家,子孙也改姓陈。明初,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后来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刘矫的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五、陈姓疍民与堕民
疍民——陈姓水上居民。
“水上居民”旧称疍民或者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是以船为家。那么,陈姓疍民是怎样形成的呢据《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说:”疍民常在水上,操舟为业,相传乃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
关于堕民,白眉初《中国人文地理》解释道:”起源又二说,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人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陈友谅原本是渔家子,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参加红巾军,后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和朱元璋分庭抗礼;1360年,他杀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自称汉帝,更引起朱元璋的愤恨;1363年,他与朱元璋军在鄱阳湖一带决战,大败,八月,他从湖口突围出长江,中箭身亡,全军覆没,其子孙及部下受到朱元璋的残酷迫害。陈姓疍民虽然很苦,但毕竟保留了家族系统的称号,仍然姓陈。
介绍文件
陈姓迁徙史
先秦至晋代迁徙
陈国灭亡后,陈闵公的长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名为衍,称陈衍,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叫陈鸡,都在齐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陈闵公的二儿子全温,避祸逃到晋国(在今山西境),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属河南)侯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为信都别驾,有德政,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宴为嗣,陈宴裔孙陈老皋遂遣其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寿州固始县,以继承固始陈氏基业。
在陈姓的早期迁徙中,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到了秦朝末年, 出了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作为屯长,奉命领着被征发的人去屯戍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路上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照法律,失期者当斩首。陈胜和吴广被迫铤而走险,袭杀押送戍卒的校尉,率900名戍卒揭竿起义,天下群起响应,声势迅速壮大。进入陈县吟河南淮阳)时被部下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他派兵四处攻城克池,占领了很多地方。后来秦军反扑,进逼张楚都城陈县,陈胜被迫率兵撤退,行至下 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时,被车夫庄贾杀死。他的骸骨葬于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芒砀山西南麓。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拨30户为陈胜守墓,每年祭祀。陈胜墓历经各代修葺,至今仍巍然屹立,周围松柏苍翠,墓前有郭沫若所题“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墓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移居江南各省,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省,其中即有陈氏。陈氏与林、黄、郑、詹、丘、何、胡姓人是中原移民最早进入福建者,此即《闽书》中所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隋唐五代迁徙
唐高宗总章二年 (669年),闽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攻城克池,斩将搴旗,把地方政权冲得七零八落,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3000多人前往讨伐,陈政招架不住,只得据城固守。高宗见不能取胜,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增援。不料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气候,先后染疾死去。一时军中无主,乱作一团,陈敏之母魏氏(据说是唐太宗宰相魏征之妹)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霄县。陈政于仪凤二年(677年)死于军中, 由他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
当时元光正是Z0岁的青年,他博览群书,通晓文韬武略,指挥军事,得心应手。经过9年苦战,终于平息战乱。为了开发闽南这片沃土,他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郡,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元光不惮辛劳,亲自经营擘(b6)画,选贤任能,开垦荒田,招徕流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设置学校,使南大地上无烽火干戈之扰,百姓安居乐业,被人称为乐土,陈元光后来就长眠在这里。他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使这块荒凉偏僻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陈元光的后裔也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
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地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唐朝中期,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 (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福建仙游人,在闽主王廷政手下任统军使,以才勇闻,屡立战功。延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并把延政之子绍镃送去做见面礼。南唐后主李煜大为高兴,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不久,南唐被北宋攻灭,陈洪进自知无力与宋朝抗衡,于是去朝见宋太宗,主动献出漳、泉二州,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子孙兴旺,后在闽南发展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傅之故而称“太傅派”陈氏,并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隋朝大业二年(616年),一个叫陈迈的人领兵镇守莆田,后来归唐,出任开莆县令,此为陈姓入莆田之始。陈迈任县令期间多有惠政,因爱这里林壑优美,致仕后便卜居于此。他逝世后当地百姓曾立庙祭祀。他的后裔号称“十八陈”,已成为莆田著姓。陈氏族人在今县政府东侧建有祠堂,命名为“崇功祠”,其主体建筑尚存,保留有明、清建筑风格。
五代时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潮,在王绪部下为军正,随军至漳州,后任福建观察使等职,死后由其弟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跟随王氏弟兄入闽的有2了姓军校,第一便是陈姓。据刘球《陈公振行状》云:“陈之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之乱,有讳檄者,从王审知入闽。”
陈姓分之的迁徙
长沙陈姓:有的说是陈朝陈宣帝陈顼之子宜都王陈叔明之后。叔明因陈朝灭亡,迁居江州。他的九世孙陈旺又迁到义门地。陈旺的七世孙为陈崇、陈端。唐僖宗时,陈端与蒋良杰起兵招讨平寇有功,加封威烈将军,敕镇潭州(长沙市)。同光二年 (924年),陈端年老辞官,卜居于长沙务阳乡(即清泰都)的大墉塘。江州义门分支时,陈端的后裔也迁到长沙大塘、金铿梅薮、敛田沧浪、税河力头、花灰浮潭、桑田庙、田师村;继而分迁到大埠田、檀山、青山、萤火桥、菖蒲塘、官桥西北市、本府烟雾巷、碧湘街;再迁水渡河,黄泥冲、洲湖、韶塘;又迁往赤条河、平塘、清塘湾等地。到了陈端的八世孙陈团这一代,生有 11个儿子,分房时,大致徒居长沙、平江、浏阳、湘阴等县,而长沙仍居首位。
也有人根据其他长沙的陈氏支谱说,长沙的陈姓并非都来自陈端一脉,有来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的,有来自浙江仁和县(杭州市)的,有来自浙江会稽(绍兴市)的—…·但这都出自陈姓的支派,万支归宗,仍然要追溯到陈姓家族史的源头上去。
邵阳县陈姓:其始迁祖于唐庄宗同光二年平蛮,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至新化鹅塘村,再迁至邵阳县横阳山。子孙后代分布于邵阳县临津门、隆回、湘乡、武冈、溆浦等地,元至正时,其后裔陈叔甫又迁邵阳老鸭田。已传53代,人口达70多万人。
………………
(下面还有好多,字数不够,你自己找吧,网址给你)
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其疆域东临北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发展与灭亡
辽代与北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125年为金所灭。在太祖,太宗统治时期,阿保机创建奴隶制国家,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城,制造文字,此后继续向外扩张。西打倒甘州回鹘,东灭渤海国,南占燕云十六州。太宗死后,经过世宗,穆宗,景宗,一再发生争夺皇权战争。982年圣宗继位,实行一系列改革,多方面削弱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统治。其间他带兵南侵,与宋订立澶渊之盟,两国各守旧界,此后不再有大的战事。圣宗在位半个世纪,是辽朝的全盛时期。到兴宗,道宗时期皇室内部政变频繁,各族人民反抗辽朝的起义连绵不断,辽王朝日见衰败。金政权建立后,接连打败辽王朝,很快取代了辽在东北的统治地位。1125年天祚帝逃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辽亡。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灸、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
辽代众王907~1125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讳亿 字阿保机 907-926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 927-947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 947-950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 951-968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 969-981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 982-1030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讳宗真 1031-1054
道宗:孝文皇帝 讳洪基 1055-1100
天祚帝: 讳延禧 1101-1125
①朝代名,公元907~1125,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所建,在我国北部,初名契丹,947年(一说938年)改称辽。其国都原不在幽州,在上京[巴林左旗南波罗城],由于石敬瑭为了成为中原皇帝,请辽国帮助了,所以,以幽州为礼物送给辽国了,辽国才迁都到幽州。
②辽宁省的简称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
拼音: liao 繁体: 辽 笔画: 19 五行: 火 吉凶: 吉
汉字解释:
辽 <形>
(形声。从辵,尞声。本义:遥远)
同本义 [distant]
辽,远也。--《说文》
山修远其辽辽兮。--《楚辞·九叹·忧苦》。注:“辽辽,远貌。”
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左传·襄公八年》
眷故乡之辽隔。--潘岳《登虎牢山赋》
又如:辽绝(远隔);辽险(遥远险要);辽天(远天);辽阻(辽远阻隔);辽荒(荒凉遥远)
开阔
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世说新语·言语》
又如:辽落(通“寥落”。寂寥空阔);辽缓(宽缓);辽辽(广远的样子);辽阔(远大广阔);辽空(辽阔的天空);辽原(辽阔原野)
久远 [distant; faraway]
人生乐长久,百年自言辽。--阮籍《咏怀》
又如:辽远(久远);辽廓(久远)
辽 <名>
中国辽宁省的简称 [Liaoning Province]。如:辽东之豕(比喻少见多怪。亦比喻平庸无奇);辽饷(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以对辽左用兵为名,加征田赋银三百万两,叫“辽饷”)
水名 [Liao River]。即今辽河,古名辽水,又名大辽水。如:辽口(辽河入海口)
朝代名 [Liao dynasty]。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建,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今内蒙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983―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改皇都为上京。疆域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中部,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宋接界
通“僚”。同为官吏,或朋辈 [colleague;associate in office]
辽党感动。--《外黄令高彪碑》
朝廷愍惜,百辽叹伤。--《沛相杨统碑》
-----------------------------------------------------------------------
③远:~远、~阔。
-----------------------------------------------------------------------
通 “劳、疗、僚、獠”
“辽、劳、獠、僚、疗——《说文》:‘劳,剧也,从力荧省,焱火烧 ,用力者劳。’劳从荧省,有火烧之义,系出古代打猎,放火烧山。‘獠’义为打猎,故‘劳’同‘獠’义。古代人劳动以打猎最为剧烈。所以《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郑玄注:‘劳,不当劳动解,而作辽阔解。’‘劳’作‘辽’义。《左传·昭公七年》:‘隶臣僚。’服虔训‘僚’为‘劳’,即劳为‘僚’义。獠既为放火烧山、打猎之声,系剧烈劳动。剧劳必罢癃,罢癃则病,病须治疗,故‘劳’又可作‘疗’义。”(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
④天龙八部里面的辽国
乔峰的结义兄弟就是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当时辽国已经将要灭亡,当对宋国来说仍是不小的威胁。金庸武侠中辽国比现实中要强大,这也是夸张乔峰的需要。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
答案
1.人人皆可成为国王(3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2分)
3.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
4.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3分)
5.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3分) 是这个吗《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00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国之财任其索用,一国之人任其役使。所以古往今来王位就成了人追求的目标,国王生活的样子也成为了一般人追求的最高标准。
00但是不要忘了一名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是能占尽全部的风光。就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间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了它。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这时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所以,就是镜中之最--天文望远镜也决不敢说有了它就不必再有要微镜,而显微镜也不必自卑自弃。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乐、平民之趣。就如望远镜永远不可能知道微生物王国是什么样子。《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而《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懂得小有小的好处,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成大事。就是在君主制度的社会里,王位也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明代仁宗皇帝的第六世孙朱载(土加育,音玉yu),就曾七次上疏,终于辞掉了自己的爵位。他一生潜心研究音乐和数学,他发现的十二平均律传到西方后,对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量子理论作出贡献的法国人德布罗意也是出身公爵世家,但他不要锦衣美食,终于在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悉,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对王位都有不感兴趣。
00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下,人们的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都大大多元化了。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山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社会有许许多多的“国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国里尽享着自已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他的读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内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维我独尊的王感。
00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得到一种王者的回报。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这大约是人生最低潮最无奈的吧。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然会有追随者,仍然可以反败为王。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而且是个落魄之民。但是在歌馆妓楼、勾栏瓦肆这个王国里他是国王,是个词王。歌妓和市民这些歌者听者就是他的臣民,诚心诚意地拥戴他。他在艺术王国里与金銮殿上的皇帝分庭抗礼,互不相干。“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你看他这个王国有多大。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但就是这样一个“钦犯”,沿途官民却拜迎宾馆,泪洒长亭,赠衣赠食,送马送车,纷纷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他比皇帝登朝上殿还忙。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以他们这样身处逆境,生存空间已经很小的人都可为王,正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介意这王国的大小,王位的长久。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现在人们也早忘了他,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光,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有简短采访谈话,歌迷就冲到台上要签名,要拥抱,他迅即在工作人员护送下退场,那些不得一吻吾王的女孩子就去吻他刚坐过的椅子。我就想,这哪里是“王”,简直是个教皇了。一次爬香山,在山脚下草地旁一位年轻人用草编成蚂蚱、小鹿之类的小动物,插满一担,惹得小孩子和家长围成几层厚厚的圆圈,倒有拥兵自重的威风。等到登上半山时,又见许多人挤在一起围观什么,分开人群一看,一个老者在玩三节棍,他两手各持一节细棍,将那第三节不停地上下翻挑,做出各种花样,人们越是喝采他越是得意,这时连头上山坡处也满是看热闹的人,他于紧张操作之余还肯分出眼睛的余光留心周围的反应,尽情享受投向他惊奇的目光,甚是得意。在这个山坡上临时组建的三节棒小王国里,他就是国王。
00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只要作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己得到了一样的满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关于陈字
陈字,在先秦以前的写法很多。(见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陈曼盙》、《陈侯午敦》、《子禾子釜》、《陈尊》等)。这可以从陈字本身得到阐释。陈字和阵字,古时候是一个字,音义可通。“陈,列也。”(《广雅·释诂》)陈字在古时候不仅可写作阵还可写作坠,陈与古字陈岁也相通。“陈(卜夕),列出。从(卜夕),陈声。俗字作阵”(《说文解字》)。屈原的《离骚》里就有“就重华而陈夕词”这样的诗句。这里面的“陈(卜夕)”即是陈。此外,陈也与古甸字同音通义。“维禹甸之” (《诗经·大雅·韩奕》),此中“甸”就与陈字同义。
陈字有九种含义,有—种就是战阵的意思。因为在古代,陈、阵是一个字,可以通用。尽管如此,陈姓祖先从未把自己的姓氏写作阵。《辞源》对阵字也有几种解释:
① 本作“陈”,也就是说,阵的本来字是陈字,阵字是从陈字演化而来的;
② 军伍行列称阵;
③ 阵法,指作战时部队的战斗队形;
④ 量词。如古诗中有“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的句子。
除去第四种解释,其他三种都与作战有关。
根据金文的解释,陈字左边的“阝”是旌旗的形状,右边的“东”字是战车车轮,上面载着戈矛,下面则是土字的会意。尽管陈字在古时候与上面这些字相通,陈姓的陈字几千年来却一直未曾改变过。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把陈姓写为阵姓或是甸姓。
综合起来看,整个陈字的含义,是把战车摆在国土边界上保卫土地。看到陈字,就想起阵字,阵陈两字同音,阵字是旧中国车轮滚动的声音,而战车是黄帝发明的,黄帝之所以称作轩辕氏,就因为与战车有关,因此轩辕二字均从车字偏旁。
陈字的读法,上古音属定母,真部,《广韵》直珍切。澄母,真韵,开口,三等,平声,在臻摄。是高轮车行驶的响声。在宋以前“陈”音一直是高轮车的响声,宋代以后,读法才逐渐发生变化,与“尘”同音。“陈”的现代读法与古音相差甚远。值得注意的是,陈字的古音读法,至今仍保留在福建的闽南话和广东的潮汕话里。
陈姓起源有五
一、黄帝后裔,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JL口—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 35传至胡公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
在黄帝时,战车已被广泛使用。黄帝发明了高轮车,所以又叫轩辕氏,陈丰氏是黄帝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是黄帝部落的姻亲。“帝喾取陈锋氏女,生放勋(尧)。”(《史记·五帝本纪》)。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儿子。“陈丰,一作锋,邦也。侨极取陈丰氏生帝喾,喾复取陈氏(女)生帝尧,齐之丰丘,陈氏邑也。”(《路史·国名纪己》)《索隐》、《人表》、《正义》等著作都认为锋、峰、丰、邦同意通义,陈锋、陈丰、陈邦指的是一回事。)可见,黄帝家族与最早见于记载的陈丰氏部落是两个互相通婚的双胞族。黄帝的孙媳妇与曾孙媳妇都是陈家的人,他们通过这种血缘关系,形成了炎黄氏族部落大联盟的强大基础。黄帝起于姬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交界处。今甘肃天水市南有轩辕谷,陕西岐山县有姬水,陈丰氏部落的起源,也很可能就在附近。今岐山县西面有陈仓山。离今天的宝鸡市约四十里。陈仓山又作陈峰,山上有形若山鸡之石,因此又叫鸡峰。山下是陈坂,这个陈可能便是陈丰氏部落的初居之地。相传春秋时,秦文公得到一块形状如鸡的宝石,当宝鸡的神明来时,便会发现殷殷的声响,好象野鸡鸣啼。于是,秦文公在陈坂这个地方建祠祭祀,命名为陈宝祠。到唐代,就把这一代称为宝鸡县。
黄帝部落擅长制造这种多辐高轮车。他和他的支裔过着游牧赶车,不断在大草原迁徙的生活。整个部落排列着长长的车队,由一个牧场迁到另一个牧场时,男女老幼和财物,都置于车上,由牛马拉着高轮车,在广漠的草原上前进。当遇到敌对部落前来袭击时,车队便横着排列,以阻挡敌人的冲击。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列阵”,也即车战。人拿着武器迎敌,站在车上,车旁有步兵配合作战。当夜幕悄悄降临时,部落酋长便指挥其成员将车队排列成圆圈,人畜居于圆圈中。在无险可守的广荡大草原中,顿时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临时城堡。这个高轮车圈成的城堡既可抵御敌人或野兽的偷袭,又可抵御寒风的侵袭,给人畜带来安全感。由此可以体味到高轮车征战生活给这个家族打下的深刻烙印。那么,黄帝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氏,名叫轩辕。据说黄帝一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很小的时候便展示出超人的聪明才智。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敦厚机敏,足智多谋。
黄帝之时,神农氏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帝无力征讨。于乱世中逐渐长大的黄帝认识到,必须以武力平定天下,只要有强大的武力,就不难讨平那些据地称雄致乱的诸侯。于是他天天习武,操练阵法,不几年,便文韬武略俱已精通。于是,他先率兵讨伐那些骄横跋扈、不来朝贡的诸侯。结果,打得那些诸侯亡的亡,逃的逃,其他的诸侯见势不妙,便纷纷前来归附。局势稳定后,黄帝一方面广施恩德,教百姓种植五谷,一方面秣马厉兵,教百姓习战。等到力量强大以后,他又先与扰乱各部落的炎帝战于阪泉 (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之野,三战三捷。后又率兵在涿鹿 (今河北省)击杀前来扰乱的蚩尤。经过这两次恶战,黄帝酌威望大增,众诸侯一致推举他为天子。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黄帝居住于轩辕之丘, 娶西陵氏之女为妻,名字叫嫘祖。嫘祖是黄帝正宫,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居住在汇水;另一个叫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有个儿子叫颛顼,黄帝死后,他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
颛顼沉静多智,尊重贤能。他当政期间,四方宾朋,万众来朝。颛颈去世后,帝位由玄嚣之孙高辛继承,即帝喾。按辈分算,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广施仁政,关心百姓疾苦,很受百姓的爱戴。
帝喾有四妻四子,长子名挚,次子名叫放勋。帝喾死后,由挚继承了帝位。挚即帝位后,因才干不济,治国无方,致使国力越来越弱。而被封为唐侯的故勋则因为才干出众,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挚把帝位禅让给了他。放勋嗣位称帝,史称唐尧或帝尧。帝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能之君,曾设官掌管时令,制订历法;又咨询四岳,挑选舜为其继承人。尧死后,即由舜继位。
舜的母亲叫握登,曾因看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握登疑为古登人,即邓人之女。舜字重华,也叫仲华、玄景、重明。皆因他两个眼睛有三个瞳子而得名。他方头方脑,龙颜大口,黑皮肤,身高六尺一寸(相当于今天五尺三寸)。舜的父亲瞽叟与继母在舜还未成年时就想方设法要害死他,但舜的性情生来就十分宽厚,每遭毒打,虐待,他的反应不是十分仇恨暴烈,而是逆来顺受。舜遇到被狠打的时候,就采用躲避的方法,遇到被小打的时候就忍受住。他没有埋怨世道的不公,而是更加孝顺父母,慈爱弟妹。他“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舜被逼去耕那座民事纠纷甚多的历山,他起早贪黑,奋力耕种,在他的带领下,历山一带的纠纷得以平息,粮食获得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就在此期间,他在一个叫河济的地方捡到一个玉壁,舜感觉到一种得天命的吉兆。
舜的成功和努力遭来了瞽叟夫妇和象更深的嫉恨。舜的忍让与谦虚谨慎并没有感动他的父母和弟弟。有一次,他们命令舜到粮食仓库里去修补墙壁,然后火烧仓库,想烧死舜。还有一次,他们又命令舜去挖井,然后朝井里填土想活埋舜。舜有个好妹妹,叫女果,妹妹十分同情哥哥的遭遇,她屡次为舜通风。
帝尧选继任人的时候,四岳推举了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以观察他理家的本领。娥皇、女英遵守妇道,从不以自己身份高贵而傲视舜的亲戚,对公婆孝敬,对小叔谦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感动舜的父母。于是,舜只好远走他乡,携妇将雏来到了妫水之旁,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南一带。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
舜50岁时开始替帝尧处理天下政务,成绩卓著;58岁那一年,帝尧驾崩,舜为他守了三年孝,到6l岁时,才在群臣拥戴下登上了帝位,这时,他已是两鬓如霜的老翁了。舜的对手是四凶:驩兜、共工、鲧、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舜首先将驩兜、共工、鲧、三苗这四个部落的首领除去,然后将这四个部落赶往四方的边远地区。与丹朱的斗争似乎要艰苦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在这一场斗争中,舜采取了进退自如的手腕。充分展示了舜的应付裕如的政治才华。
舜帝登上帝位三年后,因为丹朱作为炎黄大部族的正统代表,势力仍很强大,威胁极大。舜便作出姿态,表示愿让位给丹朱,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只好作罢。他便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为了笼络人心,舜精心组织了他的权利机构。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龙、益为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充分展现了舜的博大胸怀,从心理上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系之争,有力地分化了对手。舜与丹朱的搏斗过程中,丹朱曾一度占了上风,逼迫舜退避。在舜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并首先除掉四凶之患后,才逐渐击败丹朱的势力,并迫使丹朱成为虞氏部落联盟的属部。到此时,舜已八十一岁。
舜建都于蒲板,今为山西永济县东三十里虞乡。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又有历山、妫水,把地名从濮州菏泽一带移植过来。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扶正祛邪,政治清明, 国内安定,一片升平景象。后来,在去南方巡狩时,崩于苍梧(湖南省宁远县南)之野,葬于九嶷山下。娥皇没有生育,女英生有一子,取名商均,因为他没有治国才能,舜在生前便指定了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为接班人。
大禹继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人称有虞氏,因舜做子时,曾在蒲坂建都,于是他的另一支后裔便定居于蒲坂附近的虞乡 (山西永济县境),其首领叫虞遂。虞遂的一支后裔曾被封于遂国(今山东肥城县南),春秋时被齐国所灭。商汤灭夏后,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也即古陈锋氏部落居住过的地方,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南)附近。
由于虞舜族人在同夏禹氏的斗争中失败,导致以商均为首的有虞氏部落纷纷向四方退避。除了商均被封于梁国虞城县,这一部分留居中原外,舜的大部分族人则大举向南、北、东方迁徙,另外还有许多部落则与夏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夏朝至商朝期间,随着虞舜子孙的迁徙退避,他们的踪迹也逐渐埋没于史记典籍之中。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今淮阳县)。颛顼国有“陈州之山”(《山海经·大荒南经》),这“陈州之山”便是宛丘。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
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阏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今陈胡分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陈国的国都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宛丘。陈丰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
《陈风》曾谈到东门有榆树,榆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车门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故《诗地理考》说:“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范氏曰:择高之地而荒乐焉。”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
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之处。”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氏陵即伏羲墓,占地约五顷有余,俗称人主庙。墓周产蓍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号“伏羲墓”。当然,这里有一些建 筑是历代加修的。但春秋以前太皋陵与画卦台存在,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如在这里登高望远,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土层。
虞舜子孙在舜时处于极盛时期后,夏朝一度衰落,商朝略有好转,自周文王将长女嫁给妫满并受封于陈后,地位开始显赫起来。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的陈国,备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宠。
东周初年,陈国原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陈国的国都宛丘,就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淮河支流的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分布在东境,由北西南注入淮河;淮河的另一条大支流颍水,和颍水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贾鲁河、沙河,则从西境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当然这些河流的名称,大多都是因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形成的。不过颍水则是二三千年以来的老名称,只是其支流沙河,古代叫濮水。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有近八百个诸侯,据周朝封建制度规定:四海之内分为九州,州方圆千里。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九州总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国,还有这些诸侯的附庸国没有计算在内。同时规定公爵和侯爵国家,方圆百里;伯爵国家方圆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国家,方圆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小国,则成为其邻国的附庸。陈国既是侯国,方圆百余里,而且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垠的肥沃的中原地带,是古代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域,且相传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可见其地位形势的重要了。
陈国的领土都在平原上,不但土地平坦肥沃,且沟渠纵横,有灌溉之利,再加气候温和,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区。因此,陈国靠着天时、地利发展很快,到了东周初年,同蔡国、郑国等国都成了中原地区的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后来的陈国国君不能励精图治,臣子也不能赤胆忠心匡扶社稷,君荒于上,臣嬉于下,政治腐败,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公元前479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杀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闵公,陈国灭亡,在陈国故地置县。
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Z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便有了陈姓。
二、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闵(Mǐn 音敏)公次子温之后陈琏。
三、少数民族陈姓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1、女真族陈氏。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2、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3、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4、哈尼族陈氏。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5、侗族陈氏。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6、土家族陈氏。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7、布依族陈氏。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8、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9、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女)即是京族陈氏。
10、羌族陈氏。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女)即是羌族陈氏。
11、回族陈氏。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
12、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此外,壮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四、他姓该姓冒姓
1、曹姓改为陈姓: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陈氏之女为妻,生了四个儿子,便销声匿迹了。
2、高姓改为陈姓:唐朝末年有个叫曹宪来的人,娶都姓母亲陈氏之姓,这一支曹姓到了宋代,陈姓后裔中有一个叫陈文龙的,作了高官显宦,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陈姓成了海宁望族。浙江海宁一姓高的人家,是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他的后裔默默居住海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高谅时,历史已进入了元朝,他因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只得入赘于陈氏之家,高姓也改为陈姓了。西晋末年的陈元达,原来姓高,曾在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汉国任职,因为占卜者说他的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他本来是河东猗姓人,却冒姓陈氏,并受封为伯爵。元朝时,原北齐清河王高岳的14世孙高谅入赘陈家,子孙也改姓陈。明初,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后来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3、白姓改为陈姓:隋朝还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地区的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官至柱国,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史称万年之陈氏。唐朝初年,原丘兹王的后裔帛(白)永贵人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也改姓汉族大姓陈,此后也以陈姓知名,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名令英,史书也称陈令英。唐末,浙江宁海人曹宪来人赘陈家,生子4人,也冒姓陈。
4、黎姓改为陈姓: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5、刘姓改为陈姓:刘矫的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6、陈姓改为其他姓及恢复陈姓:西魏时,赐许昌公陈忻姓尉迟,不过,时间很短,至隋初又恢复了陈姓;明朝末年,湖南湘潭陈氏,因遭家难,有一人冒姓郭,称为郭金台。
五、陈姓疍民与堕民
疍民——陈姓水上居民。
“水上居民”旧称疍民或者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是以船为家。那么,陈姓疍民是怎样形成的呢据《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说:”疍民常在水上,操舟为业,相传乃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
关于堕民,白眉初《中国人文地理》解释道:”起源又二说,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人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陈友谅原本是渔家子,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参加红巾军,后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和朱元璋分庭抗礼;1360年,他杀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自称汉帝,更引起朱元璋的愤恨;1363年,他与朱元璋军在鄱阳湖一带决战,大败,八月,他从湖口突围出长江,中箭身亡,全军覆没,其子孙及部下受到朱元璋的残酷迫害。陈姓疍民虽然很苦,但毕竟保留了家族系统的称号,仍然姓陈。
-------------------------------------------------------
陈姓迁徙史
先秦至晋代迁徙
陈国灭亡后,陈闵公的长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名为衍,称陈衍,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叫陈鸡,都在齐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陈闵公的二儿子全温,避祸逃到晋国(在今山西省境),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属河南省)侯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为信都别驾,有德政,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宴为嗣,陈宴裔孙陈老皋遂遣其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寿州固始县,以继承固始陈氏基业。
在陈姓的早期迁徙中,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到了秦朝末年, 出了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作为屯长,奉命领着被征发的人去屯戍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路上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照法律,失期者当斩首。陈胜和吴广被迫铤而走险,袭杀押送戍卒的校尉,率900名戍卒揭竿起义,天下群起响应,声势迅速壮大。进入陈县吟河南淮阳)时被部下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他派兵四处攻城克池,占领了很多地方。后来秦军反扑,进逼张楚都城陈县,陈胜被迫率兵撤退,行至下 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时,被车夫庄贾杀死。他的骸骨葬于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芒砀山西南麓。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拨30户为陈胜守墓,每年祭祀。陈胜墓历经各代修葺,至今仍巍然屹立,周围松柏苍翠,墓前有郭沫若所题“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墓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移居江南各省,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省,其中即有陈氏。陈氏与林、黄、郑、詹、丘、何、胡姓人是中原移民最早进入福建者,此即《闽书》中所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隋唐五代迁徙
唐高宗总章二年 (669年),闽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攻城克池,斩将搴旗,把地方政权冲得七零八落,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3000多人前往讨伐,陈政招架不住,只得据城固守。高宗见不能取胜,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增援。不料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气候,先后染疾死去。一时军中无主,乱作一团,陈敏之母魏氏(据说是唐太宗宰相魏征之妹)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霄县。陈政于仪凤二年(677年)死于军中, 由他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
当时元光正是Z0岁的青年,他博览群书,通晓文韬武略,指挥军事,得心应手。经过9年苦战,终于平息战乱。为了开发闽南这片沃土,他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郡,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元光不惮辛劳,亲自经营擘画,选贤任能,开垦荒田,招徕流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设置学校,使南大地上无烽火干戈之扰,百姓安居乐业,被人称为乐土,陈元光后来就长眠在这里。他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使这块荒凉偏僻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陈元光的后裔也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
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地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唐朝中期,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 (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福建仙游人,在闽主王廷政手下任统军使,以才勇闻,屡立战功。延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并把延政之子绍镃送去做见面礼。南唐后主李煜大为高兴,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不久,南唐被北宋攻灭,陈洪进自知无力与宋朝抗衡,于是去朝见宋太宗,主动献出漳、泉二州,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子孙兴旺,后在闽南发展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傅之故而称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
秦末农民起义
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队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的贫苦农民,行进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遇到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法规定,误期当斩。在这种情况下,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密议,现在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大不过是死,何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于是,他们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杀死监押的军官,提出“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占蕲县(今安徽宿县南),接着向西挺进,又攻占了秦朝重镇陈(今河南淮阳)。此时,起义军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起义军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举为王。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陈胜以陈为中心,分兵数路,四出进军,以扩大革命政权的影响。
吴广率主力西进,准备直捣咸阳,在战略重镇荥阳受阻,与秦军相持不下。陈胜又派周文率军直驱关中,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千辆,士卒数十万人。周文军所向无阻,迅速攻占了戏(今陕西临潼东),逼近秦都咸阳。秦二世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仓促组成一支军队,由少府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文军因孤军深入,又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接连受挫,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渑池之战,再次失利,周文自杀。秦将章邯乘胜东下,进迫正在围攻荥阳的吴广所部农民军。吴广因久攻不下荥阳被部将田臧所杀。接着,田臧率军西向迎战章邯,敖仓之战,田臧兵败被杀。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起义中心猛扑。陈胜亲自率军迎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坚持了6个月,终告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其后,各地农民起义军继续坚持反秦斗争,终于推翻了秦朝。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19.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20.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21.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
答案
17.人人皆可成为国王(3分)(意思相近即可)
18.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2分)
19.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
20.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3分)
21.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3分)
《论语·卫灵公》。有贤推举方显圣,能人帮衬方为王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中的一段话,原文是:“有贤推举方显圣,能人帮衬方为王。”意思是说,如果有贤明的人推荐一个有才能的人,那么这个有才能的人就可以成为国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