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和张居正谁贡献大,他们为何互不相容

海瑞和张居正谁贡献大,他们为何互不相容,第1张

网上很多朋友都喜欢把海瑞和张居正放在一起比较,他们都是明朝著名官员,各自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论贡献的话,应该还是张居正的贡献会更大一些,但海瑞的品质是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点张居正也比不了。其实这两人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也有需要警惕的方面,对于后人来说要从前人身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做法,所以不必纠结谁的成就会更高一些。

海瑞和张居正的区别

有人说,海瑞一生清廉,却没能挽救大明,张居正半生贪腐,却主导了万历中兴。那么,这个说法对吗?

显然,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海瑞对于大明王朝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这是事实,但是并不是因为他清廉。张居正帮助明朝实现了万历中兴,这也是事实,但是也不是因为贪腐,而且事实上,张居正并非一个贪官。

因此,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海瑞为什么对国家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而张居正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在一生中的做法,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他们对当朝的贡献,之所以所起的作用不一样,与清廉贪腐关系不大,而与两个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有很多的关系。

海瑞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就是他在做事的时候,一味刚强,做事还不留情。

实际上,海瑞并非没有能力,他的能力是很强的。张居正发现的那些问题,海瑞也发现了。张居正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改革,海瑞在当淳安知县的时候,也早已经用过。他在当淳安知县时,实施了清丈田亩、均平赋役这样一些措施,同时还努力推行保甲法,在诉讼刑狱上也努力做到公正无私,同时还兴办社学。所有的这些,都卓有成效。就从这个县的情况来看,海瑞实际上并不比张居正差。

或者说,如果让海瑞处于张居正的位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他在淳安县所采用过的那些措施,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比张居正产生的效果还大。

但是,海瑞是不可能处于张居正那样的位置的。也就是说,海瑞是不可能当到大官,把自己的一生抱负施展出来的。而他之所以不可能达到这一点,就是他在性格上一味刚强,在政治上手段太过简单,太过粗糙。

海瑞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他对官场中出现的那种贪腐行为,是一点儿也看不顺眼的。只要发现了这些行为,只要他能办得到,他必然给予严厉的打击。

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要求淳安驿站给予特殊照顾。在被拒绝时,还把驿吏抓起来打了一顿。海瑞知道后,把这个胡公子抓了起来,还派人向胡宗宪报告说,这人一定不是总督的儿子,总督的儿子,不可能做出败坏总督名声的事情。

海瑞作风影响深远

海瑞的做法,当然是很正直无私的。但是这种对着胡总督狠狠打脸的做法,明显是非常得罪人的。

海瑞一生所做的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一件两件。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官场上当官,能够得到快速升迁,是需要有人帮助的。只有大家帮助你,推举你,你的职位才能得到提升。你的职位提升了,走到更重要的岗位,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了,在皇权社会里,也有例外。因为皇权太大了,因此,如果能够直接得到皇帝的赏识,被皇帝直接提拔起来当大官,也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情况非常多。

但是海瑞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其实皇帝也不是不知道海瑞,海瑞曾抬着棺材上书,严厉批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当然知道他。嘉靖皇帝也算忍让,并没有杀他。但是最终肯定也没有用他。嘉靖喜欢的,是那些为嘉靖写青词,对他阿谀奉承的大臣。海瑞这种做事的方式,嘉靖怎么会喜欢呢。后来的万历皇帝,也是一个贪玩好耍的人,当然也不可能用海瑞了。

海瑞没有用武之地,他当然对明朝的贡献不大了。

张居正不一样。张居正本身并不贪腐,至少历史上没有明确的张居正贪腐的记载。但是张居正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进退。在嘉靖年间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明朝的问题,向嘉靖上奏过他的改革建议。但是嘉靖并没有采用。没有采用,张居正便再也不提了,把他的主张隐忍了下来。同时,他在严嵩和夏言的政治斗争中,不掺和,保全了自己。后来,他随着徐阶走进了内阁。在隆庆及万历年间的时候,他通过非常巧妙的政治手段,战胜了高拱,最终当上了内阁首辅。

而且他这时候当的内阁首辅,还是一个可以自己专权的内阁首辅。因为隆庆很快去世,新皇帝万历还没有成年,同时他与李太后的关系也保持得很好。这样一来,整个朝廷都可以他自己说了算。

当张居正处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的时候,他才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也对大明的改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主要与性格及做事方法有很大关系。

不过,我们不能由此就否定海瑞。海瑞正直清廉的作风,具有一种标杆意义。他在吏治上所起的标杆作用,其历史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1 海瑞文言文的翻译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

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

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

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

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

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

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

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

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

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

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

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

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

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

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

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

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

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

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

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2 文言文《海瑞刚正》

海瑞,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海瑞,字汝贤,是海南岛琼山县人。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代理南平教谕之职。后升任淳安县知县。

日常海瑞穿布衣服,吃粗粮,并让老仆种植蔬菜来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他人说:“昨天听说海瑞替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时,恼恨驿站的官史,把驿站的官吏倒吊起来。海瑞说:”过去胡公巡查所属各地,下令他所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及招待。

现在看来,此人行李很多,肯定不是胡公子。”于是就打开那人的袋子,取出钱数千金,将它放入钱库中,(并派人)驱马报告胡宗宪,宗宪没有理由加罪于海瑞。

3 海瑞文言文的翻译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

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

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

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

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

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

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

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

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

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

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

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

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

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

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

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

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

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

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

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4 文言文 海瑞逸事解释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

乡试中了举人。进入京城,上奏《平黎策》,建议在海南设置县衙,来开化自己的故乡。

知道这事的人都认为他志气豪壮。朝廷任命他南平教谕(学官名)。

御史(官职名)到学府里去,下属官吏都要跪地免见,只有海瑞只作长揖(行礼的一种动作,抱拳鞠躬),说:“再御史府上拜见大人应该行下属的礼节,这里是学堂,师长教学生读书的地方,不应该下跪。”改任淳安知县。

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作寿,买了两斤肉。”

胡宗宪的二子经过淳安县,被驿馆的官员惹恼,把官员倒挂起来。海瑞说:“从前胡大人公管理部下,明令所经过的地方,地方官员招待他们不要铺张。

如今此人行李装备很丰厚,一定不是胡公子。”罚了他好几千两银子,收在官库里,派人骑马禀告胡宗宪,胡宗宪无法给他施加罪名。

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

但是一直都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5 文言文“海瑞上疏”的翻译

《治安疏》现代译文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

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6 文言文海瑞逸事解释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乡试中了举人进入京城,上奏《平黎策》,建议在海南设置县衙,来开化自己的故乡知道这事的人都认为他志气豪壮朝廷任命他南平教谕(学官名)御史(官职名)到学府里去,下属官吏都要跪地免见,只有海瑞只作长揖(行礼的一种动作,抱拳鞠躬),说:“再御史府上拜见大人应该行下属的礼节,这里是学堂,师长教学生读书的地方,不应该下跪”改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作寿,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二子经过淳安县,被驿馆的官员惹恼,把官员倒挂起来海瑞说:“从前胡大人公管理部下,明令所经过的地方,地方官员招待他们不要铺张如今此人行李装备很丰厚,一定不是胡公子”罚了他好几千两银子,收在官库里,派人骑马禀告胡宗宪,胡宗宪无法给他施加罪名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一直都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小题1:B小题2:D小题3:C小题4:(1)(3分)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

(2)(3分)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经历南京,北京左、右通政。隆庆三年夏天,以右金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

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

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一心一意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

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

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

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土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遂被改任南京粮储。

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

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万历初年,张居正掌管国事,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偷偷察看他。

御史到山里查看,海瑞准备鸡和黍和他对着进食,屋里空荡荡的,御史叹息着离开。张居正害怕海瑞严峻刚直,始终不召用。

万历十二年冬天,张居正已经死了,吏部准备起用海任左通政。皇帝很看重海瑞的名望,给他原来的职位。

第二年正月召用任南京右剑都御吏,途中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上疏说年老体弱就要死了 愿意效法古人尸谏的意思,大略说:“陛下励精图治,但治理没有收到成效,是因为对贪官的刑罚轻了。

各大臣没有能说出这个原因,反而借口对读书人要讲礼的说法,一起掩饰他们的过错。对读书人要有礼,但百姓有什么罪呢?”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有的御史偶尔陈列 用户 2016-11-28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0";。

8 海瑞刚正文言文中"市""曩"的意思

市:买曩:从前以下原文及译注供参考:原文:海瑞①,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②,令老仆艺③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④胡公按部⑤,令所过无供张⑥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⑦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tan)懋(mao)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⑧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⑨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注释:①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明朝广东省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忠介”②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③艺:种植④囊:从前⑤按部:巡查部属⑥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⑦橐(tuó):袋⑧抗言:高声说⑨恚:气愤4译文:海瑞,字汝贤,是海南岛琼山县人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代理南平教谕之职后升任淳安县知县日常海瑞穿布衣服,吃粗粮,并让老仆种植蔬菜来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他人说:“昨天听说海瑞替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时,恼恨驿站的官吏,把驿站的官吏倒吊起来海瑞说:”过去胡公巡查所属各地,下令他所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及招待现在看来,此人行李很多,肯定不是胡公子”于是就打开那人的袋子,取出钱数千金,将它放入钱库中,(并派人)驱马报告胡宗宪,宗宪没有理由加罪于海瑞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海瑞八个字评价张居正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是海瑞对张居正一生中肯而准确的评价。这番话犹如预言般精准。

张居正曾顾命大臣、宰辅、帝师三位一体,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明近300年中的历史中,能够与之媲美的人屈指可数。更重要的是张居正实在是不世出的治国之能臣,他力挽了正德朝后江河日下的颓势,营建了万历初期的繁华。他对于大明而言犹如速效救心丸。

张居正的功劳:

张居正执政期间军事上北却鞑靼,东扫倭寇。 财政方面。施行清丈法和一条鞭法,全国可耕土地面积增加35%,这些政策最为直观的结果是万历五年帝国中央银库太仓库收银436万两,比11年前隆庆帝登基时201万两增加了一倍多,京师仓库所存的粮食足够6年消费。

吏治方面。推行考成法,官员懒散推诿的毛病得到了很大的校正,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张居正的所做的一切可以说为万历打下了夯实的根基。

虽然海瑞官品不高,但是个办实事的人才,不齿于明朝腐败的官场。为了维护封建礼仪秩序,敢于斗严嵩骂嘉庆。优点缺点虽然都有,但确实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海瑞可以做个清官,做个忠臣,被后世百姓所歌颂,但是海瑞就是典型的过刚易折,他仇视贪官,宦官,不愿也不屑与他们交往。

和张居正比的话,海瑞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执行者,他能贯彻落实朝廷的任务,但海瑞他是将才,不是帅才,能在当时那个年代挽救大明王朝发展几百年所积留下来的弊病的人,只能是一个既有能力,又能左右逢源,能够最大的统一全国所有政治力量的人才能做到。张居正情商智商比较高,海瑞这种的境界上和张居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虽然张居正和海瑞都有同一个为国为民的目的,但海瑞放不下自己的操守,一直端着架子,他自己的名声是好了,但对当时的大明王朝来说,他其实没能帮的上什么忙,而张居正却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放下操守,甚至愿意与那些贪官、宦官们同流合污,显然张居正比海瑞做的更好,因为你如果不入世,那你就根本没有改变这个世道的机会,海瑞或许不明白或许明白了但也放不下自身姿态,但张居正知道也做到了,并实打实的给大明王朝续了几十年的命,这可比一个所谓的清官的名声要实在的多。

张居正,他位居首辅,实际考虑的远比海瑞这样的中下层官员要多得多。但是不同于其他执政者,张居正无疑是有所抱负的,张居正是个性不凡的政治家,他从寒微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将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修明法度,使衰败的王朝一度恢复生机。张居正改革,是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一次改革运动,它类似著名的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在史书上得到公允的评价。然而,他的个人命运也与改革的先辈们一样坎坷不平,遭遇到不幸的结局。换而言之,这是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力图兴利除弊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和必然失败的社会悲剧。

海瑞作为明朝出了名的大清官,海青天的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关于海瑞清廉,刚正的事例属一代为官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万历朝改革派张居正掌权内阁后,为什么没有起用同推改革的海瑞参与变法,这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海瑞为政过于正直,不懂变通

海瑞为官正直,但不懂官场变通,容易被人利用当枪使,用人甚至殃及自身,有两个例子:

01斗高拱,徐阶用海瑞

隆庆元年,因得罪嘉靖皇帝而被囚禁的海瑞被放了出来,他因为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指责他的奏章《治安疏》而被下狱。

图为海瑞剧照

嘉靖去世之后,海瑞重获自由,内阁首辅徐阶提拔海瑞为大理寺右丞。在成为大理寺右丞以后,海瑞向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内容非常有意思。

奏折的大概写的是:徐阶当上了内阁首辅,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但是次辅高拱却不能胜任,没有真才实学,不应该再担任内阁成员,不仅如此高拱还颠倒黑白扰乱朝政,海瑞建议撤销高拱的职务。

当时朝廷里徐阶和高拱的政治斗争已经白热化,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此时海瑞的站队无疑对徐阶太重要了,史书里没有记述关于海瑞这篇奏折是受人的委托还是自己主动写的。

图为高拱剧照

然而这篇奏折影响非常巨大,朝廷里许多嘉靖朝官员遭免职。此时受徐阶提拔而官复原职的言官,纷纷上疏弹劾高拱,最后逼得高拱要告老还乡,差点退出政治舞台。

02压徐阶,隆庆派海瑞

隆庆三年,海瑞升官做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监管粮食和军务,代太子巡守应天。海瑞此时做的这个官具体的管辖范围有哪些呢?应天巡抚的管辖范围包括应天、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整整十个府,另外海瑞一并监管杭州、嘉兴、湖州三省的粮食税收。

掌握大明大部分农业税收的监管权,可见这个职位多么重要。其实海瑞这次升官是得到了隆庆皇帝的授意,因为这时的徐阶已经退休,高拱鉴于从前海瑞弹劾过自己和海瑞不和,张居正在隆庆朝还没有崭露头角。

图为海瑞剧照

因此一般认为,这次提拔海瑞很有可能是隆庆皇帝本人的意思。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隆庆皇帝为什么要提拔海瑞到这么高的一个位置,当我们了解事情之后的进展就全明白了。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期间做了很多事情,最为关键的一点,为把自己的执政理念严格贯彻下去,制定了非常多严格的规条,其中最主要的是官僚地主退还兼并的农田,矛头对准了已经退休的徐阶。

很多人有这样的认知,因为徐阶在和严嵩的政治斗争中胜利,就觉得像纪晓岚跟和珅一样,是清官斗倒了贪官,严嵩贪污腐败,徐阶为官清廉。

可实际上单说地产,严嵩还不及徐阶的十七分之一。这个时候的江浙地区俨然成了已经退休的徐阶的小王国,朝廷的政令根本进不去,地方官也不敢管,可是海瑞的到任严厉的制裁了徐阶,徐阶的弟弟被缉拿,大量囤积的土地被没收。

图为高拱剧照

隆庆三年,隆庆皇帝重新启用自己的老师高拱,海瑞其实是隆庆皇帝故意派到江浙,惩治徐阶和他周围士绅团体的一个工具。从上面两件只要海瑞依然非常的刚正不阿,隆庆的目的就已经实现了。

这件事可以看出,海瑞在嘉靖朝上疏批评嘉庆皇帝成名以后,所有的官员都知道了海瑞极为刚正的为人,许多聪明的政治老手找到了利用海瑞的妙计。此时海瑞成了一颗非常危险,且没有准确目标的定时炸弹。

哪怕你是之前提拔过他的恩人,只要你违背了官员的道德规范,海瑞也依然会不念旧情的惩治你,这样刚正的人张居正还敢用吗?

其二:张居正与海瑞的政治理念有很大分歧

张居正和海瑞两人其实也有矛盾。首先是海瑞上的那道非常有名的《治安疏》,皇上看到海瑞在里面怎样骂自己,却没有在意海瑞的这道奏折里有很多自己的执政措施。

海瑞对于变法改革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根据《治安疏》的记载:“命令各级地方政府加强教育工作,教化万民;农业税和盐税应该征收实物税,用来加强边防军的物资储备,农业税的多少应该按持有农田的多少计算,公平公正”。这其中有一句,“农业税和盐税应该征收实物税,用来加强边防军的物资储备”。

图为海瑞剧照

说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恍然大悟了,张居正改革的核心一条鞭法是什么?就是把全国各地的各种税收折合成银子,用银子来代替实物税。大大简化了征收税款的流程,增加地方官在税收上动手脚贪污的难度。

而海瑞建议鼓励征收实物税的主张基本就是和张居正的新政背道而驰,这张居正还能用海瑞吗?

然后一起来看一下海瑞和张居正之间的交流,隆庆六年,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海瑞向张居正谋差事,写信表达了自己还想为大明服务,给百姓谋福利。

图为张居正(左)

张居正收到信后很快给海瑞回复,张居正回信写道:“原有的法律在这世道已经行不通了,您现在要严刑峻法,怕是不合时宜呀,好多人议论你的谣言,听到的人都迷糊了。我稀里糊涂就当上了内阁首辅,也只是勉强能在朝廷插上两句话,还不能给你奖励和正名,让那些针对您的谣言散去,对此我真的很抱歉。”

张居正这样回信,确实有一点过分了,不仅仅是暗示海瑞不能在我主持的内阁周围工作,甚至还有一点挖苦的意思。

其实两个人的执政想法也不是完全不同,他们反对官员贪污腐败,反对官僚地主大搞土地兼并。

但张居正在给海瑞的回信中说:“原有的法律在这世道已经行不通了”,这表现出张居正觉得海瑞那种严厉老套的政治理念,即使放到现在这个已经被一代一代官员经营了这么久的大明帝国里,已经不再合适了。

综上所讲,张居正不用海瑞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海瑞为人极端刚正,非常容易被人利用当枪使了。徐阶作为内阁首辅时提拔海瑞来对付自己的政敌高拱,后来隆庆皇帝有利用海瑞整治已经退休的徐阶,海瑞不顾当年徐阶的知遇之恩还是严办了。这样铁面无私的人,需要大刀阔斧搞改革的张居正把海瑞放在自己的身边就很不放心。

第二:两人的政治理念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海瑞想要让朝廷的重要税收都改用实物来缴纳,用以充实边军,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要让所有实物税都折合成银两上交,避免官员钻空子搞腐败。

第三,官职任用原则的理念原因,这也是一层深层原因。首先海瑞为官很清正,如果被张居正启用就必须委以重任,就意味着要升官,赋予海瑞更高的权利,反之就是他张居正不惜人才,但是如果海瑞依旧用之前的一套“为官之道”,可能张居正就是下一个徐阶、高拱。这也是张居正不敢用海瑞的原因。

图为张居正剧照

从斗高拱到镇徐阶,可以看出海瑞是好官,为官的一代楷模。但是同时海瑞的为官原则也注定了他只能做一个官,而不能参与到新政治国,因此张居正变法执政期间一直不敢启用海瑞。

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自污名节。

他们都是在嘉靖皇帝当政时步入政坛,而且两人有过交往。《明史》记载:“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

此时,两大名臣的权势是天壤之别,张居正以帝王师的身份为首辅,权倾天下,万历皇帝几乎是个摆设。而海瑞在官场却是空前的寂寞,作为以耿直忠贞之名闻于天下的道德楷模,海瑞的作用仅仅是个符号,他在政坛没有朋友,更不可能有党徒,自己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的平台。张居正因为害怕海瑞的“峭直”,尽管面对舆论高度地推崇海瑞,但是就是不重用他。为此后人很是诟病张居正,认为他心胸狭窄,嫉妒海瑞,拼命地打压海瑞。

> > 海瑞(1514-1587), ,今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自幼刻苦攻读诗书,知识渊博。36岁那年,海瑞中举,由此走上了仕途,初任福建 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隆庆三年(1569)调升右佥都御史。他惩治贪官,打击豪强,推行的“一条鞭法”,博得“海青天”之誉。后 遭到排挤,闲居16年。十三年(1585),海瑞被重新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在这两个官职上,海瑞力主严惩贪官污吏,两年后 病死于南京。> >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认为海瑞是一个“古怪的模范官僚”,海 瑞具有 “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海瑞的种种作为,在当时的官场上可谓特立独行。虽然他与当时的朝中官僚做法完全不同,但却得 到了后世人们的认可。> > 关于海瑞,在人们的记忆中,似乎都是与朝中权贵斗争有关,尽管屡次得罪当朝权贵,但他斗争的策略却相当的高明。 就在海瑞高中举人后,他来到了北京城,不久代理南平县教谕。一位御史巡视该线学宫,所有的官吏都伏地通名报姓,唯独海瑞长揖行礼。海瑞认为,御史如果到了 衙门,则下属官员应该以部属行礼;到了教书育人的地方,部属们不该屈身行礼。这是海瑞第一次敢于向当朝的权贵,当然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不屈身媚上。当他升 任淳安知县后,依旧是穿着布袍、吃粗粮,自家的老仆人种菜自给。海瑞的顶头上司——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依仗父亲的官位,向驿站里的官吏发飙,把 驿吏倒挂起来。海瑞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将胡宗宪的儿子捆绑起来,并且没收了他随身的金银入库。海瑞认为,过去总督巡查各地,总是让地方官不要太铺张,此 人的行装丰盛,肯定不是总督的儿子,并让人骑马禀告胡宗宪。胡虽然恼恨,却也无可奈何,并没有治海瑞的罪。> > 似乎,海瑞的一生中都在想 方设法地与那些弄权的高官们做对。还是在淳安县的任上,当都御史鄢懋卿路过淳安县,看到该县供应的酒饭十分简陋,海瑞甚至告诉这位都御史,淳安县城狭小, 无法容纳这么多车马,让鄢懋卿感到十分气愤。但此时的海瑞早已声名远播,鄢懋卿只能悻悻离开,但却暗中让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的罪。就这样,虽然海瑞已经被 提拔为嘉兴通判,却因此事而被贬为兴国判官。后来,海瑞还是被提拔到了户部任职。而在这个时候,海瑞似乎已经不再是与那些显贵们斗争了,就连当朝的皇帝, 他也敢于上书斥责。> >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身为户部主事的海瑞上书斥责皇帝荒怠,惹得龙颜大怒,被投入监狱。满朝文武大臣都觉得海瑞此番 肯定是凶多吉少了,但户部的一位官员窥测出皇帝并没有要杀海瑞的意思,于是,上书皇帝,请求不杀海瑞。没想到,嘉靖皇帝察觉后,很是恼火,索性将这位官员 一同投入监狱。又没想到,还没等嘉靖皇帝处理清楚这个问题,他就一命归西了。新即位的隆庆皇帝登基后,海瑞得以赦免,官复原职。> > 但也 偶有闹笑话的时候。海瑞在南京任职期间,曾经要求属下见他的时候不用低头。而那些官员们,或许是慑于海瑞的威严,见到海瑞后,依旧不敢抬头。因为下属们都 低头见他,当海瑞见到一个抬头正视他的县令后,竟然在没有对其才能和资历进行调查的情况下,就上书向朝廷推荐。海瑞认为,这个人敢于抬头看自己,就说明此 人必定是刚直不阿,肯定是,必然是“强项令”。其实,那位县令因为年纪大,肚子大,走路很不方便,低头、抬头都不容易,却让海瑞误会了。从这件事 情来看,海瑞对人的判断,也有过于主观之处。不过,这应该与他在官场上的曲高和寡有关。> > 隆庆三年夏天,海瑞以右金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 十府。这时候,海青天的威名已经让那些贪官污吏闻风丧胆。据说,很多贪官污吏竟自动辞职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时的显贵们把自家大门漆成红色,所谓 朱门如是。但知道海瑞来到这里任职,他们都把门改成了黑色,不敢张扬,深怕被海瑞抓到把柄,弄不好就是身家性命难保。“海瑞”这两个字,已经足以让豪强们 胆寒。> >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海瑞在其任上,打击豪强们兼并土地的现象,以安抚黎民百姓。此时,曾经担任宰辅的徐阶罢相后在 家中居住,海瑞对他也毫不客气,大力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因为海瑞雷厉风行地推行政策,许多豪强躲到外地去,下属官吏在推行时,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但此时却有很多奸民借机诬告,一些世家大族被诬陷蒙冤,加之,在海瑞的辖区内,所有路过此地的官吏,都得不到很好的供应。这样,北京的明帝国中央政权得知 了这个情况。此时,一些想除掉海瑞的官吏乘机上书,要削弱海瑞的权力。虽然隆庆皇帝并没有采纳,但弹劾海瑞的上书还是让皇帝有些动摇。海瑞以右金都御史身 份巡抚应天十府才半年,就被调任南京粮储。而负责吏部的高拱,借机把海瑞的职务并入南京户部中,海瑞只得告病退隐。> > 万历初年,推行一 条鞭法的张居正主持明帝国的国政。尽管张居正厉行改革,却也不太喜欢海瑞的酷吏作风。当受张居正之名的巡按御史到海南海瑞的家中考察他时,海瑞破天荒地杀 鸡招待他。巡按御史看到海瑞家中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后,叹息而去。尽管巡按御史直言海瑞的清廉,但张居正依旧不敢启用海瑞。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万历十二年冬天 时,一直主持朝政的张居正去世了,万历皇帝非常器重海瑞的声名,于万历十三年正月宣召海瑞为南京右金都御史。海瑞在上任的途中,又被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此时的海瑞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却依旧上述劝谏皇帝要,对贪官污吏刑罚要严。由于上书中涉及到针砭朝政的言语,被御史梅鹃柞弹劾。万历皇帝认为,虽 然海瑞的言论上有错,但他对朱明王朝的忠心可昭日月。为了表示自己对海瑞的赏识,万历皇帝免去梅鹃柞的俸禄,作为惩罚。两年后,万历十五年(1587)十 一月十三日,海瑞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的任上病逝。当佥都御史王用汲(他也是海瑞的挚友)前去吊唁时,见海瑞的住所“葛帏敝,有寒士所不堪者”。王用汲 痛哭流涕,募捐钱财为海瑞下葬。> > 听说海青天病逝了,当地百姓们悲痛万分。当海瑞的灵柩从南京沿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满是为海瑞送 行的普通百姓。一位清官就此离开了人们的视野,而后人以海瑞的种种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很多小说。因为,这位的清官,与他的前辈一样,依旧可以说是中国 历史上清官的典范。

张居正和海瑞看待问题的方式和高度不一样,山顶和山脚。

张居正,这嘉靖年间就小有起色,但是当时严氏父子,徐阶都不是吃素的料,张居正当时还没有混到高层,在国子监与高拱也是同时关系。但是,与高拱关系不错就意味着与裕王有了关系(裙带关系)。而且张居正才华确实高(帝鉴图说)所以说,他是有才华且人际关系融洽的。在景王死后,裕王继位已成为定局,而高拱,张居正他们本就是裕王的人,所以自然巴结的不少。有能力且生居高位怎么不厉害?

明朝的官员工资很低(祖制难违),所以说官员要想过好日子,只能贪。就看贪污的对象和水平了。明代的官员再贪,但是有几条不能碰,一宫中费用,二军饷(虽然贪,但是武官的面子得给),三赈灾(贪了这个容易激起民愤)。张居正在万历年间初期掌权,本就是万历的老师(天地君亲师)。在斗倒高拱之后,地位和威望都达到了极高。宫中费用,他是皇帝的老师,他让万历节俭,万历也只能招办。军饷,戚继光和他关系不错,军饷是不会动的,他不动地下的自然也不敢动。“一条鞭”法等新政,使得国家财政增多,官员有怒气,但是张居正权势太大,动不得。万历之前的隆庆朝,隆庆开关,和平封贡是的经济得到发展。给万历朝打下了基础。也为张居正省下了不少功夫。

再来看看海瑞,也是在嘉靖朝崛起。一道《治安疏》天下皆知。但是他的思想过于理想,希望皇帝行尧舜的品德,国家大搞农耕,他这样弄成功了也是全国老百姓一起清贫。他当过最大官是应天巡抚。国家江南的重地,赋税的主要来源。高拱派他去主要是去收地主的地(比如徐阶)还给老百姓。但是,他在收了徐阶的地之后,又被调走。气愤的他说出了另一句:“举朝之士,皆妇孺也”。他这一句话,没人敢驳斥(毕竟清官不怕死),但是无疑把大部分给得罪了。

他可以说是罗伯斯皮尔那种性格的人,把他心目中的清廉和正义,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要实行。所以才有了,请剥皮匠的事,恢复太祖的法制。这样做,许多官员受不了,且太恐怖。

张居正有权有势,富有谋略。海瑞为人刚直 ,爱护百姓。海瑞是一把刀,而张居正是可以拿刀的人。他可以把刀收鞘以免伤了自己。又可以让刀出鞘,斩杀政敌和贪官。

张居正看待事情的思考方式,要老练得多。而海瑞要单纯得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37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