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糖尿病的请进糖尿病人 瘦 血糖大概在9-11这属于一型还是二型?该怎么治疗或者调理?

懂糖尿病的请进糖尿病人 瘦 血糖大概在9-11这属于一型还是二型?该怎么治疗或者调理?,第1张

  1一型糖尿病与二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差别

  一型糖尿病

  病因 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胰岛炎,遗传,HLA有关联

  胰岛细胞抗体(ICA) 多阳性

  血中的胰岛素水平 绝对缺乏

  起病年龄 <40岁

  起病情况 多较急

  “三多一少”症状 明显

  体形 消瘦

  急性并发症 易发生酮症

  治疗 需用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

  病因 遗传,家族史,IR(胰岛素抵抗)

  胰岛细胞抗体(ICA) 多阴性

  血中的胰岛素水平 相对缺乏

  起病年龄 >40岁

  起病情况 缓慢

  “三多一少”症状 可不明显

  体形 可肥胖

  急性并发症 可发生高渗性昏迷

  治疗 可不依赖胰岛素

  2若为一型糖尿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

  3若为二型糖尿病:可以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瑞彤,每天早餐前服用一片15mg)+二甲双胍片(025/次,一日3次,饭时服用);若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加用拜糖苹(一次一片50mg,一日3次,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必要时可加格列吡嗪片(一次一片25mg,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经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可以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4无论是哪一型糖尿病,都必须坚持低糖低脂饮食;

  5糖尿病的控制目标:(GHbA1c正常值3%---6%)

  理想 尚可 差

  血浆PG(mmol/L) FPG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GHbA1c(%) <65 65—75 >75

  血压(mmHg) <130/80 130—140/80—90 >140/90

  BMI(Kg/m2) 男<25 男<26 男>=27

  女<24 女<25 女>=26

  TC(mmol/L) <45 >=45 >=60

  HDL-C(mmol/L) >11 09—11 <09

  TG(mmol/L) <15 <22 >=22

  LDL-C(mmol/L) <25 25---44 >40

  6糖尿病传统饮食指导

  传统上,糖尿病饮食是指专门用于糖尿病病人的一种特别膳食。这种膳食要严格控制所供给的热能,营养师根据临床医生所开的饮食医嘱,按要求计算每个病人全天所需的食物内容及供给数量。在设计食谱前,要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营养师要严格按照食谱数量称量食品,正确烹调。

  糖尿病饮食包括主食:如粳米、富强粉;含热能低的食物如:青菜、白菜、黄瓜、冬瓜、番茄、豆腐、黄豆芽等;还有少量的瘦猪肉、鸡蛋。糖尿病的病人禁食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纯糖食品;凡含淀粉高的食品,如土豆、山芋、粉丝等,原则上不用,如需用应减少主食。

  这种传统起源于John rollo对Meredith船长的观察,发现当Meredith吃面包,谷物,水果等植物食品的时候,尿糖增多;而吃肉类食品的时候尿糖相对减少。于是,John rollo得出结论:糖尿病应定位在肾脏(尿糖问题),是吃含碳水化合物高的植物食品造成的。因此饮食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和蛋白质是该疾病的饮食方案。这种饮食方案影响了十几代糖尿病患者,造成了患者难以康复的局面。事实上,尽管John rollo是通过实际观察得出的结论,但却包含了大量的错误。我们已经知道:(1)糖尿病的定位应是血糖而非尿糖;(2)在胰岛而不在肾;(3)是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发病的而不是过多。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正在倡导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求患者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达到55-60%。在这一比例下,含淀粉高的食物重新成为第一首选。

  糖尿病患者"三宜三不宜"食谱

  传统上,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那他们到底能吃什么?要对哪些食物忌口?营养专家为糖尿病患者开出了"三宜三不宜"健康食谱。

  糖尿病患者"三宜"健康食谱:

  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长期服用一些蜂胶,则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会更好。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要警惕的"三不宜"食谱:

  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此外,糖尿病患者甜食不能沾,可长期服用蜂胶,因为蜂胶不含糖,只是有点腥涩味。

  高血压糖尿病一周食谱

  星期日 早餐:小麦胚芽粥100克、全麦面包一块、黄豆50克、亚麻粉50克、苹果(高血压)、西红柿一个(糖尿病)

  午餐:米饭100克、黄豆50克、生菜2种:①、凉拌三丝②、千岛黄瓜;熟菜2种:①、奶汁南瓜②、豆腐丸子,紫菜汤。

  星期一 早餐:红豆糙米粥100克、全麦面馒头一个、白腰豆50克、亚麻粉50克、香蕉(高血压)、黄瓜一根(糖尿病)

  午餐:红豆糙米饭100克、生菜2种:①、绿皮三丝②、酸菜心;熟菜2种;①、豆皮炒西芹②、西芹百合,丝瓜汤一碗

  星期二 早餐:南瓜粥100克、犹太面包一个、五香花腰豆50克、亚麻粉50克、猕猴桃(高血压)、生胡萝卜一根(糖尿病)

  午餐:蚕豆红米饭100克、生菜2种:①、什锦凉菜②、芹菜豆芽;熟菜2种:①、五彩豆腐,②、南瓜什锦,藕枣长生汤。

  星期三 早餐:八宝粥100克、全麦面饼一个、红小豆50克、亚麻粉50克、香梨(高血压)、西红柿一个(糖尿病)

  午餐:碗豆糙米饭100克、生菜2种:①、白玉韭菜②、香菜豆腐;熟菜2种:①、三色南瓜,②、土豆泥,酸辣汤一碗。

  星期四 早餐:红薯粥100克、全面面包一个、黄豆50克、亚麻粉50克、葡萄(高血压)、黄瓜一根(糖尿病)

  午餐:芝麻香芋饼一个,生菜2种:①、香菜拌黄瓜②、凉拌洋葱;熟菜3个:①、墨西哥豆,②、木耳炒白菜③、炒饼子,桂圆汤一碗。

  星期五 早餐:小麦粥100克、全麦面馒头一个、绿豆50克、亚麻粉50克、芒果(高血压)、生胡萝卜一根(糖尿病)

  午餐:全麦面面条150克、素四宝(用素四宝拌全麦面面条)

  星期六 早餐:南瓜粥100克、犹太面包一个、白腰豆50克、亚麻粉50克、西瓜(高血压)、西红柿一个(糖尿病)

  午餐:菠萝饭200毫升、八宝汤

  每天的晚餐:可以少吃点饭和水果、蔬菜,或者不吃饭只喝亚麻水。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计算方法

  (1) 标准体重的计算: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高于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的20%为消瘦。

  (2)按体力劳动强度和体型估算每kg体重所应供给的热量(kcal/kg):

  重体力劳动:体重正常40;体型消瘦40~60;体型肥胖35

  中体力劳动:体重正常35;体型消瘦40;体型肥胖30

  轻体力劳动:体重正常30;体型消瘦35;体型肥胖20~25

  卧床休息:体重正常15~20;体型消瘦20~25;体型肥胖 15

  (3)具体计算

  总热量(kcal)=标准体重(kg)×每kg体重应供热量(kcal/kg)

  蛋白质(g)=标准体重(kg)×每kg体重应供数量12(g/kg)

  脂肪(g)=标准体重(kg)×每kg体重应供数量1(g/kg)

  碳水化合物(g)=总热量(kcal)-[蛋白质(g)×4+脂肪(g)×9]÷4

  上述标准没有考虑到个别患者内分泌上的个体差异。所以,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特别强调依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剑桥大学Hales教授所领导的一项调查结果对重新认识行为研究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亚洲人西方生活化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升高,欧洲人的发病率则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饮食结构改变造成了Ⅱ型糖尿病的爆发。糖尿病不是因为谷物吃多了而导致的,而是谷物吃少了。此后很多调查和试验确认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更有利于患者健康。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正在倡导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求患者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达到55-60%。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关注到聂文涛发现的谷物保护曲线,提出《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进一步明确谷物保护的主张。这些研究进展势必导致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发生根本的改变。

  糖尿病人可以食用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有些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东西,对糖尿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在此略举一二,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如:苦瓜,南瓜,枸杞,山药,山萸肉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本指南适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

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试验用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或

2.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

3. 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实验)中口服葡萄糖2小时血糖≥111 mmol/L。 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含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作为糖负荷。或

4. 有高血糖的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 mmol/L。

如无高血糖症状,标准1~3应该再次检测证实。

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仍然沿用了当前糖尿病诊断标准(WHO 1999版),即ADA指南中的2、3、4项。暂未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列入诊断标准。

胰岛素隔日打12u,而且在晚饭前打的,估计是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空腹血糖小于6,餐后2小时血糖在11以下,说明血糖控制较好,饮食运动在严格一些,餐后血糖再低一些,就达标了。1型糖尿病有个“蜜月期”,就是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有一部分的胰岛功能恢复,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糖能够平稳达标,可以暂时停用胰岛素。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自身抗体在继续破坏胰岛β细胞,很快就会全部破坏掉,到那时不能分泌胰岛素,只能靠外援性的胰岛素来替代了。希望你很好的控制饮食运动,让这个“蜜月期”更长一些。

祝您好运!

更多糖尿病知识请参考:唐人blog。

  1、消瘦:这是常见的1型糖尿病的症状表现,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引起消瘦,如有多尿症状,体内水分的丢失更会加重消瘦症状。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2、多食: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而多食,且进食后无饱腹感,造成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应当注意的是在2型糖尿病早期,由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使血糖利用加快,而出现餐前的明显饥饿感,甚至出现低血糖,这往往是1型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3、多尿:排尿次数和尿量都增加,24小时内可有20多次,尿量达2—3升甚至10升之多。尿液泡沫多,尿渍发白、发粘。多尿是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排入尿中的糖增加,于是尿次数与尿量增多,这也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表现之一。

  4、多饮:尿多之后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思饮。但是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第一是有些患者在出现多尿现象之前就被诊断为糖尿病,第二是老年人肾血管硬化,而使肾糖阈升高,所以血糖很高,而尿中无糖,也不会出现多尿。

  5、乏力: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6、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蒙、失明等1型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大类。

原发性糖尿病一般分成两型——即1型和2型。

I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B

细胞大部分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不能分泌足量的胰岛素管理体内的血糖,造成了血糖升高。这种病人必须依靠不断补充外源胰岛素进行治疗,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根据WHO1980年提议称这类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I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却并非因分泌胰岛素的胰腺B细胞被破坏,胰岛B

细胞仍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胰岛素分泌缺陷等等,造成了胰岛素的作用不足而使血糖升高。这些糖尿病人约占糖尿病人数的90

%。因治疗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故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称“II型糖尿病”。

二者的主要区别为:

1、发病年龄:I型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II型多见于3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体质:I型多消瘦,II型病人多肥胖或正常。

3、发病过程:I型发展快,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显著。治疗不及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眼、肾等并发症发生早。

II型

糖尿病起病隐匿、缓慢,部分病人“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只是在健康查体时才发现高血糖。有些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治疗并不依赖胰岛素,可口服降糖药治疗。

4、糖尿病家族史:I型家族史少,II型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

5、血糖:I型血糖不稳,高低坡度大,易发生低血糖。II型血糖波动较小,发生低血糖较少。

6、胰岛素释放:I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少,曲线低平。II型糖尿病胰岛素可正常、或偏低、或高胰岛素。分泌曲线或高峰偏低、或偏高、或高峰延迟、或分泌正常。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还有消瘦等体征;

2型糖尿病:主要是在成年以后,继发肥胖之后引起的血糖升高;

其它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

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治疗建议

西医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建议用我们的中药“闻喜通关散”每天早晨取一包,放入有盖的口杯(大约五百毫升容量)中,开水浸泡几分钟(水煮五分钟效果尤佳),像冲茶一样,饮取上清汤液,可续水频服,味尽弃渣;一般三两天就能见到明显效果,连用七到十天,效果尤佳。疗效稳定持久。祝您好运!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

1、餐前低血糖

。但他就是饭前觉得饿得不行。这顿饭管不到下顿饭。不吃点东西就觉得饿得心慌

。有人这样说,他下班骑车的时候,路上必须得买点东西吃,否则就到不了家了。这很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了。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血糖高不同步了。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反而高了而造成这个,这也是一个症状。

2、有一些属于并发症的。比如皮肤搔痒

,容易长疖子,还有一种叫做胫前黑斑的表征。腿上一碰黑一块。很快消不掉,还没消掉,又一块,又是黑的。腿前面都是黑的。这糖尿病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表现。那么还有是视力不好。远处近处都看不清楚。它并不见得是眼科并发症。而是因为血糖高了,眼睛受害的,病人总是看不清楚。当然也有一些并发症,象白内障,

视网膜病变

。还有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小孩得糖尿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有这些蛛丝马迹一定要多加注意,千万不要耽误自己的病情。

3、体重下降,他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

,多数糖尿病人不见得消瘦。就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你发现你现在吃饭比原来多,喝水比原来多。但你体重体力并不好。吃得多应该是身体好的,你的体力又不好,体重有点下降,容易累,查一查!很多人这时候实际血糖已经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以上是1型糖尿病早期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在三多一少,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大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定要多加注意,了解1型糖尿病的症状,如有不适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检查。

所谓1型糖尿病,是指为了生存须用胰岛素治疗。此型患者其特征为起病较急,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必须绝对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若不用胰岛素治疗,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死亡。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更多的是在幼年发病,以往称幼年型糖尿病,但也有在成年发病者。一般发病急,原来体健,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重者昏迷。遗传为重要诱因,表现于第六对染色体上HLA抗原的阳性率增减,并伴有特异性免疫或自身免疫反应,胰岛细胞抗体往往阳性。此型患者往往在遗传基础上加之外来因素如病毒感染而发病。对胰岛素敏感。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错误地攻击体内的胰岛细胞,导致它们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有些人消极地认为1型糖尿病是个没有希望的病,因为这类患者需要终生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网络上曾流传一篇文章,讲述了某地一名9岁女孩因患1型糖尿病,终生不能吃肉,母亲更是为她辞掉工作,每天往返学校五六趟,为她戳手指测血糖,打胰岛素的事。后来有医生辟谣“终生不能吃肉”的说法,但也坦言 “1型糖尿病患儿的治疗20%靠医生、70%要靠患者和家长。”血糖日常监测和家庭护理的确是一个长期性的挑战。

最近,大洋彼岸传来好消息: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全新的人工胰腺系统Control-IQ,能比现有技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Control-IQ人工胰腺系统,也被称为闭环控制,是一个“一体化”的糖尿病管理系统,它使用连续血糖监测器(CGM)跟踪血糖水平,并在需要时使用胰岛素泵自动输送激素胰岛素。患者无需针刺手指测血糖,也不用每天多次注射或泵送胰岛素。

Control-IQ技术起源于弗吉尼亚大学的一个系统,最初是由Kovatchev博士领导的一个团队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的资助下开发的。在该系统中,胰岛素泵采用基于数学模型的先进控制算法,利用人体血糖监测信息自动调节胰岛素剂量。

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评估了这个新的人工胰腺系统,结果发现,在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方面,这种新系统比现有的治疗方法更有效。该系统改善了参与者全天和夜间的血糖控制。后者对于患有1型糖尿病的儿童和成人来说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挑战,因为当一个人睡觉时,血糖可能降至危险的低水平。这项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这个国际糖尿病闭环(iDCL)研究涉及五个独立的人工胰腺临床方案,由10个研究中心实施,包括弗吉尼亚大学。这项为期6个月的三期临床研究是在参与者保持日常生活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方式。

UVA糖尿病技术中心主任Boris Kovatchev博士说:“这个人工胰腺系统有几个独特的特点,可以改善葡萄糖控制,这是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特别是,有一个专门用于预防低血糖的特殊安全模块,并在夜间逐步加强控制,以达到每天早上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

这项iDCL方案纳入了168名14岁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被随机分配使用Control-IQ人工胰腺系统或伴有CGM的传感器增强泵(SAP)治疗(胰岛素泵不会自动调节剂量)。参与者每两到四周与研究人员联系一次,下载和查看设备数据。这项研究没有对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因此将反映实际使用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自试验开始后,使用人工胰腺系统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血糖水平处于目标范围70-180 mg / dL的时间,平均提高了26小时。而在SAP组这个时间在6个月内都保持不变。并且,与SAP组相比,人工胰腺系统使用者在控制高血糖、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其他糖尿病相关指标上的时间也有所改善。

两组患者对器械使用的高依从性和100%的受试者保留率是本研究的重要优势。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

“人工胰腺系统不仅能改善血糖控制,还能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持续应对的日常血糖管理负担,”该研究的联合首席作者Sue A Brown医学博士说,“这项研究特别展示了夜间严密的血糖控制,因此,早晨醒来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

目前,Tandem Diabetes Care已将研究结果提交给美国FDA,用于Control-IQ系统的批准申请。我们也期待这类新技术产品能够早日进入国内市场,造福国内糖尿病患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46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