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得了糖尿病有人很胖有人却很瘦,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同样都得了糖尿病有人很胖有人却很瘦,和哪些因素有关系?,第1张

糖尿病和人体的胖瘦虽然有间接性的关系,但是却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糖尿病患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体内血糖升高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无论哪种行为,只要长期导致我们身体胰岛分泌过多或过少,加大胰岛素的分泌负担,都会使我们形成糖尿病。糖尿病对于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去预防,因此在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暴饮暴食

现在很多人喜欢暴饮暴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暴饮暴食,除了会让我们身体快速变得肥胖以外,还会增加胰岛素的负担,长期有这样不良习惯的话,很容易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尽量要保持规律的饮食,而且我建议大家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七八分饱的感觉就是我们在进食的时候,觉得再吃一些也可以,不吃也可以的时候就是八分饱。

2、不要熬夜贪黑

很多糖尿病患者与作息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熬夜贪黑会让我们体内的所有内分泌全部失调,这当然也包含胰岛素的分泌。所以无论我们现在的学习或工作有多么重要,我们尽量要避免熬夜贪黑,只有养成拥有良好作息的好习惯,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好身体。远离疾病和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同样重要。

3、加强体育运动

即使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医生也会告诉他要尽量保持相对应的体育运动,这是因为相应的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调节体内内分泌,预防肥胖或慢性疾病的发生。尤其对于一些没有患有疾病的朋友来说,想要预防疾病,那就更应该坚持运动了,如果我们时间很紧的话,我建议大家每天只需要安排出半个小时快走或慢跑就可以了。

2型的就是缺乏胰岛素比一型的少一点,这种人成年人、胖的人最多见。而小孩、瘦的人一型最多见,如果这个人特别瘦,血糖特别高,尿液里面有酮体,那么就是他的代谢紊乱太严重,自己的脂肪分解很多,酮体就是意味着他的胰岛功能太差的标志。如果你得了糖尿病,你的胰岛功能相当于一般人的50%到80%,如果只有正常人的10%以下就容易出现尿毒症,如果低于5%以下,那么就是绝对缺乏胰岛素,就导致了人体内部环境全部乱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型、二型和其他类型,妊娠、经典的遗传、胰腺炎等都算。 治疗的时候患者要自己有信心,有正确的认识 其实80%的人通过饮食和运动是可以控制住糖尿病的,因为70%左右的人就是因为过度肥胖,喝酒、吃肉引起的,可以改变生活习惯,没有必要吃药,有的人就可以恢复正常。当然了,药物是在某种程度上为了帮助患者,饮食、运动很重要,口服药也是不可少的,另外就是胰岛素。 首先要看病人胖还是瘦 如果病人胖,那么不能让把治疗以后越来越胖,这样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如果这个人瘦,营养不好,我得让他营养变好,所以胖人和瘦人,用的药不一样。一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都是瘦人,这种人在治疗的时候可能要以补充胰岛素为主,如何想办法让他把胰岛素分泌出来,血糖也降低了,体重也会增加。 其次就是看空腹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 有的人是吃饭以后高,有的人是不吃饭的时候高,这个时候要针对情况选择药。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包括胰岛功能损伤和胰岛素抵抗两方面。

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损伤的特点是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从轻微损害逐渐加重、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下降。

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的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抵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胰岛素转送血糖的能力降低和胰岛素对肝脏葡萄糖输出的抑制作用减弱。

受体缺陷使胰岛素的作用效力下降——胰岛素不能顺利地打开葡萄糖通道,葡萄糖不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胞中,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第二个方面则表现在肝脏:胰岛素对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有调控作用正常情况下,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于是就抑制了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可是当存在“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对肝脏葡萄糖输出的调控“失灵”,它不能有效地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就是胰岛素的需要异常升高。升高的程度与你所需要量的胰岛素的多少、胰岛素抵抗程度以及胰岛功能有关。

大约7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缺乏双重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是“因”,胰岛功能损伤是“果”。没有胰岛功能损害,需要多少胰岛素,胰岛功能就给你分泌多少胰岛素,就不会得糖尿病。胰岛素的分泌不可能长期、无限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终究会达到极限,不能继续增加。如果长期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储备功能就会全部耗竭;并且由于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就不能满足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的增加而继续无限地增加了,也就是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出现了“胰岛素相对缺乏”—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人高,但对于对胰岛素的过高需要来说,已经不足了,血糖就会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的损伤会越来越重,分泌的胰岛素就会越来越少,就出现胰岛素的缺乏—你的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人还要低。

2型糖尿病的发展规律:

(1)胰岛素抵抗阶段: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机体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要维持正常血糖,所需要的胰岛素要比正常人多,人体便通过动用胰岛的储备部分,产生更多的胰岛素,这就是所谓高胰岛素血症。

(2)胰岛功能受损阶段:这种损害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早期胰岛功能受损效轻,胰岛素缺乏效轻,所分泌的胰岛素还能满足机体某些状态的需要。随着病情的加重,胰岛功能受损逐渐加重,所分泌的胰岛素就不能满足人体各种状态下的需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也持续升高。

(3)胰岛功能衰竭阶段:胰腺的β—细胞进一步严重受损,就会发展到衰竭阶段。机体的胰岛素就会严重缺乏,如果不及时补充外源胰岛素,就会危及人的生命。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糖尿病也是有分类的。 目前糖尿病的类型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这四种类型主要是2型糖尿病特征。

 1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常在体检过程中被发现,一般在1型糖尿病病程中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时候被忽视,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不会被发现。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通常在进行一些检查后症状出现,但因为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复杂,所以在体检的过程中很难发现,有症状才会被发现,但在进行诊断时很容易误诊为1型糖尿病而被忽视。

妊娠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中的一种,起病隐匿,不经过任何检查,在妊娠期间不会被发现,但在妊娠期间如果孕妇患有妊娠糖尿病则是危及孕妇生命的一种疾病。1型糖尿病病情较严重,一般在孕妇的早期出现糖尿病,在孕妇的晚期就会出现糖尿病,而在中期则表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2型糖尿病一般在妊娠后期或妊娠早期出现,这种糖尿病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即会出现,在孕早期症状加重,并出现妊娠糖尿病的时候,这种糖尿病可以影响新生儿的健康,还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如果孕妈妈患有糖尿病则很有可能发现后已经是早产儿,这时的胎儿比同龄婴儿还要大。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体检,在孕早期,检查时间最好是在产前两周,这个时候检查血糖是最容易发现早产症状的,在这个阶段,有些孕妈妈发现体检的结果为糖化血红,就代表应该得到重视了。

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其中主要可使内脏脂肪减少,同时还有调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其中主要可使内脏脂肪减少。因而目前将二甲双胍类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吃二甲双胍有可能降低进餐时侯的情愉悦感觉,降低食欲,最终让进食减少。有些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影响肠道激素分泌,其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饱食中枢,令人比较容易感觉到饱,因而减少进食。二甲双胍此方面的作用也是因人而异。但是,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则不宜服用二甲双胍,因为二甲双胍抑制食欲,减轻体重,会越吃越瘦。 研究显示,不胖的患者(BMI205-235kg/m2),吃二甲双胍4个月,有的人体重增加,有的人体重下降。并不都是减轻的。应当清楚的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节制饮食,瘦的糖尿病患者甚至还要增加饮食的量,瘦导致的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有时比胖还可怕。在临床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病人,原来是个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使体重减得很明显,已经变成消瘦了,还在服用,这就需要调整药物了。除了能增加糖代谢外,二甲双胍还有控制食欲和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对大部分肥胖患者都有不错的减重效果。 胖人首选双胍类,瘦人先用促泌药 1、1型糖尿病患者无论胖瘦都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体型的「 ”胖”「 ”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胖病人的治疗,首当其冲应是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其中,控制饮食比运动更重要一些。 血糖并不是很高的胖病人,用药首选二甲双胍。前面已经介绍过二甲双胍对肥胖者有减轻体重的作用。这类患者往往胰岛素水平并不是特别低,但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 ”物尽其用”。如患者肥胖且血糖值较高,则应考虑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胰岛素增敏药等口服药物。 2、对于偏瘦的病人来说,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则首选磺脲类或格列奈类药物。这两类药物都属于胰岛素促泌药,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缓解患者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磺脲类药物可以促进患者的食欲,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体重增加,因此,体重较轻或正常的糖友更适合用磺脲类药物。 格列奈类降糖药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其调节餐后血糖的效果更好,所以也就被称为「 ”餐后血糖调节剂”。这类药物可帮助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不会引起两餐之间低血糖,方便患者就餐时服用。格列奈类药物也有增加体重的作用,但效果不如磺脲类药物明显。此外,长期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会增加体内水分潴留,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瘦病人还可以考虑使用格列酮类药物,也能促进体重增加不管是胖还是瘦,如果血糖值较高,在联合使用2种或3种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仍得不到满意的效果时,就可考虑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欢迎大家点击右边+按钮关注我们 @头条健康@头条养生@头条健康联盟@湖南医聊@药师方健@护脾养胃林教授 #真相来了##了不起的医生# @南方健康 #清风计划#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62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