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生学跳舞,怕小腿长肌肉,请教!

19岁女生学跳舞,怕小腿长肌肉,请教!,第1张

慢跑20分钟,然后做些必要的练习,提踵,就是提脚跟。然后多做些拉伸。

拉伸,例如----左脚跟着地,翘起脚尖,右手去摸左脚尖。注意要全身放松哦,不要有对抗,右腿可以略微弯曲点减少难度。每侧坚持15秒,轮换。

还有,就是坐在床上、地板上,并拢退,伸直,俯下身子用手去抓脚尖,也是坚持15秒,然后休息,这可以拉伸腿部的韧带。

还可以做一些,勾脚尖踢腿的动作,也可以拉伸小腿韧带的。同时必要的按摩放松也可以促进小腿肌肉的放松。

可能你在舞蹈之后没有更好的放松肌肉,肌肉有些僵硬的缘故,注意热身、拉伸、按摩放松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祝顺心

练习腿部肌肉瞬间爆发力:1是力量的练习

⑴大腿爆发力的长用练习方法

负重深蹲,这里我所的负重就是扛杠铃两腿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站力后躯干要直,不能弯曲,挺胸抬头,收臀部,从侧面看,人的躯干应该是一个微微向身后弓的月牙形状

在做这个练习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在下蹲时,膝关节要向前,不能外翻

②在下蹲时,刚开始要慢蹲,当蹲到大腿与地面水平时,就不要在控制下蹲的速度,让身体自然下落,利用大腿关节和肌肉使身体迅速弹起,在弹起的一瞬间大腿要用力将杠铃顶起这里是个关键,如果没有蹲下后迅速弹起的感觉,练习就是徒劳的

⑵小腿爆发力的练习

提踵练习,这个练习分两种

①单脚提踵练习

要找一处台阶,单脚站立,并且只能让前脚掌站在台阶的边缘处,手要扶住东西,以保持平衡,但是手不能用力这时,单腿做上下的提脚后跟的运动

②负重提踵练习

这里的负重也是指杠铃,动作基本与上面的单脚提踵练习一样,不同的是,这里不在是单脚而是双脚这个练习方法要注意一点在做练习的时候,身边要有2个人做保护,你保证你的身体平衡和安全

这两个练习也要注意,当身体降到最底点时,小腿用力,这时,也应该有弹起的感觉

2跳跃动作的练习

跳跃动作的练习是很重要的,他可以教会你如何跳跃可以跳的更高同时也可以教会你,跳的高的同时如何保护自己

⑴起跳的动作

①助跑起跳

助跑起跳的的两条腿的分工是不同的,一条腿是起跳腿,另一条是摆动腿当助跑结束,就要起跳时,起跳腿用力蹬地,摆动腿用力提膝,这是双臂用力上摆

②原地起跳

双腿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和膝关节都要向前,首先下蹲,然后双腿用力瞪地,这是双臂也要上摆

⑵落地的缓冲

落地后的缓冲很重要,如果缓冲不好,很容易震伤脚掌,脚踝,膝关节我国的不少优秀的青年篮球运动员,都是因为缓冲不好,导致不可治疗的伤害,而早早的退出了运动生涯

①脚的缓冲

在落地时,尽可能的避免全脚掌着地,首先是要前脚掌着地,然后脚掌用力这样可以避免脚踝的震伤

②膝关节的缓冲

脚落地的同时,膝关节弯曲,使身体下蹲,大腿用力控制身体,但也不可蹲的过猛这样可以避免膝关节的震伤

③腰部的缓冲

脚落地的同时,腰部收紧,微微弯曲这样可以避免脊椎,的震伤

不论是大腿的力量还是小腿的力量都不可以天天做,如果是大强度的做,没次都做到力竭的程度的话,1个星期2次或是2个星期做3次

我下面来说强度的问题

1每次杠铃的重量最好是,你所能负荷的最大重量的2/3为最好做的数量应该是,做完6组后刚好力竭为最好

2没做完一组,立刻做10个高跳,或是团身跳,然后全力跑30米左右

手臂的练习:可以练习爆发式俯卧撑《击掌式俯卧撑》,有条件还可以练练快速推举杠铃呵呵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是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下面和我一起来看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希望有所帮助!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a、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b、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c、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移动重心,平时行走时重心就是在不断地移动,就是坐着、站着,也可以随时移动重心,人体的中心点一移动,重心就要随之移动,反过来说:重心一移动,中心点就会移动,这才能保持平衡。在舞蹈中亦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舞蹈,缺少了重心移动就流动不起来,而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动。在民间舞蹈中,所有的步伐,如朝鲜舞的平步、胶州的碾步、花鼓灯的风柳步都是独具风格的重心移动。在东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体现重心移动的步伐便是“踢步”了。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及泼辣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浪”使人联想起弧线。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

 从“踢步”的慢移重心来说,“慢移”本身就给人连绵不断,非常连贯优美的视觉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汉族女性的委婉、细腻、温柔、羞涩、含蓄的曲线美。所谓的“美劲儿”,在这时就表露无遗了。“双花”中的“双颤步”又别有特点。“双颤步”重心移动是上弧线,其节奏较为平均,移重心后踢所占的时间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音乐多用小快板,就给人轻松愉快、欢乐向上的感觉。“缠花”中的“顿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于重心移动的过程非常快,无形中使整个格调向热情火爆的气氛中去,体现了东北秧歌风格中的“艮劲儿”及“泼辣劲儿”。东北秧歌的训练点是自下而上,连锁反应的协调。组成这一连锁反应的三个主要环节便是脚下的步伐、身上的动律与手上的手巾花。手脚不能协调运动是一般人的通病,而这恰恰是掌握动律风格的最基本要求。面对一个初学者,要让他协调起来运动,就必须把这三者的关系分析清楚。尤其是要点出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方便记忆,使学者更快地掌握协调动作的窍门。三者的运动都是有“点”有“线”的,在动律与手巾花中都存在着“快吸气、停止呼吸、化为长叹”三个过程,在绕花中,花绕犹如快吸气,刚绕完的顷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间,从手腕到另一次绕花之间所走的弧线是化为长叹的时候,动律同样也是有“点”与“线”的关系。动律犹如钟摆一样,到弧线的尽头,就“点到为止”,立即回到动作过程(即“线”)中去,踢步、动律、绕花是平行进行的,动律与绕花的“点”与踢步的重心移动同步进行,这样三者便协调了起来。

 “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是因为其速度之快,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恐怕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说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东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

 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东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来”。这时就必须从动作与动作衔接的过程中着手,只有把动作过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细腻的动作过程就不容易出现抢节拍的现象。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是“浪起来”的基础,它起着掌握节拍、灌满音乐的作用,从前到脚的运动过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牵动及控制。重心移动的过程越慢、越细腻,走的路线越长,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与此同时,整体动作就显得较有力度、有韧劲、有文化、有内涵。

 看民间舞最过瘾之处莫过于其动作中所蕴藏的韵味,这个韵味包括了很浓郁的`地域特色。当跳得非常娴熟时,风格韵味都是在不自觉中流露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流露。但在这之前,就要下一定的功夫去揣摩其中的奥妙,只有掌握了这微妙之处,呈现出来的舞蹈才不会流于一般,才不会成为一串不值一看的“动作”。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就得抓住其奥妙所在。这妙处所在便是脚下的重心移动。我认为,解决好“踢步”与重心的移动,是掌握东北秧歌动律风格的最好方法。

 1、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研究

 东北秧歌是东北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相传在康熙三十年,现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中记载的“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镫(伞灯)卖膏者为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说的就是当时当地人民扭秧歌的情景。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诙谐、柔美、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绚丽的手绢花融合秧歌本身带有的节奏使舞蹈更加有味道,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东北秧歌哏、俏、幽、稳等特点。在原生心态的制约下,对于体态、韵律、节奏与步法进行调整,积极地表达内心情感是东北秧歌的主要特征。

 11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

 东北秧歌在表演过程中对体态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身体必须保持微微前倾的状态,下颚向里收,进而保证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以此展现出女性身体上的三道弯,更好地表达出情绪的变化,每一个动作都应当蕴含充沛的情感。因此,东北秧歌的表演应当准确把握东北女性的心理活动特点;而东北男人则应当强调“逗哏”,也就是洒脱和情趣性,释放男性的阳刚之气。东北秧歌在很多情况也被称之为“扭秧歌”,根据这一词汇可知,在秧歌表演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腰部的扭动,通过“扭”这一体态充分展现出东北人民奔放、欢乐、热情和幽默的性格特征。

 12东北秧歌的节奏特征

 通过分析发现,东北秧歌的传统节奏以2/4拍尾数,混合有少量的1/4拍以及4/4拍。且节拍的重音并不是一定存在于每一节的第一拍,偶尔会在小节的中间或是最后部分出现。这就意味着东北秧歌的节奏变化较大,尤其是大量运用附点音符,使表演中的节奏韵律非常丰富。在慢速或者中速的乐曲中应用较多。受到这种节奏特征的影响,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特征表现出“落脚稳、出脚快”的特点,旋律和韵味协调,具有非常独特的味道。

 13东北秧歌的步法特征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有前后踢步、顿步、侧踢步、颤不、跳踢步等,并且在做踢步动作的过程中,表演者膝盖部分的全身动作必须要有弹性,这一过程非常短促,要求踢腿的动作小、速度快,两腿的交换力度集中、身体稳健,在踢步过程中保持体态不变,也就是上身要微微前倾,将腰胯适当上提,真显出“重心慢移”,但是落脚稳和出较快的反差,从而体现出东北秧歌的“稳中浪”以及“浪中哏”。这一系列特征都与东北踩高跷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强烈的收放、动静和强弱的对比也能够展现出东北人民心理活动的起伏特点。

 14东北秧歌的动律特点

 东北秧歌的动律通常分为前后动率、上下动律以及划圆动律,这三种动律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每两个动律的连接都应当通过腰部下弧线的缓慢移动而完成,进而形成快速、稳健的舞姿。有人总结,东北秧歌最为基本的动律是走相、稳相以及鼓相。首先是“走相”,指的是流畅的步伐,在走动的过程中保持膝盖松弛,后位的脚腕微微向上勾起。在落地的时候对力度进行控制,产生有劲的感觉,而步伐的大小不受到拘束;二是“稳相”,具体指的是静态动作,但是强调静而不止,意思是稳相并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连接前后动作的相对状态,强调延续和开端;三是“鼓相”,主要构成部分有连鼓、叫鼓、鼓相和翻身,需要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精细的处理,保持利落、一气呵成、层层递进。

 2、东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东北秧歌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改造,前后最大的不同就是现代秧歌的动作幅度较大。动作幅度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舞蹈的表现能力,尤其是展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新鲜元素的融入促使东北秧歌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舞者的内心,整体上增强了观赏性与艺术性。例如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增加原有步伐的动作幅度,表演者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最大化动作幅度,进一步体现出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以及东北人的热情与奔放。

 3、结论

 根本秧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东北人民的审美心态及艺术情趣,是情感、信仰和文化的综合体。通过本文分析,东北秧歌的主要特征有“逗”和“哏”,舞者在表演之前应当充分了解这些特征,感受东北人们的生活气息,才能够表达出东北秧歌蕴含的文化内涵。

;

●溜冰前应注意休息。因为溜冰时下肢和踝关节最吃力,身体过度疲劳溜滑时便很难保持平衡,容易摔倒。另外滑冰时最好每隔15—30分钟休息一次,休息时应把鞋带解开,使脚上血液循环通畅,更好地消除脚部疲劳。

●热身运动别忘做。准备活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肌肉的温度,畅通血液循环,增加关节及韧带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做了准备活动后再溜冰,一般不易摔倒。

●溜冰时穿的衣服既要保暖,又要利索一些。这样便于活动,有条件的最好能戴上护膝、护腕,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气候特别冷时,要戴手套和耳罩。练习完后要及时擦去汗水,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和冻伤。

●滑冰时,一旦身体失去平衡要跌倒时,要立即弯曲身体,以降低重心;在下跌时,要收拢四肢,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轻摔伤。 ●不要做危险和妨碍他人滑行的动作。如非技术性的乱蹦乱跳;不要做三人以上的拉手滑行,以免造成多人跌倒摔伤;口袋内和腰间不要放置指甲剪、小刀等尖锐物品和易碎玻璃小瓶等,以防摔倒扎伤。

练习方法

(1)原地站立。手扶栏杆或在同伴扶持下,两脚向外分开成“八”字形,两腿稍弯曲,两臂自然下垂,上体稍向前倾,但不要低头弯腰,两眼要向前看。

(2)原地提踵练习。手扶栏杆或在同伴扶持下,原地做双脚和单脚提踵练习,感受两个前轮和制动器的位置,维持好身体平衡。

(3)原地两脚交替前后移动。手扶栏杆或在同伴扶持下,两脚平行站立,在原地做两脚交替前后移动,体会4个轮子在脚下的位置和滚动时的感觉。

(4)原地踏步。手扶栏杆或在同伴扶持下站立,原地做身体重心向左移至左脚上,提起右脚(稍离地面),然后右脚4个轮着地,重心向右移至右脚上,提起左脚。依次两脚交替提起、放下,逐渐加快速度至正常走路节奏,体会4个轮子在脚下的位置,控制身体重心,维持平衡至独立完成。

在学习、掌握了原地站立与踏步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向前滑行了。

穿好轮滑鞋在原地站稳而不摔跤,容易做到。而一旦要在平坦、光滑的地面上滑行,就会因为脚下的轮子滚动不听使唤,使得身体的平衡难以控制而增加摔倒的可能性。那么怎样才能尽快使身体适应特定的滚动条件下的平衡呢?这先要从改变日常走路习惯着手。人们走路养成的直接用前脚掌后蹬习惯,与轮滑蹬地用力的方法完全不同。这是因为穿上轮滑鞋,按照走路习惯用前脚掌直接向后蹬地,就会由于脚下的轮子也产生前后的滚动,而无法获得一个稳定的支点,所以身体也无法获得向前移动的动力,因此只有把向后蹬地改为向侧后方蹬地,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支点,使身体获得向前运动的力。

练习方法

练习前为了防止摔倒后地面擦伤手和膝部,最好两腿带上护膝、两手带上手套。

小步走。站立,两脚分开比肩稍窄些,向前迈步。以脚的内刃向侧后方蹬地前行,开始步子要小一点,慢点走,然后逐渐加快速度前行。小步走时,眼要向前看,上体稍左右晃动,练习移动重心与维持身体的平衡。

在同伴帮助下(练习者站立,不做任何用力动作),双脚平行前滑,体会滑动的感觉和滑动状态下的身体平衡感受。如果双脚能借助惯性前滑时,这说明身体已经逐渐适应了滑动状态,初步具有了在滑动条件下控制自身平衡的能力。

(1)双脚滑行

站立,用右脚内刃向侧后方蹬地,把身体重心移到左脚上,蹬地后的右脚迅速收回与左脚平行成双脚向前滑行。当向前滑行将要停止时,再用左脚内刃向侧后方蹬地,蹬地后迅速收回与右脚平行成双脚向前滑行。两脚依次交替蹬地连续向前滑行。

1原地两脚分成“八”字形站立,先做左脚内刃向侧后方蹬地的双脚滑行。两臂向侧前方伸出,以便维持身体平衡。开始时,左脚内刃蹬地的力量要小些,蹬地时步幅小一些,逐渐加大。当左脚蹬地双脚滑行有一定技术后,应换右脚蹬地的双脚滑行。

2在上述练习较熟练后,即进行两脚轮换蹬地的双脚滑行。

(2)前葫芦步

开始以双脚内刃站立,起滑时身体稍前倾,两膝弯曲用力,两脚尖向外,两臂左右伸开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当双脚向前外滑出至最大弧线时(两脚稍宽于肩),两脚尖迅速内收入靠拢,恢复至开始姿势。连续做双脚的分开与靠拢,就能够不断向前滑进。

1在完成滑行练习后,从原地站立开始,向前滑出,两脚尖外展,两膝稍屈,两脚跟用力下压滑至最大弧线时,两脚尖内收靠拢,恢复至开始姿势。

2从静止原地站立开始,做双脚前滑,体会惯性前滑,脚和膝的协调配合动作。

(3)前双曲线滑行

两脚平行站立,左脚以内刃向侧后蹬地(四轮不离地),身体重心在右脚上,向右滑双脚曲线,然后右脚用内刃向侧后方蹬地,重心偏向于左脚,向左滑双脚曲线,依次连续进行。

练习方法

从两脚平行站立开始,身体重心向右移,同时用左脚内刃向侧后方蹬地,两脚同时向右前方滑行,在地面上形成平行的曲线。滑出一段距离后,身体重心向左移,同时用右脚内刃向侧后方蹬地,向左滑双曲线。该动作主要体会身体重心的移动与蹬地动作的协调配合,感受滑曲线时流畅的滑行感觉。

(4)单脚向前直线滑行

原地两脚成“t”形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腿稍弯曲,用右脚内刃蹬地,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腿蹬直后右脚蹬离地面,成左脚向前滑行。然后收入右脚在滑足侧面落地后,左脚蹬地重复上述动作,成右脚单脚向前滑行。两脚交替向前直线滑行。整个滑行中,两手向侧分开帮助维持身体平衡。

练习方法

1在双脚曲线滑行的基础上,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单脚上,成单脚滑行,慢慢减少双脚滑行过程,直至单脚支撑滑行,另一脚在滑行脚后举起。

2原地两脚成“t”形站立,体会单脚蹬地,重心移至另一脚成单足滑行的配合动作 。

向后滑行是在基本掌握了向前滑的基础上进行的,初学者一般都是先从学习“向后葫芦滑行”,再学“向后蛇形滑行”,然后过渡到“单脚向后滑行”。

(1)向后葫芦滑行

两脚稍稍分开,平行站立,开始脚尖稍向内,两腿弯曲,用两脚内刃向前蹬地,同时两脚跟向两边分开,向后外滑至最大弧线(两脚稍宽于肩)时,两脚跟收拢,两膝用力伸直,恢复至开始姿势,随后重复上述滑行动作,这样就能连续向后滑行了。

葫芦向后滑行如图

练习方法

1在同伴面对面手拉手的协助下,体会两脚用力蹬地和扭转脚腕的协调配合动作。

2原地两脚平行站立,两臂侧兴趣,上体稍前倾,做小幅度的向后葫芦滑行。然后逐渐加大幅度和滑行速度。

(2)蛇形向后滑行

站立开始,两脚分开(约一脚距离),两腿弯曲,脚尖稍向内转。用右脚内侧轮蹬地,身体重心移向左侧,成左脚向后滑行。右腿在体前伸直,随即右脚放在左脚侧面,恢复开始的姿势。然后再用左脚蹬地,身体重心移向右侧,成右脚的向后滑行。左腿在体前伸直,随即左脚放在右脚的侧面。然后依次重复上述动作,做蛇形后滑时,要注意在滑行中上体始终保持稍前倾姿势,两膝保持弯曲,两手上体侧分开侧举。

蛇形向后滑行如图 溜冰旋转的基本要点如图

练习方法

1在完成向后葫芦滑行获得一定速度后,即可依照上述动作进行蛇形向后滑行。

2左右脚各蹬地滑行一次后,依靠滑行的惯性两脚平行站立滑行一次,保护正确的身体滑行姿势,反复练习 。

在掌握了一定的滑行方法、获得一定的滑行速度后,就应该着手学习停止滑行的动作。停止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仅介绍内“八”字停止法、“t”形停止法、双脚急停法和向后滑行停止法。

(1)内“八”字停止法

在获得一定向前滑行速度后,两脚平行分开站立,随后脚尖内转,两脚以内侧轮柔和地压紧地面,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臀部下蹲,两臂前伸维持身体平衡,就会逐渐减速至停止。

练习方法

1在向前滑行时,两脚平行分开站立,先使右脚脚尖内转,以内侧轮柔和地压紧地面,身体重心稍向左移,按照上述姿势完成动作。

2在上述动作基础上,再按照内“八”字停止方法进行练习。速度可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2)“t”形停止法

单脚向前滑行开始,浮足在滑行脚的后跟处成“t”形放好后,将浮足慢慢放在地面上以内侧轮柔和地压紧地面,减缓向前滑行速度,直到停下来为止。

练习方法

1原地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t”形站立,右脚以内侧轮蹬地,左脚向前滑行,随后右脚在左脚跟后做“t”形停止动作,速度可由稍慢开始,以便体会动作。

2在上述动作完成的基础上,加快向前滑行速度,按照“t”形停止动作进行练习。

(3)双脚急停

在向前滑行时,两脚同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急转,左脚以内侧轮、右脚以外侧轮与滑行方向成90度角压紧地面,同时身体向右急转,重心移到右腿上,两膝弯曲,两臂前侧伸,即可使身体停止下来。

练习方法

1原地两脚平行分开站立,按上述动作依次练习,随后在低速向前滑行中完成动作。

2保持一定的向前滑行速度情况,两脚平行向前滑行,做双脚急停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后,就可随意使用双脚急停动作。

(4)向后滑行停止方法

向后滑行的停止方法,由于花样轮滑鞋的前端装有制动器,所以在向后滑行的过程中,只要抬起两脚脚跟,用两脚的制动器磨擦地面,就可立即停止下来。停止时,身体稍前倾,两臂侧举维持平衡。

练习方法

1手扶栏杆或在同伴扶持下,原地抬起脚跟,身体稍前倾,以制动器支撑站立。

2向后慢速滑行中,两脚平行站立滑行,随后抬起脚跟,以制动器压紧地面至停止。

压步是花样轮滑的基本动作。它是获得滑行加速度、改变滑行方向的重要手段。它根据身体的滑行方向,可分为:前压步和后压步;又可根据滑行方向分为:左压步、右压步。因此压步包括左前压步、右前压步、左后压步和右后压步4种。

(1)前压步

在掌握了向前滑行技术之后,就可以学习向前压步动作了。前压步有左前压步和右前压步,二者除方向不同外,其它动作技术完全一样,这里以左前压步为例。

向前滑行中,在获得一定滑行速度之后,用右脚内刃蹬地,左脚以外刃沿一较大弧线滑行。身体向左倾,右臂在身前、左臂在身后侧平举,头稍向左转往左前方看,两腿弯曲。右腿蹬地结束后,用大腿带动小腿,右脚由后提到左脚前,两腿成交叉以内刃落地向左前方滑出,同时左腿用力以外就向侧后方蹬地。随后以左大腿带动小腿,左脚由后提到右脚左前方,左脚以外刃落地向左前方滑出,这样两脚交替滑行,就可以向左转弯并滑出一个较大的弧线。做前压步滑行,始终要保持上体正直稍前倾的姿势。

练习方法

1用右脚内刃蹬地,左脚以外就沿一向左较大的弧线滑行,上体保持压步姿势,左脚不离地保持沿弧线滑行动作,右脚连续蹬地,然后收入腿靠在滑足旁,再做蹬地动作,反复练习以体会前压步的正确身体姿势和身体重心的位置,以及蹬地的动作。

2在上述练习基础上,每做一次压步后,双脚平行站立滑行一次,沿弧线滑行。待身体重心得到较好的控制后,逐渐增加压步次数,减少双脚直立滑行的次数,直至连续完成压步动作。

(2)后压步

在掌握向后滑行动作的基础上,就可以学习向后压步动作了。后压步是背对滑行方向,沿弧线滑行的一种基本动作。它可分为:左后压步和右后压步两种。这两手步法除方向不同外,完成动作的方法完全相同,这里以右后压步为例。

两脚平行站立,上体稍向前倾。开始时,用左脚内刃蹬地,同时身体倾向右侧,两腿弯曲,以右脚外刃沿弧线向后滑行,头向右转,眼由右肩上向后看,右肩、臂向后,左肩、臂向前平举。左脚蹬地后抬起,在右脚前方落地成交叉以内刃沿孤线向后滑行。同时右腿迅速蹬直,蹬地结束后,用大腿带动小腿跨向圆形弧线内,以外刃沿孤线向后滑行,同时重复左腿蹬地动作,按上述动作顺序要求反复交替进行,可滑出一个较大的圆形弧线。

练习方法

1在蛇形向后滑行的基础上,做两腿交叉步滑行的练习,然后再恢复蛇形向后滑行,待身体重心平衡后,再做两腿交叉步滑行,反复进行练习。

2单脚蹬地沿弧线滑行。以左脚内刃连续蹬地,做右脚外刃不间断的弧线滑行,练习时要保持好后压步的身体姿势。

3在上述单脚蹬地沿弧线滑行练习的基础上,结合练习蛇形向后滑行动作做向后压步一次,然后做双脚平行站立滑行一次,逐渐增加交叉压步的次数,直至掌握连续后压步动作。

注意在学习掌握前压步和后压步过程中,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正确的头、手和上体的正确姿势,是完成动作的保证,另一方面要左右方向平衡交替做左右方向的压步,不可有左右偏重现象,以免影响后面技术动作的学习。

滑行除直线滑行外,弧线滑行包括前外、前内、后外和后内4种,这4种弧线构成了花样轮滑千变万化的滑行动作。也就是说,一切花样轮滑动作所滑出的线痕,都离不开这4种线痕的基础,所以要想学好花样轮滑,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好这4种弧线的滑行方法,这样才能为今后的花样轮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前外弧线

以左脚滑前外弧线开始,右脚内刃蹬地,用左脚外刃滑出,身体稍向左侧倾斜,重心落在左脚上,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左髋在前,右腿伸直在左腿后后举,左腿滑行时微屈膝。

滑行中,两肩缓慢左转,右腿由后前移。滑到圆形弧线一半时,两肩与弧线成垂直位置,右腿靠近滑足,两臂在身体两侧平举。

在滑过弧线一半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右髋向前,右脚在滑足前。

当滑行速度减慢时,右脚落地滑前外弧线,左脚内刃蹬地,身体向右侧倾斜移至右腿上,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右髋在前,左腿伸直在右腿后后举。其它动作与左脚滑前外弧线完全相同,只是左右位置互换,随之身体姿势也进行变换,依此两脚交替反复滑行。

练习方法

1依照上述方法和身体姿势要求,以一脚外刃不间断滑行,另一腿连续蹬地,体会身体重心的位置。

2在上述的练习的基础上,按照动作完成方法,两腿交替做短弧线外刃滑行,体会全身的协调配合与身体重心的移动特点。

(2)前内弧线

以左脚滑前内弧线开始,用右脚内刃蹬地,身体重心落在左脚内刃滑出,开始姿势右臂在前,左臂在体侧,右脚伸直后举。

滑过弧线一半时,两臂交换前后位置,右脚移至滑足前面,在滑行速度减慢时,右脚落地以内刃向前滑出,身体右移,重心落在右脚内刃上,左臂在前,右臂在体侧,其他动作除左右变换外与前相同。

练习方法

1先以左脚内刃滑出,以右脚连续蹬地做左前内刃滑行,体会重心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势,然后两脚交换进行练习。

2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配合身体姿势的变换,做左右脚交替前内刃短弧线滑行,然后逐渐加长滑行弧线。

(3)后外弧线

以右脚滑后外弧线,可先向右做后压步。左脚用内刃蹬地后,用右脚外刃落地向后滑弧线,动作开始时,将左脚留在右脚前面,头由右肩上向后看,右臂在后,左臂在前,身体向右倾,滑腿稍屈膝。当滑过弧线一半时,头仍向右看,两臂随身体左转互换前后位置,滑腿逐渐伸直,左脚放到体后。当滑行速度减慢时,再做后压步,然后再进行右后外弧线滑行。

练习方法

在以后压步开始的后外弧线滑行熟练之后,做左右脚交换的后外刃弧线滑行,交换腿的同时,头随身体、手臂的转动交换位置而自然转动。反复交替练习。

(4)后内弧线

以右脚内刃做向后弧线滑行。先做向左的后压步,左脚蹬地后,右脚内刃着地向后滑弧线时,右臂在前,左臂在后,身体稍向左倾,头从左肩上向后看。滑过弧线一半时,浮足移至滑腿的侧前方,上体姿势不变。当滑行速度减慢时,再做向左后压步,继续做右后内弧线滑行。

练习方法

1在做后压步过程中,当右脚以内刃着地做向后弧线滑行时,保持身体姿势不变,尽量延长右后内弧线滑行时间,体会身体重心的位置和滑行时身体的正确姿势。

2在单脚后内弧线滑行的基础上,右左脚交替进行后内刃孤线滑行。此时头、上体和手臂应随着两腿交换而进行转动,以保持正确的后内刃弧线滑行的身体姿势。

  A、基本步练习

  下面三种供练习用的基本步,是为了掌握正确的运步方法、基本的升降规律和节奏概念而编排的,并非国标舞中实有这样三种华尔兹舞步。

  1.前进后退步

  准备:合时位舞姿

  (1)男:左脚大步前进 女:右脚大步后退

  (2)男:右脚前进 女:左脚后退

  (3)男:左脚前并 女:右脚后并

  (4)男:右脚大步前进 女:左脚大步后退

  (5)男:左脚前进 女:右脚后退

  (6)男:右脚前并 女:左脚后并

  (7)(8)(9)(10)(11)(12)改为男退女进,即按前两小节改为男走女步,女走男步。

  说明:

  (1)练习本基本步要求掌握三步节奏、进退步法以及升降和摆荡的要领。

  (2)前进或后退要用直步,即一脚几乎轻擦另一脚的鞋边直进或直退,不能走八字路。

  (3)男进女退前,男伴身体稍前倾,使重心大部移至两脚前掌,但脚跟不能离地;女伴身体稍后倾,使部分重心移至两脚后跟。改为男退女进时,因为男伴是主导的一方,仍应保持男伴身体稍前倾、女伴身体稍后顾的姿态。

  (4)舞步运行中,必有一脚为支撑脚,一脚为移动脚,重心主要落在支撑脚上。随着两脚的交替移动,支撑脚和移动脚相互转换,重心的分配(这是保持身体平衡的关键)也就要有相应的变化。前进的开始,重心在支撑脚,当移动脚前进到最大步幅的那一瞬间,重心平均落在前脚跟和后脚掌上。

  一当前脚平置于地即移动脚和支撑脚要相互转换的时候,重心立刻全部移至前脚。后退的开始,重心也在支撑脚,当移动脚后退到最大步幅的那一瞬间,重心平均落在前脚跟和后脚掌上。一当后脚平置于地即移动脚和支撑脚要相互转换的时候,重心立刻全部移至后脚。

  (5)第一拍大步前进或后退时,支撑脚还须屈膝,一则使身体下降,做到从最低处起步,再则起蓄势以备发力的作用。

  (6)第一拍大步前进时,首先是腰胯发力通过髋关节的运转启动移动脚的大腿带动小腿以下成整体地向前移动,开始是脚掌轻擦地面,

  一当移动脚超出支撑脚的脚尖以后,一方面提起支撑脚的后跟,一方面拍起移动脚的前掌,变为支撑脚用脚掌着地,移动脚用脚跟撩地继续向前移动。支撑脚用脚掌着地以后,利用脚掌抵地的反力、脚背的弹性以运转踝关节和膝关节所产生的力量,推动腰胯带动移动脚继续前移至最大步幅才着地。

  在脚跟擦地前移的这一过程中,绝大多数优秀舞者突破移动脚不得离地的技术要求,变脚跟轻擦地面为稍离地面,这样做能使动作显得更加轻盈、飘逸。最后移动脚着地时是先脚跟着地然后变为全脚着地。

  (7)第一拍大步后退时,首先也是腰胯发力通过肪关节的运转启动移动脚的大腿带动小腿以下成整体地向后移动,开始也是脚掌轻擦地面,其后则是脚尖擦地后移。一当移动脚越过支撑脚的脚跟以后,支撑脚的脚掌逐渐自然抬起,变为脚跟着地。支撑脚用脚跟着地以后,利用脚跟抵地的反力和运转膝关节所产生的力量,推动腰胯带动移动脚继续后移至最大步幅才着地。最后移动脚要用腿部肌肉控制为脚掌着地。要等到第二拍原支撑脚转换为移动脚后移至两脚并齐时,原移动脚才随着逐渐落踵,变为全脚看地。

  (8)前进时,身体的前移要比脚的前移早一点,否则身体重心落在后面,给人以后坐的感觉,将有损于身体的挺拔。当然,由于脚向前移的速度比身体前移的速度快一点,前进的后一阶段有时会出现移动脚超出身体的情况;但在感觉上应该始终是身体的前移略先于脚的前移。后退时则是脚的后移先

  于身体的后移。

  (9)上述前进、后退的走步要领,对现代舞中其他舞种的走步有很多是同样适用的。

  (10)第三拍男女舞伴并步时都提踵升体(占3/4拍),未了又都落踵降体(占1/4拍).这一要领适用于所有华尔兹舞步第三拍的并步。

  (11)第一拍从最低处起步,第二拍平中有升,第三拍升至最高点再下降,这样形成一条升长降短(图一)而非升降均等(图二)的起伏线,使华尔兹具有舒展和飘逸的艺术姚力。

  (12)前进和后退好象荡秋千一样有身体上荡和回荡的轻敞罢荡,但要注意腰脊保持正直,不能前后弯曲。

  2.左右横拉步

  准备:合对位舞姿

  (1)

  男:左脚大步左横 女:右脚大步右横

  (2)

  男: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女: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

  (3)

  男:右脚并于左脚 女:左脚并于右脚

  (4)(5)(6)按(1)(2)(3)改为男走女步,女走男步。

  说明:

  (1)练习本基本步要求掌握横步要领、倾斜和升降技巧以及三直两步的节奏。

  (2)与前进后退步的升降规律相同,第一拍移动脚横步时,支撑脚必须屈膝,使身体随着下降;第二拍重心槽移时,身体平中有升;第三拍并步提踵(占3/4拍),身体上升至最高点,未了再落踵降体(占1/4拍)。

  (3)重心主移时,腰胯以上部分后于腰胯而左移,身体向右自然顷斜;重心右移时,腰胯以上部分后于腰胯而右移,身体向左自然倾斜。

  (4)第一向是在支撑脚屈膝下蹲的同时,由腰胯发力驱使移动脚上自大腿根部起拉直横移,并由脚掌过渡到脚趾内侧轻擦地面,横移到位后为脚趾内侧支地;第二拍是由支撑脚发力推动身体横移,与此同时,原用脚趾内侧支地的移动脚逐渐变为脚掌着地。

 基本动作

 印度舞节奏明快,一段4分钟舞蹈有大约50多个动作。包括了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昼夜等自然现象。

 ● 起舞前,腿保持弯曲,手合起来,行开启礼。

 ●手伸展开,脚向前跨一步。随着音乐开始变换手姿。

 ●音乐中开始出现“咚咚”的节奏,开始变换脚步动作。

 ●保持微笑。

 ●舞蹈动作越来越快,手姿变化丰富。

 服装

 在印度,一般只有已婚妇女才穿长达6米的纱丽,但舞者例外,哪怕很年轻的女孩也可以这样打扮。有时候,舞者也穿PUNJABI:裤子+过膝长衣+长围巾。裤子的款式有很多,有些宽大,有些紧身。围巾的系法也不相同,平时可以戴在脖子上,跳舞时系在腰间,增加线条感。PUNJABI已成为时尚,日本便风靡这种款式的衣服。

 配饰:

 额头上贴的长尖形饰物叫BINDI,传统BINDI很大,上面镶满了钻和宝石。但现在流行的是简练的款式。女孩一般在结婚或跳舞时佩戴它。眉毛上方的一圈散钻也可以叫BINDI,表示好运。

 红点:眉心点红点。跳舞时,为了增加亮度,也可用小钻代替传统的红点。如果跳表现穆斯林题材的舞蹈,只能用小钻,因为红点是印度教的象征。不跳舞的时候,通常只有已婚妇女才能点红点。

 手镯:

 印度舞中,手势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语言,所以舞者很在意手镯。佩戴数量很多,最多可达20个。

 脚镯:

 印度舞中有许多跺脚的动作,要有脆响的声音,又有急促的节奏,所以脚躅很重要。据说有舞蹈家经过训练可以只动脚上的一块小肌肉,使得只有一个脚铃响。

 动作

 手姿:

 印度舞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手姿。手部姿态约有100多种,每一种手姿都有特定的意义,有的代表美丽,有的代表和平,有的代表生气,有的甚至表示丑陋。印度人相信手姿是人和神交流的符号,而不同的神喜欢不同的手姿。

 印度舞手语变幻莫测。比如用手指脸的姿势表示美丽,荷花手姿是表演给神看时常用的手姿。手姿不仅表演起来令观者眼花缭乱,花样繁多的手姿还反映了表演者活跃的思维,是一种真正的脑部锻炼,可谓“心灵手巧。” [3]

 微笑:

 舞蹈过程中,舞者发自内心的微笑终始如一,表达了喜悦平和的心境。

 头动:

 头部有节奏地向左、右动。

 腰动:

 腰部的摆动让身体婀娜多姿。

 脚动:

 脚尖、脚跟、跺脚。印度舞脚的动作也极具表情。

 眼睛

 舞蹈时眼睛随之转动是印度舞精髓所在。

 印度舞各部位姿势要点

 ●印度舞手语变幻莫测。比如用手指脸的姿势表示美丽,荷花手姿是表演给神看时常用的手姿。手姿不仅表演起来令观者眼花缭乱,花样繁多的手姿还反映了表演者活跃的思维,是一种真正的脑部锻炼,可谓“心灵手巧。”

 ●跳跃的姿势代表了印度神鸟“PIKAKE”。跳跃时,注意要眼睛盯着手。这种跳跃姿势不仅好看,还能练习身体平衡能力,提高骨密度,特别是臀部和骨盆的力量。

 ●与其他舞蹈不同,印度舞要求跳舞者常常处于半蹲的姿势。这个姿势对大腿和臀部线条很有好处噢!

 ●想要有风情万种的眼神吗向印度舞学习!头不动,四面八方转动你的眼珠,记得转动的时候要把眼睛睁得大大的。

 ●提踵立脚趾。印度舞脚的动作,会让你有美丽的小腿和脚踝。

 ●舞蹈过程中,肩膀经常要保持端平的姿势,转头的动作也会帮助保养你的颈椎。

 ●跳印度舞时,背部一定要保持挺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美人拥有全世界最性感的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935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