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建议你做到:(1)夜间起床大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最好不入厕大小便。(2)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避免。(3)清晨起床时须加小心。
PS:
注意三个半分钟
1、醒后在床上躺半分钟
2、床上坐半分钟
3、两腿下垂床缘半分钟
三个半小时
1、早上运动半小时
2、午睡半小时
3、晚上散步半小时
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医学上将低血压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所谓生理性低血压,是指患者除动脉血压低于上述测量值外,无任何自觉症状,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其寿命。而病理性低血压,即低血压病,除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外,还伴有全身乏力、头晕、易疲倦、出汗、心悸等症状。当患者长时间站立或者卧位(或坐位、蹲位)转为立位时,上述症状更为明显,甚至昏倒。低血压病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各种休克和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低血压和高血压一样有家族性,所以如果你家里有人低血压,那你的血压也有可能偏低。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或药物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但也经常见于正常人。③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等。近些年来,常发现有些青少年的血压持续偏低,由于血压较低,这类青少年的血液循环功能也较差,经常感到头晕眼花,乏力气短,心悸,胸闷;女性还多发生月经不调.失眠多梦且容易发生虚脱。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爱走神,记忆力较差而健忘,常觉得脑子不太好使。这些青少年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温等症候。而年轻女性低血压更常见。如果仅动脉血压低于正常,而无任何自觉症状,这种情况不属于病态。因为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年轻女性,尤其是体型瘦长者以及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其低血压的产生常与迷走神经紧张性较高有关。年轻女性的生理性低血压预后良好。所以,有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的年轻女性用不着烦恼,也不需要四处求医。但从中医角度来看,气血不足的人通常血压也比较低,这种体质的人容易疲累、头晕、走路会喘、耐力差,如果你到中医诊所去看病,医生多半会给你用些调气血的药物,而西医会告诉你多运动、调节饮食(如多喝大枣粥等),其实道理都一样,提高你身体的健康素质。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门诊经常见到的是体质性低血压和没有其他原因的体位性低血压,其实上述二种低血压病人原则上属于正常人,建议大家遵循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合理膳食,不必太介意您的血压有多低,有时反而会没有症状了,烦恼也就消失了。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易发人群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疾病治疗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体位性低血压除病因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合理饮食,补足营养,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不饮酒。
⑵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⑶症状明显者,可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给药物治疗,如中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并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⑷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即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