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c++while循环语句写第一行一个*,第二行两个* 以此类推

如何用c++while循环语句写第一行一个*,第二行两个* 以此类推,第1张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0,j=0;

while(i<10)//打出10行

{

j++;

cout<<"";

     if(j>i)//当个数大于行数时进行的操作

     {

         i++;

         j=0;

         cout<<endl;//输入换行

     }

}

return 0;

}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举例子)

作用:说明了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2、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下定义)

作用:然我们准确的了解物候的概念。

3、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

作用:然我们准确的了解物候的概念。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打比方)

作用: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活的仪器”对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5、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2年迟五六天。(举例子、作比较)

作用:从反面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6、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只比北京早10天。(作比较)

作用: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

7、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下定义)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做诠释)

作用:用下定义、做诠释的说明方法,使我们更清晰,让我们明白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8、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作比较、举例子)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第一课时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

(1)今 天 晚 上 ‖ 特别 冷。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 谓语

(2)公正廉洁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

2、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 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 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 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 谓语(名词)

她 ‖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二、动语、宾语

1、动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中补短语作动语)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联合短语作动语)

山坡上下来两个人。(不及物动词作动语)

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中补短语作动语)

2、宾语

(1)名词性宾语。例如:

玫 瑰 花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 , 给 你 紫 红 的 , 给 她 粉 红 的 。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2)谓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三、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3、补语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第二课时

四、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例如:

(经济)的振兴 要靠科学技术。

主语 ‖ 谓语

定︱ 中

(他)的家里(有)(一只)(小)(花)狗。

主 语 ‖ 谓 语

定︱ 中 动 ︱ 宾

定 ︱ 中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现在 [已经]深秋了。

主语‖ 谓 语

状︱ 中

有的同学 [上课时][在下面][悄悄]地讲话。

主语 ‖ 谓 语

状 ︱ 中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例如:

那位学生 昏倒<过去>了。 我们的校园 打扮得<真漂亮>。

主 ︱ 谓 主 ︱ 谓

中<补〉 中<补>

五、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

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

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第三课时

句子分析示例

(全体)同学 [都]做<完>(语法)作业了吗?

主 语 ‖ 谓 语

(定)︱中 [状]︱ 中

动 ︱ 宾

中〈补> (定)︱中 语气词

A 衣服 洗<干净>了。     

   |主||谓|    

     |述<补>|         

B 坑 挖<浅>了。   

   |主 ||谓|

     |述<补> |

C坑 挖<深>了。   

 |主||谓|

   |述<补>|

三个句子都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从句子成分来看,都是“主语+谓语+补语”的结构。

A句表示动作完成了,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B句表示动作完成了,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C句既可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达到预期目的(坑的深度达到了事先的要求),也可以表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坑的深度超出了事先的要求)。

    她[把衣服]洗<干净>了。

    她[不]同意这样做。

    (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为(自尊心)问题。

第一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他洗了”,表意不清;

第二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她同意这样做。”意思相反;

第三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核心归结为问题”,意思不明确。

主谓之间用“‖”隔开。 例如: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状语有时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如“他昨天没来。”和“昨天,他没来。”除了强调内容不同外,意思变化不太大。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句子成分分析法当然也有其自身缺点,如由于强调中心语,把修饰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语义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提取的句子主干的意义和句子的实际意义相矛盾。例如“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这一句提取主干就成为了“老婆是娘”,显然主干意思和原句相去甚远,读起来滑稽可笑。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优势是可以分析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便于句型归纳。这点可和学生说明。

  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来说的。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如判断一下例句分别属于倒装句中何种类型?

  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覆之以掌(《促织》)

  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推导步骤如下:(一)例句①忌不自信。

  第一步:对于古代汉语句子,我们可以直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利用句子成分划分的符号对译句进行句子成分的划分。

  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第二步:对原句进行句子成分划分。可直接根据直译之后的句子相对应的成分直接在原句中用符号标识出来。如直译后句子中“邹忌”是主语,那么原句“忌”就是主语;“相信”是谓语,那么“信”就是谓语;“自己”是宾语,那么“自”也仍为宾语。

  如:忌‖[不]自信。 主+状+宾+谓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主+状+谓+宾

  可见“忌不自信”的成分顺序是“主+状+宾+谓”。相对于前面总结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成分顺序来说,例句中宾语“自”放在了谓语动词“信”的前面,这就叫做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要是看宾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如果宾语在谓语前面,就是宾语前置了。

示例及练习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1 我们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2 北京的紫禁城有四座门:午门,神武门,东化门和西化门

3 她又认认真真地把书看了好几遍

4 我们的春雁,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飘落下来

5 家乡的端午节有很多和外地一样的风俗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解答:——

1、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2、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4、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6、峰峦(主)刚刚(状)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定)灰蒙蒙的(定)轮廓(宾)。

7、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

8、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下(状)落(谓)。

9、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0、我们村里的(定)农民(主)往冻土上(状)铺了(谓)一层(定)麦秸(宾)。

11、已经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机(状)俯身(状)冲了上去(谓)。

12、小学校(主)显得(谓)那样(状)幽静而又神秘(宾)。

13、心里(主)突然(状)感到(谓)万分(定)沉重(宾)。

14、他(主)推开门走进去(状)站在(谓)桌子前(宾)。

15、连长(主)命令(谓)我们(宾)马上休息(宾补)。

16、祥林嫂(主)叫(谓)阿毛(宾)坐在门槛上剥豆(宾补)。

1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2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3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4为了给混噩的世人敲响警钟,联合国在大力推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同时,特地将1997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为了地球的生命

5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

编按:哈喽,大家好!今天是第三篇VBA实战入门教程,我们将给大家带来VBA中最常见语句之一,循环语句。典型的循环语句有4种,分别是Do While…Loop循环、Do…Loop Until循环、For…Next循环、For Each x In y … Next循环。查看循环逻辑图可以更快理解循环语句。学习更多技巧,请收藏关注部落窝教育excel图文教程。

前言

在看过我们前两篇的VBA实战入门教程后,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呢?也许同学们的兴趣早就有了,但就是还没有找到入门的路,当然了前面的两篇文章也算不得是让你入门的途径,充其量也就是一道“开胃菜”。继续跟上作者E图表述的步伐,我不会让你像“哑巴英语”似的,变成只会看不会写的“手残VBA”。那如果前两篇的文章让你了解了一些单元格对象的属性,那现阶段,你就需要了解写代码中不可规避、而又十分重要的两个“语句”!

一、循环语句

1给一个单元格的赋值

在前面的文章中,同学们应该抓住了一个知识点,就是对单元格的赋值过程。什么是赋值呢?就是将一个表达式的结果,输入到某一个(某一个区域)单元格对象的VALUE属性中,例如下面的写法:

Sub 赋值1()

Sheets("A")[A1] = Sheets("A")[A1]Row

End Sub

代码解析

Line1:将工作表A的A1单元格的ROW属性,赋值给工作表A的A1单元格。

2给10个单元格赋值

下面我们提高一些需求难度,给A1:A10单元格赋值,如果你能看懂上面的代码,那就非常简单了,写10行代码就是了。

Sub 赋值2()

With Sheets("A")

[A1] = [A1]Row

[A2] = [A2]Row

[A3] = [A3]Row

[A4] = [A4]Row

[A5] = [A5]Row

[A6] = [A6]Row

[A7] = [A7]Row

[A8] = [A8]Row

[A9] = [A9]Row

[A10] = [A10]Row

End With

End Sub

除了写的内容多了之外,没什么问题,何况我们还可以使用复制粘贴,再改单元格地址,也不是很麻烦。

3给100个单元格赋值,不,玩大点儿,给10W个单元格赋值

同学们,你准备写10W条命令行吗?直接一些,给你答案,代码如下:

Sub 赋值3()

For i = 1 To 100000

With Sheets("A")

Cells(i, 1) = Cells(i, 1)Row

End With

Next i

End Sub

Line1:设定循环变量i,循环的范围是从1开始,到100000结束;

Line2:使用Sheets("A")作为同一系列对象的父级隶属关系;

Line3:操作Sheets("A")中,从Cells(1, 1)开始的,Cells(2, 1),……,Cells(i, 1) ,……,到Cells(100000, 1)为止的对象,并将对应的ROW属性赋值给对应单元格;

Line4:结束With语句;

Line5:循环语句的结束语句,满足循环条件时,继续循环,不满足条件时,跳出循环。

上面就是一个用循环语句写的给10W个单元格赋值的代码,加上WITH语句,也就5行命令行。不需要写那么多的命令代码,利用循环代码,可以很方便的操作你需要的数据源,这就是循环语句最根本的优势。

4循环逻辑图解

作者E图表述认为循环的流程,归纳后也就上面的两种格式,其主要的差别就是:蓝色的流程是先考虑循环条件,满足时才执行语句,不满足时跳出循环;橙色的流程是先执行语句,再判断循环变量是否满足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循环到执行语句再次运行,否则跳出循环。学习更多技巧,请收藏关注部落窝教育excel图文教程。

5循环语句的两种语法形态

在EXCEL VBA中有两种循环语句,简单来说:一种是Do循环,一种是For循环,而它们又分别有两种格式。

1)Do While…Loop循环语句,举例如下:

需求:在工作表“Do循环”的A列中,找到第一个空单元格。

Sub DoWhile循环()

i = 1

With Sheets("Do循环")

Do While Cells(i, 1) <> ""

i = i + 1

Loop

MsgBox "第一个空单元格是" & Cells(i, 1)Address

End With

End Sub

代码解析

Line1:确定循环变量初始值为1;

Line2:使用Sheets("Do循环")作为同一系列对象的父级隶属关系;

Line3:循环语句的起始语句,While(循环条件)为单元格不为空;

Line4:单元格不为空的时候,循环条件满足,执行语句i=i+1。这句代码相当的重要,俗称“计数器”,尤其在循环语句中,起到使变量规律性的累增或者累减的效果,当再次使用变量的时候会使对象的引用发生规律性改变;

Line5:循环语句的结束语句,返回到Line3,进行新的i值的判断。当单元格为空时,循环条件不满足,跳出循环;

Line6:Msgbox显示规定的文本说明性文字,即“第一个空单元格是…”。

Do While…Loop的循环结构,满足循环流程图解里面的蓝色流程,属于先判断条件再运行的结构。

2)Do…Loop Until循环语句,举例如下:

需求:还以上例为题,使用Until的方式找到第一个空单元格。

Sub DoUntil循环()

i = 1

With Sheets("Do循环")

Do

i = i + 1

Loop Until Cells(i, 1) = ""

MsgBox "第一个空单元格是" & Cells(i, 1)Address

End With

End Sub

代码就不解析了,基本和Do While…Loop的代码一样,唯独循环条件的位置和写法不一样。

Do…Loop Until的循环结构,满足循环流程图解里面的橙色流程,属于先执行语句,再判断条件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条件,继续循环,满足的时候才可以跳出循环。

心得分享

很多初学Excel VBA Do循环的同学,都会在这两个循环上栽跟头,如果这个循环条件找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死循环”。所以作者E图表述分享给大家一个小心得:While条件是看“前门”的,有票许可才能进来玩;Until条件是看“后门”的,有票许可才能出去走。

这样理解后,你在看上面的Until代码,是不是:当单元格为= ""时,结束语句,执行下面的Msgbox。

3)For…Next循环语句: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循环语句的一个规律,都是先有初始值,再逐步累加或者累减改变循环变量,达到对不同对象的操作,For…Next循环也是如此,不过它更加的直接简便,看一个示例代码。

需求1:对A列的数值进行求和

Sub For循环()

With Sheets("For循环")

a = [A1040000]End(3)Row

For i = 1 To a

b = b + Cells(i, 1)

Next i

MsgBox "A列累加值=" & b

End With

End Sub

代码解析

Line1:使用工作表("For循环")作为同一系列对象的父级隶属关系;

Line2:以A1040000单元格,向上取末行的行号,并赋值给变量a;

Line3:For循环的起始语句,并规定出从1到a,为循环范围;

Line4:设定一个变量b,b的值等于“b本身的值+单元格的值”,通过循环变量i的变化,将A列单元格遍历一遍,逐步累积求和。这句代码和i=i+1的格式差不多,本身的值加上某个值,达到累加的效果;

Line5:For循环的结束语句,如果下一个i值在范围内,则继续循环,否则跳出循环;

Line6:Msgbox显示规定的文本说明性文字;

Line7:With语句的结束语句。

需求2:还是这列数据,提取偶数行的值累加求和

很简单,一个小知识点就可以搞定的。For循环可以设定在循环范围内,每次循环的步距,只需要将上面的代码加一点点内容,如下:

循环变量从第2行开始,每次的步距(Step)为2个值的距离,那么整体i变量就是2、4、6、8、…如此类推了。

相对于Do循环,For循环可以给出十分确切的起止范围,对于我们遍历工作表,遍历单元格是相当有用而且十分常用的循环方式,它也属于蓝色图解流程,先判断再执行。

4)For Each x In y … Next循环语句:

这个语句严格来说,还是属于For…Next的结构,是另一种形式的表现,以后我们讲到字典的时候,还会再遇到这个结构,今天我们先来初窥端倪,举个例子:

需求:对选中的单元格区域进行求和

Sub Foreach循环()

Dim rg As Range

For Each rg In Selection

a = a + rgValue

Next

MsgBox "选中区域求和=" & a

End Sub

代码解析

Line1:定义一个rg变量,为单元格变量;(后面我们会专门来讲定义变量的问题)

Line2:这句代码用英语直译就好,在Selection(被选中的单元格区域)中,循环每一个rg单元格变量;

Line3:累加给变量a;

Line4:For循环的结束语句,如果下一个rg值在Selection范围内,则继续循环,否则跳出循环;

Line5:Msgbox显示规定的文本说明性文字。

这个结构的For循环,主要是指在一个指定的“对象集”中,遍历每一个单独对象,也属于蓝色图解流程,先判断再执行,如果在“对象集”中,就执行语句,否则跳出循环。

今天的教程给大家介绍了VBA中最常见最重要语句之一循环语句。学到了循环,才能说明同学们“上道”了,否则就真的只是“手残VBA”,会看不会写。对于循环来说,初学者理解起来都需要过程,可是你要知道真正的实战中还有很多的变数等着我们去总结、去填坑,找个时间赶紧动手试一下吧,祝同学们早日写出自己的代码。

下篇将继续为大家分享VBA中另一重要语句,判断语句。学习更多技巧,请收藏关注部落窝教育excel图文教程。

什么是回环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一个短语或句子的语序颠倒,首尾词语互换,组成另一个短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式。特点是:表达形式循环往复,语意丰赡。

张弓《中国修辞学》最早把回环作为辞格(天津南开华英书局,1926年)。但此后学术界对“回环”的理解不一,分歧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与“回文”的关系上。

[例释] 根据循环的两个句子的词语是否完全相同,回环分为两类:

(1)严式回环。循环的两个句子的词语完全相同。

例1:我们发展电话,电话发展我们(上海电信广告)

例2:发展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发展的中国

例3: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联)

例1中两个分句由3个双音节词“我们”、“发展”和“电话”组成,后一分句以这些双音节词为单位,把前一分句的词首尾颠倒。例2的前一分句中“发展的中国”与“世界”互换位置,构成后一分句,很好地揭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例3“一人千古千古一人”言简意赅地表达着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

(2)宽式回环。循环的两个句子,除首尾外,其他词语稍有不同。

例4:远远望去,湛蓝的天空覆盖碧绿的草原,碧绿的草原承载湛蓝的天空,天地一线。

例5:刘国梁和瓦尔德内尔你打过来,我挡回去,我挡回去,你再打过来,足足争夺了十一个回合才决出胜负。

例4中,两个句子的词语稍有差异,一个是“覆盖”,一个是“承载”,但“湛蓝的天空覆盖碧绿的草原,碧绿的草原承载湛蓝的天空”仍符合回环的基本特点。例5中“你打过来,我挡回去”改变前后次序并在“你打过来”增加一个词“再”,成为“我挡回去,你再打过来”。

[辨析1] 回环与顶真。见“顶真”条。

[辨析2] 回环与回文。都造成表达形式循环、成分次序颠倒,区别是:

回环以词或短语、句子作为排序的单位,后项大多不能通过前项逐字倒读得到;回文以单音节词(“字”)为排序的单位,可以逐字倒读,或者后项就是由前项逐字倒读得来。

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多为一字一词,语句以词为单位排列次序,逐词(书面上逐字)呈镜像颠倒词序比较容易实现,也就没太大必要严格区分回文和回环。

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词占优势,受词汇、语法、语义的制约,现代汉语很难造成回文,所以,以双音节词或多音节为单位,语序颠倒,首尾词语互换、循环往复的,是回环。只有一些由单音节词组成的句子可以逐字倒读,如“人像花,花像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回文。

[辨析3] 回环与序换。见“序换”条。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三(句子及句子的类别)

第五节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充当的,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就要看它是不是起交际作用,看它是不是具有表述功能。

一个句子具备表述功能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与客观事物发生联系;第二,表达主观意图。例如,我们在词典上看到“蛇”,它是一个词,因为它不和客观事物发生联系,也不表达主观意图。而几个人在郊游的时候,有一个人喊:“蛇!”这“蛇”就是一个句子。因为其一,它指称发现了蛇,要当心,这就和客观事物发生了联系;其二,它提醒大家防备蛇咬,包含了说话人的目的、意图。 2.什么是句类

句类是根据语气区分的句子的类别。

句类

语 气

用 途

书面表示

例 句

陈述句

陈述语气

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

用句号表示

他游泳去了。

疑问句

疑问语气

提出问题

用问号表示

他游泳去了?

祈使句

祈使语气

要求对方行动或制止对方行动

根据语气强弱用叹号或句号

别去游泳!

去游泳吧。

感叹句

感叹语气

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用叹号

游泳去啦!

3.什么是句型

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

句型首先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由于复句后边有专节介绍,复句只列出了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没有详细介绍其小类;教材371页的表,详细地列出了单句的类型。

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其中较为复杂的是主谓句。确定主谓句的类型,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分清几个概念:

“名词性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只是“名词性谓语句”中的一类,“名词性谓语句”还包括“主谓短语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可类推。

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性谓语句中都包含主谓短语谓语句,这是因为主谓短语有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

第二,下列几种因素不影响句型:

其一,语气不影响句型。例如:“我能够参加。”“我能参加吗?”前者是陈述句,后者是疑问句,但它们都是动词谓语句。由此也可以看出句类和句型的关系:不同的句类可以属于同一句型,不同的句型也可以属于同一句类。

其二,变序不影响句型。例如:“这孩子上学了吗?”“上学了吗,这孩子?”后一句主谓倒装,但它和前一句句型相同,也是动词谓语句。

其三,独立语不影响句型。例如:“他精神蛮好的。”“他看上去精神蛮好的。”后一句有独立语,但它和前一句句型相同,也是形容词性谓语句中的主谓谓语句。

其四,修饰语不影响句型。例如:“这一篇写得好。”“在看到的文章中,这一篇写得。”后一句加上了两个修饰语,但它和前一句的句型相同,也是述补谓语句。

4.什么是句式

句式是句子的特征类别。

同一句型可以有不同的句式,同一句式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句型。

句式只是对部分句子说的。常见的句式有“把”字句和“被”字句。

(1)“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边的句式。其结构特点有四:

第一,“把字短语”后的动词是及物的,而且不能是光杆动词,就是说,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可在动词后加助词,或动词后带宾语、补语,或把动词重叠起来用。例如“把头抬”、“把房间整理”说不通,而“把头抬着(助词)”、“把头抬起来(补语)”、“把手放在桌子上(宾语)”、“把房间整理整理(动词重叠使用)就通了。

第二,谓语动词管得着“把”的后置成分。例如“把敌人打败了”,“打”的对象是“把”的后置成分“敌人”。

第三,“把”的后置成分所代表的事物,在主动者心目中是“定指”的,而不是任指的。例如,“他把大夫请来了”,这“大夫”是定指的一位大夫,而不是任意一位大夫。

第四,助动词、否定副词一般要放在“把”字前边,例如,“他能把这本书写好”,如果说成“他把这本书能写好”就不通了。

(2)“被”字句

“被”字句是受事作主语,用介词“被”引进施事的句式。常见的形式是“受事+被(施事)+动词”。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主语是受事者,“被”引进施事。

第二,“被”字句的动词是及物动词。这个动词通常是双音节的。且动词后边需要有别的词语,一般要求带“着、了、过”或表示结果、情态、趋向的补语。(与“把”字句的第一个特点相似) 第三,“被”字句的动词谓语,在意念上支配着主语,这个动词通常不带宾语。

第四,“被”字后边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出现(由于上下文和特定环境省略了)。

第五,助动词和表示时间、否定的状语一般要放在“被”的前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38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