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怎么可以检查出来?

肌无力怎么可以检查出来?,第1张

a血常规、尿常规、血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指标、血沉。

b血清AChR抗体测定:实验室检查可见2/3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大多数患者的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增高。

c胸部X线片:胸部X片、胸腺X片常可见胸腺增生或胸腺肿瘤。

d肌电图:肌电图检查可见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低,单纤维肌电图可见纤维间兴奋传递延缓或阻断。

e胸腺CT。

你是学习压力太大了吧,注意休息。去医院检查最好空腹,化验血。再有就是不要去厕所,也许医生会让你化验尿常规,或者有其他检查。祝你健康,学习进步啊!

重症肌无力概述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2

临床表现 

各种年龄组均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现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而构成本病的重要物征。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儿童型重症肌无力指新生儿至青春期发病者,除个别为全身型外,大多局限为眼外肌。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家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重症肌无力少数可有家族史(家族性遗传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病程呈慢性迁延性,缓解与恶化交替,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即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和正常人一样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并停止一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 

有的患者可有一个长时间的缓解期,但本病患者往往由于精神创伤、全身各种感染、过度劳累、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妇女月经期等等多种因素而复发或加重病情,因此,重症肌无力症状的反复性成为本病的特点。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了解引发症状反复的诱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积极治疗,从而避免或减少重症肌无力症状的反复。 

症状通常晨轻晚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使用麻醉、镇痛、镇静药物、分娩、手术等常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过度悲伤、生气、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妊娠或分娩等都可加重肌无力症状。某些抗生素、如粘菌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均有加重肌无力之作用,应当注意。若因感染或用药不当等引起全身肌无力、吞咽困难、喝水呛咳或伴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和诊治。

3影像诊断  电诊断:肌电图检查:MG病人肌电图检查肌肉收缩力降低,振幅变小,低频极限尺神经重复刺激电位逐渐衰减,单纤维肌电图检查可见肌纤维间兴奋传递不一致或传导阻滞现象CT或MRI检查:提示有胸腺增生肥大或胸腺肿瘤。

4

重症肌无力病因 

重症肌无力是人类疾病中发病原因研究得最清楚、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性疾病,胸腺是激活和维持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某些遗传及环境因素也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1)外因—环境因素 

临床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成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造成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或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D—青霉素胺等药物诱发某些基因缺陷等。 

(2)内因—遗传 

近年来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发现,它们不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而且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 

(3)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 

临床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体内许多免疫指标异常,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异常的免疫指标却不见改变,这也许是本病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5病理诊断  重症肌无力的病理学形态包括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及胸腺三大部分。 

1、肌纤维变化:病程早期主要是在肌纤维间和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此现象称为淋巴漏;在急性重症病中,肌纤维有凝固性坏死,伴有多形核白细胞的巨噬细胞的渗出;晚期肌纤维可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性改变,肌纤维细小。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改变: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形态学改变是重症肌无力病理中最特征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突触后膜皱褶消失、平坦、甚至断裂。 

3、胸腺的改变:重症肌无力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合并胸腺瘤,40%-60%的患者伴有胸腺肥大,75%以上的患者伴有胸腺组织发生中心增生。腺瘤按其细胞类型分为:淋巴细胸型,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后两种常伴重症肌无力。 

6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判定标准 

(1)记分标准 

某教授首次提出临床绝对记分和相对记分的概念,以临床绝对记分的高低反映重症肌无力病人受累肌群肌无力和疲劳的严重程度;以临床相对计分来做病情的比较和疗效的判定。临床相对记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记分总分-治疗后临床绝对记分总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计分总分。 

临床相对记分>95%者定为痊愈,80%~95%为基本痊愈,50%~80%为显效,25%~50%为好转,<25%为无效。 

(2)一般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停用一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3年以上无复发。 

临床近期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停用一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或药量减少3/4以上,1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好转,能自理生活、坚持学习或轻工作,治疗重症肌无力药物的药量减少1/2以上,历时一个月以上无复发。 

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有改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用量减少1/4以上,历时一个月以上无复发。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有恶化。

7

编辑本段检查化验 

1血、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均正常。部x线片可见15%的MG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40岁者有胸腺瘤,胸部CT可发现除微腺瘤以外的所有胸腺瘤。 

2可疑MG可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 

3血清自身抗体谱检查 

(1)血清AchR-Ab测定:MG患者AchR-Ab滴度明显增加,国外报道阳性率70%~95%,是一项高度敏感、特异的诊断试验。全身型MG的AChR—Ab阳性率为85%~90%。除了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或是无临床症状的胸腺瘤患者,或是症状缓解者,一般无假阳性结果。而一些眼肌型思者、胸腺瘤切除后的缓解期患者,甚至有严重症状者,可能测不出抗体。抗体滴度与临床症状也不一致,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其抗体滴度可能很高。肌纤蛋白抗体(肌凝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抗体)也可见于85%胸腺瘤患者,也是某些胸腺瘤患者的最早表现。血清学异常也有一定意义。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甲状腺抗体患者比正常者多见。 

(2)不建议将AchR结合抗体(AchR-binging Ab)作为筛选试验,该抗体或横纹肌自身抗体也见于13%的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病人。 

(3)肌纤蛋白(如肌凝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抗体见于85%的胸腺瘤患者,是某些胸腺瘤早期表现。 

1肌疲劳试验(Jolly试验) 受累随意肌快速重复收缩,如连续眨眼50次,可见眼裂逐渐变小;令病人仰卧位连续抬头30~40次,可见胸锁乳突肌收缩力逐渐减弱出现抬头无力;举臂动作或眼球向上凝视持续数分钟,若出现暂时性瘫痪或肌无力明显加重,休息后恢复者为阳性;如咀嚼肌力弱可令重复咀嚼动作30次以上,如肌无力加重以至不能咀嚼为疲劳试验阳性。 

2抗胆碱酯酶药(anticholinesterase drugs) 腾喜龙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诊断价值相同,用于MG诊断和各类危象鉴别。 

(1)腾喜龙(tensilon)试验:腾喜龙(乙基-2-甲基-3-羟基苯氨氯化物)也称依酚氯铵(edrophonium)。试验前应先对特定脑神经支配肌如提上睑肌和眼外肌进行肌力评估,对肢体肌力进行测量(用握力测定仪),重症患者应检查肺活量。 

腾喜龙10mg稀释至1ml,先静脉注射2mg(02ml),若无不良反应且45s后肌力无提高,将剩余8mg(08ml)约1min缓慢注入。副反应包括轻度毒蕈碱样反应(muscarinic effect),如恶心、呕吐、肠蠕动增强、多汗及多涎等,可事先用阿托品08mg皮下注射对抗。结果判定:多数患者注入5mg后症状有所缓解,若为肌无力危象,呼吸肌无力在30~60s内好转,症状缓解仅持续4~5min;若为胆碱能危象会暂时性加重并伴肌束震颤;反拗性危象无反应。判定腾喜龙试验阳性应包括客观的肌收缩力增强、睑下垂和复视等明显减轻或消失。 

(2)新斯的明(neostigmine)试验:甲基硫酸酯新斯的明(neostig mine methylsulfate)是人工合成化合物,化学结构与毒扁豆碱相似。该试验有时较腾喜龙试验更可取,因作用时间长,对结果可进行精确和重复的评定。1~15mg肌内注射,可提前数分钟或同时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atropine sulfate)08mg(平均05~10mg),对抗毒蕈碱样副作用及心律不齐。结果判定:通常注射后10~15min症状改善,20min达高峰,持续2~3h,可仔细评估改善程度。注意事项参照腾喜龙试验。 

3肌电图检查 低频(1~5Hz)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是常用的神经肌肉传导生理检查,是检测NMJ疾病最常用方法。2~3Hz低频重复电刺激周围神经引起支配肌肉动作电位迅速降低,由于NMJs局部Ach消耗,导致EPPs降低。 

4病理学检查 诊断困难的病人可作肌肉活检,电镜下观察NMJ,根据突触后膜皱褶减少、变平坦及AchR数目减少等可确诊MG。

8并发症

重症肌无力可合并其他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红斑狼疮、多肌炎、 Sjogren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和白斑等,被认为是多腺体衰竭综合征的一部分。这些可能有遗传的因素,基于他们与组织相容性的抗原有联系,非凡是HLA-AI、A8、Dw3,这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某一病人,一次非凡的接触可引起不正常的反应。这个推论是根据研究单卵双生同胞胎的资料,发现只有其中一位婴儿患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病人有甲状腺功能障碍。有时,难以区分重症肌无力症状还是甲状腺疾病的症状,因为两者可引起近端腩体无力和眼症。甲状腺病主要是内分泌疾患,而重症肌无力更多的是免疫性或遗传性疾病。所有甲状腺病,包括甲状腺肿、粘液水肿、Graves 病和桥木甲状腺炎都可合并肌无力。

1诊室初步检查项目

 (1)自发性眼震:嘱被试者平视前方45~60cm处检查者示指,并随之左、右、上、下移动,示指偏离中心不超过40°。若有眼震,记录其类型、方向、持续时间、有否疲劳现象。配戴Frenzel镜检查,可提高眼震检出率。

 (2)错定物位或偏指试验:受试者端坐,向前伸出前臂及示指,触检查者之示指,然后指自己鼻尖,先睁眼后闭眼操作并重复多次,记录动作之准确性及偏斜侧别。

 (3)闭目难立或Romberg试验:受试者闭目直立,两脚靠拢,观察躯体平稳程度迷路及小脑病变出现自发性倾倒,记录倾倒之方向。

 (4)原地踏步试验:诊室地面画直径05~1m之同心圈,每30°画一直线,将圆周分12等分,受试者闭目直立中心踏50~100步,观察移动距离及偏转角度。

 (5)冷热试验:

 ①冰水试验法:患者平卧,头抬起30°(检查水平半规管),在20s内将5ml冰水注入患者一侧耳内。正常者,约20~40s后即出现向对侧水平型眼震,持续100~150s5min后以同法灌注对侧耳道。分别记录眼震持续时间、类型、方向、幅度、频率及伴发的其他症状。若注水5min后仍不出现眼震等反应,将注入的冰水量增加至10~20ml,方出现反应者,表示前庭功能减退。如注入40ml仍无反应,则表示前庭功能丧失;

 ②冷热水试验(Hallpike)法:患者体位与冰水灌注法相同。用与正常体温相差7℃的水(即30℃和44℃),灌入一侧耳内,储水吊桶高出头位60~70cm,注管口径为4mm,在40s内流完250~500ml后,即停止注水,观察反应,先冷水后热水,间隔5min交替试验。记录自灌水开始至眼震停止的时间。正常者为2min左右。记录方法如图21-1-l

 检查结果分析:在正常人,左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与右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基本相等。如差别大于40s,提示总时值较小的一侧有半规管轻瘫现象。正常人向右眼震的总时值应与向左眼震的总时值基本相等,若差别大于40s,表示眼震有向总时值较大一侧的优势偏向。

 (6)瘘管试验:利用鼓气耳镜的橡皮球增减外耳道内压力,观察有无眼震发生。有瘘管存在时,常发生眼震,即为瘘管试验阳性。分别记录增压、减压时眼震方向。[医 学教育网 搜 集整理]

 正常值:冷水试验反应时间为2min,热水为lmin40s。

 2前庭功能实验室检查 前庭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单项检查很难判断其功能,故可进行眼震电图(ENG)和姿势图(posturogram)检查,经系统检查后综合判断前庭功能状态。

 眼震电图(ENG)

 1ENG的原理 眼球为一双极性球体,角网膜构成一电位差,眼球移动所产生电压变化很小,每l°约20μV,经放大后以图形方式记录即眼震电图。

 2检查条件及受试者准备

 (1)检查在暗室睁眼、或半暗室戴眼罩进行。

 (2)试验过程中连续进行心算。

 (3)检查前48h禁服神经镇静或兴奋剂,禁饮酒精类饮料。

 (4)受试者眼周皮肤脱脂,装Ag/Agcl园盘电极,皮肤电阻小于5000Ω。

 3检查项目

 (1)扫视试验又称定标试验(saccadetest):为测试小脑和脑干功能,同时为眼震慢相速度定标。检查时眼要从一个注视点快速移到另一注视点,使运动的物象准确地落于黄斑部,眼动幅度定标一般是眼动10°描笔偏移10mm,即眼动1°笔偏移lmm小脑病变时,眼球动作过度或欠冲,称视辨距不良;脑干病变时,扫视潜伏期延长,眼速减慢;正常人和前庭周围性病变,为规则之方形波,脑干、小脑病变可出现视测距障碍。

 (2)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受试者取坐位平视前方,睁眼及闭眼各记录30s,若有眼震再向左、右方各凝视想象中目标30s,观察自发眼震增强或减弱,闭眼后眼震增强为周围性病变、减弱为中枢病变。

 (3)凝视试验(GazeTest):受试者端坐,先正视前方,后凝视右、左、上、下各30°之视标,注视15~20s,正常及周围病变无凝视眼震;桥小脑角肿瘤可出现凝视眼震。当眼球向外凝视超过45°时,约50%正常人出现生理性眼震;服巴比妥类药物可引起凝视眼震。

 (4)平稳跟踪试验(smooth pursuittest):令受试者固视05Hz左右移动的视标,移动幅度约为20°,速度不超过40°~50°/s,描记下眼球运动的轨迹,可分为四种图形(见图21-1-5),I、Ⅱ型为正常或周围病变,Ⅲ、Ⅳ型为中枢病变。

 (5)视动性试验(optokinetie nystagmus):检查视动系统功能状态而诱发视动性眼震的装置,大致可分转鼓、转笼和光条投影三类,诱发的视动眼震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为生理性眼反射,其慢相由跟踪系统完成,其快相为大脑皮层的矫正反射,由扫视系统完成。如出现不对称,表示中枢病变;周围性病变一般不影响视动性眼震。

 (6)位置性眼震(positionalnystagmus):在不同体位下诱发之眼震称位置性眼震。常规采用5种头位进行检查,每个头位记录30s,注意头与躯体一起变位,避免加速度及颈性眼震的出现。凡数个头位出现方向一致或不一致大于3°/s的眼震均为病理性,可由前庭周围或中枢疾患引起。

 (7)旋转试验(rotational test):头前倾30°,以l~4°/s角加速度旋转,记录旋转中眼震,其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同,至90°/s恒速转动到眼震消失后立即停转,眼震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测定慢相角速度(SPV),计算左右不对称比值,即优势方向(DP),〉15%者判为异常。

 (8)摆动旋转试验(pendular rotationtest):用摆动椅检查,摆动幅度为90°,周期4s~20s,正常人眼震方向与转椅方向一致,DP不超过15%,DP向SPV较大侧,其结果与旋转试验一样为双耳前庭功能之综合反应。

 (9)冷热试验(caloric test):此法可分别评定一侧半规管功能,Hallpike法为公认的基本方法,受试者平卧,头抬高30°,按一定顺序向外耳道内注入44℃或30℃水200ml,记录每一次眼震的潜伏期、方向、频率、幅度和SPV,取眼震高潮期的波形记算SPV按Jongkee公式进行半规管麻痹(CP)值及优势方向(DP)值的计算。

 (10)固视抑制失败试验(failure of fixatlon suppression test):与冷热试验同时进行,在冷热试验反应高潮期。令受试者注视前方红灯,正常人及周围病变者眼震减弱或消失;中枢病变者眼震不被视觉抑制或反而增强,称固视失败,是鉴别中枢或周围病变的重要方法。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称为支气管肺泡提取试验)是一种常用于诊断肺部疾病的医学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通常用于诊断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医生会通过吸氧机向患者的肺部喷射一种特殊的液体,然后收集患者呼出的气体样本,并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在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某些特殊的微生物或抗原,那么就可以判定为阳性。这说明患者患有肺部感染性疾病。

不过,支气管激发试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患有哪种具体的肺部疾病。因此,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和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案。

颈椎病常用的物理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②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③椎间孔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④椎间孔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⑤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⑥霍夫曼氏征:检查者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示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颈部脊髓神经损伤;

⑦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⑧感觉障碍检查: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麻木出现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⑨肌力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常有腰部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史,部分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

发病前常有腰部姿势不当、腰部外伤、妊娠等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症状

腰背部疼痛。

沿坐骨神经痛径路的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部。

肢体麻木,行走时有踩棉花的感觉。

肌力出现程度不同的减退。

体格检查

脊柱侧凸

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有脊柱侧凸,可弯向健侧或患侧。

压痛与放射痛

一般来说,病变的腰椎间隙部位,基本上都有压痛和叩击痛。

多数患者还伴有下肢放射痛。

腰椎活动度减低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的受限程度不同。

较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者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

一般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肌肉萎缩与肌力下降

受损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

如发病部位为腰第4~5椎间盘,严重时胫前肌瘫痪,表现为踝关节背伸无力,足下垂。

感觉减退

受损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

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逐渐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等症状。

受损神经根以单侧为多,因此感觉障碍范围较小。感觉完全消失者较少。

但如果马尾神经受损,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如腰第4神经根受损,大腿内侧和膝内侧感觉障碍;骶第1神经根受损,足背外侧及小趾感觉障碍。

腱反射改变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体征之一。

如腰第4神经根受累时,可出现膝腱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

检查反射改变,有利于医生定位受损神经。

直腿抬高试验

平躺,腿部水平放置于床上,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一手扶住足跟抬高患肢,当出现坐骨神经痛,即腿部疼痛、麻木时,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然后将抬高的患肢略降低,使坐骨神经痛消失,此时将踝关节背伸,又出现坐骨神经痛时,为直腿抬高试验加强阳性。

正常人可以将下肢抬高60°~70°,之后出现不适感。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肢抬高不到60°就会出现坐骨神经痛。

健肢抬高试验

平躺在床上,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健肢抬高试验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

平躺在床上,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仰卧挺腹试验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

俯卧于床上,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上提伸直的下肢,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疼痛者为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常规检查手段。

虽然单纯X线检查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可反应有无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

X线检查还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对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CT检查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检查。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受压移位的情况,还可同时显示周围骨和组织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还可作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等,与CT检查结合,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造影是有创操作,应用较少,一般病情复杂时才使用。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有病变,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病变。

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其影像结果不如CT检查。

其他检查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帮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鉴别其他疾病。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方法,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做初筛试验,如果为阳性,再做确认试验,确认试验阳性才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

常用的方法有:

1病原检测  病原检测主要指用病毒分离培养、电镜形态观察、病毒抗原检测和基因测定等方法从宿主标本中直接检测病毒或病毒基因。由于前两种方法难度大,且需要特殊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因此仅抗原检测和RT-PCR(反转录-PCR)可用于临床诊断。

2 抗体检测  血清中HIV抗体是判断HIV感染的间接指标。根据其主要的适用范围,可将现有HIV抗体检测方法分为筛检试验和确证试验。

3 确证试剂  筛检实验阳性血清的确证最常用的是Western blot(WB),由于该法相对窗口期较长,灵敏度稍差,而且成本高昂,因此只适合作为确证实验。随着第三代和第四代HIV诊断试剂灵敏度的提高,WB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对其作为确证实验的要求。  FDA批准的另一类筛检确证试剂是-免疫荧光-试验(IFA)。IFA比WB的成本低,而且操作也相对简单,整个过程在1-15小时内即可结束。此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昂贵的荧光检测仪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观察评判结果,而且实验结果无法长期保存。现在FDA推荐在向WB不能确定的供血员发布最终结果时以IFA的阴性或阳性为准,但不作为血液合格的标准。

4筛检试验  筛检试验主要用于对供血员进行筛查,因此要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灵敏、特异。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筛检方法仍然是ELISA,还有少数的颗粒凝集试剂和快速ELISA试剂。  ELISA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操作简单,仅需要实验室配备酶标仪和洗板机即可应用,特别适合于试验室大规模筛检使用。  颗粒凝集实验是另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结果可通过肉眼判定,灵敏度很高,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或大量筛选供血员时使用,缺点是必须使用新鲜样品,特异性较差。  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斑点印迹检测(Dot-blot assay)是一种快速ELISA(Rapid ELISA)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极为简便,过程短暂,整个过程多数在5-10分钟内甚至3分钟内即可结束,但该法比ELISA和颗粒凝集试剂昂贵得多。  金免疫测定是以胶体金为标记物,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固相免疫测定,分为渗滤和层析两种形式。用于HIV抗体检体金试纸条属于金免疫层析,且大多数为间接法及双抗原夹心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简单而快速,数分钟即可得出结论,不需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不需特殊训练,试剂稳定,适用于单份测定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41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