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蹲的好处与坏处

下蹲的好处与坏处,第1张

 1、可以改善血管功能。下蹲运动可以扩张下肢微、小动脉血管,减少心脏外周阻力,可以改善微、小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有效地降低血压。

  2、下蹲运动可以强健关节和骨骼。下蹲尤其能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延缓膝关节的老化。3、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下肢的静脉血液流向心脏,血液循环加强,回心血量增加,有效地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

  4、下蹲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常做下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的肌肉力量;两条腿的力量增强了,可有效预防跌倒,走路时您会感到更加身体轻松,且生命充满活力。

  5、下蹲延缓大脑的衰退。可以加强腿的活动能力,增强和外界接触,能够延缓大脑的衰退。

  6、减肥效果明显,下蹲运动动用的都是大肌肉群,能消耗很多热量,可以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坚持练习可以有减肥的效果。

下蹲运动不但能锻炼肌肉,对关节也很有好处。”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孙卫星说。下蹲时,人体两个最大的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会折叠到最大程度,几乎不承受身体重量,而其他部位的肌肉却能得到活动,能够有效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及小腿抽筋等症状。长时间坐着的人,更容易遭受肌肉劳损、骨质增生的困扰,而下蹲可以活跃血液循环,使肌肉、骨骼得到充分的营养。此外,很多女性,特别是生育后的女性盆底肌肉容易松弛,通过蹲位训练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

  别看下蹲动作很简单,做起来也有一定讲究,否则会物极必反。“下蹲时,最好不要深蹲,也就是说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不要小于90度,否则起身时很容易头晕眼花。”孙卫星说。练习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借物蹲。用自己的背部、腰部靠在墙壁上,或是手握着栏杆,借以分解身体重量,使下蹲训练变得容易进行,时间可以从开始的1分钟,逐渐延长到5分钟。

  踮蹲。两只脚的前脚掌着地,脚后跟抬起离开地面。双膝弯曲,躯干下沉,大腿紧紧压在小腿上。踮蹲有一定的难度,初次练习时不要太勉强,时间控制在30秒到1分钟。

  跟蹲。与踮蹲相反,脚底的后2/3部分接触地面,时间控制在30秒到1分钟。

  弓箭蹲。左脚着地,右脚呈踮蹲状态,下蹲时将身体重量落在右脚,每30秒调换一次左右脚,以改变两脚的受力情况。

  如果你不爱运动,或者长期久坐,那就赶紧动起来吧!每天抽空蹲一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不要尝试。另外由于下蹲时会发生体位改变,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因此动作不要过猛,膝关节弯曲的角度可以由大到小,循序渐进。 

1、蹲的好处

(1)人在下蹲时,腹部的压力比坐着时要大,这样做能够减少腹部用力,对排便顺畅也有帮助。

(2)下蹲锻炼,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进而促进速度、爆发力、耐力的提升。

(3)蹲姿如厕更容易排空结肠,让肠道内的致病细菌毒素不易积聚。而且蹲姿如厕时,不直接与便器接触,可以减少被感染的几率,更加安全卫生。

2、坏处:

(1)老年人髋、膝关节活动受限,下蹲时运动重心降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猛烈站起也会对老人血压带来刺激导致血压不稳定。

(2)蹲姿理论上有助于排便,但对于一些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未必有优势。因为蹲便时腹压增大,再加上排便比较用力,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

扩展资料:

亚洲蹲的发展经过:

有种说法是这种蹲姿跟身材比例有关缮,腿长上身短做亚洲蹲就会重心过于靠后,容易仰过去,所以蹲的时候脚尖踮起来抬起臀部以保持平衡,这种说法其实有误。

欧洲地区的人历史上习惯于坐姿排便写,西方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有公共坐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军队建立的野战厕所也采用的是坐厕,有时在战场临时设立的一种简易排便设施,用木头搭成一种双层栏杆,人可以坐在上层栏杆上,用脚勾住或踩在下层栏杆上以保持平衡。

坐姿如厕比较省力,腿的承重能力不大,重量都转移到了便器上,毋庸置疑坐姿如厕更加舒适。

随着时代发展bai,现代家庭一般都采用坐式便器,有些公共厕所也采用坐式便器,蹲式如厕这一方式也越来越少见,现在一些亚洲地区的孩子从小采用坐式如厕,所以也难以做到亚洲蹲了。

-亚洲蹲

人民网-“中国蹲”有养生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44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