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呼吸训练方法
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时为呼,蓄劲时为吸。不管哪种呼吸,基本要领都应是细、匀、深、长。但是,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初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法,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法,还有在进行太极推手时胸式呼吸的运用等。下面分别对这几种呼吸方式来进行分析论述。
一、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是在呼吸时横隔膜肌收缩,腹部随之起伏,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从太极拳的生理特征来说,腹式呼吸能加深和加大肺活量,也是这种呼吸方式,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匀、细、长,在动作配合上才能协调,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气沉丹田,内外结合,缠绕运动,舒畅经络等,都是通过腹式呼吸来完成的,腹部是“丹田”所在,练习时在身体端正的基础上“意注丹田”,通过意识导引呼吸,将气缓慢地传送到腹部脐下,使腹部任其自然地起伏鼓荡,在充实饱满地状态下腹肌向四周产生紧张内裹之势。
太极拳是以腹部的松弛起到转换重心和传递劲力的作用,也正因为采用这种腹式运动方式,使呼吸更加深长、自然、匀细,并且通过意识将气徐徐吞吐,使呼吸方式符合动作运动的规律,而在运动生理学中还说到,腹式呼吸的吸氧量大,并且在呼吸中有加深气息的深长作用,这对太极拳运动在沉稳的基础上,呼吸达到柔匀、细、长起到一定的效果。腹式呼吸是太极拳运动中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二、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又称混合式呼吸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加以改变。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了,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
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合乎规格,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采用这种呼吸法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中是特别提倡的。因为自然呼吸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练习者是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任何要求,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人体表现出停顿,不能起到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拙力效果。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呼吸法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三、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这种呼吸的生理过程是胸和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胸肋复还原位,两肩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储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而在太极运动过程中,要求练习者做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特点。那么,胸式呼吸会无意识使胸廓紧张,外表会出现双肩上耸、腹肌紧缩、颈项僵硬,在动作中就不能达到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的要求。但是,在太极推手中,为了起到“引进落空”和“瞬间转化”的作用,胸式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是采用的。单个动作的练习就是利用胸部开合、提沉,起到以胸化劲的效果。
四、发声呼吸法
是采用口鼻出声的呼吸形式。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动作要求和技击时的情景,利用呼吸机能的短促吸气和呼气,使呼吸在发劲时产生“哼哈”二声。在太极拳运动中采用这种发声来协助人体的各种发力动作,特别是在太极拳的技击运动中,尽管都采用以四两拨千斤的柔化方式为主,但是也有很多发劲动作,为了使劲发的有渗透力,发声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具有较高弹性作用,还能使肌体得到放松。通过练习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整。练习太极拳时能起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的功效。这种呼吸方式通常在陈式太极拳中运用。
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正确运用呼吸方法,使呼吸、动作、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形成内外合一,可以为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创造良好条件。
五、在太极拳运动中常见的八种影响呼吸方式的问题
1、憋气 练习者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动作要求的规格、运动路线及造型上,就容易出现憋气的状态,憋气的弊端在于肺部气体不能很好的交换,影响血液中血红蛋白细胞含氧量,气血停滞,运转不灵,导致全身动作受到影响。
2、僵直太极拳全身松柔,不使有分毫拙劲,僵直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初学者一般会刻意的注重动作的姿态,导致动作发僵,尤其是上肢,这样难以演练出形如流水的拳法特点。
3、散乱 这是所有太极拳练习者都容易犯的错误,太极拳动作有开有合,有起有落,开手时胸廓开张,如不能及时吸气配合,将影响动作的舒展及手脚搁置,动作规范受损。
4、短促在练习太极拳时易犯胸式呼吸的错误。气不能下沉,而游离于胸,太极拳的动作需要平缓地完成,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正是这一特定的运动形式所必须的,短促的胸式呼吸易造成动作的泻劲与松弛,难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技术要求。
以上讲述了太极拳中的几种呼吸方式以及它们的机理和运用,也提出了练习者容易出现的—些问题。总之,对于初学者练习太极拳,建议使用自然呼吸法,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太极拳练习者就必须有意识地使用腹式呼吸,在太极推手时胸式呼吸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在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法可以促使内气畅通,使内劲全部放出。可见太极拳运动中,充分将呼吸方式与动作、意识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演练水平、技击效果和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呼吸是在长年打拳过程中逐渐自然形成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由于个人练拳的速度不同,呼吸的深长程度也有不同。可以这样理解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吸气时是蓄力,呼气时是发力的意思。初学者不要注意呼吸,由于初学者在练拳时精神紧张,动作紧张,也就是还没有练到放松的地步,这时如果总想着呼吸,必然造成呼吸混乱,甚至造成憋气或急喘气的现象。练太极拳的要求是自然,呼吸深长也是自然形成的深长,是放松的程度,功力的增长和练拳的时间所决定的。所以初学者决不可以为了呼吸而呼吸。决不可以为了深长而深长。决不可以为了动作而呼吸。决不可以为了呼吸而动作。
太极拳运动中的正确呼吸方法
太极拳运动中呼吸方法的种类
正常人体的呼吸方式有两种:一是胸式呼吸,二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的运动先是胸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体面 完成吸气。然后胸肋复还原位,双肩也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贮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而腹式呼吸先是横膈下降,腹壁外张造成脚廓扩大,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 而完成吸气;然后腹壁松回原位,横隔膜回升,于是肺内贮气便被压出而完成呼气。
由于腹式呼吸吸氧量大,对胸廓及肩廓的运动幅度影响较小,因此,在太极拳运动中常采用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方式。在腹式呼吸中又可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 呼吸两种。顺腹式呼吸是当吸气时小腹微微隆起逆腹式呼吸是吸气时小腹微微凸大。它们都是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动,是通过横隔膜的不断升降和胸、背及腹部肌 肉的弧形松沉和旋转运动,形成柔、匀、细、长的呼吸节奏。
太极拳运动中还提倡自然呼吸法,它要求练拳时精神贯注于动作中,呼吸顺其自然,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与腹式呼吸相比,自然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较为逊色,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此外,长拳运动中常用到的提、托、聚、沉四种呼吸法,如能合理运用,可使动作更加规范,技击意图更加明显。所谓的提气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力扩展肩带 肌并参予收缩的一种用力的胸式深吸气。托气是指人体吸气将结束时紧接着来一个由慢渐快的半呼气,并顿然止于“闭气”。它是用于高姿势或平衡动作的,目的是 给人以稳定、自然、舒适的感觉。太极拳运动中,聚气多是用于发力的一种呼吸,即吸气后“闭气”以待,随后发力,用力呼出相量的气体以达到摧力的目的。而沉 气则是太极拳运动中一种典型的腹式呼吸过程,气沉丹田,可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降低身体重心,达到根基稳健的目的。
太极拳运动中呼吸所存在的弊病
在了解太极拳的几种呼吸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练习者在呼吸运动中常出现憋气或呼吸不加控制等问题。所谓憋气,就是指在深吸气之后,声门紧闭,腹肌和呼气肌用力收缩,使胸廓间内压缩胸内压加大,而肺内气体又无法呼出的一种特殊动作。
初学太极拳时往往会出现无意识的紧张导致呼吸不顺畅,引起胸部和肌肉紧张,致使心、肺等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憋气动作使胸内压增 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另外,憋气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续紧张,这又限制了组织之间的交换。尤其是在氧代谢不足情况下,憋气加剧了组织的缺 氧,以至使肌肉中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肌体过早产生疲劳。所以,太极拳运动中憋气对动作的质量及技术的提高都有影响。同时,憋气影响气血的流行。
在太极拳练习者中,有耸肩、僵脖子、突肘等现象的出现,严重破坏了动作的规格。一则同运动员的本体感觉有关,另则是同呼吸憋气有关。憋气不仅破坏了动作规 格,还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因为憋着一口气做几个动作之后,必然需要换气,而且这口气一定会换得较深,这就不得不迫使动作速度发生变化,这样,就违反 了太极拳呼吸自然的原则。习惯性使用憋气练习太极拳的运动员,普遍在动作规格节奏方面存在着弊病,难以做到舒展大方,圆满自如。因此,我们认为在提高太极 拳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切忌憋着气去完成动作。
在克服憋气练习动作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克服呼吸不加控制的去练习动作弊病。所谓的呼吸不加控制是指随机体任意的调息,而不符合动作要求的呼吸。不加控 制的呼吸会使动作节奏与呼吸配合不起来,在练习过程中,动作不协调,变化迟顿,看上去十分吃力。比如:太极拳中的右搂膝拗步。吸气时左脚后方撤出约两脚 半距离,左手外旋,使手心斜向上,右手内旋使手心斜向里。呼气时,左脚尖内扣,上体随之慢慢右转,重心渐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搂膝而过,置于右腿侧指尖向 前,手心向下,左手屈回,由耳侧弧形向前方推出高于胸平,眼视左食指方向。
这个动作的基本要求是呼吸与动怍配合一致,先吸气,后呼气,换气要按一定的动作 节奏。练习者常犯的毛病是吸气快,动作慢,当动作还没有完成时,已经完成了呼气。主要是吸气不深、呼气不足而造成动作与呼吸不能协调一致。如果这样连续做 上几个动作,就会感到呼吸紧张,胸口发闷,最终导致憋气。所以,只有按照上述的呼吸节奏去练习,才能起到健身和提高技术的作用。
太极拳的呼吸技巧
呼吸是人们生理正常的生命现象,呼吸的强弱、快慢、大小、长短表示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呼吸有众多不同的方法,比如:顺呼吸、逆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等等,如果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象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的呼吸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关元穴一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3、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
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4、气时使身体下实上虚,上体圆转自如,盘稳若盘石。呼吸时和动作协调一致很重要。不可猛吸猛呼或憋气。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脏腑的功能生理变化,它所反映的症状、体征也不相同,不同的脏腑有其独立性的作用, 脏腑病因病性之间,又有着相互交织的 “纵”、“横”关系,所以病理变化又会相互影响。
人体在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的时候,就会心神不宁,则出现心悸、目眩、健忘、失眠、多梦,男士甚至虚火内炽,口咽干燥。女士甚至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腹胀,各种病症应运而生。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的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
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由于持续的交替,使呼吸运动增加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同时也增加心中带氧量,无形中给身体充了电,加大了血液循环, 这样就加强了心脏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系统的健康。
一个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心率的跳动次数可以降到60次左右,这种由于坚强不懈长期锻炼的人而得来的心律减慢,延缓了心脏舒张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加,也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
扩大肺活量,增强肺脏功能肺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们吸入的清气,积于胸中,参与宗气的生成,贯注心脏以运动全身,肺又主宜发,疏通调节水道,宜降以输导气与律液,并同时滋润皮毛。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尤其是气沉丹田,在气沉丹田时,是胸腔向下扩展,本来胸腔的空间大小,是受了脊骨和肋骨的限制扩充有限。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美容
经常练习太极拳提高心肺功能,不但保护了皮肤功能,还能起到减肥美容效果。
皮肤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它承担着身体的几个重要功能,第一是抵抗外来病菌的免疫屏障,第二保持体内水和盐的平衡,第叁保护体内轿嫩的器官。
人们不常运动,或者衰老使皮肤变得松弛,脂肪丧失,皮肤变薄,失去光泽,没有弹性。
大家都知道肺主皮肤功能,经常练习太极拳会加强肺的功能,也是保持和恢复肌肤永恒美丽的最好方法,正确配合呼吸练习太极拳的人,面色特别较人红润,而且皮肤有光泽,眼有神韵,这就是练习太极拳的人所希望想得到美容效果。
但也不是每个练太极拳的人都能得到这个效果,原因是一定能正确配合呼吸,密切协调练习的人才有如此功效。
正确的'呼吸,充足的肺活量,使身体内氧化后的血液从动脉输送到皮下每条毛细血管的角落去。
皮肤受到滋润却不通过正常的运动,将体内的残制废物排泄出来,同时又唤起了荷尔蒙的活跃分泌,而且运动出汗,尤其在脸部排出体内废物,这就是最好的毛孔清道夫,也是最佳的美容方法。
由于运动燃烧了体内的多余脂肪,收紧了肌肉,使人体富有弹性,又减去了多余的体重, 这不是最好的减肥方法吗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整个脏腑的机能。
如果肺功能差,首先影响的就是呼吸系统,咳嗽气喘,胸痛喉疼,或咳喘减弱。反咳气喘,又耗伤肺气,肺机能减弱,对呼吸系统会有直接的伤害。
只要每天保持练习太极拳在45分钟左右,它就能提高肺脏机能,平衡阴阳,调节营卫,增强呼吸效果,这就是延年养生的根本。
练习太极拳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作用。
1、改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
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
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