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风肩的辩证施治

漏风肩的辩证施治,第1张

漏风肩的辩证施治

(一)病因病机

漏肩风成病之外因,是风、寒、湿三气。譬如说久坐或久卧潮湿的地方,或者露宿,或是沐冷水浴,或者感受寒邪如睡时露肩,乳妇以臂枕儿,都能引起本病的发生。即是中医学理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其虚而外邪乘虚进入,凝塞了肩部,并留在关节之间,导致漏肩风的发生。如感受了外邪就发病的,这是新邪,病症比较轻,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另外还有感受外邪后不马上发作,而是过了一个时期再发作的,这是伏邪,如果是伏邪,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治。伏邪的漏肩风,短则一二年,长则三五年方能治愈。

内因方面,《内经》曰:“邪气盛则实,正气夺(脱)则虚”,所以一般说内因致病总属虚证为多,常见邪实正虚。内因,主要是因为劳倦伤阳,这阳指气而言。因劳倦而伤气,使阳明气衰,气血流行失去平衡。如果某一经经气出现障碍,厥阴之气会增加它的力量来帮助某一经的推动,与此同时有障碍的某一经反会觉得气的力量大而有风动的现象,如是阳明经有障碍时也是如此,这就使肩部阳明经的循行突起变化,于是劳倦伤阳,阳明气衰,厥阴风动,即引起本病的发生。因为血随气行,阳明络脉空虚,肝脏的风阳就会停留在该处,窜扰不休,形成了邪正争斗的局面,当正虚不能胜邪时,血少不能荣筋,就在肩部形成了漏肩风。

(二)辨证与诊断

《经》曰:“无过以诊,则不失矣。”以望、闻、问、切的四诊进行诊断。

望诊:实证新邪,面色微青,舌苔白滑。实证伏邪,面色青,舌苔白腻而厚。虚证面色青白,舌质绛、舌苔薄黄而滑。

动作方面,一般都上举不便,后弯欠利,邪伏久留者可看到肩峰突起。

闻诊:在病者的患肢肩胛上用手按压,病人不时发出或大或小的呻吟声。

问诊:询问肩部疼痛的情况。若久痛不停为重;若痛而能停较轻;若不觉痛而麻木则病久入深。同时要询问季节变化的情况。如果与季节变化有关,痛疼更甚,多数是实证。如果与季节变化无关,则是虚证。

切诊:实证新邪,脉多见浮缓。实证伏邪,脉沉迟缓。虚证,脉见濡弱或微弦。

还要注意肩部的按触,当按触到肩井穴处,就会觉得该处肌肉有增厚的感觉。在中府、尺泽穴按之作痛,并可牵引至背部和臀部。

(三)治疗

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实证用泻法,就是急推。虚证用补法,就是缓推。

一般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骨禺)yu、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俞穴。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同时可以配督脉的风府穴。在此基础上,可随症加减。

手法:

1推法 用大拇指在患处不断施以推法,有流通气血的功效。

2拿法

一指为推,三指为拿。拿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斟酌轻重,慢慢用力,有驱散邪气的功效。

3(扌衮)法

空手握拳,在患处滚动,用于肌肉较丰厚之处,有弥补推、拿不足的作用。

以上三种手法,交替使用35~40分钟后,用抖法。

4抖法 一手托住病人肩臂,一手捏住病人的手,轻轻的抖动,有和气血的功效。

以上的治疗过程,每天1次,或每2天1次,或者可有更多的间隔,不要中断。经过一定时期,就可以治愈了。

附:验案三则

案1:陈××,女,54岁。身体素来强健。一年前,在下山时被卡车撞倒,

送医院摄片检查,发现肋骨和坐骨有裂缝,在广州住院四十余日,肋骨和坐骨裂缝痊愈,但右肩经常作痛,肩峰突起,经各科治疗没有好转。到上海后,还认为是筋骨损伤,所以先到石筱山诊所诊治,认为属推拿适应症,于是转来治疗。

来此就诊时,右肩特特突起,约有寸余,经常作痛,阴雨天尤甚。项微强,右臂上举和后弯都感到不便。自述症状逐渐加重,已有四个多月,屈伸也非常困难。精神不振,面色无华,苔白,脉迟缓。按触肩部,巨骨、肩井穴的肌肉坚硬而肿,按之已不觉痛,臂部肌肉略有萎缩。此乃经脉受伤后,外邪乘虚而入,久留关节之间,阻碍肩部气血流行,是伏邪久留的漏肩风,所以从实证论治。

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骨禺)yu、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俞、天宗穴。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

手法:用推、拿、(扌衮)、摇、抖法。

每天治疗45分钟到1小时。经六个多月,完全治愈。

案2:钱×,56岁。右肩酸痛,已有三年。虽然严冬天寒,

睡时两肩总欢喜露在被外,习以为常。寒邪之重于此可见。右臂高举尚可,向后弯转很是困难,每逢气候变化或疲劳之后,更见严重。同时在缺盆下面有一小疖,时发时愈,发时流稀脓,经常不愈。正气之虚也可见。舌绛,脉沉细。肩井、巨骨穴处肌肉浮肿,按之,外虽松,而内有硬梗样,重按感到酸痛。证属虚实并见的漏肩风,正气既虚,复受外邪,论治补泻兼施。

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骨禺)yu、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俞穴。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配督脉的大椎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膏肓穴。

手法:推、拿、(扌衮)、摇、抖法。每天治疗45分钟,四个月治愈。

案3:俞××,67岁。右肩经常酸楚,高举很是困难,后弯更觉痛苦,气候变化时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白天较轻,夜晚发作严重,脉细弱,苔滑,肩井、巨骨穴处肌肉浮肿,按上去有酸楚的感觉,这是因高年脉络空虚,筋失所养,属虚证的漏肩风。论治用补法温通。

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骨禺)yu、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俞穴。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配足太阳膀胱经的膏肓穴。

手法:推、拿、滚、摇、抖法。每天治疗45分钟,三十八日治愈。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都是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上来叫的,而且中医在很早就有有关肩周炎此类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在中医的认识里,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2、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治肩周炎疼痛方: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

针灸疗法

每个肩周炎都不是一个处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同一个人治疗的过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辨证实治""因人因地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只要辩证准确取穴恰当,常常一针下去疼痛立刻缓解。

第一个:阳陵泉 这个穴位针对的是患者肩部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若是有明显痛点可以按经络辩证分别取用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更佳。

第二个:条口 也就是传统的条口透承山这个穴位是老前辈们用了多少年的传统穴位,这个穴位针对的是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通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才是肩周炎发病的真正内在病机。

第三个:鱼肩穴 此穴在鱼际穴下一点针对的是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对应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第四个:三间穴 此穴是针对辩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治疗效果最佳。

第五个:后溪穴 这个穴位是针对肩后部疼甚则疼痛牵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疗效最佳。其实有这几个穴位一般常见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简单很实用不会针灸的朋友们可以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用比较尖锐的物体刺激它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治愈的效果。

推拿疗法

(1)舒筋活络法:此为混备手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攀若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例至外佃、后侧,依次报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滚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思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该揉法,并嘱息者做思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思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创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环转播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内收,思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息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馏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思侧肩前部,根肮之手将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息肢向使侧牵拉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佣。双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

分布在食指桡侧,上肢背面的桡侧及颈、面部。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分别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

诊断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治疗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和整体作用。

扩展资料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阳明胃经所属穴计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四十五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1 肩关节炎按摩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的发作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脉,导致肩部经脉气机阻滞,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其治疗原则应重在疏通肩部经脉,通利气血。

2 肩关节炎按摩特效穴位 三间穴

肩周炎发病与阳气不足关系密切,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手阳明大肠经是手三阳经中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经常刺激三间穴可以治疗肩周炎。

腧穴定位: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指尖按,掐,揉三间穴。刺激该穴的同时可活动肩部,以增强疗效,每次10分钟,力度适中,至有酸胀压痛感为度。

天宗穴

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循行于颈肩部,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止痹痛之功,对颈肩部疼痛,上肢酸痛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腧穴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至有酸麻胀痛感觉为宜,每次5分钟。

条口穴

条口是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作用,为治疗肩周炎和小腿局部病症的常用穴。

腧穴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稍用力按压,至有酸痛感为度,每次5分钟。

3 肩关节炎按摩基本手法

1按揉肩髃穴: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到疼痛临界位,按摩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用拇指按揉肩髃2-3分钟。

2按揉肩髎穴:患者体位同上,患肢外展到疼痛临界位,按摩者用拇指按揉肩髎2-3分钟,在按揉以上两穴的同时,可逐渐加大外展角度,手法要柔和有力。

3弹拨肩贞穴:患者体位同上,患肢上举到疼痛临界位,按摩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用拇指弹拨肩贞2-3分钟。弹拨的同时可逐渐加大上举角度。

4弹拨肩前穴:患者体位不变,按摩者一手托起患肢,内旋到疼痛临界位,另一手用拇指弹拨肩前穴(位于腋前纹头上1寸,属经外奇穴),弹拨2-3分钟。

4 肩关节炎伴随功能活动受限按摩

弹拨手三里穴。

弹拨条口穴:患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弹拨条口,同时嘱患者尽量做患肩上举,内外旋活动,一般操作2-3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12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