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很多的男性朋友来说,在进行健身训练的过程中,自己可能都会有着这样的一个健身目标,那就是想要通过一定的健身训练,去把自己的身材练得更加壮实一些。而我们如果想要实现这个健身目标,想要把自己的身材练得壮实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去把自己的肩膀练得宽大一些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这篇文章你将会获得:
1、肩部肌肉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如何进行肩部肌肉训练?
在我的观念中,我们如果想要把自己的肩膀练得宽大的话,那么自己就需要去用好哑铃这个器械,或者说我们可以只用借助哑铃,就可以把自己的肩膀练得宽大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够通过一对哑铃,去把自己的肩膀练得宽大一些呢?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一、肩部肌肉的功能
我们得要知道的是,如果自己想要把身体中某一部分肌肉练好的话,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去知道的,那就是这部分肌肉的解剖学功能了。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是可以用到我们的健身训练上的。我们在进行肩部训练的时候,如果能够知道肩部肌肉的解剖学功能的话,那么就会给我们的肩部训练带来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更好的去进行肩部训练。
首先,我们肩部上的肌肉,主要是由三角肌这部分肌肉组成的。我们如果想要把自己的肩膀练得宽大的话,那么自己就需要把三角肌练好了。而我们的三角肌则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样三个组成部分,就分别是我们的三角肌前束和三角肌中束,以及三角肌后束了。这样三个肌肉部分的肌肉功能也是有所差别的,是不一样的。
对于三角肌前束,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它的主要肌肉功能,即肩部的屈伸动作,也可被认为是一种前平举动作。而我们三角肌中束的肌肉功能就有所不同了,它的肌肉功能,是让我们的肩关节去做一个外展的动作,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肩膀侧平举的动作了。
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我们三角肌的后束了。这部分三角肌和其他两个部分有所不同,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它的肌肉功能,是让我们的肩关节去做一个水平外展的动作。这个动作听起来比较复杂,具体的动作,也就是举起我们的双手,然后让自己的双手去做一个向后的动作,也就是我们肩关节的水平外展动作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健身训练时,如果能够完成一个抗阻的前平举动作的话,那么就可以很好的练到三角肌前束了。同理,我们在进行其他两个部分三角肌的训练时,如果能够在抗阻的状态下,去完成相应肌肉的肌肉功能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去练到目标肌肉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我们如果想要练好肩部肌肉的话,就需要知道肩部肌肉的肌肉功能了。
二、有关于肩部肌肉训练的误区
1、负重过大
因为我们的肩关节是很脆弱的,所以肩部常常会被负重过大而造成受伤。就比如说,小时候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脱臼过,那是因为我们的肩关节还很脆弱,所以做负重过大的锻炼就导致了脱臼。
2、不选择固定器材去练习
因为我们的肩关节很灵活,所以在做推举类动作时,一旦达到极限时,我们就很难保持平衡。在靠我们自身力量时,是很难让三角肌达到顶峰的。因此,固定器材对我们锻炼肩部肌肉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
3、做肩部训练时动作要快
这是很大的一个错误。前面我也提到了,我们的肩部是很脆弱的,如果动作做得很快,那么对于我们的肩部来说是承受不住的。做动作我们应该慢一些,这样可以降低我们肩部受伤的风险,而且可以让我们充分锻炼到我们肩部肌肉。
三、如何进行肩部肌肉训练?
在我们知道了肩部肌肉的肌肉功能以后,我们接下来需要知道的,那就是什么样的训练动作能够比较好的去练到我们相应的肩部肌肉了。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自己肩部肌肉的功能,去安排相应的训练动作。如此一来,才能够非常好的去练到自己的肩部肌肉,从而帮助我们去把自己的肩膀练得宽大一些。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三个相应的训练动作。
准备器材:哑铃
动作一:哑铃前平举
锻炼部位:三角肌前束
①动作要领:
保持身体自然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分别持一只哑铃(不用选过重的),放置于大腿前方。把哑铃举起至与地面保持平行,然后放下。②注意事项:
把动作做到标准,才能很好的练到三角肌前束。整个过程保持身体直立。动作不要过快。动作二:哑铃侧平举
锻炼部位:三角肌中束
①动作要领:
保持身体自然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分别持一只哑铃(不用选过重的),放置于大腿两侧。把哑铃放置于身体两侧分别举起至与地面平行,然后放下。②注意事项:
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保持与肩同高。整个过程保持身体直立。我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自己的肩关节就很好的完成了一个抗阻的外展动作,也就能够很好的练到自己的三角肌中束了。当我们能够把自己的三角肌中束练好的时候,我们距离把自己的肩膀练得宽大,就不是很远了。
动作三:哑铃俯身飞鸟
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
①动作要领:
双腿分开站立,保持与肩同宽。上半身向前弯曲至与地面平行。双手分别持一只哑铃(不用选过重的)。哑铃放置身体两侧并且举起至与肩部平行,然后放下。②注意事项:
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保持与肩同高。整个过程保持俯身站立。我们的三角肌后束,这部分肌肉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它不是非常起眼,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把三角肌后束练好,对于我们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不仅难以把我们的肩膀练得宽大,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这样一个哑铃的训练动作,可以很好的练到自己的三角肌后束。
结语:我们得要注意的是,自己在做这样三个哑铃的训练动作时,如果我们想要在进行训练动作的过程中,去得到一个更好的训练效果,从而更好的把肩膀练得宽大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做动作的时候,去注意到这样两点。其一,那就是我们在做动作时,不能够选择过大的重量,哑铃的重量选择应该是比较小的,其二,则是我们在做动作时,需要控制好动作速度,特别是在下放哑铃的时候,动作速度一定是要慢一些的。
旋前旋后是前臂围绕其长轴的运动,它牵涉到两个力学上相关的关节:
※上尺桡关节,解剖上属于肘关节。
※下尺桡关节,解剖上独立于腕关节。
这种前臂的旋转使腕关节复合体具有一个第3自由度的运动。
因此,手这个上肢远端的效应器,能够在任何位置上抓握或握持物体。有了这种解剖特点,就不需要在腕关节安放一个三轴的球窝关节。如果没有这种旋转活动,将会导致严重的力学上的并发症。
因此,桡骨的轴向旋转是理论上最合逻辑且简洁有效地解决手部活动的办法,即使它运动时需要第2块骨的参与。桡骨不仅本身可以起到支持手部的作用,而且在第2个尺桡关节完整的情况下,可以绕着尺骨旋转。
4亿年前,当某种鱼类离开海洋,登上陆地,进化成四足两栖动物时,它们的鳍部发生进化,前肢和后肢出现了具备第2节段的骨骼特点。我们远古的海洋祖先——总鳍组鱼,已经有了这种骨骼排列的特征。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旋前旋后的测量要求
只有当肘关节屈曲90°且紧靠着身体时,才能够分析旋前旋后动作。而当肘关节是伸直时,前臂和上臂共轴,由于肩关节也存在轴向旋转,前臂的轴向旋转会与上臂的轴向旋转相混合。
在肘关节屈曲90°的情况下
※参考位或中立位或无旋转位(图3-1)被定义为拇指尖朝上时前臂的位置。掌面朝向内侧而且没有上臂的旋转。可以从这个位置来测量旋前和旋后的运动范围。
※旋后位(图3-2)被定义为掌面朝上,拇指尖朝向外侧的位置。
※旋前位(图3-3)被定义为掌面朝下,拇指尖朝向内侧的位置。事实上,当我们从正面观察前臂和手部,视线与前臂在同一个轴上:
——处于中立位的手(图3-4)位于与躯体正中矢状面相平行的垂直面上。
——处于旋后位的手(图3-5)位于水平面上,旋后幅度有90°。
——处于旋前位的手(图3-6)无法达到水平面,旋前幅度有85°(后面我们会解释为何无法达到90°)。
这样,如果排除前臂的联合旋转,那么旋前旋后的总运动幅度接近180°。
如果考虑肩关节的旋转,即肘关节完全伸直的情况下,旋前旋后的总运动范围如下:
※当上肢垂直悬于体侧时,旋前旋后范围是360°。
※当上肢外展90°时,旋前旋后的范围是270°。
※当上肢屈曲90°时,旋前旋后的范围是270°。
※当上肢位于垂直于地面的极度外展时,旋前旋后范围刚超过180°,再次证实了当手臂外展180°时,肩部的轴向旋转实际上为0。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人体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第一篇 人体运动的执行系统(运动系统)
第—章 骨
骨的概况
骨的形状
骨的构造
人体全身骨骼及其在体表的标志
躯干骨
脊柱
脊柱骨(椎骨)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胸廓
胸廓骨
肋骨与胸骨
上肢骨
上肢带骨(肩带骨)
锁骨
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
上臂骨
肱骨
前臂骨
尺骨桡骨
手骨
腕骨掌骨指骨
手骨掌侧面
手骨背侧面
下肢骨
下肢带骨(盆带骨)
髋骨
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
股骨
髌骨
小腿骨
腓骨
胫骨
足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足骨背面
足骨底面
颅骨
骨的生长、骨龄
X线照片
手腕部骨发育X线照片
足踝部骨发育X线照片
第二章 骨连接
骨连结概况
骨连结的分类与构造
关节的分类
关节的运动
躯干骨的连结
骨椎间的连接
寰椎与枕骨和枢椎的连结
脊柱
脊柱的组成
脊柱的运动
脊柱(躯干)绕额(冠)状轴的运动
脊柱(躯干)绕矢状轴、垂直轴的运动
脊柱(躯干)绕中间轴的运动
胸廓
肋与胸骨的连结
肋与椎骨的连结
上肢骨的连结
上肢带(肩带)关节
胸锁关节肩锁关节
上肢带(肩带)关节的运动
锁骨绕胸锁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锁骨绕胸锁关节矢状轴的运动
锁骨绕胸锁关节垂直轴、中间轴的运动
自由上肢关节
肩关节
肩关节的运动
上臂绕肩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上臂绕肩关节矢状轴的运动
上臂绕肩关节矢状轴和额(冠)状轴之间的中间轴运动(水平屈、水平伸)
上臂绕肩关节垂直轴、中间轴的运动
肘关节
桡尺关节
肘关节的运动
前臂绕肘关节额(冠)状轴、垂直轴的运动
手部关节
手关节
腕掌关节
掌指关节手指骨间关节
手关节的运动
手绕腕关节额(冠)状轴、矢状轴的运动
下肢骨的连结
下肢带(盆骨)关节
骨盆
男女骨盆的差别
骨盆的运动
骨盆绕额(冠)状轴的运动
骨盆绕矢状轴、垂直轴的运动
骨盆绕中间轴的运动
自由下肢关节
髋关节
髋关节的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矢状轴的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垂直轴、中间轴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矢状轴和额(冠)状轴之间
的中间轴运动(水平屈水平伸)
膝关节
膝关节的运动
小腿绕膝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屈膝时小腿在膝关节处的旋内、旋外运动
足部关节
足关节
足关节的运动
足绕踝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足内翻足外翻运动
足弓
颅骨的连结
第三章 骨骼肌
骨骼肌概况
骨骼肌的形状
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骨骼肌的工作术语
骨骼肌工作的杠杆原理
骨骼肌的配布规律
骨骼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
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骨骼肌工作性质的分类
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骨骼肌的横断面
人体全身骨骼肌及其在体表的标志
躯干凯
背肌
背浅层肌
斜方肌
背阔肌
肩胛提肌菱形肌
背中层肌
上、下后锯肌
背深层肌
夹肌横突棘肌
竖脊肌
胸腹肌
胸肌
胸大肌
前锯肌
胸小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胸横肌
腹肌及相关肌肉
膈(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腰方肌腹股沟管
头颈肌
头肌
表情肌
咀嚼肌
颈肌
颈浅层肌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颈中层肌
舌骨上肌 群舌骨下肌群
颈浅层肌
斜角肌 颈长肌 头长肌 头直肌
颈部与躯干肌的功(机)能综述
呼吸运动的肌群
运动头颈的肌群
运动脊柱的肌群
躯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上肢肌
上肢带肌和上臂肌
上肢带肌
三角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肩袖
上臂肌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肌
肱三头肌 肘肌
前臂肌
前臂前群肌
前臂后群肌
手肌
上肢滑膜鞘和滑膜囊
手滑膜鞘
肩部滑膜囊
肘部滑膜囊
上肢肌的功(机)能综述
运动上肢带关节的肌群
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运动肘关节的肌群
运动手(腕)关节的肌群
运动手指关节的肌群
上肢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下肢肌
下肢带肌(盆带肌)和大腿肌(前面和外侧面)
下肢带肌前群肌
梨状肌 髂腰肌
下肢带肌后群肌
臀大肌
臀中肌臀小肌股方肌闭孔肌
大腿肌
大腿前外侧群肌
股四头肌
阔筋膜张肌 缝匠肌
大腿后群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合称胭绳肌)
大腿内收肌群
小腿肌
小腿前群肌
小腿后群肌(浅层) 小腿三头肌
小腿后群肌(深层)
小腿外侧群肌
足肌
下肢肌滑膜鞘和滑膜囊
足滑膜鞘
髋部滑膜囊
膝部滑膜囊
足部滑膜囊
下肢肌的功(机)能综述
运动骨盆的肌群
运动髋关节的肌群
运动膝关节的肌群
运动足(踝)关节的肌群
运动足趾关节的肌群
下肢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第二篇 人体运动的管理协调保证体系
内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循环(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系统 内分泌系统
附录一
运动系统英汉解剖学常用名词英文索引
附录二
运动系统汉英解剖学常用名词汉语拼音索引
腋下肩胛骨中间叫什么
在人体解剖学中,腋下肩胛骨中间的部位被称为肩胛下角。
肩胛下角的解剖结构
肩胛下角是由肩胛骨的上突起和下突起之间的部位组成。肩胛骨位于上肢的背侧,与锁骨、胸骨相连,构成了肩带。肩胛骨具有广泛的活动范围,肩胛下角的位置较为特殊,其中有许多肌肉和韧带与之相连。这一区域也是许多肩部损伤的易发区。
肩胛下角的功能
肩胛下角与其他部位一起协同工作,完成了许多身体动作。肩胛下角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肩部肌肉与骨骼之间的支撑,同时稳定肩部关节的运动。在进行日常活动、体育锻炼和劳动工作时,肩部的许多动作都需要肩胛下角的支持和协调。
肩胛下角损伤与治疗
肩胛下角损伤包括骨折、肌肉拉伤、韧带拉伤等。这些损伤可能导致肩部功能受限、疼痛和不适等症状。对于轻度的肩部损伤,一些自我保健措施,如局部冷敷、保持休息与减少劳动强度等,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于严重损伤,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使用药物、进行手术等治疗方案。
正确姿势预防肩部损伤
正确的姿势是预防肩部损伤的重要措施。可以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肩部损伤:
1 保持自然姿势,不要长时间强制保持同一姿势
2 避免过度活动或运动
3 在工作或运动中,避免过度挥舞肩膀
4 使用合适的体位和姿势,在劳动、休息和睡眠中,保护肩部
5 加强肩部肌肉的锻炼,保持肩部肌肉的健康和力量
总之,肩胛下角是肩部解剖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肩部肌肉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可预防和缓解肩部损伤。对于严重的肩部损伤,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性,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屈上举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肩部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疾患。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肌肉主要为肩部肌肉,而且肩关节运动需在上臂肌肉协助下共同进行。肩关节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良好的肩胛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当的稳定,其二是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须保持密切相接(这主要是由肩袖来完成)。因此,参与肩关节运动的骨骼肌并不单纯地只供给关节动力,在稳定肩关节方面也起很大的作用。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能作多轴性灵活运动,同下肢髋关节比较,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但稳固性差。肩关节可以完成七种动作: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环转。(一)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二)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为60°。(三)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四)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五)旋内: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六)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可达120°。(七)环转:三角肌(三个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3 为什么前臂有2块骨
在所有的陆地脊椎动物中,前臂和小腿都有两块骨。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很少有解剖学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有2块骨?
任何试图给出一个富有逻辑性解释的努力都必须借助于反证法。想象一个虚构的前臂生物力学模型,如果只有一块骨,即单一的桡骨,如果能够完成所有这些动作。
为了抓住物体,手臂必须能够采取各种不同的位置,这暗示了始于肩关节的关节复合体必须有7个自由度: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3个自由度使上肢可置于空间的任何位置,肘关节需要1个自由度使手离开或趋向肩部和口部,腕关节需要3个自由度来调整手的方向。比较合乎逻辑的方法是在单个桡骨的远端安放一个类似于肩关节的球窝关节。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结构的生物力学结果。
关节的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关节的球面部分位于远端(图3-113),即形成属于腕关节的一部分,第二中是其位于单个桡骨远端的近端侧(图3-114)。第一种情况会对腕关节的结构产生更少的并发症么?然而,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情况。球窝关节位于单一桡骨远端有很明显的缺点。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间隙内,进行2个关节面的旋转活动,包括肌腱在内的所有横跨关节的结构都会产生剪切力(图3-115)。腕关节的透视图(a)显示任何远端关节面的旋转都会导致这些桥接结构的距离缩短(r)。此断面图(b)显示朝2个方向(c)和(d)的旋转都会使用肌腱沿一条较长的路径走行,这样会造成与肌肉假性收缩有关的肌腱相对短缩,这种情况很难被代偿,特别是当手部从伸直位(图3-116)进行侧偏活动的时候(图3-117)。血管也面临类似的力学问题,从透视图(图3-118)的观察中很容易理解这点。动脉也发生相对的缩短并伴有扭曲,但因为它们在静息状态时具有螺旋前进的特性,所以相对肌腱而言,则容易被代偿。如果用2块骨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图3-119),那么在桡骨旋后过程中,桡动脉被拉伸至超过它的全长。
肌腱相对缩短后所产生的问题时,它将阻碍手部的屈伸肌在前臂的解剖定位。因此,这些手部的外在肌现在只能作为内在肌,被放置在手的内部。由此产生的结果即使不是灾难性的,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肌肉的力量和它的体积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想象,等量的屈肌放在手的掌部(图3-121),手几乎变成一个无法抓握物体的摆设,而对于正常的手来说(图3-120),手掌可以抓握一个相对较大的物体。
此时手的形状和体积将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图3-122):手会变成“板球手”样(a~b),即巨大又笨重,几乎丧失所有的功能和美感(c~d)。
由于这种结构将使上肢远端重量增加,该变化将会对整个身体产生影响(图3-123)。正常时上肢的中心靠近肘关节(蓝色箭头),此时将会移向远端靠近腕关节(红色箭头)。重量的增加以及同时产生的上肢力量增加,将促使肩带力量也要增强,由此还将导致下肢肌力的增强而变得更为强壮。这将会导致产生一种新人类,就像是合成图上所显示的那样,左边是正常的,右边是变异的,而这仅仅是因为腕关节变成一个球窝关节所导致的结果。这同我们现在的人类是不同的(图3-126)!
显然这种单桡骨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行的,所以将单桡骨劈成尺骨和桡骨,两根骨组成前臂的解决办法才是唯一可行的。现在的问题集中于这2块骨的排列(图3-124)。串联排列并不适用(a),因为不完整的连锁关节相互结合将导致上臂力量太弱,以至于它无法提起一架钢琴,甚至一个背包!剩下的解决办法是并行排列,这也有两种可能:前后排列(b)和侧向排列(c)。如果桡骨位于尺骨的前面(b),肘关节的屈曲可能被限制。更实用的办法是将桡骨和尺骨放在同一个面内,桡骨位于尺骨的外侧,因为这利用了肘外翻,即前臂提携角。
显而易见,2根骨的解决方法使肘部和腕部的结构更加复杂,因为它带来了2个额外的关节,即上下桡尺关节,但它解决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血管,不再因为距离缩短而扭曲,神经也是一样。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肌肉的问题,强有力的肌肉可以放在前臂作为手的外在肌,而手的内在肌力量弱体积小,现在可以变成稳定肌。大部分附着在桡骨上的肌肉随它一起旋转,而且在腕关节旋转时这些肌肉的长度发生改变,而不会对手指产生“寄生”效应。少部分附着在耻骨上的屈肌群也沿其全长方向进行旋转,对手指没有任何“寄生”效应。
四肢中段出现两骨排列的形式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图3-125),当时我们的远祖(一种不出名的鱼类-掌鳍鱼)胸鳍发生了进化,它们离开了大海,变成像现在的蜥蜴或鳄鱼那样有4条腿的爬行动物。他们的鳍刺在进化过程中被重排(a-b-c):近端单个鳍刺变成肱骨(h),紧挨着的2个鳍刺变成了桡骨(r)和尺骨(u),远端鳍刺进化成腕骨和5根指骨。从那时起,陆地脊椎动物的前臂和小腿就一直有2根骨。随着更高级脊椎动物的进化,选前旋后变得更加重要,并且在灵长类动物和最后的智人(图3-126)中实现最高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