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第1张

经络养生方法有很多种,拍打养生法就是其中一种,经络拍打养生方法方便、简单、效果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法

1、拍打头部

拍打方法:双脚分立,与肩宽。用两手掌心轻拍头部,从头顶中央开始,一手向前拍至前额,另一手向后拍至大椎穴颈后平肩第一大椎骨。然后,再从头顶中央起向头部两侧拍至太阳穴,反复9次,最后用左手掌心拍打"百会穴"81次。

功效:拍打头部可提神醒脑,舒缓头痛、脑胀、眩晕等,同时还可延缓中老年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中午或晚上临睡前拍打头部,则可健脑,防治高血压、脑栓塞及失眠等病症,老年人坚持拍打头部还可防治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等。

2、拍打颈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坐于椅子上,双目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右手拍打右侧,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向后拍打,直到后颈部。如此反复9次。

功效:防治颈椎病、落枕等,头部不适时,拍打后立即会感到轻松,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3、拍打肩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正坐于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侧拍打100次。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及肺不张等。拍打双上肢 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拍打时要周到,上肢的四周都拍遍,一般每侧拍打100~200次,

功效:可预防或缓解上肢肌肉发育不良、上肢麻木、肢端紫绀及半身不遂等。

4、拍打胸背部

拍打方法:取站立姿势,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双手半握拳。先用左手拍打右胸,再用右手拍打左胸。先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左右胸各拍打200次,拍打完胸部再拍打背部。手仍半握拳,然后用左手伸到头后去拍打右背部,再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侧各拍打100次。

功效:胸背部有丰富的胸壁神经和脊神经,支配人体运动及心肺功能。拍打胸背可 胸背部面板和皮下组织、促使体内血液回圈加快,通过神经传导,增强内分泌功能。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溼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及肌肉发育不良。

5、拍打腹部

拍打方法: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先向左侧旋转摆动,两手顺势摆动,右手掌轻拍腹部左侧,左手背则轻打腰后部右侧,拍打81次。身体向右侧旋转摆动,两手也同样顺势摆动,拍打腰侧部位,拍打81次。拍打力度根据自己的承受情况而定。

功效:腹部最容易出现大肚腩,这个拍打手法对减掉大肚腩和肥腰都有作用。更佳。

6、拍打臀部

拍打方法:站立,先用双手掌心轻拍打整个臀部9次,再用双手空拳叩击”环跳”穴36-81次。

功效:可强腰健肾,舒筋活络,防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坐骨神经痛等。

7、拍打双下肢

拍打方法:正坐在椅子上,先拍打左腿,左脚放在矮凳上,使整个下肢放松。用双手从上到下、从里向外,再从下到上、从外向里,由大腿到小腿进行拍打,然后再换拍右腿。一般各拍打200次。

功效:可防治老年性下肢麻木,增强新陈代谢,对偏瘫的肢体有一定治疗作用。拍打双上下肢和肩部,可以促进血液回圈,解除肌肉紧张,使区域性关节尤其是肩、肘、腕、指、膝等关节得到适度的放松。由拍打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冲击波,可传导至肌肉的深部,从而促进血液回圈、增加血管的柔韧性,有利于肌肉劳损、颈椎病、关节炎的防治。

8、拍打双脚

拍打方法:坐姿,先用双手掌心同时拍打双脚内侧三阴交、外侧三阳交、各81次,然后拍打双脚脚"涌泉"穴81次。

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偏瘫、失眠及下肢麻木。

9、拍打手掌

拍打方法:手指分别相对,类似鼓掌,连续拍打6分钟;拍手背,先左手拍右手背3分钟,后右手拍左手背3分钟,反复轮换做3-6次;拍打时间根据承受自定。

功效:手掌、手背分别有心经、肺经和心包经三大经络、大肠、小肠和三焦三大经络,拍打之可以调理五脏,增强心肺的活力和身体的免疫力,可以保证呼吸、血液、消化和排泄系统通畅。

经络拍打注意事项

1、拍打时用力要适当。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宜过猛。有病变的关节肌肉处用力可稍大些,节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时动作要稍轻,不要重拍重捶,防损伤内脏。

2、拍打时全身要放松、自然,不要紧张,颈直胸挺,呼吸平稳,排除杂念。

3、拍打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周到全面,不可东一下西一下地胡乱拍打。拍打最好安排在早晨起床后进行。

 老年人经络拍打养生

1、起势

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开始拍打时皆如是,以调息身心。

2、拍打头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头顶百会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额头上星穴、神庭穴部位,拍打36下左右。

第三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正面,即额头至头顶部分,拍打36下左右。

第四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两侧,拍打36下左右。

第五步,双手同时从头部两侧拍打至头后风池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

第六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头顶拍打至头后风府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头部拍打时宜口目合闭。

第七步,拍打和摩擦干浴面面部,可在拍打全部结束后进行。干浴面的方法,搓热两手,两掌心紧按两腮下部,两手四指并拢沿鼻梁两侧向上推,经双眼到上额时,一直推到前额,两掌左右分开,然后顺着两侧眉横骨,掌根经太阳穴耳前向下拉,回到原位,反复一分钟。

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拍打头部,可用十指摩擦或掐揉的方法!第一步,双手手指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摩擦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二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摩擦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第三步,十指掐揉头部,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掐揉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四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掐揉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

3、拍打颈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穴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

经络拍打养生法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穴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

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4、拍打大椎

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大椎,可以单掌拍打也可以左右手轮流拍打,拍打时,头部略微前倾低头,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

5、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中央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拍打背部两侧膀胱经。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侧至臀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以及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拍打背部督脉以及华佗夹脊时,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两侧胳肢窝和胁部

第一步,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 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7、拍打胸腹两侧、胸腹中央任脉

第一步,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8、拍打肩井、肩髃、肩髎穴

第一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于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

第二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穴。

9、拍打肩部四周和手臂

第一步,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左臂内侧,沿着左肩、大小臂、肘部、手腕、手心。

第二步,上接第一步,翻转手臂,拍打左臂外侧,即从手背,手腕外侧、大小臂外侧、肘部外侧,回到肩部,手臂一般来回拍打2-3遍。

第三步,左手掌拍打右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右臂,方法同上。总之,双臂的内外侧前部、内外侧后部以及内外侧中部,都要拍打到,拍打手臂,是先阴经后阳经,即先拍打手臂内侧后拍打手臂外侧。手上有六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10、拍打尾椎骨、腰骶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轮流反复拍打尾椎骨,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双掌掌背轮流拍打腰骶部即八髎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11、拍打臀部和腿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或掌心轮流反复拍打臀部后侧,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双掌同时拍打臀部两侧以及双腿外侧,从环跳穴起拍,沿着腿部外侧包括风市穴、阳陵泉穴、膝盖外侧至脚踝部。

第三步,拍打双腿内侧,双脚稍稍外撇成外八字形,便于拍打,接着上面第二步从脚踝部拍起,沿着双腿内侧包括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盖内侧包括血海穴,回拍到大腿根部。

第四步,拍打双腿前面侧,此时,双脚外八字再转回来,接着上面第三步从大腿根拍打至脚面处,包括髀关、膝盖前面。

第五步,拍打双腿后面侧,接着上面第四步从脚跟部拍起回到臀部,包括承山穴、膝盖后面的膕窝,以及大腿与臀部之间的承扶穴,总之,双腿的外内侧前部、双腿的后内侧后部以及双腿的外内侧中部,都要拍打到,腿部一般来回拍打2-3遍。拍打腿部,是先阳经后阴经,即先拍打腿部外侧,后拍打腿部内侧,臀部、腿部有膀胱经、肝、胆、脾、胃、肾经六条经络。

12、摩擦腰骶部

双手放在腰眼部位,从上向下摩擦腰肾,从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闾处长强穴,再回头从腰部反复搓起。摩擦腰肾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一般36遍左右。

13、双拳 腰眼

双手轻握拳,用拳眼紧贴腰部旋转按揉腰眼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一般1分钟或120下左右。

1、拍打训练法。此法适用于肩部、胸部、背部等非要害部位的训练。用手或其它圆滑的物体依次拍打身体各部位,由轻而重,循序渐进,直至有疼痛感为止,拍打可自行完成或由同伴帮助。拍打过程因人而异,时间以能承受为宜。动作要有节奏,并配合呼吸。每次拍打时呼气或屏息,被拍部位肌肉要绷紧。每次拍打完毕的瞬间身体迅速放松,并吸气。

2、揉按训练法。此法适用于腹部、背部等柔软部位的训练,也可采用此法对任何部位,尤其是采用拍打训练法拍打的部位加以放松,确保肌肉不至僵硬。应注意的是,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揉按腹部;采用揉按法,揉按时力量由轻而重;可用手掌按揉,也可用手指捏揉;揉按时呼吸要配合动作节奏;自己揉按或同伴帮助均可。

3、硬物对抗训练法。此法适用于腿部、肩部、臂部等部位的训练。选择沙袋或树木,有规律地击打,来提高各部位组织的密度,从而增加肌肉的弹性或硬度。动作由缓变快,力量适中,以被击打部位微微发红为宜。呼气时撞击,吸气时放松,节奏均匀,切勿用力过度,以免损伤肌肉或骨骼。

会。根据查询39健康显示,拍打肩部具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清脑爽神、解除疲劳等功效与作用,头部穴位非常丰富,拍打头部可使震动深入传导,扩散到整个脑部,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调节血流量,改善大脑的营养供给。

  (1)起势,双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拍打时皆如是开始,以调息身心。

  (2)先拍头部前额到百会穴直至头后颈处风府穴,其次拍头部两侧,从头部前额两侧拍打至头后风池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也可采用按摩擦头部的方法,头部拍打因人而异,头部拍打时宜口目合闭。

   (3)拍打颈部后侧,颈部两侧。可由上而下顺拍也可由上面下,然后由下面上反复进行拍打。最后左右手掌轮流拍打大稚

   (4)拍打背部。先拍背部两侧,用掌背或掌心拍打肩背部至臀部,可顺拍也可上下反复拍打;再用掌背或掌心拍背部中央即督脉,由背部正中身柱、神道(成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好)拍打至长强穴或骨处,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

    (5)拍打两侧胳肢窝及两胁内侧。先拍打两侧胳肢窝,手臂抬起高举,用另一手掌拍打,拍打两胁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可顺推亦可上下反复拍打;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6)拍打胸腹部。手掌先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再拍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7)拍打肩部和手臂。先拍打肩部四周,然后拍打手臂、左臂内侧沿着左部、手臂、肘部、手腕、手心,再翻转手臂,拍打左臂外侧沿着手背、手腕、手臂、部、回到肩部。总之,双臂的内外侧前部、内外侧后部以及内外侧中部进行轮流拍打、手臂拍打,经络循行是先阴经后阳经。手上有6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8)拍打尾椎骨、臀部和腿部。先用掌背拍打尾椎骨,再用掌背拍打臀部然后用掌心拍打双腿,沿着腿部、膝盖外侧、脚踝部;之后再拍打双腿内侧,从脚部拍起双腿内侧,膝盖内侧,以及膝盖后的窝,总之,两腿的外内侧前部、两腿的后内侧后部以及两腿的外内侧中部,进行轮流拍打,腿部拍打,经络循行是先阳经后阴经。臀部腿上有膀胱经、肝、胆、脾、胃、肾经6条经络。

    (9)摩擦腰肾、脘腹部。双手又腰,拇指在前,4指在后,先摩擦腰肾,摩擦到尾部位(长强穴)。再回头重搓,然后仍以双手叉腰,但拇指在后,4指在前,再摩擦脘腹部,也可从腰部带脉处向下斜推搓至下腹曲骨处,经常摩擦腰肾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摩擦脘腹可促进消化、防止积食和便秘。

   (10)拍打命门、肾俞穴。以双手掌心或双拳拳眼轮流拍打或敲打命门;肾俞穴拍打由双手掌心轮流拍打左右肾俞穴,或双手半握拳,以拳背轮流拍打。

   (11)双拳按摩腰眼或瞬间强肾法。双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紧贴腰部旋转按揉腰眼(位于背部第3腰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而瞬间强肾法则是,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俞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对肾虚、慢性腰脊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良好。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足肾气。

     瞬间强肾法也可在最后全身上下抖动时,结合运动,因为其方法原理都一样,抖动时或两臂下垂,或双手握拳贴在肾俞位置,交叉轮流进行亦可。

    (12)全身上下抖动放松。身体站立、自然、放松,两臂下垂,两腿略宽于肩,身体随两腿一直一曲有节奏地上下颤抖,速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幅度要感觉到胸肌震颤起来为标准,脚跟挨地离地均可;时间可长可短。

    (13)“哈”气,身体站立,双手放松自然下垂,双脚脚跟抬起(尽量拾高),两肩耸紧,吸气,发出“哈”的一声,同时脚跟落地。并要有弹动,急吸快呼,放松全身。注意脚跟落地时,膝盖要稍微弯曲,自然劲会内收,用巧劲,以免用蛮劲脚跟着地,震动对后脑不利。

   (14)收势,最后将双掌由背后经体侧向上经头顶,然后双掌心朝下,缓缓按于腹前,稍停,意想全身气血归向丹田,双手自然回归体侧缓缓收势结束。

当然,这并不是严格规定了人们拍打的位置,人们可以随意拍打全身任何部位,哪里有病灶就拍哪里,浑身无处不是穴。比如各类痛症可拍打病灶处,痒症患者除拍打患处,还可拍血海、风市、曲池等穴位;各类妇科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等)男科病(如前列腺类疾病、阳痿、早泄等、肾虚、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肝病患者,可沿大腿内侧一直拍到大腿根部,并可重点拍打大腿根,再拍小腹、腰腹部。减肥者可拍打腰腹等肥处有奇效,如果配合拉筋疗效更佳。

砭石疗法产生于石器时代,是一种用石器治疗疾病的方法。早期人类用石器治病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治疗方法之一,即砭石疗法,亦称砭术。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关于砭石如何使用的介绍。

 砭石的正确使用方法

1头部砭石保健法:

(1)前额感应 [方法] 将砭板的板面贴在前额上作感法。在感应过程中还可以用手按砭板,使砭板压紧前额,感法和压法并施。[功效] 促进头部气血流畅。预防和治疗头痛、目眩、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感冒、高血压等症,减缓额部皱纹发展。

(2)刮印堂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以印堂为起点交替向左、右两方刮试。 [功效] 预防和治疗头晕、头疼、眼病、鼻病、感冒、高血压等症。

(3)理眉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由两眉之间起,分别向左、右两方梳理眉毛。 [功效] 预防和治疗头痛、眼病、耳病、鼻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4)试目 [方法] 闭目,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轻轻地刮试眼部,刮试的方向由内向外。 [功效] 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眼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减缓额部皱纹发展。

(5)梳头 [方法] 将砭石的外弧形板刃当作梳子,像梳头一样梳理头上长头发的部位。[功效] 促进头部气血流畅。预防和治疗感冒、头晕、头痛、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症。延缓白发、脱发。

2颈部和肩部砭石保健法

(1)刮颈部后方 [作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颈部后方。 [功效] 预防和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项强和颈椎病等。

(2)刮颈部两侧 [作法] 用砭板的板背自上而下刮颈部两侧。[功效] 预防和治疗耳鸣、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项强等。

(3)刮颈部前方 [作法] 用砭板的板面自上而下刮颈部前方。[功效]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哮喘、支气管炎、甲状腺肿大等症。

(4)拍打肩部 [作法]手持砭板的板尾,用砭板前部的板面,自内向外拍打左、右两肩的上部。

3四肢砭石保健法

(1)刮上肢内侧 [方法] 用砭石的砭背自上而下刮上肢内侧。 [功效] 促进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通畅。预防和治疗心、肺疾病,手臂疼痛、麻木。

(2)刮上肢外侧 [方法] 用砭石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上肢外侧。 [功效] 促进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大阳小肠经)的通畅。预防和治疗便秘、泄泻、手臂不能举、疼痛。

(3)刮下肢内侧 [方法] 用砭石的板背自上而下刮下肢内侧。[功效] 促进足三阳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阴跷经脉、阴维脉的通畅。预防和治疗肝、肾疾病、腿痛麻木、行动不便。

(4)拍打四肢 [方法] 四肢放松,用砭板的板面拍打四肢肌肉部分。[功效]消除疲劳、清热解毒。

 砭石的辨别方法

砭石的辨别:颜色篇 砭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砭石”一词是石质医疗工具的统称,因为是通用名称,所以并没有颜色之分。但在众多的砭石产品中,以“泗滨浮石”为原材料制成的“泗滨砭石”无疑是保健效果最好的,这是由“泗滨浮石”特殊的物理特性决定的。“泗滨浮石”是一种浮于地表,厚度不超过10公分的片状石材(所以不存在开矿或开采),本色玄黄(即石皮的颜色是黑黄相间),长期与人体摩擦吸附油脂后变得乌黑油亮,是一种黑色美石。

砭石的辨别:价格篇 “泗滨砭石”所用的原料“泗滨浮石”,产自古泗水流域的河畔,地处山区,人工 采集,山路崎岖,惟靠人挑肩扛。原石需要经过矿物质、重金属、核素限量、远红外检测后,确定其安全性和具有养生保健作用,才能继续用来制作“泗滨砭石”。经过机切割和手工制作打磨后,要需要进行成品检测。仅前面所提到的原料四项初检便需要数万元的检测费用。所以为了保证“泗滨砭石”卓越的材质、工艺与品质,为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其生产的各环节缺一不可,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每件正品“泗滨砭石”的售价不会低于百元。相反,在原料采集、原料检测、运输、手工制作、成品检测等各环节中,只要缩水一个关健环节就会大幅降低销售价格。所以消费者在选购砭石时,对大幅打折或低价“砭石”要格外警惕和甄别。

砭石的辨别:材质篇 正品泗滨砭石的结晶颗粒小、做工精细、手感细腻。而劣质“砭石”结晶颗粒大,硬、重、粗糙且泛白。砭石属于中医医疗器械,泗滨砭石是制作中医医疗器材的上品。有些商家利用珠宝鉴定书混淆概念,蒙骗消费者。国家珠宝鉴定标准中尚无“砭石”一项,请消费者购买时注意。

砭石的辨别:产地篇 砭石是中医石质医疗器械的统称,而使用泗滨浮石制作的泗滨砭石则是砭石产品中的上品。泗滨浮石产地源自古泗水流域,古泗水流域流经多省,不确指现在的泗水市。古代泗水流域范围比现在大,泗水县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北纬35°28′-35°48′,东经117°5′-117°35′之间。县界东靠平邑,西接曲阜,南临邹城,北连新泰,西北与宁阳搭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06公里。总面积109179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7385平方公里,河谷平地35322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西,济河下游。东至平邑县城40公里,至县界35公里;南至邹城市47公里,至县20公里;西至曲阜市30公里,至县界175公里;北至新泰市80公里,至县界175公里。

拍打肩部有什么好处

拍打身体不同部位的作用和功效

 

1、头部:

头部穴位非常丰富,拍打头部可使振动深入传导,扩散到整个脑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调节血流量,改善大脑的营养供给。起到清脑爽神、解除疲劳的作用。可治疗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力减退、失眠、健忘、面瘫、中风偏瘫、脑瘫、脱发、感冒等许多疾病。

2、面部:

用轻柔的手法拍打面部或摩擦干浴面部,可促进面部新陈代谢,消皱祛斑,保持颜面红润光泽和皮肤之弹性。还具有益神醒脑,调护五官的作用。可用于美容护肤及治疗面瘫、视力减退、斜视、耳鸣耳聋、鼻炎、鼻塞、牙痛、失眠、头痛等。也可以两手指按压推拿两眼四周、鼻子两侧、嘴巴四周,以保养视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觉神经。

3、颈部:

颈部是头部与胸腹的桥梁,有六条阳经经过,是许多重要器官所在之处。拍打时应注意手法轻柔和缓。颈部施以合理的拍打,可调理气机,舒筋活络,滑利关节,解痉止痛。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头痛、头晕等症。

4、拍打大椎穴:

可防治感冒、发烧、落枕、颈椎病等。

5、脊背和腰部:

拍打脊背和腰部具有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腰背肌劳损,增强脊柱功能等作用。用于治疗腰背酸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还用于身体保健和增强免疫力。

拍打脊背部可通经络、行气血、调百脉、宽胸膈、止背痛、调肾气、抗衰老。具有增强内脏功能,消积化瘀以及灵活关节的功能,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泌系统以及内脏等疾患有防治作用。

6、腋下和胁部:

拍打腋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排除肝胆的邪气,使全身各器官得到更多的养分和氧气。拍打胁部可以改善肝胆等内脏的功能,使胁部肌肉、骨骼坚实、有力。并对胸胁胀满,臂不举,腰、胁、腹疼痛,腋下肿痛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7、胸部:

胸部由胸廓、胸肌保护着胸腔里的心、肺等脏器。拍打胸部可促进呼吸,增强心肺功能,主要是拍打中府、云门和锁骨部位,膻中周围也可以拍。可治疗心肺疾患、岔气、乳腺疾患等。

8、腹部:

适宜轻拍,也会出痧,为消化、泌尿、生殖器官所在之处。拍打腹部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中、化气利尿、培元固本等作用。可治疗腹痛、泻泄、便秘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9、肩部和手臂:

肩井穴位于肩上凹陷中,属足少阳胆经穴,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连人五脏。故其对高血压、脑溢血、头项疼痛、乳腺炎、子宫出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均有较好疗效。拍打肩部可防治肩背痛、落枕、肩周炎等;拍打手臂具有疏通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可治疗肩周炎,手臂麻木、网球肘等疾病。手臂内侧有肺、心包和三条心阴经,手臂外侧有大肠、三焦和小肠三条阳经。可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心肺、胃部疾患及头、颈、肩部疼痛和感冒。

10、拍打八髎、尾椎骨、左右臀部外侧:

八髎大家都知道的,妇科必须拍的,尾椎本身无穴位,不属任何经脉,但属全身龙骨之起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其周围穴道罗列密布,故拍打尾椎不但能起到极好的保健作用,而且可震动其附近穴位(如长强穴、腰奇穴等),从而起到通经活络,强健机体的作用。尾椎末端,道家叫“尾闾”,乃是打通督脉的起点。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排便亦即是排毒,对人体健康至关紧要。

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利尿也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机制。最后要拍打的是左右臀部的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目的在促进胆汁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排便,对健康也很重要。拍打左右臀部外侧,刺激足少阳胆经,则可以让肝胆相照,提升肝胆的消化、供血和解毒功能。足少阳胆经通畅,体内的毒素就会通过肠道及时排出。因此,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都是排毒最关键的经脉。

11、下肢部:

拍打下肢部可改善其肌肉的张力和韧带的弹性,增强腿部和防治腿部衰老以及关节炎等功能,可治疗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下肢肌肉疲劳,腓肠肌痉挛,踝关节扭伤等疾病。

    下肢有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即胃经、膀胱经、胆经、脾经、肾经、肝经,可防治肾、肝胆、胃、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提高免疫力和肾功能。

12、轻拍腰肾:

腰是肾脏所在部位,最喜暖恶寒。轻拍腰肾不仅温暖了腰部,而且增强肾脏机能,疏通带脉,并且可防腰痛。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此法还有助于防治遗精、早泄、痛经和月经失调等病。

13、轻拍和按揉脘腹: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无阻,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运走,防止人体大腹便便,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经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可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14、拍打命门、肾俞穴:

先拍打命门穴,命门与肚脐相对应,命门就是命火之门。命门火上下贯通脊柱,左右联络肾脏,命门是个强壮穴位。经常拍打命门有培补命门真火,振奋人体阳气,扶助肾阳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功效。命门火旺,增强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地吸收和水液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保持性机能持续有力,总之,就是打命门壮活力。此外,拍打命门,还能防治多种腰痛、遗精、遗尿、阳痿、早泄、赤白带下等多种病患。

然后再拍打肾俞穴,肾看作“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储藏着五脏的精气。肾脏部位,俗称“腰眼”。打肾俞也可以叫做打“腰眼”。打肾俞能激发肾气,健肾壮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代谢力,有益健康长寿。打肾俞能刺激膀胱经的脉气。对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有振奋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5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