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上有几条经络分别是什么

胳膊上有几条经络分别是什么,第1张

  手臂的经络有6条,分别是循行于臂外侧面(皮比较厚、暗)的三条阳经,和臂内侧面(皮比较白嫩)的三条阴经。

 手臂内侧的三条阴经,小指开始有手少阴,手厥阴,手太阴。

 手臂外侧的三条阳经,分别是手太阳,手少明,手阳明。胳膊外侧的经络最左侧的是小肠经,然后是无名指外侧开始的是三焦经,食指右外侧的是大肠经。

 三条阳经起于手指指端,走前臂、大臂外侧上行至肩部,经过脖子侧面到头面部;

 三条阴经起于胸腹中,从腋下走向大臂、前臂内侧面,止于指端。

 简言之:手三阳从手走头(下到上),手三阴从胸走手(上到下)。

1 肩关节炎按摩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的发作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脉,导致肩部经脉气机阻滞,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其治疗原则应重在疏通肩部经脉,通利气血。

2 肩关节炎按摩特效穴位 三间穴

肩周炎发病与阳气不足关系密切,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手阳明大肠经是手三阳经中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经常刺激三间穴可以治疗肩周炎。

腧穴定位: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指尖按,掐,揉三间穴。刺激该穴的同时可活动肩部,以增强疗效,每次10分钟,力度适中,至有酸胀压痛感为度。

天宗穴

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循行于颈肩部,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止痹痛之功,对颈肩部疼痛,上肢酸痛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腧穴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至有酸麻胀痛感觉为宜,每次5分钟。

条口穴

条口是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作用,为治疗肩周炎和小腿局部病症的常用穴。

腧穴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稍用力按压,至有酸痛感为度,每次5分钟。

3 肩关节炎按摩基本手法

1按揉肩髃穴: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到疼痛临界位,按摩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用拇指按揉肩髃2-3分钟。

2按揉肩髎穴:患者体位同上,患肢外展到疼痛临界位,按摩者用拇指按揉肩髎2-3分钟,在按揉以上两穴的同时,可逐渐加大外展角度,手法要柔和有力。

3弹拨肩贞穴:患者体位同上,患肢上举到疼痛临界位,按摩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用拇指弹拨肩贞2-3分钟。弹拨的同时可逐渐加大上举角度。

4弹拨肩前穴:患者体位不变,按摩者一手托起患肢,内旋到疼痛临界位,另一手用拇指弹拨肩前穴(位于腋前纹头上1寸,属经外奇穴),弹拨2-3分钟。

4 肩关节炎伴随功能活动受限按摩

弹拨手三里穴。

弹拨条口穴:患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弹拨条口,同时嘱患者尽量做患肩上举,内外旋活动,一般操作2-3分钟。

人体共有十二条经络,六条阴经,六条阳经,每条经络循经走向不同,所属的脏腑不同,治疗的病症也有很多,但经络的循环走向是有规律的。在手臂上有六条经络,分别是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大拇指上有肺经,中指有心包经,小指有心经。

手臂内侧还有三条阴经,小指开始有手少阴,手厥阴,手太阴。胳膊外侧的经络最左侧的是小肠经,然后是无名指外侧开始的是三焦经,食指右外侧的是大肠经。手臂外侧还有三条阳经,分别是手太阳,手少明,手阳明。

扩展资料:

手臂经络注意事项:

1、用户要按摩淋巴部位,很多人会不知道淋巴到底在哪个地方,其实这个地方很好找,将其中的一只手向上伸展,在用另一只手按住手臂的肌肉部位。在20秒之内,一边呼吸边按揉肌肉的部分。

2、可以按摩腋下部位。通过按摩腋下部位,可以加强手臂内侧里的脂肪充分的燃烧。然后用指腹轻轻的按捏腋下,在十秒钟之内,用户一定要保证按捏腋下的速度和力度。

3、可以对手臂关节进行按摩,一定要保障手臂保持弯曲的状态,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手掌可以用一些力度顺着关节向下方按摩,一直按摩到腋下。

-经络

人民网-经络通,身体强,经络操做起来

什么是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对肩周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FDAE�《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西医认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40~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

②风湿寒邪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动减少: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2)病理

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

请教:人体的经络中, 有些穴位是人体两边都各有一个吗?

人体的穴位确实分为单穴和双穴。

单穴分布在人体前正中线(鼻尖-喉结-膻中-肚脐- ),和后正中线(印堂-百会-后脑勺-大椎-命门- )上面。其中包括所有任脉和督脉的穴位,以及一些刚好供这两条中线上的经外奇穴。比如我们只有1个百会、一个大椎、一个命门、一个长强、一个天突等等。

除此以外的所有穴位,都是双穴,左右对称、一左一右共2个。我们每人都有左右2个中府、2个天宗、2个少商、2个足三里、2个天溪等等。

此外双穴的针刺有时很有讲究的。比如有的人右边的脸发生面瘫,我们需要针刺对侧左边的合谷来治疗;有的人右侧后头痛,那么我们需要刺右侧背部的膀胱经穴位。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沟通人体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经络不仅可以运行气血,濡养机体,而且通过诊察经脉,还可以判断死生预后,诊病治病。在中国第一部医学钜著《黄帝内经》中,“经络”这个重要的概念贯穿全书。“经”指的是人体上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络”是这些大路线上的小分支,在小分支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支,“经”和“络”形成了一张人体经络大网。这张经络大网的作用就是提供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内连于脏腑,外接于肢节,连贯全身,使人体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

大腿外侧是什么经络

大腿外侧,就是我们裤缝的地方是足少阳胆经。

大腿前侧,是足阳明胃经

大腿后侧,足太阳膀胱经

请问人体十二经络在身体那个部位?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二、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

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

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

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

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奈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二、经穴分布

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61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