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1 拼音
xià zhī jī
2 注解
下肢肌是下肢骨骼肌的总称。可分成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四部分。髋肌前群主要是髂腰肌,可屈髋关节;后群位于臀部,浅面有强厚的臀大肌,内有臀中肌,再里面还有臀小肌和梨状肌。臀大肌起于髂骨和骶骨的后面,肌纤维斜向外下,止于股骨上端的后面,主要作用是伸髋关节,也有外旋髋关节的作用。大腿肌前群又叫伸肌群,有股四头肌,以四个头分别起于髂骨和股骨,四头相合,形成强大的股四头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再向下以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主要作用是伸膝关节。缝匠肌可屈髋、膝两关节。大腿肌后群又叫屈肌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共同起于坐骨结节,经髋关节和膝关节后面止于胫骨和腓骨上端,故有伸髋关节,屈膝关节的作用。大腿肌内侧群,也叫内收肌群,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5块,作用都是内收髋关节。小腿肌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都可使足背屈。后群有小腿三头肌由浅面的腓肠肌和深面的比目鱼肌合成。腓肠肌以内侧头和外侧头起于股骨下端的后面,比目鱼肌起于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两肌向下以强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主要有提起足跟使足跖屈的作用。此外,还有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小腿外侧群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足底肌与手肌相似,可分内群、中群、外群,有屈趾和维持足弓的作用。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群,主要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构成。小腿三头肌主要起着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的作用。
小腿三头肌各神经肌支全部起自胫神经,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15cm至标志点下32cm之间。
比目鱼肌近侧神经肌支比目鱼肌近侧神经肌支的起点多数在标志点以下或标志点平面,有17%在标志点以上发出,但均在10cm以内。肌支数为1-2支。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为(47±10)cm。终支有6支,以支最多见。终支在肌外长度(13±05)cm。
扩展资料:
腿肌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股四头肌是前外侧群也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它包括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这四块肌肉的机能是保持股骨垂直,以维持人体直立并帮助下蹲和起立。
前外侧群还有人体中最长的肌肉之一的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前者可使大腿弯曲和外旋,使小腿弯曲和内旋,如踢毽子时的腿部动作;后者可使大腿弯曲和内旋,还能对大腿的肌肉后群的肌肉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股二头肌的机能是使小腿弯曲和外旋,大腿后伸;半腱肌和半膜肌的机能除使小腿内旋外,其他均同股二头肌。内侧群的肌肉有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这些肌肉保证了大腿的内收、外旋、后伸、弯曲和小腿的弯曲和内旋。
-小腿三头肌
关键是你要了解小腿三头肌的解剖结构,才能有正对性地进行锻炼。
小腿三头肌位于后面浅层,有腓肠肌、比目鱼肌组成,腓肠肌在浅面、比目鱼肌在深面。
起点:腓肠肌有二个头,外侧头起于股骨外上髁,内侧头起于股骨内上髁;第三个头是比目鱼肌,起于胫骨、腓骨后面上部。
止点:三头肌腹向下合成一条粗大的肌腱(跟腱),止于跟结节。
按你的要求,要更大地发展腓肠肌。而负重提踵是最好的办法,关键是训练的要领要正确。给你一个我以前比赛训练用的方法,属于专业级,有很大难度的(一开始先练平衡和要领、熟练后体会肌肉的反馈感觉,要知道,健美比赛有展示小腿肌肉的规定动作)。
1、在一个台阶上,二者落差基本在20公分(太高了,不安全),去处鞋子和袜子后直体站立台阶上,台阶必须是有可付挡的支撑部位;
2、双脚外8字(即大脚趾朝内)站立在台阶边缘,注意要仅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站立,用手扶支撑物控制平衡。缓缓放松小腿肌肉,使身体垂直下降到底,充分伸展小腿肌肉,随后尽量收缩小腿肌肉快速上升至最高(即指垫起脚),维持3秒,在缓缓(有控制)放松肌肉、直至充分拉伸;这么一个循环过程为一次,一组20次,每次3组;
3、之后换成内8字(即大脚趾朝内)站立在台阶边缘,注意要仅用5脚趾站立,用手扶支撑物控制平衡。其余要求如前,也是20个一组,共3组;
4、上面主要锻炼腓肠肌的两个头,要求是初级的,一段时间之后,看训练的目的,可以仅通过增加组数、也可以增加分量(如单脚完成动作、双脚轮流进行,负重);
5、开始时,由于要领、动作不熟练,必须进行必要的放宽条件的练习,如适当脚上踩的接触部位多一点、台阶的高度减小(这影响效果,使肌肉不能得到充分拉伸),还有要防止在台阶上滑落,这也是要除去袜子的原因;
6、由于算是小肌肉,可以隔天练,每次练后主动晃动、拍打小腿肌肉、并热水洗澡,保证肌肉维持一定时间热的温度,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代谢物乳酸的排出;
以上回答供参考,实际训练中,根据个人的反应进行调整(每个人肌肉对外部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人不同肌肉对刺激的敏感度也不同)。
下面是整理的“ 2018年骨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先天性马蹄内翻 ”,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外科主治医师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卫生执业资格考试栏目。
2018年骨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先天性马蹄内翻
一、概述: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talipesequinovarus)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畸形,出生后即有畸形。本病有遗传因素,马蹄内翻足的形成主要由于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内翻肌(胫前肌及胫后肌)强而短缩,外翻肌(腓骨肌)弱而伸长,跖屈肌(小腿三头肌)强于足背屈肌(胫前肌)。肌肉的不平衡久之形成骨关节畸形,在畸形的基础上负重造成畸形更加严重。
二、病因:
1、遗传因素
患者中有家族史者的比例29%;另外单卵孪生的发病率远比双卵孪生为高,比例为33∶3。
2、胚胎因素
胚胎3个月之内,足处于马蹄内翻的三个原始畸形状态,即下垂,内收和旋后(内翻)。
3、宫内因素
胎儿在宫内体位不佳,足部受压,长时间处于足内收、后跟内翻、踝部下垂位。
4、环境因素
注射胰岛素、缺氧可能导致马蹄内翻足。
例题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足内收、内翻
B足马蹄内翻
C足马蹄内收 内翻
D距舟关节脱位
E跟距关节脱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围绕着距骨为中心发生的跗骨间关节内收,主要是距舟关节的内收、跖屈、旋后。
三、症状体征:
1)僵硬型:畸形严重。踝与距下关节跖屈畸形明显,距骨跖屈,足跟似乎变小,乍看似无足跟而呈棒形,故又称棒形足。跟腱挛缩严重。从后方看,跟骨内翻。前足也有内收内翻。
2)松软型:畸形较轻,足跟大小接近正常,踝及足背外侧有轻度皮肤皱褶,小腿肌肉萎缩变细不明显。较大的特点是在被动背伸外翻时可以矫正其马蹄内翻畸形,能使患足达到或接近中立位。
四、危害:
1、患儿站立困难,走路推迟,跛行,扶持站立时可见足外侧或足背着地负重。
2、年龄稍长,跛行明显,软组织与关节僵硬,足小,小腿细,肌萎缩明显。
3、长期负重后足背外侧可出现增厚的滑囊和胼胝,少数发生溃疡。
4、同时伴有其他畸形,生活工作困难,易产生自卑心理。
五、治疗方法:
1、优化分期,对症施治,循序渐进
(1)手术治疗跟腱延长术、胫前肌移位术、软组织松解术、三关节融合术等
(2)非手术治疗:中药熏洗、中医手法按摩、复位、夹板固定等
(3)个性化功能康复锻炼
2、微创技术,准确定位,选择性强
针对足内翻患者常出现的痉挛,借用微创神经阻滞术定位准确、选择性强、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缓解胫骨后肌的痉挛,纠正足内翻、剪刀步,提高步速,改善步态,使行走能力大幅度提高。
例题2: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畸形包括
A足下垂
B前足内收
C后足内收
D前足内翻
E后足内翻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畸形包括足下垂、前足内收内翻、后足内收内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