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怎么练?用哑铃

胸肌怎么练?用哑铃,第1张

建议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锻炼:

一、哑铃卧推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伸直握住哑铃。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 动作,上推时呼气。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二、平卧哑铃飞鸟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 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 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

三、哑铃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这个动作是锻炼躯干上部的大肌肉群。例如:三角肌、斜方肌、上胸肌、 肱三头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双手持铃握于头部两侧

C动作过程:两手垂直方向 把哑铃推起至两臂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至起始位置。

D训练要点:哑铃握法比杠铃有很大 的自由度。

四、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前 ,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

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 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

D.训练要点:在持铃提起和放下过程 中,使肘和腕部始终稍微弯屈,对三角肌的收缩更为有效。当哑铃向两侧提起时,同时使手 腕向上转起至比大姆指稍高些,直到提起至 最高位置。哑铃落下时,手腕再转回。

五、前平举”用哑铃或杠铃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部和三角肌前束。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亚铃或持杠铃 下垂于腿前。

C.动作过程:把哑铃或杠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与视线平行高度 。然后,慢慢放下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如果采用哑铃时,以拳眼向前,持铃于体前 上举。这种方法是单独集中锻炼三角肌前束。

我想你一定听过肩膀和三头肌,胸和三头肌一起的分化训练,但是你可能没有听过肩膀和胸其实也是可以一起练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告诉你该怎么去实现!

这训练主要就是侧重于胸大肌的上部和肩关节,也就是上半身中,最集中视觉效果的两个地方。

相信对于很多玩铁人来说,接受挑战,不墨守成规才是大家钟情的训练风格。或者接下来的计划对你而言不是很满意,我相信你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平时不太常见的动作变式,不如把它完善到你的训练计划里。

在这个计划里,其实思路是非常传统的:首先要完成多关节的肌肉围度的动作,再完成单关节的修型动作。但是你会发现,在整个计划中还有很多地方突破了常规的思路,具体怎么样的呢?

热身动作:俯卧撑

每个人用俯卧撑来热身的程度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健身水平去选择相应的组数进行热身,最后只要能够达到30次重复就行了。

上斜杠铃卧推

当你完成了一个热身组,再把重量加到你的完成6次的范围,再接着完成四组。假如你觉得到了最后一组很难连续去完成的时候,建议采用休息-暂停的方式,这也就是说,当你在达到力竭的时候放回重量,再根据自身的状态休息5-20秒,接着举起重量开始完成剩下的个数。

上斜哑铃卧推

在上斜哑铃卧推中,你的凳子的角度就要比做上斜杠铃卧推时的角度更陡一些。而重量可以相对轻一些,但是也要选择能够完成8次左右的重量,而组间的休息要保证在45秒。对于重量的选择最好就是最后一次重复的时候要非常吃力。

在卧推哑铃的时候不妨试试让两个哑铃成八字形。

断头台卧推

换句话其实也就是做平板卧推,但是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在做断头台卧推的时候,要求你把杠铃放到脖子的位置,最好就是能够找到一个小伙伴在旁边保护着。因为这个角度的关系,你所能用的重量会远远小于常规卧推的重量,并且要保证每一组15次重复。

反手史密斯推举

反握,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觉得很陌生,你会发现,让你的手肘向前可以让你的三角肌前束受到更多的刺激,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三头肌的参与,不要让关节在顶峰锁死。

这个动作可以在有靠背的情况下来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张平板凳让核心可以更大程度上稳定身体。每一组尽量达到12次重复。

低位绳索夹胸(和低位绳索推胸做超级组)

让把手下降到尽可能低的位置可以把这个单关节的动作的侧重点转移到上胸。保持手肘微屈,在12-15次重复后,立即开始低位绳索推胸。同样的还是一个低手的起始姿势,接触对手臂的锁定,完成一个短距离的推胸动作。

就像前面的绳索夹胸一样,你应该感受到上胸和三角肌前束的发力。同样的不要完全伸直手臂,减少三头肌的参与。目标次数是8-12次,在简单的休息过后,完成另外两组这样的超级组。

自重双杠(和杠铃片前平举做超级组)

最后,我们把前束的单关节和多关节动作结合在了一起。完成8-12次双杠,如果你完成不了那么多,可以借助辅助双杠器械,毫无疑问地,做到力竭。

为了保证你的胸大肌受力更多,向前倾斜身体。完成一组后立刻开始下一个动作。

第二个动作要求你抓住一个杠铃片,35-45磅,这取决于你能完成几次,同时完成尽可能多的次数。理想情况下应该在6-8次达到力竭,所以不要选择一个你能完成100次的重量。完成一组后,简单休息一下,开始剩下的两组。

下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划。

热身:俯卧撑30次

1上斜杠铃卧推1个热身组5次,4个正式组每组6次

2上斜哑铃卧推4组每组8次

3断头台卧推3组每组15次

4反手史密斯肩推4组每组12次

5低位绳索夹胸3组每组12-15次

低位绳索推胸3组每组12次

6双杠3组每组8-12次

杠铃片前平举3组每组6-8次

最后说一下的就是,这个计划其实更适合一些刚刚度过新手期的训练者,如果是刚开始接触健身的,那么还是建议这些小伙伴们把肩膀和胸分开训练会更好一点。

斜方肌:Trapezius 

三角肌:Deltoids

肱二头肌:Biceps 

肱三头肌:Triceps

肱桡肌:Brachioradialis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菱形肌:Rhomboids

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腹直肌:Rectus Abdominus

腹斜肌:Obliques 

腹横肌:Tranverse Abdominus

竖脊肌:Erector Spinae 

髂腰肌:Iliopsoas

臀肌:Gluteals  

股后肌群:Hamstrings

股四头肌:Quadriceps  

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 Latae

内收肌群:Adductors 

胫骨前肌:Anterior Tibialis

腓肠肌:Gastrocnemius 

比目鱼肌:Soleus

提肩胛肌:Levator Scapulae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

锁骨下肌:Subcavius  

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大圆肌:Teres Major  

肩胛下肌:Supraspinatus

小圆肌:Teres Minor 

棘下肌:Infraspinatus

棘上肌:Subscapularis 

肘肌: Anconeus

肱肌:Brachialis  

旋外肌:Supinator

旋前圆肌:Pronator Teres 

颈长肌:Longus Colli

头长肌:Logus Capitis

头直前肌:Rectus Capitis Lateralis

扩展资料

肌肉的构造为:

肌肉→肌束→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节(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

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那些大力士们的大块大块的肌肉,全是由这两种小得根本无法想像的蛋白组合成的,当它们联合起来以后,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动作来。人就是靠这些肌肉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肌肉的分类:

健身者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时,锻炼的就是骨骼肌。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一块肌肉朝一个方向移动骨头,另外一块朝相反方向移动骨头。

这些肌肉通常随意志收缩,意味着想要收缩它们时,神经系统会指示它们这样做。骨骼肌可以做短暂单次收缩(颤搐)或长期持续收缩(破伤风)。

红、白肌纤维

人体的骨骼肌可以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纤维。红肌纤维依靠血红蛋白持续供氧运动,进行较长时间的收缩和拉伸,从而使我们进行日常行为活动。而白肌纤维则(多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内部快速化学反应迅速伸缩,其特点是持续、反应时间短,其反应时间是红肌纤维的四分之一。

平滑肌

存在于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宫中。平滑肌能够长时间拉紧和维持张力。这种肌肉不随意志收缩,意味着神经系统会自动控制它们,而无需人去考虑。例如,胃和肠中的肌肉每天都在执行任务,但人们一般都不会察觉到。

心肌

只存在于心脏,它最大的特征是耐力和坚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样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样的力量来收缩。它只是一种颤搐肌肉并且不随意志收缩。心肌有固定的收缩规律从而产生心跳。正常人的起搏细胞正常,心肌收缩规律一定,起搏细胞出现异常,心肌收缩规律会发生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肌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96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