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起,父母和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了每天要锻炼身体的观念,后来我们长大后才逐渐了解运动对于身体的好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适合于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同样也要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即使您是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或糖尿病患者,运动也不能放弃。
坚持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维持身体最佳健康状态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应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当身体出现某些危险信号时,亦应及时停止或减少运动,并对身体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适合糖尿病患者运动的项目,以及应该及时停止或减少运动的情形,都包括哪些。
大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导致大动脉和中动脉硬化,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等。这些大血管病变发生时,糖尿病患者要减少运动量,外出时更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血糖控制很差
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指标。控制好血糖,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很差的时候,运动量也要适量减少。有时候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这个时候如果您还在继续锻炼身体,血糖会继续下降,一些低血糖症状就可能会表现出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血糖可怕,低血糖更可怕。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糖块,在身体不适时能尽快为身体补充糖分。
严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
北京同仁医院,是以眼科闻名的医院。只不过在收治的患者中,却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而且北京同仁医院还是北京糖尿病的会诊中心。原因就在于很多到眼科就医的患者其实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眼底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的又一重要表现。致盲的概率显著高于常人。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病变,视力也会随之下降。在视物模糊的情况下锻炼身体,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意外更容易发生。
严重的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壶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发生率在20%~40%。特点是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高血压,严重的糖尿病肾病会最终发生肾衰竭。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宜锻炼身体,而是应该避免运动,好好养好身体。
外周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走路的时候会感觉踩在地上不扎实,有一种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老百姓常说走起路来脚底没跟。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跑步锻炼。在锻炼的时候,以身体为主,可以在公园中散散步,不适合剧烈运动,以免意外会突然之间来临。
继发感染或酮症尚未稳定
糖尿病常会引起皮肤出现化脓性感染,如痈、疖等;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乳头坏死;女性糖尿病患者还会并发真菌性阴道炎、巴氏腺炎等等。这些感染在出现的时候,病人备受折磨,比如膀胱炎会引起发烧、尿失禁等等。出现这些感染症状,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备受折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病人锻炼身体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
虽然运动有益健康,适量运动也可以起到辅助降血糖的作用,但是运动也要视情况而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并发症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锻炼身体,在锻炼身体的时候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是多种慢性病集一身,这个时候更要注意锻炼方式。
老年人锻炼身体,运动方式以散步为主。运动时可以参考“运动三五七原则”,“运动三五七原则”不仅适合高血压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也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每天运动三十分钟,每周运动五次,天天运动则更好。运动时注意心率变化,不能超过运动最大心率的百分之七十。
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更要注意不能空腹运动。在空腹状态下运动,更会诱发低血糖。可以在餐后一小时进行运动,这个时候锻炼身体也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更有利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
误区1: 忽视运动,每天运动觉得累
有些糖友错误地认为降糖主要靠药物,运动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每天都很累,总是以没时间为理由而不去运动。
其实运动治疗与饮食治疗一样,也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能够消耗热量、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
通过运动能协助降糖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因此,应当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对待。
误区2:只要运动了,就可以随意吃
一些糖友觉得只要自己运动了,血糖就会降低,那么就可以随意吃喝了。其实糖友在运动与饮食上一定要掌握一个平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动平衡”。
食物摄入量与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如果吃得过多而活动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体重增加,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如果吃得过少或活动量过多,可由于能量摄入不足或能量消耗过多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
身体活动量是决定健康效益的关键,建议成人的主动身体活动量最好相当于每天6000步,6000步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2~3次完成。
糖友如果想要达到减肥的效果,那么还需加大日常运动量。
误区3:认为凡是运动都能降糖
适当运动可以增加热量消耗,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控制血糖有利。
但是,如果运动量过大或过于剧烈,又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反而会使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误区4:带病坚持锻炼
这是最危险的。身体感到不适时,应暂停运动或减少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老年人,本身免疫力就差,身体处于异常状态时,一定要停止健身活动。
误区5:运动无规律 ,随心所欲
有些糖友由于种种原因,生活作息毫无规律,运动时间也无保证,闲下来就频繁运动。
运动量和强度都很大,而忙起来又较长时间不运动。这样既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对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不规律的运动仅有助于运动前一餐餐后血糖的控制,而对其他时间的血糖毫无作用,血糖控制也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而规律运动则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指南推荐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即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甚至可以每天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效果更为理想。
误区6:空腹运动
其实对于糖尿病人,是不建议空腹运动的。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指出,糖尿病人要避免在空腹时进行运动,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为预防糖尿病人发生运动性低血糖,建议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身上常备些快速补糖食品(如糖块、含糖饼干等),以便及时补充糖分、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因为运动需要能量,缺少能量会造成头晕、心跳加速、出冷汗等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发生猝死。所以应在餐后30-60分钟左右开始运动。
误区7: 不重视运动前热身及运动后放松
运动前应进行必要的热身准备活动,例如放松肌肉和韧带并活动关节等等。
如果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肌肉韧带比较僵硬,在这种状态下运动,极易造成肌肉拉伤。
运动结束后不要马上停下来,应进行适当的整理放松活动。这样可以缓解肌肉和关节的酸痛感觉,促进肌肉疲劳的恢复,减少再次运动时由于肌肉没有恢复而造成的伤害。
准备活动是健身的必要步骤。活动前热身,可以提高身体兴奋度,降低肌肉黏滞性,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运动损伤。
误区8:用干家务活来代替运动锻炼
有些糖友认为,自己一天到晚干了不少家务活,完全可以代替运动锻炼,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做家务不能代替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要有一定的强度并保持一定时间才能够达到锻炼的目的,而家务劳动往往是一些琐碎的事,不仅运动强度较低而且往往没有连续性,实际上消耗的热量也很少,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所以说家务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有一定的运动环境。
误区9:运动后马上休息
糖友运动后不要马上休息,尤其是剧烈运动之后。
因为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的肌肉中,如果停止运动马上休息,肢体肌肉中的大量的静脉血会淤积在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大脑也会因为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指出,制订糖尿病运动处方时应当考虑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水平,运动前要有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有整理活动,以避免心脑血管意外或肌肉骨关节损伤,以保证运动过程的安全性。
台湾糖尿病人口已经飙破230万人,取代肝病、肾病而成为新一代的国病。这一方面跟糖分摄取过多有关,但另一方面其实也跟「肌肉训练太少」有关。而在国际的内分泌研究中,也发现足够的肌肉,的确可以改善血糖的代谢状况。
肌肉是负责代谢血糖的主要地方糖尿病是因为血糖过高,让胰岛细胞不断分泌可以降血糖的胰岛素,结果造成胰岛细胞过劳,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也下降而产生「胰岛素阻抗」,让血糖无法回到正常值,就演变成糖尿病。
但会造成胰岛素阻抗,除了饮食中的糖分太多之外,「肌肉太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葡萄糖吃进身体里,会透过一连串的消化代谢反应,让血糖进入细胞多余的糖分转成肝糖储存起来,而身体中储存最多肝糖的地方,就是肝脏跟肌肉。而肝脏的肝糖可以供应全身所需,肌肉的肝糖却只能供应肌肉,所以只会在肌肉本身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启动这个「储存功能」。
照片档 ID:953152300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杜思德说,如果身体的肌肉很多,多余的糖分就会被储存起来,但如果肌肉减少,等于身体对「糖」的需求也减少,糖分没有地方可以去,这时候如果还吃糖,就会留在血液中变成高血糖,或是转成脂肪、造成体重增加或是脂肪过高。
增加肌肉,真的可以改善胰岛素阻抗!
2011年,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 , JCEM)中,有一篇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老年医学科副教授Arun S Karlamangla做的研究,发现只要增加10%的肌肉,就可以降低11%的胰岛素阻抗。
「重要的不只是体重,而是肌肉占体重的比例,即使体重相同,但脂肪换成肌肉,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Karlamangla说。研究人员从1万3644名的成年人中,发现肌肉(骨骼肌)跟体重的比例,每上升10%,胰岛素抵抗就会降低11%,糖尿病前期的血糖值也会降低12%。
照片档 ID:974688204而反过来说,如果血糖太高,也会加速肌肉组织的分解。2017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研究发现,高血糖造成的胰岛素阻抗,不管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是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都会导致身体对蛋白质的分解加速,也就是把肌肉分解掉。
所以不锻炼肌肉会提高血糖值,而高血糖又会导致肌肉量下降,变成可怕的恶性循环。
怎么透过运动来预防?根据台塑企业暨王詹样公益信托与马偕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台湾人只要「腿太细」就会提高罹患糖尿病的机率。长庚大学副校长许光宏说,腿太细,其实就是指身体的大肌肉,像是大腿、臀部的肌肉不足,而这边的大肌肉,就是帮助身体用肌肉调控血糖的中心。
「所以我们会觉得下半身的运动非常重要,但最好是全身性、有协调性的运动,所以深蹲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许光宏说,因为深蹲可以用到核心肌群,包含腹肌、背肌、大腿肌,而且只要动作做对,还可以训练稳定性,让肌肉不只是好看,还能实用。
图说/长庚大学副校长许光宏。许光宏也建议,每人每周至少要有2次的重量训练,每次训练30分钟左右,而且从这种稳定全身的大肌肉开始训练,就会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期刊小档案
《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 , JCEM)是一本同行评审的杂志,致力于内分泌相关的研究。
第一、肌肉的围度增大带来的影响首先要肌肉内部的变化看,主要是从以下两点分析——肌浆型功能肥大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
肌浆型功能肥大(主要指及耐力提高):指肌纤维非收缩成分的增加导致肌肉体积增加。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的非收缩蛋白成分含量增加(线粒体、肌糖原、磷酸肌酸、肌红蛋白等)。但是这类肌肉肥大对肌肉的最大力量作用不是很明显。一般在小力量训练会造成肌浆型功能性肥大。主要表现肌肉是快红肌和慢红肌。
在这种非收缩成分增加中线粒体数目不但增多,而且体积也增大。线粒体还是细胞的供能中心,参与细胞内物质氧化和ATP的形成。特别是在耐力性运动中由于线粒体的改变使肌肉耐力表现更强,以适应耐力运动的需要。
骨骼肌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加,更有利于肌肉的代谢产物的排除和营养物质的供给,让肌肉表现出更强的功能。
第二,提高代谢率,预防肥胖
肌肉发达以后在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方面能力提高,意味着不但肌肉在单位时间内消耗能量更高,还表现在运动持续是将更长,能更多地代谢体内能量,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从而也能预防一些因肥胖引起的并发症,如高血脂、高血糖等。
运动一段时间,增肌遇到瓶颈期,你会把训练强度往上猛加吗?这样可能会促进可体松分泌过多,反而让增加肌肉变更难,来来来,正为长肌肉烦恼的你,改变一点生活方式,帮你突破增肌瓶颈!
可体松也叫皮质醇,感到焦虑时身体就会自动分泌,帮助我们放松,听起来和情绪的关联比较大,那为什么过度运动难增肌也是因为它呢?首先你得了解可体松是什么,以及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什么是可体松?
可体松是从肾上腺素中释放的一种激素,一种有名的压力荷尔蒙,当身体或精神受到压力时,让我们有力量能战斗或是面对紧急状况,帮助抗发炎、抗压。不过一旦可体松分泌过多,就容易抑制胰岛素的功能,造成血糖飙高、血压不稳定…等情况。
除了血糖问题之外,可体松过多还会引发4大症状,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增肌失败的原因!
可体松过多4大症状
1不利肌肉成长
刚刚提到,可体松有抑制发炎的作用,但是增肌前的肌肉撕裂,本身就是一种发炎反应,如果被阻止也不利于修复、肌肉长大;另外,可体松也会影响到蛋白质合成,因为剧烈运动时,葡萄糖快速被消耗,可体松的工作之一是负责找替代燃料,这时候便会造成肌肉中的氨基酸被分解,代谢后产生能量来供身体使用。
2疲劳
因为外在压力增加,可体松会刺激让人保持专注的交感神经,抑制帮助放松的副交感神经,因此容易让失眠、焦虑的问题更严重,变成恶性循环,让身心越来越疲劳,进而降低运动表现。
3免疫力下降
对有过敏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可体松抑制的功能会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就一般人而言,反而会造成免疫系统低下,让坏菌更容易入侵体内,生病、感冒样样来,也容易间接影响到训练。
4肥胖
长期处在压力之下,身体为了减压,会不断促进可体松分泌,导致让你想要摄取一堆糖类,例如:冰淇淋、蛋糕、薯片…等,除了这些糖分转化成脂肪,肌肉中的蛋白质也会被分解,变成更多脂肪,长期压力型肥胖就这样产生了!
除了精神上的压力会增加可体松分泌,肉体上的也会喔!快来看看运动和可体松之间的关系,别让你的训练只是找痛,最后却看不到成效。
运动和可体松的关系
1造成可体松上升原因
运动对身体来说也是压力的一种,因此在训练时分泌可体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研究指出,当人体进行中高等强度的运动时,可体松虽然增加,但是经过休息后就会恢复正常值,对身体影响不大,不过如果每天不止一次,或频繁进行高强度训练,那么你的可体松浓度,就会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2阻力训练会刺激更多可体松分泌
同样的时长,强度高的阻力训练,或是组间休息短、运度时数较长的锻炼,都容易提高可体松水平。
3什么时候训练较好
大部分的人,可体松在早上起床时都会升高,经过时间推移慢慢下降,在下午时浓度会较低,因此要做肌肥大或是增加运动表现,建议在下午训练会比早上有成效。
4运动时长影响可体松浓度
依照不同程度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大部分休息1~4小时之后,可体松浓度就会恢复水平。而1小时内中低强度的训练,则对浓度的影响不大。所以啊!可别因为怕肌肉长不出来,就没有认真运动喔!
从上面4点来看,不长时间做高强度的运动,可体松通常都会保持在正常水平,但如果还是害怕可体松持续升高,你可以做3件事情来「降火」。
如何降低可体松
1适当运动
可体松不一定等于难增肌,重点在「适当」,也就是不要为了抢快,想快点看到成效,每天超时又超高强度的训练,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喔!有效增肌你可以设计自己的运动计划,并且每次锻炼都做纪录,按计划训练、根据状态调整,是最有效益的做法喔!
2睡眠
睡眠品质会直接影响到压力是否能得到缓解,睡饱睡满降低压力,当然就没有可体松派上用场的时候,因此,如果你有失眠的问题,要尽快改善,例如:透过睡前伸展、泡澡、点精油…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喔!
3饮食
色氨酸有助于抑制可体松浓度,因此剧烈运动后可以摄取香蕉或是黑巧克力,来降低水平,另外,早上起床后习惯来杯咖啡提神吗?这可能会促进可体松分泌喔!建议换成一样有咖啡因,但能降低可体松的红茶会更好。
不管你的运动目的是什么,过多的可体松对健康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更不用说是增肌了,不过度锻炼最好的办法,就是每次运动做纪录,再从数据中做调整,达到最有效的训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