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哪几个穴位能减肥

按摩哪几个穴位能减肥,第1张

所谓“减肥按摩”是通过按摩促动脂肪,使它经常处于柔软而且容易燃烧的状态。即使平常缺乏运动而积存在身体各部位的脂肪,也可以以纤体产品配合正确的按摩手法,促动功效叠加,让塑身效果更显着。 不可不知的瘦身穴位 我们身体中的经络、穴位遍布全身,复杂得有如一张神秘的地图,在按摩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些能加强瘦身效果的关键点。 肱中穴 位置:肱中在大臂内侧,腋窝下与手肘中间点。 按摩此穴,能加速代谢速度,排除平时堆积在大臂内侧的废物,促进脂肪消耗,使手臂变得纤瘦。 按摩方法:拇指圈状按摩。 臂臑穴 位置: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臂部肌肉的弹性,使上臂变得紧致。 按摩方法:食指中指共同作圈状按压,感到酸痛的力度即可。 外关穴 位置:小臂背侧,手腕向上两寸,两个骨头中间的夹缝里。 按摩此穴,能疏通臂部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消除小臂麻木肿胀的感觉,使小臂变得纤细。 按摩方法:拇指按压。 天枢穴 位置: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按摩此穴对调节肠腹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长期保养按摩此穴能够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轻松赶走堆积在腹部的肉肉。 按摩方法: 睡前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回环揉动天枢穴50~100次,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重复一次。 曲池穴 位置:曲肘成90°,肘横纹外端凹陷中。 按摩此穴,在收紧肌肉的同时,可美化臂部皮肤,改善干燥粗糙的状况,使你的手臂光滑动人。 按摩方法:中指和食指圈状按摩。 风市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的中线上,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按摩此穴,可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变得苗条。 按摩方法:用拇指关节按压圈状按摩。 血海穴 位置:大腿内侧,膝盖内侧端向上2寸。 按摩此穴,可改善腿部血液循环,消除腿部堆积的脂肪,同时改善女性月经不调。 按摩方法:拇指圈状按摩。 大横穴 位置:肚脐旁开4寸处 按摩此穴可通便,排除肠道内的油脂,减轻体重,消除腰腹赘肉,降低血脂。 按摩方法:双手食指指端同时按压,圈状按摩100次。 足三里 位置: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按摩此穴,可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消除小腿浮肿,使小腿玲珑纤细。 按摩方法:拇指按压。 承山穴 位置: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小腿肚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按摩此穴,可消除小腿上的脂肪,收紧小腿肌肉,对美化小腿线条有显着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关节按压。 手臂按摩法: 1、右手手掌握住左手手腕并向腋下部位按摩,同时左手向上笔直抬起。重复此动作30次再换右手。 2、手指指腹将皮下脂肪抓出。由臂内侧、外侧的中心线开始,有节奏地揉搓。 3、重点按捏肘部至腋下部位,注意手臂不能弯曲,重复此动作30次。 4、用指腹加大力度按压,同时尽量弯曲手臂,重复此动作30次。 注意事项: 揉搓手臂脂肪时,配合纤体产品,可以稍微用力,之后皮肤会微微发红,也可用喷雾舒缓皮肤。如果力量不够,使用按摩板等物品同样可以达到瘦身效果。 腹部按摩法: 按摩可以提高皮肤的温度,消耗能量,促进血液循环,让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在按摩时可以搭配薄荷精油,促进肠蠕动效果更好。 取适量的身体乳于手心,用掌心的温度温热乳液后,从腹部开始往腰部涂抹。最初时候力量可以稍轻一些,如果没有不适可加重力道,利用揉捏的动作加上按摩霜对于脂肪的改善,效果很不错。 1、以肚脐为中心在腹部画一个问号,沿问号方向按摩,两侧各按摩30次 2、双手放在腹部,然后用指腹由胸骨下方部位沿直线向下腹部用力按摩,重复此动作30次。 3、双手由胸骨下方沿着肋骨向身体外侧按摩,重复此动作30次。 1、两手交替由脚踝自下而上向膝盖部位按摩小腿肚,左右两腿各重复此动作30次。 2、用指腹轻轻拉抻小腿内侧由上往下捏揉30次,力气可稍大,小腿外侧同样捏几下。 左右两腿重复此动作。如果力道不够,可双手作用于同一条腿上。 大腿按摩法: 1、双手交替分别沿内侧及外侧,由脚踝向大腿根部按摩,左右两腿各重复此动作30次。 2、双手像拧毛巾一样用力挤压大腿赘肉,左右两腿各重复此动作30次。 3、双手交替用力拍打大腿赘肉,左右两腿各重复此动作30次,直到大腿感到酸痛。 注意事项: 双手捏住腿部时,应由外侧向内侧推按,用大拇指施力,手指侧面推压,为了帮助脂肪运动从而消除水肿等问题,要按摩全面。按摩时用手掌握住膝盖内侧,大拇指按压膝盖两侧的淋巴穴位,感觉疼痛时候可以适当减轻力量按摩,淋巴穴位的周围也可以轻轻按压一圈,有利于身体中毒素废物的排出。

专治甲状腺疾病的特效穴位: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天鼎  扶突  人迎  气舍

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连线的中点。

主治热病,疟疾;目肿赤痛,齿痛,咽喉肿痛;腹痛,吐泻,痢疾;丹毒、湿疹;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癫狂。

配伍曲池穴以祛风解表,清热通络为其治疗特点,是治疗表证、热病、皮肤病,上肢不遂的常用主次之一。

配大椎、合谷、外关治疗表证、热证;

配足三里、天枢治疗泄泻、痢疾;

配合谷、膈俞、血海、委中治疗丹毒、荨麻疹、皮肤瘙痒;

配肩髃、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定位屈肘,在曲池穴上方,肱骨边缘处,从曲池向外斜上1寸,当肱三头肌的外缘处取穴。

主治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配伍肘髎穴配曲池穴治肘臂疾病;

配肩髃、臂臑治上臂疼痛不举;

配天井、少海治肘关节拘挛疼痛;

配手三里、肩髃,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肘痛,屈伸不利;

配曲池、手三里,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肱骨外上髁炎。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主治咳嗽、咳血、心下胀满、中风偏瘫、肘臂疼痛挛急、寒热疟疾、身黄嗜卧、瘰疬、肘臂疼痛挛急等。

配伍配常配肩肩髃、曲池疏利关节、通经止痛治疗肘臂挛痛;

配扶突、合谷化瘀散结治疗颈项瘰疬。

定位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七寸处。

主治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

配伍配强间主治颈项强;

配手三里、大迎主治颈部淋巴结核。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配伍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合谷治瘿气。

定位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配伍配合谷治瘿气。

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人迎穴配曲池、足三里穴治疗高血压;

配内关穴、太渊穴,治心悸;

配天突穴、合谷穴、中封穴、内庭穴,有涤痰散结的作用,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定位在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气舍穴穴位图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 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配伍水突治瘿瘤。

  第三单元 主要腧穴

 1、手太阴肺经

 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 (荥穴)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

 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少商 (井穴)

 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

 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 (井穴)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 (原穴)

 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

 手三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 (合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臂臑

 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

 迎香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局部病证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

 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面口病;耳部疾病。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

 天枢 (大肠之募穴)

 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妇科病。

 归来

 脐中下4圤,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妇科病。

 足三里 (合穴;胃下合穴)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

 主治:胃肠病;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

 上巨虚 (大肠下合穴)

 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

 丰隆 (络穴)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头痛,眩晕;癫狂;痰饮病;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内庭 (荥穴)

 足背第2、3趾间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五官热性病;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4、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

 隐白 (井穴)

 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出血证;癫狂、多梦;慢惊风;腹满;暴泄。

 公孙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脾胃肠腑病;心烦失眠,发狂等神志病;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诸证;妇产科病;泌尿系统病;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阴陵泉 (合穴)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水湿: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膝痛。

 血海

 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

 主治: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5、手少阴心经

 心,胸病;神志病

 少海 (合穴)

 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病,神志病;头项痛,腋胁部痛;瘰疬;肘臂病。

 通里 (络穴)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 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

 阴郄 (郄穴)

 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心痛、惊悸等心病;骨蒸盗汗;吐血衄血等血证。

 神门 (原穴,输穴)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与神志病;高血压;胸胁痛。

 少冲 (井穴)

 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热病;心及神志病;胸胁痛。

 6、手太阳小肠经

 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

 少泽 (井穴)

 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乳疾;急症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

 后溪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头项强痛,腰背、手痛

 养老 (郄穴)

 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主治:肩胛痛、肩背部损伤;气喘。

 听宫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7、足太阳膀胱经

 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神志病

 睛明

 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

 攒竹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眼部疾病;呃逆。

 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

 主治: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鼻塞;癫狂痫;热病

 肺俞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肺疾;盗汗,骨蒸潮热等阴虚病。

 心俞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与神志病;咳嗽,吐血;盗汗;遗精。

 膈俞 (八会穴之血会)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

 肝俞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胁痛、黄疸等肝胆病;目疾;癫狂痫;脊背痛。

 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肾虚病证;泌尿生殖系统病;妇科病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腿痛;胃肠病证。

 次髎

 第2骶后孔中

 妇科病;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 (合穴,膀胱下合穴)

 腘横纹中点。

 主治: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承山

 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点。

 主治:腿痛拘急,疼痛;痔疾。

 昆仑 (经穴)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痛,足踝肿痛;癫痫;滞产。

 申脉 (八脉交会穴能于阳蹻脉)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腰腿酸痛。

 至阴 (井穴)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8、足少阴肾经

 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及咽喉病、舌病。

 涌泉 (井穴)

 足底前1/3凹陷处。

 主治:急症及神志病;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咳 血、咽喉肿痛、喉痹肺系病;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太溪 (输穴,原穴)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主治:肾虚证;阴虚性五官病;肺部病;腰脊痛,下肢厥冷;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月经不调。

 照海 (八脉交会穴能于阴蹻脉)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失眠,癫痫;五官热性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癃闭。

 复溜 (经穴)

 太溪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主治:水肿,汗证;腹胀腹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阴谷 (合穴)

 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主治:癫狂;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膝股内痛

 9、手厥阴心包经

 心、心包、胸、胃病,神志病

 曲泽 (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心系病;热性胃病;暑热病;肘臂挛痛。

 郄门 (郄穴)

 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胸病;呕血,咳血;疔疮;癫痫。

 内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能于阴维脉)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疾;胃腑病;中风;失眠、郁证,癫狂;眩晕

 劳宫 (荥穴)

 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之间。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神志病;口疮,口臭;鹅掌风。

 10、手少阳三焦经

 头、目上、耳、颊、咽喉病;胸胁病,热病

 中渚 (输穴)

 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于于阳维脉)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支沟 (经穴)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热病

 肩髎

 肩峰后下方,止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不举,上肢痿痹。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丝竹空

 眉梢的凹陷处。

 主治: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齿痛。

 11、足少阳胆经

 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病,胸胁病

 听会

 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阳白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前头痛;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等。

 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余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内风、外风所致的病证。颈项强痛。

 环跳

 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风疹。

 风市

 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遍身瘙痒。

 阳陵泉 (合穴)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肝胆犯胃病证;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

 悬钟 (八会穴之髓会)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髓海不足证;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丘墟 (原穴)

 足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足内翻、足下垂。

 足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肿痛;月经不调,乳痈,瘰疬。

 12、足厥阴肝经

 肝、胆、脾、胃病证,妇科、少腹、前阴病证

 大敦 (井穴)

 足大趾外侧跟上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月经病及前阴病;癫痫,善寐。

 行间 (荥穴)

 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㖞;妇科经带病;阴中痛,疝气;遗尿,癃闭,五淋等;胸胁满痛。

 太冲 (输穴,原穴)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肝经风热病;妇科经带病;肝胃病;遗尿,癃闭;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期门 (肝之募穴)

 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奔豚气;乳痈。

 13、督脉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

 腰阳关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男科病证;腰骶痛,下肢痿痹

 大椎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外感病;骨蒸潮热;神志病;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哑门

 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暴喑,舌缓不语;癫狂痫,癔病;头痛,颈项强痛。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主治:神志病;头风,头痛,眩晕耳鸣;下陷性病证。

 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癫狂痫,失眠,惊悸;头痛,目眩,目翳,鼻渊鼻衄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急危重证;神志病;面鼻口部病;闪挫腰痛。

 14、任脉

 腹、脘、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

 中极 (膀胱之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泌尿系病;男科病;妇科病。

 关元 (小肠之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元气虚损证;少腹痛,疝气;肠腑病;泌尿系病;男科妇科病。

 气海 (肓之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气虚病证;肠腑病;疝气;妇科男科病;泌尿病

 神阙

 脐窝中央。

 主治:元阳暴脱;肠腑病;水肿,小便不利。

 中脘 (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脾胃病;黄疸;癫狂,脏躁。

 膻中 (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噎膈、呃逆;乳少、乳痈、乳癖

 廉泉

 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喉痹、口舌生疮等

 承浆

 颏唇沟的正中凹陷。

 主治:口眼歪斜,齿龈肿痛,流涎等;暴喑,癫狂。

 15、常用奇穴

 四神聪

 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处1寸,共4穴。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狂乱;目疾。

 印堂

 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痴呆,痫证,失眠,健忘;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太阳

 主治:头痛;目疾;面瘫。

 夹脊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穴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心肺、上肢病;胃肠病;腰腹及下肢病。

 四缝

 第2至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十宣

 手十指尖端

 主治:昏迷,晕厥,高热,中暑,癫痫,癔病,小儿惊厥

 膝眼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主治:膝痛,腿痛,脚气。

 胆囊

 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

 阑尾

 小腿前侧上部,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

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

抬不上的取肩髃穴

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

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

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

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 “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 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 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 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背及肩臂肿痛: 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 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 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 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 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 养生 : 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 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 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天宗穴位位置图

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穴位解剖: 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 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 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穴位配伍: 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疗法原则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髎穴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位于肩部,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

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

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疾病

①臂痛,肩重不能举。

②胁肋疼痛。

肩髎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有祛风湿,同经络的功效。肩髎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

推拿手法: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髎-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时,于肩髃穴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缘,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 直刺05~15寸。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操作方法: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静脉所过,主治所及,荥输治外径,合治内腑,肩前部位疼痛取鱼际穴,肩前部是肺经的循行线路。鱼际穴是太阴肺经荥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外侧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的输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肩后侧是手太阳经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还有: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后侧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路。中渚是少阳经的输穴。

中渚穴(zhōng zhǔ xué),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

操作方法: 直刺03~05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667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