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后束到底有多重要?

三角肌后束到底有多重要?,第1张

肩膀的宽度,可以很大程度的提现我们身体的强壮感,对于男人来说,宽阔的肩部,会更加好的塑造身体的体型,穿衣也会显得更加有型。

肩部的力量,对于提升我们的上肢的力量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肩部三角肌的训练是要重视的。

三角肌分为前束,中束,和后束,我们在训练时,可能会更加的偏向于锻炼前束和中束,而对后束的锻炼可能有些忽略。

而三角肌后束也和三角肌前束中束一样重要,可以匀称我们的身体,在训练后束的时候,我们所用的动作,可能也会有着变化,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去注重后束的充分伸展。

跟所有的练习一样,肌肉只有充分的伸展收缩,才能得到更有效的锻炼,我们锻炼三角肌后束时,都会用到哑铃飞鸟这个动作。

具体动作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让上身稍微倾斜,腿部微弯,双手拿着哑铃做打开双臂的动作,就像鸟在展翅飞翔一样,让我门的手臂基本与肩部平齐。

这个动作不能说对三角肌的后束没有锻炼,只是效果可能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好,因为在你打开双臂时,双臂打开的范围,可能会被限制住。

也就是只能让手臂运动到我们的身体后面非常少的一点,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这样,后束的伸展就不够充分。

但是如果将我们的手臂稍微改变一下,让我们的肘部弯曲一些,在让手臂拉向身体后方,你会明显发现,你的三角肌后束肌肉,会收得更加的紧。

另外,肩部的活动,对于后束的收缩也有影响,如果你试着将你的肩部,在上面动作的基础上,在加上一定的外旋,就可以更加加强三角肌后束的收缩。

那么如何达到更好的后束训练效果呢?用哑铃就是一个常好的选择,这是一个飞鸟的变形动作,我们需要趴在板凳上。

然后用反握法握住哑铃,手的肘部保持一定的弯曲,角度大于九十度,让我们的手臂举起来,保持在水平位置,然后,再向两侧打开伸直手臂,放下手臂,循环练习,这个动作,对于我们后束的刺激会更加的好。

可能较轻重量的练习,我们都会觉得比较困难,但是只要针对到你的想锻炼的肌肉,训练就会痛苦,你的身体和肌肉是不会知道哑铃的重量的,它只知道感受。

所以不要过度的注重大重量的训练,只要肌肉有充分拉伸感,训练量足够了,利用这一点,你的肌肉才会长得更快,不要逃避三角肌后束的训练,即使这项训练相对更加的难受,你也不应该忽略身体的任何部位。

有一块神奇的小肌肉,它会帮助改善圆肩驼背,也会让整个三角肌更加饱满,更会增加背部整体的视觉效果。你想不想训练它呢?

在来看一下解剖图上的三角肌后束。

一:不谈美观,咱们先聊聊它的功能。后束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外旋。

1:什么叫外旋呢?

使肱骨(大臂)向外旋转,就叫外旋。

2:主要的外旋肌群有哪些呢?

三角肌后束,岗下肌,小圆肌。

二:有外旋就有内旋,什么是内旋呢?

生活中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都伴随圆肩驼背,头前引。原因就是内旋肌群比较紧张,外旋肌群比较薄弱。使肱骨内旋的肌群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前束,背阔肌和大圆肌。解决方案:松解放松内旋肌肉,训练强化外旋肌群。咱们看图说话,了解一下什么是外旋和内旋。

在看看正常体态。ps:原谅我的头前引。

三:今天咱们主要聊三角肌后束,如果想练好三角肌后束,训练计划可以采用以下3种:

1:背部训练前先挑两个动作训教三角肌后束,因为三角肌后束是背部的协同发力肌肉,提前让它充血后在去训教背部,会对三角肌后束刺激更强烈,纬度涨的更快。

2:三角肌(肩膀)训练计划中,顺序为三角肌后束→中束→前束。大多数小白的训练计划正好相反,前中后去训练三角肌,练到最后轮到练后束的时候,发现根本找不到后束的发力感,肌肉控制力也没那么好了,三角肌后束肌肉量比较小,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应该优先训教最难练的肌肉群。

3:只要三角肌后束不疼了就去练它,隔天一练,不疼的前提下可以每天都去训教它,但是要注意拉伸放松,保持肌肉是健康状态。

四:训练方法。三角肌后束练不好的问题,主要是肩胛骨稳定不住,不能持续下沉肩胛骨,运动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夹紧肩胛骨造成的。

利用三角肌后束的肩伸功能,可以做一些短程提拉的动作,类似俯身哑铃划船。稳定肩胛骨的前提下肩膀向后提拉。(近期会出视频给大家参考)。

利用三角肌协同功能水平外展也可以强化它,如反向蝴蝶机,俯身到水平面的飞鸟和俯身水平面提拉。注意不要夹肩胛骨,尽量下沉肩胛骨。可以让训练伙伴用手指轻轻按在你的三角肌后束上,增加你的肌肉募集感。

博文希望此文章让大家了解三角肌后束和它的训练方法。

如果三角肌前束没必要练,那三角肌后束其实也没必要练。

练背动作,就能练到肩后束

卧推、俯卧撑都能练到三角肌前束,因为前束从功能上来讲,是推力肌群。

那三角肌后束是拉力肌群,那几乎所有的练背动作,都能练到三角肌后束。

尤其是宽距的练背动作,都具备“肩关节水平屈”的功能。

所以按道理来说,练背动作,就能练到肩部后束。

举两个例子:

大重量宽距练背

大家有没有练过大重量的宽距高位下拉?有没有练过大重量的宽距杠铃划船?

如果你练过的话,你会发现,你的三角肌后束的酸胀感,比背部还要明显。

为什么?

其实不用宽距,都能练到三角肌后束,而宽距让三角肌后束负荷更大了。

徒手健身玩家

那很多健身玩家说,不专门练三角肌后束会怎么样怎么样。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徒手健身玩家,体脂低一点的话,你会发现徒手健身玩家三角肌后束很明显。

徒手健身玩家,几乎不会鼓励训练三角肌后束。

但是凭借引体向上,尤其是宽距引体向上,他们的三角肌后束一点都不弱。

这里虽然我们连续重复宽距,但是窄距也是可以练到三角肌后束的。

因为窄距后伸幅度很大,所以三角肌收缩其实更好一些。

新手要动作全面,而不是肌肉全面

把每块肌肉都练一遍,这叫肌肉全面。

一个动作可以涉及多个肌群,这叫动作全面。

对于新手而言,你浑身都弱,那么你就需要练更加高效的方式,就要多练全面性动作。

拿练肩来说。

小A平时练胸练背,都是绳索夹胸、直臂下拉这些动作,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肩日。

小B平时练胸练背,都是杠铃卧推、引体向上这些动作,不专门练肩。

那试问,这两个人肩部哪个增长更快,其实如果其它条件相同的话,第二个更快。

因为显然,卧推、引体向上这些,负荷更大,对肩部强迫性更高。

绳索面拉,是练背动作

最后一个,三角肌后束王牌动作,绳索面拉。

我们很多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强调动作孤立性,为了孤立性甚至可以牺牲重量。

但其实,你搞错了。

绳索面拉本身就是练背动作,整个上背部,包括斜方肌、菱形肌和三角肌后束,都涵盖在里面。

所以背部借力,不会影响三角肌后束的训练效果。

而追求孤立,倒反而让整体的训练负荷下降了。

不信?

你可以试两个重量进行,如果孤立的话,大概负重是60磅,这个时候你做几组。

然后用大重量,背部借力,再试几组,负重100磅,你试试三角肌后束哪个刺激更高?

所以最后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如果你练背动作全面性很高、复合度很高,那么三角肌后束不练也行。

如果要练,那么就放在练背日顺便练几下就行,比单独练效果更好。

三角肌后束的位置

一般来说三角肌是在背部上端肌肉与手臂的连接处,而在练习的时候可采用推举的方式,这样可以刺激三角肌的增大,同时哑铃侧平举循环练习,能增加肩部的宽度,也能加强视觉效果,上体就自然形成漂亮的"V"形。

三角肌后束怎么才能练出来啊

库尔曼:解决落后肌群的发展问题不是太难。之所以称为落后肌群,是因为它没有被充分重视,且未被正确、艰苦的训练。三角肌后束尤其容易被忽视。

三角肌后束没有对抗肌群,在运动范围上也容易受到限制,很难用足够的重量去进行 ,这就妨碍了三角肌后束与其他肌肉同步增长。因此,塑造完美的三角肌后束对所有健身者都是一种挑战。但许多奥林匹亚大赛的参赛者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下面就向你介绍一下我是怎样解决三角肌后束的发展问题的。

一、聪明地孤立三角肌后束

你不妨做个实验,向后侧举臂给三角肌后束施压,你会注意到背阔肌和斜方肌比三角肌后束更有力量和更具影响。这样的运动会不恰当地影响三角肌后束的用力,从而使三角肌后束得不到很好的强化。同时也提醒你在锻炼三角肌后束时应尽量避免背阔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中束的参与。我训练时尝试着使三角肌后束与其他所有肌群分离,仿佛它是我惟一的身体部位。我用心体会三角肌后束是如何收缩和移动重量的,首先是不能通过拉动肩胛骨去进行运动,其次它必须有自己的运动轨迹。这样我就能全力以赴地关注能量单独进入三角肌后束,没有闲暇用肩胛骨向后拉动或用斜方肌去举起重量。

二、增大运动范围

对三角肌后束来讲,1英寸(254厘米)相当于1英里(16093公里)的运动,完全的运动范围不多于2英寸。因此,针对三角肌后束的运动范围每增加一点点都是绝对必要的。首先,要改变你意识与肌肉之间的联系,避免背部、斜方肌、三角肌前束和中束参与。通过两臂的运动收缩和伸展三角肌后束,使其他肌群的运动最小化。

奥林匹亚先生三角肌后束的特殊训练计划

练习 组数 次数

坐姿杠铃推举 4 8~10

坐姿俯身侧平举 4 10~12

坐姿哑铃侧平举 4 10~12

坐姿哑铃推举 4 10~12

为1组、20次/组的轻微热身

三、最大化的重量

当你随便站立时,由于身体没有被支撑物固定,三角肌后束不能稳定,其他肌群就会大部分分享三角肌后束该做的工作。对于这种情况我的解决方案是:首先,让胸部贴靠在上斜板上固定,然后完成坐姿哑铃侧平举。当我抬起双臂时,它不但能防止躯干前冲,而且被固定的躯干能使我集中所有力量进入正在被挤压的三角肌后束。此练习还能让我用完全范围的运动和最大的重量去收缩和伸展三角肌后束。

接下来是坐姿哑铃推举,将背靠在直立的靠垫上,向上推举哑铃时通过一个向斜后方的弧度去 三角肌后束。

在肩部训练中,要想使相对落后的三角肌后束有新的发展,应把三角肌后束放在优先的次序,使用我推荐的4个练习,每个练习做4组,10~12 次/组。 不久,你就会看到新的肌肉块悬挂在肩部后侧。

三角肌后束锻炼方法大全,怎么练三角肌后束(图解,视

1、跑步

每天坚持跑2000-5000米长跑,能让身体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同时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群,是快速练好健美肌肉的基础。

2、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一天分早中晚做3组。每组做25-50个,是最为快速练腿部肌肉及拉长全身肌肉线条的方法。

3、俯卧撑

俯卧撑适合有一定力量基础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让身体尽量绷直。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弯曲,每天至少做1组,每组20-50个。是锻炼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4、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见的练腹肌方式之一,不占用场地。也很适合在家开展,仰卧起坐建议一次做30个以上。

5、哑铃

想要锻炼肱二头肌的朋友可以试试哑铃,通过手臂对哑铃的提拉。强化局部肌肉的锻炼,每次至少做50个。才能有效强化肌肉的形状。

6、游泳

会游泳的朋友,不妨试试每天去室内游泳池游几圈。游泳比跑步练肌肉更有效快速,且肌肉线条会更为修长漂亮。

三角肌后束怎么练

法则1:在你训练三角肌之前,请弄清楚它们的构造。三角肌由前中后三束组成,练肩时不可只练某一肌束,不要集中精力去做前、侧、后肩的不同练习动作。

法则2:哑铃推举与侧平举是训练的重点内容,我的肩部训练开始就是两个动作:某种推举动作与哑铃侧平举。推的动作 三角肌的全部,使其变大,形成宽厚的肩膀。哑铃侧平举发展侧束,能增加肩的宽度,增强视觉效果。宽肩加上细腰,上体就能形成漂亮的“V”形。

法则3:用金字塔训练法则去 三角肌侧束。

四年前的一天我在健身房外漫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练成想像中的肩膀,而遗传因素允许我获得一副冠军水准体格所特有的肩膀。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在训练中错过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以致肩膀不能增宽。于是我决定用金字塔法则去发展侧束,看看是否会有变化。使用这个法则两星期后,我惊喜地发现肩膀变宽了、变厚了,进步了很多。我终于用这种练法突破了障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我用30磅哑铃做25次侧平举,40磅做15次,50磅做10次,60磅做8次。然后再按此顺序倒着做,直到30磅25次。做两个循环,练习中没有任何休息。

法则4:不要忽视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匀称在健美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你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匀称的体格,不能有身体某个部位比其它部位更重要的想法。在三角肌训练中,要求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能与三角肌前束和中束相配。因此建议你将俯身飞鸟与直立划船列入你的肩部训练计划。

法则5:不要忽视关节,否则会导致受伤。肩关节是训练伤害事故的危险区域之一。即使你用正确的姿势做动作,如果重量太重,也会有受伤的风险。因此,在正式训练前做两组20—25次的暖身推举是不可少的。

法则6:所有的肩部练习应从推举开始。推举能有效增大三角肌前束、中束的力量与体积。我用史密斯器械(也可用杠铃)做颈前推举,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三角肌前中束的动作,然后是哑铃侧平举、俯身飞鸟,最后是直立划船。

法则7:恢复调整很重要。我经常一周训练各部位两次。如果你的肩膀很强大,可试着一周两次 这个部位。如果你的肩膀要努力去发展,那么一周练一次三角肌就够了。

法则8:集中精力于技术动作。应严格正确地做每一个动作。请注意下面我作的动作说明,认真训练,你就能把三角肌练得更好。

杠铃推举:你可以用史密斯器械或杠铃做这个动作。推起杠铃至最高点,然后下放至上胸位置。以严格的控制完成每次推举,不要做得太快,否则肌肉得不到完全的伸展

与收缩。在动作底部不要靠反弹的力量推起杠铃,建议做两组20—25次的暖身练习,4组10—15次的正式训练。

哑铃交替前平举:我是在上斜凳上做这个动作,以增强阻力。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动作,当然我也做站立前平举。

手持哑铃于大腿前,一手慢慢前举哑铃到头顶高的位置,控制性下放后,另一手便开始上举。许多健美运动员将哑铃放在大腿外侧,这样前举时容易借力,不可取。为孤立练习三角肌前束,应把哑铃放在大腿前面。

这个动作做3组,每组10一15次。

哑铃侧平举:坐姿或站立均可。开始时哑铃放在体前,然后慢慢向两侧举起,到手臂平行于地面。这时三角肌中束要完全收紧。然后控制重量慢慢平放。这个动作易犯的错误是使用重量太大,以致在顶峰收缩时不能控制重量。

这个动作做4组,每组10—15次。

俯身飞鸟:同前平举一样,你也可在上斜凳上做。俯卧上斜凳上,手持哑铃垂于体侧,向外侧举哑铃,并尽可能使之后展,然后控制下放还原。许多人做这个动作时太匆忙,要注意控制重量。如果你没有使哑铃达到足够的高度,那就会减少对三角肌后束的 。

这个动作做3组,每组10—15次。

直立划船:也可以用哑铃做这个动作。用杠铃做能更好地控制动作。伸直臂持铃于身前,握距为10厘米。然后保持杠铃贴近身体,慢慢向上拉起至鼻子的高度,还原。做这个动作时,许多人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也没有下放到底。下放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伸展肌肉。提铃时注意控制节奏,保持躯干直立,使主练肌受到最大限度的 ,促其生长。

这个动作做3组,每组10-15次。

祝你成功!

三角肌后束怎么练

法则1:在你训练三角肌之前,请弄清楚它们的构造。

三角肌由前中后三束组成,练肩时不可只练某一肌束,不要集中精力去做前、侧、后肩的不同练习动作。 法则2:哑铃推举与侧平举是训练的重点内容,我的肩部训练开始就是两个动作:某种推举动作与哑铃侧平举。

推的动作 三角肌的全部,使其变大,形成宽厚的肩膀。哑铃侧平举发展侧束,能增加肩的宽度,增强视觉效果。

宽肩加上细腰,上体就能形成漂亮的“V”形。 法则3:用金字塔训练法则去 三角肌侧束。

四年前的一天我在健身房外漫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练成想像中的肩膀,而遗传因素允许我获得一副冠军水准体格所特有的肩膀。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在训练中错过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以致肩膀不能增宽。

于是我决定用金字塔法则去发展侧束,看看是否会有变化。使用这个法则两星期后,我惊喜地发现肩膀变宽了、变厚了,进步了很多。

我终于用这种练法突破了障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我用30磅哑铃做25次侧平举,40磅做15次,50磅做10次,60磅做8次。

然后再按此顺序倒着做,直到30磅25次。做两个循环,练习中没有任何休息。

法则4:不要忽视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匀称在健美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你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匀称的体格,不能有身体某个部位比其它部位更重要的想法。

在三角肌训练中,要求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能与三角肌前束和中束相配。因此建议你将俯身飞鸟与直立划船列入你的肩部训练计划。

法则5:不要忽视关节,否则会导致受伤。肩关节是训练伤害事故的危险区域之一。

即使你用正确的姿势做动作,如果重量太重,也会有受伤的风险。因此,在正式训练前做两组20—25次的暖身推举是不可少的。

法则6:所有的肩部练习应从推举开始。推举能有效增大三角肌前束、中束的力量与体积。

我用史密斯器械(也可用杠铃)做颈前推举,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三角肌前中束的动作,然后是哑铃侧平举、俯身飞鸟,最后是直立划船。 法则7:恢复调整很重要。

我经常一周训练各部位两次。如果你的肩膀很强大,可试着一周两次 这个部位。

如果你的肩膀要努力去发展,那么一周练一次三角肌就够了。 法则8:集中精力于技术动作。

应严格正确地做每一个动作。请注意下面我作的动作说明,认真训练,你就能把三角肌练得更好。

杠铃推举:你可以用史密斯器械或杠铃做这个动作。推起杠铃至最高点,然后下放至上胸位置。

以严格的控制完成每次推举,不要做得太快,否则肌肉得不到完全的伸展 与收缩。在动作底部不要靠反弹的力量推起杠铃,建议做两组20—25次的暖身练习,4组10—15次的正式训练。

哑铃交替前平举:我是在上斜凳上做这个动作,以增强阻力。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动作,当然我也做站立前平举。

手持哑铃于大腿前,一手慢慢前举哑铃到头顶高的位置,控制性下放后,另一手便开始上举。许多健美运动员将哑铃放在大腿外侧,这样前举时容易借力,不可取。

为孤立练习三角肌前束,应把哑铃放在大腿前面。 这个动作做3组,每组10一15次。

哑铃侧平举:坐姿或站立均可。开始时哑铃放在体前,然后慢慢向两侧举起,到手臂平行于地面。

这时三角肌中束要完全收紧。然后控制重量慢慢平放。

这个动作易犯的错误是使用重量太大,以致在顶峰收缩时不能控制重量。 这个动作做4组,每组10—15次。

俯身飞鸟:同前平举一样,你也可在上斜凳上做。俯卧上斜凳上,手持哑铃垂于体侧,向外侧举哑铃,并尽可能使之后展,然后控制下放还原。

许多人做这个动作时太匆忙,要注意控制重量。如果你没有使哑铃达到足够的高度,那就会减少对三角肌后束的 。

这个动作做3组,每组10—15次。 直立划船:也可以用哑铃做这个动作。

用杠铃做能更好地控制动作。伸直臂持铃于身前,握距为10厘米。

然后保持杠铃贴近身体,慢慢向上拉起至鼻子的高度,还原。做这个动作时,许多人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也没有下放到底。

下放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伸展肌肉。提铃时注意控制节奏,保持躯干直立,使主练肌受到最大限度的 ,促其生长。

这个动作做3组,每组10-15次。 祝你成功!。

如何使三角肌后束快速发达????

你的训练方法有些不对啊,谁给你制定的?我可以保证没有一个人会对肩部肌肉做如此多的组数,包括世界顶尖选手,因为肩部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肌肉群,很多动作都要带到,你练那么多组不利与其他机群的训练,比如推胸,不知道你是什么水平的运动员,如果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话,还可以承受,再补充些营养,如果是初学者就完了。

而且练太多不利与恢复,又影响下个训练日的进步,一个星期练两次足已,你是健美运动员吗?后束的训练有俯身飞鸟,还有一个动作就是坐姿俯身前平举,但是不是垂直的平举,带有一点飞鸟的动作,这个动作效果很好,有点象青蛙,呵呵QQ1707428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932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