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发力技巧有哪些要领

八极拳的发力技巧有哪些要领,第1张

  八极拳的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同时八极拳也有一定的发力技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极拳的发力技巧,希望你们喜欢。

  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 其它 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发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发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发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发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发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发”,也就是通常练 武术 讲的“寸劲”、“爆发力”,但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发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发力。所以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 总结 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发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八极拳的发力特点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发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发力是整体发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发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发动,充分激发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发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

 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

 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其过程的柔顺和发力的刚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劲力刚柔相济的特点,柔顺的过程为发力的刚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种刚柔相济的劲力使得八极拳的招式在应用时能够虚实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实可虚,不发力为虚,发力即为实,不到位为虚,到位后即变为实,因此可使人虚实难辩,真假难分。

 四是以气促力、简捷实用。八极拳在发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发出督透之劲。此劲后续极强,就向大海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直透体内,伤及五脏六腑,使人无法抵抗。人在受到打击以后,外面没感到怎么样,而内脏却似翻江倒海般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伤”。

八极拳的习拳问题

 八极拳的发力对整体协调性要求很高,其细腻之处也很多,因此在练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明,二是片面理解,三是急于发力,四是劲力不合。

 要领不明是指对发力的要领无法正确理解,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由于是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讲授,而形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顽固的,别人的忠告是很难听进去的,所以最后练出来的就不是八极拳的劲力了,就象武术界人们常说的“练的是八极拳的架,不是八极拳的劲”。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克服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心向有名望的老拳师请教,如果向连自己老师都非常尊敬的老拳师请教就更好了,请教时要真心诚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诉你,得到有 经验 老拳师的指导后,要细观察,从中悟出道理来。

 片面理解是指对发力的要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致使发力时在某一个侧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其它方面则违背了拳意要领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极拳是取八方极远之意,但有的人在练习发力时只有一方极远,还有的每在发力时肢体放过了头,好像是达到了极远,但发力力点不明,整体不是爆炸劲,也失去了八极拳的真意。

 急于发力是指虽然知道了正确的要领,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在整体还没有和顺的情况下,急于在动作中发出劲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八极拳的劲力刚猛,总觉得不发力不足以体现八极拳的特点,从而急于发力,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劲力僵硬、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碍了正确劲力的形成。虽然勤修苦练,功夫没少下,但还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克服的 方法 是不要急于发力,要在慢练中仔细体会要领,使要领自然地溶于动作中去,然后逐渐尝试发力,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劲力不合是指发力时达不到六合的要求,整体不协调,也就是老拳师讲的“打的不整”。所谓“整”就是整体发力,也就是合。劲力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二是跺脚与发力脱节;三是缺乏竖颈、顶顶之力;四是后手与前手劲力不等,后手向后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坠劲,身体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等等。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师一一纠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师兄代劳,习拳者关键是要用心领悟,认真改正,才能逐个克服毛病。

八极拳的练习方法

 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首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发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发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发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发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1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

2 吴式开门八极拳的名释与原理

3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4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5 打台球发力技巧

八极拳拳谚有云:“真功夫在拳外”。其释有二:其一,凡术至高阶则为艺。技击之术至高阶则称武艺,乃武学之艺术(习武人则谦称为练把势)。生而诸艺术皆相通且互相增益,故而诸如兵法、哲学、物理、天文、儒学、医学,乃至舞蹈等等,皆可为武术之用。其二,“著绝艺者积功而成”,以告诫八极拳习练者,除精通各套拳路外,尤须精通基功。其中尤以内养功及循序汽车进为要,如是习练可增功力,以免出偏,万望习者及练家慎之,再慎之。

一、调养功

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法,可宁心平肝壮肠胃,固肺养精,其方法有如下几种:

1数息功:

直身站立,两手叉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眼微闭,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抵上腭,随呼吸意守丹田,抛却一切杂念。一呼一吸为一数,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运动内脏,以资健康。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卧)法等。呼吸次数自四十九次起逐渐增加。

数息功中可觉有真气自丹田冲冲下(或用意稍稍引之),过会阴,搭下鹊桥(轻提肛),上尾闾、夹脊、玉枕,至泥丸稍停;继而下上鹊桥(舌尖轻抵上腭),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少停,如是称进阳火,正转九次,再逆转(称退阴符)六次,收功,此为小周天。

经上阶段习练后,可进阳火三十六次,退阴符二十四次。

经上一阶段达熟练后,则进阳火二百一十六次,退阴符百四十四次。

http://www56com/w80/album-aid-7807477html

1、起势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2、左右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右脚跟前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2)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前额,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右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4、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

5、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6、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9、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10、云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11、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14、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16、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18、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19、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20、闪通背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23、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24、收势

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扩展资料:

练习要点

1、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2、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3、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4、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参考资料:

-简化太极拳

先告诉你,八极拳的功法练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完全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现代搏击训练体系的角度去看,效率是比较低的,给你有个心理准备。

如果你只是为了在女孩,在同学或长辈面前炫耀,我劝你别学,首先八极拳里没有那种霹雳旋风腿,鹞子翻身,双龙出海等又炫,又酷的招式。之所以这个拳种知名度低,和他的架势简单,缺少观赏性,练法枯燥是有关联的。

还有,小架不是告诉你姿势就能学的。每个动作都有他的作用和练法……除非教你的人不负责,只用很短的时间教你个花架子。

最后要说,遇到个好的老师是很至关重要的。我就是跟着民间老师学的八极拳(没花钱^_^)。他教的很用心,真心希望这一拳种能发扬光大。遇到他是个缘分。他是沧州本地人,至于有没有上谱,哪一派的我就不说了,免得惹事。

八极拳桩功的好处是多样的,最基础且首先要学的桩功是两仪桩。以此桩功为例,首先得到的好处是固下盘,通过蹲身坐胯(收尾骨,两侧胯骨向前顶向外展,身体像是坐在腰胯之上)和固定脚步的摆放位置来形成八极拳要求的沉坠力,同时体会双脚抓地的感觉。

然后是松肩,松肩即是桩功的要求也是桩功训练能达到的效果。八极拳的两仪桩要求双臂形态如同“怀抱婴儿”,初学者保持这个姿势三五分钟就会感觉肩臂肌肉酸痛难忍,这就迫使练习者找到松肩的感觉。只有肩部放松了,重心才能沉下去,才能最终找到拳法里要求的肩与胯合的练功要领。PS:肩与胯合对于习武者十分重要,只有肩和胯的运行频率和路线一致,才能发挥出身体大节的整体力量。同样的还要做到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三大要求就是拳法里说的外三合的内容。

两仪桩的另一大好处是锻炼八极拳的核心爆发力,即八极拳里需要用到的肌肉群的力量。许多八极拳练习者通过站桩都能体会到身体里的“气感”,像是感觉有一股内气在丹田里汇聚或者从双腿开始贯穿周身等,其实这种感觉是由于站桩过程中锻炼了日常活动中难以锻炼到的肌肉部分的原因,所谓的“气感”其实都是相应位置的肌肉得到刺激从而反馈的神经信号。桩功就是要将身体平常很少用到的肌肉群锻炼的强健有力,在攻击时发挥出八极拳所要求的劲力,同时提升身体强度。PS:关于这点,其实每一种格斗技和体育运动都有其专门要求的肌肉类型,可以观察下拳击、自由式摔跤、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不同类别格斗家的身材。相应的,八极拳也有其要求的独有身形条件,是可以通过拳法和功力训练得到的。

另外,八极拳里的所有桩功都起到固定发力出招时的身体形态的作用。比如八极拳小架里的每一个动作在打完后都可以保持定式不动(所谓的蹲小架就是其中一种方法),让习练者熟悉这一招发力时的身体感受和身体形态,也就是熟悉劲力和架子。这是因为拳法里的动作是生活中很少运用到的,一般人的身体肌肉对这些动作没有形成记忆,习武者需要通过静桩和动桩的方式将拳法里的发力模式形成肌肉记忆,以便在实战中随时发出八极拳的威力。PS:举一个别的格斗技的例子,拳击馆的教练会让学员在练习出拳时保持击中姿势不变,站一会儿,这也是在让学员体会出拳发力时的身体形态。因为只有正确的身体形态才能保证打出的力集中不分散。用中国武术里的话说,就是只有架子正了,劲力才纯。

纯手打,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金刚八势

二、六大开三

三、八极拳小架

四、大小劈挂掌

五、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六、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七、器械有:

1.六合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子龙枪。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 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5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八、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六合枪、单刀拐进枪、 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49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