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饱满的小腿三头肌是怎样一种体验?

拥有饱满的小腿三头肌是怎样一种体验?,第1张

经常去踢球就是去踢足球,然后经常的跑步,腿部的肌肉就会非常饱满,非常饱满,只能说在穿衣服方面会更多的能够抢衣服撑起来给人一种情,便有力量的感觉。如果说长期不锻炼,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慵懒的没有力量的。所以无论是踢足球还是打篮球,还是说去跑步,只要你去运动都能够提升自己。经常运动的人,他给别人的一种走路方式,给人带来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跑步是一种常见的有氧运动,正确的跑步姿势可以锻炼人体的下肢肌肉、上肢肌肉以及臀腰部肌肉。

1、下肢肌肉。跑步主要就是下肢运动,跑步的过程对小腿腓肠肌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锻炼作用,还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回流。

2、上肢肌肉。正确的跑步姿势要求人在跑步过程中自然地摆动双臂,该动作可以有效的锻炼胸廓肌和肱三头肌,还能减轻下肢和躯干部位在运动时的负荷。3、臀腰部肌肉。臀部和腰腹部是人体的核心部位,核心肌肉稳定有助于身体的力量传导,跑步对于腹直肌、臀大肌都能起到锻炼作用,还可以塑造体型。

正确的跑步姿势:抬头看前方,肩膀自然放松,背部直立,挺胸,手握拳头,手臂自然90度摆动,呼吸有规律,一步一呼,两步一吸,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最大化跑步的效果。控制跑步速度。锻炼需要耐心。

很多人在跑步开始的时候充满了自信。有些人跑得太快,最后失败了。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可以先慢跑,然后在跑步的前几分钟逐渐加速,最后停止慢跑。

跑步动作要领:保持头部和肩部稳定。保持你的头一直向前,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向前倾斜,眼睛盯着前方。适当放松肩膀,避免胸部。摆臂要以肩为轴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幅度不要超过身体中线。

手指、手腕、手臂要放松,肘关节角度90度左右。抬起你的肘部,摆动你的手臂。两臂准备开始姿势一前一后,尽量抬高后摆臂的肘关节,然后放松前摆。随着运动的加速,它越升越高。

 跑步这种运动非常方便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健身运动的时候都会选择跑步来作为自己的运动项目。那么,跑步能锻炼那些肌肉呢?这个问题对于经常跑步锻炼的人而言肯定是了解得比较多的。因为很多人在跑步后,发现自己的很多肌肉都变发达了。

 能锻炼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腿部各肌群!长期跑步的话,最关键的是能够加强心肺功能!长期跑步会使心肌增强,使心脏功能更好!比如说,以前你的心脏每分钟收缩75次,长期跑步之后心脏每分钟收缩68次!这就说明长期跑步使你的心肌增强了,你的心脏每次收缩所泵出的血量增多了,所以减少了单位时间内收缩的'次数!还有你的肺功能也会增强!

 大腿肌 :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股四头肌是前外侧群肌肉之一,它包括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前外侧群还有人体中最长的肌肉之一的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

 后群的肌肉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内侧群的肌肉有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小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包括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四长伸肌三块;外侧群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后群分浅、深两层;浅层 有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深层 有4块肌:国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跑步能锻炼那些肌肉,这主要看很多人的跑步方式。因为有些人跑步一般是快跑,有些人则是通过慢跑,那么,慢跑快跑锻炼的肌肉部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上面说的,然后看看自己锻炼到了自己的哪些肌肉部位。

跑步锻炼有哪些方法

 跑步锻炼有哪些方法,跑步锻炼对人们的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通过跑步的方法来锻炼身体,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跑步锻炼有哪些方法,一起来看下吧。

跑步锻炼有哪些方法1

  如何落足才能跑得轻松

 根据落地方法,跑步可分为前足跑、后足跑和中足跑3种。前足跑是脚趾骨早于足跟着地,期间小腿三头肌产生离心收缩,有利于后期蹬地发力。这样的着地方式一般在短跑或百米冲刺中常见,对跑者的速度及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后足跑为足跟早于脚趾骨着地,膝关节由伸直位过渡到屈曲位,股四头肌产生离心收缩,因此对膝关节产生较大负荷,不利于后期蹬地发力,相对跑步速度较慢。中足跑为足跟和脚趾骨同时着地,也就是脚掌着地,相比后足跑减少了对膝关节的冲击,同时也降低了对小腿后肌群的力量需求。速度介于后足跑与前足跑之间。

 中长距离跑步训练或参加比赛,通常采取前足跑或中足跑的方式;以慢跑形式健身,通常采用中足跑和后足跑的方式。腰椎活动度较小或腰椎存在骨关节疾病的人群,建议采用足跟落地的后足跑;长跑爱好者或没有腰椎问题的人群,建议用前足跑的方式。

 后足跑有更大的腰椎活动度,能更大程度减轻冲击影响,但其有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用力不当可能造成下肢应力性骨折。前足跑与中足跑的`触地时间较短,对膝踝等关节的压力小,但时间久了也可能产生跟腱炎、跖骨骨折等一系列足部疾病。不过,触地类型受速度、距离以及跑者本身肌肉力量的影响,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落足时步子过重、步伐过大。

 选好了落足部位,也要选对地面,两者的受力是相互的。能跑塑胶跑道最好,条件不够的话就选柏油路。水泥路太硬,对膝盖压迫大,不建议在上面跑步。如果跑者体重过大,最好还是选塑胶跑道。

 跑步是一门学问,最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头和肩

 跑步动作要领--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动力伸拉--耸肩。肩放松下垂,然后尽可能上耸,停留一下,还原后重复。

  2、臂与手

 跑步动作要领--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

 动力伸拉--抬肘摆臂。两臂一前一后成预备起跑姿势,后摆臂肘关节尽量抬高,然后放松前摆。随着动作加快时越抬越高。

  3、躯干与髋

 跑步动作要领--从颈到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动力伸拉--弓步压腿。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同宽,身体中心缓慢下压至肌肉紧张,然后放松还原。躯干始终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动作要领--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动力伸拉--体前屈伸。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躯干缓慢前屈至两手下垂至脚尖,保持一会儿,然后复原。

  5、大腿与膝

 跑步动作要领--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动力拉伸--前弓身两脚站距同髋宽双手放在头后从髋关节屈体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头肌感到紧张。

  6、小腿与跟腱

 跑步动作要领--脚应落在身体前约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小腿不宜跨得太远,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劳损。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落地时小腿应积极向后扒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另外,小腿前摆方向要正,脚应该尽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可在沙滩上跑步时检查脚印以作参考。

 动力伸拉--撑壁提踵。面向墙壁约1米左右站立,两臂前伸与肩同宽,手撑壁。提踵,再放下,感觉小腿和跟腱紧张。

  7、脚跟与脚趾

 跑步动作要领--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正确的落地时用脚的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动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脚跟,上体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给踝关节压力直到趾伸肌与脚前掌感到足够拉力然后抬臀后重复动作要有节奏,缓慢。

跑步锻炼有哪些方法2

  跑步锻炼的好处有哪些

 1、保持良好视力,每周跑35英里(约56公里)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视力退化的几率比每周跑10英里(约16公里)的人低54%。保持正常血压,每周跑10英里(约16公里)的人比每周跑不超过3英里(约48公里)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低39%,患高胆固醇的几率低34%。

 2、增强生理机能,每周燃烧至少3000大卡(相当于跑步5个小时燃烧的热量)的人比其他人患严重勃起功能障碍的几率低83%。锻炼骨骼,在所有有氧运动中,跑步强壮骨骼作用的最明显。美国密西西大学的研究员在比较跑步爱好者和自行车爱好者的骨密度时发现:63%的自行车爱好者呈现较低的脊椎和髋部骨密度,而在跑步爱好者中,这一比重只占19%。

 3、思维敏捷,研究人员以一组英国人为对象进行了一项调查,被调查者一天进行了锻炼另一天没有锻炼。参与者都反映进行锻炼的那天犯的错误较少、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效率更高。头脑更灵活,研究表明,少年时锻炼较多的妇女比不锻炼的妇女患老年痴呆的几率要低。

 4、睡的香,失眠的人锻炼后17分钟就能入睡,而不锻炼的时候要花38分钟才能入睡。而且锻炼后他们的睡眠时间也比平时延长了1个小时。鼾声少,研究显示,每天进行1小时锻炼的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也比其他人低18%。这说明适量的运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1、头部:视线正时前方,头部不要前探或后缩;

2、肩膀:肩部轻松垂放,不要怂着肩跑;

3、胸膛:挺起胸膛,身体正直,避免含着胸跑;

4、手臂:手肘弯曲成90度,遵循“前不露肘,后不露手”的原则,不要左右摇晃摆动;

5、双手:双手放松握拳,手指轻轻触碰到手掌即可;

6、躯干:脊背挺直,保持身体中轴稳定,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过大;

7、髋部:髋部、腰部不要扭动幅度太大,减少受伤几率和能量消耗;

8、膝盖:脚掌落地时膝关节要略微弯曲,减小骨骼间冲击;

9、脚踝:保持脚踝放松,尽量不要过分外翻或内翻,以免增加受伤风险;

10、脚掌:小步距,高步频,让体重迅速转移到着地的脚。

扩展资料:

跑步新手常见的一些错误技术动作:

1、脚跟先着地。

跑步时脚跟着地相当于给你自己刹车,由于脚跟先着地时的着地点一般是在身体重心前面,这样的动作会使你要重新启动而消耗更多的能量,不能利用身体向前的惯性动力,同时还会大大增加下肢各关节的负荷力。

2、身体后倾。

正常良好的跑步姿势是整个身体微向前倾,而不是弯腰,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腰部,少受损伤。

3、“坐着”跑。

如果在跑步时腰臀提升不够的话,腿部向前后的伸展很难做到位,这样应该有的膝部抬起就很难做到,进而造成足弓的弹力下降,主要依赖股四头肌的发力,而大腿后群肌和小腿三头肌发力不够全面。

4、钟摆腿。

由于大腿后群肌肉参与发力不够,造成脚抬离地面不够,因此膝关节也随之抬高不够,后果就是步幅过小,看上去像是直着腿在跑步,这会增加大腿后群的负荷和各个关节损伤几率。

人民网-你会跑步吗: 什么才是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步可以锻炼弹跳能力,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狭义指篮球、跳水运动员在跳板、跳台起跳时两腿做蹬伸动作与躯干和两臂配合所爆发的一种力量。它使运动员向上运动。

综合的针对全身的力量训练是增长弹跳的基础,就是要注重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针对于下肢的力量训练应以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为主,因此,必须在半蹲、提踵、全蹲、负重硬拉、延时下蹲和坐式蹲起上多花工夫,并要熟悉这些动作的运用方法,这样才能增加你的弹跳能力。

锻炼方法:

第一项:半蹲跳

1、开始时,半蹲至水平的位置,双手放置于前。

2、向上跳离地面。 当在空中,你的双手需放在后面。

3、着地时,完成一次。

第二项:抬脚后跟

1、首先,找个梯级或一本书来垫脚,然后只把脚尖放在上面,脚跟不得着地。

2、脚后跟抬到最高点。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

第三项:换脚

1、找张椅子来, 把一只脚放上去,呈90度。

2、尽全力的跳开, 在空中换脚,在放在椅子上。

3、重复2,将原起跳的脚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

第四项:纵跳

1、双脚放直, 与肩同宽,"锁紧"膝盖。

2、只用小腿跳, 只能弯曲脚腂, 膝盖尽量不弯曲。

3、到地时,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

第五项:脚尖跳

1、将脚尖抬到最高点。

2、用脚尖快速起跳, 跳时不必太高。

扩展资料:

影响弹跳力的因素:

一、形态角度

人体形态是弹跳力的基础,有良好形态的人弹跳能力有较大的潜力:

1、小腿细长,腓肠肌线条清楚,活动距离大,踝关节小,踝腕细,跟腱两侧对称。踝关节活动范围,尤其是屈伸角度大,足弓高;

2、膝关节髌骨前突隆起大,胫骨粗隆高,大腿肌群变化比例小,臀部肌肉上提,骨盆底角小窄;

3、肌肉弹性好,紧张状态硬度大,放松状态软。坐高、身高指数小,肩宽腰围适中,背肌发达,脂肪少而分布均匀。髋、腰、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大。

二、生理角度

全身有数百块肌肉参与躯体的随意运动,而每块肌肉都挥发这不同的作用,肌肉力量是弹跳力的关键主导因素。

肌肉力量的提高是以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充分协调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用力动作的条件反射结果。从解剖学角度看,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因素包括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初长度、肌纤维类型等等。

其中决定肌肉力量大小最重要的就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绝对肌力取决于该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愈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就可能愈大,同样的,衍生而出弹跳力就越强。

除此以外,肌肉的初长度对肌力大小也起到关键性作用。这表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增加或弹性拉长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程度就越大,肌力也就越大。

三、生物力学角度

无论是哪一类弹跳能力,其最后的起跳方式基本相同,正确认识人体动力系统的特征对我们充分利用动力系统的规律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弹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人体各主要环节弹跳高度的影响:

人体各环节对弹跳高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各环节对弹跳高度的贡献率却有所不同。

2、主要环节角度对弹跳高度的影响:

双脚助跑起跳时,最有利于弹跳高度的环节、角度却基本相同。

-重视“跳跃”运动 跳一跳身体才更好

-弹跳力

-跑步

在我们跑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小腿抽筋的问题,轻微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一下就能缓解,而严重时,甚至没有办法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小腿后群肌主要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即小腿上部隆起的小腿肚,其作用是屈踝关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蹦脚尖。

而在跑步中,我们的小腿肌起到蹬地的作用,因此长时间的跑步会出现抽筋的情况,而具体的说,导致抽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电解质丢失过多。人体在运动时的热能代谢比安静时增加10~20倍,产生大量热量。

其中一部分用于肌肉活动,另一部分用于转化为热能,使体温升高,若机体不能及时地充分散热,体温过高会使身体机能代谢发生紊乱,甚至损伤脏器。

所以体温升高时机体反射性地大量排汗以散发热量,汗液中就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电解质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丢失太多,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因此做动作时易发生肌肉抽筋。

第二点,肌肉控制动作时间过长。腿部的练习有很多控制动作,肌肉在持续性的收缩,或收缩速度过快而放松时间太短促,而引起肌肉抽筋。

第三点,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身体疲劳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疲劳的肌肉往往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有所改变,肌肉中有大量的乳酸堆积,乳酸不断地刺激肌肉,导致肌肉抽筋。

因此,当身体疲劳时,特别是肌肉局部疲劳状态下进行剧烈运动或者做一些突然肌肉紧张用力的的动作,就容易引起肌肉抽筋。

那么在锻炼过程中出现抽筋了该怎么办?如果是不太严重的肌肉抽筋,只要以相反方向牵引抽筋的肌肉。

一般都可以使其缓解。牵引时切忌用暴力,用力易均匀、缓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

小腿肌肉抽筋时,可伸直膝关节,同时用力勾脚尖。屈拇肌和屈趾肌抽筋时,用力勾足和足趾。此外,还可配合局部按摩,用重手法按压和揉按,使抽筋得到缓解。

同时,为了预防肌肉抽筋的经常发生,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电解质。并在运动过程中学会放松。

不要过度疲劳,或者过于紧张,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和伸展运动,尤其是容易抽筋部位的伸展。其次,还要注意避免腿部过度着凉或较长时间的着凉,也就是注意保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75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