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新生儿臂丛神经被医生拉断,导致的后果有多严重?

河南一新生儿臂丛神经被医生拉断,导致的后果有多严重?,第1张

臂丛神经的损伤会造成身体和神经系统非常严重的伤害,会影响身体的感觉器官障碍,以及身体器官组织的运动和协调。

臂丛神经损伤后会造成哪些危害?

臂丛神经是主要的神经丛。传递功能是控制上肢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臂丛神经损伤分为轻度和中度和重度,也分为不完全损伤和完全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臂丛神经损伤会导致肌肉张力障碍。手臂的某些肌肉,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手腕和手指的运动以及拇指的姿势都会受到影响。臂丛神经损伤可导致感觉减退或感觉障碍发麻,如拇指、无名指、上臂、上臂感觉减退。约20%的臂丛损伤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神经系统损伤后,他们不能移动或移动很差。他们感觉不好。他们还伴有手臂疼痛,可能是手部疼痛、上臂疼痛和上臂疼痛,称为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疼痛。这种疼痛很难消除。药物和脊神经电刺激的实际效果不好。特别是如果病情严重,应进行手术。脊神经后根进入髓区切开术可完全解决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疼痛。

臂丛神经损伤后是否可以自愈?

臂丛神经从第五至第八颈椎及其第一腰椎的神经根传播,然后分布在人的上臂、主体和背部的部分肌肉上。臂丛神经从脊柱的神经根传播后,行走到锁骨下动脉的后上侧,然后进入腋窝,然后从腋窝传播到内侧束,两侧束和后束。它的两侧束支配肱二头肌的上臂肌肉和胸部肌肉的一部分。内侧束可以控制拇指、无名指、中拇指和鱼际肌。此外,统一的神经将继续传播支配小拇指和环指的部分肌肉。后束包含腋神经和桡神经,可以支配一些背部肌肉和一些以肘部、肘部和手关节为主题的肌肉。产生臂丛神经损伤后,患者上臂的主要功能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移动来修复。臂丛神经损伤一般不能自行恢复。根据受损的神经系统和位置,臂丛神经损伤的症状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如果患者的臂丛神经受损,即桡神经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臂和上臂两侧麻木的情况。

1873年,法国人兰维尔(Ranuier)将骨骼肌纤维分为红肌和白肌,发现红肌收缩较慢,白肌收缩较快。酶组织化学法研究将红肌确定为Ⅰ型,白肌确定为Ⅱ型,根据肌纤维电镜下线粒体密度的不同,结合酶组织化学法,红、白肌之间还有中间型。根据肌球蛋白ATPase对酸碱的稳定性不同,分别将肌纤维分为Ⅰ型、Ⅱa型和Ⅱb型。近年用基因克隆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发现许多新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纤维类型。在大鼠膈肌中发现有生理特征介于Ⅱa型和Ⅱb型之间的ⅡD型纤维。

肌纤维类型的形成与胎儿后期和婴儿早期神经支配有关。但胚胎期去神经支配的肌组织,仍能形成多种类型的肌纤维,表明肌纤维类型的形成还有“内在因素”起作用。这个“内在因素”经研究证实可能是“成肌细胞(Mb)谱系”。成肌细胞谱系与包括神经支配、激素调节、负荷、电刺激等在内的外在因素共同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形成。肌纤维形成过程中,成肌细胞(Mb)先转变为肌小管(Mt),然后

分化为各种肌纤维。用逆转录病毒标记单个成肌细胞,使其克隆,植入肌肉中可形成多种类型肌纤维;但体外培养只能形成单一纤维类型。表明出生后“成肌细胞谱系”与神经、激素、中间代谢产物、运动负荷等均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形成。多种肌纤维类型的存在及其时空分布,是肌纤维类型功能差别的生物学基础,是肌肉适应人体不同运动状态的结果。 1960年,有学者通过交换大鼠快慢肌的神经支配,发现肌纤维类型发生改变。我国生理学家冯德培[2]、朱培闳[3]等于20世纪70~80年代后期,用大白鼠作神经交叉支配实验,把支配比目鱼肌(慢肌)的慢神经用来支配属于快肌的伸趾长肌,支配伸趾长肌(快肌)的快神经改为支配慢肌,结果发现,慢神经发放的低频冲动使伸趾长肌肌纤维类型明显转变为慢肌,而比目鱼肌纤维类型变化不大。

为使骨骼肌替代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肌,需要对骨骼肌的耐疲劳性进行改造,最常用而又有效的方法是慢性电刺激。对7只家犬[4]背阔肌以2Hz的频率电刺激8周后,电镜下发现,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朝向慢肌发展,线粒体含量明显增加,肌糖原颗粒的数目也显著增加,Z线变宽,强M线增多;Ⅰ型纤维由对照侧的3816%±618%上升到实验侧的9813%±211%,而Ⅱ型纤维由对照侧的6413%±710%下降到314%±411%。对4只家兔[5,6]背阔肌以电刺激4周的结果与此相似。实验还观察到部分Ⅰ型纤维电刺激后,肌纤维中有氧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的光密度由010742±010028显著上升为011134±010031。琥珀酸脱氢酶的增多,标志着肌纤维有氧代谢旺盛,是红肌纤维的重要特征,表明肌纤维易转变为慢肌纤维。大量的骨骼肌纤维较易朝红肌纤维变化,可能与快肌球蛋白重链(MHC)易受糖皮质激素影响发生大量降解有关[7,8]。降解后的MHC被慢肌球蛋白重链取代。 速度和力量的肌纤维基础是白肌。肌肉中,白肌纤维数量多,速度和力量性项目的成绩就好。由于快肌纤维达最大紧张度时间较短,一般只需20ms,而慢肌纤维则需65ms。所以高频刺激下的肌肉,首先募集的是快肌纤维,得到发展的主要是快肌纤维。EMS(Electromotorstimulation)技术主要是加快刺激频率,使肌肉快速募集快肌纤维参与收缩,因而可用于发展力量和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白肌纤

维。EMS技术消耗白肌纤维中的能源。肌纤维在刺激后的恢复期内,能源物质、自身结构发生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大。常用的调制波频为50~75Hz。我国王保成等将72名普通男性大学生分为3组以研究EMS技术与传统的抗阻练习对下肢爆发力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EMS技术仅刺激股四头肌,对下肢爆发力和速度的影响就可与传统的抗阻练习法相比。若再对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等施以EMS,其效果将大大超出传统的抗阻练习。将EMS技术用于刺激铅球运动员的原动肌,对股四头肌和肱三头肌每天电刺激,10d后股四头肌力量增长2010%,肱三头肌力量增长2318%。美国十项全能选手吉姆·施鲁尔,每周3次,每次20min,12个月后,下肢力量增长150%。

首页体育科研新发现权威发布通知公告体质数据科学健身指导健康知识园地科普视频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健身指导 > 肌力及肌耐力

力量训练常用的手段、方法及生理机制总结

发布日期:2020-03-17 访问次数:15343

常见力量训练手段

1负重抗阻练习

如运用杠铃、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械。可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是训练最常用的手段。

2对抗性练习

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对抗性练习不需要任何训练器械及设备,又可引起练习者的兴趣。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

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

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或坐、或卧、或立)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有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

7电刺激

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电流强度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即肉体既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常用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机理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

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可分为向心克制性及离心退让性两类工作形势。

1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肌肉在做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时,肌肉长度逐渐缩短,所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练习时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掌握好发挥最大肌力的关节角度,可得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试验表明,肌肉做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比肌肉做向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40%。股四头肌做离心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是做向心收缩时所承受负荷的两倍。

由此,人们利用离心收缩的原理创造了“退让训练法”。肌肉退让工作是指肌肉在紧张状态中逐渐被外力拉长的工作,即肌肉的起止点彼此相分离方向移动,故又称离心工作。如用杠铃做的两臂弯举中,当臂部积极用力将杠铃往上举起后,在用手抵抗回降动作慢慢地将杠铃放下就属于此种性质的工作。

与向心力量训练相比,退让训练能克服更大阻力,更有效地发展“制动力量”,这是因为离心收缩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做离心收缩练习时,动作要慢,所需时间应比向心收缩的时间长一倍左右。

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

但是由于肌肉紧张,血管封闭,肌肉中血液循环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暂时中断,因而工作努不能持久。

运动员完成静力练习时常常憋气,憋气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最大力量。如运动员背肌力量在吸气时可达到119公斤,呼气时为127公斤,憋气时,可达到133公斤。

但是,运动员憋气时间过长,会使胸内压升高,肺的血液循环恶化,从而可导致脑贫血,产生休克。所以在练习前应先做几次深呼吸,并应注意控制憋气的时间。憋气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如负荷强度为100%时,憋气的时间为2~3秒;负荷强度为80%~90%时,憋气时间为4~8秒;负荷强度为60%~70%时,憋气时间为6~10秒。

一次训练课的静力练习时间不应过长,冬季训练中高水平运动员可达半小时。夏季比赛起,为保持已有力量水平,每次训练5~10分钟即可。

静力练习应与动力练习结合起来,可按照1:5的比例安排练习。

等动收缩训练

等动收缩训练由美国李斯特尔等人于1967年创立。等动力量训练在特制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静力性力量)和等张(动力性力量)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

美国霍·西斯尔对等动力量训练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经过八周训练,等动力量训练组最大力量提高了472%,而等张力量训练组与等长力量训练组仅分别提高286%和131%。

超等长收缩训练

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如跳伸等练习。

超等长收缩的优点在于,在做离心收缩工作时,肌肉被迅速拉长,它所受到的牵张是突然而短促的,肌肉各个牵张感受器同步地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高度同步,强度大而集中,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时参与工作,使肌肉产生短促而有力收缩。

超等长练习与其他力量练习相比,更接近比赛时人体的运动形式,肌肉发力突然,技术结构相似,传递速度快,因而可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完成超等长练习时,肌肉最终收缩力量的大小主要是由肌肉在离心收缩中被拉长的速度快慢所决定的,而不单是由肌肉被拉长的长度决定的,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

循环训练法

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

如:手握轻杠铃片(哑铃)做双臂前后绕环、摆臂+肋木举腿+连续跳绳+手扶肋木腰弓起+连续快速摆髋+快速轻杠铃卧推+连续快速半蹲起+向前跨步跳。这样做可使上下肢、前后肌群和大小肌群的用力搭配在一起,一次课做3~5组,组与组之间可以慢跑作为间歇。

电刺激练习

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是一种被动肌肉力量练习法,具体方法是将电极放置于要练习的肌肉群表面,通过电刺激使肌肉被动产生收缩。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同时肌肉损伤的可能性也较小,除用于一般增加肌肉力量外,特别适用于肌肉损伤后的康复练习。

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需要有专门的电刺激器,用电刺激方法发展肌肉力量时,最好与动力性练习方法结合使用。

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

一、动静结合法

其方法是把动力练习和静力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先动后静。即先做动力练习至极限,而后固定在需要锻炼部位的角度上静止用力6-8秒,可练2-4组。例如:动静结合的弯举(发殿肱二头肌)先用60-70%的重量做6-8次,而后固定肘关节使上臂和前臂的夹角成90度,坚持6-8秒,做2-4组。

二、克制退让结合法

用动力练习(克制性收缩)重复5-6次,做不起来后再做2-3次退让性工作。这样的结合能使肌肉得到更深的刺激。

三、先衰竭法

这是目前增大肌肉围径的有效方法。其做法是。要想发展那块肥肉,先选择只发展这块肌肉的局部肌肉练习来训练,做6-10次直到疲劳,使其衰竭,然后在3-5秒之内跑向另器械,做一个以发展这块肌肉为主的综合肌肉群练习,用79%的重量做到极限,这样交替训练4组左右,肌肉会感受到极大的刺激。

据研究,这样能有效地刺激肌肉生长,促进其发育。举例如下。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胸大肌的方法:

发达胸大肌的局部有效练习是仰卧飞鸟,而发达胸大肌等综合肌群的练习是宽握卧推,它除了发展胸大肌外,还能发展肱三头肌、三角肌前部和前锯肌。如将仰卧飞鸟和卧推结合起来举行训练,则效果会比单纯练一样要好。

其方法是:运动员先用只能举6-10次的重量做仰卧飞鸟练习,直到起不来,紧接着跑到卧推架前用事先准备好的60-70%重量做卧推,尽力举次数,直到起不来算一组,共做4组左右,累计总运动量为8组约50次左右。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三角肌的方法:

发达三角肌的局部肌肉练习是各种方向的平举,如前平举主要发展三角肌前束;侧平举(掌心向下)主要发展三角肌中束;后斜举主要发展三角肌后束。

发达三角肌的综合练习则是颈后宽推,这个练习既能发展三角肌,还能发展肱三头肌,对胸大肌、前锯肌也有影响。为发达三角肌将这两个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训练,其效果会更好。

做法是;是动员先用只能举6-10次的重量做哑铃侧卧倒上举的练习。直到起不来,紧接着跑到放置在另一侧的杠铃前,用杠铃做宽握颈后推举(70%),直到一个起不来算一大组,共做4大组。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肱三头肌的方法:

发达肱三头肌的局部肌肉练习是各种臂屈伸如颈后臂屈伸、弓身臂屈伸等,而其综合练习是窄力量推,将这两种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训练效果比较好。

做法是:运动员先做颈后臂屈伸6-10次直到疲劳,然后迅速跑向深蹲架前拿起架上事先放好的杠铃(杠铃重量为自己最高重量的60-70%),连续举直到起不来,这样两种练习算一大组,共做4大组,肱三头肌就会很胀,刺激很深,只要营养跟得上肌肉就能得到很快的发育。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背肌的方法:

发达背肌的有效局部肌肉练习是负重山羊挺身,而发达背肌的综合练习则有弓身、直腿硬拉等。为了加深对背肌的刺激可以采用如下练法:先在山羊上做负重挺身6-10次直到挺不起为止,紧接着跑向深蹲架前肩负杠铃做弓身练习(或做直腿硬拉),直到疲劳。将这两个练习组合在一起训练4组,背肌就能得到很好的刺激。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股四头肌的方法:

运动员先做发达股四头肌的局部肌肉练习;负重腿屈伸,尽力做8次左右,紧接着做发达腿部肌肉的综合肌群练习;深蹲,也尽力做6-8次,这样交叉轮换做8组(4大组)约50次,股四头肌就会因刺激较深而发胀。

从理论上讲它符合极限负荷后的超量恢复的原则。这是因为肌体精疲力竭地负荷之后,首先功能能力大大减退,紧接着在恢复防疲肌体由适应一提高;超过它原有的水平;

四、先疲劳再重复法

先做综合肌肉群练习,紧接着再做局部肌肉群练习。如至少有四块肌肉参与的卧推,主要练习部分是胸大肌,肱三头肌在最大用力时并未最大限度地参与用力。根据先疲劳再重复的原则,首先练卧推(采用超组数法),然后,卧在板凳上持哑铃做飞鸟练习。

五、连续减重法

开始用较重的重量做到极限(8-10次);紧接着由同伴减低重量后再做到极限(4-6次人再由同伴将重量再减小,再重复做到极限(4次左右),如此连续做3组左右,一使肌肉极度紧张,得到最大的刺激。例如:仰卧推举(卧推)(80千克+70千克+60千克)/(8次+4次+4次)为一大组。又如;立姿弯举(35千克+30千克+25千克)/(12次+6次+4次)为一大组

六、连续加重法

其方法是先用轻重量做某一动作,轻松地完成练习后,紧接着加重练习使肌肉有所感觉,再加重做练习,一直到起不来为止,这种不断加强度、加深刺激的方法,提高了肌肉的鲜明度。

七、借力强行法(先实后虚重复法)

一在精疲力尽之后,还要借助于身体其它部位的附加力量,做几次不太规格的重复。 例如:直立弯举做不起来后,身体前倾然后向后摆动身体,两臂借助这个摆动顺势屈肘,坚持再做2-4次。

又如:卧推起不来后,立即做挺髋式卧推,用挺髋之力补充双臂及购大肌用力之不足,这样再坚持做2-4次,对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和前锯肌的刺激就会加深。

八、念动一致法

根据优秀运动员的实践得以练习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什么地方,想那块肌肉极为重要,这样会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卜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因此,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的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

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九、同类动作组合法

把发展同一群(或一块)肌肉的相类似练习采用不同器械、不完全相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集中依次练习,加深对该组(或该块肌肉)肌群的刺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80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