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知识点总结,第1张

诊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发热的分类: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不规则热。

2呼吸困难的分类: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血液性呼吸困难。

3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骨上窝,肋间隙在呼气时明显凹陷。见于喉部疾患,气管疾病。

4黄疸分类:阻塞性黄疸,肝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5问诊:是医生和患者或知情人通过交谈的方式,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诊治经过、既往健康状况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全面思考,提出初步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

6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过去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及生育史,家族史。

7主诉:患者就诊时最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8现病史的内容: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9基本检查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10触诊分类: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11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实音。

12特殊气味与疾病:呼吸气味:酒味→酒精中毒;大蒜味→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臭味→肝性脑病;氨味→尿毒症。汗液气味:酸性汗味→风湿热或长期服用水杨酸等药物;狐臭味→汗臭症;脚臭味→脚癣合并感染。呕吐物气味:强烈酸酵味→胃、幽门梗阻;粪臭味→肠梗阻或胃结肠瘘;痰液气味:血腥味→大量咯血;恶臭味→支扩并发感染或肺脓肿。脓液气味:恶臭→气性坏疽。

13一般检查内容: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全身浅表淋巴结。

14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 温(T),脉 搏(P),呼 吸(R),血压(BP)。

16脉压增大及其临床意义:脉压大于40毫米汞柱称为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高热。

17体型分型:无力型(瘦长型),超力型(矮胖型),正力型(匀称型)。

18常见的典型面容:急性面容 、慢性病容 、贫血面容 、肝病面容 、肾病面容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 、二尖瓣面容 、满月面容 、伤寒面容 、肢端肥大症面容、苦笑面容 、面具面容 、病危面容。

19被动体位和强迫体位:被动体位,病人不能自己调整和变换肢体和躯干的位置,见于极度衰弱和意识丧失者。强迫体位,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病人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称强迫体位。

20常见典型的异常步态:蹒珊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剪刀式步态,间歇性跛行。

21斑疹和丘疹:斑疹,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丘疹,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

22蜘蛛痣与肝掌: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 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

23淋巴结肿大:局限性淋巴结肿大,(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2)淋巴结结核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急、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链霉素过敏等。

24常见头颅异常:小颅:囟门早闭智力发育障碍,尖颅:矢状缝与冠状缝过早闭合、先天性疾患,方颅: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巨颅:见于脑积水,长颅:马凡氏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变形颅:变形性骨炎。

25上睑下垂:双侧:重症肌无力,单侧:动眼神经麻痹。

26闭合障碍:双侧:甲亢,单侧:面神经麻痹。

27瞳孔变化:缩小-虹膜炎症、有机磷中毒、药物(毛果芸香碱、吗啡、氯丙嗪等),扩大-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

28反射分类:对光反射、集合反射、调节反射。

29眼球下陷和眼球突出:眼球突出,双侧-甲亢、单侧-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病变;眼球下陷,双侧:严重脱水、单侧:Horner综合征。

30鼻窦: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

31舌:舌体肥大-肢端肥大,粘液性水肿,镜面舌-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草莓舌-猩红热,牛肉舌-菸酸缺乏,地图舌-核黄素缺乏,毛舌-衰弱,应用广谱抗生素。

32扁桃体肿大分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一度,超过咽腭弓者为二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三度。

33颈部的分区:颈前三角,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的区域;颈后三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34颈静脉怒张:30—45°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2/3称之。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

35甲状腺肿大分度:不能看出甲状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肿大,能看出甲状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肿大,甲状腺超过胸锁乳突肌者为Ⅲ度肿大。

36气管移位:偏向健侧-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偏向患侧-肺不张、肺纤维化、胸膜粘连肥厚。

38甲状腺肿大:甲亢,单纯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

39胸廓:正常胸廓-前后径比上左右径=1比15,两侧对称;病理胸廓-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鸡胸、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

40库斯莫尔呼吸,潮式呼吸,间停呼吸:库斯莫尔呼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式呼吸)-常见高颅压、脑炎;间停呼吸(又称比奥呼吸)-常见脑膜炎、颅内高压、中毒、尿毒症、临终前。

41触觉语颤(语颤):定义-被检查者发音→声波沿气管、支气管、肺泡→传到胸壁→用手触及的振动感。语颤↑—肺实变:如大叶性肺炎。肺巨大空洞:如肺结核、肺脓肿。肺组织受压:如胸腔积液上方。语颤↓-肺气肿,支气管阻塞,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气胸,胸壁增厚(水肿、气肿、脂肪过多)。

42叩诊音:清音,浊音,鼓音,实音。

43肺下界检查方法:平静呼吸时,分别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从上向下叩,由清音叩至浊音的点。

44肺下界的移动度:肺下界移动度(<4cm=减弱-肺组织弹性减弱如肺气肿,肺炎 ,肺萎缩,肺不张,肺纤维化等。肺下界移动度叩不出-胸腔积液、积气、胸膜粘连。

45病理性叩诊音:浊音或实音,鼓音,过清音。

46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特点,呼气强高长“ha-ha”;部位,喉、胸骨上窝背部 C6、7T1、2。肺泡呼吸音-特点,呼气强高长“ha-ha”;部位,喉、胸骨上窝背部 C6、7T1、2。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特点,吸气音与似肺泡呼吸音、呼气音似支气管呼吸音、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同;部位,胸骨旁1、2肋间、肩胛间区3、4胸椎。

47干啰音和湿啰音:干啰音意义-干啰音常是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湿啰音意义-湿啰音常为肺部与支气管病变征象。

48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为20-25cm。

49心尖搏动位置改变:心脏原因-右心室扩大、左心室扩大、双心室扩大;心脏外原因-肺或胸腔病变、腹部病变。

50负性心尖搏动:概念-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意义-心包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如粘连性心包炎;重度右心室肥厚。

51震颤:触诊时感到的一种细微颤动,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之一。

52异常心脏形态:靴型心-左心室扩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腰部明显凹陷,形似靴型。梨形心-左心房增大及肺动脉段扩张,心腰饱满、膨隆,称谓“梨形心”。烧瓶心-心包积液,心界双侧扩大,随体位而变化。

53房颤: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短绌脉。

54 S1和S2的区别:S1-心室收缩开始,二、三尖瓣关闭,音调较低,强度较响,性质较钝,历时较长01s,心尖搏动同时,最响部位心尖部。S2-心室舒张开始,主、肺动脉瓣关闭,音调较高,强度较S1低,性质较S1清脆,历时较短008s,心尖搏动之后,最响部位心底部。

55 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房室分离(大炮音)。

56钟摆律:心尖部第一心音性质改变,音调类似第二心音,心率快,心室收缩与舒张时间几乎相等,两个心音强弱相等,间隔均匀,有如钟摆的嗒声音,故称钟摆律。

57心音分裂:如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差别增大,在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成两个部分的现象。

58奔马律:由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性S3或S4 ,与原右的S1 、 S2组成的节律,在心率快时(>100次/min),极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奔马律是心肌严重受损病变的重要体征,它的出现和消失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9杂音机理:血流加速或血流紊乱产生湍流,使心室壁、瓣膜、腱索或血管壁发生振动所致。血液流速增快、瓣膜口狭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心腔或大血管间有异常的通道、心腔内有漂浮物、血管腔扩大。

60杂音的特性:①吹风样杂音常见于二尖瓣区和肺动脉瓣区,一般呈高调。柔和的吹风样杂音常为功能性;典型的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常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②隆隆样杂音为低调,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③叹气样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区,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特点。④机器样杂音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杂音如机器声样粗糙。

61奥夫尔杂音和格斯杂音:Austin Flint 杂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S1亢进、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递增型、震颤、开瓣音。Graham Steell 杂音-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即肺动脉扩张,P2亢进、递减性、吹风样、柔和。

62异常脉搏代表症:水冲脉-见于脉压增大;交替脉-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奇脉-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

63周围血管征:包括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肝颈静脉回流征。

64肝颈静脉回流征和毛细血管搏动征:毛细血管搏动征-见于脉压差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肝颈静脉回流征-见于:右心衰竭、心脏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65板状腹:腹壁紧张度增加,胃肠穿孔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66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见于急性腹膜炎。

67墨菲征和库玛西耶征:如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明显压痛者称(Murphy)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胆囊明显肿大、无压痛、黄疸渐进加深,称(Courvoisier)征阳性,见于胰头癌。

68移动性浊音:让患者仰卧,自腹中部脐平面向一侧叩诊,叩由鼓音为浊音时,扳指不动,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浊音。

69振水音:正常人在餐后或进食大量液体之后可产生振水音。但如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能听到振水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70中枢型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中枢型-如脑卒中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引起对侧睑裂以下表情肌麻痹,而睑裂以上的肌肉不受影响。周围型-如面神经炎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引起整个对侧表情肌麻痹。

71肌力分级:0级无肌纤维活动;1级有肌肉活动,无关节运动;2级有关节运动, 但不能抵抗重力;3级可以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可以抵抗阻力,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

72共济运动:指鼻试验,对指实验,轮替运动,跟膝胫试验,Romberg试验。

73浅反射和深反射: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74病理反射:(1)巴彬斯基征(2)霍夫曼征(3)戈登征(4)查克多征(5)贡大征(6)奥本海姆征。

75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 凯尔尼格征,布鲁金斯基征。

76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初生儿(170-200)g/L ;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初生儿 (60-70)×1012/L。

77中性粒核左移:见于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等。周围血中不分叶核粒细胞超过5%。

78血沉增快临床意义: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血浆球蛋白增高。

79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血清总蛋白60-80 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 g/L、A/G比值测定15-25 : 1。

80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酸,血β2-微球蛋白;肾小管功能—尿浓缩稀释试验(昼夜尿比重试验)。

81血清甲胎蛋白意义:(1)原发性肝癌,持续1个月以上,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幼儿性睾丸或卵巢、畸胎瘤等可确诊肝癌。(2)肝炎,病毒性肝炎。(3)妊娠。(4)其他-肝硬化(活动期)、先天性胆管闭锁等。

82少尿,无尿,多尿:少尿—100-400ml/24h,多尿—2500ml/24h,无尿—低于100ml/24h。

83管型:蛋白质聚体。管型的形成条件—蛋白尿,肾小管有浓缩酸化功能,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淤积,具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分类—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宽幅管型,细菌管型。

84鲜血便、柏油样便、白陶土样便: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痔疮;柏油样便-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便-胆道阻塞。

85隐血试验临床意义:消化道病变,消化道肿瘤,药物致肠粘膜损害,其他疾病,寄生虫病。

86心电轴:(1)心电轴的确定—①振幅法②查表法③目测法。(2)-30 ° ~ + 90 °正常电轴,-30 ° ~ - 90 ° 电轴左偏 ,+90 ° ~ +180°电轴右偏 ,-90 ° ~ -180 °电轴极度右偏。

87肺型P波和二尖瓣型P波:(1)肺型P波为高尖P,P波电压≥025mV ,在Ⅱ、Ⅲ、aVF导联清楚,P波时间正常。(2)二尖瓣型P波为宽大P,P波增宽≥012秒,在Ⅰ、Ⅱ、aVR、aVL导联清楚,P波多呈双峰型,第2峰常较第1峰大,峰距>004秒。

88心梗基本图形:T波改变,ST改变,Q波改变。

89房颤:房内多个小折返激动所致,与心房扩大、心肌受损、心力衰竭等有关。心电图—P波消失,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R-R间期绝对不规则。

90房室传导阻滞:(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后均有QRS波群,P-R间期>020s。(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漏>,二度II型<P-R间期固定,QRS波群成比例脱漏,常呈2:1 3:2 4:3传导>。

膝反射 属于深反射,但 膝跳反射 属于浅反射。 不知楼主说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所以两者均答。

那么简单来说 就是 这里面 只有腹壁反射是浅反射。(答主平时都说腹壁反射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若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而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临床上常通过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分辨浅反射和深反射,看触发条件就可以。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1、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2、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后根节前感觉神经元传入的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可能到达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再下降经锥体束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官完成的,称为深反射,也叫腱反射。

1、包括: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霍夫曼氏征、膝反射异常、踝反射异常、髌阵挛、踝阵挛。

2、肌牵张反射的幅度大小依赖于传导反射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完整程度。

①一个反射的下运动神经元包括它的周围神经和脊髓节段,它们任何一个病变都会导致相关反射的减低和消失;

②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下行支配反射,这个传导通路任何病变均可导致反射增加;

③脊髓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存在,可出现损害水平的反射消失(下运动神经元反应)而损害水平以下的反射增加(上运动神经元反应)。

扩展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反射本身的增加和消失并不能确定神经疾病,因此必须双侧对比,上下对照。正常人群中极少数人可有反射亢进。实际上,只有在伴随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个时,反射增强和消失才有意义:

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无力、萎缩、束颤。

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瘫痪、痉挛、Babinski征阳性。

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对称的,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侧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要么反射高的一侧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④与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异常增高,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减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间有损害。

-浅反射

-深反射

一、肱二头肌位于臂前,其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于臂前中部合成一个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所以肱二头肌收缩时肘关节屈,此时其对抗肌肱三头肌伸。二、肱三头肌位于臂后,其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三头合为一个肌腹、向下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所以肱三头肌收缩时肘关节伸,此时其对抗肌肱二头肌退行舒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912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