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的养生功效是非常多的,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练习太极拳有利我们的健康。时常练习太极拳有着非常好的美容瘦腿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既美容又瘦腿。欢迎阅读!
太极拳既美容又瘦腿
第一,太极拳对腿上的锻炼
生活中想要瘦腿的人群可以适当的练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不仅不会使我们的腿变粗反而可以使我们提升腿部的外形美观。
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我们的身体到三十岁后已经发育完成,并开始走下坡路。
亚健康的表现也开始显现。皮肤的弹性将会减少。由于不加强腿部的锻炼,微循环受阻,皮肤的张力下降,就会出现肌肉松弛、下垂。如果这个时候坚持以下肢为主的锻炼,尤其是练太极拳,则能使皮肤的张力弹性保持年轻时的美丽。
太极拳对腿上的锻炼是全方面的,能提高腿部功能,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一动无不动,女人练习的同时能燃烧全身脂肪。
练习太极拳不会像其他的运动只是锻炼腿部,它可以牵动着腿部的所有环节,一起运动,不仅锻炼的腿部,而且对身体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打太极拳不但不会使大腿变粗,是肌肉更结实,更有弹性,反而会使女性的双腿更年轻更美丽,这就是打太极拳的好处。
第二,太极拳套路并不复杂
初学太极拳的女性可以先从简化太极拳练起,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太极是美和柔和的运动,非常适合女性展现自己柔美的一面。
只要用心去学,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不仅身材更苗条了,皮肤上的皱纹也减少了,若能长时间的坚持锻炼,还能延缓衰老,提高身体各项功能。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就能慢慢的体现出来了。太极拳是全身性的运动,练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它不激烈,不使人透支,合乎生命运动规律,不损害人的身体。
使女性朋友,在运动中,得到一种身体的保养。同时,这种全身性的锻炼,也将给女性展现自身魅力和活力带来信心。
第三,“太极拳是老人拳”
估计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错误观念,认为退休后慢慢学太极拳也不迟,年轻时往往易与太极拳失之交臂。
太极拳是身体全方位的锻炼,是细致到每个器官都能柔和运动,对身体健康益处不是只对老人。年轻人和中年人开始练习才能巩固和保持住年轻的身体和健康。
太极的美容保健作用
太极拳的美肤、美容作用
练习陈式太极拳可以使人体皮肤细嫩、面色红润,起到太极拳美容的作用。中医讲美容主要涉及气血两个因素。血虚时,皮肤就会显干燥,缺少柔润的颜色,而血热时既体内毒素过多,不得排泄,就会面部发疹生疮。“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与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气分不足时,面色就会萎黄,而当气分热重,人面就会发燥生疮。
陈式太极拳密传丹田内转法的内呼吸(丹田呼吸),太极美容,一开一合的鼓荡与外呼吸(肺呼吸)相互配合,推动人体气血不断地周流全身,濡养肌肤。《黄帝内经》中讲:“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肺主皮毛,其华在面”,“肺与大肠相表里”。
陈式太极拳的内外呼吸法,与《黄帝内经》中的观点是一致的,使肺的功能得以加强,练起来微微出汗,使体内的毒素从汗液中排出,丹田呼吸,产生真气,真气运行,涤荡五脏六腑,使脏腑得到自我按摩,肝肾的血液循环加快,使血液中的毒素加速排出,同时也使肠蠕动增强,以利粪毒素的排出,由于体内的毒素加快排泄和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气血充足,面色红润,肌肤细嫩,健康美容。
养生要融入生活,因此养生越早越好。这和女孩子保养皮肤一个道理。如果你老了再来养生,那也只能延缓衰老而已。现在年轻人承受的压力比以前大了很多,生病的机会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更应该在工作之余注重养生。
太极拳加速新陈代谢
练太极拳时,体内代谢及内分泌激素会大量分泌增加,血流量大量增加,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全身及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营养增加,会使之细腻,富有弹性。
练习太极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机体的潜能,调整机体内部的张力、微循环、皮脂代谢、神经反射、内分泌系统等等,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优化人体内的组织机能,达到除斑的功效,使人的皮肤产生光泽和红润,由此表现出皮肤美。
最好的事例为有许多80多岁的老太极“鹤发童颜、精神崨烁、健步如飞”。其他的 武术 就难以达到这样,因为其健身养性功能方面不及太极。
外家拳表现的快与猛不适于老年人,老了就不适合常年操练外家拳,练得愈多,损耗的气血愈多,过度反不利。
当然陈式太极拳不仅是老年人美容的好手段,同时对青年人也是不错的一个好选择。
太极拳提高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让心肺功能的提高,能起到美容作用。人若肺功能不是太好,就会有气虚肺阴虚,肺热等等,表现为说话无力,有前声无后声,面色淡白和萎黄,精神疲倦,甚至咳嗽气喘,以及肠道失调大便干燥等等这些全是卫气失和,肺脏不健康所至。
经常练习太极拳提高心肺功能,美容太极,不但保护了皮肤功能,还能起到减肥美容效果,皮肤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它承担着身体的几个重要功能,第一是抵抗外来病菌的免疫屏障,第二保持体内水和盐的平衡,第叁保护体内轿嫩的器官。人们不常运动,或者衰老使皮肤变得松弛,脂肪丧失,皮肤变薄,失去光泽,没有弹性。
大家都知道肺主皮肤功能,经常练习太极拳会加强肺的功能,也是保持和恢复肌肤永恒美丽的最好 方法 ,正确配合呼吸练习太极拳的人,面色特别较人红润,而且皮肤有光泽,眼有神韵,这就是练习太极拳的人所希望想得到美容效果。太极美容,但也不是每个练太极拳的人都能得到这个效果,原因是一定能正确配合呼吸,密切协调练习的人才有如此功效。
美容太极,正确的呼吸,充足的肺活量,使身体内氧化后的血液从动脉输送到皮下每条毛细血管的角落去。皮肤受到滋润却不通过正常的运动,将体内的残制废物排泄出来,同时又唤起了荷尔蒙的活跃分泌,而且运动出汗,尤其在脸部排出体内废物,这就是最好的毛孔清道夫,也是最佳的美容方法。
由于运动燃烧了体内的多余脂肪,收紧了肌肉,使人体富有弹性,又减去了多余的体重,这不是最好的减肥方法吗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整个脏腑的机能。
如果肺功能差,首先影响的就是呼吸系统,咳嗽气喘,胸痛喉疼,或咳喘减弱。反咳气喘,又耗伤肺气,肺机能减弱,对呼吸系统会有直接的伤害。
只要每天保持练习太极拳在45分钟左右,它就能提高肺脏机能,平衡阴阳,调节营卫,增强呼吸效果,这就是延年养生的根本。
女性适合练习太极拳
女性本身体质弱,不适合剧烈的运动,而太极拳具有轻、柔、绵、缓的特点,最适合女性练习。
另外,由于受生理上的影响,女性朋友的气血易于亏损、不调,容易出现贫血、肾虚、内分泌紊乱等问题,这样会让自己提前衰老,而练习太极拳可以让自己保持年轻。
太极拳的养生功怎么练
杨式太极拳历经近200年的发展,代代相传,时至今日杨式太极拳风靡神州,并辐射到香港及海外。在杨澄甫众弟子中,傅钟文常随左右,得师之真传。1944年,在上海义务教授太极拳的傅钟文发起成立“永年太极拳社”,并提出“勤恒礼诚”的社训。傅钟文之孙傅清泉,精习拳艺,是第六代嫡系杨家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杨氏太极拳套路特点编纂永年太极养身功,针对普通民众,简单易学。下面一起看看吧!
第一式“寿星松肩
可以站立练习,也可以平肩正坐。练习时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双眼正视前方。自然呼吸,内心平静后,由左肩关节带动手臂,依次向上耸肩、向前含胸、向下沉肩、向后展胸。缓慢重复20次,换右肩。
之后再换左肩反方向动作,即向上耸肩、向后展胸、向下沉肩、向前含胸,重复20次,换右肩。
做时手臂自然下垂,只通过肩关节转动。动作一定要慢,用心感受肩关节转动的过程,如抽丝剥茧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疼痛时,更要动作到位,才能疏通血液经脉。
长期练习这个动作,可以防治肩周炎、关节炎、肌肉拉伤等肩部疾病,有助于打通关节灵活,减少外力损伤。同时,颈部、胸部等部位也能得到锻炼,避免落枕和肺部疾病。太极讲究一个松字,肩松是最主要的。
第二式“灵龟望月”
自然站立,重心立于脚掌,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吸气的同时,双肩后耸、缩脖、仰头,使肩胛骨和颈椎部位的肌肉充分收缩。至肺部吸气饱和时,用口深呼气,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屈膝半蹲。
该功法与《易筋经》中“雄鸡高唱”相似,通过肺部吸气,达到增加肺活量的效果。练习中向后耸肩时,手臂要自然放松,双手可自然握拳,由肩关节带动手臂微微提起。此外,在缓慢吸气的过程中,应用心充分地感受到肌肉和关节的收缩。
每天重复练习3次,可以防治肩周、颈椎疾病,促进氧气进入肺部,加速血液流通,对手脚冰凉的症状特别有效。此外,还可以疏通手太阳小肠经穴,打通百会、大椎至命门的督脉,能放松精神、舒缓压力。
第三式“翻云覆雨”
该功法主要针对上肢进行锻炼,练习时不限场地,站坐皆可。
首先将双臂向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手心向上。调整呼吸后,双手腕部同时360°向内、外旋转,分别做20次。
练习时动作要慢,使手腕旋转到位,手指得到舒张。同时呼吸时舌尖抵上颚,使用腹式呼吸法,并放慢呼吸频率,做到心无旁骛。
手部是全身经络集中的地方,汇集了人体6大经穴。该功法的练习可以通过手腕带动手指、手掌、手臂进行有氧呼吸,同时锻炼肩背的肌肉。对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患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白领一族也大有裨益。
第四式“顶天立地”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臂前伸,与肩同高。吸气的同时,双臂打开,展肩扩胸。至手臂与身体同一平面时,缓慢呼气。之后手心向上,双臂上举,缓慢吸气。同时脚跟微微立起,使身体肌肉收缩,全身骨骼拉伸牵引。吸气至肺部饱和时,用口深呼气,手臂同时下甩,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略微屈膝半蹲。
这个功法有医学牵引的效果,每天重复3次,既能锻炼腰椎、颈椎,防治骨质增生,又能达到收小腹、减肥的功效。全身松紧有致的舒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补充大脑供给,减缓精神压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这个功法就像伸懒腰一样,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规范。最有效果的锻炼方式,源于生活而又融于生活,只要通过日常每一个小动作的积累,便能达到自然养生的效果。
第五式“鸳鸯戏水”
左腿弓步向前,右腿微屈向后蹬地,将全身重力集中于左腿大腿肌肉。同时双臂上抬,与肩同高,手心向内,使手臂呈环状向前捧。调整呼吸后,重心后移,双臂沉肩坠肘,手心向下画圆,缓慢吸气,直到手掌收至腰际。
缓慢呼气,重心前移,手心向内外捧,使双臂再成环状。如此反复20次,再换右腿弓步向前,重复20次。
在杨式太极理论中,人体共有三个心脏,除了左胸腔的心脏外,左右大腿是另外的两个心脏。俗话称,“人老先老腿”,该功法通过弓步的重心前后转移,可使大腿肌肉随呼吸收缩、放松,加速下肢血液的循环,增强腿部力量,延缓衰老。
上下肢的配合还有利于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双臂外捧缓慢呼气的同时,可助身体发力,并通过呼吸吐纳,颐养精气神。
第六式“天女散花”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在胸前十指交叉。缓慢吸气,双手向上翻,使双臂上举至头顶。上举时头部随着手部向上抬起,同时脚跟微立。吸气至肺部饱和时,用口猛呼气,双臂从身体前方向下甩。全身关节放松,双腿半蹲。
该功法主要对腰部、颈部、颈椎进行拉伸,全身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舒缓压力。但由于该动作在甩臂下蹲时,易造成脑部短暂失血,所以动作次数不宜过多,每日三次即可。
;如果是初学,这个现象很正常。太极拳对腿部肌肉的锻炼量是很大的,所以大腿肌肉会酸胀。任何对腿部肌肉锻炼的运动,对初学者来说,都会引起腿部肌肉的酸胀,坚持练一段时间就好了。腿部酸胀期间,可以适当降低运动量,例如架子高一点,以减轻腿部的负担。但是不要停下来,如果停下来不练了,以后再练,腿部肌肉还是会再出现酸胀现象的。
太极拳猫步基本功训练方法
猫步的走法
1、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
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
3、提右腿。体会右侧大腿、小腿肌肉放松,膝盖有上提之意,右胯松开。仿佛膝盖有绳向上牵引。
体会左侧实脚肌肉放松,关节放松,虽是实脚,却是不用一点力,全身重量落于左脚,调整尾闾,可感觉左脚心虚空,重量可卸掉,左脚仍可有轻灵感。
4、左腿微弯,腰胯松开舒展开,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右腿送出。
5、落步。右腿要松开,右脚几乎平行于地面,在脚将触未触地前,脚尖轻挑,脚跟轻落地,随后全脚掌踏实。落步瞬间腹部容易紧张,一般是因为腿劲不足。此时重心由左腿随落步而向右侧略移,以前进后退都不觉得滞重为宜。
6、重心向右腿移动。右腿完全松开,松到象别人的腿一样(松大概就应该这样,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能动就不牵挂,心放下了,没有牵挂了,自然就松开了。这是俺自己的方法,欢迎借鉴),重心的移动全靠后腿推动。尾闾微向上向前托。移动至小腿垂直于地面或小腿与脚背成钝角。有支撑八面之感。
7、收步。右腿为实腿,收左腿,左腿膝盖似有绳牵。松后胯,左腿轻盈收回。
对于初学太极拳者,走猫步为主,拳架为辅。猫步走好了,再练拳架事半功倍。
走猫步分三阶段:
1、刚开始练习先不用注意很多,只要步子能迈大就可以。初练,对自己的身体很模糊,尽量松着迈大步可以放松肌腱(不主张压腿,如果喜欢压腿,那在走完猫步或练完拳后压),在迈步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腿部肌肉,慢慢能听到自己腿部肌肉哪里是哪里,并练习放松。
2、几个月后,对自己的腿有了些认识后,可以迈小步来体会胯,及迈步过程中放松胯。
具体操作 :
迈步半个脚长及一个脚长即可,迈出腿落步时状如稍息,完全虚无,重心在支撑腿,而后听着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腿。如果劲为十分,落步时前腿为0,后腿为10,重心迁移,后腿送几分,前腿接几分。前腿一直保持松的状态,即使前腿成弓步。
心下一沉即可将前虚变成前实,收后腿。此时后腿如同废掉一样虚设,拖带着收回来体会后胯放松。前腿尽量松开,即使是实腿。
多长时间走一步一分钟左右或更长,仔细体会每块肌肉、关节的细微变化,刚开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等对自己很熟悉了,自然时间用的就少了。
你会发现:迈小步原来比几个月来练的大步还要累上n倍。步子小容易放松,因松而沉。
3、能体会到胯及腿上的肌肉细微变化后,可以再迈大步。此时要保持胯的水平,脊柱的不偏不倚,及体会尾闾在迈步收步时的作用。尾闾托丹田:就如屁股下有个随时可以落座的凳子,而你一直处在将坐未坐之时。
练拳也好、走猫步也好,只有能做到反观内听,才能很好的审视自己,不然与做操无异。怎样能做到反观内听,我最近体会是:脸部松透,松到抬起眼皮的力气也不愿意用,状如半睡。真格的眼问鼻、鼻问口、口问心,但这只是外像,实际上你的心思不在鼻口,而是在你自己的骨骼肌肉关节。
太极拳走猫步常见问题:
一、提步或落步时单脚支撑时容易站 不稳:上身不松,重心偏高。松开心腹,自然就站得稳。
二、练习一段时间后,膝盖开始噼啪作响:不但走猫步时会响,有些人平日走路或运动也会响,但 没有痛感,这是正常的。响声多的人一般膝盖比较紧,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时脚后跟会翘起,此后腿部的柔韧大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
三、平时不容易 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发热:练猫步时,只注重下盘,上半身因为被忽视而容易放松,因松而气学流通阻碍少。坚持锻炼 2、3个月,每日十五分钟,原先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有改善。
四、练猫步前,平时也锻炼,可怎么走几步腿就发酸发软练太极拳锻炼的腿部肌肉根平日经 常使用的肌肉不大相同,而且平日腿劲跟不上的时候腿上其他肌肉及上半身会僵硬配合,因此腿部不容易吃劲。走猫步要求用的肌肉工作,不用的肌肉放松,即使是 用的肌肉也要在用时尽量放松。单腿撑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一腿,也就是几十上百斤的重量落放于一腿,当然会累。累说明动作基本到位,如果不累,不要沾沾自喜自己的腿劲了得,很可能是上半身不松。
的本质是武术,但它的时代价值,是人们更重视它的。
根据本人从事学习、研究、传播四十多年的体验,以及广大学员的反映,低架效果确实非常明显,不论是中老年,还是广大青壮年,普遍反映它是一种越来越受人们喜爱的。
人的体能、智能,要保持正常,最根本的措施是实现三个方面的动态平衡,即机体的动与静的平衡,心理上紧张与松弛的平衡,新陈代谢的平衡。故有云:“平衡为健康之本。”而的,正是处处讲平衡,处处讲阴阳相济、阴阳对称、阴阳互包、阴阳交替、阴阳消长、阴阳互根等等,促使人体各个系统整体性上地进行自我调整,从而达到一种生命的稳态,即动态平衡。
人体有八大系统,即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太极拳对这八大系统都有积极的调整作用。它的调节作用的特点是以外促内,由内及外,内外结合,内外互动,内外结合,内外互为影响,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阴一阳互为其根”。
一、拳走低架对系统的调节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陈照奎老师传授的这套低架太极拳就最重视下肢运动,因此,这套太极拳对运动系统肯定有好处。练低架太极拳发达,血管丰满,这样就增加了血液输送与回流的泵力。通过练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缩,本身就起了一种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作用的辅助。另外,虚实转换能两腿的耐力,对维持人体的平衡大有好处。
二、螺旋运动对循环系统的调节
陈式太极拳注重顺逆缠丝劲的。这种胸腰的开合旋转,手脚的顺逆缠丝,对舒筋活络,疏通气血,都有好处,尤其是对人体的微循环系统有好处。再加上运动中的松活弹抖,这种振荡力量,也能促进微循环系统的。
三、丹田内转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此拳强调丹田内转,胸腰折叠,所有动作都要求以丹田带动,腰不动,手不发。因此它首先通过丹田内转运动,进行,提高了小肠壁毛细血管的功能,增强了吸收功能;其次,腹部的运动促进了肠的蠕动,增强了排泄功能;再有,由于丹田内转加强了腹部运动,还能够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对减肥有一定的作用。
四、动作繁难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比较多,一路和二路共有154个式子,600多个动作。由于动作繁难,所以要求练拳时思想高度集中,强调用意,以一念代万念。因此,练拳比单纯地练习静功更容易人静。这是真正的动中求静,也是“劳形凝神以健脑”。太极拳这种独特的运动,可以使人的大脑从恶性兴奋转化为良性兴奋,从而达到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五、腹式呼吸对的调节
陈式太极拳强调丹田内转,实质上是锻炼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从而加大了肺活量。据研究,胸呼吸一次吸人空气约500毫升,而结合腹式呼吸一次吸人的空气量为直000—重500毫升。呼吸量的加大,可以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有利于肺组织健康。
六、骨盆运动对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调节
陈式太极拳特别强调丹田运动,丹田所处的位置正是骨盆。锻炼骨盆的肌肉韧带,能够增强骨盆内的内脏器官的功能,也就是中医讲的强肾壮腰。有许多例子表明,陈式太极拳对提高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七、 轻沉兼备的锻炼方式有利于调整“上盛下虚”的时代
“上盛下虚”是,指肝肾两虚引起的血压升高、心悸失眠等症。陈式太极拳大部分是加大下盘运动量,从而使人体下盘稳固如山,上肢如风吹杨柳,这有利于周身气血的平衡,避免“上盛下虚”之弊。同时,陈式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还强调轻沉兼备,松与沉,轻与沉必须相辅相成,从而达到上下动态的平衡和身心的平衡。
八、 传统陈式太极拳是最佳的有氧代谢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形式。许多医学家告诉我们: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有氧代谢运动。陈式太极拳强调走低架,能够提高的耐力;在锻炼过程中,要求快慢相间,有蓄有发,刚柔相济,而且时间比较长,运动量较大,能够保持人体吸人、输送、使用氧气的代谢过程,达到汗流而不喘的运动效果。因此,它是很好的有氧代谢运动。
、太极拳、
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太极拳术不善用腿法,殊不知太极拳式中凡虚步之处均含有腿法,而太极拳的奥妙正在于此,只有学练到相当程度后才能了解。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
中国功夫有言:“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为什么武术功夫特别强调抻筋拔骨
骨是人之架,筋是骨之束。筋缩而骨节黏,筋拔而骨节开,筋萎缩则骨质松。筋又靠气血营卫,靠神经调理,靠血液供养。支撑人体之骨架有72节。 在72节中负荷最重的是膝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还有腕关节。当然,其他各关节并非不重要。所以,抻筋拔骨,拉长四肢,腰腿基本功是学武中重要的必修课程。
通过抻筋功夫,把身体韧带拉长,可使筋有弹性、骨质强壮、肌肉有力。我国武术中无论何门何派,都须求腰腿灵活、虚实分明、步法稳健而无浮漂之 弊。所以练少林拳者,在初学时必先学习基本功,要使腰腿柔和灵活、稳实有力,作为练拳术及器械的基础功夫。少林派如此,太极拳其实也不例外。武术的基本功 就如同盖楼房必须有深厚的基础。
练习拳术之初,也同练习其他体育专案一样,先应做些准备活动,使身体微微发热、血气和顺。虽然各门各家要求不同,但准备活动总不外是抻筋劈 叉、弯腰踢腿、转臂扩胸等等动作。练习腿部的柔韧性是初学武术的人的必修之课,有必要把自己的两条腿练得“软”一些,为自身创造好条件,以便以后容易完成 劈叉、高举腿、二起脚、旋风脚等比较难的动作。把腿练“软”,要软中有硬,用武术的术语说就是要“柔韧”。
一、练基本功注意事项和训练步骤
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方法,首先是“抻筋”,然后再用压、耗、踢等多种方法,其实重要的是每天能坚持。
1 练时可穿布底鞋或软胶底而没有后跟的鞋,衣服以宽松式、中国制式最为适宜,运动服也可。
2 练习时间与方向:早不朝东,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向北。时间以早上和晚上为宜,午后也可以。5时至7时、15时至16时、21时至22时为最佳练习时间。如有其他情况也可自行安排。
3 年龄与功夫进度:成年者,侣岁以上万不可强化激烈进行,更需长久坚持。少年若10岁上下者,正是练习基本功的好时候,但应该注意方式方 法,不可稍加勉强,当渐渐从事。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尤需注意勿使过急。这种柔韧性功夫,女子比男子易成且见效快。功夫进度要依据自我抻筋时疼痛感的大 小掌握好分寸,切记“疼长,麻抽,酸别练”。
4 特别提示注意以下两点:
1抻筋的过程需要忍耐力和持续性,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7天搁下不练抻筋,前面抻出来的筋就会又缩回去,等于没练。
2抻筋动作“突击猛进”有危险性,抻筋进度必定要符合人体生理效能和科学性。本人见过多例用力过猛导致腰及腿部筋肌撕裂落下残疾的,所以千万不可急功近利。
5 “抻筋耗腿”的步骤:
一般“抻筋耗腿”,是用一条腿支撑身体的重量,另一条腿伸直,脚跟搁放在一定的高度上,然后通过上体前俯或两手向下压膝的动作,拉长被压腿的踝、膝、髋各关节的韧带及腿部后侧的肌群。
还有更好的一种方法。我10岁开始抻筋,一直就用这个方法,很方便。这个方法是借助楼梯的第一级台阶,或是借助马路牙子的垂直面,将一条腿蹲 下,另一条腿伸直将脚跟蹬住垂直面,脚底后跟注意不可离开垂直面,身体慢慢站起来,通过上体前俯或两手摸住前腿膝盖,拉长被压腿的韧带及腰部、腿部后侧的 肌群。
然后,再逐步进行以下步骤:
1预备式。
2站起身。
3先用上肢胳膊肘尖接触到脚尖,保持住。
4再用头部前额接触到脚尖,保持住。
5再用鼻子尖接触到脚尖,保持住。
6最后,用下巴尖接触到脚尖,保持住。
这样左右腿反复地抻筋耗腿,每天每次左右腿各要抻、耗15分钟。这样抻筋至顶级,少年需要一年,成年人则需要两三年的不懈努力,逐步达到提高 腿部柔韧性的目的。为了避免肌肉和韧带的拉伤,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在“抻筋耗腿”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可先跑跑步、做做放松,再开始做此项功课。
6 踢腿训练
古人言:“打拳不遛腿,必定是个冒失鬼。”要先抻筋,再遛腿,又称“踢腿”。“踢腿”也是武术基本功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初练武术者,还是有较 长习武年限者,都必须坚持练习。“遛腿”的内容包括正踢腿、斜踢腿十字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后撩腿倒踢紫金冠,以及其他多种腿部的活动方 法。最后再从事拳脚及器械的套路活动,同时更应抱着愉快轻松的情绪来从事锻炼,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腰腿基本功也是太极拳的必修课
内家拳的功夫要想提高,就必须在抻筋拔骨上下工夫。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对人体“外形”最基本的要求是“柔弱无骨”,只有自身外形达到“柔若无 骨”,才能适应拳术攻防较技时“随其变化而用招法”的法则。老子《道德经》中说:“骨弱筋柔而握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只有自身形体达到 “柔弱无骨”的至柔艺境,才能有“柔曲”的走化,才能达到攻击时率直的内气之至刚之用,才能有“黏走相生,化打合一”的功夫之虚灵妙境。传统拳术的精髓即 在此。拳谚说:“形体应当似水流。”要想提高拳艺特别是内家拳的功夫,必须在抻筋拔骨上下工夫。
现今,人们都认为太极拳无腰无腿,更无初步入门奠基的方法,此种认识是错误的。现在学练太极拳者都在走“捷径”而不愿下苦功,初学者一开始就练太极拳套路,传授者自己都没有练过基本功,学员们就更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功了,结果就这样把中国武术的基础功夫遗失干净了。
前辈习练太极拳者,在练拳之初必先习练腰腿的柔韧性及马步站桩、川步站桩、蹬腿、踹腿等法,使腰腿灵活、稳实有劲,再由、捋、挤、按等单式, 练到腰身腿脚一致,前进、后退、闪避、升降随心所欲,然后再练太极拳术。实际上,太极拳一招一式都以腰腿为主动,无腰腿功夫就难把动作做得自然和姿势正 确、圆转到位、形神合一,更难懂劲。譬如发劲,手的黏拿只是辅助,其主动枢纽在腰在腿。拳经讲:一巧破千斤。化劲亦然。如仅以手化,既费力又迟钝,终不如 用腰腿灵巧。拳谚有言:“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今多有练此拳术不精者,须知多是没有注重练习腰腿之原故。
在传统太极拳架势中明显露出形的腿法只有6种,即左右分腿、踢腿、蹬腿、飞脚、单摆莲腿及双摆莲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