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进健身房,如果不行那么:先热身。慢跑,然后引体向上,正反手,俯卧撑,仰卧起坐。腹肌锻炼的基本方法:
1、仰卧起坐:
动作一:平卧垫上,两膝弯屈,抬起小腿,勿使下降,两手抱头。动作二:在保持小腿不下放的姿势中,尽力把上体向前卷缩,身体实际上不会上抬很高。动作三:下放上体,回到动作一。
注意事项:
向前卷缩时,腰要下沉贴垫面,腹肌尽量收缩;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双手不要在颈后交叉,否则容易使脖子受到牵拉而引起不适感,手握空拳放在耳后,或者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2、仰卧举退:
动作一:平躺,腿部抬起,下腹收紧。动作二:举腿与地面垂直。动作三:恢复到动作一。
注意事项:
举腿时臀部要向前挺出,而不是简单的抬腿;其他同上。
3、仰卧起身:
仰面躺在地板上,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并分开大约与臀同宽。双手放在头部两侧,轻触耳后。开始呼气的同时,慢慢抬起头部和上身向膝盖靠近,使上背部离开地板,保持尾椎和下背部始终接触地板。想像着你的胸腔在靠近骨盆,就好像你的腹部是一架手风琴。在最高点稍停片刻再呼气返回起始姿势。
俯卧撑:一、扩胸式。双手的手掌作为支撑点,双臂张开,与肩同宽,或比肩更宽,背部、腰部和臀部呈一条直线,肘部用力,屈臂运动即可。此方式主要锻炼的是胸肌、上臂的肱三头肌以及腹部肌肉。
二、夹肩式。动作与上同,只是双手间距较窄,并以双拳作为支撑点,拳眼向前。这种方式锻炼的是臂力,而且能增加手腕的力量和拳的硬度。练习时应注意,所选的支撑地面可以先软后硬,手腕支撑时要绷紧,以免扭伤。
三、铁牛耕地式。用拳或用手掌作为支撑点。双手撑地,双臂张开,与肩同宽。双脚趾着地,双手双脚平行。头向斜前方顶,前脚掌、双手、颈、腰一齐用力,同时腰下塌,贴着地皮。然后臀部上翘,腰再下塌,身体后拉,整个动作完成。斜前斜后的动作反复做即可。这种练习主要针对颈部,并增强背肌、手腕、脚踝力量。
四、手指功法。主要是以十指为支撑点,其他动作与前两种方式相同。随着力量增加,着地的手指可以依次递减。该方式主要练习指力,增强手的握力、抓力、合力,力透指尖。应注意的是,若指力达不到支撑身体的力量,可以先让手指顶着墙面练习,身体斜撑。待指力慢慢增强后,再逐渐放到水平地面来练,以防手指受伤。
五、鲤鱼卧莲式。身体侧卧,单拳或单掌着地(一般是单拳),斜撑地面,双脚交叉斜撑。例如,右拳撑地,左臂向上伸展,双臂呈十字形,掌握身体平衡。左脚内侧、右脚外侧着地支撑。屈臂下撑时,腰部用力,头和腰后仰,如同盘卧的鲤鱼,然后恢复原式,再反复下撑。
该方式主要锻炼三角肌(俗称“虎头肌”)、上臂、腰部和腹部的力量。练习时若力量不够可以先选择较软的地面,臂部的力量要用足。
六、倒立式。初练者可依附墙面倒立,脚搭在墙面上,双手与肩同宽,双臂弯曲,做屈臂下按。后期,脚可以离开墙面来做俯卧撑。该方式主要训练颈部和臂部的力量。练习时注意掌握身体平衡。
七、负重练习。动作与扩胸式和夹肩式相同,只是在背部放上重物,如哑铃片。在臂部力量增强、身体动作协调后,重物的重量可依次递增。
八、单掌或单拳练习。动作与扩胸式和夹肩式相同,但单掌或单拳着地,做动作时双手交替撑地。该方式主要练习单臂力量。若臂力不够,开始时可先在斜坡上练习,随着力量增强,逐渐抬高脚的支撑点,最后可单掌或单拳甚至一个手指支撑,身体倒立。练习时要循序渐进。还要分组。重在坚持啊。有神么不懂就问我吧。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在近年的乙肝疫苗普种过程中,国外发现在臀部肌内注射疫苗与低应答率有关。为此英国有人立题对疫苗受试者(成人)的接种解剖部位进行研究。
上臂接种部位取距肩峰嵴5cm 的三角肌中间区;臀部接种在外侧角限,针头刺入皮肤后不使皮肤出现凹陷为度。各组采用的乙肝疫苗剂量、时间、次数、收集血清标本时间和检测指标均一样。
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的解剖部位影响抗体应答。在上臂三角肌接种者的抗体滴度(在接种后8 ~ 12 个月)比臀部接种者高17倍,而臀部采用254cm(1 英寸)针头则不一定能将疫苗注入肌肉。
因此目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都选用三角肌部位,而婴儿和新生儿则可在腿前外侧肌肉接种。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因为我老坐着不动,所以脂肪就容易堆在屁股上大腿上,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根据现象就得出结论:身体哪里不动,脂肪就真的容易堆积在哪里,实际上是不对的。
对减肥的人来说,很关注身体脂肪的量,但脂肪的分布同样也很重要,却被很多人忽视。有些人可能上身很瘦,但肚子大,觉得不好看,所以就想瘦肚子,还有的人是下肢比较胖,因此只想要瘦腿。
脂肪的分布,为什么在每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呢?有些人想了一下:脂肪看来容易往不活动的地方堆积,你看你屁股那么胖,不就是因为久坐不动,脂肪就堆积在屁股上。虽然从经验上来说的确是这样,如果你这段时间老坐着,屁股就大了,要是不老坐着,经常站着,经常活动,屁股就小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坐着脂肪就往屁股上堆积,而是因为久坐使人发胖,而女性一胖了脂肪本身就容易堆积在臀部,所以屁股上肉就多了。改变久坐的习惯,多活动,屁股小了,是因为脂肪被消耗了,人瘦了而已。
人的脂肪往那儿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1、这个规律首先跟遗传有关系。
这个观点,通过孪生子育肥实验和一些对健康普查的数据研究,基本上可以明确。这里说的孪生子育肥实验,就是找几对双胞胎,让他们使劲吃,给他们都养肥了,然后看一下,胖了以后他们的肥肉都长在哪儿了。发现孪生兄弟姐妹之间胖的特点非常类似,要胖哪儿都胖哪儿。
而一对孪生子和其他孪生子之间的对间变异性就要高得多,也就是这一对双胞胎跟那一对双胞胎相比,胖法就不一样了。后来的一些研究认为,脂肪的分布,遗传效应能占到25%~50%。所以,人体的脂肪分布特点跟遗传首先有不小的关系。
2、人体的脂肪分布特点还受到种族、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1)总的体脂率方面,相同的BMI,中国人和高加索人,也就是中国人和白人相比,体脂率一般比较高,也就是说我们的肥肉更多一些。
脂肪分布方面,BMI相同的中国人和白人相比,中国人躯干脂肪含量更高一些,也就是说,中国人有中心性肥胖的特点,其实亚洲人普遍都有这种体脂分布特点。
(2)从性别上说,大家都知道,男性脂肪的分布特点是中心性肥胖,大肚子,内脏脂肪比较多。而且,颈背、上臂、三角肌、三头肌表面,也是男性脂肪分布较多的位置。女性则是下肢肥胖,脂肪更多堆积在臀部和股部,也就是屁股和大腿上。一般认为这跟激素有关系,因为女性在闭经后,雌性激素水平降低,雄性激素优势增强,就会逐渐呈现出一些男性的脂肪分布特点。
1988年WHO建议:狂犬病疫苗注射部位由臀部改为上臂三角肌。
观察证明狂犬病疫苗注入人体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体应答,
其中注射三角肌抗体应答滴度最高,臀部肌肉注射滴度最低,
注射三角肌和臀部两处肌肉者产生中等抗体应答。
比较观察乙肝疫苗在臀部和三角肌肌肉注射的免疫效果也证明:
三角肌注射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比臀部肌肉注射的高得多。
认为这是由于注入臀部脂肪中,影响疫苗的吸收与免疫效果的发挥。
而且三角肌较接近腋下淋巴结,有利于免疫力的产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