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由什么神经支配

三角肌由什么神经支配,第1张

三角肌是由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可分为三束,前束起于锁骨外侧半,中束起于肩峰后,后束起于肩胛骨处,三束共同汇合止于肱骨三角粗隆处,三角肌的功能是使肩关节外展,前屈、内旋,后伸和外旋肩关节的作用。

临床上当出现四边孔综合征时,可引起腋神经的损伤,腋神经在四边孔的出口处,常常由于四边孔出口的组织产生水肿,粘连等压迫,刺激腋神经而引起腋神经的损伤,出现三角肌的麻木无力,肩关节的外展活动受限。

因此可积极地对四边孔综合症进行治疗,当治疗以后,腋神经的损伤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三角肌是肩部的一块肌肉。它由3部分组成—前部、中部、后部。这块肌肉主要是抬举上臂。三角肌损伤会引起三角肌的疼痛。

三角肌发生疼痛的情况,可能是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使用肩膀或者过度用力以及外伤、劳损,使三角肌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处于劳损状态,久之产生无菌性的炎症,诱发患者出现三角肌疼痛。也可能是肌炎,引起出现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合适的治疗措施来进行治疗,比如口服消炎镇痛的药物,还可以局部进行热敷、按摩、理疗来缓解。注意不要长时间劳累过度,也不能长时间进行过肩运动等。

三角肌,俗称"虎头肌",因为它的形状凸出上臂,酷似虎头,而且发达的三角肌体积比较大,显得很威猛,是男性肌肉发达的显著表现,所以它也是力量的象征。练好三角肌,可以增加肩部宽度。

三角肌出现疼痛大多数由于受寒着凉或者运动过量、外伤等原因导致,部分也可由于长期慢性劳损、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化等引起,表现为肩部三角肌区域疼痛,上举手臂时无力、疼痛等症状,多数司机因经常开窗风吹引起,因治疗不及时而成为慢性,初期治疗不困难,如病程已超过一个月,在三角肌某一点或两点有压痛点,并可触及条索,可用小针刀疗法。

引起三角肌疼痛的原因很多,如人在剧烈活动后会出现肌肉酸痛,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消失。此外,感染、外伤、肿瘤等因素也可导致肌肉疼痛的出现。

主要症状除肌肉疼痛外,部分患者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痛,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等表现,有原发病的还可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等。

三角肌疼痛的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酸痛,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情况下理疗、药物可改善肌肉疼痛的症状。

一般来讲,经过物理和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肌肉疼痛不适,保持肢体正常的功能。但也有可能因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及时而影响关节及患肢活动,对工作、生活造成不便。

每天忙于健身的你,是否真正关注肌肉的拉伸,肌肉的健硕不仅仅在于力量和数量的加强,还在对于肌肉损伤的修复,如果拼命注重于训练的强度,忽视训练之后的拉伸,会由于肌肉在训练时乳酸的堆积,造成肌肉酸痛,对于后期训练非常不利,会打乱自己的训练计划,相反每天适当的做一些拉伸训练,不仅可以缓解这种乳酸的堆积,还会修复肌肉损伤,对于强壮肌肉,何尝不是起到推进作用,所以健身一定要会拉伸,训练过后几分钟简单的拉伸是非常有必要的。

手臂肌肉是大家经常训练的,而日常长时间的训练很容易造成酸疼,所以今天特意为大家介绍关于手臂的拉伸动作,关于手臂肌肉,首先我们管这个位置的肌肉叫做三角肌,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分别管理不同部位的动作,所以拉伸方法也分为三种。

三角肌后束的拉伸

首先我们先介绍三角肌后束的拉伸方法,两腿开立,身体挺直,将一只手臂展开与肩保持一条直线上,然后向身体另一侧弯曲,另一只手搭在肘关节大臂的位置,向对侧拉伸,身体不可晃动或者旋转,因为身体旋转看似拉伸很大程度,其实手臂受力很小,不能起到拉伸的效果,所以在向对侧拉伸时,身体向相反的方向扭转一点点,感觉就像是拧麻花的样子,身体保持中立稳定,每次拉伸时间控制在10-15秒,拉伸2-3遍。

三角肌中束的肌肉拉伸

首先身体保持站立姿势,两脚分开,身体保持直立,双手展开,这一次一只手臂要弯曲靠在身体后方,另一只手牵住这只手的手腕,往下拉伸,再往对侧前拉,保持不动,身体往对侧倾斜一点靠,做伸展运动,拉伸两侧肌肉都要涉及到,身体拉伸时间尽量停留在10-15秒,每次拉伸10-15秒,拉伸2-3遍。

三角肌前束肌肉的拉伸

首先找一个可以靠的东西,比如立柜,身体保持直立,左脚向前大跨一步,然后虎口和肘窝对住立柜,身体保持垂直,面向正前方,手臂保持伸直状态,慢慢拉伸,手臂感觉到拉伸,然后再加旋转,可以充分的拉伸大臂前侧,同时可以拉伸三角肌的前束,交替手臂进行拉伸,每次拉伸10-15秒。拉伸2-3遍就可以了。对于手臂前束肌肉的拉伸,对于胸部肌肉的拉伸同样也会牵连到手臂前束肌肉,所以锻炼三角肌前束肌肉可以通过很多方法。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手臂刚开始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第二天,肌肉酸疼,还会让你感受到钻心的疼,感觉手臂都不是自己的,稍微一碰,就痛到不已。这是就体现出健身后拉伸的好处。

训练之前拉伸几分钟,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经络变得柔软,可以延年益寿,还可以缓解肌肉训练产生的肌肉酸痛,放松自我,有利于损伤肌肉的恢复。希望你的肌肉通过我们的锻炼方法可以快速提升力量。这套动作可以为你的肌肉训练起到修复保障的作用。

一、肱二头肌损伤肱二头损伤的常见病症有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长头腱滑脱和长头腱鞘炎。肱二头肌位于上臂的前面,起始端为长、短两个头,长头位于外侧,以细长的腱起于肩胛骨关节盂上的盂上结节;经关节囊内沿肱骨结节间沟下降,沟的前方有肩横韧带附着,以防止长头腱滑脱,此腱有悬吊肱骨头及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短头在内侧,起时于肩胛骨的喙突部,在肱骨中下段与长头汇合,形成同一肌腹,抵止于前臂上端的桡骨粗隆。该肌受肌皮神经支配,收缩时除有屈肘功能外,对肩肱头节的前屈运动也可起到一定作用。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一)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由上肢外展位猛力后伸,或长期用力作外展后伸活动及肩部受风着凉,而引起肱二头肌短头急、慢性损伤。

2、症状 肩前部剧痛或峻痛、疼痛常在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制,尤其是上臂在外展位后伸时痛剧。严重病例,伤侧手不能触及对侧肩峰部,不能梳头、系腰带等。

3、检查 可在伤侧肩胛骨喙突处触及该肌腱隆起、增粗、变硬和压痛。将伤肢高举、外展、后伸或手摸棘突等动作时,常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制及肩部疼痛,肩关节詈于内收,内旋位时,则疼痛减轻。

抗阻力屈肘试验,肩前部疼痛增剧。

治疗

1、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四个步骤)

(1)压天鼎肩内俞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前方,一手拇指按压伤侧天鼎穴,另手多指轻扶头部腱侧将其向伤侧微屈,持续半分钟;继之,一手健侧肩部,另手拇指端压伤侧肩内俞穴(腋前缝尽头凹陷处)半分钟。常用于疼痛剧烈的病例。

(2)弹拨肩前理筋法 病人端坐位。术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拇指在肩胛骨喙突处弹拨肱二头肌短头腱(急性拨3到5次,慢性十几次至数十次),另手托气伤侧肘部,在弹拨的同时将上臂外展并前后活动;继之,在上臂外展后伸位,用一手拇指顺该肌纤维方向施推理滑按手法数次。急性损伤,以理筋手法为主;慢性损伤,以弹拨手法为主。

(3)屈肘抬臂顿拉法 病人端坐位。术者立于伤侧(以右侧为例),左手拇指压于喙突部、手掌固定肩峰,右手握拿伤肢腕部,将肘关节屈曲、臂抬起平肩、掌心朝后,然后向右斜前四十五度方向顿拉数次。一般急性损伤顿拉次数宜少,慢性损伤可适当增加顿拉次数。

(4)摩揉病变局部法 紧接上法,病人仍取坐位。术者用左手托其肘部,将上臂稍外展,右手掌顺该肌纤维方向摩揉病变局部数分钟。急性损伤,手法宜轻;慢性损伤,手法宜重,或以热为度。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 施手法后应嘱病人肩部制动2到3日,以利于损伤组织修复。

2、慢性损伤 手法治疗后,应让病人主动进行肩部活动,以利于肩部功能的恢复。

3、注意肩部保温及其它疗法的配合,如中草药熏洗或用强的松龙作痛点封闭。

(二)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由于先天性肱骨小结节发育不良,结节间沟变浅,或长头腱本身及周围肌腱、韧带松弛、变性,当肩关节过度外展外旋时,致肩横韧带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腱移位于结节间沟前方或小结节内侧。

2、症状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上臂呈内旋位,肘关节屈曲。病人多用健手托扶伤肢前臂,保持肘关节屈曲位以使痛肩。伸肘外旋前臂,肩部疼痛加重,若移位的长头腱发生交锁,则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功能均丧失。

3、检查 将上臂外展外旋位时,可触及该肌腱偏离结节间沟(多位于小结节内侧),压痛明显;上臂由前屈位至外展外旋位时,可触摸到长头腱在小结节上滑动,或闻弹响声,肩部疼痛亦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除内收内旋外)的被动活动时,均可使症状加重。

治疗

1、原则 整复移位,舒筋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三个步骤)

(1)按压缺盆巨骨法 病人端坐位。术者立其前方,用一手拇指按压伤侧缺盆穴1分钟,同时另手固定病人头部;继之,术者立于病人伤侧,用拇指端按压巨骨穴半分钟(深压后,指端向外用力),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2)牵臂回旋推拨法 病人取座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拇指抵住肱骨小结节内侧缘、手掌固定肩部,另手握伤肢腕部作对抗牵引,在牵引下将肩关节外展六十度左右,再外旋至最大限度,而后迅速内旋,同时拇指从小结节前内缘用力向外上方推拨肱二头肌长头腱,可重复3到5次,指下有跳动感,示筋复原位,随即将上伤肢内收内旋。

3)推摩伤部舒筋法 病人取坐位。数者仍立于伤侧,用一手托其前臂,将肩关节轻度外展内旋位,另手大鱼际(或重个手掌)部着力自上臂中段向上推理、滑按该筋数次,而后抚摩数分钟,以达到舒筋活血,缓解术后不适之目的。

注意事项

1、施手法后,将伤肢内收内旋位,用颈腕吊带(三角巾)把前臂固定于胸前2到3周,以减少肩部活动。

2、施“牵臂回旋推拨法”时,两手动作要协调,肩关节急速内旋与拇指推按动作须在同一时间进行。

3、肩关节脱位所致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则在脱位关节复位后,施理筋手法即可使长头腱归位。

4、急性长头腱滑脱者,施手法后应配合冷敷2日(每日3到4次,每次4到7分钟);而后改为热敷或中药熏洗(每日2次,1次25分钟为宜)。

(三)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诊断要点

1.病史可由于急性损伤迁延日久,或长期作肩部外展外旋活动,肌腱与腱鞘经常发生摩擦,造成腱鞘的滑膜层慢性损伤,水肿,使肌腱在鞘管内滑动不利;亦可因退行性改变,导致肱骨结节间沟变粗糙或狭窄,增加了肩关节在外展外旋活动时肌腱与腱鞘的摩擦机会,形成腱鞘炎。

2.症状肩前部外侧或整个肩部疼痛,受凉加重,遇热则痛减,肩部无力,外展及向后背伸活动明显受限且痛剧。

3.检查可在肱骨结节间沟处触及该肌睫增粗、变硬与明显压痛;肩外展外旋高举时痛著,过度内旋试验、抗阻力试验均阳性。

治疗

1.原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三个步骤)

(1)抚摩揉搓肩臂法病人取正坐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托握肘部将肩夫节外展。另手沿肩部三角肌与肱二头肌长头腱纤维方向施抚摩、揉、搓手法数分钟,同时配合活动肩关节,以达到活血祛瘀之目的。

(2)弹拨动肩顿拉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托握肘部使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同时用另手拇指沿肱二头肌长头键弹拨至结节间沟处数分钟;而后,一手固定肩部,另手握拿腕部,屈肘抬臂活动肩关节并施向侧方顿拉手法数次,以达到舒筋通络之目的。

(3)滚揉上臂动肩法病人取坐位。术者仍立于伤侧,一手握拿肘部并托起前臂活动肩关节,另手自下而上滚揉上臂至肩部数分钟;继之,用拇指按压天鼎、巨骨、肩、曲池等穴,以达到通经络,行气血之目的。

注意事项

1.疼痛剧烈时,施手法后应注意减少肩部活动,尤其不宜主动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疼痛不甚时,应主动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2注意肩部保暖,可配合局部热疗及痛点封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49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