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肩胛骨上提的肌群
斜方肌(上部肌束)
肩胛提肌
菱形肌
胸锁乳突肌
使肩胛骨下降的肌群
斜方肌(下部肌束)
胸小肌
前锯肌(下部肌束)
使肩胛骨前伸的肌群
胸小肌
前锯肌
使肩胛骨后缩的肌群
斜方肌
菱形肌
使肩胛骨上回旋的肌群
斜方肌(上部肌束,下部肌束)
前锯肌(下部肌束)
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菱形肌
胸小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的肌群
胸大肌(锁骨部肌束)
三角肌(前部肌束)
肱二头肌(长头)
喙肱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的肌群
三角肌(后束)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背阔肌
肱三头肌(长头)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的肌群
冈上肌
三角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内收的肌群
胸大肌(胸骨部肌束)
大圆肌
背阔肌
肩胛下肌
喙肱肌
肱三头肌(长头)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旋外的肌群
冈下肌
小圆肌
三角肌(后部肌束)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旋内的肌群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
三角肌(前部肌束)
胸大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水平屈的肌群
三角肌(前部肌束)
胸大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水平伸的肌群
冈下肌
小圆肌
三角肌(后部肌束)
大圆肌
背阔肌
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的肌群
肱二头肌
肱肌
肱桡肌
使前臂在肘关节伸的肌群
肱三头肌
肘肌
使前臂做旋前(内)运动的肌群
旋前圆肌
旋前方肌
使前臂做旋后(外)运动的肌群
肱二头肌
旋后肌
使手在桡腕关节屈的肌群
尺侧腕屈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使手在桡腕关节处伸的肌群
桡侧腕长伸肌
尺侧腕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使手在腕关节处外展的肌群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桡侧腕屈肌
使手在腕关节处内收的肌群
尺侧腕屈肌
尺侧腕伸肌
使拇指运动的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内收(拇收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使第二~五指运动的肌群
内收(骨间掌侧肌)
外展(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
(骨盆前倾的定义:绕额状肘在矢状面内向前的转动。骨盆前倾时,耻骨联合向前下转动,骶骨背面朝上转动,骨盆前倾时连同上体前屈。
骨盆后倾的定义:绕额状肘在矢状面内向后的转动。骨盆后倾时,耻骨联合向前上转动,骶骨背面朝下转动。骨盆后倾亦可连同大腿在髋关节处屈的运动。)
骨盆前倾肌群
髂腰肌
股直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缝匠肌
臀中肌(前部肌束)
臀小肌(前部肌束)
骨盆后倾肌群
腹外斜肌
腹直肌
臀中肌(后部肌束)
臀大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大收肌
盆骨侧倾肌群
(盆骨侧倾是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如体侧侧运动),骨盆如向左侧倾,则左侧髂骨的髂嵴降低,右侧的髂嵴升高。骨盆如向右侧倾,则右侧的髂嵴降低,左侧的髂嵴升高。)
臀中肌(后部肌束)
臀小肌
盆骨旋转
梨状肌
臀大肌
大腿在髋关节处屈的肌群
髂腰肌
缝匠肌
股直肌
耻骨肌
大腿在髋关节处伸的肌群
臀中肌(后部肌束)
臀大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长头)
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的肌群
臀大肌(上部肌束)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阔筋膜张肌
髂胫束
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的肌群
耻骨肌
短收肌
长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使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内的肌群
臀中肌
臀小肌(前部肌束)
耻骨肌
大收肌
阔筋膜张肌
半腱肌
缝匠肌
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外的肌群
髂腰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臀大肌
臀中肌
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的肌群
缝匠肌
股薄肌
半膜肌
半腱肌
股二头肌
腓肠肌
使小腿在膝关节处伸的肌群
股四头肌
屈膝时使小腿旋内的肌群
缝匠肌
股薄肌
半膜肌
半腱肌
腓肠肌(内侧头)
屈膝时使小腿旋外的肌群
股二头肌
髂胫束
腓肠肌(外侧头)
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跖屈)的肌群
小腿三头肌
胫骨后肌
使足在踝关节处伸(背屈)的肌群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拇长伸肌
使足内翻的肌群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使足外翻的肌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在各种踝关节手术术后早期,最重要的两个康复内容就是关节活动度练习与肌肉力量练习。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训练方法。
方法/步骤
1
一.关节活动度
正常的踝关节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背伸(同背屈)和跖屈、内翻和外翻的动作。由于在踝关节手术术后,很多患者都会被石膏固定一段时间,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踝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情况。那么在拆掉石膏之后的早期,就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下面介绍一些关节角度练习的方法。
2
背伸(背屈)
背伸即踝关节向上的活动,由于后方有跟腱的存在,所以这个角度是术后最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角度,也是比较难练的角度。术后早期可以利用毛巾或任何长条带子进行向上的牵拉。
也可以让家属帮助练习,练习的过程中,可在膝关节下垫一个小枕头,这样有利于使小腿三头肌处于放松的状态。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踝关节所能耐受的强度的增加,今后就可以利用自己体重来进行角度的练习了,比如下面 几个方法:
“弓箭步”——患肢在后,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伸直,下压脚踝。这样可以充分牵拉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解决因小腿三头肌和跟腱造成的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蹲”——
蹲的时候注意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和臀部不要歪斜,即使脚后跟没落地也没关系。主要解决因踝关节内部原因造成的关节活动度受限。
4
跖屈
跖屈即踝关节向下的活动,属于术后比较容易练习的角度,早期可以把踝关节伸出床外让家属协助下压即可,后期随着角度加大,可以利用“跪”的方法,让臀部下压踝关节。
5
内翻
内翻其实就是常见的“崴脚”的动作,如果是外踝韧带损伤术后的患者,早期是不建议练内翻的,通常是在术后复查时,主刀大夫认为患者内翻活动受限的时候才进行内翻的练习。早期练习内翻角度,可以在跷二郎腿的姿势下,自己用手来进行内翻的牵拉。
6
外翻
外翻与内翻的方向相反,由于踝关节的结构本身就可以限制外翻,所以正常踝关节外翻的角度都不会太大,而且通常外翻受限的情况也较少,主要出现在内踝损伤或骨折的情况,如果出现活动受限,可以采用与外翻相反方向的练习方法。
END
方法/步骤2
1
冰敷
早期在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之后,都有可能出现关节肿胀发热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利用冰袋进行冰敷,每次约20分钟即可。
END
方法/步骤3
1
二.肌肉力量
早期练习肌肉力量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利用弹力带抗阻,力度控制在自己疼痛能耐受的范围内即可。方法如下图
2
各个方向都需要练习,最终形成一个“米”字形。
对于外踝韧带损伤的患者,后期要着重练习外侧的肌肉力量。
3
当后期可以完全负重之后,就可以采取提踵的方法练习小腿肌肉了。
早期力量不足时可以用健侧足辅助,今后力量增强之后就可以单足练习了。
END
注意事项
在关节角度和肌肉力量恢复之后,大部分患者就可以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了,后期对于运动需求比较高的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本体感觉的训练,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体侧线评估
腓骨肌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3腓骨肌
莫顿足&扁平足(高跟鞋&丝袜诱惑)
体侧线 p128
体测线(LL)位于身体两侧,起自足内侧与外侧的中点,从踝外侧上行,经小腿和大腿的外侧面,以“篮纹编织状”或“鞋带交叉”方式上至躯干,由肩部下方上行至头颅的耳部区域。
体侧线肌肉:腓骨长短肌、髂胫束、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肋间肌、胸锁乳突肌、提肩胛肌,要关注有交叉的肌肉,比如胸锁乳突肌。 所有筋膜链中交叉最多的肌肉就是最核心的肌肉,需要最先解决。
p128图51AB☞上图!。到了胸廓处,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的走形不一样,体侧线做完,客户50%的问题☞疼痛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体侧线的姿势功能是调整身体前后的平衡和左右的平衡,还能对其他表层线之间的力量进行调节。体侧线通常以协调的方式来固定躯干和下肢,防止上肢活动时身体结构变形扭曲。
如果前/后表线都不平衡,侧线也不好。☞一荣俱荣。
筋膜链也称为利益链条,因此它们之间有相互的交叉,不可言说的联系。
在训练完前&后表线运动之后,来协调锻炼体侧线,让体侧线配合前后表线的运动。
总结 :体侧线是前/后表线和其他链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线,其调节是为了稳定躯干和下肢☞协调其他线条来稳定人体。
体侧线参与身体侧弯的形成,即躯干侧弯、髋部外展及足外翻;对躯干侧向和旋转运动还有可调性“刹车”的作用。
躯干侧弯,如趴青蛙、三角式
扭转,扭转到一定程度时,被腹肌和胸廓拉住。比如呼气时会发生很大的扭转,吸气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呼吸非常重要,可以限制我们的活动。
刹车就是在保护我们,是所有的保护装置。
①从足的外侧开始
②腓骨长短肌这里称为腓骨肌,腓骨肌的作用很重要。
身体失衡方式:长短腿、高低肩、脊柱侧弯、经常崴脚等等。
评估:踝关节旋前或旋后、踝背屈受限、膝内翻或外翻、大腿内收受限/慢性外展肌挛缩/腰椎侧弯或腰椎受压/胸腔在骨盆上侧移/胸骨与骶骨间的短缩及因头部固定而过度受累导致的肩关节受限,特别是头前倾姿势时。
踝背屈受限:勾脚背是背屈,绷脚是跖屈
膝内翻或外翻:O/X型腿
胸腔在骨盆上侧移:侧弯
①拇指拉伸法。②用球按摩,球由软到硬,渐进负载。
腓骨肌群,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3腓骨肌。
腓骨长肌 :比腓骨长,附着点☞**是其附着点,在第一趾骨底内侧缘中点。
腓骨短肌 :比腓骨短,附着点☞在第五趾骨底外侧缘中点。
第三腓骨肌 :百分之七/八的人没有这个肌肉。附着于☞腓骨下端的前方,另外一端位于第五趾骨下方偏后。
练触诊,要先去感受深层动脉的搏动。
找核心点☞外踝。外踝后面往上走是腓骨肌。
站立位时,腓骨肌群常用来姿势性的防止踝关节背屈;如果它们太短,就会造成踝关节过度外翻。
腓骨短肌的力量相当于腓骨长肌力量的一半,腓骨短肌是足的外展不可少的肌肉。
足的外展=足外八字;脚心的向外=足外翻
踝关节的外展肌就是腓骨短肌,能够让足部唯一直接外展的肌肉。
腓骨短肌和腓骨长肌对足的外展效能好于腓肠肌。所以对于腓骨短肌的锻炼很重要。(先了解该肌肉的功能,足的外展是否会做)。
如股中间肌,对于伸膝作用比股直肌厉害;屈肘时,肱肌>肱二头肌;踝外展时,腓骨短肌>腓骨长肌。
训练就是做这个肌肉本身原有的功能,如勾腿也会发生旋前的运动, 第三腓骨肌帮助绷脚背发生旋前的功能 。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 区别 : 腓骨短肌是直接外展肌 。腓骨长肌在整个足的运动和足底足弓静力学动力学发挥重要作用,在旋前动作上是小配角。
腓骨长肌对于足弓的形成和稳定极其重要,如上图。几乎横跨整个足底与横弓、内纵弓有关。
三个肌肉出现问题时,引发的结果(激痛点):
对于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来讲,处理 踝上/下/后方都是重要激痛点部位 ,可能就要明确是腓骨肌出现问题。
引发 踝关节无力、弹响,☞做脚跟抬起的动作 ,就是来训练这些肌肉。实质上解决痛点才ok,要一直摸到腓骨头外侧。
疼痛产生之后不要施加压力。
莫顿足 :第二脚趾比第一脚趾长。对于人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影响很大。有这种足的人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建议用矫正鞋垫来完成对其矫正,防止进一步损伤。如图。
腓骨长&短肌的功能:外展、外翻。腓骨肌和大部分下肢肌肉成为 控制运动,并非产生运动 ,即腓骨肌的三个肌肉与下肢其他肌肉共同特点,☞是控制运动,不是产生运动。比如行走、站立时☞踝处于固定时,通过肌肉被拉长来发挥稳定足踝的作用。
踝无力☞先考虑腓骨肌群。
步态 :在行走、站立期,腓骨长&短肌专门辅助胫骨后肌、比目鱼肌减速。(辅助做足的趾屈&背屈的重要肌肉。)处理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肌群对足外翻的牵引作用很重要,学会触摸腓骨长/短肌在足部的附着点。
足外翻功能的对抗肌=胫骨前肌 (处理任何问题时,不要纠结在一个点中。)
例子 肩的内旋外旋 :肩关节在一般情况下就属于内旋,但人在运动当中,会发现人的任何运动都不是单纯的发生内旋外旋的,如手水平外展☞肩的外展+少许外旋运动。
所以任何运动:前屈、后伸、外收、外展、旋前、旋后,这些都是单独表述,但关节运动很少发生单一方向的运动,要考量周围有哪些肌肉附着。
要知道对抗肌,如处理完肱二头肌,就一定要处理肱三头肌。
如处理完比目鱼肌;再处理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因为腓骨肌群是比目鱼肌的协同肌);再处理胫骨前肌(因为胫骨前肌是腓骨肌的拮抗肌)。拇长伸肌&趾长屈肌,协助胫骨后肌。
胫骨前肌、第三腓骨肌、趾长伸肌是足部主要的背屈肌。
痛点主要是解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症状 :腓骨肌群出现疼痛点时,一些人会感觉这块肌肉比较硬(能摸出来),基本上都会导致足踝无力。会发现腓骨肌如果有问题时,客户会讲☞外踝的后方/上面非常疼痛、难受。
在做足内翻、外翻时,有一个角度会非常难受,总是容易扭伤脚踝,一定要建立腓骨长&短肌。
足跟痛,按压比目鱼肌,按完轻松。
比如滑旱冰,穿高跟鞋会经常扭伤脚。
如脚的疼痛,老茧,基本上是莫顿足的结构,腓骨短肌出现问题的概率特别大。
莫顿足 ,如不处理腓骨长、短肌,一直出现疼痛。(激痛点就是地雷,只有压才知道)
下肢不等长 ,要引起重视,一腿长一腿短,较短的一条腿在行走中负重更加严重,导致足跟着地和脚趾分离时间会发生延迟。
肢体变短,往往因为那一侧的过度旋前、过度活动导致足弓高度出现降低。
穿 高跟鞋 的女性,避免不了身体重心发生前移,有时会把重心都移到足前面去(足中点前方),通过减少支撑的力量,增加杠杆臂。穿高跟鞋是跖屈(绷脚背),但是身体往前倾做背屈趋势,会导致腓骨长、短肌触痛点持续存在,会直接导致腓骨长、短肌超负荷运转,和鞋跟支点形成重要联系,☞鞋跟越细痛点越厉害。
因为支点太小了, 扁平足 也会因为腓骨长、短肌非常紧(主要做外翻),越紧外翻越厉害,导致足弓出现问题,膝外翻(X腿)出现。
丝袜诱惑
穿丝袜时间一长也会压迫腓肠肌血液循环,丝袜就像止血带☞会导致关节疼痛的存在。(了解客户习惯是在找有效方法解决疼痛)
丝袜会引发腓骨长、短肌血液循环障碍,但很难引发比目鱼肌的血液循环障碍。因为比目鱼肌太深了。如系裤带,打开之后会发现皮肤上有一条很深的红色印记,就说明受到压迫。(要做合理调整,比如不穿丝袜)
腓骨长短肌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腓骨长短肌肌肉上面去了解,因为对于腓骨长短肌出现问题的人中,有很多人会导致 神经卡压 ,在神经卡压中,会出现足外侧麻木。
简单处理措施,在大脚趾根部垫厚一点(鞋垫中)。
腓骨长、短肌做足的外展、外翻、足的自我拉伸运动。
①足内翻可以很好的拉伸腓骨长肌腓骨短肌②温水或泡澡时做拉伸运动,因为肌肉喜欢温度。
多做等长收缩。
由于负重,腓骨长肌对第一趾骨后面压迫大,和胫骨后肌共同收缩,来支撑内侧足弓。
对内侧弓的建立、对于腓骨长、短肌的松解、对胫骨后肌的锻炼,都非常重要。
增加有氧训练,耐力训练。下肢的练习☞耐力训练>力量训练。
知识拓展:
小腿骨☞ ☞链接
小腿肌肉☞ ☞视频
1、跖屈:足尖下垂,足背向小腿前面远离为踝关节的屈,亦称跖屈。
2、背屈:是指足尖上抬,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正常踝关节背伸的范围是20至30度。
脚趾用力方向不同:
1、跖屈:跖屈的脚趾用力方向是向上。
2、背屈:背伸的脚趾用力方向是朝下。
扩展资料
直腿抬高试验,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
正常人可抬高70度以上,如抬高不到3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
:踝关节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踝关节的康复锻炼与力量训练 与踝关节相关的病症,我们熟知的有扁平足、高弓足、外翻足、内翻足、马蹄足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方法。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1训练器械:一条弹力带
1、脚踝内翻训练
长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后倾,双手为身体提供支撑)踝部内翻训练。
使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缠在脚上。向内翻转健肢一侧的脚(内翻)。不要向外旋转膝部。
2、脚踝外翻训练
长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后倾,双手为身体提供支撑)踝部外翻训练。使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缠在脚部外侧,用另一只脚固定。向外翻转健肢一侧的脚(外翻)。不要向外旋转膝部。
3、脚踝斜角训练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1斜角弯曲训练(开始姿势)。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处于足底曲、外翻和旋前的开始姿势。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1斜角弯曲训练。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做(脚)背屈、内翻和旋后(反掌)动作。不要让膝部向内旋转。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2斜角弯曲训练(开始姿势)。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处于足底曲、内翻和旋后(反掌)的开始姿势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2斜角弯曲训练。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做(脚)背屈、内翻和旋前动作。不要让膝部向外旋转。
4、脚踝足背屈训练
长坐式踝部背屈训练。让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背上。保持膝部伸展,脚部向上弯曲(脚背屈)。
坐式踝背屈训练。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背上。将训练带的另一端绑在另一只脚上。向上抬起患侧的脚(脚背屈)。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舒张训练。将训练带套在一只脚上。先让脚部处于自然姿势,足底曲。弯曲膝部来隔离比目鱼肌;伸展膝部来隔离腓肠肌。
踝部背屈训练(结束姿势)。向头部拉动脚的前部,使脚尖向上。
踝部背屈训练(结束姿势)。坐在椅子上,膝部完全伸展,踝部靠在地面上,将训练带固定在踝部前方。将训练带套在脚尖周围和正在训练的脚的脚底圆形部位。
踝部背屈训练(训练胫前肌)。坐姿,一脚放在矮凳上。将训练带系在固定物体上,然后套在脚上。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踝部背屈,并保持不动。返回开始姿势。提示:把脚尖向鼻子方向拉
5 、脚踝足底屈训练
长坐式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腓肠肌)。先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的上前方。保持膝部伸展,向下压脚(足底曲)。
坐式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比目鱼肌)。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底。双手抓住训练带的两端。向下蹬患侧的脚(足底曲)。
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腓肠肌)。坐姿,双脚下放置矮凳提供支撑。将弹性训练带套在脚底的圆形部位。踝部足底弯曲并保持不动。返回开始姿势。提示:让腓肠肌用力。
小腿上提(蹬起脚尖)训练(开始姿势)。站姿,将训练带中央踩在脚底圆型部位。双手抓住训练带两端,保持双肘伸直
小腿上提(蹬起脚尖)训练(结束姿势)。提起脚跟,越高越好。不要通过拉动手臂来拉伸训练管。变动:偶尔可利用单腿进行训练,可使用椅子或桌子提供支撑。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2关节活动度
正常的踝关节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背伸(同背屈)和跖屈、内翻和外翻的动作。由于在踝关节手术术后,很多患者都会被石膏固定一段时间,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踝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情况。那么在拆掉石膏之后的早期,就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下面介绍一些关节角度练习的方法。
背伸(背屈)
背伸即踝关节向上的活动,由于后方有跟腱的存在,所以这个角度是术后最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角度,也是比较难练的角度。术后早期可以利用毛巾或任何长条带子进行向上的牵拉。
也可以让家属帮助练习,练习的过程中,可在膝关节下垫一个小枕头,这样有利于使小腿三头肌处于放松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踝关节所能耐受的强度的增加,今后就可以利用自己体重来进行角度的练习了,比如下面 几个方法:
“弓箭步”——患肢在后,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伸直,下压脚踝。这样可以充分牵拉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解决因小腿三头肌和跟腱造成的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蹲”——
蹲的时候注意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和臀部不要歪斜,即使脚后跟没落地也没关系。主要解决因踝关节内部原因造成的关节活动度受限。
跖屈
跖屈即踝关节向下的活动,属于术后比较容易练习的角度,早期可以把踝关节伸出床外让家属协助下压即可,后期随着角度加大,可以利用“跪”的方法,让臀部下压踝关节。
内翻
内翻其实就是常见的“崴脚”的动作,如果是外踝韧带损伤术后的患者,早期是不建议练内翻的,通常是在术后复查时,主刀大夫认为患者内翻活动受限的时候才进行内翻的练习。早期练习内翻角度,可以在跷二郎腿的姿势下,
自己用手来进行内翻的牵拉。
外翻
外翻与内翻的方向相反,由于踝关节的结构本身就可以限制外翻,所以正常踝关节外翻的角度都不会太大,
而且通常外翻受限的情况也较少,主要出现在内踝损伤或骨折的情况,如果出现活动受限,可以采用与外翻相反方向的练习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